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唇的解剖特點2腭的解剖特點三基本頜位關系3舌的解剖特點唇的解剖特點01一、唇
(一)表面解剖標志(二)區域解剖特點
1.組織層次皮膚皮下(淺筋膜)肌層黏膜下層黏膜(二)區域解剖特點
2.唇的血液供應唇的血液供應
主要來自面動脈的分支—上、下唇動脈,兩側唇動脈在中線吻合形成唇動脈環靜脈血經面靜脈回流,面靜脈缺少靜脈瓣,面部靜脈血液可逆行至海綿竇及顱內
(二)區域解剖特點
3.唇的淋巴回流上唇及下唇外側部的淋巴管注入下頜下淋巴結上唇的淋巴管有時可注入耳前淋巴結或頸深上淋巴結下唇中部的淋巴管注入頦下淋巴結下唇中線或近中線的淋巴管有時交叉至對側的下頜下淋巴結下唇外1/3的淋巴管還可通過頦孔進入下頜骨唇的淋巴回流
4.唇的神經分布和支配唇的感覺神經來自上、下頜神經的分支上唇的感覺由通過眶下孔的眶下神經管理下唇的感覺通過頦孔的頦神經管理唇的運動主要由面神經的上下頰支支配
腭的解剖特點02腭部腭(palate)又名口蓋,分隔口腔和鼻腔,參與吞咽、調節聲音共振腔以及言語的構音等活動。腭分為前2/3的硬腭及后1/3的軟腭兩部分。
腭部解剖標志腭部解剖標志硬腭硬腭由上頜骨腭突及腭骨水平板構成骨性支架表面覆以軟組織硬腭的組織層次硬腭口腔面黏膜黏膜下層硬腭骨板(包括骨膜)硬腭鼻腔面黏膜硬腭血液供應
主要由上頜動脈的分支腭降動脈通過腭大孔的腭大動脈供應,腭前部由蝶腭動脈的終末支鼻腭動脈通過切牙孔供應,兩個終末支在腭部吻合靜脈血回流至翼叢淋巴回流主要引流至頸深上淋巴結神經分布和支配腭部的感覺神經來自三叉神經上頜支,其分支出腭大孔及切牙孔分布于腭部軟腭為可運動的肌肉膜樣隔,厚約1cm組織層次黏膜黏膜下層腭腱膜腭肌等軟腭血液供應軟腭的血液由腭降動脈發出的腭小動脈以及腭大動脈的向后的分支供應。淋巴回流淋巴主要引流至頸深上淋巴結。神經分布和支配軟腭的感覺神經來自三叉神經上頜支以及舌咽神經。軟腭運動主要有副神經的顱根經迷走神經咽支支配,腭帆張肌有三叉神經的運動分支支配。舌的解剖特點03三、舌舌(tongue)為口腔內重要器官,在
參與言語、協調咀嚼、吞咽、吸吮、感受味覺和一般感覺等功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
在建牙合
內外動力平衡中,舌又是內側動力的提供者舌還是中醫觀察全身某些疾病的重要窗口(一)解剖標志——舌背(一)解剖標志——舌腹(二)舌的區域解剖特點組織層次。自上而下為舌背黏膜層、舌肌、舌腹黏膜下層以及舌
腹黏膜層。
舌的組織層次——舌背黏膜層舌背黏膜粗糙與舌肌緊密相連,舌前2/3遍布乳頭。舌后1/3黏膜無乳頭,但有許多結節狀淋巴組織,稱舌扁桃體。舌的組織層次舌肌舌肌為橫紋肌,位于舌背黏膜層和舌腹黏膜下層之間,由舌內肌和舌外肌組成。兩側舌肌之間為正中纖維隔。舌腹黏膜下層舌腹三角區內有血管及神經走行,從外向內:舌深靜脈、舌神經和舌深動脈,距舌腹近,而距舌背較遠。其中舌深靜脈靠近
傘襞,位置表淺,透過黏膜清晰可見,在黏膜下層還有粘液腺。舌腹黏膜為覆蓋黏膜,薄而平滑,返折與舌下區的黏膜相延續舌的血液供應舌動脈,舌后1/3尚有咽升動脈的分支舌動脈的終支為舌下動脈和舌深動脈,后者是舌動脈的直接延續迂曲前行達舌尖舌深動脈的分支有長支和短支短支供應肌肉,分支多沿肌纖維走行長支行至肌淺層時分成數終支與舌背面平行并相互吻合構成舌黏膜下動脈網,供應舌黏膜舌黏膜下動脈網超越界溝和舌正中線,在黏膜下成一體舌的淋巴回流舌的淋巴管引流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頦下淋巴結,另一部分至頸肩胛舌骨肌淋巴結。舌前2/3的邊緣或外側淋巴管一部分至下頜下淋巴結,另一部分淋巴管引流至頸深上淋巴結(特別是頸總動脈分叉處的淋巴結)。舌中央淋巴管引流舌中縫兩旁的淋巴液,經頦舌肌之間下行,然后向左右匯入頸深上淋巴結,亦有穿過下頜舌骨肌注入下頜下淋巴結者。靠近正中面的淋巴管,部分交叉至對側。舌后1/3的淋巴管引流至兩側頸深上淋巴結。舌的淋巴回流舌的神經分布和支配舌的一般感覺和味覺:舌前2/3的一般感覺由舌神經管理,味覺由參與舌神經的鼓索味覺纖維所管理;舌后1/3的一般感覺及味覺由舌咽神經所管理,但舌后1/3中部則由迷走神經管理。舌的運動:支配舌運動的神經是舌下神經,但腭舌肌由迷走神經的咽支支配。1舌下區表面解剖標志三基本頜位關系2舌下區的解剖特點舌下區表面解剖標志01舌下區(口底)舌下區
是指下頜舌骨肌及舌骨舌肌之上,舌根之前,下頜體的前、側方之內的區域,上方有黏膜覆蓋。表面解剖標志舌下區主要的表面解剖標志有舌下阜(又稱舌下肉阜)和舌下襞。舌下阜是指舌系帶兩側口底黏膜上的小突起,為下頜下腺及舌下腺導管的共同開口。舌下襞是指兩側舌下阜斜向后外的皺襞,是舌下腺小導管的開口,也是下頜下腺導管
走行的表面標志。
區域解剖特點舌下區的解剖特點02舌下區(口底)1)舌下腺
由蜂窩組織鞘包繞,其前端與對側舌下腺相接,后端與下頜下腺的深部相鄰,外側為下頜骨的舌下腺窩。舌下腺內側面與頦舌肌之間有下頜下腺導管
、舌神經、舌下神經及舌下動脈等結構。舌下區(口底)2)下頜下腺導管及舌神經
下頜下腺導管位于舌下腺之內側,由后向前,由深至淺,貫穿舌下間隙,開口于舌下阜。舌神經在舌骨舌肌前緣處,繞下頜下腺管外下至其內側向舌側行進。舌神經與下頜下腺導管交叉的部位多位
于下頜第二磨牙舌側的下方,有時位置可稍向后移。舌下區(口底)3)舌下神經及舌下神經伴行靜脈舌下神經越過舌骨舌肌的淺面,發出分支布于舌外諸肌,至舌骨舌肌前緣即深入舌內,分布于舌內諸肌。在舌下神經附近有舌下神經伴行靜脈舌下區(口底)4)舌下動脈舌下動脈是舌動脈的次要終支,行于舌下腺與頦舌肌和頦舌骨肌之間,分支至舌下腺。該動脈前行于舌下區前部黏膜下與對側同名動脈吻合,并發出分支至舌系帶。舌部淋巴回流口底的毛細淋巴管網與下牙齦、舌下面、舌下腺的毛細淋巴管網相延續。口底前部的淋巴管穿過下頜舌骨肌注入下頜下前淋巴結。后部的淋巴管向后經莖突舌骨肌的內側面,注入二腹肌淋巴結
或者直接注入
頸深上淋巴結
。
1面部表面解剖標志下頜下三角三基本頜位關系2蜂窩組織間隙面部表面解剖標志01眶區鼻區唇區頰區眶下區顴區頦區腮腺咬肌區面側深區額面區顳面區面部分區瞼裂內眥鼻根鼻底鼻小柱和鼻翼鼻唇溝口裂口角唇紅唇紅緣人中人中嵴頦唇溝耳屏面部表面解剖標志面部常用測量點及體表投影:(1)眉間點:為左右眉頭間的正中點。(2)鼻根點:為額鼻縫(額骨與鼻骨相交之處)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位于鼻根最凹處的稍上方。(3)鼻尖點:為鼻尖部的最突點。(4)鼻下點:為鼻小柱與上唇的連接點。(5)鼻翼點:為鼻翼外緣的最突點。(6)頦上點:為頦唇溝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7)頦前點:為頦部正中的最前點。(8)頦下點:為頦部正中的最低點,常用以作為測量面部距離的標志。(9)眶下孔:位于眶下緣中點下約0.5cm,其體表投影為自鼻尖至瞼外側聯合連線的中點。眶下孔是眶下神經阻滯麻醉的部位。(10)頦孔:位于下頜體外側面,成人多位于下頜第二前磨牙或下頜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間的下方,下頜體上、下緣中點微上方,距正中線約2~3cm。(11)腮腺管:投影于耳垂至鼻翼與口角間中點連線的中1/3段。
蜂窩組織間隙02概念:筋膜間、筋膜與肌肉間、肌肉與骨
膜間之間的潛在間隙。內為蜂窩組織,伴隨血管神經束,間隙之間相互連通。蜂窩組織間隙眼眶前部下方上--眶下緣下--上頜骨牙槽突內--鼻側緣外--顴大肌底--尖牙窩淺--面部表情肌通頰間隙眶下間隙頰間隙頰肌與咬肌之間前:咬肌前緣后:下頜支前緣
顳肌前緣通:翼頜間隙
咬肌間隙
眶下間隙
顳下間隙
顳間隙咬肌與下頜支之間前--磨牙后區后--腮腺通:翼頜間隙
頰間隙
顳下間隙
顳間隙咬肌間隙下頜支與翼內肌之間前--顳肌與頰肌后--腮腺上--翼外肌下--翼內肌附麗于下頜支處
通:顳下間隙、顳間隙、頰間隙、舌下間隙、下頜下間隙、咽旁間隙、咬肌間隙翼下頜間隙翼下頜間隙內主要有舌神經、下牙槽神經和下牙槽動、靜脈通過。
向上顳下間隙及顳間隙通連
向前頰間隙
向下舌下、下頜下間隙
向后
咽旁間隙
向外咬肌間隙
尚可經顱底血管神經通顱內顳下間隙翼頜間隙上方前:上頜骨后面后:腮腺深葉內:翼外板外:下頜支上份顴弓上:蝶骨大翼的顳下
面和顳下嵴下:翼外肌通:顳間隙
翼頜間隙
翼腭間隙(翼腭窩)顳間隙顳區:顴弓和顳下嵴為界顳淺間隙顳深間隙通:頰間隙
咬肌間隙
翼頜間隙
顳下間隙腮腺間隙腮腺鞘內內側面通:咽旁前間隙
翼頜間隙翼腭間隙翼腭窩:眶尖下方,顳下窩內側前--上頜骨體后--蝶骨翼突上--蝶骨大翼內--腭骨垂直板通:眶下裂---眼眶蝶腭孔---鼻腔翼上頜裂---顳下間隙翼腭管---口腔圓孔---顱腔舌下間隙口底黏膜與下頜舌骨肌、舌骨舌肌之間兩側在舌系帶深面相通后通翼頜間隙、咽旁間隙、頜下間隙頦下間隙:頦下三角內以下頜舌骨肌與舌下間隙分隔下頜下間隙:頜下三角內,頸深筋膜淺層包繞頜下腺形成面部及口腔蜂窩組織間隙通連1腮腺咬肌區下頜下三角三基本頜位關系2面側深區腮腺咬肌區01腮腺咬肌區腮腺咬肌區的境界前界為咬肌前緣;
后界為胸鎖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緣;
上為顴弓及外耳道;
下以下頜骨下緣為界。腮腺咬肌區的層次與內容
(1)皮膚。
(2)皮下組織:內含頸闊肌上部。
(3)腮腺咬肌筋膜:形成腮腺鞘,特點為淺層特別致密,深層薄弱;鞘與腺體結合緊密,并發出許多間隔伸入腺體;鞘的上部與外耳道緊密相連。
(4)腮腺:以面神經主干和分支平面為界,將腮腺分為淺、深兩葉。
腮腺咬肌區(5)腮腺與神經血管關系
穿經腮腺的主要神經血管由淺入深為:
面神經、下頜后靜脈及頸外動脈。
分為縱行和橫行兩組:
縱行組為顳淺動靜脈、耳顳神經、下頜后靜脈及頸外動脈;
橫行組為面神經、上頜動靜脈及面橫動脈。(6)咬肌:位于腮腺咬肌筋膜的深面
腮腺淺葉上緣神經血管排列從后向前依次為:
顳淺靜脈、耳顳神經、顳淺動脈、面神經顳支及顴支。
腮腺淺葉前緣神經血管排列從上向下依次為:
面橫動脈、面神經顴支、面神經上頰支、腮腺管、面神經下頰支及下頜緣支。
腮腺淺葉下端神經血管排列從前向后依次為:
面神經下頜緣支、面神經頸支、下頜后靜脈。
腮腺深葉的神經血管為:頸內動脈、第Ⅸ~Ⅻ對腦神經。
腮腺咬肌區穿經腮腺的主要神經血管腮腺與面神經的解剖關系:第一段指面神經干從莖乳孔穿出到進入腮腺前的一段,顯露面神經主干可在此處進;第二段在腮腺內;第三段為面神經五組分支從腮腺邊緣走出,呈放射狀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的一段。腮腺咬肌區腮腺深葉深面的神經血管面側深區02面側深區外:下頜骨升支、顴弓內:翼外板和咽側壁前:上頜骨后面后:腮腺深部上:蝶骨大翼下:下頜骨下緣面側深區的內容:(1)翼叢;(2)上頜動脈;(3)下頜神經與翼外肌:下頜神經及其分支與翼外肌關系密切,該神經出卵圓孔后即位于翼外肌深面,幾乎立即分支。
翼外肌的淺面有翼叢和上頜動脈;深面有下頜神經及其分支,其中耳顳神經行向后;翼內、外肌神經分別至翼內、外肌;翼外肌上緣有顳深前后神經和咬肌神經穿出;翼外肌兩頭之間有上頜動脈穿入和頰神經穿出;翼外肌下緣有舌神經和下牙槽神經穿出。由于翼叢、上頜動脈、下頜神經及其分支等均與翼外肌關系密切,故翼外肌可視為面側深區的鑰匙。
面側深區由淺入深上頜動脈下頜神經與翼外肌
1頸部的境界和分區2下頜下三角三基本頜位關系3氣管頸段頸部的境界和分區01頸部的境界和分區頸部境界:
上界下頜骨下緣、乳突、上項線及枕外隆突;
下界胸骨頸靜脈切跡、胸鎖關節、鎖骨、肩峰和第7頸椎棘突的連線;
頸部的境界和分區
頸部以斜方肌前緣為界,將頸部分為前部(狹義的頸部)、后部(項部);
前部又以胸鎖乳突肌的前、后緣為界,每側分為三部:頸前三角、胸鎖乳突肌區和頸后三角。頸部體表標志舌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氣管頸段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胸鎖乳突肌頸筋膜頸筋膜的層次結構頸部筋膜由淺入深可分為五層:
(1)頸淺筋膜:頸闊肌在此層內;
(2)頸深筋膜淺層:形成完整的封套包繞頸部;
(3)頸深筋膜中層;
(4)頸臟器筋膜:包被頸部臟器;
(5)椎前筋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理發店員工合同協議書
- 《房地產基礎》課件 情境一 教你選對地段
- 新房交易合同中介四方
- 普法宣講【法律學堂】第二十二章 起訴意見書-ldfjxs004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文言文教案
- 江蘇省南京市致遠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四次模擬考試卷數學試題理試卷含解析
- 石家莊科技職業學院《礦資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寧都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7月調研考試(化學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宜昌市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調研數學試卷含解析
-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中學2024-2025學年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前演練(一)生物試題含解析
- 安全生產三項制度內容
- 體質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 孩子的電子產品使用與管理
- 2024屆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學期二模英語模擬試題(有答案)
- 遼寧省本溪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物理試題
- 中班幼兒主題墻設計方案
- 健身房市場調研報告總結與反思
- 鋼結構施工準備-鋼結構識圖
- 《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
- 華為培訓教程01網絡基礎
- 《嬰幼兒感覺統合訓練》課件-前庭覺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