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
《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有關修訂內容
一、將“第2篇體檢項目及操作規程6.1血常規”修訂為:
6.1血常規
可為血液病的診斷提供線索。其中紅細胞、白細胞及
血小板計數采用儀器法或顯微鏡計數法,血紅蛋白采
用儀器法或光電比色法。必查項目包括以下5項:
6.1.1紅細胞總數(RBC)
【參考值】男性:(4.3?5.8)X1012/L;女性:(3.8?
5.1)xl012/Lo
紅細胞減少多見于各種貧血,如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礙
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紅細胞增多常見于身體缺氧、
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
6.1.2血紅蛋白(HGB)
【參考值】男性:130?175g/L;女性:115?150g/L。
血紅蛋白減少或增多的臨床意義基本同紅細胞總數。
6.1.3白細胞總數(WBC)
【參考值】(3.5?9.5)xl09/Lo
生理性白細胞增多常見于劇烈運動、進食后、妊娠期
等。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有差異,
如耳垂血平均白細胞數比
指血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多常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癥、
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
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服用某些藥
物后等。
6.1.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參考值】
中性粒細胞:(1.8?6.3)X109/L(40%?75%)。
嗜酸粒細胞:(0.02?0.52)X109/L(0.4%?8%)。
嗜堿粒細胞:(0.00~0.06)X109/L(?1%)o
淋巴細胞:(1.1~3.2)XI09/L(20%?50%)。
單核細胞:(0.1?0.6)X109/L(3%?10%)o
中性粒細胞增多常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大出血、嚴
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安眠藥中毒等;
減少常見于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
缺乏癥等。
嗜酸粒細胞增多常見于銀屑病、天皰瘡、濕疹、支氣
管哮喘、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
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及宮頸癌等;減少常見于傷寒、
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
嗜堿粒細胞增多常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伴有骨髓纖
維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減少一般沒有臨床意義。
淋巴細胞增多常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結核病、
瘧疾、
-2-
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減少常見于某些白血病或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線
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等。單核細胞增多常見于單核細胞
性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傷寒、瘧疾等;減少臨床
意義不大。
6.1.5血小板計數(PLT)
【參考值】(125?350)xl09/Lo
血小板計數增高多見于血小板增多癥、脾臟切除術后、
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減少多見于再生障礙性貧
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
板減少性紫瘢、脾功能亢進、尿毒癥、服用某些藥物
后等。
、將“第2篇體檢項目及操作規程6.3血生化”修訂為:
6.3血生化
631血糖(GLU)糖尿病診斷指標。采用葡萄糖氧化酶
法,
用全自動或半自動生化分析儀,采血后應盡快檢測。
【參考值】3.9~6.1rmiol/Lo
空腹超過8小時采血血糖濃度,7.0mmol/L,或一天當
中任意時候采血血糖濃度經復查仍達
到或超過此值,診斷糖尿病;空腹血糖濃度介于5.6?
6.9mmol/L之間,應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進一步確診,0GTT2小時的血糖濃度》
11.1mmol/L者,診斷糖尿病。
6.3.2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肝臟生化檢查指標,采
用
酶法,用全自動或半自動生化儀檢測,可對病毒性肝
炎等肝膽系統
—3—
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并有助于判斷疾病的程度、預后。
【參考值】男:9-50U/L,女:7?40U/L。
6.3.3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肝臟生化檢查指標,
檢
測方法和意義同ALTo
【參考值】男:15?40U/L,女:13?35U/L。
ALT和AST是反映肝細胞損害的敏感指標,在肝炎潛伏
期、
發病初期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發現肝炎。ALT主要
存在于肝細胞質內,而AST除了存在于肝細胞質之外,
還有約一半以上分布在肝細胞的線粒體中。各種肝臟
病變(如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脂肪肝、肝硬
化等)和一些肝外疾病造成肝細胞損害時,ALT和AST
水平均可升高。
當肝損害較輕時,僅有胞質內的ALT和AST釋放入血,
故ALT的升高大于AST,一般認為血清ALT超過參考值
上限2倍以上,說明肝細胞有炎癥、壞死和肝臟損害;
嚴重肝損傷時,線粒體被破壞,其中的AST大量釋放
入血,致使血清AST水平高于ALT。AST/ALT比值>1
可以提示肝炎進展,有顯著肝細胞壞死,因此,測定
AST/ALT比值有助于判斷肝損傷的嚴重程度。單項AST
升高還要考慮心肌和骨骼的病變,特別是心肌梗死時
AST/ALT比值常>3,并伴有相應臨床表現,不難診斷。
除肝臟外,其他組織如心臟、腦、腎、肌肉等也都含
有ALT和AST,這些臟器的病變同樣可引起血清ALT和
AST升高;某些生理條件的變化也可引起ALT和AST升
高,如劇烈體育活動可有
-4-
ALT的一過性輕度升高。由于血清ALT和AST升高的原
因多種多
樣,必須根據具體情況,結合必要的其他檢查手段,
仔細分析才能明確診斷。
634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是機體蛋白質代謝的產
物,
測定血尿素氮的目的在于判斷腎臟對蛋白質代謝產物
的排泄能力,故血尿素氮的數值,可以作為判斷腎小
球濾過功能的一項指標。但血尿素氮易受飲食、尿量
等因素影響,故雖可作為判斷腎小球功能的一項指標,
但不如血肌酎準確。血尿素氮檢測采用服酶法。【參
考值】2.8~7.2mmol/L。
6.3.5血肌酎(CR)肌酎是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不易受
飲
食和尿量因素影響,能更靈敏地反映腎功能,是診斷
腎功能衰竭的重要指標,其水平與腎功能的損傷程度
成正比。血肌好檢測采用苦味酸法或酶法。
【參考值】苦味酸法:男性44?133Hmol/L,女性
70—106umoI/Lo酶法:男性53?97HmoI/L,女性
44~80|JLmoI/Lo當血尿素氮和血肌酊都用"mmol/L”
為單位時,尿素氮/肌酊比值的參考值為25?40。當
比值<25時,考慮蛋白質的攝入不足及腎小管急性壞
死;>40時,考慮腎前性原因所致。
由于血尿素氮、肌酊的測定值容易受溶血、膽紅素以
及藥物等因素影響,所以同時升高有診斷意義,腎臟
實質性病變時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較血肌酊更明顯。
三、將“第3篇《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實
施細
-5-則3.關于血液病”修訂為:
第三條血液系統疾病,不合格。單純性缺鐵性貧血,
血紅蛋白男性高于90g/L、女性高于80g/L,合格。
3.1條文解釋
血液系統由血液與造血器官組成,造血器官包括骨髓、
脾臟、淋巴結及分散在全身各處的淋巴組織和單核一
吞噬細胞系統。血液系統疾病系指原發于和主要累及
血液與造血器官的疾病(前者如白血病,后者如缺鐵
性貧血),俗稱血液病。患其他系統性疾病而有血液
方面改變者,只能稱為系統性疾病的血液學表現,而
非真正的血液病。
血液系統疾病一般可分為紅細胞疾病、白細胞疾病、
出血性疾病、造血干細胞疾病等,臨床上可以表現為
貧血、出血、發熱或惡性細胞浸潤所致的淋巴結、肝、
脾腫大等,不同疾病又各有其特點。現僅就較常見的
一些疾病做簡要說明。
3.1.1貧血系指單位容積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低于參考值
的
下限,同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紅細胞數量和紅細胞壓
積減少。一般認為,在平原地區,血紅蛋白含量成人
男性V130g/L,女性V115g/L,即可診斷為貧血。貧
血可原發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繼發于某些系統性疾
病(如慢性腎病、慢性肝病、各種病原所致慢性感染、
惡性腫瘤等)。貧血的病因學判斷非常重要,病因不
同預后各異,除某些原因造成的缺鐵性貧血外,往往
難以徹底治愈,屬體檢不合格。常見的貧血有以下幾
種:
—6—
1)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一種貧血,系體內缺乏合成
血紅
蛋白所必需的鐵所致,其特點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常見病因包括慢性失血(如月經多、痔出血、潰瘍病、
鉤蟲病等)和鐵吸收不良(如胃大部分切除術后、長
期腹瀉、胃酸缺乏、嗜好濃茶等)O預后取決于病因
能否消除,若能消除病因,貧血多能很快糾正。所謂
單純性缺鐵性貧血,也是從病因角度而言,主要指不
良飲食習慣或月經過多、痔出血等原因引起的貧血,
此類貧血在血紅蛋白含量男性不低于90g/L、女性不
低于80g/L時癥狀并不明顯,病因易消除,對機體影
響較小,病因消除后血紅蛋白含量易恢復正常,預后
較好,故可按合格處理。
2)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多種病因引起骨髓衰
竭所
導致的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綜合病征。
常見病因有藥物、化學毒物、電離輻射、病毒感染等。
再障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急性型起病急、進展
迅速,臨床主要表現為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血尿、
眼底出血和顱內出血等),容易并發感染,病死率高;
慢性型起病緩慢,多以貧血為主要表現,病程較長,
緩解、發作可反復交替,遷延多年不愈。本病一經診
斷,即作不合格結論。
3)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于葉酸和/或維生素B12缺乏致
DNA
合成障礙所引起的貧血。其特點為造血細胞體積增大,
涉及紅細胞、粒細胞、巨核細胞系列,臨床上常表現
為全血細胞減少及伴胃腸道癥狀。常見原因為長期素
食、偏食、蔬菜烹調不當、不適當的節食、胃腸道疾
病引起吸收不良、服用干擾葉酸和/或維生素B12吸收
的
-7-
藥物等。本病一經診斷,即作不合格結論。
4)腫瘤性貧血:是由于血液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
骨髓
瘤)或實體瘤浸潤骨髓或骨髓增生異常(如骨髓異常
增生綜合癥)所致的貧血。本病一經診斷,即作不合
格結論。
5)溶血性貧血:系因紅細胞破壞加速、超過骨髓造血功
能的
代償能力而發生的貧血,其主要特點為貧血、黃疸、
脾大、網織紅細胞增多及骨髓幼紅細胞增生。溶血原
因可由紅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缺陷、酶缺陷等紅細胞
遺傳缺陷所致,也可由感染、藥物、理化、免疫、代
謝等后天因素而引起。根據紅細胞破壞的主要場所可
分為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兩者均作不合格結論。
3.1.2紅細胞增多癥是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血紅
蛋
白含量和紅細胞壓積明顯高于參考值,通常血紅蛋白
,180g/L、紅細胞數,6.0X1012/L或紅細胞壓積
20.55即可診斷為紅細胞增多癥。其病因有多種,可
以是血漿容量減少造成的相對性紅細胞增多,也可以
是組織缺氧導致的繼發性紅細胞增多,也有原因不明
的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也稱原發性紅細胞增多癥)。
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者是否合格,需視病因情況而定。
對一時性脫水所致血紅蛋白含量及紅細胞計數略超過
參考值、經正常飲水可糾正者,可作出合格的結論;
對其他病因所致者,均應根據原發病性質,作出不合
格結論。
1)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各種原因引起的組織缺氧都可
導致
代償性的紅系細胞增生即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常見
原因為吸煙過多、高原性紅細胞增多癥、青紫型先天
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部
-8-
疾病、腫瘤、腎臟疾病、肥胖一肺通氣不良綜合征等。
2)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以紅系細胞異常增殖為主
的慢
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起病緩慢,其特點為皮膚黏膜暗
紅、脾大、紅細胞數及血容量增加伴全血細胞增多,
常有神經系統及血液循環功能障礙、血栓形成、心力
衰竭等。本病一經診斷,作不合格結論。
3.1.3白細胞疾病包括各類白細胞減少和增多性疾病。
1)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白細胞減少癥是指外
周血
白細胞計數V3.5X109/L,其中以中性粒細胞減少占絕大多
數,當中
性粒細胞總數<O.5xlO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癥。兩者的病
因大致相
同。最常見的病因有藥物(抗腫瘤藥物、免疫抑制藥、
抗生素、抗甲狀腺藥物、抗心律失常藥、抗組織胺藥
及鎮靜藥等)反應、放射性和化學物質損傷、免疫介
導的骨髓損傷、骨髓被異常細胞浸潤(如腫瘤細胞)、
某些細菌和病毒感染、粒細胞成熟障礙(如葉酸、維
生素B12缺乏所致者)等。此外,在血池中分布異常、
需求增加、消耗破壞加速也可引起此癥。
由于大多數病因是后天因素,在病因未消除、白細胞
總數或中性粒細胞數未恢復到正常并持續穩定前,作
不合格結論。
2)中性粒細胞增多癥: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
^>7.0x109/Lo
其病因主要有急性感染、組織壞死、嚴重燒傷、中毒、
藥物反應、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
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
化)、某些惡性腫瘤等;也可因生理性原因如妊娠、
情緒激動、劇烈運動等發生。本病是否合格需視病因
情
-9-
況而定,對于可能為輕度炎癥、運動或情緒因素所致,
白細胞輕度升高且復查能恢復正常者,可作合格結論。
3.1.4惡性淋巴瘤是指原發于免疫系統(淋巴結或結外淋
巴
組織)的惡性腫瘤,其特點是淋巴細胞或/和組織細胞
大量增生。臨床上常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
大,發熱,肝脾腫大,晚期可見惡液質和貧血等。本
病一經診斷,作不合格結論。
3.1.5多發性骨髓瘤為惡性漿細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其
特點是單克隆漿細胞呈腫瘤性增生,從而破壞骨組織。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骨痛、病理性骨折、貧血、高血鈣、
腎功能損害及易發生感染等。本病一經診斷,作不合
格結論。
3.1.6脾功能亢進是一種綜合征,可由多種原發或繼發病
因
所引起,如感染、淤血(心力衰竭、肝硬化、門靜脈
或脾靜脈阻塞等)、異常免疫反應、骨髓增殖性疾病
等。臨床特點是脾臟腫大伴有血紅細胞、白細胞、血
小板單獨或同時減少。本病一經診斷,作不合格結論。
3.1.7出血性疾病正常的止血機制由血管、血小板及凝血
機
制三方面協同作用共同完成,任何一個方面發生障礙
都可導致異常出血,即出血不止或過多,稱為出血性
疾病。
1)血小板減少癥: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低于
100xl09/Lo
當血小板計數低于50X109/L時可能會有出血,低于
20X109/L時出
血癥狀會加重,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點(直徑v2mm)、
紫瘢(直徑3?5mm)或瘀斑(直徑>5mm)、牙齦出血、
鼻出血,重者可
—10—
有內臟出血,如便血和尿血等。引起血小板減少的病
因很多且復雜,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病因是難以糾正
的,作為體檢,也不必進行病因學診斷,血小板減少
癥一經診斷,一般作不合格結論。若確能證實為病毒
感染、藥物因素等所致血小板一時性輕度減少,無出
血傾向,消除上述因素后復查血小板計數能恢復正常
水平者,可按合格處理。
2)血小板減少性紫瘢:屬血小板減少癥的一種類型,包
括特
發性、繼發性及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其共同特
點是有出血癥狀并伴血小板減少。本病根據臨床表現
及實驗室檢查不難診斷,作為體檢,無須再作分類診
斷。一經診斷,作不合格結論。
3)過敏性紫瘢:是一種較常見的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
要是由于機體對某些物質發生變態反應而引起毛細血
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導致滲出性出血。主要病因
有感染、藥物、食物等因素。根據臨床表現分為單純
型、腹型、關節型、腎型及混合型。本病一經診斷,
作不合格結論。
4)血友病:是一組因遺傳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礙引起的出
血性
疾病,以陽性家族史'幼年發病、自發或輕度外傷后
出血不止、血腫形成及關節出血為特征。本病是一種
終身性疾病,尚無根治方法,一經診斷,作不合格結
論。
3.1.8白血病系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約占癌癥總發病率
的5%左右。其特征是某一類型的白血病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
血組織
中呈腫瘤性增生,并浸潤體內其他器官和組織,正常
造血受抑制,
-11-
而產生相應的癥狀和體征。臨床上常有貧血、發熱、
感染、出血和肝、脾、淋巴結不同程度的腫大等表現。
本病一經診斷,作不合格結論。
3.2診斷要點
3.2.1缺鐵性貧血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慢性失血史(如月經過多、潰瘍
病出
血、痔出血等)及導致鐵吸收障礙的原發疾病(如胃
大部切除史、萎縮性胃炎、長期腹瀉史等),注意尋
找貧血的病因學證據;有無貧血的癥狀,如頭暈、乏
力、活動后心慌氣短等。
2)查體要點:皮膚黏膜蒼白是貧血的主要體征,一般以
觀察
甲床、手掌皮膚皺褶、口腔黏膜、瞼結膜較為可靠。
注意有無其他體征如口角炎、舌炎、心率增快等。
3)輔助檢查要點:
血常規:是診斷貧血的主要依據,可采用全自動血細
胞儀進行分析,缺鐵性貧血特征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
血。一般通過血常規檢查并結合病史、體征,多可明
確診斷。
網織紅細胞計數:在貧血者中應作為常規補充檢查。
缺鐵性貧血者網織紅細胞計數大多正常。
不能確定貧血性質時,可根據當地條件選擇進一步檢
測項目,如測定血清鐵蛋白、血清鐵、總鐵結合力等,
以確定是否為缺鐵性貧血,并進一步尋找缺鐵病因,
以便作出是否合格的結論。
3.2.2再生障礙性貧血
-12-
1)病史詢問要點:注意詢問可能存在的病因(病毒感染,
服
用藥物,接觸放射線、毒素或化學品工作環境等)、
起病時間、貧血癥狀(乏力、頭昏、心悸、氣短等)、
有無易感染(經常發熱)及出血史(鼻出血、牙齦出
血、結膜出血、嘔血、咯血、便血等)。
2)查體要點:注意皮膚黏膜有無蒼白、出血點、瘀斑、
血腫
等,有無發熱、感染等。
3)輔助檢查要點:
血常規:主要表現為全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及血
小板)減少,如果僅紅系細胞減少,則為純紅細胞再
生障礙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特點是呈正色素正
細胞性貧血。
網織紅細胞計數:顯著減少。
對公務員體檢而言,只要發現為全血細胞減少,即作
不合格結論,一般無須再進行全血細胞減少的病因學
診斷。
3.2.3巨幼細胞性貧血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葉酸及維生素B
12
缺乏的常見病因(如
烹調加熱時間過長、偏食、完全性素食、慢性胃腸道
疾病、服用干擾葉酸及維生素B
12
吸收的藥物等),有無貧血癥狀(乏力、頭昏、
心悸、氣短等),有無伴隨的消化道癥狀(如食欲不
振、惡心、腹瀉等)。
2)查體要點:注意有無皮膚黏膜蒼白(同缺鐵性貧血)、
舌乳
頭萎縮或消失,有無肌力異常、步行障礙等神經系統
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
—13—
血常規:呈大細胞性貧血特征,白細胞和血小板也常
減少。若不能確定貧血性質,可根據當地條件選擇進
一步檢測項目,如血清維生素B
12
、葉酸和紅細胞葉酸測定等,以確立診斷及結論。
3.2.4骨髓病性貧血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引起骨髓病性貧血的原發疾病史
(急
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
增生癥及轉移癌等),有無骨痛、骨折史。
2)查體要點:注意貧血、肝脾腫大及原發疾病的相關體
征。
3)輔助檢查要點:血常規檢查呈正常細胞性貧血。
對貧血、骨痛伴無確切原因可解釋的肝脾腫大等可疑
病例,必要時可組織會診或做進一步檢查,如骨X線
片有無骨質破壞,骨髓片有無瘤細胞,以及有無幼粒
幼紅細胞血像等,以明確診斷。
3.2.5溶血性貧血
1)病史詢問要點:血管內溶血為急性,多較嚴重,在體
檢中
少見;體檢中若發現本病,多為慢性血管外溶血所致,
應詢問蒼白、乏力的起病時間,先天性者常為自幼起
病,后天性者應詢問有無輸血、服用特殊藥物或食物
及相關原發疾病史。
2)查體要點:注意有無皮膚黏膜蒼白、心率加快、鞏膜
黃染、
肝脾腫大等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
血常規:呈正常細胞性貧血。
網織紅細胞計數:多升高。
-14-
一般根據貧血特點以及兼有黃疸、脾大、網織紅細胞
升高即可診斷。可疑病例可做進一步檢查,如血膽紅
素(本病的特征是以血清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游
離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尿、含鐵血黃素尿等,以進一
步確診。
326紅細胞增多癥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慢性缺氧性疾病(如肺原性心臟
病、
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史及高
原居住史、生理性脫水病史等。
2)查體要點:注意有無顏面紅紫等多血質外貌,有無脾
腫大、
高血壓等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N180g/L,紅細胞
數26.0X1012/L,白細胞和血小板數也多增高。
3.2.7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導致本病的病因(如藥物、中毒、
感
染、某些營養素缺乏等)及繼發感染史。
2)查體要點:本病一般沒有陽性體征,主要通過病史提
示及
血液檢驗來診斷。
3)輔助檢查要點: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低于參考值下
限,
紅細胞及血小板一般正常。根據白細胞減少程度診斷
為白細胞減少癥或粒細胞缺乏癥。
3.2.8中性粒紐胞增多癥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因,如
急性
—15—
感染、組織壞死、嚴重燒傷、中毒、藥物反應、骨髓
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某些惡性腫瘤
等。
2)查體要點:重點檢查有無原發疾病的相關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血常規檢查中性粒細胞絕對值〉
7.0x109/L,
即可作出診斷。
329惡性淋巳瘤
1)病史詢問要點:以往有無淋巴瘤病史,對有淺表淋巴
結腫
大體征者應重點詢問淋巴結腫大的進展情況以及有無
疼痛'發熱等癥狀。
2)查體要點:有無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若有注意其硬
度、
活動度、是否融合;有無肝脾腫大。
3)輔助檢查要點:
血常規:可有貧血、淋巴細胞數置增多。
胸部X線片:可見縱隔陰影增寬、肺門淋巴結腫大。
腹部B超:除肝脾腫大外,可見腹膜后淋巴結腫大。
以淋巴結腫大為主要表現者,必要時可取淋巴結活檢,
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3.2.10多發性骨髓瘤
1)病史詢問要點: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早期
主要表現為骨痛、易骨折,病史詢問時應注意。
2)查體要點:本病體征一般不明顯,有時可見貧血,診
斷主-16-
要是依靠病史提示和有針對性的輔助檢查。
3)輔助檢查要點:對有骨痛或病理性骨折、貧血、反復
發熱
等可疑病例,必要時可組織會診或做進一步檢查,根
據骨骼X線片有無溶骨及骨質破壞、骨髓片有無異常
漿細胞增多、尿本周蛋白是否陽性、血漿蛋白電泳有
無M成分等作出診斷。
3211脾功能亢進
1)病史詢問要點:既往有無慢性肝炎、血吸蟲病等疾病
史,
注意尋找原發疾病的線索。
2)查體要點:查體可見脾臟腫大及原發疾病的相關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
血常規:全血細胞減少或白細胞、血小板減少。
腹部B超:顯示脾臟腫大。
一般根據血液檢查特點、B超檢查提示脾臟腫大,結合
原發疾病綜合判斷,即可診斷。
3.2.12血小板減少癥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反復的皮膚黏膜出血(如鼻出血
或牙
齦出血)史。
2)查體要點:注意出血的性狀和部位,有無紫瘢、牙齦
出血
點、口腔黏膜血皰等,有無肝、脾、淋巴結腫大。
3)輔助檢查要點:血常規檢查血小板計數低于參考值下
限,
即可診斷。
3.2.13血小板減少性紫瘢
-17-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反復的皮膚黏膜出血史,如鼻出
血或
牙齦出血,有無家族出血史。
2)查體要點:注意有無紫瘢、牙齦出血點、口腔黏膜血
皰等,
有無肝、脾、淋巴結腫大。
3)輔助檢查要點:血常規檢查血小板計數低于參考值下
限。
有出血癥狀并伴血小板減少即可診斷。
3.2.14過敏性紫瘢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自發性的皮膚紫瘢,尤其是兩下
肢皮
膚反復出現紫癰,紫瘢治療情況,是否可自發消退;
有無其他類型紫瘢的相關癥狀如腹痛、關節痛、血尿
等。
2)查體要點:單純型過敏性紫瘢病變僅表現在皮膚,紫
瘢的
特點是分布于四肢、部,多在伸側,多為對稱性,
皮疹分批出現,可高出皮面伴癢感;其他各型紫廉可
在皮膚紫撼發生前或發生后出現相應體征,如腹型紫
瘢可有腹部臍周壓痛,關節型紫癇可見關節紅腫、壓
痛及功能障礙,腎型紫瘢可有水腫、血壓增高等,結
合紫瘢特點一般容易診斷。
3)輔助檢查要點:
血常規:血小板計數正常。
尿常規:腎型紫撅可有鏡下血尿、尿蛋白陽性。
3.2.15血友病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家族史,有無皮膚黏膜自發出血
或輕
傷后出血不止史,或月經過多史,創傷或手術時有無
異常出血史等。
-18-
2)查體要點:發作期可有關節腫脹和壓痛等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本病主要通過病史進行診斷,必要時
可進
一步做凝血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血液學檢查確
診。
3.2.16白血病
1)病史詢問要點:有無發熱、出血、貧血等相關癥狀。
2)查體要點:檢查有無皮膚黏膜出血點、瘀斑,有無貧
血貌,
有無肝、脾、淋巴結腫大及胸骨壓痛等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可升高,分類
可見
各期白細胞;多呈正常細胞性貧血。
可疑病例應及時請血液科會診,必要時作骨髓檢查以
明確診斷。
3.3注意事項
3.3.1血液病種類繁多,臨床表現多種多樣,體檢中應盡
量詳
細詢問并記錄病史(本人應如實反映),以尋找原發
疾病線索;查體應認真全面,避免遺漏重要體征;除
了血常規檢查,必要時可增加實驗室輔助檢查項目。
要綜合分析病史詢問、查體和輔助檢查結果,盡可能
地避免漏診。
332血液病多屬于全身性、難治性疾病,對健康的影響
大多
較為嚴重,故原則上均按不合格處理。但有些血液病,
其病因明確(如病毒感染、藥物反應、炎癥等)且易
于糾正,對健康影響較小(如只引起血小板或白細胞
一過性輕度減少或增高、輕度缺鐵性貧血等),消除
病因后復查能夠很快恢復正常,可按合格處理。
-19-
3.3.3血液病的病因復雜,有些病因體檢中一時難以明確,
且
體檢的目的主要不是針對病因尋找治療方法,故應注
意把握疾病的診斷,能夠作出是否合格的結論即可。
除貧血外,對其他一些血液病的病因學診斷、病名診
斷不必過分深究,例如可作出血小板減少癥、紫瘢等
初步診斷并在此基礎上作出不合格結論,而沒有必要
作出是何種血小板減少癥、何種紫瘢的診斷。
-20-
《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修訂對照表
序號
1
原表述
第2篇體檢項目及操作規程6.1血常規(第16—17頁)
6.1.1紅細胞總數(RBC)
5.0)xl012/Lo
修訂后
6.1.1紅細胞計數(RBC)
xl012/Lo
6.1.2血紅蛋白(HGB)
【參考值】男性:(4.0?5.5)X1012/L;女性:(3.5?
【參考值】男性:(4.3~5.8)X1012/L;女性:(3.8?5.1)2
6.1.2血紅蛋白(HGB)
【參考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參考值】男性:130?175g/L;女性:115?150g/L。
6.1.3白細胞總數(WBC)
【參考值】(4.0-10.0)xl09/Lo
6.1.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參考值】
中性粒細胞:桿狀核為0.01?0.05(1%?5%),分葉
核為0.50?0.70(50%?70%)。
嗜酸粒細胞:0.005?0.05(0.5%?5%)。
嗜堿粒細胞:0.00?0.01(?1%)o
淋巴細胞:0.20-0.40(20%?40%)。
單核細胞:003—0.08(3%?8%)。
嗜酸粒細胞增多常見于銀屑病、天皰瘡、濕疹、支氣
6.1.3白細胞計數(WBC)
【參考值】(3.5?9.5)xl09/Lo
6.1.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參考值】
中性粒細胞:(1.8~6.3)X109/L(40%?75%)。
嗜酸粒細胞:(0.02~0.52)X109/L(0.4%?8%)。
嗜堿粒細胞:(0.00?0.06)X109/L(-1%)o
淋巴細胞:(1.1~3.2)X109/L(20%?50%)。
單核細胞:(0.1-0.6)X109/L(3%?10%)o.......
嗜酸粒細胞增多常見于銀屑病、天皰瘡、濕疹、支氣管3
4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哮
喘、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
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及宮頸癌等;減少常見于病、
鼻咽癌、肺癌及宮頸癌等;減少常見于傷寒、副傷
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寒早期、
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
嗜堿粒細胞增多常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伴有嗜堿嗜堿粒
細胞增多常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伴有骨髓纖
粒細胞增高、骨髓纖維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減
維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減少一般沒有臨床意義。
少一般沒有臨床意義。淋巴細胞增多常見于傳染性單核細
胞增多癥、結核病、
淋巴細胞增多常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結核瘧疾、
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
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等;
減少常見于某些白血病或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
—21—序號原表述修訂后
毒感染等;減少常見于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線X
線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等。
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等。
單核細胞增多常見于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結核病活動
單核細胞增多常見于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結核病活動
期、傷寒、瘧疾等;減少臨床意義不大。
期、傷寒、瘧疾等;減少臨床意義不大。
5
6.L5血小板計數(PLT)
【參考值】(100-300)xl09/Lo
6.1.5血小板計數(PLT)
【參考值】(125?350)x109/Lo
二第2篇體檢項目及操作規程6.3血生化(第18頁)
632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肝臟生化檢查指632丙
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肝臟生化檢查指標,標,采用酶法,
用全自動或半自動生化儀檢測,可對采用酶法,用全自動或半
自動生化儀檢測,可對病毒性6病毒性肝炎等肝膽系統疾病進
行早期診斷,并有助于肝炎等肝膽系統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并
有助于判斷疾病判斷疾病的程度、預后。
【參考值】〈40U/L
的程度、預后。
【參考值】男:9?50U/L,女:7-40U/Lo
標,檢測方法和意義同ALT。
【參考值】男:15?40U/L,女:13?35U/L。6.3.3天冬
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肝臟生化檢查6.3.3天冬氨酸氨基轉
移酶(AST)肝臟生化檢查指7指標,檢測方法和意義同
ALT.
【參考值】〈40U/L
8
第3篇《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實施細則3
關于血液病(第27-29頁)
3關于血液病3關于血液系統疾病
—22—
序號
9
原表述
蛋白男性高于90g/L、女性高于80g/L,合格。
修訂后
血紅蛋白男性高于90g/L、女性高于80g/L,合格。
第三條血液病,不合格。單純性缺鐵性貧血,血紅第三條
血液系統疾病,不合格。單純性缺鐵性貧血,
3.1條文解釋3.1條文解釋
血液病一般可分為紅細胞疾病(主要為各種貧血)、白血
液系統疾病一般可分為紅細胞疾病、白細胞疾病、出10
細胞疾病、出血性疾病、造血干細胞疾病等,臨床上血性
疾病、造血干細胞疾病等,臨床上可以表現為貧血、
主要表現為貧血、出血、發熱及惡性細胞浸潤所致的出血、
發熱或惡性細胞浸潤所致的淋巴結、肝、脾腫大
淋巴結、肝、脾腫大等,不同疾病又各有其特點。現等,
不同疾病又各有其特點。現僅就較常見的一些疾病
僅就較常見的一些疾病做簡要說明。
3.1.1貧血系指單位容積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低于參
考值的下限,同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紅細胞數量和紅
3.1.1貧血系指單位容積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低于參考
細胞壓積減少。一般認為,在平原地區,血紅蛋白含值的
下限,同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紅細胞數量和紅細胞
量成人男性<120g/L,女性V110g/L,即可診斷為貧壓積
減少。一般認為,在平原地區,血紅蛋白含量成人
男性V13Og/L,女性<115g/L,即可診斷為貧血。...
血。...
2)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多種病因引起骨
2)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多種病因引起骨髓
髓造血功能衰竭及造血微環境損傷所導致的以全血細
衰竭所導致的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綜合
胞減少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綜合病征。常見病因有藥
病征。常見病因有藥物、化學毒物、電離輻射、病毒感
物、化學毒物、電離輻射、病毒感染、骨髓增生異常
染等。……
等。……
4)骨髓病性貧血:是由于骨髓被腫瘤細胞或異常組織
4)腫瘤性貧血:是由于血液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
浸潤而引起的繼發性貧血,其特點為骨痛、骨質破壞,
骨髓瘤)或實體瘤浸潤骨髓或骨髓增生異常(如骨髓異
貧血伴幼粒幼紅細胞血像。常見病因有急慢性白血病、
常增生綜合癥)所致的貧血。本病一經診斷,即作不合
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及轉移
格結論。
癌等。本病一經診斷,即作不合格結論。
5)溶血性貧血:系因紅細胞破壞加速、超過骨髓造5)
溶血性貧血:系因紅細胞破壞加速、超過骨髓造血
血功能的代償能力而發生的貧血,其主要特點為貧功能的
代償能力而發生的貧血,其主要特點為貧血、黃
血、黃疸、脾大、網織紅細胞增多及骨髓幼紅細胞增疸、
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5人合伙合同樣本
- 侵權商標轉讓合同樣本
- 保鏢合同樣本
- 二零二五房屋買賣擔保書
- 施工合同訂立的程序二零二五年
- 與審計公司合同樣本
- 二零二五版收藏借用合同范例
- 股權轉讓公證書二零二五年
- 全新墊資協議合同范例
- 物業公司勞動紀律管理規定
- 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單元解讀-人教版
- (完整版)浙江大學研究生復試體檢表
- 項痹病的中醫臨床路徑及診療方案
- GB/T 3512-2001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熱空氣加速老化和耐熱試驗
- GB/T 10458-2008蕎麥
- 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7《我們的衣食之源》教學課件
- 《鄭和下西洋》-完整版課件
-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獎懲考核辦法課案
- 學校食堂操作流程圖
- 向青少年推薦的100種優秀圖書目錄
- 鄭氏星案新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