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_第1頁
小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_第2頁
小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_第3頁
小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_第4頁
小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TOC\o"1-2"\h\u18576第1章總則 4169581.1突發事件分類及等級 4214121.1.1自然災害類 4209451.1.2災難類 5304881.1.3公共衛生類 5171631.1.4社會安全類 567281.2應急預案制定依據及目的 5225311.2.1制定依據 5139391.2.2制定目的 528273第2章組織架構 5158702.1領導小組及職責 5216172.1.1領導小組構成 5324402.1.2領導小組職責 6482.2應急工作小組及職責 6243982.2.1應急工作小組構成 6107712.2.2應急工作小組職責 664812.3崗位職責分配 613162.3.1校長 6236732.3.2副校長 6286062.3.3教務處 7279242.3.4德育處 717482.3.5總務處 778642.3.6保衛處 762242.3.7醫務室 721936第3章信息報告與預警 754493.1信息報告程序 7196533.1.1事發信息收集 7274383.1.2信息審核與匯總 726353.1.3信息報告 889883.1.4信息續報與終報 816923.2預警發布及傳播 8248163.2.1預警信息來源 8223773.2.2預警發布 8265793.2.3預警傳播 837153.3預警解除 8144263.3.1預警解除條件 8123043.3.2預警解除程序 8154703.3.3預警解除信息傳播 8840第4章突發事件應急響應 8224144.1突發事件響應級別 8230824.1.1一級響應(特別重大突發事件) 997884.1.2二級響應(重大突發事件) 940424.1.3三級響應(較大突發事件) 9198414.1.4四級響應(一般突發事件) 9148904.2應急響應程序 910114.2.1信息報告 9132424.2.2啟動應急預案 919644.2.3組織救援 94984.2.4協同配合 943524.2.5信息發布 924674.2.6響應結束 941004.3應急資源調配 9181644.3.1人員調配 10130844.3.2物資設備調配 10118164.3.3交通、通訊保障 10264114.3.4醫療救護 10173044.3.5心理援助 1017952第5章現場處置 10114065.1現場指揮與協調 10202005.1.1現場指揮體系應當迅速建立,由校領導或指定負責人擔任現場指揮官,統一指揮、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應急處置。 10183985.1.2現場指揮官負責組織、指揮現場救援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保證救援工作有序進行。 10230665.1.3現場指揮官應與上級部門、相關單位及社會力量保持密切溝通,及時報告現場情況,爭取外部支援。 1052425.1.4現場指揮官應保證救援信息暢通,對救援指令進行記錄和傳達。 1063575.2現場救援措施 1074935.2.1立即對受影響師生進行排查,了解受傷、受困等情況,優先救治重傷員。 1060485.2.2根據類型和現場情況,迅速采取相應救援措施,如滅火、疏散、搜救等。 1074195.2.3對現場進行臨時封閉,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證救援通道暢通。 10197995.2.4加強與醫療、消防、公安等部門的協作,共同開展救援工作。 10250675.2.5妥善處理現場危險物品,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10159725.3現場安全防護 10309225.3.1保證現場救援人員的安全,提供必要的防護設備,加強安全培訓。 10160835.3.2對現場周邊區域進行安全警戒,設置警示標志,引導師生及群眾遠離危險區域。 1179255.3.3加強現場環境保護,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 11291935.3.4對現場進行實時監控,密切關注發展趨勢,及時調整救援措施。 11163375.3.5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組織師生撤離,做好臨時安置工作。 1123839第6章后勤保障 1177296.1人員疏散與安置 11187416.1.1疏散原則 1145876.1.2疏散路線 11238636.1.3安置措施 11171466.2物資供應與保障 11212246.2.1物資儲備 11222516.2.2物資調配 1123546.2.3物資保障措施 11272296.3醫療救護與衛生保障 1115486.3.1醫療救護 11163516.3.2醫療設施與設備 11195726.3.3衛生保障 1157546.3.4衛生宣傳教育 1220301第7章通信與信息保障 12280547.1通信系統建設與管理 12205167.1.1通信系統建設 12269247.1.2通信系統管理 12125867.2信息發布與輿論引導 12246717.2.1信息發布 12153297.2.2輿論引導 12127807.3信息安全與保密 12108287.3.1信息安全 1253967.3.2信息保密 1328336第8章培訓與演練 1348508.1應急培訓 13220398.1.1培訓目的 13295278.1.2培訓內容 13174658.1.3培訓對象 134148.1.4培訓方式 13316168.1.5培訓時間 13289568.2應急演練 13149008.2.1演練目的 1397518.2.2演練類型 13322868.2.3演練組織 1339448.2.4演練頻次 1425908.3演練評估與總結 14241148.3.1演練評估 14259878.3.2總結報告 1452078.3.3修訂預案 1428648.3.4演練資料歸檔 1426517第9章社會力量參與 14283649.1社會力量動員與組織 1498289.1.1動員策略 14288179.1.2組織架構 14299809.1.3培訓與演練 14236719.2社會力量協調與支持 14114939.2.1資源整合 15142839.2.2協調機制 15131799.2.3政策支持 15308379.3社會力量表彰與獎勵 1566139.3.1表彰制度 15234209.3.2獎勵措施 152939.3.3宣傳推廣 1531872第10章法律責任與監督 1521410.1法律責任 15775810.1.1學校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實施應當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若因學校管理不善、未按應急預案執行等原因導致突發事件應對不力,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學校及相關責任人將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152391710.1.2學校應建立健全調查和處理機制,對突發事件中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的人員,依法嚴肅查處,并追究其法律責任。 152167910.1.3學校應加強對應急預案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保證全體教職工和學生了解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15805410.2監督與檢查 1555210.2.1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學校應急預案制定和實施的監督與檢查,定期評估學校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情況和應對能力。 162122710.2.2學校應主動接受上級部門和社會的監督,對發覺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保證應急預案的有效性。 162874410.2.3學校應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定期對應急預案的實施情況進行自查,發覺問題及時整改。 161502610.3完善與改進措施 161629410.3.1學校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變化和實際工作需要,及時修訂和完善應急預案,保證應急預案的時效性和適用性。 162486610.3.2學校應充分聽取教職工、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實效性。 16533310.3.3學校應加強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提高全體教職工和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163013710.3.4學校應建立健全應急預案評估和激勵機制,對在突發事件應對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給予表彰和獎勵。 162093510.3.5學校應主動學習和借鑒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加強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應急預案的質量和實施效果。 16第1章總則1.1突發事件分類及等級根據小學突發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將突發事件分為以下四類,并細分為不同等級:1.1.1自然災害類地震: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洪水: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臺風: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1.1.2災難類火災: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食品中毒: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校車: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1.1.3公共衛生類傳染病疫情: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食品安全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1.1.4社會安全類校園暴力: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網絡安全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爆炸恐怖襲擊: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等級。1.2應急預案制定依據及目的1.2.1制定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據教育部、省、市、縣關于學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文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保證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1.2.2制定目的明確突發事件的分類和等級,提高師生對突發事件的識別和應對能力;建立健全小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學校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降低突發事件對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的影響,保障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強化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保證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第2章組織架構2.1領導小組及職責2.1.1領導小組構成小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主任、安全負責人等相關人員擔任副組長和成員。2.1.2領導小組職責(1)制定和修訂小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組織、指導、協調應急預案的實施;(3)對應急預案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4)負責向上級部門報告突發事件及應急處理情況;(5)負責組織應急演練和培訓;(6)對應急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協調和解決。2.2應急工作小組及職責2.2.1應急工作小組構成應急工作小組由各部門負責人及關鍵崗位人員組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成員: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保衛處、醫務室等部門的負責人。2.2.2應急工作小組職責(1)負責具體實施應急預案;(2)及時了解和掌握突發事件的信息,向上級報告;(3)組織協調各部門、各崗位的應急工作;(4)指導和監督應急物資、設備的準備和使用;(5)組織應急演練和培訓;(6)對應急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和報告。2.3崗位職責分配2.3.1校長(1)全面負責學校應急管理工作;(2)組織制定和修訂應急預案;(3)指揮、協調應急工作小組開展應急處理工作;(4)向上級部門報告突發事件及應急處理情況。2.3.2副校長(1)協助校長開展應急管理工作;(2)負責監督、檢查應急預案的執行情況;(3)指導、協調各部門應急處理工作;(4)在校長不在崗時,代行其職責。2.3.3教務處(1)組織制定教學活動中的應急措施;(2)負責教學區域內的應急疏散工作;(3)協調教師參與應急演練和培訓。2.3.4德育處(1)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應急知識宣傳;(2)組織學生參與應急演練;(3)協助處理突發事件中的學生心理問題。2.3.5總務處(1)負責應急物資、設備的采購和保管;(2)保障應急處理期間的校園基礎設施正常運行;(3)協助開展應急演練。2.3.6保衛處(1)負責校園安全保衛工作;(2)制定和實施校園安全防范措施;(3)協助處理突發事件中的安全問題。2.3.7醫務室(1)負責突發事件的醫療救護工作;(2)開展師生健康教育和急救知識培訓;(3)配合上級衛生部門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其他部門和崗位根據實際情況,參照上述職責進行合理分配。第3章信息報告與預警3.1信息報告程序3.1.1事發信息收集當小學突發事件發生時,應立即啟動信息收集程序。事件現場相關人員需及時上報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涉及人員及初步原因等信息。3.1.2信息審核與匯總學校安全管理部門收到事件信息后,應迅速進行審核、篩選和匯總,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3.1.3信息報告學校安全管理部門在確認信息無誤后,應立即向學校領導、相關部門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件基本情況、已采取的措施、可能的影響及下一步應對措施等。3.1.4信息續報與終報在事件進展過程中,如出現新的重要情況,應及時進行信息續報。事件處理結束后,應提交事件終報,總結事件處理過程、原因分析、經驗教訓及改進措施。3.2預警發布及傳播3.2.1預警信息來源學校應密切關注相關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包括自然災害、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3.2.2預警發布當接到預警信息后,學校應及時通過校園廣播、公告欄、短信、群等多種渠道發布預警,保證全校師生及家長及時獲取預警信息。3.2.3預警傳播學校應加強與社區、家長、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做好預警信息的傳播工作,保證預警信息覆蓋范圍廣泛、傳播迅速。3.3預警解除3.3.1預警解除條件當預警事件的風險因素消除,或者接到上級部門預警解除通知后,學校可以解除預警。3.3.2預警解除程序學校安全管理部門確認預警解除條件滿足后,應通過相應渠道發布預警解除信息,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3.3.3預警解除信息傳播學校應將預警解除信息及時通知到全校師生及家長,保證信息傳遞到位。同時學校還應關注上級部門的相關指示,做好后續工作。第4章突發事件應急響應4.1突發事件響應級別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將突發事件分為以下四個響應級別:4.1.1一級響應(特別重大突發事件)適用于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極高,可能對全校師生生命安全、學校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的情況。如地震、火災、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4.1.2二級響應(重大突發事件)適用于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較高,可能對部分師生生命安全、學校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較大影響的情況。如爆炸、食物中毒、重大交通等。4.1.3三級響應(較大突發事件)適用于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一般,可能對個別師生生命安全、學校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影響的情況。如溺水、觸電、一般交通等。4.1.4四級響應(一般突發事件)適用于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較低,對師生生命安全、學校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影響較小的情況。如學生打架、輕微火災等。4.2應急響應程序4.2.1信息報告發生突發事件后,第一時間向學校應急指揮部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件性質、發生時間、地點、已采取的措施等。4.2.2啟動應急預案學校應急指揮部根據突發事件級別,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4.2.3組織救援按照預案要求,組織相關人員、物資、設備等開展救援工作。4.2.4協同配合與部門、專業救援隊伍、社區等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共同應對突發事件。4.2.5信息發布學校應急指揮部負責對外發布突發事件相關信息,保證信息準確、透明。4.2.6響應結束突發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學校應急指揮部宣布響應結束。4.3應急資源調配4.3.1人員調配根據突發事件需要,調動學校教職員工、志愿者等參與應急救援工作。4.3.2物資設備調配合理調配學校現有物資、設備,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4.3.3交通、通訊保障保證應急救援過程中的交通、通訊暢通,為救援工作提供保障。4.3.4醫療救護與附近醫療機構建立聯系,保證傷員得到及時救治。4.3.5心理援助為受影響的師生提供心理援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第5章現場處置5.1現場指揮與協調5.1.1現場指揮體系應當迅速建立,由校領導或指定負責人擔任現場指揮官,統一指揮、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應急處置。5.1.2現場指揮官負責組織、指揮現場救援工作,明確各部門職責,保證救援工作有序進行。5.1.3現場指揮官應與上級部門、相關單位及社會力量保持密切溝通,及時報告現場情況,爭取外部支援。5.1.4現場指揮官應保證救援信息暢通,對救援指令進行記錄和傳達。5.2現場救援措施5.2.1立即對受影響師生進行排查,了解受傷、受困等情況,優先救治重傷員。5.2.2根據類型和現場情況,迅速采取相應救援措施,如滅火、疏散、搜救等。5.2.3對現場進行臨時封閉,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證救援通道暢通。5.2.4加強與醫療、消防、公安等部門的協作,共同開展救援工作。5.2.5妥善處理現場危險物品,防止次生災害發生。5.3現場安全防護5.3.1保證現場救援人員的安全,提供必要的防護設備,加強安全培訓。5.3.2對現場周邊區域進行安全警戒,設置警示標志,引導師生及群眾遠離危險區域。5.3.3加強現場環境保護,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5.3.4對現場進行實時監控,密切關注發展趨勢,及時調整救援措施。5.3.5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組織師生撤離,做好臨時安置工作。第6章后勤保障6.1人員疏散與安置6.1.1疏散原則根據突發事件類型和影響范圍,制定合理、明確的疏散原則,保證師生生命安全。6.1.2疏散路線規劃多條疏散路線,避免擁堵,保證師生迅速、有序地撤離到安全地帶。6.1.3安置措施針對不同突發事件,提前規劃安置區域,保證師生在疏散過程中的生活需求得到滿足。6.2物資供應與保障6.2.1物資儲備建立物資儲備庫,定期檢查、更新、補充各類應急物資,保證物資充足。6.2.2物資調配建立應急物資調配機制,保證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高效地分配物資。6.2.3物資保障措施制定物資保障措施,保證應急物資在運輸、發放等環節的順利進行。6.3醫療救護與衛生保障6.3.1醫療救護建立醫療救護小組,負責突發事件的現場救治和傷員轉運工作。6.3.2醫療設施與設備配備必要的醫療設施和設備,定期檢查、維護,保證設備正常運行。6.3.3衛生保障加強衛生管理,保證食品安全、飲用水衛生和校園環境衛生,預防疾病傳播。6.3.4衛生宣傳教育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提高師生的衛生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降低突發事件對師生健康的影響。第7章通信與信息保障7.1通信系統建設與管理7.1.1通信系統建設(1)建立健全校園通信網絡,保證校園內各部門、班級、宿舍等場所通信暢通。(2)配置必要的通信設備,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對講機等,以滿足應急情況下的通信需求。(3)定期檢查和維護通信設備,保證設備正常運行。7.1.2通信系統管理(1)明確各部門、班級、宿舍等場所的通信責任人,保證通信聯絡暢通無阻。(2)制定通信設備使用規范,加強通信設備的保管和維護。(3)建立通信聯絡檔案,記錄相關人員聯系方式,并及時更新。7.2信息發布與輿論引導7.2.1信息發布(1)建立健全信息發布制度,保證應急信息及時、準確、權威地發布。(2)利用校園網站、公眾號、家長群等多種渠道發布信息。(3)制定信息發布流程,明確信息發布權限和責任人。7.2.2輿論引導(1)密切關注應急事件相關的輿論動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2)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積極引導輿論,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3)定期組織輿論引導培訓,提高相關人員輿論引導能力。7.3信息安全與保密7.3.1信息安全(1)建立信息安全防護體系,提高信息系統安全防護能力。(2)加強網絡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師生網絡安全意識。(3)定期開展網絡安全檢查,防范網絡攻擊、病毒入侵等安全風險。7.3.2信息保密(1)明確應急信息保密范圍和保密等級,嚴格執行國家有關保密法律法規。(2)加強應急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3)對違反保密規定的行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第8章培訓與演練8.1應急培訓8.1.1培訓目的應急培訓旨在提高全校教職員工及學生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保證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工作,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8.1.2培訓內容應急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突發事件類型及特點、應急預案解讀、應急組織架構、應急職責分工、應急物資準備、應急通信聯絡、應急疏散逃生、自救互救技能等。8.1.3培訓對象全校教職員工及學生均需參加應急培訓。8.1.4培訓方式采用集中培訓、分批次培訓、線上培訓等多種形式,結合理論講解、實操演練、互動問答等教學方法,保證培訓效果。8.1.5培訓時間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全校性應急培訓,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組織專項培訓。8.2應急演練8.2.1演練目的通過應急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實用性和完整性,提高全校師生的應急響應能力,增強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8.2.2演練類型根據突發事件類型,開展針對性演練,包括但不限于:火災逃生演練、地震疏散演練、暴恐襲擊應對演練等。8.2.3演練組織成立應急演練指揮部,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演練工作。各部門、班級應積極配合,保證演練順利進行。8.2.4演練頻次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全校性應急演練,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組織專項演練。8.3演練評估與總結8.3.1演練評估演練結束后,組織相關部門對演練過程進行評估,包括:演練效果、預案執行情況、應急響應能力、協同配合等方面。8.3.2總結報告根據演練評估結果,編寫演練總結報告,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完善應急預案。8.3.3修訂預案根據演練總結報告,及時修訂應急預案,保證預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8.3.4演練資料歸檔將演練方案、評估報告、總結報告等相關資料進行歸檔,以備查閱。第9章社會力量參與9.1社會力量動員與組織9.1.1動員策略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和影響范圍,制定切實可行的社會力量動員策略。通過公告、媒體宣傳、網絡平臺等多種途徑,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9.1.2組織架構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應急響應的組織架構,明確各部門、單位、志愿者團隊等社會力量的職責和任務。保證社會力量在應急響應過程中有序、高效地開展工作。9.1.3培訓與演練定期對社會力量進行應急培訓,提高其應對突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