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章節復習04+細菌和真菌【單元達標卷】(人教版)選擇題(30道,共60分)1.近日,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單體最大長度可達到2厘米的華麗硫珠菌,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細菌。下列有關華麗硫珠菌敘述正確的是(
)
A.用芽孢進行繁殖 B.有真正的細胞核C.細胞沒有細胞壁 D.屬于單細胞生物2.為了檢驗不同抗生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殺滅效果,研究人員將葡萄球菌接種于兩個已消毒的培養基上,每個培養基上各貼上3張浸有不同抗生素(編號為①、②、③)的無菌濾紙片。加蓋后置于不同溫度的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結果如圖所示,陰影部分代表有菌落生長。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實驗說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效果最佳的抗生素是①B.實驗說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效果最佳的抗生素是②C.與酵母菌不同,金黃色葡萄球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D.培養皿甲所處的溫度太低,金黃色葡萄球菌被凍死3.小明看見廣告上說:“舒膚佳可以有效地抑制細菌的存活”。為了驗證這一說法,他和小聰兩人分別進行了探究實驗(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小聰的實驗比小明的實驗更合理B.手指涂按培養基之前,培養基必須進行高溫滅菌C.“手指往培養基上輕輕按一下”的操作相當于接種D.按手指后,培養基應再次進行高溫滅菌處理4.某同學在培養基上發現兩處菌落:甲處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乙處為褐色且呈絨毛狀。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是細菌菌落,乙是真菌菌落 B.甲是真菌菌落,乙是細菌菌落C.甲、乙都是細菌菌落 D.甲、乙都是真菌菌落5.米酒釀造主要包括蒸米、拌酒曲、發酵三步,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霉菌主要起到糖化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霉菌和酵母菌屬于真菌,有明顯的細胞核B.蒸米后應立即拌酒曲,借助高溫促進酒曲中微生物的繁殖C.糖化作用是指有氧條件下,霉菌把稻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D.發酵主要是指無氧條件下,酵母菌將葡萄糖轉變成酒精6.下列有關蘑菇的敘述,錯誤的是(
)A.菌體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構成的B.地下部分的菌絲能夠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有機物C.地上部分叫子實體,由菌柄和傘狀的菌蓋組成D.蘑菇主要是通過分裂來繁殖后代7.下列關于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敘述正確的是()A.瓊脂是制作培養基常用的材料之一,因為瓊脂里含有豐富的營養B.培養細菌和真菌時,在接種前對培養皿等器材和培養基都必須高溫處理C.將培養基高溫滅菌后就可以接種了D.接種后的培養皿必須放在溫度高的培養箱中培養8.酵母菌發酵受溫度影響嗎?將甲、乙兩瓶各裝入3克干酵母、10克蔗糖、100毫升不同溫度的水,現象記錄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組別溫度現象(30分鐘后)甲瓶10℃少量氣泡,氣球不脹大乙瓶20℃大量氣泡,氣球脹大A.甲、乙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B.甲、乙瓶都產生了氣泡,因此溫度對酵母菌的發酵無影響C.實驗中氣球脹大說明酵母菌發酵產生了氣體D.可使用澄清的石灰水驗證酵母菌發酵產生的氣體為二氧化碳9.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A.細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B.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吸收利用C.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就能避免動植物和人患病D.細菌和真菌可以與動植物和人共生10.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中,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培養基在接種前必須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冷卻后才可接種B.用無菌棉棒擦拭手心后,為了方便涂抹要把培養皿的蓋完全打開C.將培養皿開蓋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這屬于接種過程D.實驗中需留一個滅菌處理的空培養皿,作用為空白對照11.生物技術影響著人類生活。下列有關生物技術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面包松軟多孔是因為酵母菌發酵產生二氧化碳B.真空包裝保存香腸能殺死食品內的各種微生物C.乳酸菌在無氧的條件下將牛奶中的蛋白質轉化成乳酸D.用低溫冷凍的方法保存新鮮蔬菜是為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12.某同學將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進行培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霉菌菌落通常比細菌菌落大,說明空氣中霉菌數量更多B.培養基中的細菌和霉菌來自空氣和培養皿C.該實驗可以測定空氣中微生物的種類D.一個細菌菌落中可能有幾種細菌13.下列關于人類對細菌和真菌利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利用酵母菌制作泡菜B.低溫保存食品是為了殺死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C.利用青霉菌生產的青霉素可以殺死新冠病毒D.利用轉基因技術使大腸桿菌生產人的生長激素14.下圖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步驟一,高溫煮沸肉湯是為了使甲、乙兩瓶肉湯都處于無菌狀態B.在步驟二,乙瓶中的肉湯不變酸是因為空氣中的細菌不能進入肉湯C.實驗變量是燒瓶有無鵝頸狀的瓶頸,鵝頸瓶設計妙處是細菌不能進入肉湯D.巴斯德的實驗說明肉湯變酸是由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肉湯造成的15.如圖是大腸桿菌示意圖,分析其細胞結構,聯系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①是大腸桿菌的運動器官B.所有的細菌都有結構②C.⑤不是真正的細胞核,但其內部有遺傳物質D.大腸桿菌通過產生芽孢的方式繁殖后代,繁殖速度快,分布廣泛16.泡菜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但食用了腌制不當的泡菜可能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國家規定亞硝酸鹽在泡菜中的含量不能超過20mg/kg)。生物社團同學對“食鹽濃度對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進行了探究,結果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不同鹽濃度下白蘿卜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A.食鹽濃度越高,亞硝酸鹽含量的峰值越高B.數據表明,泡菜在腌制4-5天后食用更安全C.泡菜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發酵D.隨著腌制時間增加,亞硝酸鹽含量先增加后減少17.關于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對應關系不匹配的是()A.根瘤菌——固氮 B.某些細菌一一凈化生活污水C.乳酸菌——制醬 D.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18.炎熱的夏天,食物很容易變餿,引起食物腐敗變質的主要原因是()A.食品本身的營養物質含量過高 B.炎熱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發過快C.夏天空氣潮濕,化學物質的污染嚴重 D.溫度較高,食物中的細菌、真菌大量繁殖19.有關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正確的是(
)A.抗生素只能殺死致病細菌,不會殺死其它細菌B.有些細菌和真菌可以與動植物共生C.所有的細菌和真菌都可以使動植物和人患病D.所有的細菌、真菌都是分解者,能分解動植物遺體遺物,促進生物圈物質循環20.下列對“觀察酵母菌和霉菌”實驗的相關描述中,正確的是(
)A.青霉有青綠色的芽孢 B.酵母菌能形成芽孢進行出芽生殖C.青霉有白色的直立菌絲 D.青霉的營養菌絲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21.我們的生活與微生物緊密相關,家喻戶曉的海天醬油和山西陳醋便是通過微生物釀制出的佳品。海天醬油的制作離不開米曲霉,山西陳醋的制作離不開醋酸桿菌,下列關于這兩種微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含有遺傳物質DNA B.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都能通過芽孢進行繁殖 D.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22.我國酸奶的國家標準執行號為GB19302,包裝上有此標記的才是符合國家標準的發酵乳制品。質監部門在某商店發現一批沒有過期的脹袋酸奶,經檢測脹袋酸奶的中含有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脹袋酸奶無論是否在保質期內均不宜食用B.脹袋酸奶中的酵母菌屬于雜菌C.若包裝時進入了空氣,則空氣中的氧氣促進了乳酸菌繁殖D.脹袋原因可能是加工過程中殺菌不徹底造成的23.早在唐朝,長安城街市上的裁縫就知道,將長有“綠毛”的漿糊涂在被剪刀劃破的手指上,防止傷口發炎。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綠毛”的綠色是青霉的孢子顏色B.“綠毛”的“毛”是青霉的直立菌絲C.“綠毛”防止傷口發炎是青霉產生的青霉素的作用D.青霉素是一種抗生素,能殺死所有的致病細菌24.用曬制與煙熏法制作的臘肉類熟食能保存一段時間不腐敗,其保存方法所依據的原理是(
)A.短時加熱滅菌B.破壞需氧菌生存環境C.防止與細菌和真菌接觸D.除去水分防止細菌和真菌生長2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落紅”轉化為“春泥”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
)A.寄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把落花等分解 B.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C.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D.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的合成作用26.下列各組生物,都屬于真菌的一組是(
)A.乳酸菌、銀耳、猴頭菇B.酵母菌、金針菇、黃曲霉C.青霉、蘑菇、紫菜D.香菇、根瘤菌、木耳27.科考人員在舟山發現一種“傘面”暗棕色、“傘柄”布滿鱗片的大型真菌(如圖),經確認它是一個新物種,被命名為普陀條孢牛肝菌。推測它可能不具有的特征是(
)
A.地上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B.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C.利用孢子繁殖后代D.地上部分叫子實體28.冬蟲夏草是一種蟲菌結合體。蝙蝠蛾將卵產在地下,發育成像蠶寶寶一樣的幼蟲,幼蟲感染了子囊菌后在冬季僵化而亡形成“冬蟲”;這種菌在幼蟲尸體中萌發菌絲并充滿蟲體,第二年夏天,“冬蟲”頭部長出了紫紅色的像小草一樣的菌體,稱為“夏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子囊菌與蝙蝠蛾幼蟲是寄生關系 B.“夏草”細胞中有葉綠體能制造有機物C.子囊菌具有細胞核,屬于真菌 D.“冬蟲”為“夏草”的生長提供有機物29.研究者探究不同乳酸菌對廚余垃圾中淀粉類發酵的效果,結果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乳酸是發酵的產物 B.不添加菌株組是對照組C.四組淀粉起始濃度應相同 D.菌株A分解淀粉能力最強30.在利用醇母菌釀酒的過程中,從密封的發酵罐中檢測到酒精、二氧化碳和氧氣3種化學物質,其相對含量變化趨勢如圖,圖中P,Q,R三曲線依次代表(
)
A.氧氣、酒精、二氧化碳B.氧氣、二氧化碳、酒精C.二氧化碳、酒精、氧氣D.二氧化碳、氧氣、酒精綜合題(兩分一空,共40分)31.(每空1分,17分)如圖為幾種細菌和真菌的結構模式圖,請仔細觀察,回答下列問題:
(1)面包師們用圖中(填字母代號)生物發面制面包,因為其在面團中產生了,使面包松軟多孔。(2)霉爛的橘皮上生有丙,圖丙中②是;③是。(3)圖甲細胞與圖乙細胞最大的區別,甲屬于生物。(4)圖中生物由于都沒有,不能進行作用,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這種營養方式叫。(5)圖甲的繁殖方式是,圖丁可以通過產生[a]來繁殖后代。(6)泡菜因其酸脆爽口,制作方便,為人們所廣泛喜愛。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能夠分解有機物產生乳酸。制作泡菜時既要加蓋,還要用水來封口,這樣做的科學道理是。(7)興趣小組同時了解到人類從丙生物體內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但該抗生素卻不能在臨床上用于治療新冠肺炎,原因是;有些微生物會導致食品腐敗,為了防止食品腐敗,常把食品放入冰箱儲存,其原理是。(8)圖甲中,1是,3是,6是。32.(7分)隨著人類對食品安全和營養保健的重視,葡萄酒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已經成為大眾消費。2023年6月9日,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大會、第三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在寧夏銀川舉行,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列入生態環境部命名的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引起了同學們對葡萄酒釀造的濃厚興趣。巴斯德社團的同學到基地進行探究實踐學習后,嘗試釀造葡萄酒。
(1)榨汁裝瓶:同學們將清洗干凈的葡萄榨汁裝瓶。新鮮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圖一),可以自然發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溫處理的目的是。(2)通氣培養:用幾層紗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時間,讓酵母菌在有氧氣的情況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其營養方式是。它的細胞中有[
],因此屬于真核生物。(3)密封發酵:將裝置封口放在溫暖的地方,每12小時擰松瓶蓋一次,以此排出葡萄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4)探究原理:同學們在探究學習中發現,發酵過程中酵母菌數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濃度不斷發生變化(圖二)。分析曲線可知,在發酵前期的0~96小時內,酵母菌數量的變化趨勢是;發酵后期的酵母菌數量逐漸減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一是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二是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實驗探究題33.(10分)制作泡菜過程中,應控制亞硝酸鹽在一定濃度范圍內,以免對人體產生危害。興趣小組研究不同濃度食醋對泡白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具體做法是:稱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鹽水、鮮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調節料液的食醋濃度分別為0、0.3%、0.6%、0.9%,重復做3次。從泡菜制作第1天開始,每天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測定10天,結果如圖甲所示: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動植物細胞與其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2)設置食醋濃度為0的組,目的是。(3)制作泡菜時既耍加蓋,還要用水來封口,這樣做的科學道理是。(4)分析曲線,隨泡制時間增加,亞硝酸鹽含量變化趨勢均表現為,并在第天均達到最大值。(5)分析比較四條曲線亞硝酸鹽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濃度食醋對泡白菜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是。(6)結合木實驗,對家庭內制泡白菜提出一條建議:。(7)微生物X被廣泛用于饅頭、酒等食品的制作,該興趣小組為探究X的發酵過程及影響因素,設計了乙圖所示的實驗:①一段時間后,氣球脹大的裝置是,造成氣球脹大的氣體是。②若要驗證溫度對X發酵作用的影響,應該選擇的一組實驗裝置是。資料分析題34.為了探究食物腐敗的真正原因,科學家們做了各種嘗試。17至19世紀,英國的尼達姆、意大利的斯帕蘭扎尼和法國的巴斯德曾做過下面的實驗,試分析回答:資料一:尼達姆的實驗。如圖甲所示,將煮沸的肉湯放入消過毒的玻璃燒瓶內,并立刻用軟木塞蓋住,數日后肉湯中發現大量微生物。資料二:斯帕蘭扎尼的實驗。實驗1:如圖甲裝置,將肉湯放入燒瓶,用軟木塞蓋住后煮沸1小時,幾天后肉湯中發現微生物:實驗2:如圖乙裝置,將肉湯裝入燒瓶后,將燒瓶口燒成封閉,加熱肉湯至沸騰2分鐘,幾天后肉湯中發現微生物;實驗3:同實驗2,但加熱肉湯的時間改為沸騰1小時,幾天后,在肉湯中沒有發現微生物。資料三:巴斯德的實驗。如圖丙裝置,將肉湯放入曲頸瓶,加熱至沸騰1小時,一年后,肉湯中沒有發現微生物。
(1)根據斯帕蘭扎尼的實驗,可以推測斯帕蘭扎尼進行的實驗2中,肉湯被污染有可能是因為。綜合巴斯德和斯帕蘭扎尼的實驗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微生物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此,人們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3)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開始嘗試利用微生物為我們的生活服務,例如醬油的制作。醬油起源于我國周朝,是以大豆為原料、面粉為輔料,利用微生物發酵釀造而成。制作醬油的工藝流程可概括如下:浸泡→蒸煮→冷卻→攪拌→制曲→發酵→抽油①制作醬油的主要菌種是米曲霉,它所屬類群為。在制曲前要先將蒸煮的大豆進行冷卻,原因是。制曲的過程相當于細菌真菌培養一般過程中的步驟。②古法醬油釀造在發酵環節講究“日曬夜露”,白天打開醬缸讓豆醬充分享受太陽熱度的同時需要工人經常的翻拌,為微生物的發酵提供了條件。章節復習04+細菌和真菌【單元達標卷】(人教版)選擇題(30道,共60分)1.近日,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單體最大長度可達到2厘米的華麗硫珠菌,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細菌。下列有關華麗硫珠菌敘述正確的是(
)
A.用芽孢進行繁殖 B.有真正的細胞核C.細胞沒有細胞壁 D.屬于單細胞生物【答案】D【分析】華麗硫珠菌是細菌,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莢膜,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詳解】A.華麗硫珠菌是細菌,可通過分裂繁殖后代,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故A錯誤。B.華麗硫珠菌是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B錯誤。C.華麗硫珠菌有細胞壁,故C錯誤。D.華麗硫珠菌是細菌,是單細胞生物,故D正確。故選D。2.為了檢驗不同抗生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殺滅效果,研究人員將葡萄球菌接種于兩個已消毒的培養基上,每個培養基上各貼上3張浸有不同抗生素(編號為①、②、③)的無菌濾紙片。加蓋后置于不同溫度的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結果如圖所示,陰影部分代表有菌落生長。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實驗說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效果最佳的抗生素是①B.實驗說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效果最佳的抗生素是②C.與酵母菌不同,金黃色葡萄球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D.培養皿甲所處的溫度太低,金黃色葡萄球菌被凍死【答案】C【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2)真菌和細菌都有獨立生活能力,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詳解】A.如圖所示,陰影部分代表有菌落生長,①處陰影部分最多,說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效果最差,A錯誤。B.③的周圍抑菌圈最大,說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殺滅效果最佳,B錯誤。C.酵母菌屬于真菌,具有細胞核,金黃色葡萄球菌屬于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正確。D.葡萄球菌屬于細菌,在環境惡劣時能夠形成芽孢而不是凍死,D錯誤。故選C。3.小明看見廣告上說:“舒膚佳可以有效地抑制細菌的存活”。為了驗證這一說法,他和小聰兩人分別進行了探究實驗(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小聰的實驗比小明的實驗更合理B.手指涂按培養基之前,培養基必須進行高溫滅菌C.“手指往培養基上輕輕按一下”的操作相當于接種D.按手指后,培養基應再次進行高溫滅菌處理【答案】D【分析】(1)探究實驗必須設計對照實驗,設置對照實驗,可以保證除了實驗變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這樣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實驗變量不同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2)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養基;②高溫滅菌;③冷卻接種;④恒溫培養。【詳解】A.小聰的實驗設置了洗手前按指處與洗手后按指處,兩者形成對照,是否用舒膚佳洗手是該對照實驗的變量,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小聰的實驗比未設置對照實驗的小明更合理,A不符合題意。B.培養細菌過程中手指涂按培養基類似于接種的過程,即將所要培養的細菌真菌涂抹在培養基上,在接種前培養基需高溫滅菌以消滅雜菌,B不符合題意。C.“手指往培養基上輕輕按一下”的操作即將手指上的細菌涂抹在培養基上的過程,相當于接種,C不符合題意。D.按手指后,即接種后應該將培養基恒溫培養,不應再次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再次高溫滅菌會將接種后的細菌殺死而影響實驗結果,D符合題意。故選D。4.某同學在培養基上發現兩處菌落:甲處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乙處為褐色且呈絨毛狀。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甲是細菌菌落,乙是真菌菌落 B.甲是真菌菌落,乙是細菌菌落C.甲、乙都是細菌菌落 D.甲、乙都是真菌菌落【答案】A【分析】菌落是指一個細菌或真菌在適宜的培養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細菌或真菌集合體)。【詳解】細菌菌落特征:菌落較小,形狀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較大、菌絲細長,菌落疏松,呈絨毛狀、蜘蛛網狀、棉絮狀,無固定大小,多有光澤,不易挑,有時還呈現紅色、褐色、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的顏色(孢子的顏色)。因此,從菌落的形態、大小、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因此甲是細菌菌落;乙是真菌菌落。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米酒釀造主要包括蒸米、拌酒曲、發酵三步,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霉菌主要起到糖化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霉菌和酵母菌屬于真菌,有明顯的細胞核B.蒸米后應立即拌酒曲,借助高溫促進酒曲中微生物的繁殖C.糖化作用是指有氧條件下,霉菌把稻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D.發酵主要是指無氧條件下,酵母菌將葡萄糖轉變成酒精【答案】B【分析】(1)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夠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米酒的制作步驟是:浸泡糯米→蒸熟米飯并冷卻→加酒曲(含酵母菌)→保溫發酵。(2)米酒制作過程中,將裝配好的發酵瓶放在25℃~30℃環境條件下發酵,當發酵瓶中停止出現氣泡,表示發酵完畢。若發酵過程溫度高于30℃,則需及時采取降溫措施,主要為了防止影響酒的風味。【詳解】A.參與米酒制作的微生物霉菌和酵母菌都屬于真菌,有明顯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A不符合題意。B.蒸米后,溫度較高,通常需要進行冷卻,再加入酒曲,其目的是防止溫度過高殺死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B符合題意。C.糖化作用指的是有氧條件下,淀粉加水分解成甜味產物的過程,是淀粉糖品制造過程的主要過程,也是食品發酵過程中許多中間產物的主要過程,C不符合題意。D.發酵主要是指無氧條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D不符合題意。故選B。6.下列有關蘑菇的敘述,錯誤的是(
)A.菌體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構成的B.地下部分的菌絲能夠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有機物C.地上部分叫子實體,由菌柄和傘狀的菌蓋組成D.蘑菇主要是通過分裂來繁殖后代【答案】D【分析】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中酵母菌是單細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細胞的;真菌的細胞不含葉綠體,是典型異養生物。【詳解】A.蘑菇是大型的真菌,屬于多細胞真菌,菌體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構成的,A正確。B.蘑菇的地下菌絲主要從營養物質內吸收水分和有機物,供蘑菇利用,生活方式為異養,B正確。C.蘑菇由地下菌絲體和地上部分子實體組成,子實體是由菌柄和傘狀的菌蓋組成的,C正確。D.蘑菇菌褶的表面長有許許多多褐色的孢子,孢子落在適宜的環境中,能萌發生出菌絲,一段時間后菌絲長出子實體。因此,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D錯誤。故選D。7.下列關于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敘述正確的是()A.瓊脂是制作培養基常用的材料之一,因為瓊脂里含有豐富的營養B.培養細菌和真菌時,在接種前對培養皿等器材和培養基都必須高溫處理C.將培養基高溫滅菌后就可以接種了D.接種后的培養皿必須放在溫度高的培養箱中培養【答案】B【分析】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養基;②高溫滅菌冷卻;③接種;④培養。【詳解】A.瓊脂是制作培養基常用的材料之一,是因為瓊脂煮沸冷卻后能成為固態物質,不是因為瓊脂里含有豐富的營養,A錯誤。B.在接種細菌和真菌前,培養皿等器材和培養基應經過高溫滅菌處理,以殺死其內混有的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以防雜菌對實驗的干擾,排除實驗外其它環境的污染,B正確。C.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適宜的溫度,溫度太高會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甚至殺死細菌真菌。所以將培養基高溫滅菌后,需要先冷卻,然后再接種,C錯誤。D.接種后的培養皿必須放在溫度適宜(不是溫度高)的培養箱中培養,D錯誤。故選B。8.酵母菌發酵受溫度影響嗎?將甲、乙兩瓶各裝入3克干酵母、10克蔗糖、100毫升不同溫度的水,現象記錄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組別溫度現象(30分鐘后)甲瓶10℃少量氣泡,氣球不脹大乙瓶20℃大量氣泡,氣球脹大A.甲、乙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B.甲、乙瓶都產生了氣泡,因此溫度對酵母菌的發酵無影響C.實驗中氣球脹大說明酵母菌發酵產生了氣體D.可使用澄清的石灰水驗證酵母菌發酵產生的氣體為二氧化碳【答案】B【分析】有氧氣時,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無氧氣時,把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因此氣球膨大。【詳解】A.甲、乙瓶形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A正確。B.甲、乙瓶都產生了氣泡,但乙瓶產生的氣泡比甲瓶要多,因此說明溫度對酵母菌的發酵作用是有影響的,溫度20℃時比10℃時發酵作用要強,B錯誤。C.據分析可知,實驗中氣球脹大是因為酵母菌發酵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C正確。D.據分析可知,實驗中氣球脹大是因為酵母菌發酵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可使用澄清的石灰水驗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D正確。故選B。9.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A.細菌、真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B.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吸收利用C.如果沒有細菌和真菌,就能避免動植物和人患病D.細菌和真菌可以與動植物和人共生【答案】C【分析】分解者是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性動物。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無機鹽、二氧化碳、水),釋放到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詳解】A.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充當分解者的角色,它們可以分解死亡的植物和動物體,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使得其中的養分重新進入環境中進行循環,A正確。B.細菌和真菌通過分解過程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如水、二氧化碳、氮氣等,這些無機物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進行生長和代謝,B正確。C.沒有細菌和真菌的存在,反而會導致動植物和人類的疾病增加。例如,某些細菌和真菌可以分解有害物質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長,起到保護作用,C錯誤。D.細菌和真菌可以與動植物和人類建立共生關系。例如,人體腸道中存在著益生菌,它們能夠幫助消化食物、合成維生素等,對人體健康有益,D正確。故選C。10.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中,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培養基在接種前必須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冷卻后才可接種B.用無菌棉棒擦拭手心后,為了方便涂抹要把培養皿的蓋完全打開C.將培養皿開蓋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這屬于接種過程D.實驗中需留一個滅菌處理的空培養皿,作用為空白對照【答案】B【分析】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培養基,②高溫滅菌,③接種,④恒溫培養。檢測不同環境中細菌和真菌的實驗設計,包括控制單一變量,設計對照實驗。【詳解】A.培養基在接種前必須進行高溫滅菌處理,因為經高溫滅菌處理后,可以將培養皿上、培養基內混有的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殺死,這樣就排除了實驗外其他環境的污染,A正確。B.用無菌棉棒擦拭手心后,打開另一套培養皿的皿蓋,為了防止其它雜菌落入,只要方便涂抹即可,不能把培養皿的蓋完全打開,B錯誤。C.空氣中有微生物,打開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5-10分鐘,此過程中空氣中的微生物落入培養皿中,故相當于接種,C正確。D.為研究變量對研究對象的影響,需要設計對照實驗,這樣可以增強實驗結論的說服力,實驗中留一個培養皿不做任何處理,是為了做對照,D正確。故選B。11.生物技術影響著人類生活。下列有關生物技術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面包松軟多孔是因為酵母菌發酵產生二氧化碳B.真空包裝保存香腸能殺死食品內的各種微生物C.乳酸菌在無氧的條件下將牛奶中的蛋白質轉化成乳酸D.用低溫冷凍的方法保存新鮮蔬菜是為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答案】A【分析】1.發酵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大規模的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如乳酸發酵、酵母菌發酵等。2.食品腐敗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為防止食品腐敗變質,我們必須盡可能殺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因此控制環境溫度,降低食品自身的含水量,都可以減緩微生物的繁殖速度。【詳解】A.做面包時,經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經過發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遇熱膨脹,使得面包松軟多孔,A正確。B.真空包裝香腸,對于一般的細菌只能是抑制,不能再繁殖,但是對于厭氧型細菌會加速繁殖,B錯誤。C.制作酸奶時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屬于細菌,通過分裂的方式進行繁殖,在無氧和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牛奶中原有的乳糖經乳酸菌的發酵后變為乳酸,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C錯誤。D.蔬菜、水果等在采收之后仍然具有生物活性,在細胞內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會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營養成分,采用低溫冷藏的方法保存,是為了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變弱,減少有機物的消耗,不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D錯誤。故選A。12.某同學將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皿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進行培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霉菌菌落通常比細菌菌落大,說明空氣中霉菌數量更多B.培養基中的細菌和霉菌來自空氣和培養皿C.該實驗可以測定空氣中微生物的種類D.一個細菌菌落中可能有幾種細菌【答案】B【分析】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詳解】A.細菌一般都是單細胞,霉菌是多細胞真菌,細菌的菌落比較小,霉菌菌落比較大,但不能說明空氣中霉菌數量更多,A錯誤。B.培養基中的細菌和霉菌來自空氣中或培養皿中原有的,B正確。C.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病毒都營寄生生活,該實驗不能測定病毒,C錯誤。D.菌落是指由一個細菌繁殖而來的肉眼可見的子細胞群體。因此在一個細菌的菌落中不可能有幾種細菌,D錯誤。故選B。13.下列關于人類對細菌和真菌利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利用酵母菌制作泡菜B.低溫保存食品是為了殺死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C.利用青霉菌生產的青霉素可以殺死新冠病毒D.利用轉基因技術使大腸桿菌生產人的生長激素【答案】D【分析】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醬要用到多種霉菌。【詳解】A.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在無氧的條件下,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A錯誤。B.低溫保存食品是為了抑制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生長和繁殖,B錯誤。C.青霉菌生產的青霉素可以殺死細菌,但對病毒沒有作用,因此青霉菌生產的青霉素不能殺死新冠病毒,C錯誤。D.利用轉基因技術使大腸桿菌生產人的生長激素,其原理是把人的生長激素基因注入大腸桿菌體內,可以通過大腸桿菌生產人的生長激素,D正確。故選D。14.下圖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步驟一,高溫煮沸肉湯是為了使甲、乙兩瓶肉湯都處于無菌狀態B.在步驟二,乙瓶中的肉湯不變酸是因為空氣中的細菌不能進入肉湯C.實驗變量是燒瓶有無鵝頸狀的瓶頸,鵝頸瓶設計妙處是細菌不能進入肉湯D.巴斯德的實驗說明肉湯變酸是由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肉湯造成的【答案】C【分析】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設計了“鵝頸瓶”實驗,證明了肉湯的腐敗是來自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后人稱他為“微生物之父”。【詳解】A.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因此甲、乙兩瓶的肉湯要煮沸,殺死湯中的細菌,排除細菌可能來源于食物中這一因素,使實驗具有說服力,保證實驗嚴謹,故A正確。B.放涼靜置幾天后,甲瓶里的肉湯變酸的原因是空氣中的細菌進入肉湯使其變酸,乙瓶里的肉湯不變酸的原因是空氣中的細菌被“鵝頸”阻擋不能進入肉湯,肉湯不變酸,故B正確。C.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在巴斯德“鵝頸瓶”實驗中,乙瓶鵝頸瓶設計的妙處是細菌不能進入;甲瓶瓶口敞開,細菌能進入,其他條件都一樣,是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有無細菌,故C錯誤。D.巴斯德的實驗說明使肉湯變酸的微生物不是從肉湯中自然發生的,而是來自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即肉湯變酸是由于空氣中的細菌進入肉湯造成的,故D正確。故選C。15.如圖是大腸桿菌示意圖,分析其細胞結構,聯系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①是大腸桿菌的運動器官B.所有的細菌都有結構②C.⑤不是真正的細胞核,但其內部有遺傳物質D.大腸桿菌通過產生芽孢的方式繁殖后代,繁殖速度快,分布廣泛【答案】C【分析】圖中:①鞭毛、②莢膜、③細胞壁、④細胞膜、⑤DNA集中的區域、⑥細胞質。【詳解】A.大腸桿菌具有①鞭毛,是大腸桿菌的運動結構,不是器官,A錯誤。B.有的細菌在細胞壁外面還有較厚的②莢膜,B錯誤。C.⑤是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其內部有遺傳物質,C正確。D.細菌是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不是生殖細胞,D錯誤。故選C。16.泡菜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但食用了腌制不當的泡菜可能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國家規定亞硝酸鹽在泡菜中的含量不能超過20mg/kg)。生物社團同學對“食鹽濃度對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進行了探究,結果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不同鹽濃度下白蘿卜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A.食鹽濃度越高,亞硝酸鹽含量的峰值越高B.數據表明,泡菜在腌制4-5天后食用更安全C.泡菜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發酵D.隨著腌制時間增加,亞硝酸鹽含量先增加后減少【答案】A【分析】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泡菜腌制的初期,壇內環境有利于硝酸鹽還原菌的繁殖,這些細菌可以促進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但隨著腌制時間的增加,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對硝酸鹽還原菌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長繁殖受影響,造成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又有所下降。【詳解】A.結合圖示可知,鹽濃度6%條件下,亞硝酸鹽含量的峰值最低,較低鹽濃度(4%)條件下,亞硝酸鹽含量的峰值最高,A錯誤。B.結合圖示可知,三種鹽濃度條件下,在泡菜在腌制4-5天后泡菜產生的亞硝酸鹽含量均低于20mg/kg,符合國家要求,食用更安全,B正確。C.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屬于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才能大量繁殖。故制作泡菜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在無氧的條件下發酵,C正確。D.結合圖示可知,隨著腌制時間的增加,亞硝酸鹽的含量變化表現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D正確。故選A。17.關于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對應關系不匹配的是()A.根瘤菌——固氮 B.某些細菌一一凈化生活污水C.乳酸菌——制醬 D.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答案】C【分析】(1)多數細菌是對人類有益的,如人體腸道內的有益菌群能夠幫助消化食物。(2)真菌多數對人類有益,釀酒、制醋等釀造業離不開酵母菌和曲霉,有的真菌可以生產抗生素。【詳解】A.根瘤菌是一種固氮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A正確。B.在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有很多有機物,可以被細菌利用,在有氧的環境中細菌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從而起到凈化污水的作用,B正確。C.利用乳酸菌能夠制作酸奶,制醬要用到霉菌,C錯誤。D.生產胰島素的大腸桿菌是利用的基因工程將外源基因導入細胞中,應屬于無性生殖的范圍,D正確。故選C。18.炎熱的夏天,食物很容易變餿,引起食物腐敗變質的主要原因是()A.食品本身的營養物質含量過高 B.炎熱的夏天,食物的水分蒸發過快C.夏天空氣潮濕,化學物質的污染嚴重 D.溫度較高,食物中的細菌、真菌大量繁殖【答案】D【分析】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營養物質等。【詳解】A.食物為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營養物質,其腐敗與營養物質含量過高沒有關系,A不符合題意。B.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營養物質等,夏天食物的水分蒸發過多,導致缺少水分,反而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B不符合題意。C.食物腐敗后會產生一些化學物質,導致異味如酸、臭等等,C不符合題意。D.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營養物質等,夏天溫度較高,食物中的細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中細菌真菌數量大量增加繁殖,進而分解食品中的有機物,導致食品的腐敗變質,D符合題意。故選D。19.有關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正確的是(
)A.抗生素只能殺死致病細菌,不會殺死其它細菌B.有些細菌和真菌可以與動植物共生C.所有的細菌和真菌都可以使動植物和人患病D.所有的細菌、真菌都是分解者,能分解動植物遺體遺物,促進生物圈物質循環【答案】B【分析】細菌、真菌的細胞內都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營異養生活,異養包括腐生、寄生、共生。【詳解】A.抗生素可以用來治療相應的細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種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產生的,可以治療多種細菌性疾病,會殺死其他細菌,A錯誤。B.有些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要受到很大影響,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現象。例如,真菌與藻類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地衣,豆科植物的固氮根瘤菌,B正確。C.細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種類營寄生生活,它們生活在人、動植物體內或體表,可導致人或動植物患病。如鏈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而有些細菌、真菌能幫助動物消化食物,如在牛、羊、駱駝等草食動物的胃腸內,有些種類的細菌,可以幫助動物分解草料中的纖維素,C錯誤。D.只有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促進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D錯誤。故選B。20.下列對“觀察酵母菌和霉菌”實驗的相關描述中,正確的是(
)A.青霉有青綠色的芽孢 B.酵母菌能形成芽孢進行出芽生殖C.青霉有白色的直立菌絲 D.青霉的營養菌絲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答案】C【分析】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條件適宜時一般進行出芽生殖,在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足時一般進行孢子生殖;青霉屬于多細胞真菌,能產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詳解】A.青霉有青綠色的孢子,不是芽孢,A錯誤。B.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條件適宜時一般進行出芽生殖,在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足時一般進行孢子生殖,B錯誤。C.青霉一條條直立生長的白色絨毛,這是青霉的直立菌絲,C正確。D.青霉的營養菌絲能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機物,D錯誤。故選C。21.我們的生活與微生物緊密相關,家喻戶曉的海天醬油和山西陳醋便是通過微生物釀制出的佳品。海天醬油的制作離不開米曲霉,山西陳醋的制作離不開醋酸桿菌,下列關于這兩種微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含有遺傳物質DNA B.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都能通過芽孢進行繁殖 D.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答案】A【分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題干中曲霉屬于真菌,醋酸桿菌屬于細菌。【詳解】A.細菌、真菌都含有遺傳物質DNA,能傳遞遺傳信息,A正確。B.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B錯誤。C.細菌通過分裂生殖,真菌通過孢子生殖,酵母菌還可進行出芽生殖,其中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而非生殖體,C錯誤。D.生產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主要是營自養的綠色植物,它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組成成分;細菌、真菌細胞中都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是生產者,D錯誤。故選A。22.我國酸奶的國家標準執行號為GB19302,包裝上有此標記的才是符合國家標準的發酵乳制品。質監部門在某商店發現一批沒有過期的脹袋酸奶,經檢測脹袋酸奶的中含有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脹袋酸奶無論是否在保質期內均不宜食用B.脹袋酸奶中的酵母菌屬于雜菌C.若包裝時進入了空氣,則空氣中的氧氣促進了乳酸菌繁殖D.脹袋原因可能是加工過程中殺菌不徹底造成的【答案】C【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藥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利用青霉發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詳解】A.脹袋酸奶已經變質,無論是否在保質期內均不宜食用,A正確。B.脹袋酸奶中的酵母菌屬于其他雜菌,B正確。C.乳酸菌屬于厭氧菌,若包裝時進入了空氣,則空氣中的氧氣會抑制乳酸菌的繁殖,C錯誤。D.加工過程中殺菌不徹底造成的,脹袋可能是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引起的,D正確。故選C。23.早在唐朝,長安城街市上的裁縫就知道,將長有“綠毛”的漿糊涂在被剪刀劃破的手指上,防止傷口發炎。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綠毛”的綠色是青霉的孢子顏色B.“綠毛”的“毛”是青霉的直立菌絲C.“綠毛”防止傷口發炎是青霉產生的青霉素的作用D.青霉素是一種抗生素,能殺死所有的致病細菌【答案】D【分析】青霉菌是一種真菌,為多細胞,營養菌絲體無色、淡色或具鮮明顏色。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從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藥物,是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細菌性疾病的抗生素。“綠毛”是青霉的菌落,其中有青霉素,涂在剛劃破的手指上,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詳解】A.由分析可知,“綠毛”的綠色是青霉的孢子顏色,A正確。B.青霉的孢子著生在直立菌絲上,所以“綠毛”的“毛”是青霉的直立菌絲,B正確。C.“綠毛”防止傷口發炎是青霉產生的青霉素的作用,青霉素是一種抗生素,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C正確。D.青霉素能殺死多種致病的細菌,并不是所有的致病細菌,D錯誤。故選D。24.用曬制與煙熏法制作的臘肉類熟食能保存一段時間不腐敗,其保存方法所依據的原理是(
)A.短時加熱滅菌B.破壞需氧菌生存環境C.防止與細菌和真菌接觸D.除去水分防止細菌和真菌生長【答案】D【分析】由于各種細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觸到食物,利用食物中的養分發育、繁殖。期間會產生很多的生長代謝產物,產生各種各樣的味道,如酸、臭等。因此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據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的殺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詳解】對肉類熟食進行曬制與煙熏,是除去水分,防止細菌和真菌生長,因此ABC錯誤,D正確。故選D。2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落紅”轉化為“春泥”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
)A.寄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把落花等分解 B.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C.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D.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的合成作用【答案】D【分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生產者是指能進行光合作用,為植物自身、消費者、分解者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的綠色植物;消費者主要是指各種動物.它們的生存都直接或間接的依賴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分解者指的是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將動植物殘體等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了物質的循環。【詳解】生態系統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促進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所以在“落紅”轉化為“春泥”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是細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因此ABC錯誤,D正確。故選D。26.下列各組生物,都屬于真菌的一組是(
)A.乳酸菌、銀耳、猴頭菇B.酵母菌、金針菇、黃曲霉C.青霉、蘑菇、紫菜D.香菇、根瘤菌、木耳【答案】B【分析】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菌基本結構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無成形的細胞核。兩者都沒有葉綠體。【詳解】A.乳酸菌屬于細菌,銀耳和猴頭菌屬于真菌,A錯誤。B.酵母菌、金針菇、黃曲霉都是真菌,B正確。C.青霉菌、蘑菇屬于真菌,紫菜屬于藻類植物,C錯誤。D.香菇、木耳屬于真菌,根瘤菌屬于細菌,D錯誤。故選B。27.科考人員在舟山發現一種“傘面”暗棕色、“傘柄”布滿鱗片的大型真菌(如圖),經確認它是一個新物種,被命名為普陀條孢牛肝菌。推測它可能不具有的特征是(
)
A.地上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B.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C.利用孢子繁殖后代D.地上部分叫子實體【答案】A【分析】1.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2.真菌的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只能靠獲取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為異養生物。【詳解】普陀條孢牛肝菌是大型多細胞真菌,由大量的菌絲構成的,地上部分叫子實體,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和液泡等,體內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異養,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能產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來繁殖新個體,因此BCD正確,A錯誤。故選A。28.冬蟲夏草是一種蟲菌結合體。蝙蝠蛾將卵產在地下,發育成像蠶寶寶一樣的幼蟲,幼蟲感染了子囊菌后在冬季僵化而亡形成“冬蟲”;這種菌在幼蟲尸體中萌發菌絲并充滿蟲體,第二年夏天,“冬蟲”頭部長出了紫紅色的像小草一樣的菌體,稱為“夏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子囊菌與蝙蝠蛾幼蟲是寄生關系 B.“夏草”細胞中有葉綠體能制造有機物C.子囊菌具有細胞核,屬于真菌 D.“冬蟲”為“夏草”的生長提供有機物【答案】B【分析】冬蟲夏草是我國名貴的真菌藥物和高級補品,蟲草外表保持原來蟲形,蟲體頭部長出一根棕色有柄的棒狀子座,形似一根野草,其屬于真菌。【詳解】A.蝙蝠蛾幼蟲感染了子囊菌后在冬季僵化而亡形成“冬蟲”。兩者是寄生關系,因此“冬蟲”為“夏草”的生長提供有機物,A正確。B.“夏草”是“冬蟲”頭部長出了紫紅色的像小草一樣的菌體,可見,“夏草”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不能制造有機物,B錯誤。C.子囊菌是一種真菌,而真菌細胞具有細胞核,C正確。D.子囊菌在“冬蟲”幼蟲尸體中萌發并充滿蟲體,然后在第二年夏天,“冬蟲”頭部會長出像小草一樣的菌體,也就是“夏草”。這表明“冬蟲”提供有機物以供“夏草”生長,D正確。故選B。29.研究者探究不同乳酸菌對廚余垃圾中淀粉類發酵的效果,結果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乳酸是發酵的產物 B.不添加菌株組是對照組C.四組淀粉起始濃度應相同 D.菌株A分解淀粉能力最強【答案】D【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不添加菌株組是對照組。【詳解】A.由圖可知:乳酸是發酵的產物,A正確。B.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不添加菌株組是對照組,B正確。C.該試驗的變量是菌株,故四組淀粉起始濃度應相同,C正確。D.由圖可知:菌株B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D錯誤。故選D。30.在利用醇母菌釀酒的過程中,從密封的發酵罐中檢測到酒精、二氧化碳和氧氣3種化學物質,其相對含量變化趨勢如圖,圖中P,Q,R三曲線依次代表(
)
A.氧氣、酒精、二氧化碳B.氧氣、二氧化碳、酒精C.二氧化碳、酒精、氧氣D.二氧化碳、氧氣、酒精【答案】B【分析】發酵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大規模的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如制酒要用酵母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發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詳解】酵母菌發酵釀酒需要無氧的環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會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氣消耗掉,因此急劇減少的物質R是氧氣;酵母菌在開始的生長繁殖過程中就會有二氧化碳產生,繁殖的足夠的數量之后,再發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比酒精多,因此,物質P是氧氣,Q是二氧化碳,R是酒精。由此可見,ACD錯誤,B正確。故選B。綜合題(兩分一空,共40分)31.(每空1分,17分)如圖為幾種細菌和真菌的結構模式圖,請仔細觀察,回答下列問題:
(1)面包師們用圖中(填字母代號)生物發面制面包,因為其在面團中產生了,使面包松軟多孔。(2)霉爛的橘皮上生有丙,圖丙中②是;③是。(3)圖甲細胞與圖乙細胞最大的區別,甲屬于生物。(4)圖中生物由于都沒有,不能進行作用,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這種營養方式叫。(5)圖甲的繁殖方式是,圖丁可以通過產生[a]來繁殖后代。(6)泡菜因其酸脆爽口,制作方便,為人們所廣泛喜愛。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能夠分解有機物產生乳酸。制作泡菜時既要加蓋,還要用水來封口,這樣做的科學道理是。(7)興趣小組同時了解到人類從丙生物體內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但該抗生素卻不能在臨床上用于治療新冠肺炎,原因是;有些微生物會導致食品腐敗,為了防止食品腐敗,常把食品放入冰箱儲存,其原理是。(8)圖甲中,1是,3是,6是。【答案】(1)乙二氧化碳(2)直立菌絲營養菌絲(3)圖甲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原核(4)葉綠體光合異養(5)分裂生殖孢子(6)制造無氧環境,利于乳酸菌發酵(7)抗生素對病毒不起作用低溫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8)莢膜DNA集中的區域鞭毛【分析】(1)細菌的都是單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有些細菌的細胞壁外面莢膜、鞭毛;細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營養方式是異養;分裂生殖;有些細菌在條件惡劣時能形成休眠體芽孢。(2)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營養方式是異養;孢子生殖。(3)圖甲是細菌,圖中1莢膜、2細胞壁、3DNA集中的區域、4細胞膜、5細胞質、6鞭毛;圖乙是酵母菌。7細胞壁,8細胞核,9細胞質,10液泡,11細胞膜;圖丙是青霉,圖中①孢子、②直立菌絲、③營養菌絲;圖丁表示蘑菇,a是孢子。【詳解】(1)做饅頭或面包時,經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經過發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遇熱膨脹而形成小孔,使得饅頭或面包暄軟多孔。(2)霉爛的橘皮上生有圖丙中的生物,屬于青霉,位于頂端的①是成串的孢子,②和③都是菌絲,②是直立菌絲,③是營養菌絲。(3)圖甲細胞與圖乙細胞最大的區別圖甲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圖乙的細胞核外有核膜,屬于真核生物。(4)圖中的細菌、青霉、酵母菌和蘑菇體內都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依靠分解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營養方式屬于異養。(5)圖甲是細菌,細菌靠分裂生殖。圖丁蘑菇靠a孢子繁殖后代。(6)乳酸菌是厭氧菌,只能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發酵,制作泡菜時既要加蓋,還要用水來封口,這樣做的科學道理是避免空氣中的氧氣進入壇中,以便形成無氧環境。(7)青霉素是從乙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制的一種抗生素,抗生素能殺死致病的細菌,可以治療多種細菌性疾病,但是對病毒不起作用,因此不能在臨床上用于治療由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有些微生物會導致食品腐敗,由于低溫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所以,為了防止食品腐敗,常把食品放入冰箱儲存。(8)圖甲是細菌,圖中1莢膜、2細胞壁、3DNA集中的區域、4細胞膜、5細胞質、6鞭毛。32.(7分)隨著人類對食品安全和營養保健的重視,葡萄酒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已經成為大眾消費。2023年6月9日,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大會、第三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在寧夏銀川舉行,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列入生態環境部命名的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引起了同學們對葡萄酒釀造的濃厚興趣。巴斯德社團的同學到基地進行探究實踐學習后,嘗試釀造葡萄酒。
(1)榨汁裝瓶:同學們將清洗干凈的葡萄榨汁裝瓶。新鮮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圖一),可以自然發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溫處理的目的是。(2)通氣培養:用幾層紗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時間,讓酵母菌在有氧氣的情況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其營養方式是。它的細胞中有[
],因此屬于真核生物。(3)密封發酵:將裝置封口放在溫暖的地方,每12小時擰松瓶蓋一次,以此排出葡萄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4)探究原理:同學們在探究學習中發現,發酵過程中酵母菌數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濃度不斷發生變化(圖二)。分析曲線可知,在發酵前期的0~96小時內,酵母菌數量的變化趨勢是;發酵后期的酵母菌數量逐漸減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一是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二是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答案】(1)高溫殺死原有的雜菌(2)異養1細胞核(3)二氧化碳(4)增多酒精濃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葡萄糖濃度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分析】1、微生物的發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時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泛指能發酵糖類的各種單細胞真菌。2、題圖中1細胞核、2細胞質、3液泡。【詳解】(1)玻璃瓶需提前高溫處理的目的是高溫殺死原有的雜菌。(2)綠色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機物,是屬于自養生物;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獲取營養,這種營養方式叫異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其營養方式是異養,它的細胞中有1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3)酵母菌無氧發酵產生二氧化碳,所以將裝置封口放在溫暖的地方,每12小時擰松瓶蓋一次,以此排出葡萄發酵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4)分析曲線可知,0~96h內,酵母菌的數量曲線呈現上升趨勢,所以數量一直在增加,發酵后期數量減少,原因可能是酒精濃度太大抑制其生長繁殖,也有可能是葡萄糖濃度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實驗探究題33.(10分)制作泡菜過程中,應控制亞硝酸鹽在一定濃度范圍內,以免對人體產生危害。興趣小組研究不同濃度食醋對泡白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具體做法是:稱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鹽水、鮮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調節料液的食醋濃度分別為0、0.3%、0.6%、0.9%,重復做3次。從泡菜制作第1天開始,每天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測定10天,結果如圖甲所示: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動植物細胞與其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2)設置食醋濃度為0的組,目的是。(3)制作泡菜時既耍加蓋,還要用水來封口,這樣做的科學道理是。(4)分析曲線,隨泡制時間增加,亞硝酸鹽含量變化趨勢均表現為,并在第天均達到最大值。(5)分析比較四條曲線亞硝酸鹽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濃度食醋對泡白菜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是。(6)結合木實驗,對家庭內制泡白菜提出一條建議:。(7)微生物X被廣泛用于饅頭、酒等食品的制作,該興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緊固件銷售與市場拓展考核試卷
- 幕墻施工中的精細化管理考核試卷
- 原油加工過程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紡織品企業綠色供應鏈與環保措施考核試卷
- 生命體征測量技術
- 5-11序列信號發生器1-分析與設計
- 1-6碼制-二-十進制碼
-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大興區中考一模物理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4課《刷子李》精美課件
- 全息投影技術課件
- 西政安徽校友會通訊錄
- 2017沂源縣新醫藥產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 初中語文人教七年級下冊驛路梨花寫作順序
- 養老護理員第一章職業道德
- 深層平板載荷試驗檢測地基承載力作業指導書
- (完整)EHS培訓考核題庫及答案
- GB/T 27007-2011合格評定合格評定用規范性文件的編寫指南
- GB/T 25744-2010鋼件滲碳淬火回火金相檢驗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 項目啟動會監理方講話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