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模擬試題PAGEPAGE11.某XY性別決定型昆蟲的長翅和短翅、七彩體色和單體色分別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對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蒲腥藛T將長翅七彩體色雌性昆蟲與短翅單體色雄性昆蟲進行雜交,得到F1全為長翅單體色,F1雌雄個體交配,得到F2的表現型及比例如圖所示。(1)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_____________定律??刂破卟鼠w色和單體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體上,F1雄昆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2)F2長翅單體色雄性個體中雜合子占_____________,讓F2中長翅單體色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3中短翅單體色雌性個體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3)研究者在此昆蟲的野生型種群中發現了朱砂眼隱性突變體——朱砂眼a(h1h1)和朱砂眼b(h2h2),現要通過一次雜交實驗判斷朱砂眼a和b是否由同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請你寫出簡單的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4)研究表明,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位置相距非常遠的兩對等位基因,與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的比例很接近而難以區分。已知在減數分裂時,雌昆蟲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都發生交叉互換,而雄昆蟲不發生。假設控制昆蟲翅無斑和有斑的等位基因(D、d),與控制昆蟲長翅和短翅的等位基因(A、a)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相距非常遠。研究小組通過以下雜交實驗證實了該假設是正確的,但子代表型及比例出現兩種結果,見下表:親本雜交組合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的兩種結果I和Ⅱ無斑長翅×無斑長翅I:無斑長翅:無斑短翅:有斑長翅=4:2:2Ⅱ:無斑長翅:無斑短翅:有斑長翅:有斑短翅=?請畫出結果I所對應的親本雄昆蟲中控制這兩種性狀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______________。(注:用“”表示,其中橫線表示染色體,圓點表示基因所在位置,不考慮基因在染色體上的順序);結果Ⅱ的表型比例為_____________。2.果蠅體細胞有4對染色體,其中Ⅱ、Ⅲ、Ⅳ號為常染色體。已知果蠅紅眼(R)對白眼(r)為顯性,位于X染色體上;棒眼(A)對正常眼(a)為顯性,也位于X染色體上;展翅(E)對正常翅(e)為顯性,位于Ⅲ號染色體上;灰身(B)對黑身(b)為顯性,位于常染色體上。(1)摩爾根利用偶然得到白眼雄果蠅和野生型紅眼雌果蠅雜交,F2代表現型及比例為紅眼雌:紅眼雄:白眼雄=2:1:1,可以證明R、r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原因是_____。(2)研究人員通過染色體拼接技術使某果蠅的Y染色體上也含有R基因,要鑒定該果蠅是否是純合子,最好選擇_____果蠅與其雜交,若后代_____,說明該果蠅為雜合子。(3)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灰身棒眼雌果蠅品系BBXsAXa,s為人為加入的隱性致死基因,始終與A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s基因純合(XsXs或XsY)時使胚胎致死。該品系果蠅與黑身正常眼雄果蠅雜交得到的F1中雌雄果蠅的比例為_____,F1自由交配獲得F2,則理論上F2中灰身棒眼雄果蠅的比例是_____。(4)已知E基因純合致死。研究人員欲探究B、b是否位于Ⅲ號染色體上(不考慮染色單體片段的交換),現有表現型為灰身展翅、黑身正常翅、灰身正常翅的個體若干。最好先用表現型為_____的親本雜交,再選F1灰身展翅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則B、b不位于Ⅲ號染色體上。3.某種二倍體植物種子的顏色受一對等位基因M、m控制,并受另一對等位基因N、n影響。用產黃色種子的植株(甲)和產綠色種子的植株(乙和丙)進行了如下的雜交實驗。另外,該植物花色有紅色、粉色、白色三種,分別受等位基因Ha、Hb、Hc控制,它們之間具有不循環的完全顯隱性關系?;卮鹣铝袉栴}:(1)分析以上實驗結果可知,當__________基因存在時會抑制M基因的表達。乙、丙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二者雜交所得F1自交,F2中產綠色種子植株中雜合子的比例為__________。(2)有人重復乙、丙雜交過程,發現某一F1植株的體細胞中含N、n基因的同源染色體有三條(其中兩條含N基因),請解釋產生該變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讓該變異植株自交,理論上后代中產綠色種子的植株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_____。(3)實驗人員用開粉花、開白花的植株進行雜交,F1出現開紅花和開粉花個體。請用“>”對基因Ha、Hb、Hc之間的顯隱性關系進行排列:__________。請設計實驗對一開粉花植株的基因型進行探究,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測實驗結果和結論__________。4.某XY型雌雄異株植物,其葉形有披針、矩圓和鋸齒三種。為了研究其葉形的遺傳方式,將純合親本雜交得到F1,然后讓F1中雌雄個體雜交,結果見下表(第一對基因用A、a表示,第二對基因用B、b表示……)。組別親代F1F2實驗一鋸齒♀×矩圓♂鋸齒♂:披針♀=1:1矩圓:鋸齒:披針=1:3:3實驗二矩圓♀×鋸齒♂全是披針且雌雄比例相等矩圓:鋸齒:披針=3:3:9(1)葉形至少由__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其遺傳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判斷的依據為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一中父本、母本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和________。實驗二F2中純合子的比例為________,純合子中雌株的比例為________。(3)該植物花色有白色、紅色和紫色三種,受常染色體上獨立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R、r和P、p控制,讓紫色花純合子與紅色花純合子雜交,得到F1全為紫色花。假設具體調控過程如圖所示,當生物體內有兩種酶同時競爭一種底物時,與底物親和性弱的酶無法發揮作用。
利用上述已有個體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________________。5.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是生物致死的兩種常見類型,配子致死中雄配子致死居多,致死效應可用于育種、基因定位等多項研究。(1)某植物高桿、矮桿和糯性、非糯性分別受基因A、a和B、b控制。讓純種高桿非糯性與矮桿糯性植株雜交,F1全為高桿糯性,自交后代F2中高桿糯性:矮桿糯性:高桿非糯性:矮桿非糯性=5:3:3:1,出現該比例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讓F2中高桿糯性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現矮桿非糯性的概率是___________。(2)某XY型植物的葉形、花的味道分別由基因D、d和E、e控制,現將兩株正常葉有香味雌雄個體雜交,產生的F1表型如表所示。表型正常葉有香味馬鈴薯葉有香味正常葉無香味馬鈴薯葉無香味雌株1250420雄株21202221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_,親本產生的致死配子基因型為_________。(3)已知小鼠的基因F、f位于8號染色體上,分別控制灰毛和白毛,基因型為FF的合子致死?,F欲判斷控制彎曲尾(G)和正常尾(g)的基因是否位于8號染色體上,選擇基因型為FfGg的雌雄個體雜交,預測后代的表型比例及基因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普通小麥(6N=42)是異源六倍體植物,其6個染色體組來自三種不同的祖先,染色體組記為AABBDD,白粉病會引起小麥減產,每個染色體組中均有一個抗/感白粉病的基因,篩選出抗白粉病的小麥有利于增加小麥產量。(1)小麥體細胞中一個染色體組含有_______條染色體。(2)在實驗室中篩選到了一株抗白粉病的小麥純合子T,基因型為r1r1r2r2r3r3?,F將該小麥與感病小麥(基因型為R1R1R2R2R3R3)雜交,F1代均為感病植株,R1/r1與R2/r2基因的遺傳規律符合_______定律,判斷理由是_____。F1自交,F2中抗病個體的比例為1/64。F2感病個體有________種基因型,其中雜合子占的比例為______。(3)T品系雖然能夠抗白粉病,但是種子產量較感病植株低。在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發現了不抗白粉病但是高產的品系Q。研究人員欲將T抗病基因r1,轉移到具高產品質的品系Q小麥基因組內,先將品系T進行誘變,獲得只含r1基因抗病純合子M品系回交是子代與親本之一進行雜交的方法。目的是加強雜種子代個體中某一親本性狀的表型。研究人員將均為純合子的品系Q與M雜交,將F1與品系Q連續回交多代并利用分子標記輔助篩選,如圖所示。①經過雜交后,BC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_________(只考慮這一對抗病基因與感病基因)②科研人員的雜交和篩選工作的目的是________。(4)由于借助于分子標記對BCn的篩選較難操作,可以利用某一與抗病基因緊密連鎖的直觀的相對性狀(等位基因M、m),能更快速篩選抗病高產優質品系Q小麥的方法。則M、m與抗病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為________。7.家蠶是ZW型性別決定生物,雄蠶產的絲有等級高、彈性好等優點。已知家蠶受精卵的顏色受10號染色體上緊密連鎖(不易發生交換)的兩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黑色卵由A、B共同決定。為盡早篩選出雄蠶以提高效益,科研人員提出下列育種方案,請回答下列問題。(1)選擇卵色基因進行新品種培育的原因是______。品系1、品系2的獲得屬于_______(填育種方式)育種。從變異類型看,品系1、品系2的獲得是_____的結果,而由品系1、品系2雜交獲得品系3、品系4、品系5是______的結果。(2)品系1、品系2的卵色分別是______和______。若品系1、品系2產生的各種配子存活率相同,雜交后代均能正常發育,則雜交后代共有_____種染色體組合,后代出現品系4的概率是______,出現黑色卵的概率是______。(3)為了培育能盡早篩選出雄蠶的新品種,還需在品系1~5中選擇_______作為親本雜交,最終得到品系6(如下圖)。(4)育種實踐中,最終要從品系1~5選擇合適親本與品系6雜交完成最后的育種環節篩選出雄蠶,請簡要寫出最后的育種和篩選過程:______。通過上述過程能很好的實現了優良蠶種的選育和保持。8.對海產品進行有計劃放養的海域稱為海洋牧場。研究者在某地設置了以人工魚礁、海帶養殖和牡蠣養殖為主體的海洋牧場,并在運行一段時間后調查了上述區域和對照海域的生態學數據,進一步優化海洋牧場布局。(1)人工魚礁是人們在預定水域放置的構造物,可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棲息和產卵場所,人工魚礁中的__________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大規模人工養殖牡蠣的密度大于天然湖泊中牡蠣的密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2)浮游動物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動物類群,以浮游植物、細菌、碎屑等為食物,而它們本身又是很多海洋動物重要的食物來源。浮游動物分布與海洋環境密切相關。研究者調查了四個區域浮游動物的總豐富度,結果如下表。對照區海帶養殖區牡蠣養殖區人工魚礁區總豐富度/(ind/m3)20.3520.9512.1147.54表中數據顯示,人工魚礁區浮游動物總豐富度最高,結合文中信息推測原因是__________(至少答出兩點)。(3)研究者在人工魚礁進行人工養魚,其中部分能量流動過程如下圖。據圖分析,流經該區域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其中③為__________。藻類等大量繁殖為魚獲取食物提供了捕食信息屬于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_信息。(4)治理水體污染的過程中,研究者研究大型溞對藻類影響的同時,還統計了五組(C0~C4組的密度分別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大型溞對水體中小型浮游動物密度變化的影響,結果如圖。大型溞與小型浮游動物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據此分析,C4組對藻類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組的原因是__________。(5)根據生態平衡原理,研究人員采取的另外一種有效措施為__________。9.在連續多年過度放牧的干擾下,內蒙古草原以羊草、克氏針茅為主的典型草場發生退化,冷蒿種群不斷擴展,逐漸形成冷蒿草原。(1)群落中的冷蒿與羊草、克氏針茅間存在____關系。研究發現在過度放牧脅迫下,冷蒿依靠生根分蘗萌發能力強等特性,抵抗放牧干擾,擠占原優勢物種的生存空間。(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環境釋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謝產物,影響周圍植物的正常生長。研究者利用不同濃度的冷蒿莖葉水浸提液處理3種伴生植物幼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分析,冷蒿釋放的化感物質對糙隱子草和克氏針茅幼苗根生長的影響:_____。(3)綿羊對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為糙隱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針茅。但在持續過度放牧(綿羊)干擾下,克氏針茅在群落中的優勢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隱子草成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種。①綜合上述研究,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冷蒿通過_____繁殖抵抗放牧干擾,通過釋放的化感物質_____克氏針茅幼苗生長,擠占原優勢物種的生存空間;同時化感物質對糙隱子草幼苗根的生長有_____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較好生長。②研究結果還表明,人為干擾改變草原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使群落朝向與自然發展不同的方向_____(填寫生物學術語)。10.1935年加加拿大一枝黃花作為觀賞植物在我國引種,后入侵到農田等環境中,表現出明顯的優勢。為探究其快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進行了系列實驗。(1)在生態系統營養結構中,加拿大一枝黃花屬于_____。(2)為研究加拿大一枝黃花對農作物的化感作用,某種生物釋放的化學物質對生態系統中生物生長產生影響,研究者利用其鮮葉浸提液處理小麥和綠豆結果如圖1。由圖1可知,加拿大一枝黃花產生的化感物質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不同,依據是_____。(3)研究者推測化感作用和資源競爭是植物入侵的原因。通過設置不同土壤條件,對本地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與加拿大一枝黃花進行比較。實驗步驟如下:①在不同氮素濃度下,用上述供體植物和小麥各10株共培養,30天后與相同氮素濃度下單獨培養的小麥比較干重,計算生物干擾率。②移出各培養箱中的植物,將培養液調至實驗初始時的氮素濃度水平,移入_____,30天后比較干重,計算化感作用干擾率。資源競爭干擾率這一指標反映本地化感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與小麥競爭氮素資源從而對小麥生長情況產生的影響,則資源競爭干擾率=_____?;趫D2實驗結果,有人認為不能證明加拿大一枝黃花具有入侵優勢,你是否支持上述觀點,并闡明理由_____。(4)硝化細菌能夠將土壤中的氧化為植物根系能夠利用的。在低氮土壤環境下,加拿大一枝黃花根系分泌物能夠促進硝化細菌的數量增加。綜合上述研究結果,闡述加拿大一枝黃花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11.由于富營養化嚴重(主要是含N、P的無機鹽超標),太湖常在5月底6月初發生水華,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活和飲水安全??蒲腥藛T對太湖某區域內主要魚類組成和其食物關系進行取樣調查,繪制的部分魚類的食物關系如下圖1所示。圖2為禁漁前太湖某些年份的捕魚數量變化(相同捕撈方式和頻次下的捕獲量可間接代表魚類的種群密度)。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沒有表示出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鱭魚主要攝食枝角類浮游動物,銀魚主要攝食橈足類浮游動物,這有利于減弱兩者之間的_____________關系。(2)太湖中的鰱魚主要生活在水體上層,鱭魚、銀魚主要生活在水體中上層,鯉魚、鯽魚主要生活在水體底層,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結構,其生態學意義是_____________。(3)富營養化的太湖水中微囊藻大量繁殖,而其他浮游植物如魚鱗藻、脆桿藻逐漸減少,分析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4)根據圖1和2分析,1995年后太湖中魚類的優勢種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鰱魚”、“鳙魚”或“鱭魚”)。該種魚類數量增多會直接增強對______________的攝食,從而有更利于微囊藻的繁殖。(5)從2020年10月1日起,江蘇省對太湖實施十年禁漁。從保護太湖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角度來分析,十年禁漁屬于_______________保護。十年禁漁期間太湖生態系統將主要依靠自我調節能力來維持自身的相對穩定,該能力的基礎是生態系統中存在的______________機制。12.18~19世紀,海獺曾因人類的獵殺導致瀕臨滅絕,直至海獺毛皮貿易被禁止,數量才逐漸恢復。為研究海獺對其所處生態系統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研究。(1)20世紀末,調查發現A群島海獺的種群數量在逐漸減少(如圖1),這為研究海獺對海岸生態系統的其他生物的影響提供了自然實驗。海帶在該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屬于_______。調查了該群島中海膽的生物量,科研人員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調查結果如圖2、3,推測3種生物之間存在的能量流動渠道為_______(用文字和箭頭表示)。(2)研究者比較存在海獺和缺少海獺的生態系統(如圖4),結果顯示_______。綜合圖1~3分析,出現圖4所示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3)科研人員對該海域中海膽和帽貝影響海藻覆蓋率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如圖5,據圖分析,在該海域生態系統中,帽貝和海膽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該海域的海獺遭受破壞性捕殺一段時間后,帽貝的數量逐漸下降,原因是_______。(4)海洋生態系統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后,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原因是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能力。若要讓該海域實現可持續發展,你的建議是_______。13.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氣溫較高的山區群落演替規律,生態學家研究了灌草叢、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等4個群落的相關特征,結果如下表所示。類別灌草叢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生產者制造有機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總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1)_____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針闊葉混交林中不同的植物層次中分布著不同的鳥類,鳥類的這種分布主要取決于_____因素。(2)群落的總呼吸量比生產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少,說明群落中有機物總量在不斷_____。(3)紫莖澤蘭(一種多年生半灌木植物)入侵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用本地物種對紫莖澤蘭進行替代控制是一種較好的控制方法。為了篩選目標替代植物,科研人員選擇本地物種南酸棗(落葉喬木)、假地豆(小灌木)和狗尾草(禾本植物)進行了相關研究。下圖為紫莖澤蘭單種和混種時的株高、生物量的研究結果。①紫莖澤蘭與假地豆、狗尾草的關系是_____;研究中,研究人員選用本地物種對紫莖澤蘭進行替代控制,體現了生態工程的_____原理。②根據實驗結果,可選擇_____作為替代植物,依據是_______。③紫莖澤蘭可產生某些化學物質滲入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這說明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具有__的作用。14.入侵植物通過3種途徑影響食物網:一是入侵植物能夠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通過上行效應按照原有的路徑進入土著食物網;二是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過引入新的消費者或者轉變流通路徑形成新的食物網結構;,三是入侵植物通過非營養作用造成食物網中各級消費者的種群密度和行為活動等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網結構。下圖灰色部分表示入侵前土著食物網的物種組成,空心部分表示植物入侵后食物網的物種組成。(1)三種途徑中表示入侵植物不能被土著草食者攝食,而是通過引入新的草食者而產生新的食物網結構的是途徑___________。(2)途徑Ⅰ中C和N的種間關系有___________。途徑Ⅲ中C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食物網中廣食性消費者較________(多/少),則入侵植物主要以途徑Ⅰ作用于食物網。(4)以下案例是通過途徑Ⅲ影響食物網的有__________________。a.裂稃燕麥入侵美國加利福尼亞沿岸半干旱草原后產生的碎屑能夠增加土壤的濕度,從而促進土著植物的生長,導致食物網結構發生改變。b.林下入侵植物蔥芥能夠通過根系向土壤中分泌植物毒素芥子油苷抑制叢枝菌根真菌的生長,從而影響到土著植物的生長繁殖,改變森林群落組成。c.穗狀狐尾藻入侵河口濕地后,為一些無脊椎動物和幼魚提供了覓食和庇護場所,形成了更為復雜的水生食物網結構。d.澳大利亞北部的入侵植物大含羞草可被當地多種植食性昆蟲可以利用,其葉片能夠被57種昆蟲取食,莖被49種昆蟲取食,花和根各被2種昆蟲取食。(5)空心蓮子草憑借其特殊的克隆特性,快速生長繁殖并且入侵多種生境。空心蓮子草入侵某地區后,其生長迅速,導致當地動物多樣性降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控制空心蓮子草種群密度,除了人工除草外,還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15.反硝化細菌能在無氧環境中將硝酸鹽轉化為氮氣(2NO3-+10e-+12H+→…→N2O→N2),在處理工業污水、治理水體富營養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蒲腥藛T想從一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中篩選分離出耐高溫(42℃)的反硝化細菌(目的菌),用于提升溫度較高的工業污水的脫氮效率,具體流程如圖所示(BTB培養基初始pH=6.8,BTB是酸堿指示劑,酸性條件下為黃色,中性條件下為綠色,堿性條件下為藍色):(1)BTB培養基滅菌后待平板凝固后,應倒置放在超凈臺上,目的是____________。(2)將污泥樣品梯度稀釋后,使用___________(填工具)將樣液均勻涂布在BTB培養基上,放在___________環境中培養2~3天后,挑選顯___________色的單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劃線分離,獲得純菌株。(3)將純菌株接種在液體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若在培養瓶頂部檢測到N2O,即可鑒定為目的菌。不能依據培養液中硝酸鹽的濃度變低來鑒定目的菌,原因是___________。(4)為保持純化后的微生物菌種的純凈,需要對菌種進行保藏。臨時保藏的方法具有___________等缺點,它比較適合那些使用頻率高的菌種的保藏。(5)C/N(碳氮含量比)對反硝化效率有一定的影響??蒲腥藛T測得不同C/N條件下目的菌對硝酸鹽的去除率,結果如圖所示:科研人員提出,在利用目的菌株處理工業污水時,需要適當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據圖分析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6)為計數微生物的數量,一位同學在4個平板培養基上分別接種稀釋倍數為106的土壤樣液0.1mL,培養后菌落數分別為155、160、176、149個,則每毫升原土壤樣液中上述微生物數量為___________。16.農藥、除草劑的長期使用,使土壤受到了嚴重污染。某科研小組為篩選能分解除草劑草甘膦的微生物,其流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從土壤中篩選分解草甘膦的微生物一般步驟為:土壤取樣→_______→培養一挑選能生長的菌落→鑒定。(2)實驗時對培養基應采取_______滅菌,從功能上來看,篩選草甘膦的培養基屬于________培養基。(3)圖示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該接種方法通過連續劃線的目的是__________以獲得單個菌落。(4)菌落周圍__________(填“有”或“無”)透明圈的菌落是能夠降解草甘膦的菌落,并且降解能力越強,菌落直徑與透明圈直徑的比值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17.為篩選出高效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研究人員取石油污泥10g加入到100mL基礎培養基中,適宜條件下培養2周,獲得富集培養液。將富集培養液進行梯度稀釋并涂布于篩選平板上,適宜條件下培養后,篩選出分解石油效果較好的兩種菌株A和B?;卮鹣铝袉栴}。(1)在實驗前需對基礎培養基進行滅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涂布于篩選平板前,稀釋富集培養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2)為了檢測A菌和B菌對石油污泥的實際分解石油效果,研究人員以石油污泥為底物進行搖瓶實驗,實驗條件和結果如表所示。組別1234基礎物質10g石油污泥、100mL基礎培養基10g石油污泥、100mL基礎培養基10g石油污泥、100mL基礎培養基10g石油污泥、100mL基礎培養基培養液種類無菌培養液1mLA菌液1mLB菌液1mLA菌液和B菌液各0.5mL7天后石油分解率17%86%70%92%組別1中石油被分解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由表可知A菌和B菌在分解石油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3)為了確定A菌和B菌的種類,研究人員預利用PCR擴增兩種菌的部分DNA片段,測定堿基排列順序后與已知序列對比。PCR的原理是_________,在PCR前需要設計特異性引物,引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PCR每次循環一般分為_________三步。18.在石油開采過程中,利用表面活性劑可提高采收率。但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不可以被降解,某些微生物可代謝產生生物表面活性劑。擬從含油污水中篩選耐高溫、高壓的產生生物表面活性劑的菌株。(1)分離能利用石油的耐高溫菌種,流程如下圖。①上述過程所用的培養液應以石油為_____,所用的玻璃器皿進行滅菌的方法有_____(寫2項)。②固體培養基的制備過程包括:計算→稱量→_____→滅菌→倒平板。③圖中A處應可采用_____法進行接種。對菌種進行初步鑒定時,可根據菌力在平板上形成的_____的特征。(2)通過上述分離過程,獲得16個菌株。如何從這些菌株中進一步篩選耐高溫、產生生物表面活性劑的菌種?請寫出基本思路_____。(3)生物表面活性劑現已經廣泛使用,意義是_____。19.土壤中的磷大部分以難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無效態(如磷酸鈣等難溶態,在水中呈白色沉淀)存在,溶磷菌能夠把無效態的磷轉化為可被直接利用的可溶性磷。(1)磷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必需元素,可組成______等化合物。(填出2種即可)(2)從土壤中篩選溶磷菌的一般步驟如下:溶磷菌的分離:依次配備濃度為10-3、10-4、10-5的土壤稀釋液,分別取0.1mL均勻涂布于含難溶磷的固體培養基上培養2d。待菌落長出后挑取______的菌落,于基礎培養基上采用______法進行多次純化。溶磷菌的篩選:將分高獲得的溶磷菌分別配制成菌懸液,接入已滅菌的含難溶磷液體培養基中做實驗組,則對照組的培養基加入______,5d后測定培養液中可溶性磷含量。若接菌培養液可溶性磷含量為a,對照組可溶性磷含量為b,則菌株溶磷量為______。選擇溶磷量最大的菌種為目的菌。(3)將適量目的菌接入己滅菌的含難溶磷的液體培養基中培養,每天取樣測定溶磷量和pH變化情況,結果見下圖。①結果表明目的菌分解難溶磷的能力呈現______的趨勢。②根據培養液的pH變化情況,可對目的菌的解磷原理作出的推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預期該溶磷菌在農業生產方面可能的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自生固氮菌是土壤中能獨立固定空氣中氮氣的細菌,將玉米種子用自生固氮菌拌種后播種,可顯著提高產量并降低化肥的使用量??蒲腥藛T進行了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分離和固氮能力測定的研究,部分實驗流程如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③中需用手指輕壓移液管上的橡皮頭,吹吸3次的作用是__________。(2)下表為兩種培養基的配方,步驟④應選其中的培養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培養基類型培養基組分培養基甲甘露醇、KH2PO4、MgSO4·7H2O、NaCl、K2SO4、CaCO3、蒸餾水培養基乙甘露醇、KH2PO4、MgSO4·7H2O、NaCl、K2SO4、CaCO3、蒸餾水、瓊脂(3)該實驗用于純化培養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在④的各組平板上統計的菌落的數量為108、120、138個,則每克土壤中含有的固氮菌為__________個。(4)另一組實驗中發現,當培養時間過長時,在固氮菌大菌落四周出現了少量雜菌小菌落,進一步研究表明這些雜菌不能利用空氣中的氮氣,則其氮源來自于__________。(5)將純化的固氮菌置于完全培養液中擴大培養48小時,經離心后收集下層細胞并轉移至特定培養基中進行固氮能力的測定,篩選出固氮能力最強的菌種CM12,為進一步鑒定其固氮能力,科研人員選用發芽一致的玉米種子進行3組盆栽實驗,30天后測定土壤微生物有機氮含量,結果如下圖。注:CK:對照處理組;N:尿素處理組(每盆土壤澆50mL有氮全營養液:成分在1000mL無氮植物營養液中加入0.12g尿素);CM12:自生固氮菌CM12處理組(每盆土壤澆50mL接種自生固氮菌的無氮植物營養液)。①實驗結果表明:施用尿素處理和接種CM12處理均能增加土壤有機氮含量。與CK組相比,CM12處理組土壤微生物有機氮含量增加了約__________%。②研究表明,土壤中碳氮比低于40:1時,固氮菌的固氮作用迅速停止。因此優良菌肥最好與__________(填“有機肥”“氮肥”“磷肥”或“鉀肥”)配合施用。21.生活垃圾是城市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大量廚余垃圾堆積會污染周圍空氣和水源。為解決相關問題,科研人員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選育無臭菌種方案,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選育無臭菌種的培養基均是以廚余垃圾粉碎并嚴格滅菌后制得,目的是______。廚余垃圾產生的異味來自細菌發酵產物,因此③過程澆注分離時需要檢測___。④過程劃線純化后應該在劃線的末端選擇較大的菌落作為目的菌種,理由是__________。(2)廚余垃圾中高鹽分,高油脂影響細菌的正常生活,很難獲得高效無臭分解菌。因此研究人員從其他耐鹽耐油菌種中獲取了相關耐性基因,并構建表達載體,此過程中使用含有抗青霉素基因的質粒的作用是______。將表達載體導人微生物受體細胞的方法一般是用_________處理,使其處于感受態。(3)轉基因無臭分解菌經過⑤擴大培養后獲得大量菌體,烘干測定發現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65%,有人提議大量培養該菌體,然后通過分離獲得豐富的蛋白粉滿足市場需求!你的意見是__________。22.面對新冠疫情,我國一直堅持嚴格防控措施,“零容忍”彰顯人民立場制度優勢。堅持中高風險地區的大面積核酸檢測、適齡人群接種疫苗構建免疫屏障是嚴格防控的主要措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常采用RT-PCR檢測法,技術流程如下圖,①②③④⑤表示相關步驟。(1)步驟①④需要的酶分別是___________,若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的過程中消耗了126個引物分子,則該過程DNA擴增了___________次。(2)步驟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如果該步驟出現失誤,對檢測結果的影響是___________。(3)圖中的基因探針5'末端連接熒光基團(R),3'末端連接淬滅劑(Q)。當探針完整時,R發出的熒光信號被Q吸收而不發熒光。當Taq酶遇到探針時會使探針水解而釋放出游離的R和Q,R發出的熒光信號被相應儀器檢測到。在定量PCR擴增過程中,當擴增DNA遇到探針時,探針就會被水解而釋放出游離的R和Q,隨PCR擴增次數的增加,熒光信號___________(填“逐漸增強”“逐漸減弱”或“不變”)。(4)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可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抗體檢測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對某人進行檢測時發現,其核酸檢測為陰性,抗體檢測呈陽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5)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是接種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滅活的含義是___________。23.草甘膦是一種非選擇性除草劑,殺死雜草的同時也殺死農作物。它與植物體內的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結構相似,可與PEP競爭結合EPSP合酶,阻止PEP轉化,影響植物細胞正常代謝。我國科學家從草甘膦施用土壤中的某微生物體內獲取GR79基因(草甘膦抗性基因),并將其導入植物體細胞中獲得抗草甘膦的轉基因植物。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GR79基因發揮抗草甘膦作用的機理可能是______。從分離得到的某土壤微生物體內獲取含有GR79基因的質粒,并將其保存在某細菌群體(受體菌)中,各個受體菌分別含有該微生物的不同的基因,這些受體菌群中該微生物的所有DNA序列克隆的匯總,稱為______。(2)據圖推測,利用PCR技術擴增GR79基因時,需設計能與該基因兩條模板鏈3’端______的引物;同時為構建該基因表達載體,需在引物1和引物2的______端加上限制酶______的識別序列。(3)實驗中常采用______法將GR79基因表達載體導入植物受體細胞;為避免該基因在近緣農作物中傳播,可將其導入植物受體細胞的______;除溫度、酸堿度等環境因素外,影響該基因導入植物受體細胞成功率的因素有______。(4)為檢測GR79基因是否導入植物體細胞,可在培養基中添加______篩選含該基因的受體細胞;也可利用______技術更加精準地進行檢測,若待檢DNA中含有該基因,則會發現硝酸纖維素膜上會出現______。(5)經檢測,科研人員發現部分獲得GR79基因的植物幼苗不具有抗草甘膦的能力,原因可能是______。24.科研人員以病毒表面S蛋白作為主要的病毒抗原,利用基因工程研制疫苗用于接種預防,簡要過程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一般先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cDNA,再經PCR技術獲取大量S蛋白基因,PCR的中文全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PCR技術還需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酶,該酶能夠使脫氧核苷酸從引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端開始連接,據下圖分析,可選擇的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了驗證表達的S蛋白與病毒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應特性,請設計簡單的檢測方案并預期檢測結果。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新冠疫情后,病毒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問題。(1)新冠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檢測新冠病毒RNA(核酸檢測)可以采取RT—PCR法,該過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有_____。(2)為了確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準確性,在設計PCR引物時必須依據新冠病毒RNA中的來進行。據圖1分析,選擇的引物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3)下表是SARS-CoV-2核酸檢測時PCR儀參數設定要求;步驟a、病毒cDNA合成b、預變性c、變性d、?溫度50℃95℃95℃60℃時間15min5min5s40s循環1145①步驟a的反應時間要足夠長,其目的是_____。②步驟d的主要包括PCR過程的_____階段。(4)PCR的產物一般通過電泳來鑒定,結果如圖2所示。1號泳道為標準(Marker),2號泳道為陽性對照(提純的目的基因片段),3號泳道為實驗組。標準(Marker)的實質為不同已知長度的DNA片段混合物:3號泳道的若出現雜帶,原因一般有_____(至少答出兩點)。(5)某人同時進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檢測體內是否有新冠病毒抗體),若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而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說明_____(答出1種情況即可):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而抗體檢測為陰性,說明_____。26.與普通玉米相比,甜玉米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轉化較慢,從而含糖量高、汁多質脆。科研人員培育出超量表達P蛋白轉基因甜玉米,提高甜玉米的營養價值。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所用DNA片段和Ti質粒的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強啟動子能驅動基因的持續轉錄?;卮鹣铝袉栴}:(1)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應選用的限制酶是______,同時利用了T-DNA片段的特性,最終使P基因______。將構建的重組Ti質粒導入經過______處理的農桿菌,然后稀釋得到一定濃度的農桿菌液。(2)雙子葉植物受到損傷時,傷口處的細胞分泌酚類化合物會吸引農桿菌移向這些細胞。農桿菌一般難以感染玉米等單子葉植物,為了提高轉化的成功率,處理方法是將玉米萌發種子的胚芽尖端割傷,______。處理后再放到含有______的培養基中篩選轉化成功的植物細胞。(3)取轉基因甜玉米的細胞,以______作為探針檢測目的基因成功表達。(4)科研人員通過降低淀粉酶合成基因的表達實現提高甜玉米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淀粉酶合成基因的結構如圖2,其轉錄后形成的前體RNA需加工切去內含子對應序列后才能用于翻譯。為驗證PMO(嗎啉反義寡核苷酸)能阻止前體RNA上內含子1的對應序列被切去,將PMO注入玉米的受精卵,從發育3天后的胚細胞中提取________,_______形成cDNA。根據圖2中的DNA片段1~6設計了相應互補的引物1~6,以獲得的cDNA為模板進行PCR時需加入的是引物______。用凝膠電泳技術鑒定PCR擴增后獲得的產物,實驗組有目的條帶,未注入PMO的對照組無目的條帶。某次實驗結果電泳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都沒有任何條帶,從PCR的操作和引物設計角度解釋可能的原因有______(答出2點)。27.白羊草是―種耐旱的優良鄉土草種。研究人員提取白羊草細胞中的M基因,將其轉入擬南芥細胞中,觀察轉基因擬南芥的抗旱性,以研究白羊草的M基因與抗旱性的相關性。請回答下列問題:(1)提取白羊草幼葉總RNA后,經_____獲得cDNA;利用PCR技術對M基因進行擴增,這樣獲得的M基因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啟動子序列。(2)下面是對M基因進行PCR擴增時用到的兩種引物:引物1:5'—ATCCGGCTTGTTCATCGTCTCT—3';引物2:5'—ACGCTGCATTTTGCTTCCTCTA—3'在設計引物時,引物自身及兩種引物之間不能存在明顯的互補序列,原因是_____;下圖表示含有M基因的DNA片段,①②③④表示引物可能的結合位點。下列選項中,哪一個(或幾個)是引物1和引物2結合的可能位置_____。A.引物1結合在①,引物2結合在④B.引物1結合在②,引物2結合在③C.引物1結合在④,引物2結合在①D.引物1結合在③,引物2結合在②(3)用兩種限制酶切割該目的基因片段和質粒載體,經_____連接,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已知該基因表達載體上還含有標記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_____。(4)將抗旱轉基因擬南芥和野生型擬南芥置于干旱環境中培養,若M基因能夠提高擬南芥的抗旱性,則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植物抗旱性提高,與植物響應干旱的功能特性變化有密切關系,請從植物吸水與失水兩方面分析,轉基因擬南芥抗旱性顯著提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28.科學家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導入農桿菌Ti質粒并進行改造,通過同源重組實現目的基因的精確插入,利用該方法已培育出了耐寒的玉米新品種(轉入CXE-20耐寒基因)。下圖1表示構建轉基因耐寒玉米重組質粒的過程,其中Cas9-gRNA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基因,HRA是抗除草劑基因,HR1和HR2是同源重組序列,圖2表示重組質粒與受體細胞核DNA重組的過程。請回答問題:(1)過程①的原料是_______,需要_______催化。(2)限制酶BamHⅠ、SacⅠ、HindⅢ、EcoRⅠ的識別序列分別是GGATCC、GAGCTC、AAGCTT、GAATTC,過程①所用引物如下,則過程②使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和_______。5′-CGCGAGCTCATGAGAAAGGGCCCGTGG-3′5′-CGGAATTCCTATCCCCAGAGAGGTAGCGA-3′(3)如圖表示Cas9-gRNA復合體切割DNA的示意圖,其靶序列是5′-CGAAAGCGTATCAGTATGCGTACGT-3′,根據圖中靶序列設計的gRNA中相應序列是5′-_______-3′,Cas9-gRNA復合體切割DNA的_______鍵使其斷裂。(4)用重組質粒轉化玉米幼胚后,在培養基中加入_______篩選出導入目的基因幼胚。提取培養后的植株DNA,設計引物進行PCR、電泳,基因長度及結果如下圖。設計引物的依據是_______,其中_______號玉米中成功插入了外源基因,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植株自交后會發生性狀分離,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高三模擬試題PAGEPAGE11.某XY性別決定型昆蟲的長翅和短翅、七彩體色和單體色分別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對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蒲腥藛T將長翅七彩體色雌性昆蟲與短翅單體色雄性昆蟲進行雜交,得到F1全為長翅單體色,F1雌雄個體交配,得到F2的表現型及比例如圖所示。(1)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_____________定律??刂破卟鼠w色和單體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體上,F1雄昆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2)F2長翅單體色雄性個體中雜合子占_____________,讓F2中長翅單體色雌雄果蠅隨機交配,F3中短翅單體色雌性個體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3)研究者在此昆蟲的野生型種群中發現了朱砂眼隱性突變體——朱砂眼a(h1h1)和朱砂眼b(h2h2),現要通過一次雜交實驗判斷朱砂眼a和b是否由同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請你寫出簡單的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4)研究表明,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位置相距非常遠的兩對等位基因,與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的比例很接近而難以區分。已知在減數分裂時,雌昆蟲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都發生交叉互換,而雄昆蟲不發生。假設控制昆蟲翅無斑和有斑的等位基因(D、d),與控制昆蟲長翅和短翅的等位基因(A、a)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相距非常遠。研究小組通過以下雜交實驗證實了該假設是正確的,但子代表型及比例出現兩種結果,見下表:親本雜交組合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的兩種結果I和Ⅱ無斑長翅×無斑長翅I:無斑長翅:無斑短翅:有斑長翅=4:2:2Ⅱ:無斑長翅:無斑短翅:有斑長翅:有斑短翅=?請畫出結果I所對應的親本雄昆蟲中控制這兩種性狀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______________。(注:用“”表示,其中橫線表示染色體,圓點表示基因所在位置,不考慮基因在染色體上的順序);結果Ⅱ的表型比例為_____________。2.果蠅體細胞有4對染色體,其中Ⅱ、Ⅲ、Ⅳ號為常染色體。已知果蠅紅眼(R)對白眼(r)為顯性,位于X染色體上;棒眼(A)對正常眼(a)為顯性,也位于X染色體上;展翅(E)對正常翅(e)為顯性,位于Ⅲ號染色體上;灰身(B)對黑身(b)為顯性,位于常染色體上。(1)摩爾根利用偶然得到白眼雄果蠅和野生型紅眼雌果蠅雜交,F2代表現型及比例為紅眼雌:紅眼雄:白眼雄=2:1:1,可以證明R、r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原因是_____。(2)研究人員通過染色體拼接技術使某果蠅的Y染色體上也含有R基因,要鑒定該果蠅是否是純合子,最好選擇_____果蠅與其雜交,若后代_____,說明該果蠅為雜合子。(3)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灰身棒眼雌果蠅品系BBXsAXa,s為人為加入的隱性致死基因,始終與A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s基因純合(XsXs或XsY)時使胚胎致死。該品系果蠅與黑身正常眼雄果蠅雜交得到的F1中雌雄果蠅的比例為_____,F1自由交配獲得F2,則理論上F2中灰身棒眼雄果蠅的比例是_____。(4)已知E基因純合致死。研究人員欲探究B、b是否位于Ⅲ號染色體上(不考慮染色單體片段的交換),現有表現型為灰身展翅、黑身正常翅、灰身正常翅的個體若干。最好先用表現型為_____的親本雜交,再選F1灰身展翅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則B、b不位于Ⅲ號染色體上。3.某種二倍體植物種子的顏色受一對等位基因M、m控制,并受另一對等位基因N、n影響。用產黃色種子的植株(甲)和產綠色種子的植株(乙和丙)進行了如下的雜交實驗。另外,該植物花色有紅色、粉色、白色三種,分別受等位基因Ha、Hb、Hc控制,它們之間具有不循環的完全顯隱性關系?;卮鹣铝袉栴}:(1)分析以上實驗結果可知,當__________基因存在時會抑制M基因的表達。乙、丙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二者雜交所得F1自交,F2中產綠色種子植株中雜合子的比例為__________。(2)有人重復乙、丙雜交過程,發現某一F1植株的體細胞中含N、n基因的同源染色體有三條(其中兩條含N基因),請解釋產生該變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讓該變異植株自交,理論上后代中產綠色種子的植株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_____。(3)實驗人員用開粉花、開白花的植株進行雜交,F1出現開紅花和開粉花個體。請用“>”對基因Ha、Hb、Hc之間的顯隱性關系進行排列:__________。請設計實驗對一開粉花植株的基因型進行探究,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測實驗結果和結論__________。4.某XY型雌雄異株植物,其葉形有披針、矩圓和鋸齒三種。為了研究其葉形的遺傳方式,將純合親本雜交得到F1,然后讓F1中雌雄個體雜交,結果見下表(第一對基因用A、a表示,第二對基因用B、b表示……)。組別親代F1F2實驗一鋸齒♀×矩圓♂鋸齒♂:披針♀=1:1矩圓:鋸齒:披針=1:3:3實驗二矩圓♀×鋸齒♂全是披針且雌雄比例相等矩圓:鋸齒:披針=3:3:9(1)葉形至少由__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其遺傳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判斷的依據為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一中父本、母本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和________。實驗二F2中純合子的比例為________,純合子中雌株的比例為________。(3)該植物花色有白色、紅色和紫色三種,受常染色體上獨立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R、r和P、p控制,讓紫色花純合子與紅色花純合子雜交,得到F1全為紫色花。假設具體調控過程如圖所示,當生物體內有兩種酶同時競爭一種底物時,與底物親和性弱的酶無法發揮作用。
利用上述已有個體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和結論。________________。5.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是生物致死的兩種常見類型,配子致死中雄配子致死居多,致死效應可用于育種、基因定位等多項研究。(1)某植物高桿、矮桿和糯性、非糯性分別受基因A、a和B、b控制。讓純種高桿非糯性與矮桿糯性植株雜交,F1全為高桿糯性,自交后代F2中高桿糯性:矮桿糯性:高桿非糯性:矮桿非糯性=5:3:3:1,出現該比例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讓F2中高桿糯性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現矮桿非糯性的概率是___________。(2)某XY型植物的葉形、花的味道分別由基因D、d和E、e控制,現將兩株正常葉有香味雌雄個體雜交,產生的F1表型如表所示。表型正常葉有香味馬鈴薯葉有香味正常葉無香味馬鈴薯葉無香味雌株1250420雄株21202221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_,親本產生的致死配子基因型為_________。(3)已知小鼠的基因F、f位于8號染色體上,分別控制灰毛和白毛,基因型為FF的合子致死。現欲判斷控制彎曲尾(G)和正常尾(g)的基因是否位于8號染色體上,選擇基因型為FfGg的雌雄個體雜交,預測后代的表型比例及基因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普通小麥(6N=42)是異源六倍體植物,其6個染色體組來自三種不同的祖先,染色體組記為AABBDD,白粉病會引起小麥減產,每個染色體組中均有一個抗/感白粉病的基因,篩選出抗白粉病的小麥有利于增加小麥產量。(1)小麥體細胞中一個染色體組含有_______條染色體。(2)在實驗室中篩選到了一株抗白粉病的小麥純合子T,基因型為r1r1r2r2r3r3。現將該小麥與感病小麥(基因型為R1R1R2R2R3R3)雜交,F1代均為感病植株,R1/r1與R2/r2基因的遺傳規律符合_______定律,判斷理由是_____。F1自交,F2中抗病個體的比例為1/64。F2感病個體有________種基因型,其中雜合子占的比例為______。(3)T品系雖然能夠抗白粉病,但是種子產量較感病植株低。在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發現了不抗白粉病但是高產的品系Q。研究人員欲將T抗病基因r1,轉移到具高產品質的品系Q小麥基因組內,先將品系T進行誘變,獲得只含r1基因抗病純合子M品系回交是子代與親本之一進行雜交的方法。目的是加強雜種子代個體中某一親本性狀的表型。研究人員將均為純合子的品系Q與M雜交,將F1與品系Q連續回交多代并利用分子標記輔助篩選,如圖所示。①經過雜交后,BC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_________(只考慮這一對抗病基因與感病基因)②科研人員的雜交和篩選工作的目的是________。(4)由于借助于分子標記對BCn的篩選較難操作,可以利用某一與抗病基因緊密連鎖的直觀的相對性狀(等位基因M、m),能更快速篩選抗病高產優質品系Q小麥的方法。則M、m與抗病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為________。7.家蠶是ZW型性別決定生物,雄蠶產的絲有等級高、彈性好等優點。已知家蠶受精卵的顏色受10號染色體上緊密連鎖(不易發生交換)的兩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黑色卵由A、B共同決定。為盡早篩選出雄蠶以提高效益,科研人員提出下列育種方案,請回答下列問題。(1)選擇卵色基因進行新品種培育的原因是______。品系1、品系2的獲得屬于_______(填育種方式)育種。從變異類型看,品系1、品系2的獲得是_____的結果,而由品系1、品系2雜交獲得品系3、品系4、品系5是______的結果。(2)品系1、品系2的卵色分別是______和______。若品系1、品系2產生的各種配子存活率相同,雜交后代均能正常發育,則雜交后代共有_____種染色體組合,后代出現品系4的概率是______,出現黑色卵的概率是______。(3)為了培育能盡早篩選出雄蠶的新品種,還需在品系1~5中選擇_______作為親本雜交,最終得到品系6(如下圖)。(4)育種實踐中,最終要從品系1~5選擇合適親本與品系6雜交完成最后的育種環節篩選出雄蠶,請簡要寫出最后的育種和篩選過程:______。通過上述過程能很好的實現了優良蠶種的選育和保持。8.對海產品進行有計劃放養的海域稱為海洋牧場。研究者在某地設置了以人工魚礁、海帶養殖和牡蠣養殖為主體的海洋牧場,并在運行一段時間后調查了上述區域和對照海域的生態學數據,進一步優化海洋牧場布局。(1)人工魚礁是人們在預定水域放置的構造物,可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的棲息和產卵場所,人工魚礁中的__________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大規模人工養殖牡蠣的密度大于天然湖泊中牡蠣的密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2)浮游動物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動物類群,以浮游植物、細菌、碎屑等為食物,而它們本身又是很多海洋動物重要的食物來源。浮游動物分布與海洋環境密切相關。研究者調查了四個區域浮游動物的總豐富度,結果如下表。對照區海帶養殖區牡蠣養殖區人工魚礁區總豐富度/(ind/m3)20.3520.9512.1147.54表中數據顯示,人工魚礁區浮游動物總豐富度最高,結合文中信息推測原因是__________(至少答出兩點)。(3)研究者在人工魚礁進行人工養魚,其中部分能量流動過程如下圖。據圖分析,流經該區域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其中③為__________。藻類等大量繁殖為魚獲取食物提供了捕食信息屬于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_信息。(4)治理水體污染的過程中,研究者研究大型溞對藻類影響的同時,還統計了五組(C0~C4組的密度分別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大型溞對水體中小型浮游動物密度變化的影響,結果如圖。大型溞與小型浮游動物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據此分析,C4組對藻類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組的原因是__________。(5)根據生態平衡原理,研究人員采取的另外一種有效措施為__________。9.在連續多年過度放牧的干擾下,內蒙古草原以羊草、克氏針茅為主的典型草場發生退化,冷蒿種群不斷擴展,逐漸形成冷蒿草原。(1)群落中的冷蒿與羊草、克氏針茅間存在____關系。研究發現在過度放牧脅迫下,冷蒿依靠生根分蘗萌發能力強等特性,抵抗放牧干擾,擠占原優勢物種的生存空間。(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環境釋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謝產物,影響周圍植物的正常生長。研究者利用不同濃度的冷蒿莖葉水浸提液處理3種伴生植物幼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分析,冷蒿釋放的化感物質對糙隱子草和克氏針茅幼苗根生長的影響:_____。(3)綿羊對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為糙隱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針茅。但在持續過度放牧(綿羊)干擾下,克氏針茅在群落中的優勢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隱子草成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種。①綜合上述研究,對此現象的解釋是:冷蒿通過_____繁殖抵抗放牧干擾,通過釋放的化感物質_____克氏針茅幼苗生長,擠占原優勢物種的生存空間;同時化感物質對糙隱子草幼苗根的生長有_____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較好生長。②研究結果還表明,人為干擾改變草原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使群落朝向與自然發展不同的方向_____(填寫生物學術語)。10.1935年加加拿大一枝黃花作為觀賞植物在我國引種,后入侵到農田等環境中,表現出明顯的優勢。為探究其快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進行了系列實驗。(1)在生態系統營養結構中,加拿大一枝黃花屬于_____。(2)為研究加拿大一枝黃花對農作物的化感作用,某種生物釋放的化學物質對生態系統中生物生長產生影響,研究者利用其鮮葉浸提液處理小麥和綠豆結果如圖1。由圖1可知,加拿大一枝黃花產生的化感物質對農作物的生長影響不同,依據是_____。(3)研究者推測化感作用和資源競爭是植物入侵的原因。通過設置不同土壤條件,對本地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與加拿大一枝黃花進行比較。實驗步驟如下:①在不同氮素濃度下,用上述供體植物和小麥各10株共培養,30天后與相同氮素濃度下單獨培養的小麥比較干重,計算生物干擾率。②移出各培養箱中的植物,將培養液調至實驗初始時的氮素濃度水平,移入_____,30天后比較干重,計算化感作用干擾率。資源競爭干擾率這一指標反映本地化感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與小麥競爭氮素資源從而對小麥生長情況產生的影響,則資源競爭干擾率=_____?;趫D2實驗結果,有人認為不能證明加拿大一枝黃花具有入侵優勢,你是否支持上述觀點,并闡明理由_____。(4)硝化細菌能夠將土壤中的氧化為植物根系能夠利用的。在低氮土壤環境下,加拿大一枝黃花根系分泌物能夠促進硝化細菌的數量增加。綜合上述研究結果,闡述加拿大一枝黃花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11.由于富營養化嚴重(主要是含N、P的無機鹽超標),太湖常在5月底6月初發生水華,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活和飲水安全??蒲腥藛T對太湖某區域內主要魚類組成和其食物關系進行取樣調查,繪制的部分魚類的食物關系如下圖1所示。圖2為禁漁前太湖某些年份的捕魚數量變化(相同捕撈方式和頻次下的捕獲量可間接代表魚類的種群密度)。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沒有表示出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鱭魚主要攝食枝角類浮游動物,銀魚主要攝食橈足類浮游動物,這有利于減弱兩者之間的_____________關系。(2)太湖中的鰱魚主要生活在水體上層,鱭魚、銀魚主要生活在水體中上層,鯉魚、鯽魚主要生活在水體底層,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結構,其生態學意義是_____________。(3)富營養化的太湖水中微囊藻大量繁殖,而其他浮游植物如魚鱗藻、脆桿藻逐漸減少,分析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4)根據圖1和2分析,1995年后太湖中魚類的優勢種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鰱魚”、“鳙魚”或“鱭魚”)。該種魚類數量增多會直接增強對______________的攝食,從而有更利于微囊藻的繁殖。(5)從2020年10月1日起,江蘇省對太湖實施十年禁漁。從保護太湖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角度來分析,十年禁漁屬于_______________保護。十年禁漁期間太湖生態系統將主要依靠自我調節能力來維持自身的相對穩定,該能力的基礎是生態系統中存在的______________機制。12.18~19世紀,海獺曾因人類的獵殺導致瀕臨滅絕,直至海獺毛皮貿易被禁止,數量才逐漸恢復。為研究海獺對其所處生態系統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研究。(1)20世紀末,調查發現A群島海獺的種群數量在逐漸減少(如圖1),這為研究海獺對海岸生態系統的其他生物的影響提供了自然實驗。海帶在該生態系統中的成分屬于_______。調查了該群島中海膽的生物量,科研人員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調查結果如圖2、3,推測3種生物之間存在的能量流動渠道為_______(用文字和箭頭表示)。(2)研究者比較存在海獺和缺少海獺的生態系統(如圖4),結果顯示_______。綜合圖1~3分析,出現圖4所示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3)科研人員對該海域中海膽和帽貝影響海藻覆蓋率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如圖5,據圖分析,在該海域生態系統中,帽貝和海膽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該海域的海獺遭受破壞性捕殺一段時間后,帽貝的數量逐漸下降,原因是_______。(4)海洋生態系統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后,經過一段時間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原因是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能力。若要讓該海域實現可持續發展,你的建議是_______。13.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氣溫較高的山區群落演替規律,生態學家研究了灌草叢、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等4個群落的相關特征,結果如下表所示。類別灌草叢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針葉林生產者制造有機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總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1)_____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針闊葉混交林中不同的植物層次中分布著不同的鳥類,鳥類的這種分布主要取決于_____因素。(2)群落的總呼吸量比生產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少,說明群落中有機物總量在不斷_____。(3)紫莖澤蘭(一種多年生半灌木植物)入侵會破壞生態系統的結構,用本地物種對紫莖澤蘭進行替代控制是一種較好的控制方法。為了篩選目標替代植物,科研人員選擇本地物種南酸棗(落葉喬木)、假地豆(小灌木)和狗尾草(禾本植物)進行了相關研究。下圖為紫莖澤蘭單種和混種時的株高、生物量的研究結果。①紫莖澤蘭與假地豆、狗尾草的關系是_____;研究中,研究人員選用本地物種對紫莖澤蘭進行替代控制,體現了生態工程的_____原理。②根據實驗結果,可選擇_____作為替代植物,依據是_______。③紫莖澤蘭可產生某些化學物質滲入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這說明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具有__的作用。14.入侵植物通過3種途徑影響食物網:一是入侵植物能夠直接被土著草食者取食,通過上行效應按照原有的路徑進入土著食物網;二是入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過引入新的消費者或者轉變流通路徑形成新的食物網結構;,三是入侵植物通過非營養作用造成食物網中各級消費者的種群密度和行為活動等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土著生物群落和食物網結構。下圖灰色部分表示入侵前土著食物網的物種組成,空心部分表示植物入侵后食物網的物種組成。(1)三種途徑中表示入侵植物不能被土著草食者攝食,而是通過引入新的草食者而產生新的食物網結構的是途徑___________。(2)途徑Ⅰ中C和N的種間關系有___________。途徑Ⅲ中C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食物網中廣食性消費者較________(多/少),則入侵植物主要以途徑Ⅰ作用于食物網。(4)以下案例是通過途徑Ⅲ影響食物網的有__________________。a.裂稃燕麥入侵美國加利福尼亞沿岸半干旱草原后產生的碎屑能夠增加土壤的濕度,從而促進土著植物的生長,導致食物網結構發生改變。b.林下入侵植物蔥芥能夠通過根系向土壤中分泌植物毒素芥子油苷抑制叢枝菌根真菌的生長,從而影響到土著植物的生長繁殖,改變森林群落組成。c.穗狀狐尾藻入侵河口濕地后,為一些無脊椎動物和幼魚提供了覓食和庇護場所,形成了更為復雜的水生食物網結構。d.澳大利亞北部的入侵植物大含羞草可被當地多種植食性昆蟲可以利用,其葉片能夠被57種昆蟲取食,莖被49種昆蟲取食,花和根各被2種昆蟲取食。(5)空心蓮子草憑借其特殊的克隆特性,快速生長繁殖并且入侵多種生境。空心蓮子草入侵某地區后,其生長迅速,導致當地動物多樣性降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控制空心蓮子草種群密度,除了人工除草外,還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15.反硝化細菌能在無氧環境中將硝酸鹽轉化為氮氣(2NO3-+10e-+12H+→…→N2O→N2),在處理工業污水、治理水體富營養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蒲腥藛T想從一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中篩選分離出耐高溫(42℃)的反硝化細菌(目的菌),用于提升溫度較高的工業污水的脫氮效率,具體流程如圖所示(BTB培養基初始pH=6.8,BTB是酸堿指示劑,酸性條件下為黃色,中性條件下為綠色,堿性條件下為藍色):(1)BTB培養基滅菌后待平板凝固后,應倒置放在超凈臺上,目的是____________。(2)將污泥樣品梯度稀釋后,使用___________(填工具)將樣液均勻涂布在BTB培養基上,放在___________環境中培養2~3天后,挑選顯___________色的單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劃線分離,獲得純菌株。(3)將純菌株接種在液體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若在培養瓶頂部檢測到N2O,即可鑒定為目的菌。不能依據培養液中硝酸鹽的濃度變低來鑒定目的菌,原因是___________。(4)為保持純化后的微生物菌種的純凈,需要對菌種進行保藏。臨時保藏的方法具有___________等缺點,它比較適合那些使用頻率高的菌種的保藏。(5)C/N(碳氮含量比)對反硝化效率有一定的影響。科研人員測得不同C/N條件下目的菌對硝酸鹽的去除率,結果如圖所示:科研人員提出,在利用目的菌株處理工業污水時,需要適當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據圖分析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6)為計數微生物的數量,一位同學在4個平板培養基上分別接種稀釋倍數為106的土壤樣液0.1mL,培養后菌落數分別為155、160、176、149個,則每毫升原土壤樣液中上述微生物數量為___________。16.農藥、除草劑的長期使用,使土壤受到了嚴重污染。某科研小組為篩選能分解除草劑草甘膦的微生物,其流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從土壤中篩選分解草甘膦的微生物一般步驟為:土壤取樣→_______→培養一挑選能生長的菌落→鑒定。(2)實驗時對培養基應采取_______滅菌,從功能上來看,篩選草甘膦的培養基屬于________培養基。(3)圖示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該接種方法通過連續劃線的目的是__________以獲得單個菌落。(4)菌落周圍__________(填“有”或“無”)透明圈的菌落是能夠降解草甘膦的菌落,并且降解能力越強,菌落直徑與透明圈直徑的比值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17.為篩選出高效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研究人員取石油污泥10g加入到100mL基礎培養基中,適宜條件下培養2周,獲得富集培養液。將富集培養液進行梯度稀釋并涂布于篩選平板上,適宜條件下培養后,篩選出分解石油效果較好的兩種菌株A和B?;卮鹣铝袉栴}。(1)在實驗前需對基礎培養基進行滅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涂布于篩選平板前,稀釋富集培養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2)為了檢測A菌和B菌對石油污泥的實際分解石油效果,研究人員以石油污泥為底物進行搖瓶實驗,實驗條件和結果如表所示。組別1234基礎物質10g石油污泥、100mL基礎培養基10g石油污泥、100mL基礎培養基10g石油污泥、100mL基礎培養基10g石油污泥、100mL基礎培養基培養液種類無菌培養液1mLA菌液1mLB菌液1mLA菌液和B菌液各0.5mL7天后石油分解率17%86%70%92%組別1中石油被分解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由表可知A菌和B菌在分解石油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3)為了確定A菌和B菌的種類,研究人員預利用PCR擴增兩種菌的部分DNA片段,測定堿基排列順序后與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實驗設計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單縣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適應性月考(七)英語試題含解析
- 煙臺幼兒師范高等??茖W?!赌突鸩牧瞎に噷W》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2025年初三第二學期第二次綜合練習化學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英語語言學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醫學院《測繪學科》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電商培訓合同范文
- 二零二五版借款補充合同
- 二零二五版房屋裝修半包合同范文
- 二零二五山地租賃合同范例
- 2023-2024全國初中物理競賽試題-杠桿(解析版)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中考復習平行四邊形專題
- 國家開放大學《Python語言基礎》形考任務4參考答案
- 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 上海中小學創新試驗室建設指引
- 人音版四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學設計教案表格式
- 保險公司投保規劃方案模板
- 蜜雪冰城財務分析
- 2024年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喀什草湖鎮發展規劃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