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貿易互補性探究及對策探析(論文)10000字】_第1頁
【中日貿易互補性探究及對策探析(論文)10000字】_第2頁
【中日貿易互補性探究及對策探析(論文)10000字】_第3頁
【中日貿易互補性探究及對策探析(論文)10000字】_第4頁
【中日貿易互補性探究及對策探析(論文)100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中國和日本作為東北亞地區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占有極其重要地位的兩個國家,中日兩國的經濟貿易發展的關系歷史十分久遠,從單純的商品貿易擴大到資金技術等全面的經濟合作關系。中國作為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推動中日兩國經貿關系的良好發展,不僅于我國有利,同時也能極大的促進日本經濟的發展。基于中日之間的貿易發展現狀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在不斷發展的當今,通過研究中國日本之間經貿的互補關系,推動矛盾的化解,以便能夠更好地促進中日之間貿易的發展,在經濟層面,保持中日關系的一個良好發展。積極的利用有利因素不斷的去開拓中日雙方合作的新領域,推動雙方在不斷擴大的經貿合作中受益。第一章為緒論,主要內容有研究的背景及意義、文獻綜述,第二章,主要通過研究中日貿易的互補性及其理論基礎和衡量測度。運用產業間貿易理論、產業內貿易理論、貿易互補性理論來進行理論方面的研究。在對貿易互補性實證分析的方式層面,采用了目前比較先進的相對貿易優勢指數,雙邊貿易互補性系數。第三章主要介紹了中日貿易的發展進程,目前中日貿易的規模在不斷發展,發展方向存在差異,中國也在國際貿易中積極尋找轉型點,從最初的依靠資源及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結構逐漸發展到依靠科技人才等高端技術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優勢。日本主要是在初級加工品以及資源密集型產業部門有劣勢,這也顯現出了中日之間發展互補性貿易的必要性。第四章主要是結合歷年的貿易互補性分析數據對中日之間的貿易現狀進行實證分析,試圖深入了解當前中日貿易產品的互補性成因,以及對中日貿易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剖析并嘗試性地去尋找解決措施。第五章是通過在前面對中日貿易之間關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的一些建議。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為了避免中日在經貿關系發展進程中的矛盾,利用好發展過程中的有利因素,以期推動雙方貿易的良好發展,通過不斷開拓新的合作領域,使雙方在貿易合作中互利共贏。關鍵詞:對策分析;貿易互補性;比較優勢;產業間貿易目錄摘要 2第一章緒論 51.1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51.1.1研究背景 51.1.2研究意義 51.2文獻綜述 51.3本文研究方法 61.3.1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61.3.2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 61.3.3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 6第二章貿易互補性研究理論分析和計量測度 72.1理論分析 72.1.1產業間貿易理論 72.1.2產業內貿易理論 72.1.3貿易互補性理論 72.2貿易互補性的測度模型 82.2.1相對貿易優勢指數 82.2.2雙邊貿易互補性系數(OverallBilateralComplementarity,OBC) 8第三章中日貿易發展進程 93.1中國進出口貿易 93.2日本進出口貿易 113.3中日雙邊貿易 13第四章中國和日本貿易互補性實證分析 134.1中日兩國產業內貿易方面的優劣勢分析 134.2動態變化圖 164.3中日兩國產業內貿易競補性分析 184.4總結 20第五章對于促進中日貿易發展的建議 205.1促進中日兩國在經濟領域的競爭性和互補性關系進一步發展 205.2推動實施雙輪驅動、自貿區戰略建設戰略 215.3充分利用好一帶一路戰略,為中日經貿合作注入新動能 215.4貫徹人才發展戰略,積極培育經貿發展人才,為中日經貿發展注入新活力 225.5提高中國對外貿易中產品的科學技術水平,挖掘差異化發展潛力 22第一章緒論1.1研究的背景及意義1.1.1研究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年初爆發并在全球蔓延,對當今國際社會的經濟以及其他各個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將中日之間的經貿關系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中日兩國經貿合作發展歷史悠久,中日作為世界五大經濟體中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中日之間經貿關系的良好發展,對于推動當今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中日自1979年建交以來,雙邊貿易關系發展十分迅速,貿易總額由10.41億元增長到2020年3175.38億美元,增長305.03%。中日雙邊貿易總體保持穩定,展現出雙方經貿合作的活力。1.1.2研究意義中日之間經貿關系在疫情影響下仍保持比較平穩發展,展現出雙方經貿合作的活力,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合作關系并非是如此理想,當今對于推動中日關系的持續健康發展在各個方面均需要有所作為,直面問題積極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經濟層面上,先保持中日關系的良好,從整體上去推動兩國的關系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對于互補性的產品,中日雙方要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基礎上,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的雙方合作局面。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對推動中日貿易的互補性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充分利用中日經貿發展過程中的有利因素,不斷開拓雙方合作的新領域。在兩國建立良好的經濟合作關系的基礎之上,推動中日關系得到全面的,深入的發展。1.2文獻綜述隨著中日之間貿易往來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學者認為中日之間經貿關系主要是基于比較優勢的互補性貿易,雙方貿易的主體是產業間貿易。如,趙曉俊(2019)用貿易相似度指數(ESI)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分析衡量了中日之間產業內貿易程度,中日兩國的產品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并存。中國在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優勢比較明顯,而日本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部門更具有優勢。但是,由于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科技實力也不斷提升。而李清如(2021)基于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來分析中日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自2019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日之間經貿關系的發展。在當今疫情背景下,在經濟層面的平穩上漲也遇到了瓶頸,眾多日本企業也采取了轉變市場定位的舉措,在依托中國產業鏈的基礎上,探尋更好的發展方式。劉家磊(2017)認為中日經貿關系作為我國外貿關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今中日貿易合作的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中日兩國不僅在貿易和投資領域的互補性不斷增強,這種互補關系在推動兩國經濟朝著更好方向發展,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推動中日經貿關系平穩健康發展,積極拓展合作領域是實現中日經貿互補雙贏的最好選擇。傅郭鑫(2021)認為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各國相互之間經貿依賴程度不斷加深,中日韓三國作為東亞重要經濟體,當今三國在產業結構和產業發展方面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推動構建全面高質量互惠且具有自身價值的自貿區建設,是三國人民的共同心愿。綜上所述,現有文獻通過選取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中日經貿關系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取得了許多實質性的成果。但是,在當今國際形勢急劇變化的背景下,本文通過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來保證分析是動態的,并為推動中日經貿關系的平穩發展提出相關建議。1.3本文研究方法1.3.1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注重邏輯,定量分析則注重于分析一個被研究對象所包含的數量關系。通過運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對中日經貿關系的互補性進行了邏輯推理和經驗的判斷,是問題研究能夠更加客觀準確。1.3.2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堅持理論指導與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谀壳靶鹿谝咔榈拇蟊尘跋?,中日經貿關系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變化,本文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進一步論證在當今背景下如何推動中日經貿關系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1.3.3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運用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基礎,來客觀的評價中日貿易之間的互補性問題。對于中日經貿關系的互補性進行深入的數學論證,并以此來對互補性進行描述和預測。通過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的有機結合,為推動中日貿易的發展提供較好的解決方案。第二章貿易互補性研究理論分析和計量測度2.1理論分析2.1.1產業間貿易理論產業間貿易理論是相關產業內的產品中,有關于同類產品貿易增長的特點和原因。在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中,資源稟賦的差異就會導致產業間貿易。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集中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在赫克歇爾-俄林的生產要素稟賦理論中,闡明了資源稟賦和不同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推動了產業間貿易。約翰·穆勒提出了相互需求原理,貿易雙方之間的相對需求強度是決定國際貿易條件的重要因素,從而進一步促進國際貿易總利益在全球范圍內的劃分。2.1.2產業內貿易理論產業內貿易指的是一個國家中,對于同類產品存在進出口兩種情況。得益于當今運輸信息管理等手段的現代化,推動分工和協作跨越國界形成產業內國際分工和協作。中日之間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具有許多有利條件,即標準化的生產規則、柔性制造系統使得設備和技術在國家間轉移創造了條件。2.1.3貿易互補性理論中日經貿關系的互補性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經濟方面的互補關系。中日之間貿易互補性在當今疫情背景下也出現了變化,從兩國貿易商品的結構以及相互進出口的物品可以看出中日經貿發展過程中依舊會存在互補性關系。貿易的互補關系不僅會推動中日雙邊貿易的不斷增長,運用專業化和規?;陌l展方式不僅可以給中日雙方帶來經濟利益,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日雙方同行業的競爭成本。中日兩國之間目前的貿易商品以垂直貿易為主,推動中日雙方貿易互補性水平的進一步發展是推動兩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的必要措施。2.2貿易互補性的測度模型2.2.1相對貿易優勢指數通過相對貿易優勢指數(RelativeTradeAdvantage,RTA),比較分析進出口兩方面的相對貿易優勢指數,對于了解大國間各個市場的比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運用RTA指數可以有效避免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的缺陷,同時又能從供需兩個方面來分析比較優勢。運用相對貿易優勢指數(RTA)對中日兩國對外貿易水平進行有效測量能夠更好的認識到中日貿易產業部門的比較優勢的變化過程,這樣的話,兩國產業結構變遷的歷史沿革又會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其公式為:RTAai=Eai/其中,Eai代表的是a國i產品的總出口額,Ewi代表的是除a國外其他國家i產品的總出口額,Eae表示a國除i產品外其他產品的總出口額,Ewe表示的是除a國外其他國家其他產品的總出口額。I代表進口,與上類似。表2-1各行業國際競爭力基于RTA值的標準分類劣勢產品RTA<-1弱優勢產品0>RTA≥-1弱優勢產品1>RTA≥0強優勢產品RTA≥12.2.2雙邊貿易互補性系數(OverallBilateralComplementarity,OBC)通過雙邊貿易互補性系數的差異來研究中日兩國不同產業部門之間在貿易發展過程中的互補關系來進一步研究雙邊貿易互補性系數。雙邊貿易互補性系數是基于相對貿易優勢指數(RTA)的一種更為側重于時間的雙邊貿易衡量系數。雙邊貿易互補性系數是用于分析中日兩國在雙邊貿易中競爭性和互補性關系的一個時段指數。其公式為:OBCabi=-COV(RTAai,RTAbi)在計算OBC的數值時,先使用截面數據,若OBCabi為正,則說明兩國i產品存在貿易互補。有一國處于貿易優勢,另一國則為貿易劣勢。若使用時序數據,當OBCabi值為正值時,則a、b兩國i產業貿易互補;當OBCabi值為負值時,則需要結合RTA值的變化情況才能確定貿易雙方的競補性關系。OBC值的正負性不是根據RTA值的大小來確定,而是根據RTA值的變化情況來確定。第三章中日貿易發展進程3.1中國進出口貿易中國在這20年間,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迅速,這一方面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貿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同時,經營主體逐漸多元化,產業間貿易互補性也是在不斷增強,從制造大國進一步發展為制造強國,科技創新力度也在不斷增強。盡管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缺乏發展活力,但是,我國逆勢增長,成為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國家,這也充分展現出當今中國經濟的強勁活力。表3-1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序號統計時間進出口總額(億元)出口總額(億元)進口總額(億元)差額(億元)1202046462.6025906.5020556.105350.302201945761.3024990.3020771.004215.103201846230.4024874.0021356.403517.604201741045.0022635.2018409.804225.105201636855.7020981.5015874.205099.606201539569.0022749.5016819.505930.007201443030.4023427.5019602.903824.608201341603.1022100.2019502.902597.309201238667.6020489.3018178.302311.1010201136420.6018986.0017434.601551.4011201029727.6015779.3013948.301831.0012200922072.2012016.6010055.601961.0013200825616.3014285.5011330.902954.6014200721738.3012180.109558.202621.7015200617606.909690.707916.101774.6016200514221.207620.006601.201018.8017200411545.505933.305612.30321.001820038509.904382.304127.60255.301920026207.703256.002951.70304.302020015096.502661.002435.50表3-2由上圖可以看出,近20年間,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處于波動上升狀態,出口總額略高于進口總額,處于貿易順差的狀態。我們可以看到,2015-2016年間,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額出現比較大幅度的下降。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日雙邊貿易得以快速發展,從2001年至2008年間,中日雙邊貿易總額增長了近五倍,雖然由于20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對于貨物進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經過2009年的發展,到2010年已經恢復到正常狀態,2020年,盡管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中國對外貿易的進出口依舊呈現出增長趨勢,這也說明,我國對外貿易的抗風險能力歷經20余年的發展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3.2日本進出口貿易日本在近10幾年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雖然增速沒有很大提升,但是一直保持著平穩的增長,貿易發展的質量水平也不斷的提升。一方面,日本作為發達國家其經濟水平本身就處于一種高位,近年來,日本也一直在努力調整對外貿易的發展方向,試圖在全球貿易中增加其權重,補足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相對劣勢的方面。在目前疫情的影響下,日本對外貿易也依舊保持這種平穩的增長,這與日本一直注重科技實力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這種發展模式確實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表3-32018年全球對外貿易國家排名TOP15(單位:十億美元,%)出口排名國家/地區對外出口額全球出口貿易額比重進口排名國家/地區對外進口額全球進口貿易額占比1中國248712.81美國261413.22美國16648.52中國213610.83德國156183德國12866.54日本7383.84日本7493.85荷蘭7233.75英國6743.46韓國6053.16法國6733.47法國58237荷蘭6463.38中國香港5692.98中國香港6283.29意大利5472.89韓國5352.710英國4862.510印度5112.611比利時4672.411意大利5012.512墨西哥4512.312墨西哥4772.413加拿大4502.313加拿大4692.414俄羅斯4442.314比利時4502.315新加坡4132.115西班牙3882表3-42019年日本貨物貿易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分布國家/地區日本出口額同比增速%中國14408.4美國14013.9韓國525-1.5中國臺灣4244.3中國香港347-2.1泰國3239.6新加坡2343.4德國20910.3澳大利亞1716.8越南1649印度尼西亞15817.8馬來西亞1399.3英國1391.2荷蘭1272.3墨西哥1163在上圖中,可看出中國作為日本最大出口額國家,其出口額已達1440億美元。再看其同比增速,可看出泰國、中國、德國、澳大利亞成為日本出口額中同比增速最大的四個國家,占比均接近10%。泰國和印尼作為承接勞動力轉移國,近年來經濟增速也十分迅猛。然而,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在2019年中同比增速則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表現在經濟以及政治層面,香港由于政治因素影響,對外貿易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3.3中日雙邊貿易表3-5中日雙邊貿易額及增長情況年度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速(%)20133098.9020143074.80.820152698.6-12.2201627050.220172972.89.920183175.36.820193150.8-7在中日雙邊貿易中,中日雙邊貿易額自2013年以來,一直保持著平穩的發展,2015和2016年由于政治因素影響,雙邊貿易額出現一定程序的下滑,但是在2017年之后又得以恢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得益于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中日兩國由最初的產業間貿易為主逐漸過渡到產業內貿易,中日雙邊貿易額也在不斷擴大,中日都在積極調整貿易方向,以期在國際貿易中獲取到最大經濟利益。第四章中國和日本貿易互補性實證分析4.1中日兩國產業內貿易方面的優劣勢分析下表是基于貨物貿易對國際貿易中貿易商品的分類,基本是按照進出口商品的社會生產,商品的屬性及功能進行劃分的。通過商品歸類能夠更加便于對國際貨物貿易中貿易商品分析,從而更好地分析中日兩國貿易商品的優劣勢,趨利避害以推動中日雙方貿易互補性的發展,最終有利于中日雙邊貿易額的增長。國際貨物貿易數據分類表4-1?商品類別商品名稱A1活動物;動物產品A2植物產品A3動植物油及分解產品A4食品;飲料;酒;醋A5礦產品A6化工及其相關工業產品A7塑料;橡膠及其制品A8生皮;皮革;毛皮及其制品A9木及其木制品A10木材A11紡織原料及其制品A12鞋帽及其他制品A13石料;石膏;云母及其制品A14貴金屬及其制品A15賤金屬及其制品A16機器;機械器具;電氣設備A17車輛;航空器;船舶A18光學;照相;電影等儀器及設備A19彈藥;武器A20雜類事務A21藝術品;古董A22特殊交易品在表4-2中的數據,是根據中日兩國國際貨物貿易中六位數商品代碼進行數據處理得出的。(因為A22數據沒有獲取到,故只討論A1-A21)中日兩國在貿易互補性方面極具優勢,通過計算出中日兩國相對貿易優勢指數,可以分析出中日兩國各個產業部門間的優劣勢存在較大差異,中國對外貿易優勢產品為A8、A11、A12、A13、A16和A20,A16的上漲趨勢十分明顯。日本的強優勢產品為A16、A17和A18,A18也呈現出急劇上升趨勢。通過對比分析兩國弱優勢產業部門,中國的弱優勢產品部門為A4、A19和A21;日本的弱優勢產品部門為A7、A13、A14和A15。表4-2?2002~2015年中國對外貿易中各產業RTA值貿易商品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優/劣勢A10.040.04-0.08-0.16-0.44A2-0.21-0.35-0.73-0.96-1.28劣勢A3-1.8-1.38-1.66-1.35-1.11劣勢A40.230.170.080.05-0.3優勢A5-0.73-1.02-1.3-1.47-1.86劣勢A6-0.51-0.54-0.39-0.33-0.36劣勢A7-0.79-0.8-0.75-0.44-0.41劣勢A82.682.62.252.341.46優勢A90.090.44-0.19-0.36-0.85A10-0.51-0.36-0.39-0.33-0.47劣勢A112.542.943.663.472.68優勢A128.026.996.566.714.66優勢A130.851.191.341.591.42優勢A140.190.12-0.04-0.8-1.76A15-0.86-0.2-0.560.010.22A16-0.010.821.532.672.21優勢A17-0.23-0.19-0.31-0.31-0.38劣勢A18-0.63-1.08-0.75-0.89-0.93劣勢A190.250.270.280.360.19優勢A205.915.575.475.434.58強優勢A210.270.170.130.210.06弱優勢表4-3?2002~2015年日本對外貿易中各產業RTA值貿易商品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優/劣勢A1-2.61-1.92-1.8-1.62-1.66劣勢A2-1.48-1.28-1.18-1.06-1.03劣勢A3-0.38-0.39-0.35-0.32-0.43劣勢A4-1.14-1.06-0.9-0.9-0.92劣勢A5-2.71-2.57-2.37-2.41-2.07劣勢A6-0.010.10.040.06-0.09A70.470.530.810.780.69優勢A8-1.06-1.05-1.12-0.83-0.93劣勢A9-2.84-2.01-2.11-1.96-1.98劣勢A10-0.25-0.15-0.15-0.110.01劣勢A11-0.88-0.87-1.06-1-0.92A12-1.09-1.08-1.25-1.09-1.11劣勢A130.020.10.330.670.54弱優勢A14-0.42-0.540.040.130.04優勢A150.330.320.820.870.81弱優勢A161.361.281.291.321.28強優勢A172.172.552.312.612.11強優勢A180.820.630.71.591.03強優勢A19-0.6-0.39-0.02-0.090.05弱劣勢A20-0.58-0.43-0.57-0.61-0.43弱劣勢A21-0.2-0.2-0.210.070.14注:以上原始數據來源于CEPIIBACI數據庫4.2動態變化圖圖4-32002-2015年中國國際貨物貿易優劣勢變化動態圖根據上圖我們可以得知,中國對外貿易變化比較大的部門主要有A1、A2、A4、A5、A8、A9、A13、A14和A7。具體來看,A1和A2在2006年由弱優勢產品進一步轉變為弱劣勢產品。并且A3雖然波動幅度很大,但是A3依舊為劣勢產業部門。A8在2014年從強優勢產品變為弱優勢產品;A9轉為弱劣勢產品;A13從弱優勢產品轉為強優勢產品;A14呈整體下降趨勢。僅有A11的RTA值波動幅度不大,依舊保持強優勢屬性。A12呈現出大幅下降趨勢,但依舊保持為強優勢產業部門。圖4-42002~2015年日本國際貨物貿易優劣勢變化態勢從上圖可知,日本的國際貨物貿易優劣勢產業部門變化情況,A7、A13、A14、A15、A16、A17、A18為日本的相對貿易優勢部門。A9以及A5為相對貿易劣勢部門。足以看出,日本在這十幾年時間里面,產業部門的優劣勢變化較為平穩,日本產業變化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找發展途徑,以求在國際貿易中獲得比較優勢。4.3中日兩國產業內貿易競補性分析4.1-4.3基于RTA計算結果對中日間產業貿易的優劣勢進行了分析,基于優劣勢分析的前提下,結合歷年數據,進一步計算出OBC值。表4-5貿易商品2002-20092009-20152002-2015A10.510.50.67A20.60.620.81A30.320.03-0.34A40.810.020.77A5-0.250.180.5A6-0.02-0.5-0.11A7-0.250.13-0.68A8-0.43-0.10.51A90.110.560.49A10-0.41-0.13-0.54A11-0.690.480.45A120.540.03-0.02A13-0.75-0.45-0.81A140.75-0.190.62A15-0.1-0.41-0.54A16-0.29-0.15-0.13A17-0.6-0.6-0.39A18-0.230.470.03A19-0.540.08-0.15A200.180.440.11A210.350.410.72注:以上原始數據來源于CEPIIBACI通過進一步對比分析2002~2009年與2009~2015年中日兩國各產品部門OBC值可知當前中日兩國產業內貿易互補性發展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日兩國應該關注其差異點,找出中日貿易中互補性發展的方向所在。避免同質化競爭,求同存異以推動中日貿易能夠得到更長遠的發展。基于時間維度,對比分析中日兩國2002年-2009年和2009年-2015年貿易商品種類,可以看出2002-2009年,雙邊貿易產品主要集中于基礎的初級勞動力或者資源密集型的產業部門,主要表現為產業間貿易,2009年-2015年之間以及之后,中日雙邊貿易呈現出較大的轉變趨勢,雙邊貿易產品互補性不斷增強,產業內貿易發展趨勢十分明顯,雙方也充分認識到貿易競爭中,唯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中日雙方也要進一步加強交流,以求最大程度的發揮雙方的互補性優勢,在不斷擴大的國際貿易中贏得主動權,特別是在當今疫情的大背景下,只有合作才能解決沖突,各國唯有加強合作與交流,才能在擴大化的國際貿易市場中獲得利益。4.4總結分析對比中日相對貿易優劣勢產業部門可知,在相同時間維度下,顯現出了中國目前產業轉移的趨勢,由資源密集型逐步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中日之間的產業貿易由最初的產業間貿易也逐漸過渡到產業內貿易,由于中國近年來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對外貿易總額的不斷擴大以及推動經濟發展的政策的進一步實施,中日貿易發展過程中產業內貿易的優勢也不斷顯現出來。而對比相同時間下的日本,其資源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部門劣勢比較明顯,但是其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部門依舊為其產業競爭優勢部門,總體來說處于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再從其產業內互補性方面來看,中日兩國自2008年之后,依托于跨國企業以及其他兩國間貿易產業部門的發展,兩國之間的產業內貿易互補性趨勢不斷增強,從最初的初級加工品進一步擴大到包括資本及技術產品在內的更為全面的貿易合作,在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之后,中日貿易產品不僅僅是局限于各個產業之間的合作,產業內貿易日趨活躍,特別是在如今疫情背景下,中日雙邊貿易額還是呈現出平穩的增長態勢,這與兩國間積極開展產業內貿易是密不可分的,未來中日之間仍需進一步加強交流,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第五章對于促進中日貿易發展的建議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爆發,全球的對外貿易都受到了十分嚴重的影響,當前,面臨這種現狀,我們需要直面問題,找出解決之道,加強國家間的對話與交流,當今中日合作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雙方的依存度不斷提高。以上研究和分析已經證明了加強中日之間的經貿合作對于推動中日兩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雙方在合作過程中難以避免存在問題。因此,需要給出相關建議以促進中日貿易的良好發展。5.1促進中日兩國在經濟領域的競爭性和互補性關系進一步發展中日兩國在發展對外貿易的過程中,需要有產業間的競爭,同時也要積極尋求雙方貿易過程中產業內貿易的互補性優勢,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推動中日雙邊貿易長久的發展。在當今疫情背景下,加強中日兩國產業間的經貿合作,進一步促進兩國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發展,對于中日經濟的長遠發展來說,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加強中日兩國在供應鏈和價值鏈層面的深度合作,以合作促發展、促繁榮。唯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出現雙方貿易斗爭的局面是中日兩國發展對外貿易中所不愿意見到的場景,為此,需要加強中日雙邊貿易互信,積極尋求兩國貿易間的新增長點。5.2推動實施雙輪驅動、自貿區戰略建設戰略推動建設中日韓自貿區建設戰略,對于促進中日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十分重要。中日韓三國都是近鄰,在當今經濟大循環背景下建立中日韓小循環,開辟推動經濟發展的快捷通道,讓貿易、人才各個層面的交流活躍起來是很有必要的。中日韓貿易規模和貿易結構各個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中日韓各國在經濟合作中應當要充分了解自身經濟優勢,在發展對外貿易中,盡量避免同質化競爭,以合作來促進各國經貿關系,唯有合作才能共贏,積極加強國家間的對話交流,同時各國也應當要努力提高自身產品的創新力度,增強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方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在疫情期間,中日韓三國積極探索出促進各國人員交流更為便利的方式,促進經濟層面的交流更加順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各國經貿間的發展。在當今疫情的大背景下,各國政府要加強政策層面的協調,加強各國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最終立足于促進中日韓之間經貿關系的平穩快速發展。5.3充分利用好一帶一路戰略,為中日經貿合作注入新動能當今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發展趨勢十分迅猛,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新名片?!耙粠б宦贰苯ㄔO已經進入到全面發展的新階段,中日兩國需要加強有關的戰略和規劃的對接,提高對外貿易投資的便利化,在發展對外貿易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中日經貿關系的共商共建共享,促進相關項目融資問題的可持續性,避免中日兩國在發展過程中的惡性競爭。中日兩國在經貿合作中,發揮各自在亞投行與亞洲開發銀行的影響力,通過這兩個國際性重要融資平臺,突破中日兩國在經貿合作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