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二章溫潤靈魂——文學之美12.1文學藝術的審美12.2結構與韻律——詩歌12.3
記敘與抒情——散文12.4
人物與情節——小說第十二章溫潤靈魂——文學之美知識目標蘇軾的元豐五年北宋的元豐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平常的一年,但在中國文學史上確是非凡的一年。1.建立文學審美情趣。2.培養對各種風格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1.了解文學藝術的審美特征。2.熟悉經典文學藝術作品。情境導入能力目標情境導入1.認識文學藝術之美2.培養文學審美意識和審美意趣,提高文學藝術修養12.1.1語言、文字與文學12.1.2文學的審美特征12.1.3文學的藝術形象12.1.4文學的精神追求12.1文學藝術的審美12.1.1語言、文字與文學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表達方式,語言被發明之后,人們便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語言僅限于口頭,傳播范圍有限且無法留存,因此,人們將語言符號化,造就了文字。文字的出現和普及,使人類文明跨越了一大步。但很快,人們就發現,書寫材料有限,刻畫文字很費力,于是開始了對口語的改造,形成了簡潔、高效的書面語,“寫與看”取代了“聽與說”,成為使用文字的主要途徑。書面語就是最早的文學作品,體現了人們對文字的組織。文學用語言作為表現手段,使它具有更廣泛、更多元再現現實和表現生活的可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等。文學作品的審美特征如下:1.形象美這是文學作品最主要的審美特征。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是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具體生活畫面,一般是指人物和人物生活的環境。2.典型美典型是作家在文學作品中塑造的既有鮮明個性特征,又高度概括了某一類人共性的人物形象。3.語言美在文學作品中,語言是作家用以傳達審美意識的唯一材料,是文學的第一要素。4.意境美意境,是文學作品通過形象描繪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藝術境界,讀者可以通過聯想和想象,捕捉意境,形成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受到藝術感染。12.1.2文學的審美特征12.1.3文學的藝術形象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讀者往往會對其中的某個人物、事物產生深刻的印象,甚至被其帶動起強烈的情緒,或對其喜愛萬分,或對其咬牙切齒,又或是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在人物遭難時恨不能以身代之。這些人物、事物就是文學的藝術形象,能夠帶給讀者獨特的審美體驗。文學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憑空“捏造”一個形象,為其賦予各種世界上存在或不存在的外貌(外形)、能力、情感、性格。文學家們也能對真實存在的人物進行“藝術化的加工”,塑造出精妙的文學形象。《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以自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近百年的歷史為藍本創作的長篇小說。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夫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古今中外的文學家們在創作文學作品時,會自覺或不自黨地將自己的精神追求熔鑄其中,成為人類永恒的精神財富。雖然時過境遷,但今天我們讀到這些文字時,仍然能夠受到某種精神上的感召。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深感雅典城邦的衰落和奴隸主貴族統治階級的腐朽,寫下了《理想國》,以故事和對話的形式論述了“理想國”的構建、治理和正義,展示了柏拉圖對于國家管理的觀點和期望,以及對正義與善的追求。戰國時,楚國的詩人屈原吟誦《離騷〉,傾訴自己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感望,以及自己堅持理想、雖逢災尼也絕不向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安史之亂爆發,杜甫為避兵災,流亡入蜀,將沿途所目睹的慘狀寫成了“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達了對倍受戰禍摧殘的老百姓的同情。乾隆時,吳敬梓創作了《儒林外史》,在書中描繪了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反映了人性被“功名富貴”腐蝕的原因和過程,批判和嘲諷了當時社會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1933年,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完成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通過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成長經歷,展示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12.1.4文學的精神追求12.2結構與韻律——詩歌12.2.1《詩經》之美12.2.2《楚辭》之美12.2.3樂府詩之美12.2.4魏晉南北朝詩歌之美12.2.5唐詩之美12.2.6宋詞之美12.2.7元曲之美12.2.8毛澤東詩詞之美12.2.9現代詩詞之美詩歌乃“文學之母”,是最早出現的文學體核。《毛詩·大序》中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官為詩。”人們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情感川出來,就是最原始的詩耿。詩歌是用于歌明和朗通的文體,今天,我們閱讀一些經典詩歌時往往能感覺其朗朗上口,讀得暢快,這是因為為了能夠順暢地歌唱或涌讀,詩歌在結構和韻律上往往會進行精心的處理。在結構上,詩歌通常單句較短、各句子長度相近、各段落結構統一;在的律上,詩歌通常講究平狀、押的等,這使詩歌形成了精致的“語言美”,具有悅耳的音樂美感,同時也使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更為強烈、動人。12.2.1《詩經》之美《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最早的詩作為西周初年的作品。《詩經》約成書于春秋中期,時間跨度約五百年。《詩經》現存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詩經》的藝術特征主要體現為對“賦、比、興”的運用。《詩經》中的很多美到極致的詩句,不是縹緲的風花雪月,而是真實的草木年華,不僅驚艷了時光,而且溫柔了歲月。1.最純粹的愛情2.最深沉的暗戀3.最美麗的容顏4.最深切的思念5.最刻骨的思緒6.最高的贊譽7.最純情的告白8.最真誠的回報9.最美滿的姻緣10.最驚喜的守候楚辭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采用楚國方言創作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也叫“騷體詩”。《楚辭》和《詩經》為中國古詩詞兩大源頭,“獨領風騷”這個成語中的“風”指代以《國風》為核心的《詩經》,“騷”就是指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從這里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楚辭》的重要文化意義,更難能可貴的是,《詩經》是中國古人幾千年集體智慧的結晶,而《楚辭》則幾乎是屈原憑一己之力而樹立起的文化豐碑。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后人稱為“詩魂”。12.2.2《楚辭》之美《楚辭》里有很多千年傳誦的優美詩句,這里概錄一二加以賞析。1.最悲憫的情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楚辭·離騷》2.最律己的修為“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楚辭·離騷》3.最清醒的認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4.最無悔的選擇“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5.最無奈的歸宿“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楚辭·離騷》6.最美好的祝愿“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楚辭·九章·涉江》12.2.3樂府詩之美漢族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漢族詩歌歷經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發展
。《樂府詩集》是北宋文學家郭茂倩編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樂府詩歌總集,成書于北宋時期。全書共一百卷,以輯錄漢魏至唐的樂府詩為主。根據音樂性質的不同,所集作品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等十二大類。下面以《陌上桑》為例欣賞一下樂府詩之美。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樂府詩集·陌上桑》12.2.4魏晉南北朝詩歌之美魏晉南北朝社會的變遷,學術思潮以及文學觀念的變化,文學的審美追求,帶來了詩歌的變化。題材方面,出現了詠懷詩、詠史詩、游仙詩、玄言詩、宮體詩,以及陶淵明創造的田園詩,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等;詩體方面,五古更加豐富多采,七古也有明顯進步,還出現了作為律詩開端的“永明體”,中國古代詩歌的幾種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絕、七律、七絕等,在這一時期都有了雛形;辭藻方面,追求華美的風氣愈來愈甚,藻飾、駢偶、聲律、用典,成為普遍使用的手段。下面以陶淵明的《雜詩》為例欣賞一下魏晉南北朝詩歌之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12.2.5唐詩之美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唐詩,把節奏、音韻和意境巧妙地組合起來,是中國文化中最美妙的藝術盛筵。1.節奏之美詩歌的節奏,指的是詩歌中音節的停頓和音調的強弱、高低、長短所構成的一種有規律的現象。2.意境之美(1)“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2)“虛實相生”的意境之美。(3)“含蓄朦朧”的意境之美
杜甫《絕句》意境12.2.6宋詞之美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為宋代儒客文人的智慧精華。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古語說:“詩言志,詞言情。”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標志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繼唐詩、宋詞之后,元曲可謂為古代文學之盛。元曲的藝術魅力在于它既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又在作品中直接大膽地控訴了當時的政治黑暗等社會弊端。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元曲允許在定格中加入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所以同一首“曲牌”的兩首元曲有時字數會不一樣,在相同的曲牌中,字數最少的一首為標準定格。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關漢卿為“元曲四大家”之首。12.2.7元曲之美12.2.8毛澤東詩詞之美作為詩詞中的瑰寶,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于前人詩詞歌賦的理解,蘊含著他為古典詩詞注入的新鮮血液,凝注著中國文化智慧。詩人賀敬之在1996年首屆毛澤東詩詞國際研討會的開幕式上曾說: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面貌和靈魂,單單靠對這個民族物質文化生活外觀的瀏覽是遠遠不夠的,而要深入研讀那些對這個民族產生具有歷史永恒價值的文化和文學名著。要想了解中國人民的真實面目和精神,在所研讀的經典著作中,是不能不列入毛澤東詩詞的。下面以毛澤東的《采桑子·重陽》為例欣賞一下毛澤東詩詞之美。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采桑子·重陽》此詞作于1929年的重陽節(10月11日)。12.2.9現代詩詞之美現代詩也叫“白話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重于修辭運用,更加強調自由開放、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采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在藝術特色方面強調抒情手段、用典、構思和表現手法,如擬人、比喻、借代、夸張、對比、象征,以及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合、襯托、托物言志。現代詩按形式分有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分有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韻腳詩等;按表達方式有敘事詩、抒情詩等。1.結合詩詞,積累常見意象2.分析詩句,揣摩詩中意境3.精讀詩句,把握詩中情感4.賞析詩篇,讀懂寫作技法5.品味語言,領悟詩歌精髓12.3記敘與抒情——散文12.3.1
先秦散文之美12.3.2
漢代辭賦之美12.3.3
魏晉南北朝散文之美12.3.4
唐代散文之美12.3.5
宋代散文之美12.3.6
現代散文之美12.3.1先秦散文之美先秦時期是中國文化形成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國文壇百花爭艷,百家爭鳴。出現了以“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為代表的儒家散文、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散文,以及墨家、法家、兵家、雜家等等各家代表思想家、文學家的散文名篇。先秦的文學家們多以散文說理,其中尤以老子的散文最具特點,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老子《道德經》具有以下美學特色:1.音韻之美2.講究修辭(1)對偶(2)排比(3)比喻(4)設問和反問(5)聯珠3.語言精辟12.3.2漢代辭賦之美作為文體名稱,漢賦淵源于荀子的《賦》;作為哲學思想與文學體裁,漢賦直接受到屈宋楚辭和戰國恣肆之風的極大影響。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被后世稱為“漢賦四大家”,他們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傳世,乃漢大賦的最高成就者。正如清朝大學者焦循的評價:“漢之賦周秦所無,故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為四百年作者。”賦興盛于西漢武、宣兩朝,實與當時帝國的宏圖及雄張的氣象相關。漢賦具有以下美學特點:1.結構之美如果說詩歌重意境美,則辭賦更重結構美,漢賦創作就是一種典范。2.圖像之美如果說詩歌更多音樂美,那么辭賦則更多繪畫美,這也源于賦的空間描寫方式。3.修辭之美因為賦體的“體物”特征,賦家修辭著力于形容美;因為賦體的構篇方式,賦家修辭著力于程式美;因為賦體的宏大書寫,賦家修辭又著力于體勢美。具體而論,漢賦修辭極重“夸張”。12.3.3魏晉南北朝散文之美魏晉南北朝時期,歷時約400年,社會處于長期分裂和動蕩不安的狀態。在這復雜的歷史情況下,中國文學也經歷了許多變化,但它是文學走上獨立自覺的時代。這一時期的散文,不僅講求遣詞造句的藝術技巧,逐漸走向駢偶化,而且在表達社會政治見解的同時,個人抒情色彩也越來越濃厚。整個時期,駢文有突出發展,在散文中占據統治地位。魏晉時期的散文,當首推曹氏父子三人。曹操的《求賢令》等文,清峻通脫,質樸簡約;曹丕的《與吳質書》等書札,清麗綽約,富于情意;曹植的表章多有哀怨,書札(如《與楊德祖書》)情濃詞美。下面以曹植《洛神賦》為例對魏晉南北朝散文的美學特征進行欣賞:從美學意義上講,《洛神賦》具有以下特點:1.想象豐富2.華麗清爽3.刻畫傳神12.3.4唐代散文之美唐初駢文盛行,大對數文人沿襲了六朝以來的文風,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駱賓王的《討武曌檄》等。到中唐時,韓愈、柳宗元以復古相號召,致力于恢復散文的主導地位,他們提倡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形式,反對駢文。提倡文章必須“志道”“明道”,這就是所謂的“古文運動”。下面以韓愈《師說》為例對唐代散文的美學特征進行欣賞: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大約是作者于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公元801—公元802年),在京任國子監四門博士時所作。12.3.5宋代散文之美古代散文中,議論說明類的稱為“說”,如《師說》《愛蓮說);上量的奏議稱“表”,如《出師表》《陳情表》;惜別贈言的文章稱“贈序”“序”,如《送東陽馬生序》《滕王閣序》;記錄歷史事件和個人見聞的則是“雜記”“記”,如《史記》《醉翁亭記》。由此可見古代散文選材范圍之廣、體裁之多,可謂異彩紛呈、蔚為大觀。北宋是散文創作的黃金時期。宋初柳開等人曾提倡古文,但其后在楊億等人率導下,“時文”風行一時。下面以歐陽修《醉翁亭記》為例對宋代散文的美學特征進行欣賞:若夫日出而林靠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曲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幕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一一歐陽修《醉翁事記》(節選)《醉翁亭記》是一篇詩味濃郁的游記,文章通過對醉翁亭及周邊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在貶官后曠達豪放、寄情山水并與民同樂的感情。在美學層面上,這篇文章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意境優美好的散文應為詩,要創造優美的意境。2.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3.朝暮變化之美“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陰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4.四季變幻之美“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只四時也”,描寫了四季景物的變化。5.動靜對比之美文中先說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12.3.6現代散文之美在"五四"以來的現代散文創作中,最早發端和得到發展的是議論性散文。由于當時正在展開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啟蒙運動,這種說理的文字就特別發達起來,當時除有很多政治性、社會性的論文之外,也出現了一些具有文學色彩的議論文字,象《新青年》雜志刊登的李大釗的《青春》、《今》,和陳獨秀的《偶象破壞論》、《克林德碑》就是這樣的作品。《新青年》雜志從第4卷第4號(1918年4月)起,還增設了“隨感錄”這個欄目,陸續發表陳獨秀、劉半農、錢玄同等人撰寫的短小精悍的議論文字,猛烈地攻訐了封建主義的痼疾。12.4人物與情節——小說12.4.1古代“文言”小說之美12.4.2古代“白話”小說之美12.4.3現代小說之美小說是指以敘述事物為創作手法,營造典型性為審美特征的文學創作體裁。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故事情節的敘術。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12.4.1古代“文言”小說之美中國古典小說起源于古代的神話傳說。魏晉時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話傳說作材料,進行加工,創作了許多神仙鬼怪小說。到了唐朝,小說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創造了相當完整的短篇小說的形式。唐朝的傳奇小說,不僅篇幅比以前擴大了,而且注意到結構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寫、形象塑造,內容也由志怪述異擴展到人情社會的廣闊生活領域。從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說都是用文言寫的。作為早期“文言”小時的經典作品,《世說新語》是南朝劉宋政權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一作劉道鄰)次子劉義慶組織一班文人,集體創作的一本筆記體小說,是小說這種文學題材的最早雛形。下面以《世說新語·言語》里一段節選文章為例欣賞一下古典文言小說之美。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建安七子”之一,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12.4.2古代“白話”小說之美到了宋代,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間藝人的說書活動——"說話"日益活躍。由于聽眾大多是平民,說話人就采用當時最流行的白話來講述故事。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的話本,就是白話小說。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開始用白話創作小說,出現了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和章回體的長篇小說。元末明初,我國的白話小說進入了成熟階段。明清白話小說最經典的代表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紅樓夢》)、“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聊齋志異》、“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游記》《孽海花》)等。12.4.3現代小說之美現代小說,從時間上來說是指五四運動以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小說。從時間的脈絡上講,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1.民國時期民國時期現代小說其主體是“五四”文學革命聲中誕生的一種用白話文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省2023~2024學年高一數學下學期6月聯考試卷含答案
-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看拼音寫詞語復習田字格
- 山西省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一診”模擬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2024-2025學年數學五下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答案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英語教學技能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江蘇省大豐市萬盈初級中學2025屆學業水平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國際校2025屆初三最后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婺源縣2025屆四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古代詩人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智能輔具在康復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2025年高考地理二輪復習:選擇題答題技巧(含練習題及答案)
- 深基坑開挖及支護施工方案
- 2025屆江蘇省南通市、宿遷、連云港、泰州、揚州、徐州、淮安蘇北七市高三第二次調研英語試卷
-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安全教育車間級
- 對照品管理規范
- 光伏電站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江蘇省徐州中考練習卷(1)英語試題(含答案)
- 信息科技開學第一課課件 哪吒 人工智能 機器人 信息科技
- 智能電網負荷預測-深度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