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遼寧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開學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遼寧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開學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遼寧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開學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遼寧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開學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遼寧省名校聯盟高三上學期開學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遼寧省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地理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近年來,節能建筑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研究墻面吸收的太陽能是設計節能建筑的重要環節。圖為某研究所經過多年研究關于我國某地在夏至日時房屋不同朝向墻面逐小時的總輻射量觀測數據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①②③④所對應的墻面是()A.南墻、東墻、西墻、北墻 B.北墻、西墻、東墻、南墻C.南墻、西墻、東墻、北墻 D.北墻、東墻、南墻、西墻2.該地最可能位于()A.長春 B.西安 C.南寧 D.拉薩〖答案〗1.A2.C〖解析〗【1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午太陽位于偏東方,下午太陽位于偏西方,②上午接受的太陽輻射較多,下午幾乎沒有太陽輻射,說明其為東墻;③上午幾乎沒有太陽輻射,下午太陽輻射量較大,說明其為西墻;夏至日時日出東北,日落西北,6時接近日出,18時接近日落,此時北墻獲得的太陽輻射比南墻多,因此①為南墻,④為北墻。A正確,BCD錯誤,故選A。【2題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和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南北墻逐小時都可以接收到太陽輻射,此時為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只有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南寧的南北墻可以逐小時都接收到太陽輻射,C正確;長春濱、西安、拉薩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正午前后北墻接受不到太陽輻射,ABD錯誤。故選C。2023年12月5日,湖北武漢鋼鐵集團與河南平頂山煤炭集團聯手,將滿載2150噸丹江水(用高品質尼龍液袋灌裝)的100個集裝箱通過浩吉鐵路(20082次列車),從河南平頂山站運往內蒙古鄂爾多斯。浩吉鐵路(北起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的浩勒報吉南站終到江西省吉安市),是國家“北煤南運”的運煤專線鐵路,此趟列車將丹江口水庫(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的淡水“捎腳運輸”至陜西、山西、內蒙古沿線缺水城市,搭建出一條“南水北調”新通道,為晉、陜、內蒙古地區1500萬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瓶裝飲用水。完成下面小題。3.使用鐵路集裝箱進行“丹水北運”的直接原因是()A.先進全自動集裝箱裝卸水系統 B.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嚴重C.高品質的尼龍液袋灌裝 D.龐大的陸運返程運力的有效利用4.與傳統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相比,該鐵路集裝箱運水的優勢主要體現在()A.水質較好 B.水量較大 C.水價較高 D.損耗大〖答案〗3.D4.A〖解析〗【3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浩吉鐵路是“北煤南運”大通道,用鐵路運水主要是利用巨大陸運閑置返空運力,D正確;西北缺水現象由來已久,主要解決方案是“南水北調”的水渠輸水,B錯誤;高品質的尼龍液袋灌裝和先進的鐵路站點裝卸技術促進丹水北運,但不是直接原因,AC錯誤。故選D。【4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和傳統的水渠運水東線工程相比,密封的集裝箱,優質的尼龍液袋運輸可以保證水質,從而為西北地區提供優質的飲用水,A正確;集裝箱運水水量較小,損耗小,BD錯;水價較高不屬于優勢,C錯誤。故選A。位于太湖北部的梅梁灣作為周圍地區的水源地,曾是太湖污染最嚴重的湖灣,藍藻水華事件頻發。為治理水污染,采取了生態清淤、修復濕地、產業轉型等一系列措施,同時,還開展了增殖放流活動,連續向湖水中投放大量人工魚苗,利用魚類濾食藻類。2003年梅梁灣修建水源地水質凈化示范工程。整個示范區由內、外兩道圍隔組成,里圈圍隔所圍區域為強化凈化區,在里圈圍隔與外圈圍隔之間的水域為生態凈化區。為減輕水質凈化的壓力,兩道圍隔均有進水口,外圈圍隔的進水口位于圍隔南端,而里圈圍隔的進水口位于圍隔北端(見圖)。完成下面小題。5.梅梁灣水源地示范區是太湖夏季藍藻水華富集堆積的重災區,其形成的主導因素是()A.湖水溫度 B.經濟發展 C.湖灣封閉程度 D.盛行風向6.為實現梅梁灣水源地示范區生態可持續發展,可以采取的措施為()A.增加增殖放流的數量 B.增加網箱養殖面積C.進水口均改為北側或南側 D.減少湖灘水生植物〖答案〗5.C6.A〖解析〗【5題詳析】太湖周邊工農業發達,城市人口密集,入湖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元素。梅梁灣位于太湖北部口袋狀的湖灣處,比較封閉,水體交換困難,因此成為太湖夏季藍藻水華富集堆積的重災區,C正確。夏季太湖湖水溫度差異不大,A錯誤。夏季盛行偏南風,利于藻類在太湖北部湖區聚集,促進梅梁灣藍藻水華富集,但這不是主導因素,D錯誤。太湖周邊地區整體上工農業都比較發達,城市人口密集,但梅梁灣是太湖污染最嚴重的湖灣,由此可見經濟發展并非主導因素,B錯誤。故選C。【6題詳析】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灘涂、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投放或移入漁業生物的卵子、幼體或成體,以恢復或增加種群的數量,改善和優化水域的群落結構。因此增加增殖放流的數量有利于實現梅梁灣水源地示范區生態可持續發展,A正確。網箱養殖的主要目的是高產、高效地獲得水產品,通常池塘、網箱等等水域里進行,人工投飼,養殖對象密度高。增加增加網箱養殖面積會使梅梁灣水質惡化,B錯誤。進水口均改為北側或南側,對水體的更新速度會有影響,C錯誤。水生植物可減少水中氮、磷等影響物質,有利于改善梅梁灣污染情況,減少水生植物不利于水環境的改善,D錯誤。故選A。廣州、深圳都市圈是我國距離最近的兩大都市圈。該都市圈中的“穗莞惠”(廣州、東莞、惠州)跨界地區是該都市圈圈域交織和鄰近區域,跨界協同不足使“穗莞惠”跨界地區成為廣州、深圳都市圈中的發展“洼地”,該“洼地”是廣州、深圳都市圈難以進入“圈際耦合”發展階段的關鍵“堵點”。圖6為“廣州、深圳都市圈空間演進階段規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目前,廣州、深圳都市圈處于()A.分散發展階段 B.中心聚能階段 C.圈層擴散階段 D.圈際耦合階段8.關于都市圈“圈層擴散”階段特點的錯誤表述是()A.中心功能區地價上漲 B.生產性服務業向外圍輻射區集中C.輻射區基礎設施完善 D.傳統型制造業外遷至緊密聯系圈9.“穗莞惠”從“洼地”向“高地”轉變的合理做法包括()A.重塑產業壁壘 B.壯大石化產業C.建立新型的產業合作聯盟 D.構建模糊的利益分配機制〖答案〗7.C8.B9.C〖解析〗【7題詳析】廣州、深圳都市圈是我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輻射作用強,對周邊地區具有強帶動作用,因此區間要素流動應具有向外圍流動的趨勢,屬于圈層擴散階段,C正確;AB錯誤;由材料信息可知:該“洼地”是廣州、深圳都市圈難以進入“圈際耦合”發展階段的關鍵“堵點”,說明廣州、深圳都市圈還沒有進入圈際耦合階段,D錯誤。故選C。【8題詳析】中心功能區靠近中心城市核心區,地價高、上漲明顯,A正確;輻射區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完善,C正確;傳統型制造業受地價、交通、環境等因素影響向都市圈外擴散,但要和中心都市圈保持頻繁地人員、物資和信息聯系,因此外遷至緊密聯系圈,D正確;生產性服務業是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保障工農業生產活動有序進行的服務行業。包括倉儲和郵政快遞、生產性租賃、人力資源管理、職業教育培訓、批發與貿易經紀代理、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應向緊密聯系圈集中,B錯。依據題意,故選B。【9題詳析】區域發展需要開放包容,打破行業壁壘和區域保護,A錯誤;石油化工屬于傳統產業,要實現從“洼地”向“高地”轉變,需要轉變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B錯誤;同時還需要建立現代化管理體制和明晰利益分配機制,D錯誤;建立新型的產業合作聯盟,壯大經濟實力,C正確。故選C。冰湖是指與冰川或冰川作用相關的湖泊,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是區域氣候變化的極佳指示器。白天由于氣溫上升,冰川的冰面開始消融,低溫融水注入湖中,與相對高溫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致使在深層湖水形成低溫谷,這種湖水因動力下沉稱為湖水日垂直流。下圖為珠峰地區不同海拔冰川面積與冰湖面積變化對比圖(虛線表示兩者之間存在關聯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冰川退縮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A.5100~5200m B.5300~5400m C.5500~5600m D.5800~5900m11.晴天,受湖水日垂直流影響,冰湖深層湖水水溫最低值出現在地方時()A.5:30~6:30 B.11:00~12:00 C.14:00~16:00 D.20:00~22:0012.圖示狀況發生可能導致珠峰地區()A.冰蝕作用增強 B.冰湖潰壩增多 C.地震災害頻發 D.冰湖生物減少〖答案〗10.D11.C12.B〖解析〗【10題詳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圖中正值表示增加,負值表示減小。據圖可知冰川退縮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5800~5900m,D正確,排除ABC。故選D。【11題詳析】據材料“白天由于氣溫上升,冰川的冰面開始消融,低溫融水注入湖中,與相對高溫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可推斷,夏季白天因冰面氣溫上升冰川消融,接近0℃的融水注入湖中,與相對高溫的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形成湖水日垂直流,在12點左右大量冰川融水導致水溫開始急劇下降,14:00—16:00左右在深層湖水形成低溫谷,之后,冰面氣溫下降,消融量減少到不消融,下沉冷水減少直到停止,導致深層湖水水溫會有所升高,C正確,排除ABD。故選C。【12題詳析】從圖中冰川總體上減少、冰湖總體上增加的趨勢,可推測是全球變暖所致。故大量冰川融水導致下游地區冰湖水位上漲,易出現冰湖潰壩增加,甚至會出現洪水,B正確;冰川侵蝕需要在冰川重力作用下的滑動而刨蝕,是需要溫度低的條件,而圖中現象高海拔地區(4600m以上)冰川減少,故不會出現冰川侵蝕加強的情形,4300-4600m的地區冰川略有所增加,但對珠峰地區而言不會出現冰蝕作用增強,也不會誘發地震頻發,排除AC;冰川融水的氮元素影響冰湖中浮游植物的分布,冰川融水對冰湖表層氮元素的補給導致冰湖中生物量呈增加趨勢,排除D。故選B。迭浪云,是天空中偶然出現的特殊云結構,被譽為外觀最浪漫的云。它通常短暫地出現在不穩定流動的任何高度的云層上,從最低的層云,到最高的卷云,都偶見它的蹤影。上下兩層不同密度氣流的流速差異,導致了迭浪云的形成,下圖為選浪云的形成原理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關于迭浪云的說法錯誤的是()A.迭浪云的出現說明大氣不穩定 B.氣流A的溫度比氣流B的溫度低C.氣流A的速度比氣流B速度快 D.氣流A的密度比氣流B的密度小14.下列天氣系統不會出現迭浪云的是()A.氣旋 B.反氣旋 C.冷鋒 D.暖鋒〖答案〗13.C14.B〖解析〗【13題詳析】迭浪云出現在不穩定流動的任何高度的云層上所以說明大氣不穩定,A正確;氣流A的高度比氣流B高,所以氣流A的溫度轉較低,密度較小,故B、D正確;從形成原理圖可知氣流A的速度比氣流B的速度慢,才會形成波浪狀的云,所以C說法錯誤。故選C。【14題詳析】迭浪云出現在不穩定流動的任何高度的的云層上:反氣旋氣流下沉天氣晴朗,無云或少云,所以不會出現迭浪云,B正確;氣旋、冷鋒和暖鋒都會有云,所以可能出現的A、C、D錯誤。所以選B。下圖是某區域地殼厚度等值線圖(單位:千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圖示區域地殼的厚度分布特點是()A.北部小,南部大 B.中間大,四周小 C.中部地區變化大 D.東部地區最薄16.若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其0千米為()A.海平面 B.莫霍面 C.巖石圈底部 D.軟流層中部〖答案〗15.C16.B〖解析〗【15題詳析】根據圖中地殼厚度等值線分布可知,地殼厚度北部大,南部小,A、B錯。中部地區等值線最密集,說明厚度變化最大,C對。根據圖中數值,可以看到,南部的地殼厚度最薄,D錯。故選C。【16題詳析】地殼是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最外面一層,和地幔之間有一個莫霍面,換句話說就是莫霍面以上是地殼。所以繪制的地殼厚度剖面圖中,0千米為莫霍面,B對。地殼可以分為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大洋地殼在海平面以下的洋底到莫霍面之間,A錯。巖石圈包括莫霍面下面的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的部分,不屬于地殼,C錯;軟流層位于上地幔部分,D錯。故選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臺田是華北平原東部地區一種廣泛應用于鹽堿地區的耕作方式。修筑臺田時,先在底部鋪塑膜,塑膜上鋪暗管(暗管通向溝渠),然后堆土成臺田用于耕作,挖溝為渠,放養水生生物。圖左田示意圖,圖右為圖左虛線部分剖面圖。(1)指出該區域土壤表層鹽分易富集的季節,并分析原因。(2)推測圖中塑膜和暗管的主要作用。(3)簡述該地區臺田模式的主要生態效益。〖答案〗(1)季節:春季。原因:華北平原地區春季降水少,晴天多,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大,大氣運動快(冬季風和夏季風轉換期),風力大;平原地區,地勢低平,地下水埋藏淺,隨著水分蒸發,鹽分上行,在土壤表層富集。(2)塑膜:隔斷上、下鹽分的移動(阻擋塑膜上方鹽分下行,也阻擋塑膜下方鹽分上行);匯集下行水分和鹽分,使暗管更好的發揮作用。暗管:通過透水孔,快速排水、排鹽到溝渠,降低地下水位。(3)減輕土壤鹽堿化危害,提高土地質量;形成良性生態系統,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解析〗【小問1詳析】華北平原東部土壤表層鹽分易富集的季節與原因與當地氣候有關,可結合氣溫、降水等特征進行分析。該區域土壤表層鹽分易富集的季節是春季。原因:華北平原地區春季降水少,雨水對土壤鹽分的淋溶作用弱。同時,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大量蒸發,而鹽分則留在土壤表層。春季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大,大氣運動快,處于冬季風和夏季風轉換期,風力大。強風加劇了土壤水分的蒸發,促使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平原地區地勢低平,地下水埋藏淺。隨著水分蒸發,地下水中的鹽分上行,進一步在土壤表層富集。【小問2詳析】鹽堿化形成與蒸發旺盛及排水不暢有關。先在底部鋪塑膜,然后堆土成臺田用于耕作,塑膜可隔斷上、下鹽分的移動,即阻擋塑膜上方鹽分下行,也阻擋塑膜下方鹽分上行;塑膜上鋪暗管,塑膜還利于匯集下行水分和鹽分,使暗管更好的發揮作用。暗管通向溝渠,通過透水孔,快速排水、排鹽到溝渠,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堿化的發生。【小問3詳析】通過塑膜和暗管的作用,以及挖溝為渠等措施,有效地將土壤中的鹽分排出,減輕了土壤鹽堿化危害,提高了土地質量。適宜的土壤條件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提高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臺田模式形成了一個良性生態系統。挖溝為渠后,可以放養水生生物,增加了生物多樣性。水生生物的存在有助于凈化水質,調節局部氣候,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同時,臺田上的農作物與溝渠中的水生生物相互依存,共同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近年,歐洲許多國家積極推進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方向發展。挪威是世界上電動汽車銷售占比最高的國家,政府規劃提出2025年前停止銷售所有內燃機汽車,所有新售車型都必須是零排放汽車,我國已有多家電動汽車品牌出口挪威。德國為世界傳統汽車生產大國,該國投入大量財政補貼支持汽車工業的新能源轉型,但汽車用動力電池依然大部分依賴國外供應。2023年1月,中國N企業在德國建設的動力電池工廠開始規模化生產。下面左圖示意挪威位置,右圖示意電動汽車產業鏈。(1)簡述除政策外,德國吸引中國N企業建設動力電池工廠的優勢條件。(2)說明與傳統汽車產業相比,發展電動汽車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有利影響。(3)簡要說明電動汽車代替傳統燃油汽車,對挪威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答案〗(1)德國動力電池需求量大,市場廣闊;德國技術水平高,高端技術人才多;工業基礎好,配套設施齊全。(2)電動汽車上下游產業鏈長,增加了附加值;加強了企業間的生產聯系和知識互溢,促進產業向技術型升級;生產性服務部門增多,促進了第三產業發展。(3)減少石油的使用,延緩非可再生能源資源的枯竭,維護國家資源安全;降低碳排放,延緩全球變暖速度。〖解析〗【小問1詳析】材料提到“德國支持汽車工業的新能源轉型,但汽車用動力電池大部分依賴國外供應”,說明德國動力電池市場缺口大,市場廣闊;德國作為世界傳統汽車生產大國,技術水平高,高端技術人才多;工業基礎好,配套設施齊全。【小問2詳析】與傳統汽車產業相比,電動汽車作為新賽道,我國和發達國家均處于同一起點,電動汽車的上下產業鏈長,附加值更高;加強了企業間的生產聯系和知識互溢,促進產業從傳統汽車的組裝與貼牌向電動汽車的技術開發型升級;需要的配套服務部門多,能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小問3詳析】挪威用電動汽車代替傳統燃油汽車,可以減少對石油的使用,延緩石油資源的枯竭,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挪威水電發達,用電車替代燃油車,可以提高水電的使用率,降低碳排放,延緩全球變暖速度。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地區正以兩倍于全球平均速率升溫,北冰洋環境發生快速變化。生物硅可指示海洋的古生產力變化,硅藻是北冰洋及陸架區生物硅的主要貢獻者。北極東西伯利亞陸架包括楚科奇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拉普捷夫海。研究發現,東西伯利亞陸架生物硅含量及海冰覆蓋時間可以165°E—170°E為界進行劃分,界線以東海域為生物硅高值區且海冰季節性變化明顯,界線以西海域為生物硅低值區且多永久性海冰覆蓋。下圖示意東西伯利亞陸架及周邊區域地理環境。(1)從大氣受熱過程角度,分析氣候變暖致使北極地區升溫幅度更大的原因。(2)分析生物硅含量高值區主要分布在東西伯利亞陸架165°E—170°E以東海域的原因。(3)列舉全球變暖后北冰洋海洋環境發生快速變化的表現。〖答案〗(1)全球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反射的太陽光減少,到達下墊面的太陽輻射增多;下墊面吸收太陽輻射增多導致地面輻射增多;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增多,增強了大氣逆輻射,加強了對下墊面的保溫作用,使北極地區氣候增暖被放大。(2)高值區海域海冰覆蓋季節短,硅藻接受光照時間較長,利于光合作用;高值區太平洋流入水團帶來溫暖海水及營養鹽物質,利于硅藻生長。(3)全球氣候變暖,海水溫度升高;季節性海冰變化,夏秋季海冰大范圍減退,冬季海冰變薄;海洋光照增強,浮游生物增加,海洋初級生產力提高;氣候變暖,入海徑流量加大,海水鹽度下降。〖解析〗【小問1詳析】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太陽是下墊面的直接熱源。北極地區升溫幅度大,主要受下墊面變化的影響,由此可知,全球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反射的太陽輻射減少,到達下墊面的太陽輻射增多,下墊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增多導致地面輻射增多,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增多,北極大氣增溫;同時冰雪融化使大氣中的水汽增多,也增強了大氣逆輻射,加強了對下墊面的保溫作用,使北極地區氣候增暖被放大。【小問2詳析】海洋生物的生長受溫度、光照等因素的影響。讀圖結合材料“界線以東海域為生物硅高值區且海冰季節性變化明顯”可知,高值區海域海冰覆蓋季節短,夏半年海冰融化,硅藻接受光照時間較長,利于光合作用;讀圖可知,高值區太平洋流入水團帶來溫暖海水及營養鹽物質,利于硅藻生長。【小問3詳析】聯系前兩題可知,全球氣候變暖對北冰洋的海水溫度、海冰及海洋生物影響大。全球氣候變化,海水溫度升高,季節性海冰變化,夏秋季海冰大范圍減退,冬季海冰變薄;海洋光照增強,浮游生物增加,海洋初級生產力提高;北冰洋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包圍,氣候變暖,入海徑流量加大,海水鹽度下降。遼寧省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地理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近年來,節能建筑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研究墻面吸收的太陽能是設計節能建筑的重要環節。圖為某研究所經過多年研究關于我國某地在夏至日時房屋不同朝向墻面逐小時的總輻射量觀測數據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1.①②③④所對應的墻面是()A.南墻、東墻、西墻、北墻 B.北墻、西墻、東墻、南墻C.南墻、西墻、東墻、北墻 D.北墻、東墻、南墻、西墻2.該地最可能位于()A.長春 B.西安 C.南寧 D.拉薩〖答案〗1.A2.C〖解析〗【1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午太陽位于偏東方,下午太陽位于偏西方,②上午接受的太陽輻射較多,下午幾乎沒有太陽輻射,說明其為東墻;③上午幾乎沒有太陽輻射,下午太陽輻射量較大,說明其為西墻;夏至日時日出東北,日落西北,6時接近日出,18時接近日落,此時北墻獲得的太陽輻射比南墻多,因此①為南墻,④為北墻。A正確,BCD錯誤,故選A。【2題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和上題分析可知,該地南北墻逐小時都可以接收到太陽輻射,此時為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只有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南寧的南北墻可以逐小時都接收到太陽輻射,C正確;長春濱、西安、拉薩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正午前后北墻接受不到太陽輻射,ABD錯誤。故選C。2023年12月5日,湖北武漢鋼鐵集團與河南平頂山煤炭集團聯手,將滿載2150噸丹江水(用高品質尼龍液袋灌裝)的100個集裝箱通過浩吉鐵路(20082次列車),從河南平頂山站運往內蒙古鄂爾多斯。浩吉鐵路(北起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的浩勒報吉南站終到江西省吉安市),是國家“北煤南運”的運煤專線鐵路,此趟列車將丹江口水庫(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的淡水“捎腳運輸”至陜西、山西、內蒙古沿線缺水城市,搭建出一條“南水北調”新通道,為晉、陜、內蒙古地區1500萬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瓶裝飲用水。完成下面小題。3.使用鐵路集裝箱進行“丹水北運”的直接原因是()A.先進全自動集裝箱裝卸水系統 B.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嚴重C.高品質的尼龍液袋灌裝 D.龐大的陸運返程運力的有效利用4.與傳統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相比,該鐵路集裝箱運水的優勢主要體現在()A.水質較好 B.水量較大 C.水價較高 D.損耗大〖答案〗3.D4.A〖解析〗【3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浩吉鐵路是“北煤南運”大通道,用鐵路運水主要是利用巨大陸運閑置返空運力,D正確;西北缺水現象由來已久,主要解決方案是“南水北調”的水渠輸水,B錯誤;高品質的尼龍液袋灌裝和先進的鐵路站點裝卸技術促進丹水北運,但不是直接原因,AC錯誤。故選D。【4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和傳統的水渠運水東線工程相比,密封的集裝箱,優質的尼龍液袋運輸可以保證水質,從而為西北地區提供優質的飲用水,A正確;集裝箱運水水量較小,損耗小,BD錯;水價較高不屬于優勢,C錯誤。故選A。位于太湖北部的梅梁灣作為周圍地區的水源地,曾是太湖污染最嚴重的湖灣,藍藻水華事件頻發。為治理水污染,采取了生態清淤、修復濕地、產業轉型等一系列措施,同時,還開展了增殖放流活動,連續向湖水中投放大量人工魚苗,利用魚類濾食藻類。2003年梅梁灣修建水源地水質凈化示范工程。整個示范區由內、外兩道圍隔組成,里圈圍隔所圍區域為強化凈化區,在里圈圍隔與外圈圍隔之間的水域為生態凈化區。為減輕水質凈化的壓力,兩道圍隔均有進水口,外圈圍隔的進水口位于圍隔南端,而里圈圍隔的進水口位于圍隔北端(見圖)。完成下面小題。5.梅梁灣水源地示范區是太湖夏季藍藻水華富集堆積的重災區,其形成的主導因素是()A.湖水溫度 B.經濟發展 C.湖灣封閉程度 D.盛行風向6.為實現梅梁灣水源地示范區生態可持續發展,可以采取的措施為()A.增加增殖放流的數量 B.增加網箱養殖面積C.進水口均改為北側或南側 D.減少湖灘水生植物〖答案〗5.C6.A〖解析〗【5題詳析】太湖周邊工農業發達,城市人口密集,入湖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元素。梅梁灣位于太湖北部口袋狀的湖灣處,比較封閉,水體交換困難,因此成為太湖夏季藍藻水華富集堆積的重災區,C正確。夏季太湖湖水溫度差異不大,A錯誤。夏季盛行偏南風,利于藻類在太湖北部湖區聚集,促進梅梁灣藍藻水華富集,但這不是主導因素,D錯誤。太湖周邊地區整體上工農業都比較發達,城市人口密集,但梅梁灣是太湖污染最嚴重的湖灣,由此可見經濟發展并非主導因素,B錯誤。故選C。【6題詳析】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灘涂、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投放或移入漁業生物的卵子、幼體或成體,以恢復或增加種群的數量,改善和優化水域的群落結構。因此增加增殖放流的數量有利于實現梅梁灣水源地示范區生態可持續發展,A正確。網箱養殖的主要目的是高產、高效地獲得水產品,通常池塘、網箱等等水域里進行,人工投飼,養殖對象密度高。增加增加網箱養殖面積會使梅梁灣水質惡化,B錯誤。進水口均改為北側或南側,對水體的更新速度會有影響,C錯誤。水生植物可減少水中氮、磷等影響物質,有利于改善梅梁灣污染情況,減少水生植物不利于水環境的改善,D錯誤。故選A。廣州、深圳都市圈是我國距離最近的兩大都市圈。該都市圈中的“穗莞惠”(廣州、東莞、惠州)跨界地區是該都市圈圈域交織和鄰近區域,跨界協同不足使“穗莞惠”跨界地區成為廣州、深圳都市圈中的發展“洼地”,該“洼地”是廣州、深圳都市圈難以進入“圈際耦合”發展階段的關鍵“堵點”。圖6為“廣州、深圳都市圈空間演進階段規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目前,廣州、深圳都市圈處于()A.分散發展階段 B.中心聚能階段 C.圈層擴散階段 D.圈際耦合階段8.關于都市圈“圈層擴散”階段特點的錯誤表述是()A.中心功能區地價上漲 B.生產性服務業向外圍輻射區集中C.輻射區基礎設施完善 D.傳統型制造業外遷至緊密聯系圈9.“穗莞惠”從“洼地”向“高地”轉變的合理做法包括()A.重塑產業壁壘 B.壯大石化產業C.建立新型的產業合作聯盟 D.構建模糊的利益分配機制〖答案〗7.C8.B9.C〖解析〗【7題詳析】廣州、深圳都市圈是我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輻射作用強,對周邊地區具有強帶動作用,因此區間要素流動應具有向外圍流動的趨勢,屬于圈層擴散階段,C正確;AB錯誤;由材料信息可知:該“洼地”是廣州、深圳都市圈難以進入“圈際耦合”發展階段的關鍵“堵點”,說明廣州、深圳都市圈還沒有進入圈際耦合階段,D錯誤。故選C。【8題詳析】中心功能區靠近中心城市核心區,地價高、上漲明顯,A正確;輻射區經濟發達,基礎設施完善,C正確;傳統型制造業受地價、交通、環境等因素影響向都市圈外擴散,但要和中心都市圈保持頻繁地人員、物資和信息聯系,因此外遷至緊密聯系圈,D正確;生產性服務業是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保障工農業生產活動有序進行的服務行業。包括倉儲和郵政快遞、生產性租賃、人力資源管理、職業教育培訓、批發與貿易經紀代理、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應向緊密聯系圈集中,B錯。依據題意,故選B。【9題詳析】區域發展需要開放包容,打破行業壁壘和區域保護,A錯誤;石油化工屬于傳統產業,要實現從“洼地”向“高地”轉變,需要轉變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B錯誤;同時還需要建立現代化管理體制和明晰利益分配機制,D錯誤;建立新型的產業合作聯盟,壯大經濟實力,C正確。故選C。冰湖是指與冰川或冰川作用相關的湖泊,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是區域氣候變化的極佳指示器。白天由于氣溫上升,冰川的冰面開始消融,低溫融水注入湖中,與相對高溫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致使在深層湖水形成低溫谷,這種湖水因動力下沉稱為湖水日垂直流。下圖為珠峰地區不同海拔冰川面積與冰湖面積變化對比圖(虛線表示兩者之間存在關聯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冰川退縮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A.5100~5200m B.5300~5400m C.5500~5600m D.5800~5900m11.晴天,受湖水日垂直流影響,冰湖深層湖水水溫最低值出現在地方時()A.5:30~6:30 B.11:00~12:00 C.14:00~16:00 D.20:00~22:0012.圖示狀況發生可能導致珠峰地區()A.冰蝕作用增強 B.冰湖潰壩增多 C.地震災害頻發 D.冰湖生物減少〖答案〗10.D11.C12.B〖解析〗【10題詳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圖中正值表示增加,負值表示減小。據圖可知冰川退縮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5800~5900m,D正確,排除ABC。故選D。【11題詳析】據材料“白天由于氣溫上升,冰川的冰面開始消融,低溫融水注入湖中,與相對高溫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可推斷,夏季白天因冰面氣溫上升冰川消融,接近0℃的融水注入湖中,與相對高溫的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形成湖水日垂直流,在12點左右大量冰川融水導致水溫開始急劇下降,14:00—16:00左右在深層湖水形成低溫谷,之后,冰面氣溫下降,消融量減少到不消融,下沉冷水減少直到停止,導致深層湖水水溫會有所升高,C正確,排除ABD。故選C。【12題詳析】從圖中冰川總體上減少、冰湖總體上增加的趨勢,可推測是全球變暖所致。故大量冰川融水導致下游地區冰湖水位上漲,易出現冰湖潰壩增加,甚至會出現洪水,B正確;冰川侵蝕需要在冰川重力作用下的滑動而刨蝕,是需要溫度低的條件,而圖中現象高海拔地區(4600m以上)冰川減少,故不會出現冰川侵蝕加強的情形,4300-4600m的地區冰川略有所增加,但對珠峰地區而言不會出現冰蝕作用增強,也不會誘發地震頻發,排除AC;冰川融水的氮元素影響冰湖中浮游植物的分布,冰川融水對冰湖表層氮元素的補給導致冰湖中生物量呈增加趨勢,排除D。故選B。迭浪云,是天空中偶然出現的特殊云結構,被譽為外觀最浪漫的云。它通常短暫地出現在不穩定流動的任何高度的云層上,從最低的層云,到最高的卷云,都偶見它的蹤影。上下兩層不同密度氣流的流速差異,導致了迭浪云的形成,下圖為選浪云的形成原理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關于迭浪云的說法錯誤的是()A.迭浪云的出現說明大氣不穩定 B.氣流A的溫度比氣流B的溫度低C.氣流A的速度比氣流B速度快 D.氣流A的密度比氣流B的密度小14.下列天氣系統不會出現迭浪云的是()A.氣旋 B.反氣旋 C.冷鋒 D.暖鋒〖答案〗13.C14.B〖解析〗【13題詳析】迭浪云出現在不穩定流動的任何高度的云層上所以說明大氣不穩定,A正確;氣流A的高度比氣流B高,所以氣流A的溫度轉較低,密度較小,故B、D正確;從形成原理圖可知氣流A的速度比氣流B的速度慢,才會形成波浪狀的云,所以C說法錯誤。故選C。【14題詳析】迭浪云出現在不穩定流動的任何高度的的云層上:反氣旋氣流下沉天氣晴朗,無云或少云,所以不會出現迭浪云,B正確;氣旋、冷鋒和暖鋒都會有云,所以可能出現的A、C、D錯誤。所以選B。下圖是某區域地殼厚度等值線圖(單位:千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圖示區域地殼的厚度分布特點是()A.北部小,南部大 B.中間大,四周小 C.中部地區變化大 D.東部地區最薄16.若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其0千米為()A.海平面 B.莫霍面 C.巖石圈底部 D.軟流層中部〖答案〗15.C16.B〖解析〗【15題詳析】根據圖中地殼厚度等值線分布可知,地殼厚度北部大,南部小,A、B錯。中部地區等值線最密集,說明厚度變化最大,C對。根據圖中數值,可以看到,南部的地殼厚度最薄,D錯。故選C。【16題詳析】地殼是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最外面一層,和地幔之間有一個莫霍面,換句話說就是莫霍面以上是地殼。所以繪制的地殼厚度剖面圖中,0千米為莫霍面,B對。地殼可以分為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大洋地殼在海平面以下的洋底到莫霍面之間,A錯。巖石圈包括莫霍面下面的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的部分,不屬于地殼,C錯;軟流層位于上地幔部分,D錯。故選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臺田是華北平原東部地區一種廣泛應用于鹽堿地區的耕作方式。修筑臺田時,先在底部鋪塑膜,塑膜上鋪暗管(暗管通向溝渠),然后堆土成臺田用于耕作,挖溝為渠,放養水生生物。圖左田示意圖,圖右為圖左虛線部分剖面圖。(1)指出該區域土壤表層鹽分易富集的季節,并分析原因。(2)推測圖中塑膜和暗管的主要作用。(3)簡述該地區臺田模式的主要生態效益。〖答案〗(1)季節:春季。原因:華北平原地區春季降水少,晴天多,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大,大氣運動快(冬季風和夏季風轉換期),風力大;平原地區,地勢低平,地下水埋藏淺,隨著水分蒸發,鹽分上行,在土壤表層富集。(2)塑膜:隔斷上、下鹽分的移動(阻擋塑膜上方鹽分下行,也阻擋塑膜下方鹽分上行);匯集下行水分和鹽分,使暗管更好的發揮作用。暗管:通過透水孔,快速排水、排鹽到溝渠,降低地下水位。(3)減輕土壤鹽堿化危害,提高土地質量;形成良性生態系統,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解析〗【小問1詳析】華北平原東部土壤表層鹽分易富集的季節與原因與當地氣候有關,可結合氣溫、降水等特征進行分析。該區域土壤表層鹽分易富集的季節是春季。原因:華北平原地區春季降水少,雨水對土壤鹽分的淋溶作用弱。同時,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大量蒸發,而鹽分則留在土壤表層。春季南北溫差加大,氣壓梯度大,大氣運動快,處于冬季風和夏季風轉換期,風力大。強風加劇了土壤水分的蒸發,促使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平原地區地勢低平,地下水埋藏淺。隨著水分蒸發,地下水中的鹽分上行,進一步在土壤表層富集。【小問2詳析】鹽堿化形成與蒸發旺盛及排水不暢有關。先在底部鋪塑膜,然后堆土成臺田用于耕作,塑膜可隔斷上、下鹽分的移動,即阻擋塑膜上方鹽分下行,也阻擋塑膜下方鹽分上行;塑膜上鋪暗管,塑膜還利于匯集下行水分和鹽分,使暗管更好的發揮作用。暗管通向溝渠,通過透水孔,快速排水、排鹽到溝渠,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堿化的發生。【小問3詳析】通過塑膜和暗管的作用,以及挖溝為渠等措施,有效地將土壤中的鹽分排出,減輕了土壤鹽堿化危害,提高了土地質量。適宜的土壤條件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提高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臺田模式形成了一個良性生態系統。挖溝為渠后,可以放養水生生物,增加了生物多樣性。水生生物的存在有助于凈化水質,調節局部氣候,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同時,臺田上的農作物與溝渠中的水生生物相互依存,共同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近年,歐洲許多國家積極推進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方向發展。挪威是世界上電動汽車銷售占比最高的國家,政府規劃提出2025年前停止銷售所有內燃機汽車,所有新售車型都必須是零排放汽車,我國已有多家電動汽車品牌出口挪威。德國為世界傳統汽車生產大國,該國投入大量財政補貼支持汽車工業的新能源轉型,但汽車用動力電池依然大部分依賴國外供應。2023年1月,中國N企業在德國建設的動力電池工廠開始規模化生產。下面左圖示意挪威位置,右圖示意電動汽車產業鏈。(1)簡述除政策外,德國吸引中國N企業建設動力電池工廠的優勢條件。(2)說明與傳統汽車產業相比,發展電動汽車對我國產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