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高的說課稿登高的說課稿1《登高》是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這個單元學習唐代詩歌。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政治開明,經濟繁榮,文化上兼容并包,音樂繪畫書法等藝術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這些都從不同方面對詩歌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詩歌本身的發展也趨于成熟,體裁擴大,詩體完備,詩家輩出,風格多樣。唐詩體現了我國古典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極大的社會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登高》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詩。古人評價它是“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見其重要位置。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杜甫律詩“沉郁頓挫”的風格,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新課程標準要求詩歌鑒賞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古詩如浩瀚之海,實現上述目標,讓學生自己在詩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應是最理想的選擇。1、葉圣陶先生曾說“詩要反復地讀,詞要低回地誦”,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總結鑒賞方法是本課的著力點。掌握方法,分析得更準,理解得更透,讀得會更動情,感悟會更深刻,受益會更多。因此,我把學習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提高詩歌鑒賞能力作為本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2、學生觀決定教育觀。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是新課改的精神之所在。師生平等對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我把教師主導下的多層對話作為本節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3、教育的本質就是塑造人。讓學生從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那種愛國愛民情懷中汲取一點精神養料,是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的關注點。綜上所述,本節課就是在師生平等對話中讓學生去感受詩之美,領悟詩之情,學習詩之法。學習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是教學重點,汲取詩人的精神養料是教學難點。1、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會多處靈活運用誦讀法?!叭衷娖叻肿x”,抓住朗誦,也就是抓住詩歌教學的“牛鼻子”?!耙月曔_意”、“以聲移情”、“以聲傳情”可帶領學生較快地走近詩人,走進文本,感受詩情,觸摸到融于詩歌中的詩人的情懷。2、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我在鑒賞詩歌意象,體會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時,會運用自主探究法。學生將分組討論,抓描寫意象的關鍵詞并體會其作用,從而突破教學重點。3、在體會詩歌的悲情美環節,我會恰當運用提問點撥法,指導學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4、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影像資料、背景音樂,變抽象為直觀,變無聲為有聲,豐富教學內容。(一)用對聯導入。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學生借助對對聯的賞析,回味杜甫窮年漂泊的一生,體會杜甫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讀書人,忠君念闕,心系蒼生的偉大情懷。(這一設計理念源于孟子所云:“誦其文,讀其詩,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敝苏撌朗氰b賞詩歌的第一步)。(二)研讀課文。1、初讀,朗讀吟誦,感知韻律美。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懂句意,體會律詩的節奏、押韻的順暢之美。2、再讀,披詞入情,感受感情美。讓學生用一個字概括這首詩的`情感內容。(此教學設計是從新課標要求的文學作品應先整體感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出發進行的設計。)。其答案是一個“悲”字,由此輻射出兩個問題:詩人因何而“悲”?如何寫“悲”?(此問題設計順勢而出,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3、三讀,展開想象,感悟意境美。(這一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通過體會多個意象所構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詩中所彌漫的悲情,從而對情景交融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這就初步突破了教學重點。)。4、四讀,品評詞句,領悟悲情美。詩中有景有情,學生在入境之后,引導學生抓住頸聯、尾聯的關鍵詞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來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5、五讀,感悟朗讀,品悟音樂美。在深刻理解基礎上的誦讀是涵詠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徑。我將其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誦讀,用心感悟,借聲傳情;再配樂朗誦,在悲涼的背景音樂中個別誦讀,互相點評,互相欣賞;最后,播放名家范讀。登高的說課稿2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教學目標:1、直觀把握杜甫七言律詩的形式美;2、品味詩歌意象的情感內涵;3、感受杜甫的詩圣情懷。教學過程:一、導入。中國古代詩人中誰被譽為“詩圣”?——杜甫。哪位詩人被梁啟超先生稱為“情圣”?——杜甫。這并不是說杜甫在談情說愛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是說杜甫在詩歌中表現的情感非常博大深沉。(ppt展示:“杜工部被后人上他徽號叫做‘詩圣’。詩怎么樣才算‘圣’,標準很難確定,我們也不必輕輕附和。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得起情圣的徽號。因為他的情感的內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最深處,能將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樣子,能象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梁啟超《情圣杜甫》)?!按呵锒嗉讶?,登高賦新詩”?!兜歉摺芬幌虮徽J為是杜甫寫得最好的一首七言律詩。向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明代的胡應麟認為它是“古今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肯定有他充足的理由。我們今天就通過《登高》這首最好的杜詩來看看杜甫是如何當得上“詩圣”、“情圣”的徽號的。二、整體感知。聽名家朗誦。全班齊讀(指導朗讀,語速要慢,讀出那種蒼涼悠遠的情韻)。這首詩是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時所寫,此時家國破碎,身世飄零,但杜甫是一個用生命來作詩的人,他對自己寫詩的要求非常嚴格,晚年尤其如此,“晚節漸于詩律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直至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之境。太符合了。不僅頷聯、頸聯對仗,整首詩都對仗,非常地工整。即以首聯為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不僅上下句對得極其嚴格工整,還有當句對,就是一句之中也有對偶,像“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且從寫景來看,一寫天,一寫地,這也是一種“對”,像這樣的詩就是把對仗這種功能發揮到了極致。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它沒有板滯之感,非常地流暢自然,不見刻意為之的痕跡。從寫詩的技巧上來看,《登高》的形式之完美,完全能使杜甫稱得上是“詩圣”,寫詩的圣手。引申: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從總體的結構上看,本詩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它的意象營造。二、品味意象。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寓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找出意象:風、天、猿、渚、沙、鳥。哪個字是關鍵?——“哀”,猿嘯聲給人的感覺總是凄厲悲涼。“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但是不是一味地悲涼呢?不是。這兩句一句寫天,一句寫地,推開一個異常廣闊的視域。由于境界開闊,拓展人的心胸,就使得秋意濃郁的蕭瑟悲涼變成一種悲壯,這說明杜甫寫景是大手筆,給人一種很強的力度感,很剛勁,這也是詩圣本色。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意象:落木、長江?!奥淠尽苯o人一種生命凋零的感覺,杜甫在寫他的暮年多病,生命力衰頹?!笆捠挕薄ⅰ皾L滾”一寫聲響,一寫動態,使人如聞風吹木葉的窸窣之聲,如見長江的波濤翻滾之狀。它們與“無邊”、“不盡”兩個拓展時空的詞語搭配,創構出一個宏大、蒼涼、悲壯、指向無限的'意境。結合首聯和頷聯來看,首聯14字中包含6種意象,意象密集,節奏急峭,而隨之而來的頷聯卻只有落木、長江兩個意象,這一密一疏,既顯示了句法的變化,又為第三聯的抒情做好了準備。這里我要講一講中國人的宇宙意識,以及宇宙意識在詩歌中的表現?!吧舷滤姆皆挥睿艁斫裨恢??!薄坝睢本褪钦麄€空間,“宙”就是整個時間,“宇宙”就是整個時空及其包含的一切。我要引入“時空對”這個概念。顧名思義,時空對就是時間與空間相對組成一聯。杜甫慣用時間與空間來組織對仗,《登高》表現得最為明顯。頷聯上句寫無邊落木,是寫空間的,下句寫不盡長江,看似也是寫空間,實際上這句詩中包含的是時間意識、歷史意識,因為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流水”的意象正是時間的象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把有限的個人放到無盡的時空中,寫出了人面對“無限”時所產生的蒼茫感受,凸顯了渺小的個人在宇宙中的處境,此真可與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宇宙境界相媲美。其他舉例: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長為萬里客,有愧百年身。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不難看出杜甫是在有意表達他的宇宙意識。這樣的宇宙意識使杜詩整體上境界廣闊,內涵深遠。三、體悟情感。一二聯是寓情于景,三四兩聯則是直抒胸臆。當然,這種直抒胸臆也是在前兩聯營造的大背景、大境界中所抒發的深沉復雜之情。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一聯是明顯的“時空對”,上句以“萬里”顯空闊,寫流落天涯之遠,下句用“百年”盡一生,寫暮年身體多病?!叭f里”、“百年”都是寫自己面對“無限”的無奈與痛楚,飽含身世之悲與家國之思。萬里——遠離京城,眷念朝廷;常作客——漂泊無定;百年多病——年老體衰多?。华毜桥_——羈旅孤獨。此聯還隱含著兩個古人,一是“悲秋”的宋玉,二是“多病”的司馬相如。一聯14字包含如此豐富的情感內涵,沉郁而深廣,確是寫情圣手,梁啟超沒有夸張。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進一步感嘆世事艱難,為國事憂心過計,同時慨嘆自己的貧病不得志,甚至連借酒澆愁也不能夠,更增一層愁苦、無奈與悲涼。大家由這聯詩再回過頭去看看蔣兆和先生畫的那張杜甫像,靜靜地體會體會杜甫的胸襟和情感。四、總結。讀懂一首詩是不容易的,走進一個詩人的內心尤其像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的內心也是不容易的,但反過來講,只要你理解了他,走進了他,他就會開闊你的胸襟、提升你的境界。這就是我們今天仍然要努力去理解杜甫詩歌、領會詩圣情懷的道理。古人講:杜甫高、大、深皆不可及。具體到《登高》這首詩:高——時空相對、胸懷宇宙。大——取象宏偉、境界空闊。深——感受豐富、情感深沉。寫出《登高》這樣登峰造極的詩歌的詩人,我當然要尊稱他為“詩圣”、“情圣”。登高的說課稿3《登高》這首詩是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唐詩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詩。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形成健全人格。唐詩作為中國文學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鑒賞唐詩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和積淀學生的人文素養意義非凡。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這一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詩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2、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詩歌鑒賞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反復吟誦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后的詩人的內在情思。據此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而本課的教學難點則是在理解詩人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的同時,最根本的一點是悲國家之秋、社會之秋也就是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這也是本詩的關鍵。下面我將從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詩歌講究韻律和節奏,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培養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學生也將采用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開展學習活動。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的要求,我將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提高教學效果。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將設計為如下幾個環節:(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重陽節,本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是與親人一同登高祈求長壽的日子??墒沁@位老人,半生懷才不遇,晚年窮愁潦倒,孤獨在外漂泊,已然走到了他生命的秋天。而讓他時刻不忘的國家此時也是戰亂頻仍。重陽佳節獨自登上高樓,面對萬里江天,面對一片衰敗,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的七言律詩——《登高》,共同去領略詩圣的才情,觸摸其慷慨的靈魂。(二)整體感悟,把握詩歌。在整體感悟環節,將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首先我會配樂范讀詩歌,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給他們提出一個問題:你認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樣的?學生聽讀后自由朗讀并結合注釋體味,就能對《登高》一詩的悲哀的情感基調有個感性的整體認知,并在誦讀的過程中培養其語感,體味詩歌的音韻美。(三)研讀寫景的詩句,品味深邃的意境。《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應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首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全詩的情感基調是“悲”,詩人“悲”什么?此問題設計承接上環節順勢而出,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閱讀經驗、知識積淀有限,大多數學生只能理解到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而理解到社會之秋、國家之秋這個層面則存在困難。因此,我先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自然之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和理解詩人悲國家、社會之秋的情懷。具針對悲自然之秋這一層面,我從文本出發,設計如下的兩個問題:首聯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一幅廣闊深遠的圖景,請你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登高秋景圖。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睜I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以上的兩個問題設計解決詩歌是怎樣寫景的問題。學生通過聯系和想象,把枯燥的文字還原成立體可感的畫面,領略詩中天地蕭颯悲涼、凄清的景像,品味其深邃悠遠的境界,從而把握詩人的情感,體會詩人登高望遠時內心的無盡的悲涼,并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聯想、想象能力,基本上解決悲自然之秋這一層面。(四)研讀抒情的詩句品味深沉的感情。此時可結合多媒體展現杜甫生平及此詩的寫作背景:本詩作于安史之亂后第二年,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生活困頓,再加上年老多病,登臺賦詩,想歲將百年,生命將盡,而命途多舛,壯志難酬,而對于封建時代的士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無異于要了詩人的性命,今詩人頭發花白,命將盡而事業無成,不由悲從中來,悲嘆個人生活的困頓同時,更加悲嘆政治生命的困頓,實為悲嘆個人人生之秋。此教學環節意在讓學生對詩歌有更深入的體會和深切的感悟,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問題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抓住尾聯中的“艱難”一次并結合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討論、分析。艱難在這里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初中時所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則表現了詩人流寓蜀中生活的艱難,更寫出了詩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推己及人的偉大胸懷。由此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悲秋”不僅是悲自然、悲個人,更深層的是悲國家、悲社會,相對于國家的風雨飄搖,破敗不堪,詩人自己的生活困頓、年老多病,大自然的秋風蕭颯,即個人之秋、自然之秋只不過是文本的表層罷了。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作為平等主體參與討論,最后只進行簡要的梳理。(五)課堂小結。在最后,我將對本課進行總結:“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獨自登高望遠,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激烈,慷慨悲歌。這里有對自然秋景的悲傷,有對自身命運的嗟嘆,更有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讀這首詩,應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明代胡應麟推此詩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確實如此?!保┳鳂I設計:要求學生課下研讀杜甫的其他詩作,并以小課題的形式寫出一篇關于杜甫專題的研究小論文。布置這項作業,一是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的成果,培養學生培養學生求知欲望和真正的主動意識。登高的說課稿4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登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八個方面進行說課?!兜歉摺愤x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為“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初中起點的模具、數控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于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知識目標:了解詩人杜甫及其寫作背景,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詩要反復地讀”,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學生將采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分為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群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以寢室為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后每個寢室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課堂發言人。(設計理念:旨在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二)知人論世。本環節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杜甫?;匚抖鸥ζ吹娜松洑v和他忠君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設計理念:為下文的詩歌鑒賞奠定基礎。)。(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在整體感悟環節,以學生自主品讀為主。我會緊扣朗誦,發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了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設計理念:旨在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運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解讀詩歌,理解詩人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突破教學重點。)。(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無成。在重陽佳節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設計理念:通過思考、合作、點撥、體悟這一逐層深化的過程,完成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達到審美體驗的高度。)。(六)拓展延伸。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懿佟队^滄?!???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理解。)。(七)課堂小結?;仡櫾娙说母星榘l展脈絡。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八)、作業。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不少于100字。寫景:首聯:風、天、猿(悲自然之秋)。渚、沙、鳥。頷聯:落木。長江。抒情:頸聯:萬里、多病、獨登臺(悲人生之秋)。尾聯:艱難苦恨、潦倒新亭(悲國家之秋)。(設計理念:主要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發展。)。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后,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敬請批評指正!登高的說課稿5一、說教材。《登高》這首詩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五課.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主要目標是鑒賞唐代詩歌。在《登高》之前,本單元已經學習過李白的古體詩和杜甫的兩首詩歌。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詩歌鑒賞的方法,本節課結合以上三首詩歌講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賞析.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準確、全面地把握詩歌的內涵,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根據大綱要求和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賞析情景交融藝術特點。2、過程與方法: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說教法。這課的教學,主要采取如下方法:1、以讀代講。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的去讀,調動學生讀的興趣。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品評語言。2點撥議論。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討論,平等對話,有利于關注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3、規律總結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重視規律總結,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三、說學法。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學生特點分析:我校普通班的學生特點,聰明,不好學;積極,不主動;想學,習慣不好。因此學習中需要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本課,學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進行學習:1、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歌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通過潛心把玩,發揮自己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2、滲透式指導法:在教學中將鑒賞詩歌的規律方法不斷的提出,使學生在自覺中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四、說教學過程。這節課我是按“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背誦、默寫)—練習歸納總結—作業”進行教學的。1、導入新課:托爾斯泰說過這樣一句話: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巧用導語,有助于將學生注意力拉回課堂,為此我設計這樣的方法導入“秋天是個神秘的季節,仿佛一個遺世獨立的清麗女子,像一本耐人尋味的書,不管什么時候讀,都會別有情味。有人獨立于橘子洲頭,看到的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秋日里,毛澤東讀到的是壯麗。有人傷別,目之所及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秋雨中,柳永讀到的是凄苦。由此可見,文學作品,常常是客觀現實和作者的主觀感受的統一體,那么杜甫筆下的《登高》又是怎樣一番情致呢?讓我們進入作品盡情品味吧。”2.新課傳授。結合鑒賞詩歌的五個步驟,我的設計如下:。第一步:知人論世。第二步:讀詩歌淺層意:。1.教師范背詩歌.此設計意在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背誦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讓學生對《登高》一詩的情感基調有個感性的認知。2.教師范讀,學生默讀。此教學設計目的在于進行誦讀指導,讓學生注意詩歌的字音、節奏、節拍、韻腳,體味本詩音韻低沉的特點。3.學生自由朗讀后結合注釋默讀。此教學設計本著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讓學生思考,領悟詩歌的大意。此環節完成本課教學目標中的掌握吟誦的方法,將學生帶入一種低沉悲哀的情境中。第三步:把握意象,品味意境。1.自讀全詩之后,根據注釋,解讀詩歌的內容與結構.分析詩歌的淺層意思。2.從第一層出發,設計如下的三個問題。(1.)這四句詩描寫了哪些景物?(2)這八種景物分別有什么特點?詩人分別用哪些詞語來描繪它們?(3)這四句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傳達出詩人當時怎樣的感情?意思卻十分豐富,含有八層意思,大家能不能找出來?以上的問題設計從兩個層面解決詩歌怎樣鑒賞寫景的問題。教學是逐步深入的過程,鑒賞文本應把握文本背后的思想內核,情感內涵,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第四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怎樣理解杜甫的悲秋?此問題所涉及的層面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了解杜甫的.經歷和詩作風格,因此在討論和總結起來并不難。第五步:鑒賞本首詩歌的藝術特點。這點采用規律總結的教法,請學生自我總結.3當堂成誦。在完成探討景、境、情關系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全詩。此設計有利于實現教學大綱中要加強學生的積累,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這一教學目的。4達標測試:此環節的設計是為高考名句名篇默寫題型服務的。體現了教學中講練測相結合的方式。本題目設計再次鞏固了本課的重難點。6課堂小結:請學生自我總結,這節課學到了什么,同時再次總結關于詩歌鑒賞的答題規律,體會情景交融藝術特點。最后由教師進行全面總結。7關于作業。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把《登高》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此作業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又鞏固了學生對本首詩歌的理解.五、說板書設計。板書就是微型教案,集中體現本課重難點、即景情境的關系,清晰明了。六、說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既是對話就不能訓話,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朗讀、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去運用,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登高的說課稿6《登高》選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兜歉摺肥嵌鸥ν砟炅髟①缰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為“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二、學情分析。初中起點的模具、數控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于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三、教學目標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知識目標:了解詩人杜甫及其寫作背景,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四、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五、教法、學法分析。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詩要反復地讀”,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學生將采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六、教學過程分析。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分為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群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以寢室為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后每個寢室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課堂發言人。(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二)知人論世。本環節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杜甫?;匚抖鸥ζ吹娜松洑v和他忠君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在整體感悟環節,以學生自主品讀為主。我會緊扣朗誦,發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了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無成。在重陽佳節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六)拓展延伸。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贰?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理解。)。(七)課堂小結?;仡櫾娙说母星榘l展脈絡。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八)、作業。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不少于100字。七、板書設計分析。寫景:首聯:風、天、猿(悲自然之秋)。渚、沙、鳥。頷聯:落木。長江。抒情:頸聯:萬里、多病、獨登臺(悲人生之秋)。尾聯:艱難苦恨、潦倒新亭(悲國家之秋)。八、教學反思分析。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后,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敬請批評指正!登高的說課稿7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沉郁頓挫,他的詩會使我們的靈魂更有深度、廣度。他就是被尊稱為“詩圣”的唐朝大詩人杜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杜甫的《登高》。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迎來了一個顛峰時期,詩體完備,名家輩出,風格多樣,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藝術創作,唱出了唐詩最美的樂章。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第二單元集中選錄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的七首詩歌,其中杜甫詩就有三首,這三首詩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有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而《登高》又最能代表其“沉郁頓挫”之詩風,極具審美特質。《登高》寫于唐代宗天歷二年秋天的重陽節,當時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他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都相繼辭世。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可唐朝,地方軍閥們趁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然一處混亂。在如此之境中,具有憂患意識,仁愛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著病體登高,寫下了本詩。風疾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本詩首聯起筆扣題,幾種景物不以任何關聯詞語組合在一起,視角由高及低,由遠而近,動景和靜景相襯,生靈情狀對舉,構成鮮明生動的意象之美。把人帶入一種天高地遠、寂寥空曠的意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秋意。頷聯將源遠流長的長江與廣袤無垠的天地綰接,以時間和空間立體交叉的手法,工穩對仗中創造出了超越現實的博大宏偉、深沉凝重的意境,引發深沉的感慨。頸聯依然以“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時空交融寫法,流露感情的真實底蘊——一聯八意,意意言悲,字字珠璣,如泣如訴。尾聯以生活細節見長。從側面,我們看到了在重重悲苦的重壓下的杜甫,仍心系人民,心憂國家,這份深摯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讓人泣下。本詩感情之深厚豐富已讓人感喟不已,而四聯又皆對仗工穩,明代擅長音律的詩論家胡應麟稱贊本詩為:“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痹S印芳《律髓輯要》中又做了如下評價:“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此格,至老杜始為精密耳?!币搽y怪它以“律細”而冠絕古今。針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還有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要求: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并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設計了如下三維目標:知識目標: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詩歌創作的影響。能力目標(重點):1、培養頌讀詩歌的能力。2、賞析情景交融,沉郁頓挫的藝術特點。情感目標(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啟迪愛國主義情懷。其中,能力目標是教學重點,情感目標是教學難點。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痹娛亲钸m于吟誦的。本課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進行教學;學生則在吟誦和聯想描摹中體味理解。本課釆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教學程序如下:1、導入新課:因課前已印發了資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詩歌名句集》,并布置了預習,用猜猜出他是誰的課件導入,既可以對杜甫多一層理性認識,又可以把學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為下一步的漫談作者作品做鋪墊。2、漫談作者作品:這一環節釆用漫談的方式完成了知識目標,并充分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3、指導誦讀理解,走入詩境:這一環節從整體感知到逐聯解讀入境,從理解到想像描摹,從誦讀到體味吟詠,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引導點撥,教給學生四則讀詩之法,即知人論世,披詞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韻律。同時,指導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理解“意境”“沉郁頓挫”“情景交融”等概念。在這一環節中,主要釆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以突破教學重點。4、課堂拓展: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要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教育,首先應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廣的憂思,豁達的心胸,無不可以啟開我們的思想之門,情感之閘,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升華,藝術的完臻。因此,我選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漢》,要求學生誦讀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并寄一語給杜甫,來表達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學生對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內化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潛移默化中啟迪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5、小結:這一環節主要對杜甫晚年創作特點作一總結,使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認識,以便于學生能站在更高的視角自讀杜甫的詩作。最后以深情的配樂背誦做結,學生可在音樂和文學的雙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藝術修養得以提升的機會。6、作業:為杜甫寫一二百字的小傳。這既是一次小練筆,又是一次資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說是對本課的一種課外延伸。詩歌是靈魂的聲音,是優美的旋律,是人格的凈地。有人說:“讀詩可以使人巧慧?!蔽乙f,讀杜甫的詩,可以使人變得深沉、真誠。謝謝大家!登高的說課稿8《登高》這首詩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第三單元“筆落驚風雨之詩從肺腑出”。全詩通過詩人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這一單元側重要求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鑒賞時,要注意知人論世;同時要注意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根據教學大綱的目標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健全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唐詩作為中國文學的奇葩,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鑒賞唐詩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和積淀學生的人文素養意義非凡。這一階段的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感受過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而且大部分學生也能說出詩歌的極致魅力,尤其是杜甫詩歌所蘊含的深厚情感。但學生的能力主要還是停留在初讀和泛讀上,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仍在形成之中,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啟發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容及情感。1、了解杜甫生平,寫作背景及詩歌創作的影響。2、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過程與方法。1、通過知人論世法和意象分析法解讀詩歌。2、誦讀詩歌,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走進詩人的世界,感受詩人深沉的痛苦和無盡的哀思,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詩歌鑒賞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如何在反復吟誦中通過聯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后的詩人的內在情思。據此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景、境、情的關系。教學重點:1、學習作者詩歌中意象包含的情感。2、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體會詩歌的悲涼氣氛和詩人的深廣的憂思。根據新課標和大綱中“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在理解詩人悲秋的同時,體現出的憂國憂民之情,這也是本詩的關鍵。教學難點:理解詩人的深沉的痛苦以及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根據“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學方法:教法上: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能力。朗讀學習法會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在研讀部分,我還會采用提問法、點撥法以及小組合作討論法,來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學法上:根據本篇文章的特點和高一學生的學情,本著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宗旨,我采取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我認為,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我的教學過程。【環節一、傳承文化,導入新課】。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談話導入的方式,詢問學生關于重陽節的認知,讓學生聯系自己之前的`詩歌積累,談談感受,進而引出課題——《登高》。我導入語設計如下:同學們,大家知道重陽節嗎?學過哪些有關重陽節的詩?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陽,又叫“重九”。由于“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常在此日進行祭祖和敬老活動,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與三月初三“踏春”相對應,重陽還被稱“踏秋”,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災”以求長壽,還會插茱萸、喝酒賞菊,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小學時我們學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其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经h節二、知人論世,了解作者】?!径鸥喗椤?。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一度任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三吏”、“三別”。其詩顯示了唐的歷史,被稱為“詩史”,后人推崇他為“詩圣”。有《杜工部集》。【杜甫人生歷程】。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径鸥υ婏L——沉郁頓挫】。所謂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濃郁、憂憤、蘊藉。“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沉而不浮,郁而不薄”《白雨齋詞話》所謂頓挫,從字面上看,就是指語義的停頓挫折(間歇、轉折)從結構上看,往往表現在起承轉合處,表現為紆徐斗健,交互為用,按理循脈,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見相融。語言剛健遒勁,音調鏗鏘有力,章法曲折變化?!颈尘敖榻B】。杜甫身逢戰亂,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飄零,寫這首詩時已是漂泊的第八個年頭,正流寓夔州,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這首詩歌寫于大歷二年(767)秋天,這時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但地方軍閥為了爭奪地盤,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又趁機而起,社會仍然是一片混亂。社會動亂讓詩人“飄泊西南天地間”。他的郁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這里有時代的苦難,也有家道的艱辛,個人多?。ǚ尾?、瘧疾、風痹、糖尿病,最后耳聾齒落)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心頭的郁悶,杜甫抱病登臺,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经h節三、糾正字詞,吟誦課文】。我會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同時邊讀邊解決字詞和主要內容這兩個問題。讀畢,我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字詞方面,我會對學生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詞進行重點強調。如:嘯、鬢等。【指導誦讀】。1、老師滿懷深情地朗誦《登高》全詩,營造凝重的課堂氣氛。2、師再朗誦,學生跟讀.3、指導誦讀。學習詩歌重在誦讀,誦讀能更好地領會詩的主旨,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更好地鑒賞詩歌。那么怎樣才能誦讀得更好呢?(板書誦讀要領)。(1)理性的把握: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心中去,文如其人,言為心聲。(2)感性的表現:語音、語調、表情、動作、音樂。為了更好地誦讀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作者,然后具體分析一下這首詩。(孟子曾經說過:“誦其書,讀其詩,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環節四、賞析詩歌,體會情感】?!兜歉摺肥且皇灼哐月稍?,共有八句,這八個詩句,可分兩個層次,前四句是寫景,后四句是抒情。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將采用教師點撥、合作談論的教學方法。我會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找一找詩人為何而“悲”?我將在學生討論結果即詩歌的頸聯和尾聯的基礎上繼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賞析詩歌的這兩聯。內容一: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里我會讓學生首先在了解“萬里”和“百年”這兩一詞語意思的基礎上明確本句詩的含義:詩人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臺。并通過朗讀法讓學生體會詩人常年漂泊在外的悲苦心情。內容二: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里我會引導學生著重賞析“艱難”“苦”“新?!比齻€詞,重點賞析“艱難”二字,引導學生在分析出“艱難”在指個人艱難的基礎上還有國家艱難。從而讓學生體會詩人在國事衰微、個人潦倒的生活際遇中任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進而引申至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熏陶。這也是這首詩的主旨揭示,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內容三: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边@里我會首先讓學生明確“落木蕭蕭”和“不盡長江”屬于作者表達的意象。針對“落木蕭蕭”“不盡長江”兩個意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詩歌留下的空白,同時主要是讓學生領悟詩人在面對落葉飄零,大江東去時的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內容四:首聯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峽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詩,不但形象鮮明,使人讀了如臨其境,展示一幅既雄渾高遠,又肅殺凄涼的秋景?!经h節五、分析手法,總結技巧】。清代著名詩人、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品味這話的含意,不外兩點:一是一切寫景狀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載體,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動,進而付諸文字,形成景語。景與情,情與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離。這首詩最大的寫作特點便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環節六、比較閱讀,提升思維】。1、《望岳》和《登高》橫向比較,理解杜甫不同時期的詩歌內容與情感。2、《沁園春長沙》和《登高》縱向比較,理解時代對作者的影響。七、說板書設計。以簡筆畫加文字的形式,讓學生們體會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提升審美能力,加深對詩歌的理解。登高的說課稿9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登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八個方面進行說課?!兜歉摺愤x自勞動教育出版社全國中等職業技術通用教材版語文第七單元《古代詩詞五首》中的第三首。在繽紛燦爛的唐代詩苑,杜甫是當之無愧的花王之一。《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猶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它被譽為“杜詩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充分體現了杜甫的人生情懷和律詩風格。學好此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初中起點的模具、數控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優勢有: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敢于表達,但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學習興趣不高、探究能力不強、審美意識欠缺。2、能力目標: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體念。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詩人悲秋的真正含義,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是語言與情感的巧妙結合。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詩要反復地讀”,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學生將采用誦讀品味法、自主探索法、小組合作法開展學習活動。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分為自讀課文,信息整合,分組合作,推選代表四步驟。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班級qq群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運用手機、圖書館資料查找跟杜甫相關的知識信息,接著以寢室為單位分組進行資料整理,最后每個寢室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課堂發言人。(設計理念:旨在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播放背景音樂,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詩人獨自登高的場景,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表演詩人登高,引領學生較快地走進文本。(二)、知人論世。本環節由學生結合課前預習任務自主完成,設計一個問題: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杜甫?;匚抖鸥ζ吹娜松洑v和他忠君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引入本詩寫作背景。(設計理念:為下文的詩歌鑒賞奠定基礎。)。(三)、沉浸文本、整體感悟。在整體感悟環節,以學生自主品讀為主。我會緊扣朗誦,發揮誦讀傳情達意,移情會意的作用。首先我會配音聽讀詩歌,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蕭瑟的水墨動畫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了解杜甫律詩抑揚頓挫的形式美。再次角色飾演、移情誦讀,師生點評,體會情感,要求學生找出詩歌的詩眼。(設計理念:通過多種方式的吟誦讓學生體會詩人悲壯愁苦的情懷,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四)、分析意象、品味意境。(設計理念:旨在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運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解讀詩歌,理解詩人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突破教學重點。)。(五)、合作交流,探討情感。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命將盡而事業無成。在重陽佳節這天,詩人獨自登上高處,面對萬里江天,百感千愁涌上心頭,在悲嘆景色之秋,悲嘆個人命運之秋時,更加悲嘆國家之秋。.這一過程,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詩人悲壯而不傷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懷,突破教學難點。大多數學生只能領悟詩人從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過程,教師把握教學難點,圍繞課堂的核心問題追問“詩人為何而悲”,結合詩人創作背景,以“艱難苦恨”的理解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從小我到大我的飛躍,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國家之秋的提升。(設計理念:通過思考、合作、點撥、體悟這一逐層深化的.過程,完成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考,達到審美體驗的高度。)。(六)、拓展延伸。秋天是中國古代詩人經常吟詠的意象,想一想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秋天詩句的描寫。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懿佟队^滄?!???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R致遠《天凈沙秋思》。(設計理念:體會不同詩人對待秋的不同情感,強化學生對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理解。)。(七)、課堂小結?;仡櫾娙说母星榘l展脈絡。學生有感情的誦讀全詩。(八)、作業。找出《登高》中你最喜歡的一句詩,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字數不少于100字。寫景:首聯:風、天、猿(悲自然之秋)。渚、沙、鳥。頷聯:落木。長江。抒情:頸聯:萬里、多病、獨登臺(悲人生之秋)。尾聯:艱難苦恨、潦倒新亭(悲國家之秋)。(設計理念:主要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發展。)。在本堂課授課結束后,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反思:1、引領學生用多種方式品讀文章,讓學生沉浸文本,獲得情感體驗。2、通過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由于學生基礎不一,個別學生沒能深刻領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登高的說課稿10師:《鵝》是神童的詩,據說駱賓王當時只有8歲,就寫出流傳千古的詩,很牛?!洞好摺肪褪敲虾迫坏?,這位老兄晚上聽聽風雨,早上看看落花,很愜意,至于李白的《靜夜思》中“床”歷來有誤解(老師解釋“床“的意思,井欄)。生:詩圣。師:為何杜甫叫詩圣,而不叫詩仙?生;詩仙是李白,師:哦,詩仙被李白搶去了,師:為何不叫詩佛呢。生:詩佛被王維搶去了。師:為何不叫詩鬼呢。生:詩鬼被李賀搶去了。師:為何只叫詩圣呢?看來詩圣沒人要。稱為圣人的只有孔子,還有猴子。生:齊天大圣孫悟空。師:詩圣是說詩歌寫的呱呱叫,超凡入圣,作品好,還有。生:人品好,詩人中的圣人。生: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生:就是爬山游覽。生:思念親人和朋友。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師:這是王維登高思親。重陽節也叫。生:老人節。師:所以登高。生:老人希望長壽,為自己祝福。師:寫這首詩時,杜甫經歷了生活的滄傷,沒有信用卡也沒有家,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歲月留給他是更深的傷痛,他生活的幸福指數極低。不幸出詩人,(師生共同朗讀這首詩)。師:這首詩就是登高所見和登高所感,哪幾句是所見,哪幾句是所感。(生回答)。師:老師說了,登高是在秋季,能在登高和秋之間填一個詞嗎?生:悲、嘆。生:傷、哀。師:反正不可能是頌、贊這類很陽光的詞。生:很急的風,并且很冷,只有在高處能有這樣的體驗,登得越高風越大。生:天很高,在秋季,天高氣爽,寫出了秋季的特點,在高處更寫出天之高遠。師:唐代陳子昂不是也登高嗎,也寫了一首很牛的詩。生: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在高遠的地方,襯托個人的弱小和渺小。生:猿猴的叫聲凄涼,只有在高處,再加上風吹過來,會聽得更加清晰,還是寫登高。生:很高興的聲音。師:你說這些猴子當時在談戀愛。生:當時李白是很愉悅的心態,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里的猿聲是自然高興的,清亮的。但杜甫的這里的猿聲是悲哀的,生:因為詩人的心中有悲傷的情感,所以聽猿猴的叫聲作者也是悲傷的,把自己的情感移到了猿的叫聲。生:還寫了站在高處,才能看清水中小洲的清澈和沙地的雪白,用冷色調的詞語更寫出了環境的凄清和空曠。生:還出現了一只鳥?師:這是怎樣的一只鳥?生:是盤旋飛翔的鳥,師:在杜甫的眼中,這只鳥怎么會用飛回這個詞?生:找不到家的鳥,是無家可歸的鳥,可能風太急了,這只鳥無法落下來,只能盤旋。師:這似乎已經不是一只鳥,而是。生:杜甫自己生活的寫照,他就是只孤單離群的鳥。師:杜甫是一只孤單的老鳥,在另外一首詩中,杜甫也把自己比作一只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把身世飄零,靈魂愁苦的自己比作不天地間的一只沙鷗,高天大地,是如此蒼茫遼闊,一只沙鷗又是如此的微弱渺小,兩相比照,詩人那種孤獨落寞,漂泊無依的哀痛顯而易見。師:第一聯就是登高悲季節之秋。第二聯還是跟深秋有關,說說相關句子和景物。生:寫了登高見到的壯闊的場面,深秋季節,落葉飄零,無邊寫出落葉多,亂,滿眼都是。生:蕭蕭下是葉子下落的聲音,有種凄涼傷感的'味道。生:落葉歸根,回到故鄉。而杜甫卻只能漂泊,很無奈。生:落葉飄零,是衰敗的跡象,杜甫自己就是衰敗的落葉,生命的枯萎。生:不盡長江滾滾來,寫出了長江浩瀚的氣勢,震天的聲響。給人很強的震撼和力度。師:老師有個疑問,前面說渚清沙白是說水很淺,這里怎么會出現江水滾滾來,按照常理,秋天是枯水期,長江滾滾來好像不太現實?你們怎么解釋(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很有探究性)。生:杜甫看到秋天的江水可能跟現在不一樣。生:不一定是當時所見,詩人由眼前的淺淺的江水,想到了洶涌氣勢的長江,是一種虛寫,是他的想象。生:當時杜甫的情緒比較激動,頭腦中出現了想象的畫面也是可能的,反正只要有氣勢就行。師:這樣是有道理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也有可能從眼前的一枝一葉想到無邊落葉,詩人的描寫不一定要寫實,有時可以夸張和虛寫。關于這一點,古人也有相關的論述。(出示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師:出示“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大家怎么看?(學生討論)。師: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師:這里確實有詩人的想象,毛澤東寫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然,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也是想象,不能當真。我們要理解詩人,尤其是偉大的詩人。師:這一聯蕭蕭落木和滾滾江水疊加在一起,給人的印象是?生:人生的短暫、渺小跟時空的永恒空曠做對比,突出時光飛逝的傷痛。生:對比寫出生命的脆弱,更添悲秋情懷。師:前兩聯主要是登高悲嘆季節之秋,隱藏了自己漂泊生活的體驗。生:悲秋。師:只有一悲,還差七悲,差多了!(出示即“萬里,地之遠也;秋,()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也;百年,齒暮也;多病,()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也”。學生自己填寫交流,這環節是這節課很好的設計)(學生自由填寫,相互交流)。生: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離家遠,不能回去,悲秋,季節冷,古人有悲秋的情懷。生:作客,命運慘,常作客指的時間長。生:百年,年齡大,年老。多病,身體差,登臺,行動難,獨,無所依。師:悲遠,悲秋、悲涼、悲離,悲老;悲身,悲孤,悲怨。所有與悲有關的詞語我老杜都遇到了。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生:時事艱難,國家動蕩,憂國憂民,生:自己苦,國家更苦,一切都是苦,生:詩人恨自己年老體弱,滿頭白發,不能為國效力,非常痛恨自己的無能。生:自己如此潦倒,生活艱辛,還想著國家,一腔愛國熱情。師:而這些苦悶無人知曉,只能添加自己的苦悶,古人一般是。生:借酒消愁。生:而杜甫借酒消愁都不可能了,連濁酒就是很差的,酒都沒法喝,生:這里的新停就是剛剛停,人越是悲傷的時候,卻不能喝酒,停的不是時候,更能寫出凄苦和郁悶。生:愛國。師:只有偉大的心靈和偉大的人格才能誕生偉大的作品,杜甫是一種平凡的偉大,是一種接地氣的草根的偉大,是一種可以接觸和學習的偉大,他身逢亂世,深味著人生的苦難,推己及人,成為人民苦難的代言人。這一點足以讓我們仰望。(出示杜甫年輕時指點江山的作品《望岳》,比較學習)。登高的說課稿11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感時傷世,他的詩沉郁頓挫,他的詩會使我們的靈魂更有深度、廣度。他就是被尊稱為“詩圣”的唐朝大詩人杜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杜甫的《登高》。一、說教材: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迎來了一個顛峰時期,詩體完備,名家輩出,風格多樣,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杜甫和李白又以其各具特色的藝術創作,唱出了唐詩最美的樂章。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第二單元集中選錄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的七首詩歌,其中杜甫詩就有三首,這三首詩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韻律華美,有如百年佳釀,至甘至醇。而《登高》又最能代表其“沉郁頓挫”之詩風,極具審美特質。(出示課件一:《登高》的寫作背景)。《登高》寫于唐代宗天歷二年秋天的重陽節,當時杜甫流浪到了夔州,夔州位于長江之濱,以水急、風大、猿多著稱。他的好友李白、高適、嚴武都相繼辭世。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可唐朝,地方軍閥們趁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然一處混亂。在如此之境中,具有憂患意識,仁愛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的杜甫,一人拖著病體登高,寫下了本詩。風疾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本詩首聯起筆扣題,幾種景物不以任何關聯詞語組合在一起,視角由高及低,由遠而近,動景和靜景相襯,生靈情狀對舉,構成鮮明生動的意象之美。把人帶入一種天高地遠、寂寥空曠的意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秋意。頷聯將源遠流長的長江與廣袤無垠的天地綰接,以時間和空間立體交叉的手法,工穩對仗中創造出了超越現實的博大宏偉、深沉凝重的意境,引發深沉的感慨。頸聯依然以“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時空交融寫法,流露感情的真實底蘊――一聯八意,意意言悲,字字珠璣,如泣如訴。尾聯以生活細節見長。從側面,我們看到了在重重悲苦的重壓下的杜甫,仍心系人民,心憂國家,這份深摯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讓人泣下。本詩感情之深厚豐富已讓人感喟不已,而四聯又皆對仗工穩,(出示課件三)明代擅長音律的詩論家胡應麟稱贊本詩為:“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許印芳《律髓輯要》中又做了如下評價:“七言律八句皆對,首句仍復用韻,初唐人已創此格,至老杜始為精密耳?!币搽y怪它以“律細”而冠絕古今。(出示課件四)。針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還有高中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要求: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并在朗讀背誦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設計了如下三維目標:(出示課件五)。知識目標: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詩歌創作的影響。能力目標(重點):1、培養頌讀詩歌的能力。2、賞析情景交融,沉郁頓挫的藝術特點。情感目標(難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啟迪愛國主義情懷。其中,能力目標是教學重點,情感目標是教學難點。二、說教法與學法。常言道:“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痹娛亲钸m于吟誦的。本課主要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進行教學;學生則在吟誦和聯想描摹中體味理解。三、說教學設計。本課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具體教學程序如下:1、導入新課:因課前已印發了資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詩歌名句集》,并布置了預習,用猜猜出他是誰的課件導入,既可以對杜甫多一層理性認識,又可以把學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為下一步的漫談作者作品做鋪墊。2、漫談作者作品:這一環節用漫談的方式完成了知識目標,并充分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3、指導誦讀理解,走入詩境:這一環節從整體感知到逐聯解讀入境,從理解到想像描摹,從誦讀到體味吟詠,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引導點撥,教給學生四則讀詩之法,即知人論世,披詞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韻律。同時,指導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理解“意境”“沉郁頓挫”“情景交融”等概念。在這一環節中,主要用吟誦法和引導點撥法,以突破教學重點。4、課堂拓展: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要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教育,首先應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廣的憂思,豁達的心胸,無不可以啟開我們的思想之門,情感之閘,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升華,藝術的完臻。因此,我選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漢》,要求學生誦讀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并寄一語給杜甫,來表達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學生對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內化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潛移默化中啟迪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5、小結:這一環節主要對杜甫晚年創作特點作一總結,使學生形成一種整體認識,以便于學生能站在更高的視角自讀杜甫的詩作。最后以深情的配樂背誦做結,學生可在音樂和文學的雙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藝術修養得以提升的機會。6、作業:為杜甫寫一二百字的小傳。這既是一次小練筆,又是一次資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說是對本課的一種課外延伸。四、總結:詩歌是靈魂的聲音,是優美的旋律,是人格的凈地。有人說:“讀詩可以使人巧慧。”我要說,讀杜甫的詩,可以使人變得深沉、真誠。謝謝大家!登高的說課稿12《登高》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5第3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深邃的人生感悟。本詩是作者晚年流落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棉在分選機械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紡織品的智能監測技術在健康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紡織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考試考核試卷
- 南京高三語文模擬作文
- 電氣安裝中的輸電線路故障定位與處理考核試卷
- 竹材采運成本效益分析與優化考核試卷
- 靜脈輸液工具的合理選擇 3
- 山西省百師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 數學試題【含答案】
- 臨床老年人噎食原因、危害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緊急施救操作
- 煙臺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4月質量檢查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公司個人現實表現材料
- 2024年浙江杭州市林水局所屬事業單位招聘擬聘人員招聘歷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再生資源行業培訓課件
- DB35T 2094-2022 公路工程竣(交)工驗收質量檢測技術規程
- STEM教育理念下大班科學活動的指導策略研究
- 對于慢性骨髓炎的護理
- 地下室手機信號解決方案
- 財務咨詢顧問協議樣本
- 光電軸角編碼器校準規范
- 2024年中國郵政航空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物流成本管理 第4版》各章思考題及習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