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供熱系統運行管理與節能減排TOC\o"1-2"\h\u26761第1章城市供熱系統概述 371461.1供熱系統的基本構成與分類 3198021.2城市供熱系統的運行原理 4138231.3城市供熱系統的節能減排意義 49764第2章供熱能源及其優化利用 4134772.1供熱能源的種類與特點 453172.2能源優化利用技術 561922.3清潔能源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 53711第3章供熱設備與管網運行管理 597423.1供熱設備選型與配置 5151953.1.1設備選型原則 5177133.1.2設備配置要求 6290323.2管網運行監控與維護 6232413.2.1運行監控 6130643.2.2管網維護 645683.3設備與管網節能改造措施 642773.3.1技術改造 631753.3.2管網優化 645783.3.3管理與培訓 713160第4章換熱站運行管理 796984.1換熱站工藝流程與設備配置 7170244.1.1工藝流程 7258464.1.2設備配置 7223524.2換熱站運行參數的優化調整 7273874.2.1供水溫度的優化 8184344.2.2循環流量的優化 882644.2.3補水量的優化 8253664.2.4閥門調節 8109404.3換熱站能源計量與節能分析 827604.3.1能源計量 8205014.3.2節能分析 828814第5章供熱系統自動化與智能化 871605.1自動化控制系統原理與應用 865115.1.1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 8285075.1.2自動化控制系統在供熱系統的應用 9231195.2供熱系統智能化發展趨勢 931275.2.1智能化技術概述 9131575.2.2供熱系統智能化發展 919485.3數據采集與遠程監控系統 9277515.3.1數據采集系統 975875.3.2遠程監控系統 980025.3.3通信網絡 1032222第6章供熱系統負荷預測與調度 1034066.1負荷預測方法與模型 1072056.1.1負荷預測的重要性 10151966.1.2常用負荷預測方法 10125346.1.3負荷預測模型構建 10294656.2負荷調度策略與優化 10117236.2.1負荷調度概述 10318936.2.2常用負荷調度策略 10197186.2.3負荷調度優化方法 10145766.3供熱系統運行監控與故障診斷 11251976.3.1運行監控的重要性 11203446.3.2運行監控方法 11307896.3.3故障診斷技術 1126818第7章節能技術應用 11262567.1余熱回收利用技術 1139737.1.1余熱回收原理 11156147.1.2余熱回收技術分類 11197677.1.3余熱回收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 11239467.2熱泵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 1122487.2.1熱泵工作原理 12217247.2.2熱泵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 1281677.3蓄熱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 1299597.3.1蓄熱技術原理 12142577.3.2蓄熱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 12146927.3.3蓄熱技術的優化與發展 1226569第8章環保措施與排放控制 1248768.1燃燒設備排放標準與檢測 12151358.1.1排放標準制定 1276198.1.2排放檢測技術 1271508.2煙氣脫硫、脫硝與除塵技術 13192268.2.1煙氣脫硫技術 13114548.2.2煙氣脫硝技術 13137708.2.3除塵技術 13241758.3污染物排放源解析與減排策略 13286938.3.1污染物排放源解析 13213958.3.2減排策略 13282158.3.3環保政策與監管 1325508第9章供熱系統安全與應急預案 13136389.1供熱系統安全風險分析 13258139.1.1系統運行風險 13312869.1.2環境風險 14229349.1.3社會影響風險 14311979.2安全防護措施與設備 14181759.2.1技術防護措施 14230799.2.2管理防護措施 14255279.2.3設備選型與配置 1496919.3應急預案編制與實施 1428519.3.1應急預案編制 14162909.3.2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 14324659.3.3應急預案的實施與評估 14200159.3.4信息發布與溝通 144225第10章節能減排政策與經濟分析 152936810.1我國節能減排政策體系 152489310.1.1政策背景與目標 152563110.1.2政策體系構成 15162410.2供熱行業節能減排政策解讀 15729210.2.1政策現狀 151109310.2.2政策重點與措施 152967410.3節能減排經濟效益分析與實踐案例 151638010.3.1經濟效益分析 15685110.3.2實踐案例 15第1章城市供熱系統概述1.1供熱系統的基本構成與分類城市供熱系統主要由熱源、熱網和熱用戶三大部分組成。其中,熱源是供熱系統的能量來源,包括鍋爐房、熱電廠等;熱網是熱能傳輸的載體,包括一級管網、二級管網等;熱用戶則是接收和利用熱能的終端,包括居民住宅、公共建筑等。根據供熱方式的不同,城市供熱系統可分為以下幾類:(1)蒸汽供熱系統:以蒸汽為熱媒,通過蒸汽管道將熱能輸送到熱用戶,具有傳輸效率高、供熱量大的特點。(2)熱水供熱系統:以熱水為熱媒,通過熱水管道將熱能輸送到熱用戶,具有傳輸效率較高、供熱量穩定的特點。(3)熱泵供熱系統:利用熱泵技術,從低溫熱源中提取熱量,通過壓縮和膨脹等過程,將熱量傳遞到高溫熱用戶,具有節能、環保的優點。(4)地熱供熱系統:利用地熱資源,通過地熱泵將地下的熱量提取出來,為熱用戶提供熱能。1.2城市供熱系統的運行原理城市供熱系統的運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熱源:熱源通過燃料燃燒或其他方式產生熱量,將熱能傳遞給熱網。(2)熱網:熱網將熱能從熱源輸送到熱用戶,包括一次網、二次網等。一次網是指從熱源到熱力站的輸熱管道,二次網是指從熱力站到熱用戶的輸熱管道。(3)熱用戶:熱用戶通過散熱設備,將熱能轉化為室內熱量,達到供暖、生活熱水等需求。(4)控制系統: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對熱源、熱網和熱用戶進行實時監測和調節,保證系統安全、穩定、高效運行。1.3城市供熱系統的節能減排意義城市供熱系統的節能減排具有以下重要意義:(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供熱系統運行,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減少污染物排放:通過采用清潔能源和高效節能技術,減少燃煤、燃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環境質量。(3)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節能減排有助于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4)促進可持續發展:實施節能減排,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5)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改善供熱質量,提升室內舒適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第2章供熱能源及其優化利用2.1供熱能源的種類與特點供熱能源是城市供熱系統運行的基礎,其種類繁多,特點各異。按照能源類型,供熱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這類能源熱值高,燃燒充分,但環境污染嚴重,資源逐漸枯竭。(2)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這類能源具有清潔、環保、可再生等特點,有利于節能減排。(3)核能:熱值高,環境污染小,但存在安全隱患,且核廢料處理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4)工業余熱:來源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具有低成本、高效利用的優勢。2.2能源優化利用技術為提高供熱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能源優化利用技術。主要技術包括:(1)熱電聯產技術:通過同時發電和供熱,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2)熱泵技術:利用低品位能源,如空氣、土壤和水等,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3)蓄熱技術:通過蓄熱裝置,實現能源的時移利用,提高系統運行靈活性。(4)智能控制技術:采用先進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實現能源的優化分配和利用。2.3清潔能源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清潔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的趨勢,其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以下為幾種典型的清潔能源應用:(1)生物質能:利用生物質顆粒、生物質氣等,實現清潔供熱。(2)太陽能:通過太陽能集熱器收集太陽輻射能,為供熱系統提供熱源。(3)地熱能:利用地下穩定的溫度,為建筑供暖和供冷。(4)風能:通過風力發電,為供熱系統提供電力支持。通過以上清潔能源的應用,可有效降低供熱系統的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節能減排。第3章供熱設備與管網運行管理3.1供熱設備選型與配置3.1.1設備選型原則在城市供熱系統運行管理中,供熱設備的選型與配置是保證供熱質量、實現節能減排的基礎。選型時需遵循以下原則:(1)先進性原則:選用技術先進、成熟可靠的供熱設備,保證系統運行的高效性和穩定性。(2)適應性原則:根據城市氣候特點、熱負荷需求和供熱規模,合理選擇設備型號和容量。(3)節能性原則:選用高效節能的設備,降低能源消耗。(4)環保性原則:選用對環境影響小的設備,減少污染物排放。3.1.2設備配置要求(1)熱源設備:根據熱負荷需求,選擇合適的鍋爐、熱泵等熱源設備,保證熱源穩定供應。(2)換熱設備:選用高效換熱器,提高換熱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調節設備:配置合理的調節設備,如調節閥、變頻器等,實現供熱系統的優化調節。(4)輔助設備:配置相應的輔助設備,如水泵、風機等,保證系統正常運行。3.2管網運行監控與維護3.2.1運行監控(1)建立完善的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管網運行參數,如溫度、壓力等。(2)采用先進的數據采集與傳輸技術,提高監控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3)根據監控數據,及時調整設備運行狀態,優化系統運行。3.2.2管網維護(1)定期檢查管網設備,發覺問題及時處理,保證設備完好。(2)加強管網巡查,預防并及時消除管網安全隱患。(3)對管網設備進行定期保養,延長設備使用壽命。3.3設備與管網節能改造措施3.3.1技術改造(1)優化熱源設備,提高熱源效率。(2)改進換熱設備,降低換熱損失。(3)采用變頻調速技術,實現水泵、風機等設備的節能運行。3.3.2管網優化(1)合理規劃管網布局,降低管網損耗。(2)采用保溫材料,減少熱損失。(3)提高管網自動化程度,實現按需供熱。3.3.3管理與培訓(1)加強運行管理,提高操作人員技能水平。(2)定期開展節能減排培訓,提高員工節能意識。(3)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管理制度,保證措施落實到位。第4章換熱站運行管理4.1換熱站工藝流程與設備配置換熱站作為城市供熱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行管理對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節能效果具有重大影響。本節主要介紹換熱站的工藝流程及設備配置。4.1.1工藝流程換熱站工藝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一次網供水:從熱源輸送高溫水至換熱站;(2)換熱:一次網供水與二次網回水在換熱器中進行熱量交換;(3)二次網供水:經過換熱后,低溫水輸送至熱用戶;(4)二次網回水:熱用戶使用后的低溫水返回換熱站;(5)補水:對二次網進行補水,保證系統穩定運行;(6)調節:根據熱用戶需求,調節換熱站運行參數,保證供熱質量。4.1.2設備配置換熱站的主要設備包括:換熱器、循環泵、補水泵、閥門、儀表等。(1)換熱器:根據供熱規模和熱負荷選擇合適的換熱器類型,如板式換熱器、管殼式換熱器等;(2)循環泵:根據二次網的流量和揚程選擇循環泵,保證二次網的正常運行;(3)補水泵:根據二次網的補水量和壓力選擇補水泵;(4)閥門:設置一次網和二次網的調節閥門,實現運行參數的調節;(5)儀表:安裝溫度、壓力、流量等儀表,實時監測換熱站的運行參數。4.2換熱站運行參數的優化調整換熱站的運行參數對供熱質量和節能減排具有直接影響。本節主要討論換熱站運行參數的優化調整方法。4.2.1供水溫度的優化根據熱用戶的熱負荷需求,合理調節一次網和二次網的供水溫度,保證供熱質量,降低熱能損失。4.2.2循環流量的優化根據熱用戶的需求,調整循環泵的運行狀態,優化循環流量,降低泵的能耗。4.2.3補水量的優化合理控制補水泵的運行,減少補水次數和補水量,降低系統熱損失。4.2.4閥門調節通過一次網和二次網的調節閥門,實現運行參數的精細調節,提高供熱系統的穩定性和節能效果。4.3換熱站能源計量與節能分析換熱站的能源計量和節能分析是評價其運行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據。本節主要介紹換熱站的能源計量和節能分析方法。4.3.1能源計量(1)熱能計量:對一次網供水、二次網供回水進行熱量計量,分析熱能損失;(2)電能計量:對循環泵、補水泵等設備進行電能計量,評估設備能耗;(3)水計量:對補水進行計量,分析系統水耗。4.3.2節能分析(1)熱量損失分析:分析換熱站的各項熱量損失,提出降低熱損失的措施;(2)設備運行優化:根據能源計量數據,調整設備運行參數,實現節能減排;(3)運行策略優化:根據氣象條件、熱用戶需求等,制定合理的運行策略,提高供熱系統的整體節能效果。第5章供熱系統自動化與智能化5.1自動化控制系統原理與應用5.1.1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自動化控制系統是利用先進的控制理論、方法和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和自動調節的一套系統。它主要由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和被控對象組成。在供熱系統中,自動化控制系統通過對供熱量、供回水溫度、壓力等參數的實時監測,實現熱源、熱網和熱用戶的優化運行。5.1.2自動化控制系統在供熱系統的應用(1)熱源自動化控制:根據室外溫度、用戶用熱需求等因素,自動調節熱源供熱量,實現節能降耗。(2)熱網自動化控制:通過調節熱網中各分支的閥門,實現熱網平衡,提高供熱效率。(3)熱用戶自動化控制:根據用戶用熱需求,自動調節室內溫度,實現舒適節能。5.2供熱系統智能化發展趨勢5.2.1智能化技術概述智能化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通信、網絡、大數據等技術,對系統進行智能化管理和優化。在供熱系統中,智能化技術可以提高供熱系統的運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5.2.2供熱系統智能化發展(1)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優化算法,實現能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2)云計算與物聯網技術:將供熱系統中的設備、數據和應用進行整合,實現遠程監控和管理。(3)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對供熱系統運行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發覺潛在問題,提供優化策略。5.3數據采集與遠程監控系統5.3.1數據采集系統數據采集系統主要由傳感器、數據采集器、通信網絡等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實時采集供熱系統的運行數據,為后續的監控和分析提供數據支持。5.3.2遠程監控系統遠程監控系統通過通信網絡將現場數據傳輸至監控中心,實現對供熱系統的實時監控、故障診斷和優化控制。其主要功能如下:(1)實時監控:顯示供熱系統的運行狀態,包括供熱量、供回水溫度、壓力等參數。(2)故障診斷:分析系統運行數據,發覺異常情況,及時報警并給出處理建議。(3)優化控制:根據實時數據,調整熱源、熱網和熱用戶的運行參數,實現節能降耗。5.3.3通信網絡通信網絡是數據采集與遠程監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兩種方式。在選擇通信網絡時,應考慮數據傳輸速率、穩定性、安全性等因素。第6章供熱系統負荷預測與調度6.1負荷預測方法與模型6.1.1負荷預測的重要性供熱系統的穩定運行與節能減排目標實現,離不開準確的負荷預測。負荷預測有助于合理安排供熱資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供熱效率。6.1.2常用負荷預測方法本節主要介紹時間序列分析法、灰色預測法、人工神經網絡法、支持向量機法等常用負荷預測方法,并分析各自優缺點。6.1.3負荷預測模型構建根據供熱系統的特點,結合實際運行數據,構建適用于供熱系統的負荷預測模型。本節將詳細闡述模型構建過程,包括參數設置、模型訓練和驗證等。6.2負荷調度策略與優化6.2.1負荷調度概述負荷調度是保證供熱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通過合理調整供熱資源分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6.2.2常用負荷調度策略本節介紹幾種常用的負荷調度策略,如固定調度策略、動態調度策略、優化調度策略等,并分析各自優缺點。6.2.3負荷調度優化方法為提高負荷調度效果,本節探討基于智能優化算法(如遺傳算法、粒子群算法等)的負荷調度優化方法,并給出具體實施步驟。6.3供熱系統運行監控與故障診斷6.3.1運行監控的重要性運行監控有助于實時掌握供熱系統的工作狀態,為負荷預測和調度提供可靠依據。6.3.2運行監控方法本節介紹供熱系統運行監控的方法,包括現場監測、遠程監控、數據分析等,并闡述各自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6.3.3故障診斷技術針對供熱系統可能出現的故障,本節介紹基于數據分析、模式識別等技術的故障診斷方法,以提高供熱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論述,本章為供熱系統負荷預測與調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和技術體系,為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第7章節能技術應用7.1余熱回收利用技術7.1.1余熱回收原理余熱回收是指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熱、排放的熱量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等低品位熱能進行有效回收,用于城市供熱系統。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熱交換設備,將余熱轉移到供熱介質中,實現能源的再利用。7.1.2余熱回收技術分類余熱回收技術主要包括直接利用和間接利用兩種方式。直接利用是指將余熱直接用于生產和生活,如熱風供暖、熱泵供暖等;間接利用則是通過熱交換設備將余熱轉化為可供城市供熱系統使用的熱能。7.1.3余熱回收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余熱回收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工業余熱回收、生活污水余熱回收以及地熱能利用等。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7.2熱泵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7.2.1熱泵工作原理熱泵技術是一種利用制冷劑在蒸發器和冷凝器之間循環,實現低溫熱源向高溫熱源傳遞熱量的裝置。熱泵在冬季可以從低溫環境中提取熱量,為用戶提供供暖;在夏季則可以將熱量從室內轉移到室外,實現制冷。7.2.2熱泵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熱泵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主要包括空氣源熱泵、水源熱泵和地源熱泵等。這些熱泵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環境中的低溫熱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7.3蓄熱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7.3.1蓄熱技術原理蓄熱技術是指利用蓄熱材料在夜間低價時段儲存熱能,白天高峰時段釋放熱能,以滿足供熱需求。通過蓄熱技術,可以有效平衡供需關系,降低能源成本。7.3.2蓄熱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蓄熱技術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主要包括熱水蓄熱、相變材料蓄熱等。這些技術可以降低供熱系統的運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減輕電力系統的峰值負荷。7.3.3蓄熱技術的優化與發展為提高蓄熱技術的應用效果,可以通過優化蓄熱材料、改進蓄熱裝置結構、提高控制系統智能化水平等途徑進行技術優化與發展。這將有助于進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供熱系統的節能減排水平。第8章環保措施與排放控制8.1燃燒設備排放標準與檢測8.1.1排放標準制定我國為加強城市供熱系統環保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燃燒設備排放標準。這些標準對供熱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包括顆粒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本節將重點介紹這些排放標準的具體要求。8.1.2排放檢測技術為保證供熱企業排放達標,必須采用先進的排放檢測技術。本節將介紹常用的排放檢測方法,如煙塵儀、SO2分析儀、NOx分析儀等,以及在線監測系統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8.2煙氣脫硫、脫硝與除塵技術8.2.1煙氣脫硫技術煙氣脫硫技術是減少SO2排放的有效手段。本節將介紹常見的煙氣脫硫技術,如濕法脫硫、干法脫硫、半干法脫硫等,并分析各種技術的優缺點。8.2.2煙氣脫硝技術煙氣脫硝技術主要用于降低NOx排放。本節將探討選擇性催化還原(S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等常見煙氣脫硝技術的原理、工藝及在我國供熱系統中的應用。8.2.3除塵技術除塵技術是降低顆粒物排放的關鍵。本節將介紹旋風除塵、布袋除塵、電除塵等常見除塵技術,并分析其適用范圍和效果。8.3污染物排放源解析與減排策略8.3.1污染物排放源解析為有針對性地實施減排措施,需要對污染物排放源進行解析。本節將通過實地調查、數據分析等方法,確定城市供熱系統中主要污染物的來源及排放特點。8.3.2減排策略根據污染物排放源解析結果,制定相應的減排策略。本節將提出優化燃燒設備、改進燃燒工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以降低污染物排放。8.3.3環保政策與監管加強環保政策制定和監管是保證排放控制措施得以有效實施的關鍵。本節將探討我國在供熱系統環保方面的政策法規,以及如何加強監管力度,保證供熱企業履行環保責任。第9章供熱系統安全與應急預案9.1供熱系統安全風險分析9.1.1系統運行風險分析城市供熱系統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包括熱源故障、管道泄漏、設備老化、操作失誤等,對各類風險進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為制定安全防護措施提供依據。9.1.2環境風險分析供熱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對周邊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如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9.1.3社會影響風險探討供熱系統故障可能對居民生活、企業生產等方面產生的影響,以便在應急預案中充分考慮社會穩定因素。9.2安全防護措施與設備9.2.1技術防護措施介紹城市供熱系統采用的技術防護措施,如自動控制系統、泄漏檢測系統、設備維護與更新等,以降低系統運行風險。9.2.2管理防護措施闡述城市供熱企業在管理方面的防護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員工素質、加強巡檢等,保證系統安全運行。9.2.3設備選型與配置根據供熱系統的安全需求,選擇合適的設備,如閥門、傳感器、壓力容器等,并保證設備配置合理、功能可靠。9.3應急預案編制與實施9.3.1應急預案編制根據供熱系統的安全風險分析,制定相應的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有關辦公室文員的勞動合同范文
-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后護理
- 睡眠知識健康教育
- 馬邊隧道施工方案
- 中絲堵板施工方案
- 神經內科護理課件
- 型鋼打樁施工方案
- 秋季類風濕關節炎的護理
- 云南公務員考試真題2024
- 四川公務員真題試卷2024
- 英語課堂游戲PPT-連詞成句搭橋游戲
- 致遠安全技術白皮書(簡版)
- 失禁性皮炎預防及護理PPT學習課件
- 愛寶s-990p打卡機說明書
- 減重手術全流程
- 高中英語高考詞性轉換匯總(5類詞形轉換、7組核心詞匯轉換)
- 2023-2024學年福建省晉江市南安市小學語文六年級期末高分題附參考答案和詳細解析
- 醫保應急處理預案制度
- 實驗一 顯微鏡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態的觀察
- 植物化學保護學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華南農業大學
- 居間合同范本電子版可下載打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