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操作規范及流程_第1頁
病理科操作規范及流程_第2頁
病理科操作規范及流程_第3頁
病理科操作規范及流程_第4頁
病理科操作規范及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理科操作規范及流程病理科應有專人驗收一般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常規活檢)申請單和送檢的標本。(二)病理科驗收人員必須:1.同時同意同一患者的申請單和標本。2.認真核對每例申請單與送檢標本及其標志(聯號條或其他寫明患者姓名、送檢單位和送檢日期等的標記)是否一致;關于送檢的微小標本,必須認真核對送檢容器內或濾紙上是否確有組織及其數量。發覺疑問時,應趕忙向送檢方提出并在申請單上注明情形。3.認真檢查標本的標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標本的容器上。4.認真查閱申請單的各項目是否填寫清晰,包括:①患者差不多情形[姓名、性別、年齡,送檢單位(醫院、科室)、床位、門診號/住院號、送檢日期、取材部位、標本數量等],②患者臨床情形[病史(癥狀和體征)、化驗/影象學檢查結果、手術(包括內鏡檢查)所見、既往病理學檢查情形(包括原病理號和診斷)和臨床診斷等]。5.在申請單上詳細記錄患者或患方有關人員的號碼,以便必要時進行聯絡,并有助于隨訪患者。(三)驗收標本人員不得對申請單中由臨床醫師填寫的各項內容進行改動。不合格標本的處理規范與程序申請單與相關標本未同時送達病理科;2.申請單中填寫的內容與送檢標本不符合;3.標本上無有關患者姓名、科室等標志;4.申請單內填寫的字跡潦草不清;5.申請單中漏填重要項目;6.標本嚴峻自溶、腐敗、干涸等;7.標本過小,不能或難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阻礙病理檢查可行性和診斷準確性的情形。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請單和標本一律當即退回申請醫師,不予存放,并記錄。病理標本檢查和取材規范及程序1.取材前閱讀申請單中的內容,初步判定病變的性質。2.核對申請單的編號與標本的編號、標本的份數是否相符。3.關于核對無誤的標本應按下列程序取材:3.1小標本和不完整的標本通常為活檢標本,應按如下標準取材。3.1.1應描述和記錄送檢標本的數量(少量時精確運算,多量時進行估量)、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時聚攏測量)、形狀、色澤和質地等。3.1.2少量的小標本應全部取材制片。3.1.3多量的小標本,原則上全部取材制片;數量過多時,可盡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標本應置于4%的中興甲醛中妥善儲存備用。3.1.4.黏膜和皮膚組織應“立埋”,立即黏膜面與包埋盒的底面垂直。3.1.5使用鑷子夾取標本時須嚴防擠壓組織。3.2大標本通常為手術標本,應按如下標準取材:3.2.1記錄切除標本的手術類型。3.2.2應描述和記錄送檢標本的大小(三維長度,mm或cm)、形狀、色澤、表面、質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標本可測其直徑(mm或cm)。必要時稱重(g或kg)。3.2.3檢查切面:通常沿標本長徑切開或剪開(囊性標本時),描述和記錄其形狀特點,例如囊性和實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澤、質地、紋理、壞死;囊腫壁的厚度及其內外表面、囊腔內容物及其性狀等,有的臟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狀腺等,應間隔一定距離(甚至間距2mm左右)做多個平行切面,檢查有無微小腫物。3.2.4帶有臟器的標本,應描述和記錄病變處與有無臟器的毗鄰關系特點。3.2.5必要時,繪簡圖說明巨檢病變的特點和解剖學關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編號,以便鏡檢時定位。3.2.6切取有代表性病變區域的組織制片,適量包括與病變區域毗鄰的“正常”結構和壞死組織等。3.2.7完整切除的腫瘤標本,切取的組織塊應包括其包膜,較大的腫瘤應酌情多處包膜取材。3.2.8切取組織塊的刀具必須銳利,嚴防擠壓組織。3.2.9切取組織塊的數量,依巨檢病變的具體情形酌定,一樣以滿足診斷需要為準。組織塊的面積,通常在2cmx1.5cm以內,厚度不宜超過3mm(快速包埋制片時則應盡量薄些)。3.2.10組織塊的切面應平坦。需要指定組織塊的包埋面時,可將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為標記。管壁和囊壁組織應立埋。4.標本攝影,必要時酌情進行(標本固定前或固定后)。5.切取組織塊的編號、數量和取材后是否尚有標本存留等均應在活檢記錄單的肉眼檢查描寫欄內和取材工作單中注明,以便鏡檢時核對切片。例如,1.組織較少,全部包埋制片者,可注明“全”字;2.針吸、內鏡取材或少量易碎的組織,須用軟紙妥善包裹(以防制片過程中丟失),可注明“包”字;3.取材后尚有存留的標本,可注明“留”字等。6.需要重新肉眼檢查標本時,應在有關病例活檢記錄單中補充必要的文字描述,需要補充切取組織塊時,應按上述取材操作程序進行,并應在相關活檢記錄單、取材工作單中和編號小條上注明“補”字。常規石蠟包埋組織切片規范及程序1.脫水(常溫下)3.2.1乙醇-甲醛(AF)液固定:60~120min。80%乙醇:60~120min。95%乙醇Ⅰ:60~120min。3.2.495%乙醇Ⅱ:60~120min。3.2.5無水乙醇Ⅰ:30~60min。3.2.6無水乙醇Ⅱ:30~60min。3.2.7無水乙醇Ⅲ:30~60min。2.透亮a..二甲苯Ⅰ:20min。b.二甲苯Ⅱ:20min。c.二甲苯Ⅲ:20min。3.浸蠟石蠟Ⅰ(45~50℃):60min。石蠟Ⅱ(56~58℃):60min。石蠟Ⅲ(56~58℃):60min。包埋4.1先將熔化的石蠟傾入包埋模具中,再用加熱的彎曲鈍頭鑷子輕輕夾取差不多浸蠟的組織塊,使組織的最大面或被專門指定的組織面埋入熔蠟中,應將組織塊平坦地置放于包埋模具底面的中央處。包埋于同一拉塊的多塊細小組織應彼此靠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腔壁、皮膚和黏膜組織必須垂直包埋(立埋)。4.2將與組織塊相關的病理號小條置入包埋模具內熔蠟的一側。4.3待包埋模具內的熔蠟表面凝固后,立即模具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4.4從包埋模具中取出凝固的包埋蠟塊(簡稱蠟塊),用刀片去除組織塊周圍的過多石蠟(組織周圍保留1~2mm石蠟為宜)。將包埋蠟塊修整成為規則的正方形或長方形。4.5將病理號小條牢固地烙貼在蠟塊一側(編號應清晰可見)。4.6把修整好的蠟塊烙貼在支持器上,預備切片。4.7使用包埋機的方法按有關廠商的說明書操作。切片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必須銳利。載玻片必須潔凈、光亮。將切片刀或刀片安裝在持刀座上(以150為宜)。細心移動刀座或蠟塊支持器,使蠟塊與刀刃接觸,旋緊刀座和蠟塊支持器。修塊(粗切)。用右手勻速旋轉切片機輪,修切蠟塊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組織塊完整地全部切到。修塊粗切片的厚度為15~2μm。調劑切片厚度調劑器(一樣為4~6μm),進行切片。以專用小鑷子輕輕夾取完整、無刀痕、厚薄平均的蠟片放入舒展器的溫水中(45℃左右),使切片全面展開。將蠟片附貼于載玻片上。蠟片應置放在載玻片右(或左)2/3處的中央,留出載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貼附標簽。蠟片與載玻片之間無氣泡。必須趕忙在置放了蠟片的載玻片一端,用優質記號筆或刻號筆準確、清晰地標記其相應的病理號。將置放了蠟片的載玻片呈45℃斜置片刻;待載玻片上的水分流下后,將其置于烤箱中烘烤(60~62℃,30~60min),然后即可進行染色。內鏡小的活檢,穿刺等組織需連續切片許多于6片。針對不同組織(如小活檢,骨組織,淋巴結等),優化制片,染色流程,保證切片質量。術中快速冰凍切片的規范及程序1.冰凍切片的制備1.1打開照明開關,打開冰凍切片機的玻璃箱蓋。1.2選擇凍頭,在凍頭滴上冰凍切片機包埋劑適當。1.3待組織完全冷凍后,將凍頭移到切片刀口的凍口內,扭緊凍頭,進行切片,切片時有節奏的來回推堅決手柄,切得完整且較薄的切片(厚度8-9um),即可貼在玻璃片上。1.4將切好的片子用95%的乙醇固定,然后進行染色、封片、鏡檢(同石蠟切片H-E染色步驟)。1.5工作完畢后將凍頭上組織取出,放回送檢的標本袋內,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1.6清掃切冰凍切片機箱,將凍頭擦干后放回冰凍切片機內。1.7關好冰凍切片機的玻璃箱蓋,關閉照明電源。2.冰凍切片機須24h開機,長假或節假日前檢查切片機箱內的結凍情形,必要時關機,化霜,清潔冰凍切片機。3.注意事項3.1制作冷凍切片所需的試劑和設備等應處于隨時可供使用狀態。3.2切取的組織塊大小適宜(厚度<2mm),并盡快置于冷凍組織切片機上制備切片。3.3調劑冷凍程度,試切合合適時便迅速切片。冷凍不足無法切片,冷凍過度切片易碎。3.4冷凍切片固定液95%乙醇50ml4.單體標本的冰凍制片應在15min內完成。術中快速冰凍診斷的規范及程序臨床醫師在術前向患者或近親屬告知術中快速病理診斷的局限性,簽署術中快速病理診斷知情同意書。從標本接收到發出報告的時刻,應在病理申請單上注明。3.有條件的由兩位中/高級稱職的病理醫師共同簽署快速活檢的病理診斷意見。關于病變疑難、手術切除范疇廣泛和會嚴峻致殘的手術中快速活檢,應由兩位高級稱職的病理醫師共同簽署會診意見。主檢病理醫師簽名的字跡應能辨認。4.快速活檢診斷意見一樣在收到送檢標本后30min內發出;同一時刻段內相繼收到的多例患者標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多次標本,其發出報告的時刻依次類推。關于疑難病變,可酌情延時報告。5.關于難以即時快速診斷的病變(例如病變不典型、交界性腫瘤病變或送檢組織不足以明確診斷等),主檢病理醫師應向手術醫師說明情形,恰如其分地簽發病理診斷意見或告知需要等待常規石蠟切片進一步明確病理診斷。6.主檢病理醫師簽署的快速活檢病理診斷意見,以書面形式報告(可或網絡傳輸)。快速活檢病理診斷意見報告書發出前應認真核對無誤。7.冷凍切片后剩余組織的處理7.1冷凍切片后剩余的冷凍組織(簡稱“凍后”)和冷凍切片取材后剩余、未曾冷凍的組織(簡稱“凍剩”),均應儲存,用以制備常規石蠟切片,以便與冷凍切片進行對比觀看。7.2“凍后”/“凍剩”組織的蠟塊和切片需與同一病例手術后送檢的切除標本編為同一病理號,并作出綜合性診斷。7.3當冷凍切片病理診斷意見與其“凍后”組織的常規石蠟-HE片的病理診斷不一致時,該例的病理診斷一樣應以石蠟-HE片診斷為準。常用專門染色的操作規范膠原纖維染色Van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性紅法染色程序組織塊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和切片。切片脫蠟至水。用Weigrt鐵蘇木精液染5-10min。流水稍洗。1%鹽酸-乙醇迅速分化。流水沖洗5-10min。用VanGieson液染1-2min。傾去染液,直截了當用95%乙醇分化和脫水。無水乙醇脫水,二甲苯透亮,中性樹膠封固。二、染色結果膠原纖維呈鮮紅色。細胞質、肌纖維和紅細胞呈黃色,胞核呈藍褐色。Maasson三色法一、染色程序組織塊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用Bouin液或Zenker固定時,流水沖洗組織塊過夜,成效更好。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和切片。切片脫蠟到水。組織塊經Zenker液固定時應對切片進行除汞處理:(1)切片脫蠟后,以0.5%碘乙醇作用10min;(2)稍水洗;(3)以5%硫代硫酸鈉作用5min;(4)流水沖洗10min。gert鐵蘇木精液染5-10min。流水沖洗。1%鹽酸-乙醇分化。流水沖洗5-10min。麗春紅酸性品紅液染5-10min。蒸餾水稍洗。1%磷鉬酸水溶液處理約5min。不用水洗,直截了當用苯胺藍液復染5min。0.2%冰醋酸處理1min。95%乙醇脫水并洗去冰醋酸。無水乙醇脫水,二甲苯透亮,中性樹膠封固。二、染色結果膠原纖維呈藍色。細胞質、肌纖維和紅細胞呈紅色,胞核呈藍色。網狀纖維染色氫氧化銀氨液浸染法一、染色程序組織塊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和切片。切片脫蠟至水。酸化高錳酸鉀液氧化5min。稍水洗。2%草酸水溶液漂白1-2min。稍水洗。2%硫酸鐵銨水溶液媒染5min。稍水洗,再用蒸餾水洗1次。滴加Gordon-Sweet銀氨液,作用1min。蒸餾水稍洗。4%中性甲醛液還原1min。流水沖洗5-10min。以0.2%氯化金調色1-2min。蒸餾水洗。固定于5%硫代硫酸鈉2min。用核固紅液復染5-10min或行HE復染。稍水洗。常規脫水、透亮,中性樹膠封固。二、染色結果網狀纖維呈黑色,胞核呈紅色(用核固紅復染)或(用蘇木精復染),膠原纖維呈黃棕色,細胞質呈淡紅色(用伊紅復染)。彈力纖維染色醛品紅法一、染色程序1、組織塊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和切片。2、切片脫蠟至水。3、用Lugol碘液處理5min。4、稍水洗。5、5%硫代硫酸鈉處理5min。6、流水沖洗5min。7、70%乙醇稍洗。8、醛品紅液浸染10min。9、70%乙醇浸洗2次,每次約30s,至切片不再脫色為止。10、稍水洗。11、澄黃基液滴染約1s。12、稍水洗。常規脫水、透亮,中性樹膠封固。二、染色結果彈力纖維呈深紫色,底色為不同程度的黃色。抗酸桿菌染色苯酚堿性品紅法一、染色程序組織塊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和切片。切片用汽油松節油脫蠟2次,每次5-10min。不經乙醇洗,只用紗布將切片周圍余液擦干。流水稍洗。滴入苯酚堿性品紅液,于室溫下染15-30min。流水洗去余外染液。有20%硫酸水溶液分化至適當為止。(一樣需1-5min)用流水充分沖洗。用Mayer蘇木精淺染細胞核。流水沖洗10-15min。胸風扇把切片吹干。趕忙二甲苯透亮,中性樹膠封固。二、染色結果抗酸(包括麻風桿菌和結核桿菌)呈鮮紅色,胞核呈藍色。淀粉樣蛋白染色甲醇剛果紅法一、染色程序組織塊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和切片。切片脫蠟至水。甲醇剛果紅液染10min,傾去余液。用堿性乙醇急速分化約數秒,鏡下操縱。水沖洗5min。蘇木精液淺染細胞核。流水沖洗10min。常規脫水、透亮,中性樹膠封固。二、染色結果淀粉樣蛋白呈紅色,細胞核呈藍色。在偏光鏡下,淀粉樣蛋白出現綠色雙折光。脂肪染色蘇丹Ⅲ染色法一、染色程序組織塊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冷凍切,厚6-10um,如為新奇組織,須用40%中性甲醛液固定10min,稍水洗后,用60%乙醇稍洗。蘇丹Ⅲ染液浸染1-2min。70%乙醇稍洗去余外染液。流水稍洗。Mayer蘇木精液復染胞核,必要進用1%鹽酸-乙醇分化。水洗10min,或于稀碳酸鋰水溶液中促藍。阿拉伯糖膠或明膠封蓋。二、染色結果中性脂肪呈猩紅色、橙紅色或橙黃至橙紅色,細胞核呈藍色。糖原染色高碘酸-無色品紅(PAS)法。一、染色程序取新奇薄片組織,趕忙用Gendre液固定6-12h或Cornoy液固定3-6h,其間可更換2次固定液,然后轉入95%乙醇。無水乙醇按常規脫水透亮,石蠟包埋,切片厚4-5um。取兩張連續切片,分別作A和B記號,然后把B片脫蠟至水。把B切片置入預熱至37℃的1%淀粉液,于37℃溫箱內消化1h,或用預熱至37℃的唾液在37℃溫箱消化30min。取出切片稍水洗。在消化過程中,把A片脫蠟至水。在A、B兩片同時滴入0.5%高碘酸水溶液氧化5-8min。流水沖洗2min,再用蒸餾水洗1次。于暗處,無色品紅液加蓋染色10-20min。用0.5%偏重亞硫酸鈉液滴洗2次,每次約1min。流水沖洗2min。1%甲基綠水溶液復染胞核3-5min,或用Mayer蘇木精液淺染細胞核(必要時用鹽酸乙醇分化,再用流水沖洗)。稍水洗。常規脫水、透亮,中性樹膠封固。二、染色結果A片上的細胞質出現亮紅色顆粒為陽性(顯示糖原),經消化后B片應為陰性。黏液染色愛先藍(pH2.5)法一、染色程序組織塊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規脫水、石蠟包埋和切片。切片脫蠟至水。愛先藍(pH2.5)液染10-20min。流水稍洗。核固紅復染5-10min,或用沙紅染液復染2-3min。稍水洗。常規脫水、透亮,中性樹膠封固。二、染色結果唾液酸黏液和弱硫酸化黏液以及一樣黏液均呈藍色,各種強堿酸化黏液不著色或淡染,細胞核呈紅色。免疫組化染色(EnvisionSystem)的規范及程序1.切片脫蠟水洗:將石蠟切片浸于二甲苯5分鐘,三次。取出切片置于100%無水乙醇中3分鐘,兩次;依次置入90%-70%各級酒精各3分鐘。取出置于蒸餾水中。2.抗原修復(依照一抗說明而定)。3.取出置于蒸餾水中的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組織周圍的液體,平放于濕盒中,滴加過氧化酶阻斷劑(通常用3%的過氧化氫)于組織上避光孵育15分鐘。蒸餾水沖洗,再將切片置入TBS緩沖液中,浸泡3分鐘,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組織周圍的液體(組織切勿干燥),平放于濕盒中。4.滴加50-100毫升一抗工作液于組織上,室溫孵育30分鐘。用TBS液沖洗切片。將切片置入TBS緩沖液中,浸泡5分鐘,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組織周圍的液體(組織切勿干燥),平放于濕盒中。5.滴加50-100毫升A液于組織上,室溫孵育30分鐘。用TBS液沖洗切片。將切片置入TBS緩沖液中,浸泡5分鐘,三次。取出切片,甩掉并擦干切片上組織周圍的液體(組織切勿干燥),平放于濕盒中。6.滴加Y預備好的顯色劑DAB工作液50-100微升,室溫孵育5-10分鐘,或光鏡下操縱顯色。顯色完畢后,用蒸餾水沖洗終止顯色。7.蘇木精復染。8.各級酒精(70%-100%)脫水,每級3分鐘。取出切片置入二甲苯5分鐘,三次。9.用封片膠封片。病理診斷的規范及程序1.診斷前注意事項1.1病理醫師進行診斷前,核對申請單和切片核查是否相符。1.2閱讀申請單上所有填寫的內容,關于不清晰的內容及時聯系送檢醫師。1.3閱片時必須全面,不要遺漏病變。1.4疑難病例,應由上級醫師復核,并簽署全名。1.5因專門緣故遲發報告,應向臨床醫師說明遲發的緣故。1.6有科內疑難病例會診制度(2名以上高級職稱人員參與),并有相應的記錄和簽字。2.病理學診斷表述的差不多類型2.1Ⅰ類:檢材部位、疾病名稱、病變性質明確和差不多明確的病理學診斷。2.2Ⅱ類:不能完全確信疾病名稱、病變性質,或是關于擬診的疾病名稱、病變性質有所保留的病理學診斷意向,可在擬診疾病/病變名稱之前冠以諸如兵變“符合為”、“考慮為”、“傾向為”、“提示為”、“可能為”、“疑為”、“不能排除(除外)”之類的詞語。2.3Ⅲ類:檢材切片所顯示的病變不足以診斷為某種疾病(即不能做出Ⅰ類或Ⅱ類病理學診斷),只能進行病變的形狀描述。2.4Ⅳ類:送檢標本應過于細小、破裂、固定不當、自溶、嚴峻受擠壓(變形)、被燒灼、干涸等,無法做出病理學診斷。病理診斷報告書寫的規范1.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差不多內容1.1患者的差不多情形,包括病理號、姓名、性別、年齡、送檢醫師或科室(住院或門診)、住院號和門診號、送驗和收檢日期等。1.2巨檢病變和鏡下病變要點描述。1.3與病理學診斷相關技術的檢驗結果。1.4病理學診斷的描述。1.5關于疑難病例或做出Ⅱ、Ⅲ類病理學診斷的病例,可酌情就病理學診斷及其相關問題附加:建議和注釋及討論等。1.6未經本病理科和(或)科外病理會診的病例,可將各方病理會診意見列于該例患者的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中。2.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書寫要求2.1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文字表述力求嚴謹、恰當、精練,條理和層次清晰。2.2病理學診斷報告書應為一式二份,一份交予送檢方,另一份隨同患者的病理學檢查申請單和病理學檢查記錄單一并存檔。主檢病理醫師必須在每一份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上簽名,不能以個人印章代替簽名,不能由他人代為簽名。主檢病理醫師簽名的字跡應能辨認。2.3手寫的病理學診斷報告書必須二聯復寫,必須文字規范、字跡清晰,不得潦草、涂改。2.4手寫和運算機打印的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中的關鍵性文字,如“癌”、“瘤”、“陽性”、“陰性”和數字等,要認真核對,不得有誤。2.5運算機打印的圖文病理學診斷報告書提供的病變圖象要準確,具有典型(代表)性,放大倍數適當。2.6患者的差不多情形項目必須嚴格按照送檢臨床醫師填寫的文字抄寫或用運算機輸錄于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中,并認真核查無誤,簽發報告書的病理醫師和病理科的其他人員都不得改動。2.7病理醫師不得簽發虛假的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不得向臨床醫師和患方人員提供有病理醫師簽名的空白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細胞學診斷的規范及程序直截了當表述性診斷:適用于穿刺標本的細胞病理學診斷報告。依照形狀學觀看的實際情形,關于某種疾病/病變做出確信性(Ⅰ類)、不同程度意向性(Ⅱ類)細胞學診斷,或是提供形狀描述性(Ⅲ類)細胞學診斷,或是告知無法做出(Ⅳ類)細胞學診斷。[參考本章第一節的八(一)項:“病理學診斷表述的差不多類型”]間接分級性診斷:用于查找惡性腫瘤細胞的診斷。Ⅰ級:未見惡性細胞Ⅱ級:查見核異質細胞Ⅱa:輕度核異質細胞Ⅱb:重度核異質細胞Ⅲ級:查見可疑惡性細胞Ⅳ級:查見高度可疑惡性細胞Ⅴ級:查見惡性細胞細胞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差不多內容1.患者的差不多情形項目,包括病理號、姓名、性別、年齡、送檢醫院/科室(住院/門診)、住院號/門診號、送檢/收驗日期等。2.細胞病理學診斷的表述(參見上項“細胞病理學診斷報告表述的差不多類型”)。3.必要時或條件承諾時,可酌情就細胞病理學診斷及其相關問題附加:①某些建議(例如進行其他有關檢查、再做活檢、病理科外病理學會診、緊密隨查/隨訪等);②注釋/討論。4.通過本病理科或/和科外病理會診的病例,可將各方的細胞病理學診斷意見附于該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