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教案(七年級上冊)
《論語》教案(七年級上冊)「篇一」
《論語》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教案示例一
重點與難點:
重點:L認讀字詞;2,理解各則語錄;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難點,分類式學習筆記活動的實施
教學過程
第一個教學板塊: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怩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第二個教學板塊: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
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
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
它。
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課文e(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
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瞰邑(現山東省曲阜市東
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①用于學習態度: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厭敏而好學知之為知
之,不知為不知
②用于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養: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師
④用于思想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臭。
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C
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教案點評:
板塊式教學思路,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教案示例一
重點與難點:
重點:1.認讀字詞;2.理解各則語錄;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難點:分類式學習筆記活動的實施
教學過程
第一個教學板塊:認讀課文e(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第二個教學板塊: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
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
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
它。
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
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笨記本上進行整理)0
張浩
《論語》教案(七年級上冊)「篇二」
《論語》八則教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教學方法
1、生自主學習,感知課文,引導學生對照注釋了解課文大意。
2、分組學習,相互質疑,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3、師生互動,欣賞分析,教師和學生相互問答,共同解決懸而未決的問
題。
4、學習本文簡潔生動,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大家一起交
流6教師作總結,并點評.由比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二)認讀課文。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三)指導課文
1.讀準下列畫線字的讀音:
慍罔殆謂哉焉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
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4.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兒點:
(1)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
(3)補充適當的詞語。
(4)調整句子的語序。
(5)揣摩句子的語氣。
5.指導翻譯第1-4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
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6.指導背誦6
7.小結。
(1)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4則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2)在注釋一記下: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被封建
統治者奉為圣人.
8.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一、二題。
(2)背誦全文。
(3)默寫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檢查復習。
2.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己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
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3.翻譯課文5-8則
(1)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曰:“不憤不啟,不徘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
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4.獨立思考:
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
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片斷寫作:
(1)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
它。
(2)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
字左右。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6.小結
(1)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
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2)“名言警句”類記下:
①用于學習態度;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厭敏而好學知之為知
之,不知為不知
②用于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
③用于思想修養: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師
④用于思想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7,背誦指導;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8.作業
(1)課后練習三、四題。
(2)默寫課文
教學反思: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收獲很多。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踴躍發言。從中我看
到了學生的熱情,也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現象。也思考了很多,有了一些看
法。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孔子的思想就是有教無類,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論語教學中,我和學生
的關系是平等的。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
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
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
求知愿望。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我在課堂上給每一個機會,不會因為學習好就多叫誰,也不會因為誰學習不好
就冷眼相看。誰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
大鼓舞力量。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
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要遵循新課程中的理念,學生才
能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多的發展,
三、教學中,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這次的論語教學中,我知道就算是再差的學生也會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老
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
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說:“你的看法是
錯誤的。請下一位同學回答。”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這對學生的影響招是巨大
的。
吳巖
《論語》教案(七年級上冊)「篇三」
《〈論語〉十二則》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了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重點: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教法:朗讀教學法探究法歸納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熟讀,明白其內涵,通過討論,掌握其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
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比較
完整地體現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論語》在中國
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社會的《圣經》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為中國人的
《圣經》。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瞰邑(今山東曲阜)
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圣
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
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課文內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內容提要
本課所選內容主要涉及這么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性
的,三是關于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問題設計
1.為什么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
師的尊敬Q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
是指孔子說的話。
2.《論語》篇名的由來
提示;《論語》這本書形式上的一個特點;分章記述孔子的言行。這種形式有
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選取每一篇文章開頭
第一句話的頭兩三個字來命名的,如《學而》、《為政》等,都是篇名。《論語》
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含義。
3.“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嗎?
提示,古代人對“三”、“六”、“九”有一種數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
多數,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
4.孔子關于讀書的論述對我們有何啟發?
提示:關于讀書,孔子提出了“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
殆”的獨到見解,并以“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來進
行論證。這些對于我們科學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學習都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樣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的
“出鏡”率最高,約一百多次c孔子認為君子除了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
人、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他應該是“擇其
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義”。
(三)本課中出現的成語、格言和警句等6
成語: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
齊擇善而從
格言警句
1.談學習態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
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
3.談修身做人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四)正確認識和評價《論語》
一個時期以來,孔子及其《論語》似乎被人神化,其實《論語》是一部內容很
平實、很富于人情味兒的充滿了人生智慧的書,一部可以用審美鑒賞的眼光去讀的
書。只要善于讀,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得到一種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
智慧的后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諸子百家中,以孔子為第一人,諸子之書以
《論語》為第一部。但這并不等于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景區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工程考核試卷
- 寶石的稀有性與收藏價值分析考核試卷
- 生活初一上冊語文作文
- 筆的使用與維護培訓考核試卷
- 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紡織原料行業人才培養計劃考核試卷
- 未來的數字化戲劇與表演藝術創新方向考核試卷
- 漁業機械化捕撈作業效率與漁獲物處理考試考核試卷
- 纖維板生產設備維護與管理考核試卷
- 青浦高三語文二模作文
- 通用報價單模板
- 血精的診治課件
- 考研考博-英語-北京建筑大學考試押題三合一+答案詳解4
- 消防管道支架制作安裝標準2017.噴淋
- 曲柄連桿機構拆裝教學教材課件
- 合格供應商年度評審計劃
- 《三角形的分類》-完整版課件
- 吊裝安全心得體會(6篇)
- DB52-T 1057-202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規范
- 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規范(2020年版)
- 課本劇孔雀東南飛 演示文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