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辰區2024年高考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第I卷1至5頁,第IⅡ卷6至8頁。第1卷單項選擇:1—13小題,每小題3分,共39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先秦時期地理著作對中國西部邊緣的記述有“弱水”“昆侖”“流沙”等地名,這些地名源于神話和傳說,沒有確切的地理指向。漢武帝設置河西四郡后,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確;《漢書·地理志》可見金城郡臨羌縣有“弱水、昆侖山祠”,敦煌郡廣至縣有“昆侖障”。張掖郡居延縣條載:“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為流沙”。這表明西漢時期()A.疆土版圖意識增強 B.華夏民族認同加強C.漢文化向邊疆輻射 D.絲綢之路促進交流2.閱讀下圖,由此可知南宋時期()A.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B.土地開發得到加強C.飲食結構根本改變 D.經濟結構調整加快3.明代中晚期,刻書業獲得極大發展。刊刻圖書的書名頁(扉頁)通常都印有完整的圖書名、刻書者信息和“翻刻必究”等字樣。如下表所示,這說明當時的圖書出版()萬歷二十九年(1601)刻本《唐詩類苑》印有“陳衙藏板,翻刻必究”崇禎元年(1628)尚友堂刻本《初刻拍案驚奇》刻有“本衙藏,翻刻必究”崇禎三年(1630)自刻本《大明一統名勝志》刻有“本衙藏版,如有翻刻,千里必究”A.面臨激烈市場競爭 B.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C.私人刻書占據主導地位 D.重視總結傳統文化成果4.下圖是1887、1936年我國經濟狀況統計圖。據如圖可知,當時()A.中國的產業結構變動緩慢 B.傳統社會階級結構的復雜性C.小農經濟加快向近代轉型 D.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形勢嚴峻5.1924年,農民運動發展迅速,廣東成為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農民運動迅猛發展,廣東農民運動的發展勢頭較之前卻有所放緩。這一現象說明()A.兩湖地區土地革命迅速發展 B.革命政權的群眾基礎得以擴大C.農民運動推動了國民大革命 D.革命形勢的發展影響農民運動6.1940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敵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第一號),要求全黨同志認識抗日戰爭沒有長期艱苦城市工作的配合,最后的勝利是不可能的。10月2日,中共中央又發出關于開展華北敵后大城市工作的指示。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A.致力于推動工作重心的轉移 B.努力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C.對民族戰爭形勢認識的深化 D.根據主要矛盾變化調整政策7.1949年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值占中國工業總產值比重表產品原煤燒堿電動機棉紗棉布紙火柴卷煙面粉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據上表推知,當時()A.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實施效果明顯B.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有益補充C.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資本主義具有必要性8.1961年,在劉少奇等人提議下,經毛澤東同意,中央重新成立了中央財經小組,由陳云任組長,陳云上任后,第一項工作就是對1962年計劃進行大幅度調整,采取關廠、并廠,縮小規模等辦法調整工業,加強農業,增加糧食生產。這些措施()A.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左”的錯誤 B.在我國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C.致力于國民經濟比例協調發展 D.是對“大躍進”運動的完全否定9.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七部法律(“一日七法”)。這反映了()A.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確定 B.新中國法制建設的起步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D.政治經濟建設對法制的迫切需求10.亞歷山大目睹了波斯波利斯、巴比倫、尼尼微等地的王室圖書館,在埃及建立“世界圖書館”。亞歷山大還贈給其老師亞里士多德巨資,用于擴建圖書館。亞歷山大此舉()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B.維系了帝國統治的穩定C.推動了歐洲文化的重構與發展 D.擴大了希臘化世界范圍11.如圖為世界城市化階段演進圖。圖中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主要得益于()A.政治環境的穩定 B.工業革命的推動 C.生產工具的進步 D.城市人口的增長12.《歐洲史》中寫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歐洲強國在戰爭中失去了世界霸權。人們從此轉向華盛頓和莫斯科。”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這里的“時代”是資本主義時代B.歐洲因一戰失去國際政治話語權C.美國、蘇聯因參加一戰實力大增D.一戰使傳統的國際格局開始改變13.1956年,埃及總統納塞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其大膽舉動激起了以色列、英國和法國的軍事打擊。當蘇聯威脅要站在埃及一邊進行干預時,美國迅速向三個入侵國施壓并迫使他們撤兵。該事件反映出()A.兩極格局下民族解放運動的新特點 B.美蘇兩國對民族解放具有推動作用C.非殖民地化已成為社會發展新趨勢 D.美蘇兩國的較量已經超出歐洲范圍第Ⅱ卷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統一六國后,戶籍制度隨郡縣制在全國的推行而更加嚴密。漢代的《戶律》有關于戶口的登記、鄉部負責人定戶籍的辦法與規定、戶籍的保管、立戶的原則、田宅的分割與繼承等內容。秦漢戶籍基本是一年一定,漢代每年八月,鄉部嗇夫、吏、令史要“案戶籍”,民人不論男女老小原則上都要到場接受貌閱,時稱“案戶比民”。戶籍主要登記出入關津的符、貲簿、戍卒家屬廩食簿等。漢代的戶籍主要是記吏民家口名年,所以在多數場合即稱為“名數”“名籍”。從戶籍登記的內容上看,秦漢的“八月算人”,實則在戶籍的基礎上,與賦役征收相關。——摘編自楊際平《秦漢戶籍管理制度研究》材料二下表為元明清時期關于戶籍制度規定的一覽表時期戶籍制度規定元朝將民眾按民族劃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又在此基礎上根據戶主職業劃分為軍戶、民戶、匠戶、灶戶、儒戶等。各色人戶在經濟上和法律上的地位是不同的。明朝農業者,不出一里之間,朝出暮人,作息之道互知焉。清朝戶給印牌一張,備書姓名丁數,出則注明所往,入則稽其所來。來路不明者要“捉”去治罪。——摘編自《中國古代的人口流動制度》(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漢戶籍制度的特點和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元明清戶籍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古代戶籍管理功能的發展趨勢。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的特點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上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行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摘編自毛澤東《戰爭和戰略問題》材料二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1992年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的重要談話材料三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提出這一倡議的初心,是借鑒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內陸地區從“后衛”變成“前鋒”,沿海地區開放發展更上一層樓,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中國已經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是越來越多國家的主要投資來源國。無論是中國對外投資,還是外國對華投資,都彰顯了友誼和合作,體現著信心和希望。——習近平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23.10.18)(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毛澤東有關主張的原因并指出材料論述的實質問題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鄧小平這一談話發表的背景和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理念和世界意義。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學者對公元500年以來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東”指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東方,“西”指以西歐等為代表的西方。第一階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東強西弱,東富西窮,東穩西亂,東進西滯,東學西傳。第二階段(1500年至19世紀初):西升東降,東強西弱,東富西追。第三階段(19世紀初至1945年):西強東弱,西富東窮,西擴東衰,西學東漸,以西塑東,東西徹底逆轉、易位。西方取代東方成為歷史主流。第四階段(20世紀中期至今):東升西降,東西相持,多極平衡。——據李興《世界史“西方中心論”破解與“三大體系”構建初探》整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個階段進行闡述。(要求:階段清晰,史實準確,史論結合,結構完整。)北辰區2024年高考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本試卷分為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第I卷1至5頁,第IⅡ卷6至8頁。第1卷單項選擇:1—13小題,每小題3分,共39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先秦時期地理著作對中國西部邊緣的記述有“弱水”“昆侖”“流沙”等地名,這些地名源于神話和傳說,沒有確切的地理指向。漢武帝設置河西四郡后,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確;《漢書·地理志》可見金城郡臨羌縣有“弱水、昆侖山祠”,敦煌郡廣至縣有“昆侖障”。張掖郡居延縣條載:“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為流沙”。這表明西漢時期()A.疆土版圖意識增強 B.華夏民族認同加強C.漢文化向邊疆輻射 D.絲綢之路促進交流【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信息“漢武帝設置河西四郡后,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確”“《漢書·地理志》可見金城郡臨羌縣有‘弱水、昆侖山祠’,敦煌郡廣至縣有‘昆侖障’。張掖郡居延縣條載:‘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為流沙’。”可知西漢時期強化了對邊疆地區地理位置的設定,對一些領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疆土版圖意識增強,A項正確;華夏即春秋時期,中原各國因社會發展比相鄰的戎狄蠻夷先進,自稱為“華夏”,在頻繁的往來和密切聯系中,其他民族也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進入戰國以后,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材料未體現華夏民族認同加強,排除B項;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漢代疆土版圖意識增強,與擴大漢文化的影響力無關,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絲綢之路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A項。2.閱讀下圖,由此可知南宋時期()A.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B.土地開發得到加強C.飲食結構根本改變 D.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宋時期,小麥種植區、雙季稻種植區、兩季作物區在南方得到發展,這說明當時土地開發得到加強,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經濟的對比,排除A項;飲食結構無法在種植圖中反映出來,排除C項;材料僅僅涉及種植情況,無法反映經濟結構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3.明代中晚期,刻書業獲得極大發展。刊刻圖書的書名頁(扉頁)通常都印有完整的圖書名、刻書者信息和“翻刻必究”等字樣。如下表所示,這說明當時的圖書出版()萬歷二十九年(1601)刻本《唐詩類苑》印有“陳衙藏板,翻刻必究”崇禎元年(1628)尚友堂刻本《初刻拍案驚奇》刻有“本衙藏,翻刻必究”崇禎三年(1630)自刻本《大明一統名勝志》刻有“本衙藏版,如有翻刻,千里必究”A.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B.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C私人刻書占據主導地位 D.重視總結傳統文化成果【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明代中國。明代在刊刻圖書的書名頁印上刻書者信息和“翻刻必究”等字樣,目的是讓消費者認準自己的產品,以及防止別家翻刻,是穩定客源和防范不正當競爭的手段,側面反映當時刊刻圖書的作坊、人員眾多,盜版翻刻問題突出,市場競爭激烈,A項正確;“翻刻必究”意思是刻書者會追究盜版翻刻之人的責任,未提及打擊盜版的法律規定,不能體現法律對圖書版權的保護,排除B項;材料看不出刊刻圖書的是官方還是私人,不能斷定私人刻書占據主導,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明代出版大量傳統文化類別的書籍,不能體現重視文化總結,排除D項。故選A項。4.下圖是1887、1936年我國經濟狀況統計圖。據如圖可知,當時()A.中國的產業結構變動緩慢 B.傳統社會階級結構的復雜性C小農經濟加快向近代轉型 D.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形勢嚴峻【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18871936年中國。根據1887、1936年我國經濟狀況統計圖可知,1936年農業占國民收入的約80%,占就業人口的約75%,相比于1887年,農業占據主導的經濟結構沒有根本改變,表明中國的產業結構變動緩慢,A項正確;材料反映農業和工業服務業比重,體現經濟結構而非階級結構,排除B項;1936年農業占據主導的經濟結構沒有根本改變,表明小農經濟轉型緩慢而非加快,排除C項;材料只能體現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產業分類,看不出企業分類,不能得出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5.1924年,農民運動發展迅速,廣東成為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農民運動迅猛發展,廣東農民運動的發展勢頭較之前卻有所放緩。這一現象說明()A.兩湖地區土地革命迅速發展 B.革命政權的群眾基礎得以擴大C.農民運動推動了國民大革命 D.革命形勢的發展影響農民運動【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4—1927年(中國)。據材料“1924年,農民運動發展迅速,廣東成為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農民運動迅猛發展,廣東農民運動的發展勢頭較之前卻有所放緩”可知,北伐前國共兩黨合作完成了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工作,廣東成為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北伐開始后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湖南、湖北農民運動蓬勃發展,D項正確;土地革命(1927—1937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為反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而進行的革命戰爭,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農民運動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由廣東向湖南、湖北不斷發展,體現的是農民運動空間的擴大,與革命政權的群眾基礎無關,排除B項;國民大革命推動了農民運動,排除C項。故選D項。6.1940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敵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第一號),要求全黨同志認識抗日戰爭沒有長期艱苦城市工作的配合,最后的勝利是不可能的。10月2日,中共中央又發出關于開展華北敵后大城市工作的指示。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A.致力于推動工作重心的轉移 B.努力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C.對民族戰爭形勢認識的深化 D.根據主要矛盾變化調整政策【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40年(中國)。據材料可知,1940年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中共中央提出要在敵后大城市開展工作,表明了中共對民族戰爭形勢認識的深化,C項正確;抗日戰爭時期工作重心在農村,沒有發生轉移,排除A項;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屬于解放戰爭時期,排除B項;抗日戰爭時期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未發生改變,排除D項。故選C項。7.1949年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值占中國工業總產值比重表產品原煤燒堿電動機棉紗棉布紙火柴卷煙面粉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據上表推知,當時()A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實施效果明顯B.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有益補充C.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迫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資本主義具有必要性【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9年(中國)。據材料可知,1949年,部分民族工業在中國當時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較高,有的甚至占到百分之八十,1949年新中國成立,新中國剛剛成立,缺乏經濟建設,尤其是缺乏工業建設的經驗,民族工業占比高說明其得到一定層度的發展,為此新中國需要利用民族工業工業建設的經驗;同時新中國成立了,意味著中國將要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因此出于建設社會主義的需要,我們又需要限制民族工業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民族工業在1949年中國工業中的占比情況,無法推知是因為實施了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產生的效果,排除A項;題干時間涉及1949年,當時還未建立社會主義經濟,排除B項;材料無法推知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迫在眉睫,新中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是從1953年開始的,與題干時間1949年不相符,排除C項。故選D項。8.1961年,在劉少奇等人提議下,經毛澤東同意,中央重新成立了中央財經小組,由陳云任組長,陳云上任后,第一項工作就是對1962年計劃進行大幅度調整,采取關廠、并廠,縮小規模等辦法調整工業,加強農業,增加糧食生產。這些措施()A.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左”的錯誤 B.在我國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C.致力于國民經濟比例協調發展 D.是對“大躍進”運動的完全否定【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1年中國。根據所學可知,19591961年是中國國民經濟最困難時期,材料反映中央制定了壓縮工業產生、加強農業生產的計劃,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調整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比例,C項正確。這些措施有利于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改革開放時期才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左”的錯誤,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國家調整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比例,未涉及工業體系,排除B項;“完全否定”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9.1979年7月1日,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七部法律(“一日七法”)。這反映了()A.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確定 B.新中國法制建設的起步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D.政治經濟建設對法制的迫切需求【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時期。根據材料,1979年相繼頒布一系列法律,體現了改革開放時期政治經濟建設對法制的需求,D項正確;依法治國是1997年提出,排除A項;新中國法制建設起步是從新中國成立開始,排除B項;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排除C項。故選D項。10.亞歷山大目睹了波斯波利斯、巴比倫、尼尼微等地的王室圖書館,在埃及建立“世界圖書館”。亞歷山大還贈給其老師亞里士多德巨資,用于擴建圖書館。亞歷山大此舉()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B.維系了帝國統治的穩定C.推動了歐洲文化的重構與發展 D.擴大了希臘化世界范圍【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亞歷山大帝國)。據材料信息可知,亞歷山大在埃及建立圖書館,贈給亞里士多德巨資擴建圖書館,圖書館有利于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亞歷山大推動圖書館的建設,進而推動了文化的傳承與保護,A項正確;亞歷山大死后,帝國很快分裂,圖書館并沒有維系帝國統治的穩定,排除B項;圖書館有利于保存和傳承文化,但此時亞歷山大建造的圖書館沒有推動歐洲文化重構,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亞歷山大修建的圖書館是在希臘化世界范圍之內,并非在希臘化世界范圍之外,所以沒有擴大希臘化世界的范圍,排除D項。故選A項。11.如圖為世界城市化階段演進圖。圖中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主要得益于()A.政治環境的穩定 B.工業革命的推動 C.生產工具的進步 D.城市人口的增長【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近代、現代(世界)。據材料信息可知,自文明產生依賴,城市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城市化速度加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生產工具的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推動了城市人口的增加,推動城市化進程,C項正確;古代以來城市化水平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但政治環境并非一直穩定,排除A項;工業革命之前,世界城市化也在不斷發展,排除B項;城市人口的增長是城市化的表現,不是城市化發展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12.《歐洲史》中寫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歐洲強國在戰爭中失去了世界霸權。人們從此轉向華盛頓和莫斯科。”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這里的“時代”是資本主義時代B.歐洲因一戰失去國際政治話語權C.美國、蘇聯因參加一戰實力大增D.一戰使傳統的國際格局開始改變【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歐洲強國在戰爭中失去了世界霸權。人們從此轉向華盛頓和莫斯科”,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歐洲國家實力下降,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格局開始改變,故D項正確。第一次世界后資本主義經濟仍然在發展,故A項錯誤。B項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材料強調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的影響,故C項錯誤。【點睛】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需要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國際格局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歐洲強國在戰爭中失去了世界霸權。人們從此轉向華盛頓和莫斯科”的分析理解。13.1956年,埃及總統納塞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其大膽舉動激起了以色列、英國和法國的軍事打擊。當蘇聯威脅要站在埃及一邊進行干預時,美國迅速向三個入侵國施壓并迫使他們撤兵。該事件反映出()A.兩極格局下民族解放運動的新特點 B.美蘇兩國對民族解放具有推動作用C.非殖民地化已成為社會發展新趨勢 D.美蘇兩國的較量已經超出歐洲范圍【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埃及)。據材料“埃及總統納塞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當蘇聯威脅要站在埃及一邊進行干預時,美國迅速向三個入侵國施壓并迫使他們撤兵”及所學知識可知,冷戰背景下,蘇聯和美國為了各自的利益,對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的要求做出了有利于埃及的舉動,這反映了兩極格局對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即體現了兩極格局下民族解放運動的新特點,A項正確;蘇聯和美國對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態度不是因為非殖民地化已成為社會發展新趨勢才去支持埃及,也不是為了推動民族解放運動,兩個國家是處于各自的國家利益,都想要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控制,排除BC項;此事件之前,美蘇兩國的較量就已經超出歐洲范圍,如朝鮮戰爭的爆發是冷戰下的熱戰等,排除D項。故選A項。第Ⅱ卷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統一六國后,戶籍制度隨郡縣制在全國的推行而更加嚴密。漢代的《戶律》有關于戶口的登記、鄉部負責人定戶籍的辦法與規定、戶籍的保管、立戶的原則、田宅的分割與繼承等內容。秦漢戶籍基本是一年一定,漢代每年八月,鄉部嗇夫、吏、令史要“案戶籍”,民人不論男女老小原則上都要到場接受貌閱,時稱“案戶比民”。戶籍主要登記出入關津的符、貲簿、戍卒家屬廩食簿等。漢代的戶籍主要是記吏民家口名年,所以在多數場合即稱為“名數”“名籍”。從戶籍登記的內容上看,秦漢的“八月算人”,實則在戶籍的基礎上,與賦役征收相關。——摘編自楊際平《秦漢戶籍管理制度研究》材料二下表為元明清時期關于戶籍制度規定的一覽表時期戶籍制度規定元朝將民眾按民族劃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又在此基礎上根據戶主職業劃分為軍戶、民戶、匠戶、灶戶、儒戶等。各色人戶在經濟上和法律上的地位是不同的。明朝農業者,不出一里之間,朝出暮人,作息之道互知焉。清朝戶給印牌一張,備書姓名丁數,出則注明所往,入則稽其所來。來路不明者要“捉”去治罪。——摘編自《中國古代的人口流動制度》(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漢戶籍制度的特點和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元明清戶籍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古代戶籍管理功能的發展趨勢。【答案】(1)特點:戶籍管理嚴密;戶籍管理法律化;登記戶口有固定時間;戶籍記錄內容比較詳細戶籍管理與賦役征收緊密相關。(三點)作用:加強人口管控,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封建統治;保護小農經濟,保證賦役征派和財政收入。(2)措施:元朝戶籍按民族和職業兩種標準劃分;明朝強化戶籍人口的相互監督;清朝嚴格限制人口的流動。趨勢:管理日益嚴密;戶籍管理與維護社會治安逐步合一(利用戶籍管理加強社會基層治理)。【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秦漢時期。第一問,根據材料“ 戶籍制度隨郡縣制在全國的推行而更加嚴密”得出戶籍管理嚴密。根據材料“ 漢代的《戶律》有關于戶口的登記、鄉部負責人定戶籍的辦法與規定、戶籍的保管、立戶的原則、田宅的分割與繼承等內容”得出戶籍管理法律化;登記戶口有固定的時間。根據材料“ 從戶籍登記的內容上看,秦漢的“八月算人”,實則在戶籍的基礎上,與賦役征收相關”得出戶籍記錄內容比較詳細戶籍管理與賦役征收緊密相關。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得出加強人口管控,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封建統治;保護小農經濟,保證賦役征派和財政收入。【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元明清。第一問,根據材料“民眾按民族劃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又在此基礎上根據戶主職業劃分為軍戶、民戶、匠戶、灶戶、儒戶等”得出元朝戶籍按民族和職業兩種標準劃分。根據材料“農業者,不出一里之間,朝出暮人,作息之道互知焉”得出明朝強化戶籍人口的相互監督。根據材料“出則注明所往,入則稽其所來”得出清朝嚴格限制人口的流動。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得出管理日益嚴密;戶籍管理與維護社會治安逐步合一(利用戶籍管理加強社會基層治理)。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的特點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上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行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摘編自毛澤東《戰爭和戰略問題》材料二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1992年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的重要談話材料三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提出這一倡議的初心,是借鑒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內陸地區從“后衛”變成“前鋒”,沿海地區開放發展更上一層樓,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中國已經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是越來越多國家的主要投資來源國。無論是中國對外投資,還是外國對華投資,都彰顯了友誼和合作,體現著信心和希望。——習近平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23.10.18)(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毛澤東有關主張的原因并指出材料論述的實質問題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鄧小平這一談話發表的背景和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理念和世界意義。【答案】(1)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帝國主義侵略;不具備和平斗爭條件。(兩點)實質: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2)背景:城鄉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同時改革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遭遇重大挫折,面臨重大的國際壓力。影響:理清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對推動改革開放產生重要影響;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思想基礎(促進思想解放)。(兩點)(3)理念:交流合作,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共商、共建、共享)。意義:促進了沿線各國經濟發展;有利于構建公平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開創國際貿易合作的新模式;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兩點)【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為背景類材料題、特點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近代中國。原因:根據材料“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可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根據材料“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義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可知,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帝國主義侵略;根據材料“無議會可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可知,不具備和平斗爭條件。實質:根據材料“共產黨的任務,基本上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行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小問2詳解】本題為背景類、影響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現代中國。背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鄉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同時改革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遭遇重大挫折,面臨重大的國際壓力。影響:根據材料“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可知,理清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的理論對推動改革開放產生重要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的理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思想基礎(促進思想解放)。【小問3詳解】本題為特點類、影響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現代中國。理念: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帶一路”倡議的理念是交流合作,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共商、共建、共享)。意義:根據材料“中國已經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是越來越多國家的主要投資來源國”可知,促進了沿線各國經濟發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帶一路有利于構建公平公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帶一路有利于開創國際貿易合作的新模式;一帶一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學者對公元500年以來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東”指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東方,“西”指以西歐等為代表的西方。第一階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東強西弱,東富西窮,東穩西亂,東進西滯,東學西傳。第二階段(1500年至19世紀初):西升東降,東強西弱,東富西追。第三階段(19世紀初至1945年):西強東弱,西富東窮,西擴東衰,西學東漸,以西塑東,東西徹底逆轉、易位。西方取代東方成為歷史主流。第四階段(20世紀中期至今):東升西降,東西相持,多極平衡。——據李興《世界史“西方中心論”破解與“三大體系”構建初探》整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個階段進行闡述。(要求:階段清晰,史實準確,史論結合,結構完整。)【答案】示例一:第一階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西方在此階段是漫長的中世紀時期,國家長期四分五裂,戰亂不斷;人口少,城市規模小,經濟幾近停滯;教會勢力強大,長期凌駕于王權和人權之上,人性和理性的光輝被湮沒,科技發展明顯落后于東方。(三點)同時期的東方國家中國,處于封建社會的中期,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等政治制度不斷發展完善;曲轅犁、稻麥輪作制等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傳統手工業發達,商品經濟發展,陸海絲綢之路的興盛推動對外貿易走向繁榮;長安、東京、臨安等國際化大都市接連涌現;唐詩宋詞元曲等藝術形式異彩紛呈;造紙術、火藥、指南針等先進技術傳入西方。(三點)因此,這一階段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遙遙領先西方,世界歷史呈現明顯的“東強西弱、東富西窮”局面。示例二:第二階段(1500至19世紀初):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產階級民主代議制在英國逐步確立;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歐洲人的思想得到了極大地解放;以天文學、物理學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學建立起來。(三點)與此同時,東方的中國雖然出現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經濟也仍在發展,對外貿易也占據一定優勢,但隨著封建制度的衰落,社會矛盾加劇;自然經濟仍然占主導,新的經濟因素發展緩慢;思想被理學嚴重束縛導致科技陷于停滯;閉關鎖國等政策的實行使對外貿易日益萎縮。(三點)因此,該階段東方實力雖仍強于西方,但西方追趕勢頭迅猛,雙方差距迅速縮小,呈現“西升東降、東富西追”的局面。示例三:第三階段(19世紀初至1945年):這一時期,歐洲國家普遍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經過兩次工業革命,經濟迅速發展,并在全世界搶占殖民地、掠奪原材料、傾銷商品;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傳播到世界各地,自然科學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三點)而東方的中國和印度,政治上則完全淪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經濟上徹底成為西方的附庸,文化上向西方學習成為社會主流,一個以西方國家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三點)此階段,西方實力迅速增強,東方逐步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東方完全從屬于西方,“西強東弱,東西徹底逆轉、易位”。示例四:第四階段(20世紀中期至今):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西歐國家急劇衰落,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隨著歐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酒店業財稅知識培訓課件
- 政治對學前教育的制約
- 傳播學綱要(第3版)課件 第5、6章 群體與組織傳播、大眾傳播
- 留置導尿管的護理查房
- 高中地理課件地形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 西北工業大學《建設工程成本規劃與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銷售管理模塊培訓課程
- 湖南科技大學《影視話劇表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影視經典研究》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湖南省株洲市7校高三第一次調研測生物試題含解析
- 綜合與實踐 白晝時長規律的探究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
- 2025年重慶市開州區云楓教育集團中考一模化學試題(含答案)
- 第9課《桃花源記》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世界史話題聚焦-智慧講壇新視野+導學案-2025屆統編版高三歷史二輪復習
- 2025年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福建省龍巖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3月一模試題 化學 含答案
- 2025年第六屆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2月統測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八校聯考七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第六屆全國國家版圖網絡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中小學組)
- 江西九江茅山頭企業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紀檢專干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