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知識清單- 高三歷史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知識清單- 高三歷史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知識清單- 高三歷史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知識清單- 高三歷史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一部分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一、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一)“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被稱為“康乾盛世”。(二)君主專制的強化1.密折制度(1)含義: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環節。(2)特點:迅速、機密。(3)影響: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提高了決策效率,強化了對官僚機構的控制。2.軍機處(1)設立:雍正帝為辦理西北緊急軍務而設立。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2)職權:軍機處官員在皇帝直接監督下工作,商議軍情,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軍機大臣最初只參與處理軍務,后來職權不斷擴大,可以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國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機要政務。但他們本身品級不高,只能跪奏筆錄。軍機處的特點:為處理西北軍務而設,不是一個正式的權力機關;由親臣、重臣組成;機密性強、機構精干,辦事效率高;地位凌駕于內閣和六部之上;跪奏筆錄,不能獨立決策,完全聽命于皇帝。軍機處一日日程:接折(閱讀奏折)——見面(請皇帝旨)——述旨(擬皇帝旨意)——過朱(皇帝過目確定)——交發(下發旨意)。軍機大臣最初只參與處理軍務,后來職權不斷擴大,可以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國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機要政務。但他們本身品級不高,只能跪奏筆錄。軍機處的特點:為處理西北軍務而設,不是一個正式的權力機關;由親臣、重臣組成;機密性強、機構精干,辦事效率高;地位凌駕于內閣和六部之上;跪奏筆錄,不能獨立決策,完全聽命于皇帝。軍機處一日日程:接折(閱讀奏折)——見面(請皇帝旨)——述旨(擬皇帝旨意)——過朱(皇帝過目確定)——交發(下發旨意)。3.思想文化控制:清朝統治者頻繁制造文字獄,嚴重摧殘了文化,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二、疆域的奠定(一)穩定邊疆1.東南邊疆(1)1662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2)1683年,清軍渡海遠征,鄭氏后裔戰敗投降。1684年,清朝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2.東北邊疆(1)背景: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的勢力擴展到黑龍江流域。(2)措施:康熙前期,清軍取得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勝利。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部邊界。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3.蒙古地區(1)清軍入關前,打敗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進貢。(2)徹底擊敗占據天山南北的準噶爾部。(3)在蒙古族地區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4.新疆地區:(1)平定天山南路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反叛。(2)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5.西藏地區(1)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以“達賴剌嘛”尊號。康熙時冊封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尊號。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經由清朝政府冊封。(2)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3)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6.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1)清朝政府專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事務。(2)對邊疆地區,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優待各族上層分子。(二)清朝疆域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西南抵喜馬拉雅山。現代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三)地方行政制度1.內地分立18省,分設巡撫、總督治理。2.在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設若干將軍轄區和辦事大臣轄區。三、統治危機的出現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統治已出現由盛轉衰的跡象。19世紀前期嘉慶、道光兩位皇帝在位時,衰象更為明顯。(一)農民起義爆發1.原因:清朝人口膨脹迅速,使得資源危機日益顯露,加上政治腐敗和貧富矛盾的激化。2.表現:從乾隆后期起,農民起義屢屢爆發,大部分是由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領導的。(二)閉關自守政策清政府實行海禁和閉關政策意在嚴加限制對外貿易,并非禁絕一切對外交往。1.原因:西方列強在中國東南沿海頻繁活動,要求擴大對華貿易。統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態。2.表現(1)清朝起初指定4所城市為對外通商口岸,后僅保留廣州1處。(2)規定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3)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4)民間船只出海貿易,更在嚴歷禁止之列。3.影響:不能真正消除外來潛在威脅,反而加深了隔閡和矛盾,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知識延伸:明清時期的賦稅改革1.一條鞭法①背景:明初的賦役制度是賦和役分別征收,賦以土地為征收對象,役以人頭為征收對象,在征收內容上有實物和勞役兩種。明中葉以后,由于土地兼并嚴重,農民逃徙,政府財政收入減少。萬歷九年(1581年)張居正在清丈全國土地的基礎上推行一條鞭法。②內容:把田賦、徭役、雜稅等合并為一條征收;把過去按戶、丁征收的役銀(戶丁銀)平均攤收,差役由政府雇人充當;無論田賦或力役一律折成銀兩繳納。③意義:使賦與役合二為一,簡化了賦役征收手續,使征收種類由繁雜向單一轉變;賦與役都征收銀兩,推動稅收由實物稅向貨幣稅轉變;徭役征銀使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2.攤丁入畝①背景:清初的賦役制度因襲明代的一條鞭法。由于土地集中于富人,繼續按丁征收丁稅,使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無力負擔,普遍出現“或逃或欠”的情況。康照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規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數作為征收丁稅的固定數,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廢除了新生人口的人頭稅。②內容:雍正元年(1723年)開始普遍推行“攤丁入畝”,把固定下來的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以人為對象征收丁稅。③意義:結束了地、戶、丁等賦役混亂的現象,完成了人頭稅并入財產稅的過程,徹底廢除了自西漢以來的人頭稅;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