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一、選擇題1.(2023山東濰坊月考)維新運動是康有為、梁啟超等傳統功名不高的讀書人發動的,阻力重重。但在短短一兩年內,維新運動便到達高潮,甚至一度出現“咸與維新”,一些高官也屢屢“贊助”以顯自己的“開明”的局面。這表明當時()A.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B.君主立憲成為社會共識C.民主科學思想廣泛傳播D.廣大社會民眾充分覺醒2.(2023浙江紹興期末)長期以來,史學界據《康南海自編年譜》認為康有為發起和組織了“公車上書”,并于“(1895年)四月八日投遞,則(都)察院以既已用寶(光緒帝批準和約),無法挽回,卻不收”。現代學者茅海建詳細查閱清朝軍機處各類檔案,證明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為根本未送。由此可以得出()A.長期廣泛流傳的觀點最具可信度B.傳統歷史觀點都會被新史料推翻C.歷史研究需要參考多方面的史料D.原始檔案比歷史文獻更接近真相3.(2023湖南師大附中模擬)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發了極大震動,不僅頑固派堅決反對,而且不少維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黃遵憲也難以接受,帝黨領袖翁同龢也斥之為“真說經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緒皇帝下令毀版。材料說明戊戌變法()A.理論偏激,內部意見分歧B.遭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激烈反對C.遭到了保守勢力的阻礙D.失敗原因是改革家的急功近利4.(2024山西呂梁開學考試)有學者指出,在當時的百姓看來,康有為和一班要變法的人俱是“奸臣”。“戊戌六君子”就義之日,京城的市民指著綁縛刑場的“戊戌六君子”罵道:“亂臣賊子,書生狂徒。”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A.列強侵略激起國人反抗B.變法維新缺乏群眾基礎C.戊戌變法違背時代潮流D.民眾輿論制約變法進程5.(2024河南南陽期末)史學家陳旭麓在評價戊戌變法的歷史影響時指出:“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在陳旭麓看來戊戌變法()A.阻止了民族危機的繼續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專制體制C.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D.動搖了儒家思想正統地位6.(2024山東棗莊期末)戊戌政變后,慈禧太后陸續廢止了種種變法政令,但她認識到在領導權以外的各項事業,必須依靠新人去辦;而新的人才舊辦法是培養不出來的,只有改用新辦法,為此保留了京師大學堂。其根本目的是()A.借此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B.培養精通西學的各類人才C.改變自己的政治保守形象D.認識到新式教育的先進性7.(2023陜西延安宜川中學期末)1899年,毓賢出任山東巡撫,提出“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對義和拳采用招撫辦法,將其招安納入民團,于是義和拳變為“義和團”,其口號也由“反清復明”改成“扶清滅洋”。這些變化客觀上緣于()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B.義和拳改變斗爭策略C.民族危機空前嚴重D.統治者順應時代潮流8.(2024天津河北區期末)義和團散布揭帖宣傳,“(中國的)混亂擾攘均由洋鬼子招來,彼等在各地傳邪教、立電桿、造鐵路,不信圣人之教,褻瀆天神,其罪擢發難數”“消滅洋鬼子之日,便是風調雨順之時”。這說明義和團()A.籠統排外B.斗爭方式單一C.崇信儒學D.民眾自發性質9.(2024山西朔州懷仁一中月考)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法國政府極力維護來華天主教教士的保護權,曲意袒護教士、教民,態度極為蠻橫。后來,法國主動放棄了保教權,不再像以前那樣動輒對中國進行威脅和勒索。法國態度變化的原因是()A.法國政府主動放棄了保教權B.中法之間的民教沖突減少C.義和團運動打擊了列強氣焰D.法國政府對華控制力下降10.(2023山東膠州期末)據《中國近代通史》記載,俄國政府雖然贊成向中國用兵,但不愿出頭公開領導聯軍與清政府為敵。當時法國駐德大使明確告訴德國政府:沒有人會信任英國的領導。這一記載反映的侵華戰爭應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1.(2023豫東名校聯考)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占大沽炮臺,慈禧太后緊急召開御前會議研討對策。載漪等人認為人心不可失,應該利用義和團的熱情與列強決一雌雄。光緒皇帝強調:“戰非不可言,顧中國積衰,兵又不足恃,用亂民以求一逞,寧有幸乎!”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危機面前清政府分歧嚴重B.開明官員認為民意可用C.光緒帝軟弱求和,錯判形勢D.民眾反帝熱情扭轉時局12.(2024河北滄州期末)1900年,清政府向八國聯軍宣戰后,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洽商“東南互保”協議。地方大員尋求“自保”表明()A.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湘淮系集團崛起C.地方軍閥割據的局面已經形成D.清政府權威式微13.(2024山東菏澤鄆城實驗中學月考)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說:“東交民巷的大炮注視和監督著紫禁城,象征著條約制度的權威和中國的國將不國。”導致中國“國將不國”的原因是()A.《南京條約》的簽訂B.《天津條約》的簽訂C.《辛丑條約》的簽訂D.《馬關條約》的簽訂14.(2023山東濟寧期中)《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各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付清,以海關稅及鹽稅作抵押,但這兩項稅收為清政府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據此可知()A.列強意識到了中國償還能力薄弱B.清政府關稅和鹽稅收入足夠償還賠款C.列強變相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D.列強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的需求增強15.(2024天津重點高中期末)《辛丑條約》規定,清朝地方官對于反帝事件“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亦不得開脫別給獎敘”。這說明()A.中國社會性質開始改變B.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C.中國國內階級矛盾尖銳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現16.(2024河南信陽高級中學開學考)有學者指出,戊戌變法是一場關乎國計民生的全局性變革,它的每一措施不僅應有進步意義,還須為社會所承受。而在“百日維新”期間,不僅光緒帝頒布多達百余道的新政詔令,康有為也在“斷發易服”“改元開化”,甚至在改國號為“中華”等事上著墨過多。據此可知,該學者意在強調維新變法()A.未涉及政治變革層面B.缺乏充分的思想動員C.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D.存在急功近利的傾向17.(2024四川綿陽期末)有學者認為:“‘滅洋’口號的提出表現了被侵略者對于侵略者郁積已久的憤怒,同時又包含著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抵抗,包含著舊式小農和手工業者因自然經濟分解而蒙受的痛苦。”作者旨在說明義和團()A.爆發的歷史根源B.本質是文化的沖突C.體現出階級局限D.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8.(2024湖南炎陵開學考)鴉片戰爭以來,不平等條約多以割地、賠款、開埠通商為基本內容,而《辛丑條約》中沒有割地、開埠等內容,雖有賠款,也并非列強的主要目的。這一變化()A.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B.說明帝國主義侵華策略的轉變C.說明中國已被列強瓜分完畢D.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19.(2023江西撫州期末)(庚子年間)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說:“為今之計,當先請皇帝復辟,另舉西使中之賢者一人,入軍機處,贊襄新政,則中國可安,而后患可免矣。次當限制中國之軍備,散其營伍,毀其制造各廠。……須俟太后歸政,罪魁重懲,方與退兵議和,萬不可先退兵也。”他的意圖是()A.分而治之B.以華制華C.滅亡中國D.瓜分中國二、綜合題20.(2023山東濰坊期末,12分,)維新派效法西方,將“人”視為改造社會的關鍵,通過教育提高國民素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維新派的教育思想思想出處小學是學生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應少做課多游戲,“以養身健樂為主”。中學生身體稚弱,除養體開智外可重點學習禮樂,“禮以固其肌膚之會,筋骸之節……樂以涵養其性情,調和其氣血,節文其身體,發越其神思”。大學“亦重體操,以行血氣而強筋骸”康有為《大同書》尚武精神是“急務”,認為“體操而外,凡擊劍、馳馬、蹴鞠、角抵、習射、擊槍、游泳、競渡諸戲”的參與者,應該受到格外的鼓勵和嘉獎,從而達到強國的目的《梁啟超文選》蓋生民之大要三,而強弱存亡莫不視此: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慮之強,三曰德行仁義之強……是以今日要政,統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曰新民德嚴復《原強》提取材料信息,圍繞“維新派的教育思想”,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評析。(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答案與解析1.A2.C3.A4.B5.C6.A7.C8.A9.C10.D11.A12.D13.C14.C15.B16.D17.A18.B19.B1.A根據材料“在短短一兩年內,維新運動便到達高潮,甚至一度出現‘咸與維新’,一些高官也屢屢‘贊助’以顯自己的‘開明’的局面”可知,在維新運動期間,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題,A項正確。2.C根據材料“《康南海自編年譜》認為康有為發起和組織了‘公車上書’”以及“證明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為根本未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研究的途徑多樣,歷史研究需要通過多種史料、多種方式探尋真相,C項正確;長期廣泛流傳的觀點不一定可信度最高,排除A項;B項說法絕對化,排除B項;原始檔案不一定比歷史文獻更接近真相,排除D項。3.A根據材料可知,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不僅遭到頑固派堅決反對,不少維新派也難以接受,說明其理論偏激,維新派內部意見分歧,A項正確。4.B根據材料“奸臣”“亂臣賊子,書生狂徒”及所學知識可知,民眾不了解維新變法,維新派也沒有充分地向民眾宣傳變法,未動員民眾支持變法,使得變法維新缺乏群眾基礎,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當時的人們對戊戌變法的看法,并未涉及國人對列強的反抗,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順應了時代潮流,排除C項;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守舊勢力強大,且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的變法,民眾輿論對變法進程影響相對較小,排除D項。5.C根據材料“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洗干凈的”可知,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基礎,使人們開始追求政治制度改革,C項正確;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沒有挽救民族危機,也沒改變中國的君主專制體制,排除A、B兩項;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D項錯誤。6.A戊戌政變后,為維護統治,需要新式人才,慈禧太后便保留了京師大學堂,培養新人去辦領導權以外的各項事業,可見其根本目的是借此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A項正確;“培養精通西學的各類人才”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項;慈禧太后的根本目的是維護自身的統治,不是改變自己的政治保守形象,排除C項;“認識到新式教育的先進性”不是目的,排除D項。7.C根據材料“其口號也由‘反清復明’改成‘扶清滅洋’”可知,隨著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滅洋”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要求,口號的變化反映了當時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C項正確。8.A根據材料“彼等在各地傳邪教、立電桿、造鐵路,不信圣人之教,褻瀆天神,其罪擢發難數”“消滅洋鬼子之日,便是風調雨順之時”及所學可知,義和團運動把斗爭矛頭指向了外國侵略者,排斥鐵路、電線桿等先進事物,即籠統排外,A項正確。9.C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國態度的變化與我國這一時期爆發的義和團運動有關,雖然義和團運動被鎮壓下去了,但廣大義和團戰士前仆后繼、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使帝國主義侵略者和教會勢力認識到“瓜分一事,實為下策”,為了緩和對立情緒,列強改變了對華策略,C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法國并未主動放棄特權,排除A項;法國態度的變化與民教沖突的次數沒有必然聯系,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當時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法國政府對華控制力增強,排除D項。10.D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俄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向中國用兵”,組成聯軍“與清政府為敵”,這反映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故D項正確。11.A面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載漪等人主張抵抗,光緒皇帝不主張抵抗,說明在危機面前,清政府內部分歧嚴重,故選A項。材料體現的是在危機面前,清政府內部存在分歧,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光緒帝的主張是根據實際情況的判斷,排除C項;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12.D據材料可知,清政府向八國聯軍宣戰,而南方各省則與英、美等國達成協議,沒有與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由此體現了清政府權威的下降,D項正確;中國在鴉片戰爭戰敗后就已經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A項;湘淮系集團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已經崛起,排除B項;此時尚未形成地方軍閥割據的局面,排除C項。13.C根據材料“東交民巷”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丑條約》規定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中國人不得居住,且《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徹底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C項正確。14.C結合所學可知,《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即海關稅和鹽稅,落到了列強的手中,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受到列強的控制,列強變相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C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中國的還款能力,排除A項;B項曲解了材料主旨,排除;材料體現不出列強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的需求增強,排除D項。15.B根據材料“清朝地方官對于反帝事件‘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可知,《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要幫助列強鎮壓反帝事件,說明其已經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B項正確。16.D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戊戌變法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變革,應考慮現實,徐步推進,而在實踐中,不僅光緒帝在短期內頒布了大量新政詔令,康有為也欲通過改“國號”等實現國家快速變革,這反映出維新變法存在急功近利的傾向,D項正確。戊戌變法涉及政治層面,A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表述正確,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維新變法的影響,排除C項。17.A“被侵略者對于侵略者郁積已久的憤怒”即中國民眾反帝情緒滋長,“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抵抗”即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特別是反洋教,“舊式小農和手工業者因自然經濟分解而蒙受的痛苦”指的是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導致大批小農和手工業者破產,綜上可知,義和團運動的爆發是因為帝國主義入侵導致大批小農和手工業者破產,中國人的反帝反洋教斗爭興起,即義和團運動爆發有其歷史根源,A項正確;義和團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而非文化的沖突,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而非其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人工智能行業報:政府行動路線圖AI
- 2025年電子塑膠模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電信綜合管理系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甜品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珠珍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豬膽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牛津布手提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低壓電器 課件 單元三 項目三 任務一 掌握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
- 蘭州交通大學《臨床寄生蟲學檢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催化與生物轉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關于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工作
- SY-T 5412-2023 下套管作業規程
- 廣告媒體投放分包合作協議
- 2024年甘肅省中考歷史試題卷
- DZ∕T 0187-2016 地面磁性源瞬變電磁法技術規程(正式版)
- 威尼斯的小艇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比賽一等獎課件
- 主題二 小錢幣大歷史-2024年中考歷史專項復習
- 第5課 認識情緒 管理情緒(課件)-【中職專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2024年知識競賽-中小學財務管理知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工商業源網荷儲一體化分析報告-培訓課件
- T∕CACM 1333.4-2019 兒科系列常見病中藥臨床試驗 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 第4部分:小兒腹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