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管理學生的智慧及教師心理健康_第1頁
9、管理學生的智慧及教師心理健康_第2頁
9、管理學生的智慧及教師心理健康_第3頁
9、管理學生的智慧及教師心理健康_第4頁
9、管理學生的智慧及教師心理健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管理學生的智慧及

教師心理健康董艷菊

yanjudong@163.com主要內容:一、教育教學中的困惑二、我們如何理解并管理學生三、學生心理問題的處理四、教師心理健康維護由《司馬光砸缸》說起一、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為什么老師越來越難當?過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現在,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學生-----定時炸彈老師-------坐在火山口上的人——語文老師看不懂的火星文我們的感慨:學生一屆不如一屆!學生的學習機動越來越弱!我們小的時候玩的游戲是丟手絹,跳皮筋,彈珠。。。現在的孩子玩的是ipad,網絡游戲,微信,微博。。。現在,我們很難讀懂孩子過去的一切盡在掌握變成了一切皆有可能(例:李某某案)為什么你不快樂?緊張的高考復習令人著魔的網絡游戲大學生畢業生招聘會一夜成名的超女學生為什么厭學目前在校學生的厭學率已達30%甚至更高。多種原因催生厭學情緒。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讀書時數學成績不大好。他曾經回憶道:大概是到了發育的年齡,我整天想入非非,經常盯著黑板發愣。數學老師把教鞭指向右邊又指向左邊,全班同學的頭都左右搖擺,只有我巋然不動。于是他掰了一小段粉筆,準確無誤地砸在我臉上。數學魯老師說,你把全班的臉都丟盡了。“嗷——”全班一片歡呼,幾個后進生張開雙臂,歡迎我加入到他們的行列。從此我的數學成績一落千丈,患上數學恐懼癥。高考結束,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從此再不和數學打交道了。38歲生日前一天,我從惡夢中醒來,心狂跳不止。剛才又夢見數學考試了,水池有一個進水管,5小時可注滿,池底有一個出水管,8小時可以放完滿池的水。如果同時打開進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時可以把空池注滿?呸,神經吧,你到底想注水還是想放水?

崔永元的困惑有一天,我去自由市場買西瓜,人們用手指指點點:這不是“實話實說”嗎?我停在一個西瓜攤前,小販樂得眉開眼笑:“崔哥,我給你挑一個大的,一共是7斤6兩4,1斤是1塊1毛5,崔哥,你說是多少錢?”我忽然失去控制,大吼一聲:“少廢話!”對我來說,數學是瘡疤,數學是淚痕,數學是老寒腿,數學是類風濕,數學是股骨頭壞死,數學是心肌缺血,數學是中風……當數學是災難時,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數學。從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關閉了數學這扇窗。

高一時,又迎來一個王老師,男性,戴眼鏡,教語文。

我的作文這時正趕上創作高峰,是才思噴涌的階段。他一接手,就布置一個題目,每人一篇作文。

作文交上去,兩天以后迎來了講評。

他把作文分成三摞。他說,這部分同學有潛力,但不成形,第二部分要抓緊,差得很多。然后他抓起第三摞的第一本,推了一下眼鏡,誰叫崔永元?

我站了起來。

他把作文往講臺上一放,這寫得根本不沾邊。

我心一沉,數學已經完了,這回是語文,以后做學問是沒戲了,就剩下做人了。周末和寒暑假,中國的孩子都在做什么?討論: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的人格。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緊,但真正的教育卻被忽略。很多時候,成績把一切人格問題都掩蓋了。關心孩子一輩子的教育才是素質教育。二、我們如何理解和管理學生不同學段,老師的角色差異

1、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和學生成為朋友)好的關系是相互理解、信任、學習。良好的關系可以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怎樣把自己塑造成學生可以選擇、愿意選擇的朋友?

有能力,會“絕招”(歌曲大賽獲得冠軍的英語老師)“有個性,重儀表”“有活動,善分享”“真誠,夠意思”

2、學會同感(換位思考)同感包括三個要素: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了解導致此情形的因素將自己的感受表達給對方。(雕塑)同感不等于了解。了解是以個人的,主觀的參照標準去看事物。同感不等于同情。同情是“局外人”,交往雙方的地位是有高低,感受程度也不同。同感不等于認同與贊成當事人的行為與看法。例:案例一:高二學生小尹3、找到與學生的聯結

每個孩子都在盡其所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真目標與假目標)4、給學生面子

給學生面子,讓他欠你“人情”想學生付出,必須先給予當人們被贈予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時,會立即感到回報的意愿。教師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一些原則1、教師培養幽默感。教師以身作則,表現強烈的學習動機。2、安排一些出其不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意外的驚喜,從而引起注意。充分使用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且與教學主題有關的視聽媒體。3、協助學生訂立切合實際,符合能力范圍,且具挑戰性的目標。4、以熟悉的生活事例輔助所要呈現的主題,不要只教定義,原則,理論和規則。5、批改學生的作業時,多寫些自己的看法。6、可從教材教法的改進中提高學生內在動機。7、對受到學習挫折的學生給予鼓勵,幫助他們從中獲得經驗。多以失敗而后成功的實例,協助學生面對挫折。8、善用你的口語表達與同理心,使學生感受到關懷與進步的可能。如:讓我們試試;我相信你能處理這個問題,如需要幫助,可以來找我;我們喜歡你,但不喜歡你所做的;雖然我能了解你的感受,但我確信你能處理得很好。9、協助學生將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將失敗歸因于努力的因素。讓學生明了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努力的不夠,而努力是意志力可以控制的。5.教育從“溝通”開始。三、學生心理問題的處理

掌握一些心理輔導的常識學生心理問題分類:情緒上的需要占45%

信息的需要占30%

心理咨詢的需要占21%

心理治療的需要占4%1、人格問題自信友善,有愛心有責任感善于自我管理有抗挫折能力(2)家庭關系與父母關系緊張、對父母有內疚心理、單親家庭子女的特殊問題(3)人際交往問題以“我”為中心,對人苛求,好嫉妒,愛猜忌別人;拉幫結伙,攻擊他人;膽小羞怯,不善與人溝通等等。孩子如果沒有朋友,比他考試不及格還嚴重,孩子有沒有朋友、有沒有有質量的朋友非常重要。

(4)學習問題學習焦慮、學習疲勞、厭學癥、學習困難和考試焦慮等。

(5)異性交往問題今天,青少年的性發育大大提前,但性教育卻很落后,性誘惑卻很多。

今天,青少年的性發育大大提前,但性教育卻很落后,性誘惑卻很多。家庭的墻再厚,也擋不住社會的影響。6、家庭問題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深深打上了家庭的烙印。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

家庭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卻影響著全部人生。中國父母存在的6大問題

大多數中國父母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歐美的父母會特別教導小孩必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在表達的意見當中,還包括說“NO”!

問題1

言行不一致

說到做不到,言行不一致會把孩子變成投機主義者。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能逃避懲罰,他們試圖竭盡所能地做到這一點。

問題2

小看和責備

有些父母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長此以往,就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而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被無情地摧毀。

問題3

保護或溺愛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子女的活動范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

問題4

父母過于民主

有些父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曉之以理”,結果是理沒談成,孩子卻被慣壞了。孩子(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判斷力,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如果對其過于民主,很容易使其變得為所欲為。

問題5

濫用獎罰手段

孩子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為了幫助其明辨是非,父母應該在平時養成獎懲分明的習慣。孩子如果犯了錯誤,適度的懲罰是應該的。

問題6

父母意見不一

不少父母缺乏溝通而對教育子女的問題固執己見,甚至在孩子面前公開吵架,這種現象的直接危害是讓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應注意保持意見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讓。

四、教師心理健康維護說一說教師的壓力工作清閑穩定、待遇有保障、時間自由支配、一年兩個假期……教師職業有這么多令人羨慕的地方,為什么還會有巨大壓力呢?是誰給了教師壓力呢?一本教材、兩支粉筆、三尺講臺、四季匆忙、五車學問、六合難終、妻子抱怨、八面受氣、久勞成疾、十分可憐。教師的寫照

對教師職業的理解1、你會用哪五個句子定義這一職業?2、你為什么選擇教師這一職業?園丁慈母春蠶

人梯春雨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首先是普通的人教師因學生而特殊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種意義上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只會源源不斷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學生,教師心理健康是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管理壓力,不僅對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有益,同時也有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未來!湯姆貓講教師壓力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教師壓力源BECDA社會環境學校因素家長因素自身因素學生因素做個好老師:社會形象的期待滿腦知識“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不計報酬無私奉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做個好老師:社會角色的要求教師角色正規角色組織者交流者激發者管理者示范者

教研者

……非正規角色文化先知

道德圣人

家長密探

學生保姆

專業騙子

替罪羊

……做個好老師:專家學者的指導專家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專家說:專家說:“沒有差生,只有差異。”“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每一個學生都能合格。”學校、家長和學生:學生難教家長難處學校難呆態度差,動機弱,差別大要求高,心眼多,意見大評比多,檢查多,成就少自身因素:完美主義過度服從過分執著壓力管理技術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改變你的行為方式改變你的生活方式1.轉換觀念:換個角度看問題轉換觀念:換個角度看問題發生事件自我觀人際觀世界觀心理行為反應

我們的煩惱,不是源于我們的遭遇,而是源于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轉換觀念看壓力A:徹底消除壓力,不實際也不可能B:人需要適當的壓力,讓自己維持良好的表現情緒ABC理論A:人們產生情緒的事件B: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個體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練習:請就以下事件,盡可能多地寫出你的想法,并注明每一種想法下的情緒。事件:今年職稱評定本以為自己能評上,可結果卻沒評上。想法1:情緒1:行為1:想法2:情緒2:行為2:想法3:情緒3:行為3:想法4情緒4:行為4: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