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專題5.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八年級物理人教版(上冊)含答案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第3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凸透鏡成像動態變化規律(1)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實像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2)_________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3)_________是正立和倒立的分界點;(4)_________是像和物體同側、異側的分界點;(5)_________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6)_________時,物遠→像遠、像變大;物近→像近、像變小。關鍵提醒:實像都是_________的;虛像都是_________的。2.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依次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在同一直線上,并調整它們的高度,使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目的是使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中間,同時又便于我們觀察。蠟燭放在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外,不能太靠近焦點,否則成的像比較遠,光具座不夠長,光屏接不到像;蠟燭放到一倍焦距以內時,成虛像,光屏接不到像;蠟燭放到一倍焦距處不成像。注意:每次都要反復調節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現的像最清晰,這樣測得的像距最準確。u=2fu=fu=fu=fu>fu<f倒立正立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物體在D、C、B三點成的像為實像,且隨著物體靠近透鏡,像卻遠離透鏡,而且像逐漸變大。在照相時,如果我們想使像大些,那就要讓物體靠近相機,同時把鏡頭向前推,以增大鏡頭和底片之間的距離,即增大像距。2.成虛像時,物體越靠近焦點,像越大:光路圖如下圖所示。3.凸透鏡成的實像是所有折射光線的交點,虛像是所有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蠟燭火焰發出的光線有無數條,其中照到凸透鏡上被折射的也有無數條,這無數條折射光線的交點就是實像的位置,如果折射光線不能相交,那么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就是虛像的位置,所以成實像時,如果把凸透鏡擋住一半,它成的像依然是完整的,只不過照到光屏上的折射光線減少,像變暗。4.凸透鏡成的實像上下左右都顛倒:凸透鏡成的實像不僅上下顛倒,左右也是顛倒的。【例題1】當凸透鏡、光屏和蠟燭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那么A.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不會成清晰的像B.利用該圖所示的成像特點可制成照相機C.圖中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D.把蠟燭向左移動,調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變大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當凸透鏡、光屏和蠟燭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因為折射光路是可逆的,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仍會成清晰的像,故A錯誤。當凸透鏡、光屏和蠟燭的位置如圖所示時,物距小于像距,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利用該圖所示的成像特點可制成投影儀,故B錯誤。圖中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故C正確。把蠟燭向左移動,物距變大,調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變小,故D錯誤。答案為C。二、探究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常見問題1.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和蠟燭,光屏上始終沒有出現蠟燭火焰的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1)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2)蠟燭放在了焦點上;(3)蠟燭放在了凸透鏡焦點以內;(4)光具座的長度小于凸透鏡4倍焦距;(5)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上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2.在實驗中發現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為了使燭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如何操作?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將蠟燭向上調節,或將凸透鏡向下移動,或將光屏向上調節。3.在實驗過程中,若用不透光的紙板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然后前后移到光屏,能否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能看到完整的像,只是像會暗淡一些。【例題2】小華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做“探究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在光具座上從左至右依次放置蠟燭、___________和光屏。(2)蠟燭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實像。分析實驗成像情況可知,實驗中所用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___cm。(3)當把點燃的蠟燭由圖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時,應向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到適當的位置,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小華發現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她應向___________調整蠟燭。(選填“上”或“下”)參考答案:(1)凸透鏡(2)10.0(3)右上試題解析:(1)從實驗器材的安裝上考慮:若凸透鏡成實像,器材安裝必須能保證能像呈現在光屏上,故要將凸透鏡放在中間,蠟燭和光屏放在其兩側,故實驗前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應該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再調整它們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和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當凸透鏡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實像時,物距和像距均為焦距的2倍,由圖可知物距或像距為20.0cm,則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3)由“物近像遠像變大”可知,當把點燃的蠟燭由圖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時,向右移動光屏會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像在光屏的上方,要向下移動,則需將蠟燭向上移動。1.近年來流行一種“自拍神器”給旅行者自拍帶來方便,如圖所示,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縮短景物到鏡頭距離D.增大取景范圍2.如圖,小強在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他得到以下結論,你認為正確的是A.蠟燭置于c點時,在光屏上能成一個放大的像B.蠟燭置于b點時,在光屏上能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C.蠟燭從a點向b點移動,光屏上的像逐漸變大D.蠟燭從b點向左移動,光屏上的像逐漸變大3.如圖所示,發光二極管組成的紅旗圖案放在凸透鏡之前,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則紅旗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下圖中的A.B.C.D.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焦距為10cm,當蠟燭從如圖所示的A位置逐漸移到B位置的過程中,像距及其像的變化情況是A.像距增大,像變大B.像距減小,像變大C.像距減小,像變小D.像距增大,像變小5.如圖所示,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線處,此時在光屏中心已成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時燭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點于投影儀成像特點相同B.若蠟燭移至2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縮小的像C.若蠟燭移至45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放大的像D.在圖示中的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凹透鏡,將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6.在用一凸透鏡研究其成像的規律時,某同學得到的部分實驗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B.當u=25cm時,凸透鏡成放大的像,放大鏡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C.當v=24cm時,凸透鏡成縮小的像,照相機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2cm處向距凸透鏡32cm處滑動,像會逐漸變小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某次實驗的成像情況如圖所示,小組成員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光屏上的像變大”的問題,經過討論后形成兩個方案,而且結果都達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只將凸透鏡向_______移動適當距離;方案二: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都向_______移動。8.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蠟燭、透鏡、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應用這一原理可制成_______;再將蠟燭遠離透鏡,同時將光屏_______(填“遠離”或“靠近”)透鏡,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個清晰的像。9.小陽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其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小陽把凸透鏡固定在50cm的位置不動,蠟燭放在圖中位置,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現燭焰清晰的像,該像是倒立___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實驗中如果小陽把蠟燭向右移動25cm,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再次出現燭焰清晰的像,此時的像是__________(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__________(選填“放大鏡”、“幻燈機”或“照相機”)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10.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門在很多路口安裝監控攝像頭,如圖所示,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現場照片,拍照時,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_______(選填“凸”或“凹”)透鏡,所成的像是縮小的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1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在光具座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說明凸透鏡對光具有_______作用。(2)為了能使像始終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如圖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圖,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倒立、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應用此成像規律可制成_______(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12.蝴蝶研究專家章麗暉在茅山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虎風蝶,他先用相機拍攝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為了拍攝照片乙,應A.相機適當靠近蝴蝶,鏡頭略向外伸B.相機適當靠近蝴蝶,鏡頭略向內縮C.相機適當遠離蝴蝶,鏡頭略向外伸D.相機適當遠離蝴蝶,鏡頭略向內縮13.小軍做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分別位于凸透鏡兩側,蠟燭放置在35cm刻度線處,如圖所示。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光屏上呈現的是燭焰的虛像B.光屏上呈現的是燭焰正立的像C.光屏上呈現的是燭焰放大的像D.該實驗現象能說明照相機的成像特點14.如圖是媛媛同學在做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后,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通過畫圖記錄的物、像大致關系的四幅簡圖,其中不正確的是A.B.C.D.15.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已知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光具座上A、B、C三點分別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點應該放________(填“凸透鏡”、“光屏”或“蠟燭”)。若此時光屏上剛好得到清晰的縮小的像,則蠟燭是放在______點,BC的距離要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40cm。此時只需移動________點上放置的器材,光屏上又會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16.某手機拍照鏡頭可看作凸透鏡,其拍照的原理是:當被拍攝的物體離凸透鏡距離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2f時,成倒立的_________的實像。當手機離被拍攝的物體很近時,物體所成實像的像距將變_________,從手機中看到的像變模糊,為了仍能拍攝出清晰的像,我們可以自制手機微距鏡頭,即在手機鏡頭前加一_________(凸/凹)透鏡,使近距被拍攝的物體清晰成像。1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擺放了蠟燭、凸透鏡、光屏,并調節它們中心在一高度上。(1)如圖甲,當他將蠟燭、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動透鏡,發現透鏡在①②兩個位置時,屏上都能得到倒立的像,則與鏡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時,所得到的像_______(選填“較大”或“較小”)。(2)當他將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發現無論怎么移動蠟燭,在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夠長),為了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應將凸透鏡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光屏移動一些。經過調整,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發現若將凸透鏡用紙遮住下半部,屏上將得到_______(選填“完整”或“一半”)的像;若將蠟燭稍微上移,屏上的像將_______(選填“上移”或“下移”)。(3)如圖乙,他把“上”形狀的遮光板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則屏上觀察到的形狀是_______。A.上B.C.D.下18.(2018·六盤水)測繪人員繪制地圖時,常需要從高空飛機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機鏡頭焦距為50mm,則膠片與鏡頭的距離應為A.100mm以外B.恰為50mmC.50mm以內D.略大于50mm19.(2018·淮安)如圖所示,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鏡焦距為18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所成的像是虛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蠟燭向左移動所成的像變大D.照相機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20.(2018·河北)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調節到如圖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現清晰的像(未畫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12cm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C.若將蠟燭放于光具座40cm處,移動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像D.蠟燭和光屏不動,將凸透鏡移到40cm處光屏上可出現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21.(2018·宜賓)如圖所示,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其下方20cm處的白紙上呈現出一個較小的光斑,這個現象提示我們:凸透鏡對光有_______作用;若將該透鏡向紙面再靠近一小段距離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小,由此可以判斷該透鏡的焦距一定_______20cm(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2.(2018·達州)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繪制了如圖所示的圖象(v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u表示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用該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被觀察的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在_______m以內;把物體從距凸透鏡5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20cm處的過程中,像的大小將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先變小再變大”、“先變大再變小”)。23.(2018·欽州)小明用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如下:(1)實驗前,讓平行光束垂直鏡面射入倒扣的燒杯中(如圖甲),從煙霧中可以觀察到凸透鏡對光有__________(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2)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應調節燭焰、凸透鏡與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上。(3)當裝置如圖乙所示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__的實像,那么光屏離凸透鏡的距離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號)A.26cmB.16cmC.6cm(4)實驗中蠟燭在原來的位置越燒越短,則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會__________(選填“往下移”、“不變”或“往上移”)(5)若將印有字母“F”的紙片(圖丙)放在離凸透鏡6cm的地方,我們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圖丁中的__________(請填序號)。1.D【解析】“自拍神器”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增大物距,減小像距,減小人像的大小,從而增大取景范圍,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3.B【解析】發光二極管組成的紅旗圖案放在凸透鏡之前,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f<u<2f,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B正確,選項ACD錯誤。故答案為B。4.A【解析】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將點燃的蠟燭從A位置逐漸移到B位置的過程中,由于物距減小,則像距變大,像變大。故選A。5.B【解析】A.如圖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此成像特點與照相機成像特點相同,故A錯誤;B.若蠟燭移至20cm刻度線處,即物距繼續增大,則像距應減小,像變得更小,所以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燭焰清晰縮小的像,故B正確;C.若蠟燭移至45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實像,故C錯誤;D.在圖示中的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凹透鏡,此時光線會發散一些,像右移,所以將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故D錯誤;故選B。6.ACD【解析】A、由表中的數據可知,實驗3中,u=v=30cm,此時u=2f,f=15cm,故A正確;B、當u=25cm時,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故B錯誤;C、當v=24cm時,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則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鏡成縮小的像,照相機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故C正確;D、若把物體從距凸透鏡22cm處向距凸透鏡32cm處滑動,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故D正確。故選ACD。7.左右【解析】由圖知道,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增大,像變大。所以,方案一: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只將凸透鏡向左移動,由光路的可逆性知道,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光屏上就會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方案二: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如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大一些的清晰的像,應減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將蠟燭右移,光屏右移。8.投影儀靠近9.縮小放大幻燈機【解析】如圖,物距u=50cm?5cm=45cm,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如果把蠟燭向右移動25cm,此時物體位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10.凸實【解析】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拍攝照片時,物距遠大于2倍焦距,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可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11.(1)會聚(2)同一高度放大投影儀【解析】(1)平行光線經過凸透鏡后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就是焦點,可知,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焦距;(2)由圖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這一特點的應用是投影儀或幻燈機。12.A【解析】比較甲、乙兩圖,乙的像更大。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為了拍攝照片乙,應減小物距,相機適當靠近蝴蝶,同時增大像距,鏡頭略向外伸,故A正確為答案。13.C【解析】A.光屏上能呈現燭焰的像,說明是實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錯誤;B.凸透鏡成實像時,都是倒立的,成虛像時是正立的,如圖成的是實像,是倒立的,故B錯誤;C.由圖知,物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間,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光屏上呈現的是燭焰放大的像,故C正確;D.該實驗現象能說明投影機的成像特點,而照相機利用的是成縮小實像的規律,故D錯誤;故選C。14.D【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當物距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像與物同側,故A正確;當物距2f>u>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像距v>2f,則像距大于物距u,故B正確;當物距等于像距,即u=v=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C正確;當物距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由圖可知,D錯誤;故答案為D。15.凸透鏡C大于B16.大于縮小大凸【解析】照相機成像,成倒立縮小實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變小像距變大,為能拍攝出清晰的像,應減小像距,物距變大,應裝一個凸透鏡,凸透鏡可以使光線會聚,提前會聚。17.(1)較大(2)遠離完整下移(3)C【解析】(1)光屏上能接到像,像是實像,實像都是倒立的;當凸透鏡在①處時,物距大,像距小,成的是縮小的像;當凸透鏡在②處時,物距小,像距大,成的是放大的像,故與鏡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時,所得到的像較大;(2)在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情況下,當他將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發現無論如何移動蠟燭,光屏上都得不到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都大于焦距。現在光屏上不成像,則意味著光屏與凸透鏡間距離小于焦距,要想在光屏上得到像,應該使光屏與透鏡距離大于焦距,所以透鏡應遠離光屏;遮住凸透鏡的下半部,物體上任一點射向凸透鏡的上半部,經凸透鏡折射后,照樣能會聚成像,像的大小不發生變化,折射光線減少,會聚成的像完整但變暗;若將蠟燭稍微上移,屏上的像將下移;(3)凸透鏡成像時,成的實像,與原物體相比,上下顛倒、左右相反,故選C。18.D【解析】根據題意知道,是使用照相機向地面拍照,而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工作的,照相時,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像距會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膠片和鏡頭之間的距離是像距,所以,應該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只有D符合題意,故選D。19.B【解析】由圖知道,當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物距是:u=50cm–20cm=30cm,由于f<u<2f,所以,此時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這是投影儀的原理,故AD錯誤、B正確;根據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知道,當蠟燭向左移動時,物距變大,像距變小,所成的像會變小,故C錯誤,故選B。20.BD【解析】AB、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縮小實像;若焦距是12cm,此圖物距是40cm,處于2倍焦距以外,像距是30cm,即大于12cm×2=24cm,故也在2倍焦距以內,所以不可能,故A錯誤,B正確;C.據上面的分析可知,物距是40cm,處于2倍焦距以外,即40cm>2f,故f<20cm;像距是30cm,即2f>30cm>f,即f>15cm,故焦距的范圍是:20cm>f>15cm;故若將蠟燭放于光具座40cm處,物距是10cm,所以一定處于1倍焦距以內,故光屏上不可能成像,故C錯誤;D.據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時物距是40cm,像距是30cm,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若蠟燭和光屏不動,將凸透鏡移到40cm處,即物距是30cm,像距是40cm,故光屏上可出現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故D正確。故選BD。21.會聚小于22.0.05變小【解析】由圖象可知,u=v=2f=10cm時,所以f=5cm=0.05m,用該凸透鏡作放大鏡使用時,u<f,即被觀察的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在0.05m以內;把物體從距凸透鏡5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20cm處的過程中,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23.(1)會聚(2)同一高度(3)縮小B(4)往上移(5)A【解析】(1)如圖甲,實驗前,讓平行光束垂直鏡面射入倒扣的燒杯中,從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和從煙霧中可以觀察到,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2)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光屏,透鏡中心在同一高度上;(3)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時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故光屏離凸透鏡的距離,即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選B;(4)因為過光心的傳播方向不變,所以成像時燭焰、光屏,透鏡中心是在同一直線上的,所以當蠟燭由于燃燒逐漸變短時,光屏上的像逐漸向上移動;(5)若將印有字母“F”的紙片(圖乙)放在離凸透鏡6cm的地方,物距小于焦距,此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選A。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第2節生活中的透鏡1.照相機①鏡頭是凸透鏡;②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____________的實像;③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卷。調節方法:物近像遠像變大。要想膠片上成的像大一些,則鏡頭要離人近一些,即鏡頭往前伸。2.投影儀①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②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③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____________的實像;④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屏幕。調節方法:物近像遠像變大。要想屏幕上成的像大一些,則鏡頭要離透明膠片近一些,即鏡頭往下調節。3.放大鏡①放大鏡是凸透鏡;②放大鏡到物體的距離(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____________的虛像;③要讓物體更大,應該讓放大鏡遠離物體。調節方法:物遠像遠像變大。要想看到的像大一些,則放大鏡要離物體遠一些。倒立、縮小倒立、放大放大、正立一、照相機和攝像頭:u>2f,成倒立、縮小、實像,f<v<2f。【例題1】如圖所示,是小華用相機拍攝的桂林市杉湖上的雙塔相片。下面說法正確的是A.雙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實像B.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華或相機鏡頭應向塔靠近些C.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華或相機鏡頭應離塔更遠些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小華或相機鏡頭應離塔更近些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雙塔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鏡成像,是虛像,故A錯誤。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近像遠像變大”,要使塔的像更大些,小華或相機鏡頭應向塔靠近些,使物距變小。故B正確,C錯誤。D.要使塔的像更小些,應增大鏡頭與景物的距離,故D錯誤。二、投影儀:f<u<2f,成倒立、放大、實像,v>2f。【例題2】如圖所示是教學中常用的設備—投影儀,下列關于投影儀的敘述正確的是A.物體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個放大的虛像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發生漫反射C.平面鏡的作用是聚光D.若使屏幕上的像變小,應使鏡頭靠近投影片的同時投影儀適當遠離屏幕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投影儀成放大、倒立的實像,故屏幕上的像是實像,所以A說法錯誤;屏幕做的粗糙,這樣光可以在其表面發生漫反射,能夠讓各個方向的人看到屏幕上的像,所以B說法正確;投影儀中的平面鏡可以將透鏡會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作用,所以C說法錯誤;若使屏幕上的像變小,應增大物距,減小像距,所以應使鏡頭遠離投影片的同時投影機適當靠近屏幕,所以D說法錯誤。故選B。三、放大鏡:u<f,成正立、放大、虛像。【例題3】如圖所示,透過放大鏡,觀察到郵票上熊貓正立、放大的像,則郵票到放大鏡的距離A.小于放大鏡的焦距B.大于放大鏡的焦距C.位于一倍至兩倍焦距間D.等于放大鏡的焦距參考答案:A試題解析:當凸透鏡作為一個放大鏡使用時,此時的物體應該在一倍焦距以內,即物距小于焦距,當物距小于焦距時,所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虛像,故選A。1.小陽拿一個光學器件觀察直尺,如圖所示,則小陽拿的是A.平行玻璃磚B.凸透鏡C.凹透鏡D.平面鏡2.使用投影儀的時候,屏幕上的像太大,想讓屏幕上的像變得小些,可以采用的辦法是A.將投影儀移近屏幕,同時使膠片遠離鏡頭B.將投影儀移近屏幕,同時使膠片靠近鏡頭C.將投影儀遠離屏幕,同時使膠片靠近鏡頭D.將投影儀遠離屏幕,同時使膠片遠離鏡頭3.下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觀察到的現象,下列光學儀器中成像原理與其相同的是A.放大鏡B.幻燈機C.照相機D.近視眼鏡4.在教室里,老師用投影儀投放畫面時,畫面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虛像B.倒立、放大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實像D.倒立、放大的虛像5.在神十上,王亞平利用水袋和金屬圈做成了一個水膜,加水后形成水球說“你們看,這個水球像不像是一個透鏡,透過它,你們還可以看到我的倒影呢。”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水球上的“倒影”是虛像B.“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現象形成的C.王亞平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D.拍攝此圖片的攝像機鏡頭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實像和虛像都能顯示在光屏上B.虛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顯示在光屏上C.實像和虛像都不能顯示在光屏上D.實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顯示在光屏上7.仔細觀察照相機你會發現,所有照相機的前面都有一個鏡頭,鏡頭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如圖所示為照相機的原理圖,則照相時所成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虛像B.倒立、縮小的實像C.倒立、縮小的虛像D.倒立、放大的實像8.關于放大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放大鏡是一個凸透鏡B.放大鏡是一個凹透鏡C.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必須把眼睛放在焦點以內D.用放大鏡能夠觀察到遠處房子的虛像9.小丑魚顏色艷麗、體型較小,因此水族館常將它們放入球形魚缸中以便觀賞(如圖所示)。球形魚缸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我們看到的小丑魚是它通過球形魚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__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10.小閔用透鏡觀察花朵,如圖所示。可以判斷她用的是___________(選填“凸”或“凹”)透鏡。已知該透鏡焦距是15cm,被觀測花朵與透鏡的距離應___________15cm(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其中二維碼支付已經在中國全面推廣,當手機掃描二維碼時,二維碼在手機中成的是__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若要使二維碼的像大一些,應當讓手機離二維碼________(選填“近”或“遠”)一些。12.墻上的喜羊羊是實像還是虛像?________。該像相對于物是“正立”還是“倒立”的?__________。13.小明同學喜歡攝影。一天清晨,他用照相機對同一片樹葉拍了兩張清晰的照片,如圖甲和乙所示。若小明拍攝這兩張照片時相機鏡頭的焦距相同,那么拍攝_______(選填“甲”或“乙”)照片時樹葉與相機的距離大一些。樹葉上露珠下面的葉脈看起來比較大,這是因為圓形的露珠相當于_______。14.為什么從圓形玻璃魚缸的上方看水顯得淺?從旁邊看魚顯得大?15.臨近畢業,承承所在班級拍攝畢業照時,攝影師看到兩邊一些同學沒有進入鏡頭,他及時進行了調整,順利完成了拍照,請你說說攝影師是怎樣進行調整的?(提示:鏡頭,暗箱怎樣調)16.把一瓶礦泉水放在物理課本前,看到的情景如圖所示。下列光學設備中,成像性質與它相同的是A.放大鏡B.投影儀C.照相機D.近視眼鏡17.如圖所示,用照相機對下面的景物拍照,底片上所成的像正確的是A.B.C.D.18.看病測體溫是常有的事,如圖所示是四位病人測量自己體溫時,分別沿A、B、C、D方向觀察讀數,其中沿_________方向觀察易于讀出數據,這是因為體溫計在設計時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19.如圖所示,甲、乙兩圖分別是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時的情景。請分別指出其特點。(1)凸透鏡成實像時,光屏____________,物和實像在凸透鏡______________。(2)凸透鏡成虛像時,光屏______________,物和虛像在凸透鏡_____________。20.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中進行了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課。如圖甲所示,水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如圖乙所示,往水膜中注水,水膜變成一個晶瑩剔透的大水球,大水球能成倒立、縮小的像.水膜和大水球相當于什么光學儀器?為什么有成不同的像?甲乙21.(2018·廣西北部灣四市同城)如圖所示,使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時,成縮小的實像。下列儀器成像特點與其相同的是A.放大鏡B.照相機C.投影儀D.顯微鏡22.(2018·陜西)2018年5月1日晚,在大雁塔北廣場上演了一場水舞光影秀。巨型燈柱陣、多臺超高清投影機和音樂噴泉交錯配合,使大雁塔隱在光幕之中,美輪美奐,這是中華文化和現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結合,下列關于這場光影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發光的燈柱是光源B.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C.音樂噴泉形成的水幕對光只有反射作用D.演出過程中高清投影機可形成逼真的實像23.(2018·山西)如圖甲所示,在圓柱體水杯后面放一張畫有箭頭的紙條。往杯中倒入適量水,透過水杯,看到一個箭頭改變了方向(如圖乙)。這是為什么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抓住影響這個問題的主要因素:圓柱形水杯裝有水的部分具有_________的特征,忽略掉影響這個問題的次要因素:物體的材質等,構建凸透鏡模型進行研究。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以判定,看到這個方向改變的箭頭是放大的_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凸透鏡的這一成像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有_________(選填“張相機”或“投影儀”)。1.B【解析】由題圖可以看到,光學器件下的刻度尺是放大的,而平行玻璃磚、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中只用凸透鏡具有放大作用,故答案為B。2.A【解析】銀幕上的像的大小不取決于銀幕的大小,而是取決于物距和像距,要使像更小一些,要增大物距,減小像距,所以減小屏幕到鏡頭的距離,同時增大投影片與鏡頭的距離,即:將投影儀移近屏幕,同時使膠片遠離鏡頭。故選A。6.B【解析】實像和虛像都能用眼睛看到,虛像不能用光屏呈接,實像能用光屏呈接。故A錯誤,B正確。是否能用光屏呈接是實像和虛像的重要區別,虛像不能用光屏呈接,實像能用光屏呈接,實像和虛像都能用眼睛看到,故CD錯誤。故選B。7.B【解析】照相機是根據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工作的。故選B。8.A【解析】AB.放大鏡是凸透鏡的應用,故A正確,B錯誤;CD.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要得到正立放大的虛像,必須把物體放在焦點以內,故CD錯誤;故選A。9.凸透鏡(或放大鏡)虛像【解析】將小丑魚放入球形魚缸中以便觀賞,因為球形魚缸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所以球形魚缸起到了凸透鏡(或放大鏡)的作用;由于小丑魚位于焦距以內,所以我們看到的小丑魚是它通過球形魚缸形成的正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涂塑軟管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年園藝師管理技巧考核試題及答案
- 各高校輔導員招聘面試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水泥羅馬柱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物理學經典試題及答案
- 園藝植物養殖成本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橡膠檔圈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椰絲纖維生產線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職業經理人行業責任與倫理試題及答案
- 灌溉排水工程試題及答案
- 消防更換設備方案范本
- 民本思想課件
- 健身氣功八段錦教案
- 象棋-小學社團活動記錄表
- 邊坡坡度測量記錄表
- 中職 AutoCAD 2018計算機輔助設計項目化教程課程標準
- 功能醫學與健康管理
- HZS75型攪拌站安裝施工方法
- DB13(J)∕T 8377-202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標準
- 吊裝施工施工組織設計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三單詞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