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料性)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大綱內容前言,包括地質災害近期變形及危害情況、勘查目的任務、前人研究程度、執行的技術標準、勘查范圍、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等級。勘查區自然地理條件,包括位置與交通狀況、氣象、水文、社會經濟概況。勘查區地質環境概況,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與地震、水文地質、不良地質現象、破壞地質環境的人類工程活動。地質災害基本特征,包括形態特征、邊界條件、物質組成、近期變形特征、發育階段、影響因素及形成機制、破壞模式及其危險性;威脅對象和治理工程初步設想。勘查工作部署,包括勘查手段的選擇、勘查工作比例尺的確定、地質測繪及勘探點密度的確定、控制測量、地形測量、定位測量的布置,工程地質測繪、控制剖面的布置,物探、鉆探、槽探、井探、洞探等勘探工作的布置,水文地質試驗、巖土現場試驗、巖土水樣的采集及試驗的布置,監測工作的布置,各種方法的工作量(配有設計實物工作量表、勘探工作布置平面圖和代表性剖面圖)。技術要求,包括A.5中各種手段、方法的技術要求及精度。勘查進度計劃,包括各項勘查工作的時間安排及勘查總工期。保障措施,包括人員組織、儀器、設備、材料、資金配置,質量保證措施、安全保障措施、進度保障措施。預期成果,包括勘查報告及各種附圖附表。
(規范性)
崩塌滑坡分類崩塌劃分崩塌劃分詳見表B.1。崩塌分類分類依據崩塌分類特征物質組成巖質崩塌在基巖坡面上,沿節理面、巖層面或斷層面等結構面發生的崩塌土質崩塌坡體上的土質體發生傾落的運動破壞模式滑移式危巖沿軟弱面滑移,于陡崖(坡)處塌落土體沿坡頂最大張應力處張裂,于坡體處剪出塌落傾倒式危巖轉動傾倒塌落墜落式懸空或懸挑式巖(土)塊拉斷塌落規模,m3小型危巖V≤500中型危巖500<V≤5000大型危巖V>5000滑坡按其物質組成和結構的主要因素分類滑坡按其物質組成和結構的主要因素分類詳見表B.2。滑坡按其物質組成和結構的主要因素分類表類型亞類特征描述土質滑坡滑坡堆積體滑坡由滑坡等形成的塊碎石堆積體,沿下伏基巖表面或堆積體內軟弱面滑動崩塌堆積體滑坡由崩塌等形成的塊碎石堆積體,沿下伏基巖表面或堆積體內軟弱面滑動黃土滑坡由黃土構成,大多發生在黃土體中黏性土滑坡由各種成因的黏性土組成為主殘坡積土滑坡由花崗巖風化殼、沉積巖殘破積土等構成,淺表層滑動人工堆填土滑坡由人工填筑的堤壩和場地以及棄渣堆場等物質為主形成滑坡巖質滑坡順層滑坡由基巖構成,沿順坡巖層或裂隙面滑動切層滑坡由基巖構成,滑動面與巖層層面相切,常沿傾向坡外的一組軟弱結構面滑動近水平層狀滑坡由基巖構成,沿緩傾巖層或裂隙滑動,滑動面傾角≤10°破碎巖石滑坡由基巖構成,但滑體內構造發育,巖石破碎松散,呈碎裂結構表B.2滑坡按其物質組成和結構的主要因素分類表(續)類型亞類特征描述變形體危巖體由基巖構成,巖體受多組軟弱結構面控制,存在潛在滑坡堆積層變形體由堆積體構成,以蠕滑變型為主,滑動面不明顯滑坡其它因素分類滑坡其它因素分類詳見表B.3。滑坡其它因素分類表分類因素類型名稱特征說明滑體厚度淺層滑坡滑坡體厚度≤10m中層滑坡10m<滑坡體厚度≤25m深層滑坡25m<滑坡體厚度≤50m超深層滑坡滑坡體厚度>50m滑體體積(V)小型滑坡V≤10×104m3中型滑坡10×104m3<V≤100×104m3大型滑坡100×104m3<V≤1000×104m3特大型滑坡V>1000×104m3始滑部位及運移形式推移式滑坡斜坡上部先滑,擠壓下部產生變形,一般滑動速度較快,滑體表面波狀起伏,多見于有堆積物分布的斜坡地段牽引式滑坡斜坡下部先滑,使上部失去支撐而變形滑動。一般滑動速度較慢,多具上小下大的塔式外貌,橫向張性裂隙發育,表面多呈階梯狀或陡坎狀混合滑坡始滑部位前后緣結合、共同作用穩定程度活滑坡目前仍在繼續活動(包括迅速、緩慢和間歇),后壁及兩側常有新鮮擦痕,滑坡體上有開裂、鼓起或前緣有擠出等變形跡象死滑坡目前已停止活動,滑坡體上植被較盛,常有居民點誘發因素工程滑坡在滑坡或潛在滑坡體上及邊緣附近進行的工程建設活動引起的滑坡。可細分為:工程新滑坡和工程復活古滑坡非工程滑坡以非工程建設活動的人為因素誘發的滑坡自然滑坡由地震、暴雨、久雨、侵蝕、潛蝕、崩坡積加載等自然作用產生的滑坡
(資料性)
危巖穩定性計算墜落式危巖下切墜落穩定性計算(圖C.1):墜落式危巖下切墜落及折斷墜落穩定性計算…………(C.1)式中: G——危巖的重量(含地面荷載),單位為千牛每米(KN/m);Qv——垂直地震荷載,單位為千牛每米(KN/m);c——危巖黏聚力,單位為千帕(kPa);H——后緣裂隙上端到未貫通段下端的垂直距離(即危巖懸臂高度),單位為米(m);h——后緣裂隙深度,單位為米(m)。墜落式危巖折斷墜落穩定性計算(圖C.1):………………(C.2)式中:Qh——垂直地震荷載,單位為千牛每米(KN/m);hw——后緣陡傾裂隙充水高度,單位為米(m),對天然工況根據調查資料確定,對暴雨工況根據匯水面積、裂隙蓄水能力和降雨情況確定,當匯水面積和裂隙蓄水能力較大時不應小于裂隙高度的1/3;a0?、b0——塊體重心與后緣鉛垂面中點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距離,單位為米(m);σt——巖體抗拉強度,單位為千帕(kPa);其余符號意義同前。當危巖重心位于危巖底面中點內側時,傾倒式危巖底部折斷傾倒穩定性可按下式計算(圖C.2):傾倒式危巖底部折斷傾倒穩定性計算……(C.3)當危巖重心位于危巖底面中點外側時,傾倒式危巖底部折斷傾倒穩定性可按下式計算:……(C.4)式中: e——塊體重心到塊體底面中點的水平距離(即塊體重心偏心距),單位為米(m);V——后緣陡傾裂隙水壓力,單位為千牛每米(KN/m);h0——塊體重心到塊體底面中點的豎向距離(即塊體重心高度),單位為米(m);其余符號意義同前。對危巖重心在基座頂面前緣內側情形,傾倒式危巖后部拉斷傾倒穩定性可按下式計算(圖C.3):傾倒式危巖后部拉斷傾倒穩定性計算………(C.5)對危巖重心在基座頂面前緣外側情形,傾倒式危巖后部拉斷傾倒穩定性可按下式計算:………………(C.6)式中: a——塊體重心到基座頂面前緣的水平距離,單位為米(m);β——后緣陡傾結構面傾角,單位為度(°);h0——水平地震力作用線到基座頂面前緣的垂直距離,單位為米(m);α——塊體與基座接觸面傾角,單位為度(°);b——后緣裂隙的延伸段下端到基座頂面前緣的水平距離(即塊體與基座接觸面長度的水平投影),單位為米(m);其余符號意義同前。完全分離的傾倒式危巖傾倒穩定性可按式C.5計算。
(資料性)
危巖落石計算分析方法崩塌危巖落石沖擊力根據日本道路協會基于落石自由落體運動沖擊力的試驗數據及Hertz彈性碰撞理論得出的經驗公式,并考慮法向和切向恢復系數得出適用于傾倒式和墜落式危巖沖擊力的計算公式:豎向:…………(D.1)水平向:……(D.2)…………(D.3)式中:qYmax、qXmax——?別為水平向和豎向最大分布荷載,單位為千帕(kPa);G——?落石質量,單位為噸(t);kn、kt?——分別為法向恢復系數、切向恢復系數,具體取值詳見表D.1;λ——拉梅系數,單位為千牛每平方米(kN/m2),建議取值為1000;H?——危巖落石至碰撞點高度,單位為米(m);H——結構緩沖土層厚度,單位為米(m);ε——沖擊力緩沖土層擴散角,單位為度(°);φ——沖擊力緩沖土層內摩擦角,單位為度(°);β——沖擊力入射角,單位為度(°);R——落石等效半徑高度,單位為米(m)。當落石沿坡面滾動時,沖擊力入射角β取坡面與緩沖層頂面相交處切線夾角;當落石沿坡面彈跳時,沖擊力入射角β取落石墜入緩沖層時速度方向與緩沖層頂面的夾角。崩塌危巖落石法向恢復系數、切向恢復系數可按表D.1取值。法向恢復系數kn和切向恢復系數?kt取值來源坡面覆蓋層特征及場地描述kk美國聯邦公路CRSP計算程序極軟:以拳擊易被打入幾英寸0.100.50軟:拇指易壓入幾英寸0.100.55堅實:一般用力下拇指可壓入幾英寸0.150.65堅硬:拇指易壓出痕跡,但需極用力才可壓入0.150.70極堅硬:易被拇指指甲劃傷0.200.75堅固:難于被拇指指甲劃傷0.200.80~0.85極軟巖:可被拇指指甲劃傷0.150.75較軟巖:地質錘尖擊打可破碎,易被小刀切削0.150.75軟巖:難被小刀切削,可被地質錘擊打出淺坑0.200.80中等巖:小刀不能切削,可被地質錘一下擊碎0.250.85硬巖:試件需要不止一下才可擊碎0.25~0.300.90較硬巖:試件需要多次才能擊碎0.25~0.300.95~1.00極硬巖:試件僅能被地質鑿切割0.25~0.300.95~1.00Giani,1992基巖裸露0.50.95塊石堆積層0.350.85巖屑堆積層0.300.70土層0.250.55危巖落石彈跳運動軌跡崩塌運動學分析可采用下列方法:危巖崩落分析模型危巖彈跳分析模型危巖最大彈跳高度由下式確定:………………(D.4)………………(D.5)………………(D.6)………………(D.7)………………(D.8)………………(D.9)式中:Hmax——危巖最大彈跳高度,單位為米(m);S——?危巖彈跳最高點距離起跳點的水平距離,單位為米(m);Vi’——危巖碰撞坡面后的反彈速度,單位為米每秒(m/s);Vi——危巖碰撞坡面的入射速度,單位為米每秒(m/s);V0x——危巖脫離母巖后沿x軸的初速度,單位為米每秒(m/s);V0y——危巖脫離母巖后沿y軸的初速度,單位為米每秒(m/s);G——重力加速度,單位為米每平方秒(m/s2);T——危巖體系墜落時間,單位為秒(s),由墜落初速度及具體地形按自由落體的公式試算得出;kn、kt?——巖塊法向回彈系數和切向恢復系數,由表D.2確定;α——斜坡坡角,單位為度(°);β——危巖運動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單位為度(°);θ——危巖反彈方向與坡面的夾角,單位為度(°)。巖塊回彈系數碰撞系數地面巖性硬巖軟巖硬土普通土松土法向回彈系數(kn)0.400.350.300.260.22切向回彈系數(kt)0.860.840.810.750.65危巖落石最大滾落距離由下式確定:危巖滾動計算示意圖………………(D.10)…………(D.11)………………(D.12)式中: tanφd——滾動摩擦系數,可由上式求出,也可按表D.3取經驗值;V’it——危巖碰撞坡面后沿坡面的反彈速度,即初始滾動速度,單位為米每秒(m/s);Vi——危巖碰撞坡面的入射速度,單位為米每秒(m/s);kt——巖塊切向回彈系數,按D.2確定;r——危巖的半徑,單位為米(m);lr——危巖在坡面的支撐點距離重心在坡面法線方向上的距離,單位為米(m);Smax——危巖最大滾動距離,單位為米(m);α——坡角,單位為度(°)。巖塊滾動阻力系數坡面特征滾動摩擦系數tanφd光滑巖面、混凝土表面0.30~0.60軟巖面、強風化硬巖面0.40~0.60塊石堆積坡面0.55~0.70密實碎石堆積坡面、硬土坡面、植被(灌木叢為主)發育0.55~0.85密實碎石堆積坡面、硬土坡面、植被不發育或少量雜草0.50~0.75松散碎石坡面、軟土坡面、植被(灌木叢為主)發育0.50~0.85軟土坡面、植被不發育或少量雜草0.50~0.85
(規范性)
泥石流分類泥石流分類劃分泥石流分類劃分表詳見表E.1。泥石流分類劃分表分類指標分類特征水源類型暴雨型泥石流由暴雨因素激發形成的泥石流潰決型泥石流由水庫、湖泊、尾礦庫等潰決因素激發形成的泥石流流域形態溝谷型泥石流流域呈扇形或狹長條形,溝谷地形,溝長坡緩,規模大山坡型泥石流流域呈斗狀,無明顯流通區,形成區與堆積區直接相連,溝短物質組成泥流由細粒徑土組成,偶夾砂礫,粘度大,顆粒均勻泥石流由土、砂、石混雜組成,顆粒差異較大水石流由砂、石組成,粒徑大,堆積物分選性強固體物質提供方式崩塌泥石流固體物質主要由崩塌堆積物組成滑坡泥石流固體物質主要由滑坡堆積物組成溝床侵蝕泥石流固體物質主要由溝床堆積物侵蝕提供坡面侵蝕泥石流固體物質主要由坡面或沖溝侵蝕提供流體性質粘性泥石流層流,有陣流,濃度大,破壞力強,堆積物分選性差稀性泥石流紊流,散流,濃度小,破壞力較弱,堆積物分選性強發育階段發育期泥石流山體破碎不穩,日益發展,淤積速度遞增,規模小旺盛期泥石流溝坡極不穩定,淤積速度穩定,規模大衰敗期泥石流溝坡趨于穩定,以河床侵蝕為主,有淤有沖,由淤轉沖停歇期泥石流溝坡穩定,植被恢復,沖刷為主,溝槽穩定暴發頻率(n)高頻泥石流1次/年≤n<10次/年中頻泥石流0.1次/年≤n<1次/年低頻泥石流0.01次/年≤n<0.1次/年間歇性泥石流0.001次/年≤n<0.01次/年堆積物體積(v)巨型泥石流v≥50×104m3大型泥石流20×104m3≤v≤50×104m3中型泥石流2×104m3≤v<20×104m3小型泥石流v<2×104m3溝谷型和坡面型泥石流野外判別溝谷型和坡面型泥石流可按照表E.2進行野外判別。溝谷型和坡面型劃分表特征溝谷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流域特征溝谷明顯,流域可呈長條形、葫蘆形或樹枝形等。分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形成區內有坍滑體,大型溝谷的支流、卡口較多,呈束放相間河段。常沿斷裂或軟弱面發育,堆積區呈扇形或帶狀溝淺、坡陡、流短,溝坡與山坡基本一致,無明顯流通區和堆積區,面蝕、溝蝕嚴重,堆積區呈錐形堆積物特征磨圓度較好,棱角不明顯磨圓度差,棱角明顯,粗大顆粒多搬運在錐體下部災害特征規模大、來勢猛、過程長、強度大,大型溝谷的沉積物有分段搬運現象規模小、來勢快、過程短、沖擊力大,堆積物多為一次搬運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劃分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可依據流體性質按表E.3的規定進行劃分。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劃分表特征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重度,kN/m316~2313~18固體物質含量,kg/m3960~2000300~1300粘度,Pa?S≥0.3<0.3物質組成以粘土、粉土為主,以及部分礫石、塊石等組成,有相應的土及易風化的松軟巖層供給以碎塊石、砂為主,含少量粘性土,有相應的土及不易風化的堅硬巖層供給沉積物特征呈舌狀,起伏不平,保持流動結構特征,剖面中一次沉積物的層次不明顯,間有“泥球”,但各次沉積物之間層次分明,洪水后不易干枯呈壟崗狀或扇狀,洪水后即可通行,干后層次不明顯,呈層狀,具有分選性流態特征層流狀,固、液兩相物質成整體運動,無垂直交換,漿體濃稠,承浮和懸托力大,石塊呈懸移狀,有時滾動,流體陣性明顯,直進性強,轉向性弱,彎道爬高明顯,沿程滲漏不明顯紊流狀,固、液兩相做不等速運動,有垂直交換,石塊流速慢于漿體,呈滾動或躍移狀,泥漿體混濁,陣性不明顯,但有股流和散流現象,水與漿體沿程易滲漏危害作用來勢兇猛,沖擊力大,磨蝕力強,直進性強,爬越高,推動力大,一次性破壞作用大沖擊力較小,磨蝕力較強,一次性破壞作用較大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劃分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可依據泥石流的物質組成和重度按表E.4的規定進行劃分。泥流、泥石流和水石流劃分表特征泥流泥石流水石流重度,kN/m316~2313~2313~18物質組成由粘粒和粉粒組成,偶夾砂和礫石由粘粒、粉粒、砂粒、礫石、碎塊石等大小不等粒徑混雜組成,偶夾砂和礫石由礫石、碎塊石及砂粒組成,夾少量粘粒和粉粒泥石流發育期野外判別泥石流發育期野外判別按表E.5。泥石流災害發育期判別表發育階段發展期旺盛期衰退期停歇期形態特征山坡以凸型為主,形成區分散,并見逐步擴大,流通區較短,扇面新鮮,淤積較快山坡從凸型坡轉為凹形坡,溝槽堆積和堵塞現象嚴重,形成區擴大,流通區向上延伸,扇面新鮮,漫流現象嚴重山坡以凹型為主,形成區減少,流通區向上延伸,溝槽逐漸下切,扇面陳舊,生長植物,植被較好全溝下切,溝槽穩定,形成區基本消失,逐漸變為普通洪流,植被良好山坡塊體運動發展明顯,多見新生溝谷,有少量滑坡、崩塌等嚴重發育,供給物主要來自崩塌、滑坡、錯落等,片蝕、側蝕也很發育明顯衰退,坍塌漸趨穩定,以溝槽搬運及側蝕供給為主山坡塊體運動基本消失塌方面積率,%1~10≥1010~1<1單位面積固體物質儲量,萬m3/km21~10≥1010~1<1充淤性質與趨勢以淤為主,淤積速度增快以淤為主,淤積值大有沖有淤,淤積速度減小沖刷下切危害程度較大最大較大小
(規范性)
巖溶塌陷分類巖溶塌陷分類根據巖溶塌陷的形成時期、可溶巖類型、巖溶塌陷誘發(觸發因素)以及塌陷體巖性巖溶塌陷類型見表F.1。巖溶塌陷綜合分類表分類標志按形成時期按可溶巖類型按成因(誘發因素)類型塌陷體巖性自然塌陷人為塌陷類型新塌陷(現代)老塌陷(第四紀)古塌陷(第四紀以前)碳酸鹽巖巖溶塌陷石膏巖溶塌陷鹽巖巖溶塌陷紅層巖溶塌陷暴雨巖溶塌陷干旱巖溶塌陷地震巖溶塌陷重力巖溶塌陷礦山巖溶塌陷抽水巖溶塌陷蓄水巖溶塌陷滲漏巖溶塌陷振動巖溶塌陷荷載巖溶塌陷隧道巖溶塌陷爆破巖溶塌陷鉆探巖溶塌陷土層塌陷基巖塌陷巖溶塌陷規模分級根據單一塌陷坑的大小、塌陷群包含塌陷坑數量、巖溶塌陷的影響范圍,可按表F.2進行巖溶塌陷規模分級。巖溶塌陷規模分級分類指標類型大型中型小型塌陷坑直徑,m>5010~50<10塌陷坑數量,個>205~20<50影響范圍,hm2>101~10<1規模分級按就高原則進行。巖溶塌陷形態分類可按表F.3對巖溶塌陷的形態特征進行分類。巖溶塌陷形態分類形態特征平面形態圓形或似圓形、橢圓形、長條形、不規則形。其中不規則形,一般由多個塌陷坑組合形成剖面形態壇狀:口小肚大,塌陷坑壁呈反坡狀圓柱狀:塌陷坑壁陡立,呈直筒狀碟狀:塌陷坑呈平緩凹陷,面積大,深度小,呈碟形漏斗狀:口大底小,塌陷坑壁呈斜坡狀,狀如漏斗復合狀:老塌陷復活,新塌陷在同一地點重復出現,新老塌陷疊加復合而成
(資料性)
勘查報告正文編寫大綱崩塌勘查報告崩塌勘查報告正文編寫大綱如下:0前言0.1任務由來0.2地質災害概況及危害情況0.3勘查目的、任務0.4勘查工作評述1勘查區自然條件及地質環境條件1.1自然條件1.2地質環境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與地震水文地質條件人類工程活動2崩塌(危巖)帶工程地質條件2.1地形地貌2.2地層巖性與巖體工程地質結構特征2.3地質構造2.4水文地質條件2.5不良地質現象2.6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3崩塌(危巖)特征及穩定性評價3.1范圍、規模及形態3.2結構特征3.3破壞方式及主要影響因素3.4穩定性評價穩定性宏觀分析計算參數確定計算分析穩定性綜合評價4崩塌(危巖)發展變化趨勢及危害性預測4.1發展變化趨勢4.2危害性預測5天然建筑材料(任務需要則列此章)6治理方案評價及建議6.1既有治理工程評價(如有則列此章)6.2治理方案建議6.3防治工程設計參數6.4擬治理工程區的地質條件分析7環境影響評價7.1對周邊環境的影響7.2交通影響7.3綜合評價和結論8地質災害防治效益評估8.1經濟效益評估8.2社會效益評估8.3環境效益評估8.4減災效益評估9結論與建議滑坡勘查報告滑坡勘查報告正文編寫大綱如下:0前言0.1任務由來0.2地質災害概況0.3勘查目的、任務0.4勘查工作評述1勘查區地形地質1.1自然條件1.2地質環境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與地震水文地質條件人類工程活動2滑坡基本特征2.1滑坡地形地貌2.2滑坡空間形態2.3滑坡變形特征2.4滑坡物質組成及結構特征2.5滑坡水文地質2.6滑坡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2.6.1滑體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2.6.2滑帶土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2.6.3滑床巖土物理力學性質2.6.4滑坡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3滑坡穩定性分析評價3.1滑坡變形宏觀分析3.2滑坡穩定性極限平衡法分析3.3滑坡穩定性敏感因素分析3.4數值模擬分析(根據任務需要做)3.5穩定性綜合評價4滑坡發展變化趨勢及危害性預測4.1發展變化趨勢4.2危害性預測5天然建筑材料(任務需要則列此章)6治理方案評價及建議6.1既有治理工程評價(如有則列此章)6.2治理方案建議6.3防治工程設計參數6.4擬治理工程區的地質條件分析7環境影響評價7.1對周邊環境的影響7.2交通影響7.3綜合評價和結論8地質災害防治效益評估8.1經濟效益評估8.2社會效益評估8.3環境效益評估8.4減災效益評估9結論與建議泥石流勘查報告泥石流勘查報告正文編寫大綱如下:0前言0.1任務由來0.2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0.3工作目的與任務0.4前人地質工作研究程度0.5勘查工作的依據0.6勘查工作概況及工作質量評述1勘查區自然地理條件1.1位置與交通1.2氣象、水文2區域地質環境條件2.1地形地貌2.2地層巖性2.3地質構造與地震地質構造新構造運動地震2.4水文地質條件2.5人類工程活動3泥石流形成條件分析3.1地形地貌及溝道條件形成區(清水區)地形地貌條件形成區(物源區)地形地貌條件流通堆積區地形地貌條件3.2物源條件崩滑堆積物源溝道堆積物源坡面侵蝕物源滑坡堆積物源泥石流物源的轉化關系3.3水源條件4泥石流基本特征4.1泥石流災害史及災情、危害性分析泥石流災害史及災情泥石流危險區范圍及險情泥石流堵潰下游河道的可能性分析4.2泥石流各區段沖淤特征形成區(清水區)沖淤特征形成區(物源區)沖淤特征流通堆積區沖淤特征4.3泥石流堆積物特征泥石流堆積物顆粒特征泥石流堆積物疊置關系及成因分析4.4泥石流發生頻率和規模4.5泥石流的成因機制和引發因素5泥石流基本特征值的計算5.1泥石流流體重度現場配漿法查表法綜合取值5.2泥石流流量雨洪法形態調查法綜合取值5.3泥石流流速計算5.4一次泥石流過流總量5.5一次泥石流固體沖出物5.6泥石流整體沖壓力5.7泥石流爬高和最大沖起高度5.8泥石流彎道超高6泥石流發展趨勢分析6.1泥石流易發程度分析與評價6.2泥石流的發生頻率和發展階段6.3泥石流發展趨勢預測7既有防治工程評述及泥石流防治方案建議7.1既有防治工程評述(如有則描述)7.2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則7.3防治工程設計參數建議7.4防治方案建議7.5擬防治工程區的地質條件分析8建筑材料分析與評價(如需要則描述)9環境影響評價9.1對周邊環境的影響9.2交通影響9.3綜合評價和結論10地質災害防治效益評估10.1經濟效益評估10.2社會效益評估10.3環境效益評估10.4減災效益評估11結論與建議巖溶塌陷勘查報告巖溶塌陷勘查報告正文編寫大綱如下:0前言0.1任務由來0.2地質災害概況0.3前人工作程度0.4勘查目的、任務0.5勘查工作評述1勘查區地質環境條件1.1氣象、水文1.2地質環境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與地震水文地質條件人類工程活動2巖溶塌陷災害現狀及成因分析2.1地面塌陷災害發育現狀;巖溶塌陷坑房屋及地面裂縫2.2巖溶塌陷災害成因分析可溶性巖層條件巖溶洞隙條件上覆巖土體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地質構造條件氣候降水條件人類工程活動條件其他條件3穩定性和危害性分區評價3.1評價標準3.2地下空洞穩定性分區評價3.3巖溶塌陷的危害性分區評價4巖溶塌陷發展變化趨勢及危害性預測4.1發展變化趨勢4.2危害性預測5防治方案建議5.1防治方案建議5.2防治工程設計參數5.3防治工程區段的地質條件6環境影響評價6.1對周邊環境的影響6.2交通影響6.3綜合評價和結論7地質災害防治效益評估7.1經濟效益評估7.2社會效益評估7.3環境效益評估7.4減災效益評估8結論與建議采空塌陷勘查報告采空塌陷勘查報告正文編寫大綱如下:0前言0.1任務由來0.2地質災害概況0.3前人工作程度0.4勘查目的、任務0.5勘查工作評述1勘查區地質環境條件1.1氣象、水文1.2地質環境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與地震水文地質條件采礦歷史 2采空塌陷災害現狀及成因分析2.1采空塌陷災害發育現狀采空塌陷坑房屋及地面裂縫2.2采空塌陷災害成因分析煤系地層條件采空塌陷工程地質條件(包括采空塌陷覆巖結構、采礦方式、“三帶”發育特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等)水文地質條件地質構造條件氣候降水條件其他條件3穩定性和危害性分區評價3.1評價標準3.2采空區穩定性分區評價3.3采空塌陷的危險性分區評價4采空塌陷發展變化趨勢及危害性預測4.1發展變化趨勢4.2危害性預測5防治方案建議5.1防治方案建議5.2防治工程設計參數5.3防治工程區段的地質條件6環境影響評價6.1對周邊環境的影響6.2交通影響6.3綜合評價和結論7地質災害防治效益評估7.1經濟效益評估7.2社會效益評估7.3環境效益評估7.4減災效益評估8結論與建議
(規范性)
治理工程設計安全系數崩塌和滑坡治理工程設計安全系數崩塌和滑坡治理工程設計安全系數宜按表H.1采用。崩塌和滑坡治理工程設計安全系數安全系數類型工程級別與工況Ⅰ級治理工程Ⅱ級治理工程Ⅲ級治理工程工況Ⅰ工況Ⅱ工況Ⅲ工況Ⅰ工況Ⅱ工況Ⅲ工況Ⅰ工況Ⅱ工況Ⅲ抗滑動1.301.251.151.251.201.101.201.151.05抗傾倒1.701.601.501.601.501.401.501.401.30抗剪斷2.201.701.502.101.601.402.001.501.30工況Ⅰ—天然工況;工況Ⅱ—暴雨工況;工況Ⅲ—地震工況泥石流攔擋壩工程設計安全系數泥石流攔擋壩工程的設計安全系數宜按表H.2采用。泥石流攔擋壩工程設計安全系數治理工程安全等級抗滑安全系數抗傾覆安全系數工況1、工況3、工況5工況2、工況4、工況6工況1、工況3、工況5工況2、工況4、工況6Ⅰ級1.351.201.601.50Ⅱ級1.301.151.551.45Ⅲ級1.251.101.501.40空
(資料性)
錨索(桿)設計參考值錨固設計抗拔安全系數取值應符合表J.1規定。表J.1錨固設計抗拔安全系數Fb取值表錨索體材料注漿體與地層界面注漿體與錨索1.8~2.22.2~2.62.2~2.6注漿體與錨索界面粘結強度設計值應符合表J.2規定。表J.2注漿體與錨索界面粘結強度設計值錨索界面粘結強度MPa光面鋼筋、光面鋼絲1.0刻痕鋼絲1.5鋼絞線、螺紋鋼筋2.0*棗核狀鋼絞線錨固段3.0波紋管3.0單絲涂覆環氧涂層預應力鋼絞線、環氧涂層七絲預應力鋼絞線的粘結強度降低25%。巖體中錨索注漿體與鉆孔界面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應符合表J.3規定。表J.3巖體中錨索注漿體與鉆孔界面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巖體類別巖石單軸飽和抗壓強度值MPa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MPa極軟巖<50.2~0.3軟巖5~150.3~0.8較軟巖15~300.8~1.2較硬巖30~601.2~1.6硬巖>601.6~3.0土體中錨索注漿體與鉆孔界面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應符合表J.4規定。表J.4土體中錨索注漿體與鉆孔界面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名稱土體狀態或密實度一次常壓注漿MPa二次壓力注漿MPa黏性土IL>10.018~0.0300.025~0.0450.75<IL≤10.030~0.0400.045~0.0600.50<IL≤0.750.040~0.0530.060~0.0700.25<IL≤0.500.053~0.0650.070~0.0850<IL≤0.250.065~0.0730.085~0.100IL≤00.073~0.0900.100~0.130粉土e>0.900.022~0.0440.040~0.0600.75≤e≤0.900.044~0.0640.060~0.090e<0.750.064~0.1000.080~0.130粉細砂稍密0.022~0.0420.040~0.070中密0.042~0.0630.075~0.110密實0.063~0.0850.090~0.130中砂稍密0.054~0.0740.070~0.100中密0.074~0.0900.100~0.130密實0.090~0.1200.130~0.170粗砂稍密0.080~0.1300.100~0.140中密0.130~0.1700.170~0.220密實0.170~0.2200.220~0.250礫砂中密、密實0.190~0.2600.240~0.290
(資料性)
錨索格構梁計算方法格構梁節點錨固力分配格構內節點i[圖K.1a)]錨固力分配可按式(K.1)~式(K.5)計算:……(K.1)……(K.2)……(K.3)……(K.4)……(K.5)式中:Pix、Piy——節點i處的縱向(x向)、橫向(y向)的節點力,單位為千牛(kN);Pi——節點i處的錨索拉力,單位為千牛(kN);αx、αy——縱向(x向)、橫向(y向)格構梁的變形系數,分別按式( K.4)~式(K.5)進行計算;Ix、Iy——縱、橫格構梁的慣性矩,單位為四次方米(m4);Eh——格構梁的彈性模量,單位為千帕(kPa);K——地基系數,單位為千帕每米(kPa/m);bx、by——格構梁在縱、橫方向的寬度,單位為米(m)。格構邊節點i[圖K.1b)]錨固力分配可按式(K.6)~式(K.7)計算。……(K.6)……(K.7)式中符號意義同式(K.1)~式(K.5)。格構角點i[圖K.1c)]錨固力分配可按式(K.8)~式(K.9)計算:……(K.8)……(K.9)式中符號意義同式(K.1)~式(K.5)。圖K.1格構梁錨固點位置圖格構錨固力分配公式的修正式(K.1)~式(K.9)中,因兩個方向的格構底板在節點處重疊,格構地基反力的增量可按式(K.10)計算:…………(K.10)式中:△P——格構地基反力的增量,單位為千牛(kN);△F——格構節點的重疊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ΣPi——所有節點的錨固力之和,單位為千牛(kN);F——格構基礎全部支承總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每一點引起的縱、橫方向的節點力增量△Pix和△Piy分配可按式(K.11)~式(K.12)計算:…………(K.11)…………(K.12)式中符號意義同式(K.10)。調整后的節點錨固力可按式(K.13)~式(K.14)計算:…………(K.13)…………(K.14)式中符號意義同式(K.10)。中間格構(包括帶懸臂的格構)節點的重疊面積Fi可按式(K.15)計算:…………(K.15)式中符號意義同式(K.1)~式(K.5)。邊跨格構節點的重疊面積Fi按后者寬度的一半進行計算,可按式(K.16)計算:…………(K.16)式中符號意義同式(K.1)~式(K.5)。格構梁內力計算格構梁內力按倒梁法計算。倒梁法假定格構梁和地基之間的地基反力按照直線變化分布。對于荷載和格構梁都對稱的情況,則為均勻分布。計算時,以錨索作為格構梁的支座,地基的凈反力及錨索錨拉力以外的各種作用力為荷載,按照普通連續梁計算。計算出的支座反力,一般不等于錨索拉力,為了彌補這個矛盾,實踐中采用反力的局部調整法,將支座反力與錨索拉力的差值均勻分布在相應支座兩側各三分之一跨度范圍內,作為地基反力的調整值,然后再進行一次連續梁分析。如果調整一次后的結果不夠滿意,可再次進行調整,這樣使得支座反力和錨索拉力基本吻合。支座反力確定以后,將格構梁作為倒置的多跨連續梁來計算內力,并計算配筋。
(資料性)
攔擋壩庫容計算方法等高線法用等高線法確定攔擋壩庫容可按下列步驟計算:在地形圖上確定壩址位置,截取天然溝道的縱斷面;根據溝道地形與泥石流性質確定泥石流回淤的設計縱坡,畫出攔擋壩回淤線;在平面圖上找出相應的攔擋壩回淤線;用分層累加法求體積,見公式L.1:………… ………………(L.1)式中:Hi——分層高度,單位為米(m);Si、Si-1——分層上、下層面的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圖L.1用等高線法計算攔擋壩庫容縱斷面橫斷面法用橫斷面法確定攔擋壩庫容可按下列步驟計算:在地形圖上確定壩址位置,截取天然溝道的縱斷面;自壩址處測量天然溝道的縱斷面,測繪出壩和各計算橫斷面位置與數目;測量并繪出各計算橫斷面;在溝道縱斷面圖上繪出攔擋壩回淤線;找出各淤積橫斷面,計算斷面積和間距;用逐段累加法求體積,公式見L.2: …………(L.2)式中:li——分段長,單位為米(m);Pi、Pi-1——分段兩端的橫斷面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圖L.2用橫斷面法計算攔擋壩庫容示意圖經驗公式法可采用經驗公式L.3對攔擋壩庫容進行估算: (L.3)式中:A——壩址處壩庫淤滿后溝道的橫斷面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l——回淤長度,單位為米(m);k——經驗系數,取值一般為0.3~0.5。
(資料性)
危巖崩塌支撐柱(墻)反力計算墜落式危巖支撐體反力計算對后緣有陡傾裂隙的懸挑式崩塌危巖支撐體反力按式M.1、式M.2計算,選取兩種計算結果中的較大值(圖M.1):圖M.1后緣有陡傾裂隙墜落式崩塌支撐體反力計算示意圖……(M.1)…………………(M.2)……………………(M.3)………………(M.4)式中:ζ——崩塌抗彎力矩計算系數,依據潛在破壞面形態取值,一般可取1/12~1/6,當潛在破壞面為矩形時可取1/6;ζe——地震作用水平系數;Q——地震力,單位為千牛每米(kN/m);H——后緣裂隙上端到未貫通段下端的垂直距離,單位為米(m);h——后緣裂隙深度,單位為米(m);a0——崩塌體重心到潛在破壞面的水平距離,單位為米(m);b0——崩塌體重心到潛在破壞面形心的鉛垂距離,單位為米(m);l——柱撐體距離主控裂隙面在危巖底部出露點的水平距離,單位為米(m);σk——崩塌體抗拉強度標準值,單位為千帕(kPa),根據巖石抗拉強度標準值乘以0.20的折減系數確定;c——崩塌體黏聚力標準值,單位為千帕(kPa);φ——崩塌體內摩擦角標準值,單位為度(°)。對后緣無陡傾裂隙的懸挑式崩塌危巖支撐體反力按式M.5、式M.6計算,選取兩種計算結果中的較大值(圖M.2):圖M.2后緣無陡傾裂障的墜落式劇墻支撐體反力計算示意圍…………(M.5)……(M.6)…………(M.7)式中:H0——崩塌體后緣潛在破壞面高度,單位為米(m);σk——崩塌體抗拉強度標準值,單位為千帕(kPa)。根據巖石抗拉強度標準值乘以0.30的折減系數確定;其他符號意義同前。傾倒式危巖支撐體反力計算危巖體重心在傾覆點之外時:……(M.8)危巖體重心在傾覆點之內時:……(M.9)…………(M.10)圖M.3傾倒式危巖支撐體反力計算示意圍式中:H——后緣裂隙上端到未貫通段下端的垂直距離,單位為米(m);V——裂隙水壓力,單位為千牛每米(kN/m);γw——水的容重,單位為千牛每平方米(kN/m2);hw——后緣裂隙充水高度,單位為米(m);a——危巖體重心到傾覆點的水平距離,單位為米(m);b——后緣裂隙未貫通段下端到傾覆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單位為米(m);h0——危巖體重心到傾覆點的垂直距離,單位為米(m);σk——危巖體抗拉強度標準值,單位為千帕(kPa),根據巖石抗拉強度標準值乘以0.4的折減系數確定;α——危巖體與基座接觸面傾角,單位為度(°),外傾時取正值,內傾時取負值;β——后緣裂隙傾角,單位為度(°)。
(資料性)
設計文件內容及格式1概述1.1任務由來1.2項目地理位置、行政區劃1.3前期設計方案1.4設計依據1.5工程等級、工況及安全系數的確定2工程地質條件與地質災害特征2.1地理環境2.1.1位置與交通2.1.2氣象水文2.2地質環境2.2.1地形地貌2.2.2地層巖性2.2.3地質構造與地震2.2.4水文地質2.3地質災害基本特點2.3.1地質災害類型、位置、分布范圍、空間形態、規模等2.3.3地質災害體現的物質組成與結構2.3.4各類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2.3.6變形破壞及危害特征2.4勘查結論及建議3治理工程設計3.1治理工程的目的與任務3.2設計原則與依據3.3總體設計方案3.4分項工程設計3.5分項工程量4工程監測4.1監測工程的目的與任務4.2監測工程設計原則與依據4.3監測工程布置4.4監測工程設計5施工組織設計6安全與環境保護7工程施工與工程運營期間注意事項設計圖件設計圖件包括以下內容:治理工程總平面布置圖(1∶500~1∶1000);總剖面圖(1∶500~1∶1000);分項工程平面布置圖(1∶100~1∶500);分項工程剖面圖(1∶100~1∶200);分項工程立面圖(1:100~1:200);重點項目、部位細部大樣圖(1∶50~1∶100);新工藝、新方法實施說明及大樣圖;工程監測布置圖。設計計算書設計計算書包括以下內容:設計依據工程等級、工況及安全系數的確定計算剖面的確定地勘報告推薦的參數參數選取分項工程設計計算
(資料性)
施工組織方案及竣工圖的主要內容治理工程施工組織方案治理工程施工組織方案編制主要內容:1施工總說明1.1編制說明1.2編制依據1.2.1主要規范、規程、標準1.2.2主要法規1.3施工總目標2工程概況2.1工程概況簡述2.1.1地理位置2.1.2治理區地質災害特點2.1.3氣象2.1.4水文條件2.1.5工程地質2.1.6地質構造2.2工程設計要求3工程總體部署3.1工程管理目標3.2施工部署3.2.1施工總體部署3.2.2項目組織機構3.2.3主要工程量統計3.2.4擬投入的主要機械設備3.2.5勞動力計劃3.2.6主要建筑材料的使用計劃3.3組織準備3.3.1組織準備3.3.2場地準備3.3.3材料準備3.3.4技術準備4工程施工測量4.1施工測量的要求4.2平面控制測量4.3高程控制測量4.4主要測量儀器設備4.5測量質量保證措施4工程重點難點分析5.1工程特點及招標文件要求5.2本工程重點難點分析6工程施工進度計劃及工期保證措施6.1施工進度計劃6.2工期保證措施7工程平面布置7.1施工總平面布置說明7.2臨時性生產、生活設施布置7.3施工場地供水、供電7.4施工場地臨時排水7.5施工照明8工程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9工程施工監測9.1概述9.2監測項目9.3監測系統9.4監測技術要求9.5監測方法9.6信息化施工要求9.7監測預警警戒值10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0.1質量保證目標10.2質量保證體系10.3質量管理機構及職責10.4施工環節質量控制措施10.5質量管理制度10.6工程質量獎罰辦法11成品保護和保修措施12季節性施工措施12.1概述12.2雨季施工措施12.2.1材料物資準備12.2.2人員部署12.2.3施工現場部署12.3冬季施工措施13安全和綠色施工保障措施13.1安全和綠色施工保障措施13.2施工中的危險、危害因素分析及對策13.3高處墜落及物體打擊13.4其他傷害13.5安全目標及安全管理13.6場地污水、廢氣環保措施13.7防塵措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食品批發合同
- 客戶答謝晚宴合同
- 制刷品合同樣本
- 外部信息介導下傳染病模型的動力學分析
- 公司借款合同樣本
- 前收款合同標準文本
- 鄉鎮禮炮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絲綢代理代銷合同樣本
- 兄弟之間合作合同樣本
- 出差報酬合同樣本
- 門頭廣告合同協議
- 2025年中國電船制造行業市場全景監測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5河北保定鈔票紙業有限公司人員招聘2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三歷史教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 企業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
-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石嘴山市2025屆高三二模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2024年山東省濟南市中考數學試卷【含解析】
-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試題
- 2025-2030中國生物酶制劑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現代物流校考題目及答案
- 2025年投資專員面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