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湖南師范大學附中2025屆高二上生物期末質量檢測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某同學完成“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時,利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酵母菌數量的變化情況。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一塊血細胞計數板通常含有2個計數室B.與稀釋涂布平板法計數相比,該計數方法統計的結果偏大C.取樣時為避免吸到培養液底部的死菌,滴管應輕輕吸取,避免溶液晃動D.實驗后期酵母菌數量的下降可能與營養物質的消耗、pH的改變等有關2.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圖中4種化合物中O內A所對應的解釋只有一個是正確B.硝化細菌體內含有圖示中的四種化合物C.圖中四種物質的化學元素組成相同D.四種物質不都具有物種特異性3.某小組探究酵母菌種群增長的最適溫度,結果如下表。有關敘述錯誤的是()溫度(℃)不同時間酵母菌種群數量(106個·mL-1)0h2h4h6h8h10h12h14h151.21.52.02.32.54.88.58.4201.21.83.04.07.813.220.319.4251.22.03.85.88.919.519.018.5301.23.57.215.235.188.288.181.0351.24.89.220.175.273.170.268.1A.各組實驗除溫度不同,其他條件都應相同且適宜B.該實驗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最適溫度約為30℃C.不同溫度下酵母菌種群數量隨時間變化趨勢相同D.不同溫度下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環境容納量相同4.植物產生向光性的原因是()A.生長素加快了向光側的光合作用B.單側光引起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多的緣故C.光破壞了背光側細胞的生長D.單側光使背光側生長素分布較多,促進細胞的伸長5.冬季在戶外滑雪時,人體會進行復雜的穩態調節。以下敘述正確的是()A.大腦皮層是人體進行體溫調節的中樞B.皮膚血管舒張,機體散熱量大于產熱量C.葡萄糖轉化為糖原,以維持血糖平衡D.下丘腦既參與神經調節也參與激素調節6.在調查一塊方圓為2hm2的草場中黑線姬鼠的數量時,第一次捕獲39只標記后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點第二次捕獲了72只,其中有標記的個體13只。由于黑線姬鼠被捕一次后更難捕捉,因此推測該草場中黑線姬鼠的種群密度最可能是()A.大于108只/hm2 B.小于108只/hm2C.小于216只/hm2 D.大于216只/hm27.小兒麻痹癥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傳出神經元的細胞體,而傳入神經元及神經中樞未受到侵染,所以嚴重的小兒麻痹癥患者會表現出下肢()A.能運動,對刺激有感覺B.運動障礙,對刺激有感覺C.不能運動,對刺激無感覺D.運動障礙,對刺激無感覺8.(10分)下列關于人體免疫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A.免疫系統由扁桃體、脾臟、淋巴結、骨髓等免疫器官組成B.二次免疫主要通過初次免疫產生的記憶細胞發揮作用C.淚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細菌的過程屬于第二道防線起作用,即體液中的殺菌物質起作用D.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小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大部分形成記憶細胞二、非選擇題9.(10分)圖1是在發酵罐內利用三孢布拉氏霉發酵生產β-胡蘿卜素過程中,菌體生物量及β-胡蘿卜素產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圖2是樣品層析結果及與β-胡蘿卜素標準樣品的比對。回答下列問題:(1)β-胡蘿卜素常用的提取方法為_____________法,實驗表明,石油醚的提取效果遠好于丙酮和酒精,原因是____________。(2)圖1中,菌體的最快增長出現在第______________h左右,菌體的生物量到達最大值后下降,為保證連續的生產,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3)紙層析法分離樣品中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將萃取的胡蘿卜素樣品與β-胡蘿卜素標準樣品進行比對,結果如圖2。據圖2分析可知,色帶_____________為β-胡蘿卜素。10.(14分)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1)圖1中表示某小島上蜥蜴進化的過程,X、Y、Z表示蜥蜴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其中X、Y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島上蜥蜴原種的腳趾逐漸出現兩種性狀,W代表蜥蜴腳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聯趾(趾間有蹼)基因。圖2表示這兩種性狀比例變化的過程。①由于蜥蜴過度繁殖,導致__________加劇。②小島上食物短缺,聯趾蜥蜴個體比例反而逐漸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③圖2所示的過程說明,自然環境的變化引起不同性狀蜥蜴的比例發生變化,其本質是因為蜥蜴群體內的__________發生了改變。11.(14分)為驗證植物的生長具有向光性,某學校學生做了如下實驗裝置,連續實驗8天,每天測量玉米幼苗的高度和傾角(幼苗與一根豎直放置的牙簽形成的夾角)。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為使實驗效果更明顯,可在夜間對實驗組進行的處理是______________。可預測該實驗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為增加實驗的嚴密性,還可再設置一個對照組,具體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玉米幼苗具有向光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想繼續探究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可選用______________(填“實驗組裝置”或“對照組裝置”),再選擇幼苗適當的部位罩上錫箔罩即可。12.為研究吲哚乙酸(IAA)與脫落酸(ABA)的運輸特點,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標記IAA和ABA開展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圖中AB為莖尖切段,瓊脂塊①和②中出現較強放射性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瓊脂塊③和④中均出現了較強放射性,說明ABA在莖尖的運輸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極性運輸。綜合以上描述,極性運輸是指生長素只能從____________運輸到_____________,而不能反過來運輸,也就是只能單方向地運輸。(2)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_,研究發現,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_____________;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3)下圖中代表單子葉農作物的曲線是_______(填序號),除去雙子葉雜草所用的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最好在圖中_______(用字母表示)左右。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C【解析】1、實驗原理:用液體培養基培養酵母菌,種群增長受培養液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在理想的無限環境中,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J”型曲線;在有限的環境下,酵母菌種群的增長呈“S”型曲線。2、16格×25格的血球計數板計算公式:酵母細胞數/ml=(100小格內酵母細胞個數/100)×400×稀釋倍數×104。【詳解】A、一塊血細胞計數板通常含有2個計數室,A正確;B、由于計數時統計了死亡的細菌,所以該計數方法統計的結果偏大,B正確;C、取樣時應該振蕩搖勻后再進行,C錯誤;D、實驗后期,由于營養物質有限、pH發生改變,所以酵母菌數量會下降,D正確。故選C。2、A【解析】分析題圖可知:四種化合物分別為ATP、DNA、tRNA、核苷酸;其中“O”內A所對應含義依次是腺苷、腺嘌呤脫氧核苷酸、腺嘌呤、腺嘌呤。【詳解】A、圖中四種化合物中“O”內A所對應含義的解釋有一個是錯誤的,即第3個中“O”內A所對應的含義應為腺嘌呤,而不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錯誤;B、硝化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原核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也含有其基本單位核苷酸),也能產生ATP,即含有圖示中的四種化合物,B正確;C、圖中四種化合物ATP、DNA、tRNA和核苷酸的元素組成都相同,均為C、H、O、N、P,C正確;D、四種物質不都具有物種特異性,如ATP是細胞內通用的直接能源物質,tRNA也不具有物種特異性,D正確。故選A。3、D【解析】從表格中看出,隨著溫度的增加,酵母菌種群數量先增加后減少,在30℃最高,隨著時間增加,種群數量先增加后減少,在12h左右達到最大。【詳解】A、實驗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種群增長的最適溫度”,所以自變量是溫度,所以各組實驗除溫度不同,其他條件都應相同且適宜,A正確;B、比較各組在30℃時,酵母菌種群數量達到最大,所以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最適溫度約為30℃,B正確;C、從各組數據分析,不同溫度下酵母菌種群數量隨時間變化趨勢相同,都是先增加后減少,在12h左右達到最大,C正確;D、不同溫度下,環境容納量不同,從表格中看出,最大的是30℃,最小的是15℃,D錯誤。故選D。4、D【解析】植物向光性產生的原因是:在單側光照射下,使生長素從向光一側運輸到了背光一側,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高,生長快,向光側的生長素濃度低,生長慢,所以植物表現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長表現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單側光引起生長素分布的不均勻。【詳解】在單側光的刺激下,生長素從向光一側運輸到了背光一側,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高,促進細胞的伸長,從而表現出向光彎曲生長,D正確,ABC錯誤。故選D。5、D【解析】1.體溫調節中樞是下丘腦;
與血糖調節相關的激素主要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島素的作用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能促進全身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濃度;胰高血糖素能促進糖原分解,并促進一些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詳解】A、人體進行體溫調節的中樞在下丘腦,A錯誤;B、機體散熱量等于產熱量,B錯誤;C、由于運動消耗,血糖下降,可通過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以維持血糖平衡,C錯誤;D、下丘腦是聯系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樞紐,既參與神經調節也參與激素調節,D正確。故選D。6、B【解析】1、標志重捕法是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志后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定期限后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志的個體占總捕數的比例,來估計該種群的數量。2、設該地段種群中個體數為N,其中標志總數為M,重捕總數為n,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為m,則N:M=n:m。【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獲并標記39只灰蒼鼠,第二次捕獲72只灰蒼鼠,其中有上次標記的個體13只;根據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標記總數=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即N:39=72:13,N=216只,由于灰蒼鼠被捕一次后更難捕捉,因此推測該草場中灰蒼鼠的種群數量最可能小于216只,因此該草場中灰蒼鼠的種群密度最可能是小于216÷2=108只,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了標記重捕法中種群密度的相關計算,考生要能夠識記計算的相關公式,利用題中所給數據代入計算即可;特別注意題中提出“方圓為2hm2的草場”,由于要求計算“種群密度”,因此切記計算結果除以面積。7、B【解析】大腦皮層有相應的感覺中樞,若傳入神經元和神經中樞沒受到侵染,則相應的刺激仍會傳到大腦皮層,產生感覺。【詳解】傳出神經元的細胞體受損,則對相應的刺激不能產生相應的運動,但是因為傳入神經元及神經中樞未受到侵染,所以對刺激還是有感覺的,B正確,故選B。8、B【解析】1、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免疫細胞(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他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體、淋巴結、胸腺、骨髓、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組成的,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詳解】A、由分析可知,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組成,A錯誤;B、對同種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過初次免疫存留的記憶細胞發揮作用,B正確;C、淚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細菌的過程屬于第一道防線起作用,C錯誤;D、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少部分形成記憶細胞,D錯誤。故選B。二、非選擇題9、①.萃取②.石油醚為水不溶性有機溶劑,沸點高,萃取效果好③.100④.連續加入新的培養液,同時排出代謝產物⑤.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⑥.I【解析】據圖分析:圖1中,在發酵罐內利用三孢布拉氏霉發酵生產β-胡蘿卜素過程中,β-胡蘿卜素產量應該是三孢布拉氏霉處于穩定期時進行連續培養時獲得的產量最高。圖2表示用紙層析法鑒定胡蘿卜素的實驗過程。【詳解】(1)β-胡蘿卜素常用提取方法為萃取法溶解;實驗表明,石油醚的提取效果遠好于丙酮和酒精,原因是石油醚為水不溶性有機溶劑,萃取效果好。(2)據圖分析可知:圖1中,菌體的最快增長出現在第100h左右;菌體的生物量到達最大值后下降,其原因是營養物質缺乏,有害代謝產物積累,故為保證連續的生產,應采取的措施是連續加入新的培養液,同時排出代謝產物。(3)紙層析法分離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速度快;從圖中分析可知,色帶Ⅰ為β一胡蘿卜素。【點睛】本題主要色素提取的相關知識,意在強化學生對胡蘿卜素的提取與鑒定理解與運用。識記相關知識并能運用術語分析作答是解題關鍵。10、(1)①.突變或基因重組(變異)②.自然選擇(2)①.生存斗爭(種內斗爭)②.聯趾型個體趾間有蹼,適合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在食物缺乏時,比分趾個體更具生存優勢③.基因頻率【解析】1、分析題圖可知,由于突變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種出現不同的形態,由于自然選擇的作用于,有利變異被保留,不利變異被淘汰,正確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與原有物種之間發生生殖隔離進而形成新物種,因此該圖中,X是變異,Y是自然選擇,Z是隔離;2、種群是指位于一定的自然區域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的綜合;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組成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小問1詳解】由題圖可知,X是為可遺傳變異,突變和基因重組,Y是自然選擇,Z是隔離【小問2詳解】①由于蜥蜴過度繁殖,導致生存斗爭加劇;②聯趾型個體趾間有蹼,適合于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因此,在島上食物短缺時,聯趾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機會較多,聯趾蜥蜴個體比例反而逐漸上升;③圖2所示的過程說明,自然環境的變化引起不同性狀蜥蜴的比例發生變化,其本質是因為蜥蜴群體內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11、(1)①.是否有單側光處理②.夜晚打開臺燈從小孔照光③.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裝置幼苗的高度逐漸增大,實驗組幼苗傾角逐漸增大,對照組傾角一直為0°④.用均勻的光照處理玉米幼苗(連續8天)(2)單側光照射后,玉米幼苗尖端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3)實驗組裝置【解析】實驗目的是驗證植物的生長具有向光性,自變量為是否有單側光處理,因變量的測量指標是玉米幼苗的高度和傾角。據圖可知,實驗組用單側光照射玉米幼苗,對照組處于黑暗條件。小問1詳解】據分析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是否有單側光處理。可在夜間對實驗組進行打開臺燈從小孔照光的處理,以延長單側照光的時間,使實驗效果更明顯。實驗組玉米幼苗在單側照光的條件下,會向光彎曲(小孔的方向)生長,對照組處于黑暗環境中,玉米幼苗將直立生長。故預期結果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裝置幼苗的高度逐漸增大,實驗組幼苗傾角逐漸增大,對照組傾角一直為0°。為增加實驗的嚴密性,還可再設置一個用均勻的光照處理玉米幼苗(連續實驗8天)的對照組。小問2詳解】由于單側光照射后,玉米幼苗尖端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背光側生長快,向光側生長慢,從而造成向光彎曲,使玉米幼苗表現出向光性。【小問3詳解】若想繼續探究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可選用實驗組裝置,再選擇在幼苗適當的部位罩上錫箔罩(尖端或尖端下面的伸長區),在單側光照射下,觀察幼苗是否出現向光性即可。【點睛】本題考查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商務模式創新實踐案例分析-全面剖析
- 城市化發展對市場影響-全面剖析
- 2025年藝人經紀公司合同管理流程規范
- 電信行業員工技能提升與發展計劃
- 無人機航電系統優化-全面剖析
- 樂器環保制造探索-全面剖析
- 教師生涯規劃與發展計劃
- 新型抗菌藥物研發進展-全面剖析
- 靈仙神話與歷史關系-全面剖析
- 二手車市場維護保養計劃
- 腦卒中高危風險篩查流程
- TPM培訓講義課件
- DB45∕T 2149-2020 公路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 如何運用ABC法則(銷售溝通)課件
-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自評表
- 楔狀缺損的修復課件
- 浙江省消防技術規范難點問題操作技術指南2023年
- 我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
-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字版
- 《實數》單元作業設計
- 中醫內科學陽痿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