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1頁
《理想》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2頁
《理想》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3頁
《理想》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4頁
《理想》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理想》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

級上冊)

《理想》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篇

目標

方法

手段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3、樹立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重點

難點教學重點:

1、朗讀訓練。

2、理解詩歌的主旨。

3、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主旨。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過程與

內容第一課時:

1、先叫學生標出段數,12段。(2分鐘)

2、檢查預習作業。(10分鐘)

“拿出堂上練習本”請3位同學上黑板注音,力口分,并要求其他學生在課文找

出并注音。翻到第29頁,把生字朗讀一遍。

3、聽課文錄音。要求:認真聽,注意語調。(5分鐘)

4、先端正坐姿。學生朗讀課文,先讀「3段。(3分鐘)

5、串講1-3段(15分鐘):

來,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梳理1-3段的意思。教師先讀一遍第一段,“這

里運用了修辭手法了嗎?什么修辭手法?分別把理想比作什么?”然后板書。

板書:另附紙。

第二段,同學們先讀一遍,同學們注意一下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有什

么特點?“是不是前面一句的“溫飽”是后面一句的開頭呀?有同學知道

這是什么修辭手法嗎?”然后板書。

第三段,同學們先讀一遍c“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分別把理想比作什

么?”

放映第四頁幻燈片。“1-3段分別用什么形象比喻理想?”

布置作業:

1、星期五布置的預習作業,沒有完成的同學回去完成;完成的同學可以補充

一下作業,使作業更加完整。

2、練習冊、抄生字。

第二課時:

1、回顧板書內容.(2分鐘)

2、學生朗讀4-7段。(3分鐘)

3、串講4-7段。(12分鐘)

第四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分別把理想比作什么?”解析一下后兩

句。(但是理想有時候是海天相接的那條彎彎的線,我們只能遠遠地看見,而靠近

不了,這里不是說理想不能實現,而是說理想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理想的實現,

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然后板書。

第五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板書。

第六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板書。“最后兩句怎么理解?好,我

們看完第七段再來分析。”

第七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板書。“好,回到剛才那個問題,獲

得是什么?收獲是什么?”播幻燈片第5頁。

4、串講8-11段。(10分鐘)

第八段:“前2句,在理想實現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不幸,但是理想

的信念又使這些不幸者重新找到希望和出路,大寫的人是指什么?是指偉大的人。

所以這里說了理想可以讓平凡的人變得偉大。”然后板書。

第九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理想讓罪人、浪子重新做人。”板書。

第10、11段;學生先朗讀一遍。“理想有可能被玷污、人們甚至會失去理

想。失去理想之后,英雄會退化成庸人,庸人失去理想之后只能一輩子忙忙碌碌、

平平淡淡又無所作為。所以這2段告誡人們要堅守理想。”板書。

5、串講12段。(5分鐘)

先朗讀一遍“一二句說明了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肅果;今天的理想之

芽,就是明天的濃陰。也就是說人們樹立了理想,并為之奮斗,最終理想會變成美

好的現實。最后2句描寫了光輝的前景,鼓勵我們樹立理想,并為理想而奮斗。”

6、放映第6張幻燈片。(5分鐘)

“同學們在第一段的末尾寫上分段符號,如此類推。”“抄完筆記,請聽老師

說一說老師的理想,老師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大概是06年的時候就確立了當老

師的理想,我憑著這個理想,考上了大學。我認為教師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職業。現

在老師也在努力地當好一個老師。這就是老師理想的故事。心里一直想著這個目

標,并做出符合這個目標的行為,你的理想最終會實現的。”

布置作業;

1、練習冊2、預習第七課《短文兩篇》,抄生字,抄課文注釋的四字詞

語及解析。3、收堂上練習本。

若時間有多,就講堂上練習本上的三、四題。放映幻燈片。或放映幻燈片第七

頁(比較閱讀)Q

余曉

《理想》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篇

二」

(一)教學目標:

L知識與能力:查閱并整理資料,了解流沙河;獨立使用字、詞典,掃除生字

詞;養成積累使用詞匯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獨立質疑,在合作中繼續發現并解決問題;聯系生活體驗,感

悟和理解詩的含義:進一步掌握和練習朗讀的技巧。

3.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朕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和理解詩的含義,積極探

究理想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設計:

1.以學生交流有關作者、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的資料導入。

2.聽錄音示范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本文需要把握的感情基

調。(讓學生在朗讀體驗中把握感情基調,以此正確處理詩節和詩句間的停頓,準

確傳達詩的意蘊和語言特色。)

3.整體感知:請同學們各用一句話概括詩的主要內容:(序號代表小節數)

一根據各節大意,探究全詩脈絡。(可以這樣串:理想是前進的方向①。不同

的時代有不同的理想②,正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③。但實

現理想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④,但這些挫折和失敗也磨煉著你的意志,提升

著你的人格,使你成長為樂觀向上的人⑤,淡泊利⑥與名⑦的人。所以,擁有理

想,你就是一個大寫的人⑧。任何人都可以樹立理想⑨,但是一旦擁有你就要珍惜

⑩,一旦實現你更要奮進?。樹立理想吧,現在正是實現理想的好時光?!)

4.合作探究,(采用聯系生活實際,獨立地邊讀邊悟;合作并傾聽其他同學發

言。可以是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1)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詩句,談談你對理想的看法。(老師引導

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找實例印證自己的感覺,從而體會詩情)(比如:你怎樣理解

“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你同意詩人說“理想使忠厚者常遭

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終生,/可笑地詛咒著眼

前的環境。”的這些說法嗎?)

(2)在體會的基礎上,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自信地讀給全班同學聽(老

師可以適當從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確立、節奏的劃分、語氣語調的變化上加以指

導)。

5.品味語言和詩味:

—這首詩意蘊豐厚,內容深刻,感情充沛,同時在形式上非常講究,請同學們

談談自己的發現(老師及時抓住學生觀察到的知識點,加以點撥、概括°參考:有

音韻上每節偶句押韻,全詩一韻到底;語意上多承接,多轉折,多并列;修辭上多

比喻,多排比,多對比,多頂針:句式上多“是字句”,多“使字句”,多短句:

語言上多警句,用詞很精粹等C

6.布置作業:

(1)將課堂上需要整理、積累的資料記錄在作業本上:

(2)有感情、有表情朗讀課文,或者背誦佳句。

(三)相關鏈接;

(1)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么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一塞涅卡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

一克雷洛夫

男兒不展風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馮夢龍

理想是事業之母-----葉圣陶

【教學反思】

這樣一首哲理詩,對于初一學生來說,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讀”、

“品”是極其重要的兩個環節,是“悟”的大前提。其次,這首詩對明確學生的人

生目標,創設遠大的人生理想,產生為理想而奮斗的信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引導好,事半功倍。

七短文兩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繼續鞏固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張曉風;積極、獨立

地掃除閱讀上的字面障礙:積累、使用詞匯。

2.過程與方法:獨立質疑,在合作中繼續發現并解決問題:聯系自己對生

活的體驗,感悟和理解課文的含義;進一步掌握和練習朗讀的技巧,在朗讀中帶

上自己的感情色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悟體會奉獻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愛心、責任心與

奉獻精神:積極、大膽地跨出實踐、嘗試的第一步。

(二)教學設計:

1.以學生詞匯積累交流導入,師生共評。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行道樹》主旨。

一引導學生學會尋找文章的關鍵句,哲理句,它們對整體把握文章的主旨有很

大的作用。“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和“立在城市的飛塵里,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

3.問題研究:

(1)學生針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質疑:

如:“憂愁而又快樂”的含義:

“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中的

“痛苦”體現在哪里?“深沉”的含義是什么?

(2)小組內討論解決問題。

(3)全班共同討論小組內的遺留問題,老師做引導;

一聯系課文的上下文和生活中的例子:“憂愁、痛苦”表現為“我們的存在只

是一種悲涼的點綴”“我們在寂靜里,我們在黑暗里,我們在不被了解的孤獨

里”:“快樂”“深沉”表現為“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否則我們不

必在春天勤生綠葉,不必在夏日獻出濃蔭”“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于污濁了,

但我們仍然固執地制造不被珍借的清新”等等)

4.朗讀體味:

(1)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師生互評。

(2)及時請學生講述朗讀時的感情與體驗。

(3)請學生說說喜歡的理由(內容、形式、表達等)

(4)出示幾首不同風格的音樂,請學生選擇最喜歡的曲子,配樂朗誦。

5,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第一次真好》:

(1)尋找關鍵句、哲理句,以把握主旨:

一”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2)探究問題,自主或合作解決:

—為什么“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無窮”?

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什么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么?等等

6.比較兩篇文章(強調注意:比較是客觀的,有同有異的:與喜歡是不一樣

的。)

—從內容上看,《行道樹》贊美的是無私奉獻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

抒寫的是人生體驗;

―從表現的哲理上說,前文讓人明白奉獻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快樂,后文告

訴我們的是嘗試第一次是需要勇氣的,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從藝術魅力上來看,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親和力;從傳情效果來看,

前文含蓄,后文直白;

一從語言表達上說,前文是內心獨白,是詩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敘議

結合等等。

7.布置作業:

(1)朗讀訓練,在朗讀體味文本;

(2)課外閱讀張曉風的散文作品。

(三)相關鏈接:

推薦網站;/swsg/zxf/zxf.htm

推薦書目:《張曉風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版

【教學反思】

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新課改

的核心之一&張曉風的《行道樹》蘊涵的內容積極向上,使得解讀成為比較統一的

一種精神活動,但閱讀中,不同讀者還是讀出了不同的理解。

文中“墮落”確實是一個特別扎眼的詞,教參中認為這只是說明行道樹自身形

象的跌落,那是不可取的,因為站在路旁的大樹雖然有“一身抖不落的煙塵”,但

它仍然威武、強壯。學生在閱讀中會發現,作者或許就是想以此說明這種不被理解

的“尷尬”,突出事業的“痛苦與孤獨”Q

因為不敢茍同于教參的分析,所以教學時我原準備FI避這個詞語,但學生的發

現與分析還是點醒了我,讓我意識到行道樹尷尬的存在正是它高尚精神的外顯。

這或許不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但從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反思問題方面

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符文亮

《理想》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篇

三」

《理想》教案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6

③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反復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

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

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

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

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①范讀

最好由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

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蛻變tul倔強ju6洗濯zhu6玷污

dian

扒竊pa詛咒ZU寂寥lido夸

耀yao

脊梁ji貪婪Idn怨恨yuan鬢

發bin

2、辨別下列詞語的讀音和形體的異同:

蛻變一退化倔強一堅強洗濯一洗滌

玷污一沾染扒竊一盜竊詛咒一咒罵

寂寥一寂寞夸耀一夸贊裝飾一莊稼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1)倔強:剛強不屈,固執。(2)玷污:弄臟,

污損。多用作比喻。(3)詛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禱鬼神加禍于所恨的人,現指咒

罵。(4)寂寥:寂靜而空闊。(5)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

靠近、接觸。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著分析

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7)}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

4(12)

人生意義(8、9、10、11)

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

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1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

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

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

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么意思?

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社會是逐步

發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c一種需要滿足了,就會產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

反過來說,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會不斷進步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

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

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

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后來越是認識其艱巨性、長期性。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斗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

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

深刻的認識?

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

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后的喜悅,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

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

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處境盡管寂寥,但

是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

成異類,所以歡笑里又有酸辛,

作業

①抄寫并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②朗讀、背誦。

研討與賞析(二)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

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說的是理

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大寫的人”就

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

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壬面寫,這一節是從

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0

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

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

辦。第11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

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么?結尾為什么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

而說“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理想開花”兩句是說,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

芽,就是明天的濃陰,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征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

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

生觀和價值觀。

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C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

但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C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

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

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

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

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

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

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c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張紅斌

《理想》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一篇

四」

班級七(1、3)課時安排3課時

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

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②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③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難點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線索復習一閱讀體驗一討論一小結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時間教師活動預計達成目標(明確)

一)3分鐘檢查作業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復習導入,鞏固前節知識

研討與賞析(二)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

言°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