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三10月質量檢測卷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中外歷史綱要》(上)+《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一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大地灣三期白家村遺址內出土的動物種屬和標本中,捕獲的動物主要有豬(34.53%)、鹿科(30.13%)和水牛(22.83%)三種,此外相較于大地灣文化前期,還新增了諸如貓、竹鼠、雞等小型動物和蚌、鲇魚等水生動物。據此可知,當時該地區()A.以漁獵為主要的勞作方式 B.定居農業日益走向成熟C.具有強大的社會組織能力 D.區域內資源利用度提高2.漢代在開辟與西域的商路后,派遣宗室公主與絲綢之路上的大國君主和親日益受到重視;此外還組織學者圍繞西域風土人情等著書立說,這些舉措提升了漢朝在絲綢之路上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最終促使漢王朝成為西域諸國朝賀納貢的“天朝”。這表明漢代()A.絲綢之路與拓展外交空間相契合 B.邊疆治理仰賴于經濟發展C.華夏認同觀念萌發促成國家統一 D.各民族間實現和諧與平等3.下面是北魏《齊民要術》中的關于羊、牛等與谷物的部分記載。這些記載折射出當時()“三四月中,種大豆一頃,雜谷并草留之,不須鋤治。八九月中,刈作青芰。……凡秋劉草,非直為羊然,大凡悉皆倍勝”《養羊篇》“其土黑堅強之地,種未生前遇旱者,欲得令牛羊及人履踐之;濕,則不用一跡入地。稻既生,猶欲令人踐攏背。踐者茂而多實也”《早稻篇》A.農業商品化生產受到重視 B.小農經濟呈現繁榮景象C.農牧民族交融的時代態勢 D.人口遷徙促進區域開發4.唐文宗大和年間(827~835年),湖州刺史庾威“自立條制,應田地、奴婢,下及竹、樹、鵝、鴨等,并估計出稅”,派下屬檢括收稅,基層因畏懼其“失平長偽”而出現“散亂村野,百姓驚擾”,庾威被以“擾人”罪名貶黜。這可用于說明兩稅法()A.違背了農業生產的規律 B.缺乏具體的資產評估標準C.致使社會貧富差距加大 D.加劇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5.在朱熹看來,荊公(王安石)的市易法“便專措置理財,遍置回易庫,以籠天下之利”與《周禮》泉府之職大相徑庭,是對周公之制“只為天下之貨有不售,則商旅滯留而不能行,故以官錢買之……初未嘗以此求利息也”的誤解。據此可知,朱熹批判王安石變法()A.以謀求經濟利益為目的 B.未能彌合變法與守成的論爭C.違背了客觀的市場規律 D.付諸于實際運作中困難重重6.下表為元朝至元年間頒布的《用水則例》中關于“水分”(用水規則)的部分規定。這反映出元朝政府注重()第一條“凡用水,先令斗吏入狀,官給中帖,方許開斗”第二條“自十月一日放水,至六月遇漲水歇渠,七月住罷”第三條“每夫一名,溉夏秋田二頃六十畝,仍驗其工給水”A.以儒家人本觀為治國理念 B.運用經濟規律平抑物價C.推動農業灌溉技術的進步 D.強化對農業經濟的管控7.1765年,乾隆帝巡察江南,僅部分軍機大臣隨行,其命令各省督撫在回復軍機大臣發出的廷寄時,不能籠統地寫此前“接準廷寄”,而應寫上發出廷寄之人的名字。1771年,乾隆帝在山東巡視時,命軍機處在發出廷寄諭旨時,寫明承旨人姓名。乾隆實施的這些舉措()A.削弱了軍機處的主要職權 B.為提升皇權統治力提供了條件C.實現了決策權內部的制衡 D.有效保障了廷寄制度的保密性8.清末,知識精英認為應該用普通、專門兩分的觀念思考學術生產流程。如《勸學篇》認為辦學堂前者貴在“人人能解”;后者旨在“求博求精,不必人人為之”,令絕大多數人“專力講求時政,廣究西法”,任由少數“好古研精”者從事“專門著述之學”。此舉旨在()A.擴大政治變革的社會輿論浪潮 B.破除社會上層的特權地位C.應對中西思想難以兼顧的困局 D.理性分析中體西用的弊端9.19世紀末,民信局成為“居奇之業”,一些民信局大量吸引投資,如晚清民國規模極大的全盛、全泰盛、全盛徽州局等,俱為同一總局開辦,開辟了杭一嘉一蘇、天津一煙臺一湖南等不同的新線路。據此可知,當時()A.資本逐利助推通訊發展 B.接軌國際社會的渠道得以貫通C.新的經營方式開始出現 D.郵政呈現鮮明的半殖民化色彩10.下圖是1933年機關報《紅色中華》上發表的名為《帝國主義血淋淋的屠刀》的宣傳畫。該作品揭示了()A.帝國主義以華制華的險惡用心 B.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C.中共民主革命道路探索的艱難 D.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11.下面是在中共土地政策影響下甘肅合水縣一樁土地糾紛案的概述。該案最有可能發生于()糾紛:張仲光之兄先后賣給唐子光土地一百余畝,賣后土地仍由張仲光租種,后張仲光拒不交租,也不承認唐子光的土地所有權判決:唐子光控告至縣后,縣政府調查情況屬實,并依照減租交租的法令,令張仲光追繳兩年的欠租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C.全民族抗戰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12.1956年,北京人民委員會發布規定,要求市屬企、事業單位招用新工人必須提出計劃,由主管部門批準;凡需要從外地招工時,必須經勞動局轉報勞動部批準。同時取締“人市”(勞動力市場),堵塞私招渠道。該舉措()A.踐行了工業反哺農業規劃 B.旨在縮小城鄉間的發展差距C.優化了北京的勞動力結構 D.適應了國家經濟戰略的需要13.下圖所示為1946~2004年《人民日報》中有關聯合國三大類文章比例的統計情況。這可用于說明我國()A.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變遷 B.由單邊外交向多邊外交轉變C.國家經濟已躍居世界前列 D.外交中意識形態色彩已消弭14.1985年,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形成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以鄉為主”的財政體制。1993年起,我國取消農村教育集資,取消“包干制”,形成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鎮為輔”的特點。這一調整()A.得益于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B.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創造條件C.旨在理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D.促使義務教育的公共屬性改變15.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多次頒布豁免逾期租稅、免除個人債務等“正義勒令”。為了逃避勒令的約束,許多交易或債務行為都宣稱其是“某某國王建立正義后”“某某國王頒布(正義)勒令后”。據此可知,“正義勒令”()A.具有一定的時效性 B.異化為反抗奴隸制度的工具C.得到有效貫徹執行 D.與打壓商業經濟的初衷背離16.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埃及行省等地的羅馬公民人頭稅免繳特權逐漸消失。據某份城市財產注冊單據記載,一位城市上層階級的成員于公元287年向稅務官員繳納8德拉克馬的人頭稅稅率。這一狀況()A.迎合了民主政治發展的需要 B.印證城市上層階級壟斷經濟特權C.推動了社會關系平等化發展 D.利于應對公民權授予范圍的擴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鹽鐵論》中記錄了鹽鐵官營存廢的辯論,其中有大量對外關系與戰略問題。御史大夫以秦朝為例加以說明:“秦既并天下……并滅朝鮮,南取陸梁……朝四夷……力多則人朝,力寡則朝于人也。”賢良文學則主張:“畜仁義以風之,廣德行以懷之。是以近者親附而遠者悅服。故善克者不戰,善戰者不師,善師者不陣。”——摘編自陳拯《〈鹽鐵論〉對外關系辯論與中國古代外交思想研究》材料二“在明清兩代,中國政府是針對外國海盜冒險家的行徑,限制他們只許在少數港口進行貿易,并加以管束監督的。……只要外國人在中國法律規章允許的范圍之內,他們就受到保護和優待。”“絕大多數在廣州住過的作證人(英國商人)都一致聲稱廣州的生意幾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好做。”清朝在海外貿易的基本政策、管理制度方面,限制本國商人要遠遠甚于來華外商,而外商從清朝那里所得到的貿易利益待遇也遠遠高于中國本國商人,甚至還以犧牲本國商人利益來成就來華外商的利益。——摘編自陳尚勝《論清朝前期國際貿易政策中內外商待遇的不公平問題》材料三中國古代對外交往,以“崇和尚合”為基本理念,始終本著“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主張“王道”,致力于和諧國家關系的構建,開辟了一條對外交往的友好之路,使中國的先進文化澤被于周邊國家,對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摘編自唐建兵《“和合”思想與中國古代外交探微》(1)根據材料一,指出《鹽鐵論》中的辯論雙方對外戰略的不同,并簡析其各自立論的理論基礎。(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清朝前期海外貿易“排內”而“不排外”這一矛盾政策的理解。(6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外交政策的特點。(2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湖湘人士經歷了從捍衛中國傳統倫理綱常和政治制度(“衛道”)到變革中國傳統倫理綱常和政治制度(“變道”)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無論是“衛道”派還是“變道”派都給中國近代歷史留下了自己鮮明的印記。——摘編自龍佳解《論近代湖湘文化的“衛道”與“變道”》根據材料,圍繞“湖南人與近代中國”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相關史實予以論證。(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成文。)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農村經濟凋敝,傳統鄉村治理走向沒落,為重構鄉村治理秩序,中共“農村支部,成了領導農村一切活動的核心”。法律規定行政村的村主任和村長都由村民大會選舉產生,還以憲法性的法律文件形式確定了男女平等的地位,并開展了改變舊的封建習俗的運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社會主義改造、合作社運動中也發揮了領導和指揮作用,《土地改革法》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維護了農民的物質利益需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面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治理狀況,中共領導農村基層治理適時展開創新,展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進而成功地實現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摘編自伍娟《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村基層治理的百年歷程及經驗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農村基層治理的主要做法并簡要評價其意義。(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村基層治理的歷史經驗。(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梅藤自傳銘文(部分)東伊克爾州州長、土地掌管者兼司法總監、西部州與奈熱特州的高級行政長官,州府的統治者,強有力的荷魯斯神與瑪阿特女神。他(梅藤)獲得獎賞——來自眾多自耕農的200斯塔特的土地。他獲得了來自他母親奈坡森特50斯塔特的土地。她給她的孩子們立了一份遺囑,只有通過國王的敕令,他們(她的孩子們)才可以獲得(土地)。梅藤還被任命為倉庫書吏總管,兼任倉庫財物總管。在蘇姆努(他被任命為)征稅(官)。在(晉升為)公牛山州的高級行政長官后,他成為赫斯布的行政長官。在西部州和奈瑞特州他被任命為司法機構巡察總監……依據國王的飭令,(國王的賞賜)被記錄下來,它們(建筑)被命名。(房屋周圍)種植了大量的樹木和葡萄樹。(注:梅藤自傳銘文是刻于埃及第三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686~前2613年)的一篇自傳體文獻,刻寫在薩卡拉的墓室墻壁上,現存于柏林博物館。)——摘編自王亮郭丹彤《梅藤自傳體銘文譯注》(1)概括材料,我們可以了解梅藤哪些方面的信息?(4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梅藤自傳銘文的史料價值。(8分)
2024~2025學年高三10月質量檢測卷·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D考查史前文明。根據材料可知,白家村時期除了有豬、鹿等大型優質動物資源的捕獵外,還比此前的同文化類型多了小型動物和水生動物的漁獵,這表明當時該地區獲取動物廣譜化,區域內資源利用種類增多,區域內資源整體利用程度提高,故D項正確。材料只能說明對資源利用度的變化,僅從動物類型和比例不能說明主要的勞作方式是漁獵,故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對這些捕獵的動物進行飼養,從而推動定居農業發展,故排除B項;C項材料無法體現,故排除。2.A考查漢代絲綢之路。根據材料可知,漢代注重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建立和平關系,通過和親、著書立說等方式在這條古道上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全方位的往來,極大地促進了與沿線各國的密切聯系,這與漢武帝擴大外交空間的意愿高度契合,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絲綢之路的對外交往,而非邊疆治理和民族交往,故排除B項;絲綢之路開辟時,漢代已經是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且華夏認同觀念早在先秦時便已產生,故排除C項;D項不符合史實,故排除。3.C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根據材料“三四月中,種大豆一頃……非直為羊然,大凡悉皆倍勝”可知,農業生產完成后不必除草,等到秋天時再割草,能成為羊的重要飼料,這表明畜牧業要想有更高的發展,需要農業的支持與配合。材料“其土黑堅強之地,種未生前遇旱者??踐者茂而多實也”反映出春季翻土時,牛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齊民要術》中的這些記載,反映出北魏時期農業與畜牧業相互融合、相輔相成,以求達到以農供牧、以牧養農的效果,對游牧與農耕生產方式互補性有了深刻認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鮮卑作為游牧民族,經濟結構主要以游牧為主,但隨著鮮卑民族不斷南下進入中原地區并建立王朝,其經濟結構也逐漸發生變化,傳統粗放的游牧生產方式發生了改變,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出這些農、牧生產所得進入市場流通,故排除A項;由于政治局勢動蕩不安,魏晉南北朝小農經濟不斷遭到破壞而萎縮,故排除B項;材料只體現出農業與游牧生產方式相互影響,無法體現區域開發,故排除D項。4.B考查唐代經濟與兩稅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對資產進行評估,從而確定戶等為納稅依據。然而在實際賦稅征收過程中,對資產的評估缺乏具體的評估標準,未能對作為“兩稅錢”實際納稅客體的“資產”內容作出清晰的界定,導致地方官員在評估資產配征稅錢時自行其是,“失平長偽”,勢必嚴重削弱“計資產作兩稅法”所預期的稅負公平效應,從而導致基層產生抵抗態度,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出由于兩稅法對戶等的評估缺乏清晰的標準,導致推行困難,并非違背農業生產規律,故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兩稅法對貧富差距的影響,且貧富差距變化是復雜的社會現象,不能單一歸因于某一稅收制度,故排除C項;材料只涉及兩稅法推行時某一地區的例子,無法體現加劇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故排除D項。5.A考查王安石變法。根據材料可知,周公設立泉府的初衷,并非是為了追求利息或盈利,而是因為當時市場上存在貨物滯銷的情況,導致商旅無法順利流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官府用官錢買下這些滯銷的貨物,等后面有人想要購買時,官府再將這些貨物賣給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貨物的流通、穩定經濟秩序,而不是從中獲取利息。朱熹認為王安石的市易法對周公之制有所誤解,錯誤地設置了理財機構,意圖籠絡天下的財富,大有唯利是圖之嫌,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出“變法與守成”的斗爭,故排除B項;材料表明朱熹對王安石以斂財為目的而實行市易法進行批判,而非對其結果是否違背市場規律和運作過程困難進行批判,故排除C、D兩項。6.D考查元代中央集權的加強。根據材料可知,元代政府制定了相關規定,對用水供水的申請、水利放水時間及用水澆地面積的計算等做出明確且具體的規范,體現出國家在管理分配農業用水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有利于國家對農業生產的調控,從而強化對農業經濟的管理職能,故D項正確。這些用水規則中并沒有直接體現出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關注,也沒有提到明顯的仁政措施,故排除A項;材料所示的這些用水規則只體現出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即制定相關例令,未體現出“平抑物價”的目的,故排除B項;材料只體現了對農業用水的管控,而非注重提升灌溉技術,故排除C項。7.B考查清朝君主專制的加強。根據材料可知,乾隆帝的兩個諭令都有著同一個背景:皇帝在外巡視,僅部分軍機大臣隨行,他要求發出諭旨時明確承旨之人,這并非是要凸顯軍機大臣的行政責任,而是消除假傳上諭的空間,監督軍機大臣小心翼翼、原封不動地傳達上命,從而強化皇權統治力,故B項正確,排除A項。軍機處并沒有決策權,只能遵循皇帝的旨意辦事,故排除C項;“有效保障了”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D項。8.C考查西學東漸。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中國正面臨西方列強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沖擊,知識精英們意識到中西思想的差異和沖突,他們希望通過學術生產的分工,讓大多數人專注于時政和西法的研究,以應對中西思想難以兼顧的困局,同時讓少數人在專門領域深入研究,以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回應,故C項正確。洋務派并不主張政治變革,故排除A項;材料是應對中西思想難以兼顧的困局,挽救民族危亡,而非“破除社會上層的特權地位”,故排除B項;洋務派主張中體西用,故排除D項。9.A考查晚清通訊發展。根據材料可知,由于近代民信局的高額利潤,促使大量資本涌入,資本因逐利而聚集,行業由獲利而擴張,民信局出現了資本聯營和規模擴大的傾向,從而推動了近代通訊事業的發展,故A項正確。民信局的發展為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提供了便利,但不能說明當時接軌國際社會渠道得以貫通,故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新的商業經營形式被引入中國,“開始出現”說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民信局為外國資本控制、干涉并按照其利益進行運作等信息,故排除D項。10.C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共走上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通過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來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然而,這一過程遭遇了來自國民黨反動派和帝國主義勢力的圍剿,這給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出“以華制華”,故排除A項;當時的社會主要矛盾仍是人民大眾同國民黨反動派的階級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故排除B項;1927年國民大革命失敗,革命統一戰線破裂,故排除D項。11.C考查敵后戰場的抗戰。根據材料“并依照減租交租的法令,令張仲光追繳兩年的欠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民族抗戰時期,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為團結開明地主、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共調整了土地政策,即推行了雙減雙交的土地政策,承認地主對土地的所有權,故C項正確。國民革命時期,中共中央還未確立明確的土地政策,不符合材料,故排除A項;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中央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不符合材料,故排除B項;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故排除D項。12.D考查新中國經濟建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中國正處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嚴格管理城市企、事業單位的招工行為,并取締勞動力市場,堵塞私招渠道,有助于國家有計劃地調配勞動力資源,以支持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因此,這一舉措顯然是為了適應國家經濟戰略的需要,故D項正確。工業反哺農業是指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工業為支持農業發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差別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材料中的規定主要是關于城市企、事業單位招工的管理和勞動力市場的取締,與“工業反哺農業”無直接關聯,故排除A項;這一舉措的目的是配合國家經濟計劃,而非縮小城鄉差距,故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出這一舉措的實施結果,且無法優化勞動力結構,故排除C項。13.A考查新中國外交建設。1946~2004年,《人民日報》有關聯合國的文章中政治類比重下降,經濟、環境、人權類比重上升,這一變化表明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角色從爭取民族獨立和主權的斗爭者,逐漸轉變為經濟合作的參與者、國際事務的貢獻者,故A項正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通過多邊平臺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國際合作與發展,故排除B項;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已躍居世界前列”說法錯誤,故排除C項;中國外交意識形態經歷了從革命型意識形態到發展型意識形態的深刻轉型,“外交中意識形態色彩已消弭”說法錯誤,故排除D項。14.B考查改革開放后教育的發展。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初期,“分級管理,以鄉為主”的財政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調動了鄉級政府的辦學積極性,使農村地區獲得了更多的教育經費。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這種低重心的農村義務教育財政體制的責任主體,使得農村貧困地區的鄉級政府承擔不了教育財政的重任,因此取消“包干制”,將義務教育財政管理權上移至縣與鄉鎮一級,這有利于優化義務教育的資源配置,充分協調區域內的教育資源,故B項正確。1995年,“科教興國”戰略提出,故排除A項;“理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不是這一調整的目的,這一調整的最終目的是發展、協調農村教育資源、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故排除C項;義務教育始終賦有公共屬性,故排除D項。15.A考查古巴比倫文明。根據材料“為了逃避勒令的約束,許多交易或債務行為都宣稱其是‘某某國王建立正義后’‘某某國王頒布(正義)勒令后’”可知,“正義勒令”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起到緩和階級矛盾、維護統治的目的,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交易或債務行為人為了避免“正義勒令”的約束,宣稱其行為發生在“正義勒令”頒布之后,這表明“正義勒令”主要追溯過去發生的交易或債務行為,對勒令頒布后的行為不具有約束,因此該勒令具有一定時效性,其效力大打折扣,難以達到其維護統治的目的,故A項正確,排除C項。材料只表明交易或債務行為對勒令約束的規避,沒有涉及反抗奴隸制度,故排除B項;“正義勒令”頒布的目的是維護統治,而非打壓商業發展,故排除D項。16.D考查羅馬帝國統治。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適應羅馬帝國統治疆域的擴大,在被征服地區設置行省,并授予這些地區自由民羅馬公民的身份,以鞏固羅馬帝國統治。然而從理論上來講,羅馬公民無需繳納人頭稅,擴大公民權的授予范圍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頭稅征收的范圍與額度,進一步加劇帝國的財政危機。收足稅額是統治者的剛需,擴大公民權的授予范圍便會與之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材料所述佐證了在埃及行省等地的羅馬公民失去了免繳人頭稅的特權,客觀上有利于應對因公民范圍的擴大而造成的賦稅征收的減少,故D項正確。羅馬帝國實行帝制,“民主政治發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A項;材料只列舉了行省中城市上層階級仍需繳稅,無法體現壟斷經濟特權,故排除B項;羅馬帝國時期社會具有鮮明等級差異,故排除C項。17.(1)不同:御史大夫主張武力征服,賢良文學主張懷柔政策。(2分)理論基礎:御史大夫的出發點主要基于法家思想和功利主義,強調國家的利益和實力;賢良文學的出發點主要基于儒家思想,強調道德教化和王道、仁政。(4分)(2)理解:“排內”表現為嚴格限制國內商民出海貿易,原因是避免國內反清勢力與海外勾結、壟斷對外貿易以增加財政收入、傳統重農抑商思想的思想;“不排外”表現為允許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并給予一定優惠政策,原因是海外貿易能帶來一定財政收入、展示國威等;這種“矛盾”政策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穩定,但也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嘴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水工程施工》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財經大學《系統理論數學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騰訊戰略投資》課件
- 2025海鮮供貨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國化纖紡織原料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爾夫發球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鋼槽輪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線纜外護層開剝刀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糖果柜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罩棚吊頂噴漆施工方案
- 醫院專項資金使用方案
- 水利工程運維水利工程運行和日常維修養護方案
- 理論力學簡明教程(第二版)課后答案陳世民
- 2016醫學機能學實驗教程
- 2024年10月公務員制度自考試卷含解析
- 幼兒園課件:谷雨繪本故事-養蠶忙
- 高級審計師《審計理論與審計案例分析》真題
- 高中生班會課課件 愛情三角理論愛情的本質
- 小學教學能手述職報告
- 區塊鏈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 學生創新思維綜合評價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