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章節訓練考試時間:90分鐘;命題人:教研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填寫在試卷規定位置上3、答案必須寫在試卷各個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第I卷(選擇題40分)一、單選題(10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0分)1、一些生活在鹽堿土壤中的植物具有鹽腺,可以將體內多余的鹽分分泌到體外,以維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動。這反映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A.環境適應生物 B.生物適應環境C.生物影響環境 D.生物和環境相互影響2、為了解朝陽區各中小學學生落實“雙減”的情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觀察法B.測量法C.調查法D.實驗法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影響這個自然現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水分 B.溫度 C.土壤 D.太陽4、生態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往往會對生物產生影響,下列語句所描述的生物現象符合這一說法的是()A.雜草叢生使農作物減產 B.低溫、光照不足的天氣導致荔枝減產C.田鼠大量繁殖使農作物減產 D.大量捕捉青蛙使農作物減產5、下列選項中,能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A.陽光→草→鼠→貓頭鷹 B.草→兔→狐C.鷹→食蟲鳥→食草昆蟲→蛇 D.蘑菇→兔子→鷹6、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組成成分,下列可以看作生態系統的是()A.自貢植物園 B.草原上所有的動物 C.一堆蘑菇 D.河里所有的魚7、我們課本第一章中教會我們開啟生物科學之門,學會觀察。某校老師帶學生調查公園中的生物,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的做法正確的是()A.甲發現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覺得很惡心,就沒有記錄B.乙發現幾株從未見過的小花,便將它們拔起,準備帶回學校去問老師C.丁撥開草叢,一只蝗蟲跳出來蹦到了公園柵欄外,于是將它也記錄下來D.丙的調查記錄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學的記錄中都沒有,于是將它刪掉了8、草地上、花壇邊經常看到成百上千的螞蟻一起分工搬運食物,這體現了生物之間的()A.捕食關系 B.競爭關系 C.合作關系 D.寄生關系9、沼澤地屬于下列哪一類生態系統()A.淡水生態系統 B.濕地生態系統C.農田生態系統 D.海洋生態系統10、中國是世界上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據《中國植物志》的記錄,我國約有30000多種維管植物。該數據的得出,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模擬法第Ⅱ卷(非選擇題60分)二、填空題(5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0分)1、大多數生物體都是由________構成的。2、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著________和________流動,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質能夠沿_________積累,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越多。3、生態系統由_________成分和___________成分組成。根據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不同作用,將它們劃分為___________、消費者和_____________。4、若福島附近海域存在如下食物鏈:硅藻→浮游動物→鯡魚→鱈魚,這條食物鏈中所含能量最多的是_____,核污水流入海水中一段時間后,_____體內的污染物濃度最高。5、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特點是______。三、判斷題(5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20分)1、植物沒有神經,所以對外界不會作出反應。(____)2、學習過的初中四冊生物課本八個單元知識內容中,核心內容是人與生物圈。(_____)3、家庭菜地面積太小,不能稱為一個生態系統。(______)4、大氣圈的底部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____)5、大氣圈中生活的生物只有那些會飛的昆蟲和鳥類。(____)四、實驗探究(2小題,每小題10分,共計20分)1、某學習小組在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圖中鼠婦數量為剛放入時的狀態。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由實驗設計可知,你提出的問題是:______?(2)該探究實驗中的變量是______。(3)A裝置與B裝置組成______實驗,其中B裝置起到______作用。(4)如果統計實驗結果發現在光照處的鼠婦數量比在陰暗處的鼠婦數量少,由此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2、某學習小組在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實驗中,在紙盒內鋪上一層濕土(如圖所示),中線為界,一側蓋上不透明紙板,一側蓋上玻璃板,這樣兩側就形成了陰暗和明亮的兩種環境。圖中10只鼠婦大小不一,且都放入盒子明亮的一側。待鼠婦平靜后,開始觀察它們的動向,每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該小組同學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鐵盤兩側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這樣,在盒里就形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兩種環境。該探究實驗中所設置的變量是____________。這樣除了一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________(3)該實驗過程劃線部分有2處錯誤,請你指出并改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個學習小組改進設計并進行了實驗,老師統計各組的第10次數據如下表。環境1組2組3組4組5組6組平均值明亮5102101.5陰暗591089108.5(4)為了提高實驗結論的可信度,需要計算全班各組的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全班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這個實驗可以說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B【分析】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詳解】生物適應環境是指生物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習性或者形態結構上力求與環境保持一致。生物影響和改變環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動,使得環境有了改觀或變化。環境影響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間或生活環境的制約。所以,一些生活在鹽堿土壤中的植物具有鹽腺,可以將體內多余的鹽分分泌到體外,以維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動。這反映出生物適應環境。故選B。2、C【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調查法、收集和分析資料、實驗探究等。【詳解】A.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A錯誤。B.測量法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B錯誤。C.調查法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深入實際了解特定事物以獲得第一手資料并完成科技活動的方式。所以,為了解朝陽區各中小學學生落實“雙減”的情況,這種方法屬于調查法,C正確。D.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D錯誤。故選C。3、B【分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詳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環境影響生物的生長開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自然現象,影響這個自然現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溫度。故選B。4、B【分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詳解】ACD.雜草叢生使農作物減產,田鼠大量繁殖使農作物減產,大量捕捉青蛙使農作物減產,影響生物的因素分別是雜草、田鼠和青蛙,都屬于生物因素,ACD不符合題意。B.低溫、光照不足的天氣導致荔枝減產,影響荔枝減產的因素是溫度、光照,屬于非生物因素,B符合題意。故選B。5、B【分析】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等,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詳解】A.陽光屬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鏈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錯誤。B.該食物鏈正確表示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B正確。C.鷹是動物屬于消費者,而食物鏈必須從生產者開始,整個食物鏈都反了,C錯誤。D.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食物鏈不包括分解者(蘑菇),D錯誤。故選B。6、A【分析】在一定區域內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環境就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等。【詳解】A.自貢植物園,既包括了植物園所有的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A符合題意。B.草原上所有的動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動物,沒有其它生物,也沒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B不符合題意。C.蘑菇,大型真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在生態系統中作為分解者,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C不符合題意。D.河里所有的魚,只有消費者,沒有生產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D不符合題意。故選A。7、C【分析】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如果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詳解】A.調查過程中對觀測的對象要如實記錄,甲發現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覺得很惡心,就沒有記錄,這種做法是錯誤的,A錯誤。B.對一些不易見到的植物要加以保護而不是將它們拔起帶回學校去問老師,可以采取拍照的方式采集資料,B錯誤。C.丁同學如記錄了調查過程中發現的生物,符合調查的要求,C正確。D.如實記錄調查到的各種生物,并做好記錄,不能在調查過程中與其他同學的調查結果相比較而決定取舍,丙的調查記錄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學的記錄中都沒有,于是將它刪掉了,這種做法是不對的,D錯誤。故選C。8、C【分析】物種之間的關系分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1)種內關系是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分種內互助和種內斗爭。(2)種間關系是不同物種之間的關系,分互利共生、競爭、捕食和寄生。【詳解】A.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系,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A錯誤。B.競爭是指由于爭奪同一食物、棲息地等兩物種之間的爭斗關系。如雜草和小麥爭奪陽光、養料和水分,B錯誤。C.同種生物的個體或種群在生活過程中互相協作,以維護生存的現象叫做種內互助(合作關系)。所以,螞蟻一起分工搬運食物,這體現了生物之間的合作關系,C正確。D.一種生物寄居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體表或體外,并從這種生物體上攝取養料來維持生活的現象叫做寄生,D錯誤。故選C。9、B【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詳解】A.淡水生態系統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分為靜水的和流動水的兩種類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庫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壞、難以恢復的特征,A錯誤。B.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調節區域小氣候,被稱為“地球之腎”。它兼有水域和陸地生態系統的特點,具有極其特殊的生態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B正確。C.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建立的生態系統,其主要特點是人的作用非常關鍵,人們種植的各種農作物是這一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員。農田中的動植物種類較少,群落的結構單一,主要是農作物;因此,農田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弱,農作物抵抗早澇和病蟲害能力較差,C錯誤。D.海洋生態系統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環境兩大部分組成。海洋中的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雖然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態系統的植物,但由于數量龐大,因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類植物,且代謝速率極快。所以它們通過光合作用每年能夠產生三百六十億噸氧氣,占全球每年產生氧氣總量的70%,是產生氧氣最多的生態系統,D錯誤。故選B。10、B【分析】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實驗法;②觀察法;③調查法;④收集和分析資料等。【詳解】A.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A錯誤。B.調查法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深入實際了解特定事物以獲得第一手資料并完成科技活動的方式。所以,我國約有30000多種維管植物。該數據的得出,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調查法,B正確。C.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C錯誤。D.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叫模擬實驗,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1、細胞【詳解】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動的結構上的基本單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單位。2、食物鏈##食物網食物網食物鏈【分析】(1)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2)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詳解】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同時進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和環境之間循環往返,因此在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都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環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具有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的特點,就會在生物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這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質能夠沿著食物鏈積累,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就越多,這是生物富集現象。3、生物非生物生產者分解者【詳解】在一定區域內,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環境二者形成的整體就叫生態系統,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兩部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他們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生物成分包括生態系統中的全部生物。根據獲得營養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其中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消費者包括各種動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4、硅藻鱈魚【詳解】在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的特點是逐級遞減的,因此,在“硅藻→浮游動物→鯡魚→鱈魚”這一食物鏈中,硅藻的體內的物質和能量最多。在生態系統中,有毒物質能夠沿著食物鏈傳遞并且逐級積累。營養級越低,體內所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少,營養級越高,體內所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富集)。在“硅藻→浮游動物→鯡魚→鱈魚”這一食物鏈中,營養級最高的是鱈魚,因此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鱈魚。5、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詳解】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不可倒流,沿著食物鏈傳遞方向逐級遞減。三、判斷題1、錯誤【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夠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細胞構成的。【詳解】植物是生物,它雖然沒有神經,但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如含羞草受到觸動會把葉片合起來;植物的葉具有向光性;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這些都是植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所以題干說法錯誤。2、正確【詳解】初中生物有八個單元: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單元生物圈的其他生物;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第八單元健康的生活。這八個單元有著密切的聯系。人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分子,與生態系統其它各部分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生物學的核心內容是人與生物圈。該表述正確。3、錯誤【分析】生態系統的概念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生物與其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詳解】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家庭菜地面積雖小但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各個成分,故題干說法錯誤。4、錯誤【詳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巖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定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但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故本題說法錯誤。5、錯誤【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據此解答。【詳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大氣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層,即與巖石圈的交界處。鳥類能高飛數千米,昆蟲以及一些小動物可被氣流帶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層中還發現有細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溫和低氣壓。大氣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蟲、鳥類、翼手類、漂浮在空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巖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在這一圈層內,有郁郁蔥蔥的森林,一望無際的草原,絢麗多彩的奇花異草,還有五顏六色的昆蟲,種類繁多的飛禽走獸,以及大量的細菌、真菌,巖石圈也是人類的“立足點”,在巖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記錄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處石油中的石油細菌,但大多數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層幾十厘米之內,限制生物向土壤深處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內,150米以下無光,不適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故本題說法錯誤。四、實驗探究1、(1)光對鼠婦的分布有影響嗎(2)光(3)對照對照(4)光對鼠婦的分布有影響【分析】(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1)該實驗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因此提出的問題是:光對鼠婦的分布有影響嗎?(2)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由于該實驗探究的是光對鼠婦的影響,所以實驗的變量應該是光。(3)實驗裝置:在紙盒里放上一層濕潤的土壤,以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玻璃板,一側蓋上紙板。控制這個實驗的變量是光。因此A裝置與B裝置組成對照實驗,在盒里就形成了陰暗和明亮兩種環境。其中實驗組是A變量改變的玻璃板一側;對照組是B變量沒有改變的紙板一側。(4)如果統計實驗結果發現在光照處的鼠婦數量比在陰暗處的鼠婦數量少,由此可以得出的實驗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校輔導員促進學生心理韌性的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的應試準備與策略分享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投資理財課程的特點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專業人士知識的綜合應用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考試關鍵要素試題及答案
- IP權益的守護者-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方位保護策略
- 城市基礎設施合作協議書(2篇)
- 從法律視角看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問題
- 2025年金屬層狀復合材料項目合作計劃書
- 以大數據為驅動分析醫保政策如何助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
- 2025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初級)技能鑒定精練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模擬卷05
- 2025年中國儲能檢測認證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智研咨詢發布
- 診斷與評估課件 第十二節 資賦優異兒童特征及學習資料
- 金店裝修施工方案
- 政治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教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生物泌尿系統的組成課件-+2024-2025學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級下冊
-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馬鞍山技師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年中國協同辦公系統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冷卻塔維修施工方案
- 航天發射場智能化-深度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