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部編版歷史高三上學期期中復習試題(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以下關于毛澤東思想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B.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指南C.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主要理論成果D.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主要理論成果2、下列關于文化大革命的歷史事件,表述不正確的是:A.文化大革命開始于1966年,結束于1976年B.文化大革命期間,全國范圍內爆發了大量的群眾運動C.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遭受了巨大損失D.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成功地進行了“四五”運動3、以下關于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描述,不正確的是:A.民族危機加深,民眾對清朝統治的不滿情緒高漲B.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取得顯著成效C.洋務運動失敗,使清政府更加腐敗無能D.辛亥革命爆發是由于清政府直接對民眾進行壓迫4、以下關于新文化運動的特點,錯誤的是:A.提倡民主和科學B.倡導文學革命C.強調“以俄為師”D.推動思想解放和道德變革5、題干: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土地革命路線的表述,正確的是:A、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B、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民族資產階級,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C、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地主階級,消滅富農,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D、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土地所有制6、題干:下列關于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農業集體化B、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手工業集體化C、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國有化D、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基本確立7、題干:以下關于辛亥革命的評價,不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后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C.辛亥革命后,中國進入了民主政治的新時代,實現了民族獨立。D.辛亥革命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領導中國革命。8、題干:以下關于新文化運動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中國一場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的運動。B.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新青年》雜志。C.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封建主義和迷信。D.新文化運動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9、【題干】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提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其核心內容是:A.無產階級領導權B.民主與專政C.土地革命D.民族統一戰線10、【題干】以下關于文化大革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B.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運動興起C.文化大革命導致我國經濟嚴重倒退D.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11、以下關于中國近代史重大事件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C.辛亥革命后,孫中山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一戰期間,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2、以下關于新文化運動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封建主義B.新文化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C.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D.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為代表13、題干:唐朝時期,以下哪位皇帝是實行“貞觀之治”的關鍵人物?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唐中宗李顯D.唐睿宗李旦14、題干:以下哪項不是明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A.設立錦衣衛B.實行八股取士C.設置監察制度D.實施地方巡撫制度15、題干: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出現了一大批工商業市鎮,這種現象主要得益于以下哪項因素?A.政府的大力支持B.明朝實行重農抑商政策C.農業生產的提高和手工業的發展D.郡縣制的推廣16、題干:20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農業生產產生了哪些影響?A.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C.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D.降低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某國歷史學家在其著作中寫道:“這個國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通過一系列改革,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為民族獨立和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基礎。”材料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國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等。問題:1.請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判斷這個國家是哪個國家?并簡述該國改革的主要成果。2.請結合材料二,分析這個國家改革的特點。第二題題目: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30年代美國應對經濟危機的主要措施及其影響。材料一: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宣布實行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整頓金融、恢復工業、調整農業、建立社會福利等。材料二:新政實施后,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第三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據《世界歷史》雜志報道,20世紀80年代,美國一家公司為滿足市場需求,開始研發一種新型節能汽車。經過多年的努力,該汽車在節能、環保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成為市場上的暢銷產品。然而,這種汽車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導致多起交通事故。為此,公司投入巨資進行技術改進,使得汽車在安全性能上得到了提升。材料二: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推廣。據統計,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120萬輛,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以上。(1)結合材料一,分析該公司在研發新型節能汽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2)結合材料二,概括我國政府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采取的措施。(3)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你對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認識。第四題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標志著我國進入了核時代。此后,我國在航天、核能、計算機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材料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科技實力顯著增強。進入21世紀,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科技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問題:1.根據材料一,概括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2.根據材料二,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主要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對國家發展的影響。2024年部編版歷史高三上學期期中復習試題及解答參考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以下關于毛澤東思想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B.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指南C.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主要理論成果D.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主要理論成果答案:D解析: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主要理論成果,它指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中的實踐。D選項中提到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主要理論成果”實際上指的是鄧小平理論,因此D選項是不正確的。A、B、C選項都是對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描述。2、下列關于文化大革命的歷史事件,表述不正確的是:A.文化大革命開始于1966年,結束于1976年B.文化大革命期間,全國范圍內爆發了大量的群眾運動C.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遭受了巨大損失D.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成功地進行了“四五”運動答案:D解析:D選項中提到的“四五”運動是指1976年清明節期間發生的反對“四人幫”的群眾運動,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事件。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極左思想的泛濫,確實發生了大量的群眾運動,導致了全國范圍內政治、經濟、文化的嚴重破壞。因此,D選項是不正確的。A、B、C選項都是對文化大革命的正確描述。3、以下關于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描述,不正確的是:A.民族危機加深,民眾對清朝統治的不滿情緒高漲B.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取得顯著成效C.洋務運動失敗,使清政府更加腐敗無能D.辛亥革命爆發是由于清政府直接對民眾進行壓迫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并非清政府直接對民眾進行壓迫,而是由于民族危機加深、民眾對清朝統治的不滿情緒高漲、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以及洋務運動失敗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辛亥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對外賣國求榮,對內腐朽墮落,激起了民眾的反抗。4、以下關于新文化運動的特點,錯誤的是:A.提倡民主和科學B.倡導文學革命C.強調“以俄為師”D.推動思想解放和道德變革答案:C解析:新文化運動的特點主要包括提倡民主和科學、倡導文學革命、推動思想解放和道德變革等。其中,“以俄為師”并非新文化運動的特點,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些左翼思想家和革命者所倡導的思想。新文化運動強調的是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推動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5、題干: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土地革命路線的表述,正確的是:A、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B、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民族資產階級,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C、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地主階級,消滅富農,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D、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土地所有制答案:A解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土地革命路線是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因此,選項A正確。選項B中提到的限制民族資產階級與實際情況不符,選項C和D中的消滅富農和變土地所有制為社會主義的土地所有制也與實際路線不符。6、題干:下列關于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農業集體化B、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手工業集體化C、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國有化D、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基本確立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指的是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其中,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改造,實現了農業和手工業的集體化,選項A和B正確。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實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國有化,選項C正確。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基本確立,選項D正確。因此,本題沒有不正確的表述,選項C為錯誤選項。7、題干:以下關于辛亥革命的評價,不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后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C.辛亥革命后,中國進入了民主政治的新時代,實現了民族獨立。D.辛亥革命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領導中國革命。答案:C解析:C項表述不正確。辛亥革命確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并為后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但它并沒有立即實現民族獨立,中國仍然面臨列強的侵略和壓迫。民族資產階級雖然參與了革命,但并沒有成為革命的領導力量。因此,C項是不正確的。8、題干:以下關于新文化運動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中國一場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的運動。B.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新青年》雜志。C.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封建主義和迷信。D.新文化運動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答案:D解析:D項表述不正確。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的爆發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社會氛圍,但它本身并沒有直接導致五四運動的爆發。五四運動是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而引發的,新文化運動為其提供了思想武器。因此,D項是不正確的。其他選項A、B、C均為新文化運動的真實描述。9、【題干】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提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其核心內容是:A.無產階級領導權B.民主與專政C.土地革命D.民族統一戰線【答案】A【解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無產階級領導權。這一理論強調在中國革命中,無產階級是領導力量,而不是資產階級。這是由中國的社會性質和革命任務決定的。B項民主與專政是革命手段和目標,C項土地革命是解決農民問題的一種方式,D項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合作的基礎,但都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因此,正確答案是A。10、【題干】以下關于文化大革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B.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運動興起C.文化大革命導致我國經濟嚴重倒退D.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答案】D【解析】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這一說法是正確的。鄧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主持中央工作,開始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而A項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是事實,B項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運動興起也是事實,C項文化大革命導致我國經濟嚴重倒退也是事實。因此,不正確的說法是D。11、以下關于中國近代史重大事件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C.辛亥革命后,孫中山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一戰期間,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D解析:D項表述不正確。一戰期間,中國雖然遭受了列強的侵略,但并沒有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個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崛起,國內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而A、B、C三項表述均符合歷史事實。故選D。12、以下關于新文化運動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封建主義B.新文化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C.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D.新文化運動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為代表答案:B解析:B項表述不正確。新文化運動雖然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封建主義,但它并不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直接原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主要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響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努力。而A、C、D三項描述均符合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事實。故選B。13、題干:唐朝時期,以下哪位皇帝是實行“貞觀之治”的關鍵人物?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唐中宗李顯D.唐睿宗李旦答案:A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使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被譽為“貞觀之治”。因此,選項A正確。其他選項中的皇帝雖然也在位,但與“貞觀之治”的直接聯系不如唐太宗緊密。14、題干:以下哪項不是明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A.設立錦衣衛B.實行八股取士C.設置監察制度D.實施地方巡撫制度答案:B解析:明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設立錦衣衛(選項A)、設置監察制度(選項C)和實施地方巡撫制度(選項D)。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八股取士(選項B)是明朝科舉制度的一部分,雖然有助于選拔忠誠于朝廷的官員,但它主要是為了選拔人才,而不是直接加強中央集權。因此,選項B不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5、題干: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出現了一大批工商業市鎮,這種現象主要得益于以下哪項因素?A.政府的大力支持B.明朝實行重農抑商政策C.農業生產的提高和手工業的發展D.郡縣制的推廣答案:C解析:江南地區工商業市鎮的興起,主要得益于農業生產的提高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選項A、B、D與史實不符,故選C。16、題干:20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農業生產產生了哪些影響?A.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C.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D.降低了農民的生活水平答案:A解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產量,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選項B、C、D與史實不符,故選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某國歷史學家在其著作中寫道:“這個國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通過一系列改革,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為民族獨立和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基礎。”材料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國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等。問題:1.請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判斷這個國家是哪個國家?并簡述該國改革的主要成果。2.請結合材料二,分析這個國家改革的特點。答案:1.這個國家是日本。主要成果: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為民族獨立和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基礎。解析:本題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內容。根據材料一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通過一系列改革,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和所學知識可知,這個國家是日本。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成果包括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為民族獨立和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基礎。2.改革的特點:以發展資本主義為目標,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發展近代企業;實行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封建軍制,建立一支效忠天皇的近代化軍隊;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解析:本題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特點。根據材料二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個國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等”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明治維新的特點包括以發展資本主義為目標、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發展近代企業、實行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封建軍制、建立一支效忠天皇的近代化軍隊、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第二題題目: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30年代美國應對經濟危機的主要措施及其影響。材料一: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宣布實行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整頓金融、恢復工業、調整農業、建立社會福利等。材料二:新政實施后,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答案:措施:1.整頓金融:通過緊急銀行法案,關閉破產銀行,穩定貨幣流通。2.恢復工業:實施工業復興法案,制定行業標準,刺激工業生產。3.調整農業:實行農業調整法案,減少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4.建立社會福利:實施社會保障法案,提供失業救濟、養老保險等福利措施。影響:1.經濟恢復:通過新政措施,美國經濟逐漸走出大蕭條,生產逐漸恢復。2.社會穩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減少失業率,社會矛盾得到緩解。3.政策創新:為其他國家的經濟危機應對提供了借鑒和參考。4.資本主義制度調整: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和鞏固。解析:本題考查20世紀30年代美國應對經濟危機的主要措施及其影響。通過分析材料,我們可以了解到羅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影響。解答本題時,首先需要明確新政的主要措施,然后分析這些措施對經濟恢復、社會穩定、政策創新和資本主義制度調整等方面的影響。在解答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進行分析和歸納,形成完整的答案。第三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據《世界歷史》雜志報道,20世紀80年代,美國一家公司為滿足市場需求,開始研發一種新型節能汽車。經過多年的努力,該汽車在節能、環保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成為市場上的暢銷產品。然而,這種汽車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導致多起交通事故。為此,公司投入巨資進行技術改進,使得汽車在安全性能上得到了提升。材料二: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推廣。據統計,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120萬輛,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以上。(1)結合材料一,分析該公司在研發新型節能汽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2)結合材料二,概括我國政府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采取的措施。(3)結合材料一、二,談談你對科技創新與產業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寧夏中學寧縣達標名校2025年中考生物試題仿真卷:生物試題試卷(6)含解析
- 遼寧理工學院《室內陳設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灌口中學2025年第二學期期中七校聯考高三物理試題含解析
- 2025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試題及答案參考
-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影視與文學作品創排》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醫學綜合素質能力考試試卷及答案
- 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影視創作與策劃職業資格考試卷及答案
-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5月初三第三次聯考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教育統計與SPSS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華為測試面試題及答案
- 漂珠銷售合同協議
- 2025化學中考解題技巧 專題10 技巧性計算(解析版)
- 部門加班調休管理制度
- 考勤制度操作指南
- 垃圾焚燒發電廠應急預案
- 動柱龍門合格證書
- 超星爾雅學習通《歷史的三峽:近代中國的思潮與政治(華東師范大學)》2025章節測試答案
- 村莊灣塘承包協議書8篇
- 打車安全意識教育
- 船舶修造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