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專題復習_第1頁
05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專題復習_第2頁
05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專題復習_第3頁
05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專題復習_第4頁
05詩詞鑒賞-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6詩詞鑒賞(2022·浙江寧波·七年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桂源鋪[宋]楊萬里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咀⑨尅竣偬锰茫盒稳蓐嚾莼蛄α繅汛蟆?.詩歌第一二兩句中,“(1)______”一詞寫出山對小溪的粗暴阻斷,“(2)_____”一詞寫出小溪對山的奮力抗爭。2.結合詩歌內容,說說詩人借小溪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敬鸢浮?.

不許

喧2.詩人塑造不畏萬山阻攔奮勇向前,最終得以自由奔騰的小溪形象,表達了苦難和困境終有盡頭,自強不息、奮斗不已終將迎來坦途的信心和勇氣。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意思是溪水向前奔流群山阻隔,攔得那溪水在山間日夜喧鬧不停。“不許”,萬山阻著溪水不許往前奔,寫出了山對小溪的粗暴阻斷。溪水縱然受到崇山峻嶺的阻隔攔截,仍然不屈不撓千方百計地找出路,左沖右突,曲折蜿蜒,不停地向前奔向前走,日夜在山間暄鬧不停?!靶弊殖鲂∠獙ι降膴^力抗爭。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小溪在群山萬嶺間奔流,總會被萬山阻擋了去路,溪水縱然受到崇山峻嶺的阻隔攔截,仍然不屈不撓千方百計地找出路,左沖右突,曲折蜿蜒,不停地向前奔向前走,日夜在山間暄鬧不停。奔流就是生存和發展的技巧,因為一直保持流動性,小溪就會形成一股勢能,切割和沖刷相對較軟的地表,在“萬山”圍困中塑造出利于自己行進的地貌,挖掘出前進的渠道。詩人告訴我們:人生如小溪,萬山雖然攔著你的小溪,只有保持流動,才能保持充沛的流量。有充沛的流量才能切割你的包圍圈,改造你的包圍圈。只要時機到了,只要肯努力,遲早會突破困境、找到出路。3.(2022·浙江紹興·七年級期末)閱讀《七夕》,完成小題。七夕【唐】李商隱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①世上無期別②,換得年年一度來。【注釋】①爭將:怎把。②無別期:無期重逢的離別,即死別,意指詩人妻子早亡。(1)請根據題目和“鵲”這一意象寫出詩歌所敘述的是哪個民間故事。(2)班級將舉行詩歌朗誦比賽,你們小組準備朗誦這首詩,你覺得以下配樂哪首更合適?請結合詩歌闡述理由。A.《花澗游》

歡欣愉悅

B.《風居住的街道》

感傷惆悵我選(),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1)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2)

B

七夕時節詩人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景,不由想起自己早亡的妻子,抒發了悼念亡妻的哀傷之情,所以更適合感傷惆悵的配樂?!窘馕觥浚?)本題考查文化常識?!捌呦Α?,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該節日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再結合“鵲”可知,這是講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中國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七夕日多雨正是他們哭泣的淚水。比喻情人或夫妻久別之后的團聚。據此回答即可。(2)本題考查詩歌蘊含的情感。作答時,首先表明觀點態度,選擇哪首。其次結合具體內容闡明理由。詩歌的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于是詩人在后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全詩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借景抒懷,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B的“感傷惆悵”更契合詩歌表達的情感,故選B。(2022·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孩童的想象天馬行空,飽含詩味和趣味。請根據下表,完成下面小題。簡筆畫聯想詩詞詩句高掛在天空的太陽或月亮《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①,。②《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短靸羯场で锼肌发?,。《次北固山下》④,。晴空萬里凌云鶴《秋詞》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4.請根據上面表格提示填空。5.你認為《秋詞》的簡筆畫是否能反映詩句的意蘊?請說明理由。【答案】4.①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②日月從地平線或海平面升起或降落③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④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5.【示例一】能。簡筆畫中的鶴越來越小,說明鶴正在往更高遠處翱翔,詩人以一種闊達的胸襟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臼纠磕堋.嬛械您Q是人的形狀,說明這鶴也寄托了作者劉禹錫的情思。仙鶴排云直上也象征著作者沖破云層,勇敢向上的高傲無畏的精神?!臼纠坎荒?。應該只有一只鶴?!扒缈找机Q排云上”的“排”字不是量詞,而是動詞,有沖破,推開的意思,體現排除阻力,沖破云層,勇敢向上的高傲無畏的精神?!窘馕觥?.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寄、郎、涯、夜、入”等字詞易寫錯。②空處,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可知,填寫的句子要與日月有關。圖示簡筆畫的內容為一個圓圈和其下方一條直線組合而成。“圓圈”可聯想成一輪“日月”,“一條直線”可聯想成“海平面”,由此可得:日月從地平線或海平面升起或降落。5.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秋詞》是劉禹錫被貶朗州后的作品,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表現出了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1)“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意思是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仙鶴直沖云霄推開層云,也激發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這里詩人以一種闊達的胸襟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情感。而簡筆畫中的鶴越來越小,說明鶴正在往更高遠處翱翔,這能體現作者昂揚向上的情感,能展現詩句的意蘊。(2)“晴空一鶴排云上”一句中,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景觀,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那凌云的鶴,寄托了作者的情思。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一個“排”字,有沖破,推開的意思,體現了勇敢向上的高傲無畏的精神。同時,詩人以“鶴”自喻,也許是視“鶴”為不屈的化身,表現出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因此簡筆畫中的仙鶴排云直上能體現作者的精神和詩句的意蘊。(3)“晴空一鶴排云上”意為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仙鶴直沖云霄推開層云。句中的“一鶴”是“一只鶴”的意思,而簡筆畫中有三只“人”形鶴,與詩句內容不吻合;同時句中的“排”字不是量詞,不是指“一排”鶴,而是動詞,有沖破,推開的意思,體現的一種昂揚向上的情感。故簡筆畫不能反映詩句的意蘊。根據上述分析選擇其中一個進行作答即可。6.(2022·浙江寧波·七年級期末)品讀【甲】中秋月(宋)晏殊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①獨向隅。未必素娥②無悵恨,玉蟾③清冷桂花孤。【乙】陽關曲?中秋月④(宋)蘇軾暮云收盡通清寒,銀漢⑤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注釋】①羈(jī)人:旅人。②素娥:指嫦娥。③玉蟾(chán):月亮的別稱。④《陽關曲?中秋月》作于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時任徐州知府,與相別七年的弟弟蘇轍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難得的共同賞月的機會。⑤銀漢:銀河。(1)品詩品意象。晏殊的詩中“霜”寫出了月光給人以______的感受。而蘇軾詩中的“______”一詞點出了“玉盤”帶給人的感覺。(2)品詩品情意。兩首詩都是借月抒懷,詩人抒發的情感是否相同?請結合兩首詩的內容做具體分析?!敬鸢浮?1)

清冷、凄冷等

“清寒”(2)情感不同。晏殊詩寫到月宮中的嫦娥感到遺憾,陪伴她的只有那清冷的月宮和孤寂桂樹,他借嫦娥表達天涯游子的孤獨寂寞之感。蘇軾因終于和多年未見的弟弟相見團聚,所以覺得今夜美好的日子很珍貴,有歡欣之意。但又想到這樣的日子不長在,明年也許無法相見,因此又產生了離別的感傷?!窘馕觥浚?)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霜影:月影,月光。指月亮的光灑在地上像下了一層霜,渲染了凄清、清冷的氛圍,給人以清冷、凄冷之感。“銀漢無聲轉玉盤”意為銀河悄然無聲,天上緩緩移動著白玉圓盤。玉盤:月亮。結合首句“暮云收盡通清寒”可知,“玉盤”給人清寒的感覺。(2)本題考查情感主旨,要在理解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詩歌的意象來確定詩文的感情基調,從詩歌所表現的意境中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晏殊《中秋月》詩中“十輪霜影轉庭梧”渲染凄清冷寂的氛圍;“此夕羈人獨向隅”點明詩人獨處異鄉的孤獨寂寞;“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通過寫月宮中的嬋娟,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樹,來表達詩人內心的孤獨寂寞以及深深的思鄉之情;蘇軾《中秋月》中“此生此夜不長好“和注釋中蘇軾與相別七年的弟弟蘇轍共度了一百多日等內容來看,這首詩表達的是兄弟相聚的歡愉,同時“明月明年何處看”,明年的明月將在什么地方賞觀呢?又隱含著對離別的慨嘆;故二者感情并不相同。7.(2022·浙江浙江·七年級期末)從內容情感角度看,選出下列三首詩歌中與其余兩首不同的一首,并闡述理由。A.別詩〔南朝〕范云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B.滯雨〔唐〕李商隱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C.鄉思〔宋〕李艦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我選擇_______,理由是:_______?!敬鸢浮?/p>

A

A《別詩》通過寫詩人離開洛陽時大雪像花一樣紛飛,現在相見時卻在春天,繁華像雪花一樣潔白。通過寫朋友見的聚散,借景物的變化突出了離別的漫長,表現了深厚的友情。B詩和C詩都是表達思鄉之情的,故而選A?!窘馕觥勘绢}考查詩歌的內容情感角度。首先選出自己認為與其他兩首不同的選項為A,然后結合具體內容和情感分析理由即可。A《別詩》寫朋友間的聚散,表現了深厚的友情?!拔羧パ┤缁?,今來花似雪”用分別時雪花飛舞的凄涼和重逢時百花盛開的溫暖做對照,抒發重逢的快樂;從B詩“殘燈獨客愁。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可知表達游子雨夜客居他鄉思鄉之情;從C詩從題目“鄉思”“望極天涯不見家”,可知表達日暮時分的思鄉之情;故選A。8.(2022·浙江麗水·七年級期末)甲乙兩詩均是岑參的五言絕句,都寫于行進途中,所表達的情感有什么異同?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炯住啃熊娋湃账奸L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乙】西過渭州①見渭水思秦川【唐】岑參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憑②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咀⑨尅竣傥贾荩褐菝?,今甘肅隴西縣西南。后面提到的“泰川”“雍州”均借指長安。此詩為作者首次西行經過渭州時作。②憑:請?!敬鸢浮肯嗤c:兩首詩都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甲詩中“無人送酒”聯想到故園的菊花,“遙”字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烘托了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乙詩“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兩句,以自己的行為動作寫“思”。詩人本不能返回故鄉,卻將兩行熱淚灑向河水,讓河水帶回故鄉。寄去的是熱淚,表達的是對故鄉的深情。不同點:甲詩作于行軍途中,詩中的長安不僅是故園,更是國家的都城,而“時未收長安”。在這種特定情境之下,思故園,更思帝都,傷心更感慨。詩中“故園菊”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更寄托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而乙詩是詩人在西行經過渭州時看見東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鄉長安,于是有感而作,并沒有其他復雜的情感?!窘馕觥勘绢}考查詩歌的情感。相同點:兩首詩都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甲詩“強欲登高去”一句“登高”二字就緊扣題目中的“九日”,點明了詩文寫作的時間。劈頭一個“強”字,是不愿為之而又不得不為之的心態體現,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境況。重陽節大家都喜歡登高,而詩人卻說勉強想去登高,透著些凄涼之意,不知這是為何。結合題目“思長安故園”來看,詩人是流露出濃郁的思鄉情緒;“遙憐故園菊”句開頭一個“遙”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而更見思鄉之切。乙詩“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不直寫自己思鄉,而是通過流水來寫,不直說自己何時歸故鄉,而說渭水“何時到雍州”,從而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為深沉;“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固流”詩人本不能返回故鄉,卻將兩行熱淚灑向河水,讓河水帶回故鄉。寄去的是熱淚,寄托的卻是思鄉的深情。不同點:甲詩:結合題目“行軍”“思長安故園”來看,流露出濃郁的思鄉情緒,但“長安”不僅是故園,更是詩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亂軍所占領。在這種特定情境之下,詩人又怎能有心思去過重陽節,去登高勝賞呢?這首詩原有小注說:“時未收長安”。長安被安、史攻陷,“行軍九日”當是指他在至德元年隨軍扈從肅宗自靈武至彭原的行軍途中過重陽節。典型的環境,使詩人登高時的心情愈趨復雜,既思故園,更思帝都;乙詩:這首懷鄉之作寫于天寶八載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經過渭州時看見東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鄉長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詩,并沒有其他復雜的情感。9.(2022·浙江金華·七年級期末)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觀書有感·其一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①巨艦一毛輕②。向來枉費推移力③,此日中流④自在行?!咀⑨尅竣亵眶荆汗糯粜院軓姷膽鹋灻@里指大船。②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③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④中流:河流的中心。有人認為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蘊含的哲理是閱讀要常讀常新,《觀書有感·其二》蘊含的哲理是創作要積累知識。你同意這一看法嗎?請結合詩的內容闡明理由?!敬鸢浮渴纠和?。第一首詩,從詩題“觀書有感”可以看出,作者以自然景物為例談讀書心得體會,我們要不斷學習新內容,汲取新知識,就像“半畝方塘”一樣,之所以不但永不干涸,而且始終保持明凈澄澈,能清晰地折射出“天光云影”,就是因為有一股脈脈長流的“源頭活水”,這樣才能保證智慧之花常艷。第二首詩中“春水生”,正是經歷一種匯小流而成大川的積累過程。寫作就像“春水生”那樣,日積月累,守恒不渝,才能獲得一定的知識。只有等學養深厚,知識充盈,寫作的時候,才能信手拈來,產生出不乏源頭活水之快感?!窘馕觥勘绢}考查詩歌的哲理理解。有人認為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蘊含的哲理是閱讀要常讀常新,這種看法是正確的。《觀書有感·其一》前兩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應共徘徊”意思是: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將“半畝方塘”比作“一面鏡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后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詩題為“觀書有感”,詩文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用“天光、云影”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這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詢問渠中為何水清澈透底,其實表現人若想有所追求,內心澄澈就需要有“活水”注入,時時補充新的知識提高自身,才能大有裨益;贊美有成就的人往往有深厚的學問基礎,不斷追求新知,為自己的思想補充“活水”,以開闊的心胸包容萬物,才能思想永新?!队^書有感·其二》蘊含的哲理是創作要積累知識,這種看法也是正確的。“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意思是說,因為“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滾滾滔滔,匯入大江,“艨艟巨艦”就如羽毛般浮了起來?!跋騺硗髻M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意思是: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如今卻不用枉費力氣去推移,巨艦本就能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本詩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詩文創作與積累積累有關的道理。詩中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當春水猛漲,即使艨艟巨艦也如羽毛般輕,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春水生”像百川匯海一樣,意在強調日積月累的重要性,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使藝術靈感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作藝術要沉著深厚,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10.(2022·浙江寧波·七年級期末)閱讀古詩,回答后面小題畫眉鳥①宋·歐陽修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注]①該詩創作于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間,當時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多次向朝廷提出辭官,但均未獲得允許。詩中(1)“________________”一詞暗含對比,詩人把在籠中的畫眉鳥和(2)_________進行對比。詩人雖然描寫的是畫眉鳥,實則表達了詩人(3)______________的情感?!敬鸢浮?/p>

不及

林間鳥

渴望掙脫羈絆或者向往自由【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本詩前兩句寫景:畫眉鳥千啼百囀,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紅姹紫的山花更是賞心悅目。后兩句抒情:看到那些關在籠里的鳥兒,真羨慕飛囀在林間的畫眉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結合[注]“當時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多次向朝廷提出辭官,但均未獲得允許”,可知,寫畫眉實是寫自己,畫眉鳥的百囀千聲的表達的是歸隱山林、不受羈絆的心曲??瓷交€漫、葉木蔥籠,管什么金帶紫袍;無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間清流瀉出,洗盡俗塵,只余下悅耳的音韻流轉。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可見他對“林間自在啼”多么欣賞,這兒以“鎖向金籠”與之對比,更見出詩人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心理。據此可知,空一填“不及”;空二填“林間鳥”;空三填“渴望掙脫羈絆或者向往自由”。(2022·浙江舟山·七年級期末)閱讀古詩,回答后面小題雨(宋)楊萬里雨來細細復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11.本詩寫“雨”,突出了雨的什么特點?請根據這一特點選取一字把詩題補充完整。________雨12.本詩修辭運用極為精妙,請選取一個詩句具體賞析?!敬鸢浮?1.突出了雨細而疏且連綿不斷的特點;小12.“千峰故隔一簾珠”這句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細雨比作簾珠。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的細疏、連綿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小雨的喜愛與贊美之情?!窘馕觥?1.本題考查詩文理解?!坝陙砑毤殢褪枋?,縱不能多不肯無”的意思是“疏疏的,雨兒飄飄灑灑;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由此可知小雨已經下了很長時間,具有“細而疏”和“連綿不斷”的特點。綜上,用“小雨”作為詩題更準確。1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本詩大意為“細細的,疏疏的,雨兒飄飄灑灑;雨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歡欣賞那遠處的青山?故意從檐下滴成一層珠簾,遮住那千峰萬崖”,由此可知該詩中“似妒詩人山入眼”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千峰故隔一簾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示例:“似妒詩人山入眼”這句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雨水當做“善妒”之人,嫉妒詩人在欣賞遠處的青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之多情,表達了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2022·浙江湖州·七年級期末)閱讀下面古詩文,按要求完成各題。題苕溪①元趙孟頫②自有天地有此溪,泓渟③百折凈無泥。我居溪上塵不到,只疑家在青玻璃。【注釋】①苕溪:水名。有東苕溪和西苕溪,流經湖州,注入太湖。②趙孟頫:字子昂,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之一。③泓渟:水深貌。13.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苕溪________的特點。14.請你通讀全詩,品味“只疑家在青玻璃”一句中“青玻璃”的妙處?!敬鸢浮?3.歷史悠久(意對即可)14.“青玻璃”,比喻了平靜澄澈的水面,表達了詩人在苕溪邊上居住,遠離紅塵,不問俗世,寄情山水的愉悅之情。【解析】13.本題考查對詩詞內容的理解。詩的第一句“自有天地有此溪”的意思是:自從有了天地開始就有這條小溪,寫出了苕溪存在的時間長,歷史悠久的特點。14.本題考查詞句賞析,結合詞句內容賞析妙處?!爸灰杉以谇嗖AА北磉_的意思是:因為苕溪的水太清了,我居住在苕溪邊上感受不到一絲纖塵,只懷疑自己的家是在青色的琉璃之中?!扒嗖AА钡囊馑际?,青色的琉璃,句中把澄澈平靜的苕溪比成了青玻璃,形象的寫出了苕溪的凈透、清明、澄澈的特點,也表達了詩人對苕溪那種不染紅塵、澄澈透明的喜愛和贊美,同時也寄托了自己遠離紅塵、寄情山水的愉悅之情。(2021·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閱讀古詩,回答后面小題《別詩》范

云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15.行知中學七年級語文組開展了“我愛古詩”微視頻拍攝腳本比賽,下面是小雨編寫的《別詩》拍攝腳本,腳本中四處畫線部分處理不合理的一處是(

)鏡頭時間景別畫面(色彩、構圖等)拍攝技巧內容音樂13s中景冷色調:城東古道,漫天飛雪固定鏡頭人物出場A.主人公與友人雪花揮手作別傷感23s近景遠景B.暖色調:園子中,冰雪消融,草木復蘇搖動鏡頭由近及遠主人公目光越過重重屋檐,投向城西悠遠34s中景近景C.冷色調:城東古道梨花似雪搖動鏡頭由遠及近D.城東古道,友人的身影由遠及近,主人公疾步上迎輕快A.A B.B C.C D.D16.請從下面有關表現手法的提示中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探究詩人的情感。提示:①寓情于景

②對比

③比喻【答案】15.A16.示例:寓情于景:通過描寫白雪如花和百花似雪,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季節的轉換,突出了相聚太短,離別太長,表現了作者對友人離去的不舍與對友人到來的期盼之情?!窘馕觥?5.A.“與友人雪花揮手作別”有誤,應為“與友于雪花中揮手作別”。故選A。16.考查賞析作者感情。本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寫景兼抒情?!拔羧パ┤缁?,今來花似雪”意為:當時離開的時候,漫天的雪花像盛開的白花;如今回來的時候,遍野的花朵像紛紛的白雪。運用寓情于景的寫法,通過描寫“雪如花”和“花似雪”兩種景物,表現了作者對友人的依戀和期盼之情?!把┤缁ā焙汀盎ㄋ蒲庇诌\用比喻和對比的手法。把雪比作花,把花比作雪,花與雪兩種不同季節的景物又形成了對比,突出了相聚太短,離別太長。強調了對友人的依戀和期盼。17.(2021·浙江金華·七年級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①(其二)陸游鐵馬渡河風破肉②,云梯③攻壘雪平壕。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④釁⑤寶刀。【注釋】①《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四首》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這是第二首,這首詩想象渡河攻城的戰斗情景。②風破肉:寒風刺骨,像刀割一樣痛。③云梯:古時戰爭器械。④單于:匈奴最高首領的稱號,代指金兵首領。⑤釁:古時凡新器物制成,常殺牲畜祭祀,把血涂在器物上。又稱“血祭”。古詩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去鑒賞,請你任選以下的一個角度,鑒賞這首詩。①題材選擇

②意象選擇

③遣詞造句【答案】①題材選擇示例:本詩作者通過想象的一次完勝戰爭作為題材,表現了作者立功沙場、收復失地的自信與愿望,也表現了這個愿望不能實現的苦悶與無奈。②意象選擇示例:選擇“獸奔”“鳥散”這兩個意象,寫出了敵人的潰不成軍、落荒而逃的混亂,表現出我方軍隊的英勇強盛,所向披靡,既有對敵人的蔑視也有對宋軍的贊揚。③遣詞造句示例:“風破肉”一個“破”字,把風的猛烈與天氣的嚴寒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大有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風頭如刀面如割”的感覺?!窘馕觥勘绢}考查詩歌鑒賞能力。根據題干要求,從“①題材選擇、②意象選擇、③遣詞造句”中任選一個角度賞析即可。在注釋的幫助下,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鑒賞。這首詩想象渡河攻城的戰斗情景?!拌F馬渡河風破肉(騎兵精悍奔馳過大河,刺骨寒風正怒號)”寫渡河行軍,“云梯攻壘雪平壕(云梯插天直指向敵堡,漫天驟雪滿戰壕)”寫云梯攻城,“獸奔鳥散何勞逐,直斬單于釁寶刀(獸奔鳥散的逃敵不消我們費力去追擊,還是直取單于頭,血祭我寶刀)”寫追敵殺敵,直搗“黃龍府”,四句一線貫穿,有一種勢如破竹的氣勢,讀來讓人熱血沸騰。根據注釋①“《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四首》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這是第二首,這首詩想象渡河攻城的戰斗情景”可知選材來自于“想象渡河攻城的戰斗情景”。根據注釋②“風破肉:寒風刺骨,像刀割一樣痛”,可以從遣詞造句的角度賞析“破”字。根據注釋④“單于:匈奴最高首領的稱號,代指金兵首領”,可以從意象選擇的角度賞析。18.(2021·浙江寧波·七年級期末)古詩閱讀。【甲】雨后池上劉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疽摇坑昵缤躐{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1)甲詩的前兩句用“水面平”“______”等寫出了雨后池塘的靜態之美。乙詩的前兩句擇象征春色的______來寫春景,將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進行對比。(2)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答案】(1)

照檐楹

花(2)【甲】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對春天,對自然的熱愛之情?!疽摇勘磉_惜春之情(嘆春、對春天的留戀)?!窘馕觥?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耙挥瓿靥了嫫?,淡磨明鏡照檐楹”的意思是:驟雨過后,蓄滿水的池塘平靜無波;清澈的池水猶如一面明鏡,映照出屋角檐楹。由此可知,前兩句用“水面平”“照檐楹”等寫出了雨后池塘的靜態之美?!坝昵俺跻娀ㄩg蕊,雨后全無葉底花”的意思是“下雨之前鮮花初開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綠葉中間再也不見鮮花”,由此可知,前兩句擇象征春色的花來寫春景,將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進行對比。(2)本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甲詩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靜態,三、四句“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種動態之美。詩既寫了靜態又寫了動態,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表現了作者對春天和自然的熱愛之情,從而也表現了內心的寧靜。乙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來寫春景,以“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相對比、映襯,表現了作者面對滿園落紅殘春油然而生的嘆惜之情。即:嘆春、對春天的留戀。(2021·浙江寧波·七年級期末)閱讀古詩,回答后面小題春江晚景張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