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4+居民區和居住環境+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1頁
專題24+居民區和居住環境+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2頁
專題24+居民區和居住環境+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3頁
專題24+居民區和居住環境+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4頁
專題24+居民區和居住環境+知識清單 高考統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24:居民區和居住環境(一)中外古代的村落、集鎮、城市和民居?課本鏈接(選二第10課)1.世界的村落、集鎮、城市⑴村落①出現原因:農業出現以后,人們筑屋定居,形成村落。(選擇性必修二P56)②早期分布: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域,后來埃及尼羅河流域,印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黃河、長江和遼河流域(興隆洼遺址)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遺址。(選擇性必修二P56)③構造:村落建有住宅、倉廩、地窖和公共活動場所等。(選擇性必修二P56)④作用:村落是具有相當數量和規模的聚居點,為人們的定居、繁衍和防衛提供了條件和保障,為人類提供了比較穩定、安全的生活環境,也為人們進行集體活動提供了便利。(選擇性必修二P56)⑵集鎮①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品交換的發展。(選擇性必修二P57)②發展歷程◆雛形:原始社會末期,手工業與農業分離,手工業者開始在便于交換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鎮的雛形。(選擇性必修二P57)◆區域經濟中心:商人的出現使手工業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榮,逐漸成為一定地域內的經濟中心。(選擇性必修二P57)◆正式形成:商人和手工業者為了保護其財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壘設防,形成集鎮。(選擇性必修二P57)③作用:促進了市場的繁榮。(選擇性必修二P57)⑶城市①出現: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生活的地區出現了城市,恰塔爾?休于遺址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城市遺址之一;后來,以城市為中心的聚落逐漸擴大,城市的功能不斷完善,到約公元前2900年,兩河流域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選擇性必修二P57)(中外歷史綱要下P2、P3、P4)②地位:一定區域內政治權力、軍事防御、經濟活動、宗教祭祀的中心場所。(選擇性必修二P57)③作用:城市具有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多種功能。(選擇性必修二P57)④城市代表◆古希臘: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的功能。比如,雅典由衛城和下城兩部分組成,衛城建有神廟,四周砌設土墻,只有一個上下孔道,利于防衛;下城分布著市場、行政機構和居民點。(選擇性必修二P58、P59)◆古羅馬:城市的道路系統和供水排水系統,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的標準。(選擇性必修二P58)◆古歐洲:出現了一些以手工業者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鎮。(選擇性必修二P58)2.中外民居⑴兩河流域民居①自然環境:雨水稀少,沒有森林,缺乏木材。(選擇性必修二P59)②建筑材料:用黏土和蘆葦混合制成的磚塊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撐屋頂的棟梁。(選擇性必修二P59)③建筑布局:幾戶人家的房屋墻壁貼著墻壁建在一起,結構是由前庭、前室、主室構成。(選擇性必修二P59)⑵古埃及民居①建筑材料: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樁搭建框架,用樹枝和混合麻纖維的黏土筑墻壁,在上面搭上屋梁,再用椰子葉鋪成屋頂。(選擇性必修二P59)②功能:防曬保溫。(選擇性必修二P59)③建筑布局:有些房屋留有小洞或柵欄式的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動場所,院落的周圍有柱廊。(選擇性必修二P60)⑶古中國民居①遠古◆巢居:多營建于南方,后世發展為干欄式民居。(選擇性必修二P60)◆穴居:大多營建于北方,后來逐漸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選擇性必修二P60)②先秦以來◆設計理念:遵循嚴格的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的禮儀制度。(選擇性必修二P60)◆建筑布局:講求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選擇性必修二P60)◆建筑結構:木構抬梁。(選擇性必修二P60)③明朝◆建筑結構:磚木結構的民居建筑開始普及。(選擇性必修二P60)◆民居類型:北方的窯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樓、湖南吊腳樓。(選擇性必修二P60)⑷古羅馬民居①民居布局:居住核心是帶有列柱圍廊的中庭,中庭左右是小房間和陳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與入口相對的是正屋。(選擇性必修二P61)②建筑材料:以木、石、磚為主要材料,后來混凝土逐漸得到普及。(選擇性必修二P61)③建筑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臘柱式相結合。(選擇性必修二P61)④集體住宅:為緩解人口劇增造成的住房緊缺,3世紀出現了由多層樓板疊加組合而成的集體住宅,并于4世紀普及羅馬城,這種復合式公寓的建筑形態,對后世影響深遠。(選擇性必修二P61)⑸古美洲民居①北美大平原印第安人:過著游獵生活,住在圓錐形的帳篷中。(選擇性必修二P62)②亞馬孫雨林印第安人:從事耕作,兩三年后遷徙到別處;住在圓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內不分隔間,但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區域。(選擇性必修二P62)(二)世界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課本鏈接(選二第5、11課)1.發展概況⑴地位:城市化是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選擇性必修二P63)⑵根本原因:工業革命后,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選擇性必修二P63)⑶基礎:鄉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一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選擇性必修二P63)⑷演進歷程①1851年,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之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選擇性必修二P63)②20世紀以來,西方國家逐漸建設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從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空間。(選擇性必修二P27)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選擇性必修二P63)④2007年,世界城鎮人口達到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選擇性必修二P63)2.主要內容⑴住宅建設①19世紀5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電梯并在樓房住宅中普及,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選擇性必修二P63)②19世紀70年代,比利時首次使用鋼筋混凝土技術。(選擇性必修二P63)③20世紀以來,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廣,私人衛生間等快速普及。(選擇性必修二P64)⑵生活服務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城市中的社區蓬勃發展,社區的功能從最早的慈善救濟發展到教育、醫療、服務、娛樂、綠化等各個方面。(選擇性必修二P64)②倉儲式商場、超市、購物中心等紛紛出現,很多購物中心將商品銷售、金融服務、餐飲和娛樂休閑等功能整合到一起。(選擇性必修二P64)③城市中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的數量越來越多,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多樣。(選擇性必修二P64)④娛樂休閑場所、體育中心、公園、廣場等設施逐漸增多,城市綠化面積越來越大。(選擇性必修二P64)⑶基礎設施①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百姓家中。(選擇性必修二P64)②煤氣燈、電燈的出現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選擇性必修二P64)③電報、電話逐漸普及,便利了人們的通信聯系。(選擇性必修二P64)④19世紀中后期,第一條地鐵線在倫敦問世,柏林、紐約等城市開始將鐵路高架橋納入交通網絡;20世紀以來,電車、汽車、自行車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現多樣化、立體化趨勢,便利了人們的出行。(選擇性必修二P64)3.存在的問題⑴環境污染①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廠,煙塵不斷排放到大氣中。(選擇性必修二P65)②工廠沿河而建,又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與工業廢水直接排進河流,對城市飲用水源造成嚴重污染。(選擇性必修二P65)③汽車的普及帶來了尾氣污染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