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件高一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LDWAR∥(1931-1945)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德國的征服國策,英國的綏靖政策,就像兩股并行的溪流在奔流,它們將在一個交叉點,即“慕尼黑”結合起來,并成了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慕尼黑——悲劇的序幕》1.什么是法西斯?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含義:“法西斯”一詞來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戰斧的一束棍棒,是古羅馬帝國執政長官的權力標志,也是用來處人以死刑的一種刑具。在他們出巡時,其隨從每人肩負一束,寓意人民必須服從國家權威,不服從者將受到懲罰。今天,“法西斯”是獨裁、暴政、惡行和侵略戰爭的代名詞。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2.法西斯主義的本質和特征?材料1:希特勒曾經說過,只有“當一國(種族上最優秀的那一國)取得了完全而無可爭辯的霸權時”,世界和平才會到來。

——格哈特·溫伯格《希特勒德國的對外政策》材料2: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書》中寫道:“只有戰爭能使人類的能力達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從事戰爭的人身上打上高貴的印記……法西斯主義認為獲取最高統治權的趨向……是生命力的表現。”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3:近衛文麿宣稱,日本為了自己的生存也應該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那樣,要求打破現狀,并且“從我們自己的前途出發建立新的國際和平秩序”。

——矢部貞治《近衛文麿》“生存空間論”“法西斯主義為民族而奮斗”“雅利安種族是對人類進步作出顯著貢獻的唯一民族理應統治世界”“宣揚大和民族優越論,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對“最高統治權”的追求征服亞洲乃至爭霸世界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2.法西斯主義的本質和特征?帝國主義的變種和極端形式,以極端民族主義為基本特征,反對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主張對內實行恐怖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稱霸世界。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3.法西斯主義興起的原因?《凡爾賽》和約簽訂后1919年7月21日,300萬德國工人罷工24小時,抗議簽訂《凡爾賽和約》。

“德意志人民將以不懈的勞動奮勇向前,重新奪回應享有的國際地位。到那時,為1919年恥辱復仇的時候到了。

——1919年6月28日《德意志報》頭版

巴黎和會上意大利分贓最少,當消息傳來,引起了意大利社會各階層的極大不滿,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打倒政府的呼聲響遍了全國。此時,墨索里尼提出要復仇,有許多人提出要對外擴張,這種扭曲的愛國情緒最終演變成了戰斗的法西斯。意大利

日本雖然是戰勝國,但“華盛頓體系”使其擴張的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因而有不滿情緒。此后,它不斷尋找機會準備最終沖破“華盛頓體系”的束縛。近衛文麿宣稱:“日本為了自己的生存也應該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那樣,要求打破現狀,并從我們自己的前途出發建立新的國際和平秩序。”日本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存在的問題激起德、意、日等國的不滿,引發極端民族主義情緒。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在國際范圍內,法西斯運動有兩次高潮。第一次高潮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的1919-1923年,這是法西斯運動的“滋生期”……第二次高潮發生在1929-1936年,是法西斯主義及法西斯運動的“泛濫期”。——《教師教學用書》思考:30年代為什么會泛濫?尋找出路英法美德意日羅斯福新政法西斯政權②經濟大危機對法西斯上臺起到了催化作用。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美國失業民眾排隊領取救濟羅斯福新政1.時間:1933-19392.基本做法:立法、加強干預3.內容:五個措施4.評價:①積極:緩解了……②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德、日與美國擺脫經濟危機不同方式的原因?德日:有深厚的軍國主義傳統,是法西斯勢

力迅速發展的基礎;是凡-華體系下的

利益受損者。美國:具有民主傳統;是凡-華體系下的既得

利益者。

“拯救德意志的農民,維持給養和生存基礎!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業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全面進攻!”——希特勒《告德意志國民書》不看文字,你能區分出哪個是納粹,哪個是蘇聯的宣傳畫嗎?“如果你生活在30年代的德國,你會不會成為一個納粹?”

從1932年到1937年,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通過納粹當局的努力,解決了大眾失業問題。到1938年德國失業率僅1.3%,而同期美國失業率為1.89%,英國為8.1%,比利時為8.7%,荷蘭為9.9%。——《“迷人”的法西斯——被利益交換的權利》

在國內,持續衰敗了十多年的經濟形勢一天天好轉,我父親的公司又開始正常運轉了。在國外,德國獲得了捷克的蘇臺德地區,合并奧地利,一步步奪回外交主權……1935年,我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團。(羅迪,柏林人,1921年出生,1941年應征入伍,裝甲兵)

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思考點:法西斯主義產生的背景?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存在的嚴重問題激起德、意、日等國的不滿,引發極端民族主義情緒。②經濟大危機對法西斯上臺起到了催化作用。③對社會主義的敵視使得資產階級希望建立強權政治來維護其統治。……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4.法西斯主義發展過程概況1920192119221919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主義政黨墨索里尼成立“戰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為“國家法西斯黨”德國法西斯運動開始希特勒組建“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簡稱“納粹黨”日本軍部法西斯運動開始崗村寧次、東條英機等日本軍人訂立密約,要求“消除軍閥、刷新人士、改革軍制、建立總動員態勢”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權同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勢力進行戰斗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誘惑性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5.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亞洲策源地①背景:世界經濟大危機;日本法西斯分子對外擴張,妄圖把中國東北變為日本獨占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進而征服中國,最終征服世界。②過程: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揭開二戰序幕。1936年,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依靠天皇制和軍部法西斯勢力),以擴大對外侵略為基本國策,標志著日本法西斯體制的確立。1936年“二二六兵變”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5.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2)歐洲策源地①背景:經濟大危機;納粹黨煽動民族復仇主義,種族狂熱和對外擴張得到了廣泛支持。魯爾危機

1923年1月,法國聯合比利時,以德國不履行賠款義務為借口,出兵占領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德國實行“消極抵抗”的政策,導致德國政局動蕩,經濟衰退,出現了企業停工,工業生產下降,資金大量外流,失業工人激增,通貨膨脹達到天文數字;柏林工人罷工等問題。②過程:1933年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議會選舉合法途徑),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積極擴軍備戰。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亞,最終將其吞并。1936年,意大利和德國結成軸心國。結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戰爭,這種結盟就毫無意義,毫無價值。我們締結同盟就是為了戰爭1937年

《反共產國際協定》三國軸心正式形成

面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西方大國的態度1931年9月容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不加以制裁1935—1936年縱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裝進占萊茵區非軍事區。1936—1939年對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1937年7月縱容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3月默許希特勒兼并奧地利1938年9月簽訂《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綏靖政策的頂峰。實質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6.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1)含義:“衰落的英、法帝國主義,面臨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挑戰,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種以犧牲其他國家利益為手段換取與對手妥協的政策。”——齊世榮主編《綏靖政策研究》(2)表現:慕尼黑陰謀(頂峰)(3)影響: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不愧是我!

一下飛機,張伯倫就得意地宣稱:“我帶來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溫斯頓·丘吉爾則評價:“讓你在戰爭與恥辱之間作一抉擇,你選擇了恥辱,而你將來還得進行戰爭。”公開出賣他國利益蘇聯美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立法案》一、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總結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1.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2.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主要原因)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埋下了隱患(歷史原因)4.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打擊(直接原因)5.英法綏靖政策、美國中立法案、蘇聯避戰自保政策加速了二戰的爆發。法西斯國家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從局部戰爭逐漸發展到全球戰爭的過程。可以分為五大戰場:中國戰場、西歐戰場、蘇聯戰場、太平洋戰場、北非戰場。其中,蘇聯戰場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主戰場,中國戰場為抵抗日本的東方主戰場。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局部戰爭→全球戰爭)燒殺搶掠的意大利軍隊1.局部戰爭①亞洲:1931年九一八事變,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中國人民開始局部抗戰。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成為二戰在亞洲爆發的標志。②非洲: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盧森堡波蘭1939、9月突襲波蘭27天23天1天27天5天27天希臘南斯拉夫21天18天法國英國42天1940年6、7月間還有誰!!!還有我……2.全面爆發: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局部戰爭→全球戰爭)3.全球階段①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蘇聯戰場成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主戰場德軍突襲蘇聯②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全球階段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日本在襲擊珍珠港后一小時,正式向美、英宣戰。同日,美、英對日宣戰,以后荷蘭、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近20個國家相繼對日宣戰。“豬一樣愚蠢的盟友!”1942年1月,以美、英、蘇、中為首的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局部戰爭→全球戰爭)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聯合國家宣言》的26個簽字國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局部戰爭→全球戰爭)斯大林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一役,是希特勒滅亡的決定點。——摘自毛澤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重大轉折戰役蘇德戰場: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的轉折點)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局部戰爭→全球戰爭)重大轉折戰役諾曼底登陸1944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1943阿拉曼戰役1942北非戰場:阿拉曼戰役中途島海戰1942太平洋戰場:中途島戰役同盟國協同作戰,在以后近三年半的時間里相繼打敗意大利、德國和日本。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局部戰爭→全球戰爭)蘇軍占領德國國會大廈日本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5.大戰結束亞洲戰場歐洲戰場非洲戰場局部階段日本侵華戰爭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并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全面爆發全球階段戰爭轉折戰爭結束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局部戰爭→全球戰爭)1939.9,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1941.6,德國入侵蘇聯,蘇聯成為抗擊納粹德國的主要戰場

1941.12,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二戰發展到全球階段1942.1《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6中途島戰役(太平洋戰場)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點)1944.6英美盟軍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德軍處于兩面夾擊之中)1942年阿拉曼戰役1945.9.2,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結束1945.5.8,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結束1943年5月,非洲戰場結束【課堂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①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②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逐漸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新階段。③戰后社會主義力量得到較大發展④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礎。⑤促進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加速世界殖民體系瓦解。⑥促進觀念的變革,推動反戰思潮和反戰運動進一步興起,婦女地位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P105頁第二段內容+P108第一段)①帶來災難與損失;打擊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義的力量(P105)②國際格局從歐洲中心走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P108)③促進國際社會主義力量壯大(二戰后,社會主義由一國擴展到多國)④沉重打擊帝國主義,促進民族解放運動發展,加速殖民體系崩潰;⑤客觀上推動科技進步(軍事技術轉為民用)與軍事理論發展;⑥促進觀念的變革,推動反戰思潮和反戰運動進一步興起,婦女地位提高。……戰爭本身國際關系經濟發展思想觀念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1.含義

二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首腦相繼在開羅、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等地召開會議,締結了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戰后國際秩序,史稱“雅爾塔體系”。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2.內容(1)重新確定歐亞國家版圖:a.德國由美、蘇、英、法分區占領,日本由美國單獨占領;b.日本領土限制在四個島嶼及若干小島;c.日本歸還侵占中國的領土;d.承認朝鮮獨立。2.內容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2)審判戰犯,肅清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同為戰爭罪犯,納粹德國的漢斯?弗蘭克在臨刑前懺悔:“千年易過,德國罪孽難消。”日本的東條英機卻在就刑前高呼“天皇陛下萬歲!”二戰后對戰敗國的處理:主要從消除戰敗國的軍國主義傳統角度考慮來制定政策,對德國和日本的社會、政治進行民主改造,這是最令人稱道的地方。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3)對德、日、意殖民地及國聯委任統治地實行托管,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獨立權利2.內容舊金山會議P107三、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雅爾塔體系(4)美、蘇、英劃分勢力范圍2.內容利益比例英美蘇聯匈牙利20%80%南斯拉夫50%50%保加利亞20%80%羅馬尼亞10%90%希臘90%10%巴爾干“百分比協定”

材料:在德國投降、歐洲戰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