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三住數乘兩住教
★教材分析/
1.本單元學習的乘法運算,不論是口算還是筆算,是估算還是用計算器算,其基本算
理和運算方法學生是不陌生的。因為之前學生學完兩位數乘兩位數后,已掌握了乘法運算的
基本技能。從這個角度上說,本單元所學知識,屬于舊知。所不同的,僅僅是運算數據變成
了三位數乘兩彳譴。
2.根據學生已有的這個知識基礎,在教學時,可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親身實踐、
合作交流等活動,自行總結出口算、筆算和估算的T殳方法。本單元的內容在已經學過兩
位數乘T立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筆算基礎上,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
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三櫻乘一位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因此,對算理和算法的螂和探索
并不會感到困惑。但是由于因數數位的增加,計算的難度也會增加,計算中就會出現各種不
同的情況,因此,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導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
法。
3.使學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并應用這種關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
算,養成估算的習慣。
★教學建議刃I
1.注意讓學生自主掌握乘法運算的基本方法。
本單元所學內容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接觸過,屬于舊知推新知,學生要根據已有的知識基
礎推導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在教學時,可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
作交流等活動,自行總結出口算、筆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視引導學生探索運算中的數量關系,初步學習模型化的數學方法。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技能,還應當讓學生掌握簡單
的具有實際背景的常見數量關系,并且能夠用關系式或數字符號去表達它們。本單元學習的
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數量關系中的一種,數學模型"速度X
時間=路程"將三者簡明、有邏輯地聯成一體。教學時,應注重讓全體學生解決例3中的具體
問題,感悟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經歷將運動中的具體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
"速度X時間:路程”的全過程,經歷將抽象的數學模型用于解決具體問題的全過程。讓學
生在"解決具體問題f象出數學模型一解釋并說明模型一用模型解決問題"這樣一系列的
數學活動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數學思維方法。
3.以探索運算中的數值規律的練習為載體,發展學生的推理功底。
利用乘法運算,培養學生的推理功底,特殊是合情推理功底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任務。
★課時?安排/A
1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的中間和末尾沒有
0)..............................................................................................................................................1課時
2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的中間或末尾有
0)......................................................................................................................................................1課時
3積的變化規
律.................................................................................
.........................................................................1課時
4兩種常見的數量關
系.................................................................................
...............................................1課時
匕/三位嫩弗兩位靜(國姊的中網和沫尾發有0)論
課時
教學內容
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的中間和末尾沒有0)。(教材第47頁)
教學目標■■以
1.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
正確地進行計算。
2.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
習數學的自信心。
3.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
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的功底,發展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口
重點: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時的進位。
教具學具■■■
課件。
數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想去北京嗎?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行145
千米。該城市到北京有幾千米?你會列式嗎?
生□45X12。
師:估算一下,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幾千米?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我們可以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這樣150X10=1500,所以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
1500千米。
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合理就要給予肯定。
師:剛才同學們都進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45X12的準確答案是幾呢?面對新問題,我相信
同學們各有高招,這節課我們一起借助已經掌握的知識來解決今天遇到的新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了一個生活中學生I:匕較熟悉的情境,希望學生能主動投入到估算中來,讓學
生通過估算,試圖培養學生的數感,同時也使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用已有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法】
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嘗試練習。
(1)出示例L讀題,理解題意。
⑵列出算式:145XI2。
⑶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
給學生留有討論時間。
2.學生討論。
(1)集體討論算法。
⑵投影展示學生嘗試練習中的幾種做法:
甲乙丙
145145145
_x_____1,_2X12X12
290290290
14,5____145145
⑶說一說:誰做得對,誰做錯了,錯在哪里?
學生:甲和乙兩位同學計算正確,丙同學做錯了,因數十位上的1乘145,得數的末位5應
與因數的十位對齊。
3.理清法則。
(1)回顧。
老師帶領同學們回顧計算過程。
⑵提問。
第一步算什么?(先算2乘145,結果是290,得數中的末位和因數中的個位對齊)
第二步算什么?(再用因數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幾?(145個十)5要和因數中的哪一
位對齊?(要和因數中的十位對齊)
第三步算什么?(把兩部分的積加起來,得1740)
4.對比例題,歸納法則。
⑴觀察45X12和145X12.
(2)比較兩位數乘兩位數、兩位數乘三彳譴的乘法計算順序和積的定位。
(3)歸納法則。
①先用第一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二個因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對
齊。
②再用第T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二個因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一個因數的十位7寸
齊。
③最后把兩次的積加起來。
注意:第二步個位上的0不寫。
師:由此看出,不管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還是三位數,計算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先用第一
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二個因數,得數末位與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對齊;再用第一個因數十位
上的數去乘第二個因數,得數末位與第一個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5.驗算。
提問:做完題后,你如何檢查?
生1:我用計算器來驗算。
生2:我再重做一遍。
提問:精確值與你們開始的估算值相差幾?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估算,再嘗試筆算,實現了估算、筆算的有機結合。同時,允許不同
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較好地體現了"關注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目|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是怎樣學會這些新知識的?
學生自由交流。
畫I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99X42=538X48=138X16=
[考查知識點: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中間、末尾沒有0);功底要求:能正確熟練的筆算三位數
乘兩位數]
B類
星月飯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雙一次性筷子。這個飯店每個月要用掉幾雙這種一次性筷
子?(按31天計算)
[考查知識點: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中間、末尾沒有0);功底要求: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
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謝十
A類
16758258242208豎式略
B類
258X31=7998(雙)
教材習題
教材第47頁"做一做"
16088272153001943477283915882710010
板書設計■■■
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的中間和末尾沒有0)
計算:145X12=45X12=
總結: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兩位
數十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
來。
課后反思
1.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給學生創設思考與交流的空間。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
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在探索筆算乘法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
估一估,培養了學生的估算功底。
2.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豎式運算。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探索筆算方法,
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得出過程,體會
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位粵乘班1玄數(困勤的中間或未尾布0)論
一課時
教學內容■?口
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的中間或末尾有0)。(教材第48況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
2.使學生學會用簡便方法計算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
3.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功底。
重點:豎式的簡便寫法以及積的末尾0的個數的確定。
教學難點■■二
難點:因數中間的0是否與另一個因數相乘的問題。
教具學具■■■
課件。
數學過程
EJI回.M強-a
i.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指名說得數。
12X1023X1032X308X136X5024X20
2.提問。
出示:6X50
師:這道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先用整十數十位上的數去乘T立
數,再在得數的后面添一個0)
出示24X20
師:這道整十數乘兩位數的口算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先用整十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兩位
數,再在得數的后面添一個0)
3.導入。
觀察:6X50和24X20這兩道題的因數有什么特點?(都是整十數,末尾都有0)
師:加入兩個因數的末尾都有0,這樣的乘法你會做嗎?
板書:160乂30=
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學習例2⑴.
⑴老師出示例題。
⑵學生根據題意,獨立列出算式。
⑶嘗試筆算。
⑷反饋,請運用不同算法的同學說一說自己是如何解答的.
生1:我是口算得出的結果,先算16X3-18,再在積的末尾添上兩個0。
生2:我是這樣算的:160
-30
000
480
4800
學生3:老師,我喜歡這樣算:160
*30
4800
(5)提問。
這道題與前面學習的有什么不同?(兩個因數的末尾都有0)這道題怎樣用簡便的方法計
算?(學生丙的做法比較簡便)
師:寫豎式時,要把兩個因數。前面的數對齊,再把0前面的數相乘。
提問: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怎樣添0?(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添幾個0)
(6)歸納總結簡便算法。
回顧老師剛才的提問過程,理清思路,用語言敘述出簡便算法。
2.鞏固練習。(教材第48頁“做一做")
(I)板書"做TT內容。
⑵請同學們自己挑選,完成其中的兩道題。
⑶多數同學做完后,老師指名板演。
(4)質疑。
360360
>25與>25,計算時哪個豎式簡便?
明確:"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能使計算簡便。
3.學習例2⑵。
⑴觀察例題,這道題與剛才學的有什么不同?(一個因數中間有0,另一個因數末尾有0)
106
提問:豎式怎樣寫,有簡便寫法嗎?(可以寫成X30
(2)計算106X30時,既然中間的0與3相乘得0,那么這個過程可以不要嗎?怎樣寫這一
位上的積呢?(可直接加上個位進上來的數)
106
x30
3180
國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體會。
[rail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每分鐘約打
no個字,共打了
、多少字?
到10時25分他
能完成3000個字的
[打字任務嗎?
[考直知識點: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的中間或末尾有0);功底要求: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
中的實際問題]
B類
小葉準備坐汽車到相距1000千米的外婆家,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80千米,那么10小時
后小葉能到外婆家嗎?
[考查知識點: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的中間或末尾有0);功底要求: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
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10X25之750(個)2750<3000所以?|10時25分他不能完成3000個字的打字任務。
B類
80m10400(千米)800千米<1000千米所以10小時后小葉不能到外婆家。
教材習題
教材第,18頁"做T故'
1.8800960090006960
2.5070152509000528062408240580032200
教材第48頁〃你知道嗎〃
357X46=16422
1.52489144783024165180118200597714355
2.(1)124X32-3968(噸)
⑵124X85=10540(噸)
3.4500320096095098009000840750
4.201X90=18090(分)
5.350X20-7000(千克)7000千克=7噸7噸M噸不夠
6.>>
7.876094308554150002884383467204560
8.略
9.(125+18)X3N29(元)
10.⑴302XI2=3624(元)135X14=1890(元)140*15=2100(元)
(2)3624+1890⑵00=7614(元)
11.有三種購買方案。
128XI5=1920(元)3000-1920=1080(元)
108X15=1620(元)3000T620=l380(元)
198X15之970(元)3000-2970-30(元)
12.(答案不唯一)其中乘積最大的是43X520N2360或430X5212360。
板書設計!■■■
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的中間或末尾有0)
220160360580
X40X60X25XI2
因數末尾有。的簡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末尾?共有幾個0,就在
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
課后反思■■雪
1.因為兩位數乘兩位數和三位數乘兩位數同是因數中有兩位數的乘法,學生已經熟練掌
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同時恰當地利用知識的遷移,很快就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
算。
2.教學中成功創設了預習問題。在學生的預習過程中,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對于
問題,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的學習效果匕俄明顯。
3.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認真書寫乘法豎式的習慣。
(1)老師的板書做到以身作則。
(2)要求明確,包括數字間的間距、一樣數位對齊、橫線的畫法等。
⑶嚴格要求,作業批改中要求學生規范書寫。
積的變化規律論
?一課時
教學內容
積的變化規律。(教材第5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經歷探索、歸納積變化規律的過程。
2.理解積變化的規律,會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3.在探索、歸納和變化規律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
重點難點
重難點:掌握在乘法里,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的變化
規律。
教具學具
課件。
數學過程
日I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億的上的數,下面老師寫了兩個十二位數,給大家幾秒鐘的時間,看
你能很快地記住哪個數?123412341234950382573014
學生記數。
師:記住了哪個?(第T)為什么這么多學生記住了第f數?數學中有無數有規律的情況,
今天我們研究積的變化規律。看到題目想知道什么?
生1:有什么規律?
生2:學積的變化干什么?
生3:積的變化規律和什么有關系?
生4:怎么就知道這個規律了?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真多!相信大家通過自己研究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設計意圖:借助主題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為
下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I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問題,你能解決嗎?
課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小明的媽媽來到副食柜前,她準備買一些
大米回家。媽媽提出問題想考考小明。
&次米每包6元,加入買2包,一共幾元?
②大米每包6元,加入買20包,一共幾元?
?大米每包6元,加入買200包,一共幾元?
學生口頭列式并計算:
6X2=12
6X20=120
6X200=1200
師:非常好!同學們,請認真觀察上面每組算式,你能根據這組算式的特點再往下寫2個算式
嗎?試一試。
學生獨立寫出。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自己寫得算式,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0
誰來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寫的?
學生說出自己寫的第一組算式:6X2000=12000,6X20000=120000.
師:你們也是這么寫的嗎?你們寫得這么正確,你一定發現了這組算式的規律,誰再來說
一說這組算式的特點?
生:其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逐漸擴大的倍數一樣,都是逐漸擴大10倍,積也隨著擴
大10倍。
師:剛剛在這組算式里同學們發現,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10,積也乘10.加入讓你
再往下寫,你還能再寫出來嗎?猜一猜,加入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5,積會有怎樣的變化
呢?請同學們寫出一組這樣的算式驗證一下。
學生寫出后匯報交流。
師:你能試著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嗎?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現
師:加入問題是這樣的(課件出示下面問題),你還會算嗎?
。次袋面粉每袋20元,4袋一共幾元?
②中袋面粉每袋10元,4袋一共幾元?
③小袋面粉每袋5元,4袋一共幾元?
學生口頭列式并計算:
20X4=80
10X4=40
5X4=20
師:同學們都這么愛動腦思考,你一定也發現了第二組算式的特點?誰來說一說?
生:我們已經發現,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2,積也除以2.
師:你能不能大膽地猜想一下,這里會得出一個什么樣的規律?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0除外),積也除以幾。
師:剛才大家發現的規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數學問題一般不匆忙下結論,要再
舉一些例子,看看會不會出現一樣的情況。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師:在舉例時,對于所用的數據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腌數據要方便擴大與縮小。
展示交流:請兩組同學分別介紹自己的操作情況,說說因數和相應的積各有怎樣的變化。
師:發現我們舉了無數的例子,確實存在著剛才同學們講到的規律,誰能把這個規律完整地
表述出來呢?
同桌互說規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以兩組算式為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
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同時讓學生體會事物之間是密切相關的,受到辯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
師:你們是通過什么方法探索出規律解決問題的?
生:結合具體情況舉例驗證,得出的結論。
師:這是很好的一種學習方法。其實關于積的變化還有其他規律?課后可以繼續研究。
畫III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先用積的變化規律填空,再用筆算或計算器驗算。
26X48=124817X12=204
26X24X)17X24=()
26X123)17X36=()
(考查知識點:積的變化規律;功底要求:運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問題)
B類
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56平方厘米,加入長縮小4倍,寬擴大4倍,這個長方形就變成了
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幾?它的邊長是幾?
(考查知識點:積的變化規律;功底要求:運用積的變化規律解決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624312408612
B類
256平方厘米16厘米
教材習題
教材第51頁“做一做"
1.363603600240240024000400200200
2.24+8書200X3400(平方米)或200+8X24400(平方米)
[板書設計]■?口
積的變化規律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
一個因數乘凡,另一個因數必須除以一樣的數,才能使積不變。
課后反思■■■
1.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努力做到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探索空間,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與
交流,從而掌握規律、應用規律。
2.我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動腦思考、發現規律,讓他們把發現的規律說給同學聽,然后
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鼓勵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出規律。這樣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中,發揮了集體
的智慧,群策群力,讓學生自己經歷研究問題的T殳方法,即研究具體問題一歸納發現規律一解
釋說明規律一舉例驗證規律。通過這個過程的探索,不但讓學生理解了兩數相乘時,積會隨著
其中一個因數或兩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體會事物間是密切相關的,受到辯證思想的啟
蒙教育。
二4朝都常見的套重弟系W
?一課時
[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教材第52責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和總價,以及速度、時間和路程的含義,理解并掌握這兩
組數量關系。
2.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功底,以及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功底,并滲透事物
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功底。
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和總價,以及速度'時間和路程的含義,理解并掌握這兩
組數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功底,以及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功底,并滲透事物
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圖
Bl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請看下面的問題并口答列式。(課件出示下面的問題)
⑴每個文具盒10元,5個文具盒幾錢?
(2)用50元錢買文具盒,每個10元,可以買幾個?
⑶用50元錢買了5個同樣的文具盒,每個幾錢?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師:你能自己列式解答下面的問題嗎?(課件出示下面的問題)
⑴一輛汽車每小時行50千米,3小時能行幾千米?
⑵一輛汽車行了150千米,每小時行50千米,行了幾小時?
⑶一輛汽車3小時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幾千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對。
師:我們已經學習過許多應用題,知道在制作和日常生活中有各種數量關系,并且已接觸了許
多數量關系。像上面做的題里有哪些數量呢?這些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
一起來學習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例著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同時也引導了學生發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教學例4。
師:請自己讀題后嘗試解答。(課件出示:教材第52頁例4)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老師板書。
師:這兩道題都是說的哪一方面的事?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
的問題?
學生加入能回答上來就讓學生嘗試回答;加入學生不能回答,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進行解釋
說明:這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每個籃球80元、每千克魚10元,這樣的每
T牛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3個、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一共用
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你的數學書的單價是幾?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單價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生活中你
熟悉事物的單價、數量和總價。
師:誰來說一說,第⑴題里籃球的單價、數量各是幾,要求什么?是怎樣求的?第⑵題
里的單價、數量各是幾?要求什么?是怎樣求的?這兩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
點?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師:從上面的兩題里,你發現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生:單價X數量代價。
師:請同學們根據這個關系想一想,加入知道總價和單價,可以求什么?怎樣求?
生:總價一單價強量。
師:再想一想,加入知道總價和數量,可以求什么?怎樣求?
生:總價-數量當價。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這里一組三個數量關系式,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你覺得只
要記住了哪一個,就能記住其他的兩個?根據什么知識來記其他兩個?
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匯報交流,歸納小結:我們從這里的三個數量關系式可以看出,根據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
量的關系,只要知道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我們在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
"單價X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想出"總價:單價-數量"和
"總價一血當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數量,思考要求的什么,是怎樣求的,既可以鞏固剛學到
的量的概念,又是對這兩題計算方法的分析。接著引導學生尋找共同特點,歸納數量關系,
就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進行綜合、抽象和概括。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對具體
問題的解口、分析的基礎上認識抽象的數量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還有利于培養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功底】
2.教學例5。
師:你能獨立解答下面的問題嗎?(課件出示:教材第53頁例5)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q艮交流,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教師板書。
師:這兩道題都是說的是行程問題,其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在一
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
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第⑴題里汽車的速度是幾?行走的時間呢?求出的結果是什么?是怎樣求的?第
⑵題里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時間各是幾?求出的是什么?怎樣求的?這兩題在計算方法上
有什么共同特點?在小組里跟同學說一說。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師:從這兩題里,你發現了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生:速度X時間描程。
師:加入知道路程和速度,時間?該怎樣求?
生:路程廣速度知間。
師:根據數量關系式,求速度需要哪兩個條件?怎樣求?為什么要這樣求?
生:路程一時間凝度。
師:這里主要記住哪T,就能記住其他兩個?根據什么知識可以從乘法的關系式推導出其
他兩個?
生:速度x時間畛程。
師:請大家把這三個數量關系式齊讀一遍。
小結:速度、時間和路程是一組聯系緊密的數量,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
三個量。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速度x時間幅程",就可以根據乘除法的關系,
得到"路程;速度附間""路程:時間強度”。
【設計意圖:采納與上一例題一樣的教學思路設計這一環節的教學,培養學生遷移類推功
底的同時,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功底】
II課末總結,梳
師:這堂課學習的是哪兩組常見的數量關系?你能具體說一說這兩組數量關系嗎?我們主
要記住哪兩個,就能想出其余的數量關系式嗎?
課堂作業新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油氣倉儲環節的智能化發展路徑探索與研究考核試卷
- 熱電聯產在漁業養殖的實踐考核試卷
- 摩托車發動機氣門座材料與耐磨性考核試卷
- 充電設施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玉米淀粉在植物組織培養中的培養基優化與生長促進考核試卷
- 化工設備密封系統設計與應用考核試卷
- 石油開采業的經濟影響考核試卷
- 玻璃制品環境適應性考核試卷
- 游藝用品的供應鏈優化與物流管理考核試卷
- 止跌改善帶動物業公司價值修復
- 生物技術概論
- 【企管】年屠宰4200萬只肉鴨技術工藝改造項目可行性報告
- 8.6《林黛玉進賈府》課本劇劇本
- mt696-1997煤礦用高倍數泡沫滅火裝置通用技術條件
- GB/T 11693-2022船用法蘭焊接座板
- JJG 388-2001純音聽力計
- GB/T 18926-2008包裝容器木構件
- GB/T 16422.1-2019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第1部分:總則
- 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解讀(PPT)
- 2.6《古代生物的多樣性》教學課件
- 口才技巧之一交談技巧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