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生物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生物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生物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生物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生物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試試卷生物學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2.本試卷上不要答題,請按答題卡上注意事項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代號涂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今日黃河,岸高林密,魚躍鳥鳴,歲歲安瀾。下列選項中,屬于生命現象的是()A.鯉魚戲水 B.波光鄰鄰C.層巒疊嶂 D.云蒸霞蔚2.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離不開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如圖甲所示,植物細胞的結構如圖乙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光線暗時可用①的平面鏡B.具有放大功能的結構是③C.⑤具有支持和保護的作用D.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⑦中3.水杉和鎮海林蛙都是我國的特有物種。下列選項不屬于兩者共有的結構層次是()A.系統 B.器官 C.組織 D.細胞4.生物的生長發育離不開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在細胞分化過程中,不發生改變的是()A.形態 B.結構 C.遺傳物質 D.生理功能5.鄭州市西流湖公園已建設成為集生態文明、休閑游憩、歷史文化傳承于一體的城市公園。園內生物種類眾多,形成了多條食物鏈。下列選項中,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A.昆蟲→青蛙→蛇 B.草→昆蟲→食蟲鳥C.鯽魚→水蚤→藻類 D.陽光→藻類→鰱魚6.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下列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制造有機物 B.降低大氣濕度C.參與水循環 D.養育其他生物7.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為我們揭示了遺傳的奧秘。豌豆花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雜交時需將花粉涂在①上B.②是能夠產生花粉的花藥C.③能夠發育成豌豆的種皮D.④能夠發育成豌豆的種子8.養料由母體運給胎兒的途徑是:母體子宮內膜→P→臍帶→胎兒。P代表的結構是()A.胎盤 B.卵巢 C.腹腔 D.輸卵管9.河南省實施中小學食育工程,開啟了“知”食“慧”吃的健康生活新模式。人體的部分消化腺及其功能如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液的功能①②在口腔中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胃腺③④⑤胰液可將脂肪分解為⑥A.①和⑤都能分泌激素B.②和③含有相同的消化酶C.④為初步消化蛋白質D.⑥代表的是甘油和氨基酸10.琴聲悠遠,筆健墨香,音樂、書法給人帶來美的感受。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接受琴聲的感受器在耳蝸內B.產生聽覺中樞在大腦皮層C.揮筆寫字需要神經系統調節D.形成視覺的部位在視網膜上11.人大量食用紅肉火龍果后尿液會變紅,原因是火龍果中的甜菜紅素難以被分解,隨尿液排出。尿的形成過程如圖所示,在甜菜紅素排出過程中,不經過的結構是()A.① B.② C.③ D.④12.一群非洲獅遇到獵物時,最有戰斗力的雄獅負責指揮,其他個體負責驅趕和捕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非洲獅的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B.非洲獅群體捕獵的行為與其遺傳物質無關C.非洲獅捕捉獵物的過程有分工合作的特點D.胎生、哺乳能夠提高非洲獅后代的成活率13.筆筒樹高大挺拔,有根、莖、葉分化,葉片背面有孢子囊群。推測其屬于()A苔蘚植物 B.蕨類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4.比較各種生物的同一種蛋白質(如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組成,可判斷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幾種生物的細胞色素c與人類的相比,存在差異的氨基酸數目如圖所示,其中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是()A.獼猴 B.果蠅 C.小麥 D.向日葵15.身體分節是無脊椎動物在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志。下列動物中,身體分節的是()A.水螅 B.渦蟲 C.蛔蟲 D.蚯蚓16.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下列單細胞生物中,無成形細胞核的是()A. B.C. D.17.康康嘗試在家自制酸奶,將容器高溫消毒后,依次加入1000mL鮮牛奶、適量白糖、100mL酸奶,攪拌均勻,密封發酵。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鮮牛奶可為發酵提供有機物B.加入白糖可以調節酸奶口味C.加酸奶目的是接種醋酸菌D.密封的目的是提供無氧環境18.登革熱是由伊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病。科學家將S基因轉入伊蚊的基因組中,使其產生S蛋白,該蛋白可抑制伊蚊體內登革熱病毒的繁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伊蚊是登革熱的病原體之一B.病毒可以刺激人體產生抗原C.登革熱病毒靠分裂進行繁殖D.S蛋白是轉基因技術的產物19.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控制飲食,注重營養均衡B.獨來獨往,拒絕他人幫助C.安全用藥,學習急救常識D.強身健體,保持心情愉悅20.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人們在生活中常有以下做法:①使用一次性餐具;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③分類投放生活垃圾;④將電器長期處于待機狀態。這些做法中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非選擇題(共5小題,3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除注明外,每空1分。21.人的生命活動時刻離不開氧氣。研究表明,運動員在高海拔地區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其運動表現可以得到改善。回答下列問題。(1)人呼吸時,膈的相對位置如圖甲所示。當膈的位置由p變為p′的過程中,人體處于______(填“吸氣”或“呼氣”)狀態。(2)人體不同組織、器官間的氧含量通常用氧分壓(單位:mmHg)表示,氧含量越豐富,氧分壓越高。氧氣由肺泡進入組織細胞的過程如圖乙所示,A、B、C、D分別代表心臟的四個腔,圖中的數值為相應部位的氧分壓。結合所學知識推斷,血管X內血液的氧分壓為______mmHg。(3)運動員進入高海拔地區的初期,血液中______細胞的數目會增加,能加強對氧的運輸。肺泡中的氧氣通過肺泡壁和______壁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首先到達心臟的______(填字母)處,最終到達組織細胞的______內,參與有機物的分解,滿足機體的能量需求。22.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正式設立的首批國家公園之一。公園內有種子植物832種,分屬50科231屬;有野生脊椎動物310種,隸屬于32目75科,其中哺乳類62種、鳥類196種、兩棲類7種、爬行類5種。保護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對于維護我國生態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資料二: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不穩定,草地退化問題突出。植物種類和數量的減少,導致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化,阻礙了不同區域的同物種群體間的基因交流。設立國家公園后,通過休牧、輪牧等方式對天然草地進行優化配置,提高了植被覆蓋度;對雪豹、藏原羚等物種建立了遷移廊道,使它們破碎化的棲息地連成片。(1)資料一提到的四個生物分類等級中,最大的分類等級是______。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哺乳類和鳥類的種數較多,它們都具有體溫______的特點,適應環境的能力強。(2)棲息地破碎化造成近親繁殖,這會提高由______(填“顯性”或“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的發病率。遷移廊道加強了不同區域的同物種群體間的______交流,提高了野生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3)三江源生態系統的生物組成成分中,植物屬于______,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來源。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能夠從基因(遺傳)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物種)的多樣性和______的多樣性三個層次對該地區的生物進行保護和管理。23.家蠶起源于中國的野桑蠶。家蠶對于整個人類文明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蠶絲編織著整個人類社會,不僅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物質需求,而且由絲綢之路打開了中外交流的新篇章,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的魅力與文化。回答下列問題。(1)“蠶欲老,箔頭作繭絲皓皓。”家蠶體細胞中染色體的結構如圖所示,決定其吐絲結繭的基因在______(填標號)上,正在吐絲的蠶處于發育的______時期。(2)家蠶的虎斑和非虎斑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基因T、t控制。現用純種非虎斑雌蠶與純種虎斑雄蠶雜交,子代全部為虎斑。推斷親代雄蠶的基因組成為______。(3)家蠶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的不同。雌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雄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Z。若含有W染色體的卵細胞與精子結合,產生的個體性別為______。(4)自然界中,雌蠶和雄蠶的數量基本相等。分析其原因:______。24.Ⅰ、月季原產于中國,具有花期長、花色豐富等優點,可通過嫁接、扦插等方法繁殖,是一種觀賞效果較好的園林植物。園藝師以無刺薔薇作砧木,以大花品種月季為接穗,培育出樹狀月季,將其與大葉女貞等搭配,可形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回答下列問題。(1)嫁接時,要使接穗與砧木的______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2)嫁接后,要適時進行施肥和松土。肥料為樹狀月季提供的主要營養物質是______,松土可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______,保證呼吸作用的正常進行。接穗成活后,新開的花能夠保持______(填“大花品種月季”或“無刺薔薇”)的性狀。(3)對樹狀月季進行后期管理時,園藝師要剪除過密和過弱的枝條,使得更多的______通過篩管運輸到花朵,從而增大花徑,延長花期,提高觀賞效果。(4)春末夏初是樹狀月季蚜蟲害的高發時期,可通過投放瓢蟲進行防治。瓢蟲和蚜蟲之間存在______關系。Ⅱ、生物學興趣小組以月季的枝條為扦插材料,探究不同品種和不同給光條件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實踐過程如下。①在溫室大棚內,砌3個南北走向的插床,配置扦插基質。選取三個品種的月季,剪取長度為10cm、帶有3~4個芽的健壯枝條,修剪葉片,分別進行扦插,扦插深度為5~7cm,行距和株距均為20cm,如圖甲所示。②設置不同給光條件,每個插床一半進行全光照(不遮陰),一半進行半遮陰(用遮陰網遮陰,適時接受陽光照射)。③每天觀察溫度、濕度情況,適時通風或補水,記錄扦插枝條的生長情況,最終以扦插成活率為準。兩種給光條件下不同品種月季的成活率如圖乙所示。回答下列問題。(5)插床方向選擇南北走向,且枝條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減少相互遮擋,可以使______均勻,通風良好,利于扦插枝條成活。(6)扦插前,對枝條的葉片進行修剪,可以降低枝條的______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扦插時,三個品種的扦插深度等條件保持一致,可以______。(7)據圖乙分析:三個品種中,品種______的成活率最高;兩種給光條件中,______條件下成活率較高,其原因是該給光條件把光的直射變成散射(散射:光偏離原來方向而分散傳播),既滿足了葉片______作用的需求,又能減少水分流失,防止嫩葉被曬焦。

1.A【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波光鄰鄰、層巒疊嶂、云蒸霞蔚都屬于自然現象,沒有涉及到生物,不屬于生命現象。鯉魚屬于生物,鯉魚戲水屬于生命現象,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D【解析】圖中①反光鏡,②粗準焦螺旋,③細準焦螺旋,④物鏡,⑤細胞膜,⑥細胞質,⑦液泡。A.①反光鏡有兩個面,平面鏡和凹面鏡,凹面鏡能夠聚光,可以使視野變亮,故當外界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故A錯誤。B.顯微鏡中具有放大功能的結構是④物鏡和目鏡,故B錯誤。C.⑤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故C錯誤。D.液泡中具有細胞液,其中溶解著多種物質,植物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⑦液泡中,故D正確。故選D。3.A【解析】生物體的結構層次①細胞:除病毒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②組織:由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細胞和細胞間質聯合在一起構成。③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④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⑤個體: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統協調配合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的生物。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水杉是植物,鎮海林蛙是動物,不屬于兩者共有的結構層次是系統,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4.C【解析】生物體由小長大,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分不開。細胞生長使細胞的體積逐漸增大,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細胞群(組織)。經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其形態、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了差異,就是細胞的分化。可見,細胞分化指細胞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但分化后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5.B【解析】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食物鏈中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A.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該鏈狀結構缺少生產者,不能構成食物鏈,故A錯誤。B.該鏈狀結構正確表示生產者草和消費者昆蟲、食蟲鳥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故B正確。C.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故C錯誤。D.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陽光屬于非生物部分,故D錯誤。故選B。6.B【解析】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穩定大氣中—氧平衡;③能穩定生物圈的水循環。AD.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和能量來源,它制造的有機物可以建造自身細胞,為自身提供物質和能量。可見,綠色植物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AD正確。B.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能夠增加大氣濕度,促進降雨,B錯誤。C.水循環是指水在海洋、大氣和陸地之間循環流轉,不舍晝夜。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能通過蒸騰作用,直接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C正確。故選B。7.D【解析】題圖中:①是花藥,②是柱頭,③是子房壁,④胚珠。A.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結合題圖可知,雜交時,需將花粉涂在②柱頭上,A錯誤。B.花蕊分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藥和花絲,花藥里有許多花粉,花粉能產生精。圖中,①才是能夠產生花粉的花藥,B錯誤。CD.在完成傳粉和受精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結構凋落,只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為種皮,受精卵發育為胚,受精極核發育為胚乳。結合題圖可知,③子房壁能夠發育成豌豆的果皮(不是種皮),而④胚珠能夠發育成豌豆的種子,C錯誤、D正確。故選D。8.A【解析】胎兒在母體內發育,其營養物質和氧氣等通過胎盤由母體供給。A.胎盤是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養料由母體運給胎兒的途徑是:母體子宮內膜→胎盤→臍帶→胎兒,故A符合題意。B.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與養料運輸給胎兒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C.腹腔是腹部的腔隙,不是養料運輸給胎兒的途徑中的結構,故C不符合題意。D.輸卵管是受精的場所,不是運輸養料給胎兒的結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9.C【解析】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小腸內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同時,肝臟分泌的膽汁也進入小腸,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分析表格可知,①是唾液腺,不能分泌激素,②是唾液,③是胃液,唾液和胃液中的消化酶不相同,④是在胃中將蛋白質初步消化,⑤是胰腺,胰腺中的胰島可分泌胰島素,⑥是脂肪的消化產物,但還需在腸液的作用下才能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10.D【解析】視覺的形成過程: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聽覺形成過程:外耳道→聽小骨→鼓膜→耳蝸→大腦的聽覺中樞。可見,人體產生視覺和聽覺的部位在大腦皮層。A.耳蝸是內耳的一部分,包含聽覺感受器,能夠將聲音振動轉化為神經信號。可見,接受琴聲的感受器在耳蝸內,A正確。B.聽覺信號經過耳蝸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和解析。可見,產生聽覺的中樞在大腦皮層,B正確。C.寫字是一種精細的運動,需要大腦通過神經系統來控制手部肌肉的運動。因此,揮筆寫字需要神經系統調節,C正確。D.視網膜是感光細胞所在的位置,能夠將光信號轉化為神經信號,能夠成像,但視覺的形成是在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不是在視網膜,D錯誤。故選D。11.C【解析】圖中①腎小囊,②入球小動脈,③出球小動脈,④腎小管。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質(如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的腔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壁的上皮細胞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沒有被重吸收的物質如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則形成了尿液。所以在甜菜紅素排出過程中,不經過的結構是③出球小動脈,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12.B【解析】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A.運動系統主要是由骨、關節和骨骼肌組成的,故A正確。B.非洲獅群體捕獵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學習行為是動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故B錯誤。C.非洲獅捕捉獵物的過程屬于社會行為,群體內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故C正確。D.非洲獅屬于哺乳動物,胎生哺乳是哺乳動物的重要特征,這兩種繁殖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故D正確。故選B。13.B【解析】(1)綠色植物按照繁殖方式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兩大類,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它們利用孢子繁殖后代。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2)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而且根、莖、葉中有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營養物質,一般長的比較高大,但是蕨類植物的生殖依然離不開水,還沒有脫離水的限制,因此適宜生活在陸地的陰濕處。無花、果實和種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屬于孢子植物。A.苔蘚植物無根,有莖、葉的分化,A不符合題意。B.由題干可知,該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葉片背面有孢子囊群,靠孢子繁殖后代,所以該植物是蕨類植物,B符合題意。C.裸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種子無果皮包被,裸露,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C不符合題意。D.被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能形成果實,D不符合題意。故選B。14.A【解析】不同生物細胞色素c的序列差異,能反映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小。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異可作為分子生物學證據,來研究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小。結合題圖可知,獼猴與人的細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異最小,因此兩者的親緣關系最近,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15.D【解析】1.環節動物的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2.蚯蚓等環節動物身體分節,可以使該類動物的運動更靈敏,轉向更靈活,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敵害,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A.水螅身體不分節,其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屬于腔腸動物,A錯誤。B.渦蟲是扁形動物的典型代表,在淡水生活,身體不分節,身體是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B錯誤。C.蛔蟲是線形動物,身體不分節,C錯誤。D.蚯蚓的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輔助運動,屬于環節動物,D正確。故選D。16.A【解析】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樣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真菌、動植物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選項中“B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C衣藻”是單細胞藻類植物、“D草履蟲”是單細胞原生動物,它們都有成形的細胞核,而“A細菌”無成形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7.C【解析】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制作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培養。A.鮮牛奶中含有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可以為發酵提供有機物,故A正確。B.加入白糖可以調節酸奶的口味,提高酸奶的甜度,故B正確。C.加酸奶的目的是接種乳酸菌,故C錯誤。D.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能使牛奶變成酸奶,故D正確。故選C。18.D【解析】(1)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稱為傳染病。(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A.伊蚊是登革熱的傳播途徑,登革熱的病原體是登革病毒,故A錯誤。B.病毒屬于病原體,能夠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故B錯誤。C.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復制。病毒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故C錯誤。D.S蛋白是科學家將S基因轉入伊蚊的基因組中產生的,故D正確。故選D。19.B【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規律、保證均衡營養、一日三餐按時就餐、異性同學間應建立真誠友誼、積極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運動、不吸煙、不酗酒、拒絕毒品等。由分析可知,控制飲食,注重營養均衡、安全用藥,學習急救常識、強身健體,保持心情愉悅屬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獨來獨往,拒絕他人幫助不利于心理的健康發展,故ACD正確,B錯誤。故選B。20.C【解析】保護生態環境是指通過一系列措施,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從而保障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與發展。這包括減少污染、節約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①一次性餐具通常是由難以降解的材料制成,如塑料或泡沫塑料,這些材料在自然環境中難以分解,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此外,一次性餐具的生產過程也會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增加碳排放。可見,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①錯誤;②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車、地鐵等,相比私家車,能夠減少車輛數量,降低交通擁堵,從而減少尾氣排放和能源消耗,利于保護生態環境,②正確;③通過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可以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等分別處理,提高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和減量化水平。這有助于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利于保護生態環境,③正確;④電器在待機狀態下仍然會消耗電能,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見,將電器長期處于待機狀態,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④錯誤。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21.(1)呼氣(2)100(3)①.紅②.毛細血管③.A④.線粒體【解析】圖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小問1詳解】呼氣時膈肌舒張,膈頂下降,所以當膈的位置由p變為p′的過程中,人體處于呼氣狀態。【小問2詳解】由圖可知,從左心室出發的主動脈內氧分壓為100mmHg,所以推測血管X內血液的氧分壓為100mmHg。【小問3詳解】運動員進入高海拔地區的初期,空氣中的氧含量降低,所以血液中紅細胞的數目會增加,能加強對氧的運輸。肺泡中的氧氣可以依次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首先到達心臟的A左心房處,再經過體循環最終到達組織細胞的線粒體內,參與有機物的分解,滿足機體的能量需求。22.(1)①.目②.恒定(2)①.隱性②.基因(3)①.生產者②.生態系統##生態環境【解析】(1)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2)生物分類等級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3)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小問1詳解】生物分類等級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資料一提到的四個生物分類等級中,最大的分類等級是目。鳥類和哺乳類的體溫恒定,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溫度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布范圍。【小問2詳解】遺傳病有很多是由于致病基因引起的,致病基因由顯性的和隱性的。近親之間來自祖先的相同基因多,同種隱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機會就會增多,因此患遺傳病的幾率高。遷移廊道加強了不同區域的同物種群體間的基因交流,提高了野生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小問3詳解】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物,屬于生產者。生物多樣性的內涵豐富,包括基因(遺傳)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生態環境)的多樣性。23.(1)①.②②.幼蟲(2)TT(3)雌性(4)雌蠶產生兩種卵細胞,一種含Z染色體,一種含W染色體,兩種卵細胞的數目相等,雄蠶只產生一種含Z染色體的精子;兩種卵細胞與精子結合的機會相等,產生的雌蠶(ZW)和雄蠶(ZZ)的數量基本相等【解析】1.遺傳物質在細胞中的結構層次:細胞→細胞核→染色體→DNA分子→基因。題圖中:①是蛋白質,②是DNA。2.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小問1詳解】通常,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家蠶的生殖和發育:經過“受精卵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變態發育稱為完全變態發育。家蠶是在幼蟲期吐絲,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來了,無法吐絲了。結合題圖可知,定家蠶其吐絲結繭的基因在②(DNA)上,正在吐絲的蠶處于發育的幼蟲時期。【小問2詳解】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親代有二種性狀,而子代只有一種性狀,子代表現的性狀是顯性性狀,在子代中沒有出現的是隱性性狀。現用純種非虎斑雌蠶與純種虎斑雄蠶雜交,子代全部為虎斑。可見,虎斑是顯性性狀,非虎斑是隱性性狀。所以,親代純種虎斑雄蠶的基因組成為TT,親代純種非虎斑雌蠶的基因組成是tt,子代虎斑的基因組成是Tt。【小問3詳解】家蠶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的不同。雌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能產生含Z或含W的卵細胞,而雄蠶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Z,只能產生含Z染色體的精子。所以,若含有W染色體的卵細胞與精子(含Z染色體)結合,形成的受精卵含ZW染色體,故產生的個體性別為雌性。【小問4詳解】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是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與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相同。在自然界中,雌蠶產生兩種卵細胞,一種含Z染色體,一種含W染色體,兩種卵細胞的數目相等,雄蠶只產生一種含Z染色體的精子;兩種卵細胞與精子結合的機會相等,產生的雌蠶(ZW)和雄蠶(ZZ)的數量基本相等。所以,在自然界中,雌蠶和雄蠶的數量基本相等。24.(1)形成層##分生組織(2)①.無機鹽②.氧氣③.大花品種月季(3)有機物(4)捕食(5)光照(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