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第九課
第三單元:法律與教化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著眼于防范和懲處。教化教化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著眼于教育和引導。相輔相成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第10課
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第9課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中國西方中華法系特點:禮法結合羅馬法基礎上發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空坐標課程標準西周
春秋
戰國
秦朝
漢代
魏晉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敬天
保民”子產“鑄刑書”孔子“為政以德”商鞅韓非孟子仁政法家治國《九章律》律令儒家化《唐律
疏議》《大唐開元禮》《呂宋
鄉約》司法實踐授引唐律《大明律》六諭《大清
律例》圣諭十六條1、了解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思想家對于德治、法治關系的討論;2、理解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治手段。新課導入:桓溫光天化日殺人,為什么不被判刑反而能步入仕途?咸和三年(328年),桓彝在蘇峻之亂中被叛軍將領韓晃殺害,涇縣縣令江播參與謀劃。當時桓溫年僅十五歲,枕戈泣血,誓報父仇。咸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父守喪,桓溫假扮吊客,混入喪廬,手刃江彪,并追殺其二弟,終報父仇,由此為時人所稱許。
桓溫為人豪爽,姿貌偉岸,風度不凡,后娶南康長公主為妻,加拜駙馬都尉,并襲父爵為萬寧縣男?!胺矚⑷硕x者,令勿仇,仇之則死。”——《周禮》“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游之讎,不同國。”——《禮記》一、禮法之爭——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1.夏商西周時期夏朝商朝西周《禹刑》《湯刑》《九刑》左傳早期國家可能已經有了法律君王及奴隸主貴族可以隨意殘害奴隸西周為維護等級秩序,建立以宗法為核心的禮制,“敬天保民”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性。材料二:夏商周時期頒行的刑書上只有刑名、刑種的規定,而無確切的罪名,人民對罪與非罪的區別只能依據傳統的觀念及社會道德、風俗習慣去加以甄別?!錁涑迹骸吨袊晌姆ǖ钠鹪础妨晳T法材料一: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行修言道,禮之質也。——《禮記·曲禮上》德治思想的淵源法治思想的淵源2.春秋戰國時期◎子產作刑書子產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鑄刑書”,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法治叔向叔向反對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罰適用于亂世,公布刑書會使老百姓更注重爭端,而不顧道德禮義。德治一、禮法之爭——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思考:雙方爭論的焦點是什么?
子產“鑄刑書”引發了辯論,這是早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代表人物1人性2治國3德治與法治之爭儒家與法家之爭
儒家法家2.春秋戰國時期代表人物1人性2治國3孔子
孟子商鞅、韓非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為政以德、節用愛人實行仁政、輕徭薄賦實行法治、賞罰分明以法為師、以吏為師VS一、禮法之爭——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一、禮法之爭——春秋戰國成文法運動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儒家法家儒家思想并不適用于兼并戰爭激烈的戰國時期。在重視富國強兵的君主看來,儒家的仁政與德治思想,難以落到實處。法家思想既能帶來富國強兵的現實利益,又滿足了各國君主專制的愿望。法家思想更適合戰國時期各國富國強兵、政令統一的需要。VS歷史鏡頭一:誰的主張會被接納?為什么?有積極意義
符合時代需要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貳1.從秦“以法為教”到漢“法律儒家化”云夢睡虎地秦簡江陵張家山漢簡秦以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律的編纂。此后,歷朝法典多以“律”命名?!奥伞笔且磺杏|犯封建統治階級權益及其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懲處的量刑依據,漢承秦律,制成《九章律》。與此同時還有秦漢朝廷頒布的法律文告,稱“令”,所謂“令則行,禁而止”,作為律的補充。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漢承秦律,但漢律的基本精神與秦律是否一致?漢以來,“引禮入法”,“注經入律”中,即律令儒家化。原因:吸取先秦德治思想的經驗和秦朝“一斷于法”的教訓;
漢武帝后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思想。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春秋決獄”:在審判案件時,如遇到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或雖有規定卻不符合儒家道德的案子,則以儒家經義《春秋》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2.魏晉時期——律令儒家化⑴魏明帝在朝廷設置律博士,命令專用儒學思想來解釋律令;⑵此后,法律以親屬之間的尊卑親疏作為量刑的重要原則,目的:維護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晉律》首先確立“準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則,把“五服”制度與法律相結合,凡親屬之間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適用原則是:親屬相犯(如殺、傷等),以卑犯尊者,處罰重于常人,關系越親,處罰越重;若以尊犯卑,則處罰輕于常人,關系越親,處罰越輕。在民事方面,如財產轉讓時違反法律,則關系越親,處罰越輕?!鴳椓x《中國法制史》鄭玄3.唐朝:禮法結合——重孝、禮儀教化⑴唐朝重法治:①律在唐初經過多次刪繁就簡,②唐高宗永徽年間,在《貞觀律》基礎上修訂頒布《永徽律》。后來,唐高宗又命人對律文逐條解釋,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⑵唐朝提倡禮治:732年,唐朝政府頒行《大唐開元禮》;⑶唐朝政府推廣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家訓的經驗,強化基層教化
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兩者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五刑之中,十惡尤切,虧損名教,毀裂冠冕,特標篇首,以為明誡。“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唐律疏議》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謂非緣坐之罪及謀叛以上而故告者。議曰:父為子天,有隱無犯。如有違失,理須諫諍,起敬起孝,無令陷罪。若有忘情棄禮而故告者,絞。注云:“謂非緣坐之罪”,緣坐謂謀反、大逆,及謀叛以上,皆為不臣,故子孫告亦無罪。諸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輒悔者,杖六十?!短坡墒枳h》以《唐律疏議》為例,概括中華法系的特點。成文法典,禮法結合,家族倫理,民法與刑法不分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3.唐朝:①禮法結合,對儒家倫理中的“孝”特別重視。②重視教化,不斷推動儒家思想向社會層面滲透唐代提倡禮治,732年頒行《大唐開元禮》。在社會層面推廣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家訓的經驗,強化基層教化。《顏氏家訓》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作者書名唐太宗《帝范》杜正倫《百行章》李恕《戒子拾遺》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
探究:為什么法律與儒學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材料1: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史記·太史公自序》材料2:儒家學說有多面性,如儒家也并不完全排斥法律與刑罰……像法家一樣,儒家思想也有中央集權統一思想的萌芽,只不過希望這種統一是由周天子或仁君來完成。正是這種多面性,可以說明儒家學說為什么總能發展出適合封建時代統治階層需求的統治學說。材料3: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1、儒學和法家各有側重,具有互補性;2、秦朝以嚴刑酷法致二世而亡的教訓,為法律與儒學的結合奠定了基礎;3、漢朝確立了儒學的獨尊地位,加速了向法律的滲透;4、儒家思想適應了封建統治的需要(維護等級特權);5、大批儒家知識分子獲得修訂法律的機會,用儒學思想改造現行法律。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叁(一)法律宋朝時期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體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為藍本。元朝對唐宋法律整體上棄而不用,但在司法實踐中仍廣泛援引唐律。元朝時期明朝時期清朝時期明朝以唐律為藍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實踐中又特別重視“例",曾數次重修《問刑條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為正文,例為附注”的形式,開創了律例合編的體例。清朝法典沿襲《大明律》,同樣非常重視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思考:宋朝以后的法律有什么特點?多以《唐律》為藍本;開創了律例合編的新體例三、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法律篇思考:從宋到清,鄉約所講內容的變化、原因和作用?材料:宋代一些地方實行鄉約制度,其主要功能是揚善懲惡,制定規約進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間組織和相關的賞罰制度。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約最重要的內容。當時,由地方官吏廣泛推行鄉約制度,設立鄉約組織,每月召集百姓宣講、教化??滴蹙拍觐C布了鄉約組織必須宣講的《上諭十六條》,內容包含“重農桑以足衣食”“訓子弟以禁非為”等。
——據楊開道《中國鄉約制度》等
變化①宋代以道德教化為主,明清增加了宣講“圣諭”的內容,強調順從安分守己,經政府利用和推廣而具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②鄉約從民間自發到地方官吏推動設立。原因作用①明清君主專制強化;②明清之際商品經濟的發展;③理學在南宋確立統治地位;④政府加強基層社會控制的需要。①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②有利于發展生產;③促進了儒家文化和傳統道德的傳播。1.宋朝⑴程朱理學逐步控制教育與科舉,并通過授徒、書院講學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傳播;⑵理學(如朱熹的《家禮》《小學》)深入族規、家訓之中;⑶宋朝以后,儒學士人投身基層教化,以鄉約教化鄉里2.明朝⑴明朝后期,鄉約改為宣講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諭”。六諭主勸諭,但也有禁約成分,使鄉約逐漸帶有強制力;⑵明朝儒學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來解釋六諭,不遵鄉約的百姓要受到處罰,甚至送官府治罪3.清朝⑴清朝鄉約基本延續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講內容變成了康熙帝“圣諭十六條”和雍正帝《圣諭廣訓》,宣講時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⑵原本由儒學士人發起的教化百姓的鄉約,經政府利用和推廣而具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呂氏鄉約
族規只行于一族,如果以地域為單位,由若干家族共同制定,那就成了鄉約。三、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教化篇分析中國古代法律體系的特點及影響因素?(1)自成體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法律以君主意志為轉移,法律是維護專制統治的工具(3)司法從屬于行政,法治為人治服務(4)以禮教為指導原則,禮法結合(5)諸法合體,民刑不分,法律以刑為主(刑法與民法)(6)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影響因素:自然經濟;宗法觀念;專制統治;儒家思想。第三單元法律與教化
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一、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1.夏商西周(1)德治:西周以宗法為核心的禮制,敬天保民。(2)法治:夏《禹刑》,商《湯刑》,周《九刑》。。2.春秋子產“鑄刑書”——最早成文法3.儒法之爭(1)儒:人性善,德治①孔:為政以德。②孟:仁政。(2)法:人性惡,法治①商鞅:嚴刑峻法②韓非:法術勢結合;以法為教、以吏為師。(3)區別:儒:道德禮儀教化民眾;法:以法治國、變法革新。(4)結果①儒:不適用兼并戰爭,不為諸侯國君接受。②法:利于富國強兵、君主專制;二、秦漢至隋唐:法律與教化1.秦:以法治國,編纂秦律2.漢:①沿用秦律,制成《九章律》。②儒家以經注律、倫理道德得到強化。3.魏晉南北朝:律令儒家化。用儒家思想解釋律令。目的:維護三綱五常。4.唐:《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職業經理人行業趨勢分析技巧試題及答案
- 營養教育在學校的重要性與實踐方法試題及答案
- 考前準備2024西醫臨床考題及答案
- 空氣科學考試題及答案
- 知識產權重大案例分析的考試試題及答案
- 期末解刨學試題及答案
- 藥品流通渠道管理試題及答案
- 水庫移民面試題及答案
- 圖書管理員文化傳承與發展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知識運用試題及答案總結
- 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物理試題和答案
- 新版工貿企業重大事故隱患-題庫
- 內蒙古建筑圖集 DBJ-T 03-76-2018 自保溫砌塊建筑構造圖集
- 企業規范化管理與標準化建設
- 物流營銷與客戶關系 習題答案 張廣敬
- CHT 8023-2011 機載激光雷達數據處理技術規范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物理試題
- 幼兒園中班韻律《阿凡提尋寶記》課件
- 海面之下:海洋生物形態圖鑒
- 手衛生與無菌操作
- 質量經理能力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