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3第11單元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和文藝第32講“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跟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3第11單元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和文藝第32講“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跟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3第11單元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和文藝第32講“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跟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3第11單元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和文藝第32講“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跟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模塊3第11單元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和文藝第32講“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跟蹤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32講“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選擇題1.(2025屆山東荷澤一模)春秋戰國時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規模地自由流淌,并形成自由結社、講學的盛況,他們不再投奔王室或諸侯的采邑。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教化和文化漸漸下移B.“百家爭鳴”局面正式形成C.學問分子超脫于現實D.封建土地私有制起先出現解析:選A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教化和文化漸漸下移,從“學在官府”發展為“學在民間”,故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百家爭鳴”形成的緣由,B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錯誤;當時的學問分子并沒有超脫現實,故C項錯誤;題干沒有體現封建土地私有制起先形成,故D項錯誤。2.(2025屆河南中原名校第五次質量考評)孔子主見“強公室,抑私門”。曾對統治者提出要求:“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上好禮”,才能“下好義”;對民眾則提出“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據此可知,孔子意在()A.推崇以德治國理念 B.發揮君主示范作用C.穩定社會等級秩序 D.提高儒學社會地位解析:選C材料強調的是孔子推崇等級秩序,未涉及以德治國理念,故A項錯誤;材料表明通過君主尊崇等級秩序,進一步規范民眾的社會秩序,故B項錯誤;據材料“強公室,抑私門”“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可知,孔子強調維護等級秩序,故C項正確;D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錯誤。3.(2025屆四川德陽三模)孔子自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據司馬遷記載,孔子對古代文獻進行過大量的編輯和整理工作,如刪《詩》《書》、訂《禮》《樂》、著《易傳》、作《春秋》等,并用它們作為傳授自己思想的載體。據此可知,孔子()A.為儒學思想找尋歷史依據B.努力維護社會人倫秩序C.推動平民教化的快速發展D.以傳承中華文明為己任解析:選A據材料中“用它們作為傳授自己思想的載體”可知,孔子編輯和整理古代文獻的目的是為儒學思想找尋歷史依據,而不是傳承中華文明,故A項正確,D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孔子“努力維護社會人倫秩序”,故B項錯誤;孔子創辦私學推動平民教化,C項與材料無關,錯誤。4.(2025屆北京石景山一模)“夫大塊(自然)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先秦時期表現出善生樂死的超然看法的學派應當是()A.道家 B.墨家C.儒家 D.法家解析:選A結合所學可知,先秦時期表現出善生樂死的超然看法的學派是道家,故A項正確;墨家的主見與善生樂死的超然看法無關,故B項錯誤;先秦儒家思想強調仁政和民本,講究“入世”,故C項錯誤;法家主見加強中心集權,與材料無關,故D項錯誤。5.(2025屆江西重點中學盟校其次次聯考)孟子曰:“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據此可知,孟子()A.主見君主應當任人唯賢B.認為貴族政治起先崩潰C.主見重視國人選官看法D.認為軍功爵制已經出現解析:選C材料強調的是評議官員的范圍而非選拔的標準,故A項錯誤;由材料“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可知,孟子主見在選拔官員時要擴大評議的范圍,重視國人的看法,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官僚政治下的人才選拔,B、D兩項與材料無關,錯誤。6.(2025屆寧夏銀川二模)孔子反對貧富過于懸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擔心”;孟子也抨擊過“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的社會現象。這反映了先秦儒家()A.對專制體制的不滿 B.對社會正義的訴求C.過于志向化的追求 D.不符合統治者需求解析:選B材料沒有體現先秦儒家對專制體制的不滿,故A項錯誤;依據題干可知,孔子留意到社會公正問題,反對貧富過于懸殊,孟子嚴厲批判了戰國時期的社會不公現象,這反映了先秦儒家對社會公允正義的訴求,故B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先秦儒家的合理訴求,并非過于志向化的追求,故C項錯誤;D項與材料無關,錯誤。7.(2025屆河北唐山三模)天、地、君、親、師是中國古代對主要祭祀和尊奉對象的概括。這種提法始于戰國時期的荀子。后來人們常把“天地君親師”連成一句話,掛在廳堂中心供奉。這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A.主見和而不同、美美與共B.推崇天下為公、崇德尚賢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為本D.強調天人合一、和諧共生解析:選C美美與共,指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優秀文化相互包涵、相互學習,故A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天下為公的相關信息,故B項錯誤;祭祀天地體現了崇尚自然,尊奉君、親、師體現了以人為本(不以鬼神為尊奉對象),故C項正確;“天地君親師”體現了古代的尊奉對象,與和諧共生無關,故D項錯誤。8.(2025屆云南昆明摸底)戰國時,貴賤自然有別的觀念漸漸被人類本質無別、差別在于后天的觀念所取代,人性善惡的探討成為爭鳴的主題。據此可知,此時()A.對人類共同本性的探討成為潮流B.社會政治結構變動影響觀念變遷C.強化社會秩序成為諸子思想共識D.性惡論順應了專制集權發展須要解析:選B戰國時期,隨著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瓦解,貴族政治漸漸被官僚政治取代,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改變,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解除。9.(2025屆安徽“江南十校”一模)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產論”和“輕徭薄賦”,墨家的“節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論,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現表明()A.民本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思想B.統治者留意對私產的愛護C.社會階級沖突得到有效緩和D.生產關系領域發生了變革解析:選D春秋戰國時期出現早期民本思想,但沒有成為主流思想,而且材料僅是部分思想家的主見,體現不出主流,故A項錯誤;材料中提出民本思想的人是學問分子,而不是統治者,故B項錯誤;思想的出現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不能通過新思想的提出就得出社會階級沖突得到有效緩和的結論,故C項錯誤;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犁牛耕的運用,私田開墾增多,農夫、手工業者隊伍壯大,從而推動了富民思想的出現。這說明社會生產關系領域發生了變革,故D項正確。10.(2025屆山東濱州二模)戰國時期,“天下”意識漸漸普及,很多思想家提出統一天下的主見。《韓非子》中“天下”一詞運用頻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這反映出該時期()A.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長B.諸子百家都致力于爭霸斗爭C.秦國為統一制造輿論打算D.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趨勢解析:選D依據材料可知,此時國家統一成了眾多思想家的共識,并非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長,故A項錯誤;墨家主見“非攻”,B項說法過于肯定,錯誤;此時國家統一成了眾多思想家的共識,并非都是為秦國統一制造輿論,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此時國家統一成了眾多思想家的共識,這反映了統一成為歷史發展的必定趨勢,故D項正確。11.(2025屆甘肅二模)從秦建國到始皇統一天下,秦人津津樂道的問題都是農戰、攻伐、墾荒、開塞、徠民、重本抑末等對國計民生有干脆利害關系的事。這說明秦人的治國理念具有()A.極其顯明的開放性 B.開拓創新精神C.功利好用主義傾向 D.銳意進取意識解析:選C題干未提及農戰等思想汲取了他國思想,故A項錯誤;題干未提及農戰等思想是前無古人的,故B項錯誤;據材料可知,秦人的治國理念強調的是眼前的功效和利益,具有功利好用主義傾向,故C項正確;D項不是材料強調的主要內容,錯誤。12.(2025屆卓越名校聯盟其次次聯考)中華元典“六經”誕生后,先秦諸子皆從中獲得養料,特殊是儒家學者強調“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傳承與守護“六經”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這一現象反映出先秦時期()A.價值觀念日益趨同B.文明發展具有持續性C.統一成為時代潮流D.儒學影響力不斷增加解析:選B先秦諸子中,儒家重視倫理道德,法家重視法治、變革,道家提倡無為等,故A項錯誤;材料“中華元典‘六經’誕生后,先秦諸子皆從中獲得養料……旨在傳承與守護……的價值觀念”反映了文明的發展具有持續性,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統一的時代潮流,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六經”對先秦諸子思想的影響,而不是儒學影響力的擴大,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2025屆四川綿陽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戰國時期,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勢,各國統治者爭相招攬人才,這些人才大多數都來自于士階層。于是士的社會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顯赫,他們奔跑出入于各國,成為各國官僚隊伍的后備人才。士人求仕最常用的方法是游說自薦。一個一般士人通過游說國君,即可驟列高位,拔居要津。如商鞅初入秦時就是通過游說得到秦孝公重用。公孫衍、張儀也通過過人的辯術縱橫捭闔于各國之間,成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風云人物。隨著聚徒講學風氣的盛行,收有門徒的士人往往被尊為“夫子”,其“率徒講學,辯其談說”,聲勢比一般士人更盛。各國養士之風盛行,最著者如齊國的稷下學宮,名流薈萃。其他如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食客都達3000人以上。戰國士人有著較強的自尊自辦法識,號稱“從道不從君”,在后世大一統專制王朝的統治中,這種意識仍舊長期存在。——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二每次公民大會起先后,傳令官會向全體與會者發問:“誰要發言?”任何人都可以應聲而起。柏拉圖指出:當公民大會對有關城邦管理的事務進行審議時,站起來發言的可能是工匠、鐵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窮人、貴族或者一般人,沒有人對這些人提出反對,即使他們沒有這方面的專長和閱歷,他們也試圖提出建議。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劇《阿卡奈人》中,穿著破爛衣服、被稱為叫花子的狄開俄波利斯也走上講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除了少數走上講壇的人,臺下的數千名聽眾也可以自由行使他們的發言權,可以通過叫嚷、歡呼表示贊同,也可以通過起哄、訕笑表示不滿,甚至可以把演說者干脆趕下臺。——摘編自崔麗娜《演說自由與雅典民主政治》(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士階層活躍的緣由,并簡要說明其意義。(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雅典公民演說與戰國士人游說的差異,并分析雅典能夠實現公民演說的緣由。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緣由”,結合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大發展時代可知,當時禮崩樂壞,傳統社會秩序發生變動;由材料一“戰國時期,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政治形勢,各國統治者爭相招攬人才”可知,各國相繼推行變法,重視人才;由材料一“隨著聚徒講學風氣的盛行”“各國養士之風盛行”可知,隨著私學教化的發展,原來為貴族階層服務的士把文化傳播到了民間,學術起先下移。其次小問“意義”,由材料一“于是士的社會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顯赫,他們奔跑出入于各國,成為各國官僚隊伍的后備人才”“戰國士人有著較強的自尊自辦法識,號稱‘從道不從君’,在后世大一統專制王朝的統治中,這種意識仍舊長期存在”可知,士階層的活躍一方面推動了各國變法,為各國供應了后備官僚人才,另一方面士人的自尊自主精神有利于塑造學問分子的品行,對后世影響深遠;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士階層的活躍推動了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有利于思想文化的旺盛。第(2)問,第一小問“差異”,由材料一“士人求仕最常用的方法是游說自薦。一個一般士人通過游說國君,即可驟列高位,拔居要津”可知,戰國時期的士人通過游說自薦、游說君主實現參政,這反映了專制集權的歷史發展趨勢。由材料二雅典“每次公民大會起先后,傳令官會向全體與會者發問:‘誰要發言?’任何人都可以應聲而起”可知,雅典公民演說的地方主要在公民大會等公眾場合,演說的目的是維護本階層的權利,這反映了民主政治的時代風貌。其次小問“緣由”,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雅典能夠實現公民演說的緣由包括政治上是干脆民主,城邦政治旺盛;經濟上工商業經濟發達;思想文化上受智者學派開創的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答案:(1)緣由:禮崩樂壞,傳統社會秩序變動;各國變法,重視人才;私學教化發展,學術下移。意義:推動各國變法,為各國供應了后備官僚人才;百家爭鳴,推動文化的旺盛;士人的自尊自主精神塑造了學問分子的品行,影響后世。(2)差異:戰國:士人參政主要是游說君主;反映了專制集權的發展傾向。雅典:公民演說主要在公民大會等場合;反映了民主政治的時代風貌。緣由:干脆民主,城邦政治旺盛;工商業經濟發達;智者學派人文精神的影響。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出現了著名遐邇的“百家爭鳴”的文化局面,這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輝煌的一頁。《辭海》對“百家爭鳴”的說明是戰國時期學術界相互辯爭的風氣,是當時社會變革和階級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對當時文化學術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不僅是對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說明,也是對它的評價,而這樣的評價好像并不恰當。應當說,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不是一時憑空出現的“風氣”,其形成源遠流長,成果豐碩,影響深遠。——摘編自薛國中《論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歷史條件》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對材料中的觀點加以評析。(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觀點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觀點綻開評述,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煉出一個觀點(可以是材料中的觀點,也可以是自己提出的新觀點),如依據材料信息“戰國時期學術界相互辯爭的風氣,是當時社會變革和階級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對當時文化學術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這樣的評價好像并不恰當”“‘百家爭鳴’……其形成源遠流長,成果豐碩,影響深遠”等可以提煉出兩個觀點:一是同意《辭海》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