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隊火災事故應急處置預案_第1頁
消防隊火災事故應急處置預案_第2頁
消防隊火災事故應急處置預案_第3頁
消防隊火災事故應急處置預案_第4頁
消防隊火災事故應急處置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防隊火災應急處置預案TOC\o"1-2"\h\u29844第一章火災預警與預防 4308501.1火災預警機制 48241.1.1預警系統概述 420541.1.2信息收集 444721.1.3預警分析 4229151.1.4預警發布 442071.1.5預警響應 4189351.1.6預防措施 582361.1.7宣傳教育 531765第二章火災接警與調度 5225091.1.8接警渠道 551441.1.9接警流程 5218111.1.10接警注意事項 6171501.1.11調度指揮原則 6287901.1.12調度指揮流程 694581.1.13調度指揮注意事項 611396第三章火災現場處置 6214191.1.14現場評估 6240161.1火災現場評估內容 6217621.2現場評估方法 7126031.2.1決策 738632.1初步決策 7138512.2動態調整 7303932.2.1滅火力量組織 7280473.1滅火力量組成 745903.2滅火力量分配 7126413.2.1滅火力量部署 7306634.1滅火戰斗編組 758924.2滅火力量部署原則 7327534.3滅火戰術應用 7223824.3.1個人安全防護 8101375.1防護裝備 8191695.2安全措施 878365.2.1現場安全防護 8163546.1現場警戒 8182086.2現場監控 8283896.3通信聯絡 87746.4應急救援 86276第四章火災救援與疏散 8178776.4.1救援力量的構成 826146.4.2救援力量的組織與指揮 8222826.4.3疏散措施 9260736.4.4疏散程序 9204746.4.5緊急醫療救護力量的組織 9109066.4.6緊急醫療救護措施 9311406.4.7緊急醫療救護程序 1012790第五章火災物資保障 1046426.4.8物資調度原則 10107296.4.9物資調度流程 10324136.4.10物資供應保障 1075706.4.11物資儲備 10220036.4.12物資管理 10265636.4.13物資保障措施 1120843第六章火災通信與指揮 1118876.4.14通信設備 11235951.1消防通信設備主要包括無線對講機、手持電話、衛星電話、基地臺等。 11193261.2通信設備應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定期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新。 11325951.3消防員應熟練掌握通信設備的使用方法,保證在火災現場能夠迅速、準確地進行通信。 11157711.3.1通信網絡 1161132.1消防通信網絡應具備高度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抗干擾性。 1188022.2建立消防通信專網,實現消防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戰。 11278562.3通信網絡應覆蓋消防部門所屬區域,保證通信信號的全面覆蓋。 11281292.4建立通信網絡應急預案,保證在通信設備故障或網絡中斷時,能夠迅速采取應對措施。 11120462.4.1指揮調度系統構成 11118011.1指揮調度系統包括調度中心、調度臺、調度終端、傳輸設備等。 11312881.2調度中心負責統一指揮調度,實現消防部門內部及與其他部門的協同作戰。 11182461.3調度臺應具備實時監控、錄音、錄像等功能,保證指揮調度的實時性和準確性。 11256751.3.1指揮調度流程 12305612.1火災發生后,消防部門立即啟動指揮調度系統,調度中心迅速組織力量進行救援。 12234532.2指揮調度系統應根據火災等級,合理分配救援力量,保證救援工作的有序進行。 126732.3指揮調度中心與現場消防員保持密切聯系,實時了解現場情況,調整救援策略。 12199322.4指揮調度系統應與上級消防部門、當地公安、衛生等部門保持溝通,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戰。 12145962.4.1指揮調度原則 12102253.1堅持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的原則,保證指揮調度的權威性和高效性。 12177063.2堅持實時監控、動態調整的原則,保證救援工作的實時性和針對性。 12322383.3堅持安全第一、科學救援的原則,保證消防員和群眾的生命安全。 12304743.4堅持信息暢通、協同作戰的原則,保證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 1225454第七章火災現場恢復 1244233.4.1現場清理 12291.1火災撲滅后,現場指揮員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清理工作,保證現場環境安全。 1256771.2清理人員應穿戴防護裝備,對現場進行分區,有序進行清理。 1223571.3清理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現場痕跡,避免破壞火災原因調查。 12147541.4對火災現場內的易燃、易爆物品進行安全處理,保證不再發生次生災害。 12205371.5對現場廢墟進行挖掘、搬運,清除障礙物,為后續修復工作創造條件。 1219331.5.1現場消毒 12225822.1火災現場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現場指揮員應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消毒處理。 1226872.2消毒人員應穿戴防護裝備,使用專業消毒設備和方法進行消毒。 12118502.3消毒過程中,要保證對火災現場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防止病毒、細菌等傳播。 12237172.4消毒結束后,應對消毒效果進行評估,保證現場環境符合安全要求。 13264472.4.1設施設備檢查 1375011.1火災發生后,應立即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受損設施設備進行檢查,評估損失情況。 13296491.2檢查內容包括設施設備的結構、功能、電氣系統等方面,保證無遺漏。 13223981.3對受損設備進行拍照、錄像,記錄損失情況,為后續修復工作提供依據。 13175921.3.1設施設備修復 1326822.1根據檢查結果,制定設施設備修復方案,明確修復目標、時間節點、責任單位及人員。 13200492.2修復過程中,要保證安全、高效,盡量減少對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 13192342.3對修復過程中發覺的隱患,要及時整改,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1393742.4修復完成后,對設施設備進行驗收,保證恢復正常運行。 13280442.4.1技術支持與保障 137823.1在設施設備修復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有技術資源,開展技術支持。 13246603.2加強與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保證修復工作順利進行。 13253583.3建立應急搶修隊伍,提高搶修能力,保證在突發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 13285263.4定期對修復后的設施設備進行檢測、維護,保證長期穩定運行。 138213第八章火災調查與處理 1347343.4.1調查程序 13238293.4.2調查方法 14192073.4.3責任追究 14159963.4.4賠償 1430955第九章火災應急預案演練 15258943.4.5演練目的 15173.4.6演練內容 15148273.4.7演練組織 15123423.4.8演練計劃 15222033.4.9演練評估 15102813.4.10演練總結 16348第十章火災應急預案修訂與完善 16307233.4.11修訂程序 1633913.4.12修訂要求 1787383.4.13持續改進 17258863.4.14更新 17第一章火災預警與預防1.1火災預警機制1.1.1預警系統概述為保證消防隊伍在火災發生前能夠及時預警并采取有效措施,本預案特建立一套完善的火災預警機制。該預警系統包括信息收集、預警分析、預警發布和預警響應四個階段。1.1.2信息收集(1)采集消防隊伍所屬區域內的火災隱患信息,包括建筑結構、消防設施、周邊環境等;(2)采集氣象、地理、交通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于分析火災風險;(3)采集消防隊伍內部人員、裝備、物資等方面的信息,為預警響應提供依據。1.1.3預警分析(1)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評估火災風險程度;(2)結合歷史火災案例,分析火災發生的規律和特點;(3)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預警分析的準確性和實時性。1.1.4預警發布(1)確定預警等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分別對應火災風險的高、中、低三個等級;(2)通過短信、電話、網絡等多種渠道,及時將預警信息發布給消防隊伍和相關單位;(3)預警信息應包括火災風險等級、預警時間、預警區域、應對措施等內容。1.1.5預警響應(1)根據預警等級,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調整消防隊伍的值班備勤力量;(2)加強對預警區域的巡查和檢查,及時發覺并消除火災隱患;(3)做好物資、裝備、人員等方面的準備工作,保證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應對。第二節預防措施與宣傳教育1.1.6預防措施(1)加強消防設施建設與維護,保證消防設施正常運行;(2)強化火災隱患排查,定期對消防隊伍所屬區域進行安全檢查;(3)嚴格火源管理,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的監管;(4)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消防安全職責;(5)建立消防隊伍內部培訓機制,提高消防隊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技能。1.1.7宣傳教育(1)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識;(2)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消防安全知識;(3)結合火災案例,開展警示教育活動,使消防隊員和相關單位充分認識到火災的嚴重性;(4)定期組織消防安全培訓和演練,提高消防隊伍的實戰能力。第二章火災接警與調度第一節接警程序1.1.8接警渠道(1)火災報警電話:119。(2)通過消防物聯網平臺接收火災報警信息。(3)通過其他途徑(如110、120、社區、單位等)轉報的火災信息。1.1.9接警流程(1)接警人員應保證24小時在崗,嚴格遵守接警程序,保證信息暢通。(2)接警人員接到報警電話后,應首先詢問報警人基本情況,包括姓名、聯系方式、地點、火災類型、燃燒物質、火勢大小等。(3)接警人員應根據報警人提供的信息,迅速判斷火災等級,按照火災等級劃分,通知相應級別的消防隊伍。(4)接警人員應詳細記錄報警信息,包括報警時間、報警人信息、火災基本狀況等,并立即報告值班領導。(5)接警人員應保持與報警人的聯系,隨時了解火災動態,及時調整救援力量。1.1.10接警注意事項(1)接警人員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耐心、細致地詢問報警信息,保證信息準確無誤。(2)接警人員應保持冷靜,迅速做出判斷,合理調配救援力量。(3)接警人員應嚴格遵守保密制度,保證報警人信息不被泄露。第二節調度指揮1.1.11調度指揮原則(1)以火場實際情況為依據,科學合理地調配救援力量。(2)保證火場指揮有序,各級指揮員明確職責,密切配合。(3)保證火場通信暢通,信息傳遞及時、準確。1.1.12調度指揮流程(1)接警人員報告值班領導火災等級后,值班領導應根據火場實際情況,確定救援力量,并下達調度命令。(2)調度人員應根據調度命令,通知相關消防隊伍、特勤力量、社會聯動單位等迅速集結,并做好出發準備。(3)調度人員應密切關注火場動態,根據火場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救援力量。(4)調度人員應保持與火場指揮員的通信聯系,保證指揮命令及時傳達。(5)調度人員應做好火場救援力量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證救援順利進行。1.1.13調度指揮注意事項(1)調度人員應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保證救援力量迅速集結、有序出動。(2)調度人員應密切關注火場動態,及時調整救援力量,保證火場指揮有序。(3)調度人員應嚴格遵守火場紀律,保證指揮命令準確無誤地傳達。第三章火災現場處置第一節現場評估與決策1.1.14現場評估1.1火災現場評估內容火災現場評估主要包括火源、火勢、建筑結構、周邊環境、人員傷亡及被困情況等。消防隊員抵達現場后,應迅速對火場進行初步評估,為后續決策提供依據。1.2現場評估方法現場評估應采用觀察、詢問、測量等手段,結合消防隊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火場進行綜合判斷。1.2.1決策2.1初步決策根據現場評估結果,消防指揮員應迅速作出初步決策,包括火場控制、人員疏散、滅火力量部署等。2.2動態調整在火災處置過程中,消防指揮員應密切關注火場動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決策,保證火場處置工作順利進行。第二節滅火力量部署2.2.1滅火力量組織3.1滅火力量組成滅火力量主要包括消防隊員、消防車輛、消防器材和滅火劑等。應根據火場實際情況,合理組織滅火力量。3.2滅火力量分配根據火場火勢、建筑結構、人員疏散等情況,合理分配滅火力量,保證火場各部位得到有效控制。3.2.1滅火力量部署4.1滅火戰斗編組根據火場規模和滅火力量,將滅火隊員劃分為若干戰斗編組,明確各戰斗編組的任務和責任區域。4.2滅火力量部署原則滅火力量部署應遵循以下原則:重點部位優先、火勢蔓延方向優先、人員密集區域優先。4.3滅火戰術應用根據火場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滅火戰術,如直接滅火、間接滅火、阻火隔離等。第三節現場安全防護4.3.1個人安全防護5.1防護裝備消防隊員應穿戴符合國家標準的防護裝備,包括消防服、消防頭盔、防毒面具、防護手套等。5.2安全措施消防隊員在火場作業時,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保證個人安全。5.2.1現場安全防護6.1現場警戒在火場周邊設立警戒區域,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保證火場安全。6.2現場監控對火場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覺火場異常情況,采取措施予以處理。6.3通信聯絡保持火場通信聯絡暢通,保證消防指揮員與前方滅火力量、后方支援力量的有效溝通。6.4應急救援針對火場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制定應急救援預案,保證火場安全。第四章火災救援與疏散第一節救援力量組織6.4.1救援力量的構成(1)火災現場救援力量主要由消防隊伍、公安、衛生、交通、環保等相關部門組成。(2)消防隊伍作為救援工作的主力軍,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迅速組織現場救援。(3)其他相關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協同配合,共同完成救援任務。6.4.2救援力量的組織與指揮(1)火災發生后,現場救援力量應迅速成立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救援行動。(2)指揮部負責制定救援方案,明確救援任務,分配救援力量,保證救援行動有序、高效進行。(3)各救援力量應按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救援任務。(4)救援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保持與指揮部的實時聯系,保證救援指令的快速傳達。第二節疏散措施與程序6.4.3疏散措施(1)制定詳細的疏散計劃,明確疏散路線、疏散區域、疏散對象等。(2)在火災現場設置明顯的疏散指示標志,引導群眾有序疏散。(3)利用廣播、短信、等渠道,及時發布疏散信息,提高疏散效率。(4)組織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等參與疏散工作,協助救援力量進行疏散。6.4.4疏散程序(1)確定疏散對象:根據火災現場情況,確定需要疏散的人員范圍。(2)啟動疏散警報:通過廣播、短信等方式,向疏散對象發布疏散警報。(3)開展疏散工作:各救援力量按照疏散計劃,有序引導疏散對象沿指定路線疏散。(4)完成疏散任務:保證所有疏散對象安全撤離火災現場,及時向上級報告疏散情況。第三節緊急醫療救護6.4.5緊急醫療救護力量的組織(1)火災現場緊急醫療救護力量主要由醫療救護隊伍、衛生部門和相關志愿者組成。(2)醫療救護隊伍應迅速抵達現場,設立臨時醫療救護站點,開展現場救治。(3)衛生部門負責協調醫療資源,為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醫療保障。6.4.6緊急醫療救護措施(1)對傷員進行現場分類,優先救治重傷員。(2)對傷員進行初步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3)對重癥傷員進行緊急處理后,迅速送往醫療機構進行進一步治療。(4)對輕傷員進行觀察,保證病情穩定后再進行轉移。6.4.7緊急醫療救護程序(1)救援力量抵達現場后,迅速評估傷員情況,確定救治優先級。(2)開展現場救治,對傷員進行分類救治。(3)將重癥傷員送往醫療機構,輕傷員進行觀察。(4)保持與醫療機構的溝通,保證傷員得到及時救治。(5)對救治情況進行記錄,為后續救援工作提供參考。第五章火災物資保障第一節物資調度與供應6.4.8物資調度原則(1)保證火災現場所需物資的及時供應。(2)合理調配資源,提高物資利用效率。(3)做好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保證物資供應的順暢。6.4.9物資調度流程(1)火災發生后,現場指揮員應立即向上級報告,并請求物資支援。(2)物資調度部門根據火災等級和現場需求,制定物資調度方案。(3)調度部門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保證物資供應的及時性和充足性。(4)物資送達現場后,現場指揮員負責接收、分配和監督使用。6.4.10物資供應保障(1)建立與供應商的長期合作關系,保證物資供應的穩定性。(2)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證火災發生時的物資供應。(3)定期對物資供應渠道進行檢查,保證渠道的暢通。第二節物資儲備與管理6.4.11物資儲備(1)建立完善的物資儲備體系,保證火災現場的物資需求得到滿足。(2)根據火災特點和需求,合理確定物資儲備種類和數量。(3)做好物資儲備的更新和維護,保證物資質量。6.4.12物資管理(1)建立健全物資管理制度,明確物資管理責任。(2)定期對物資進行檢查,保證物資的完好無損。(3)加強物資使用過程中的監督,防止物資浪費和損壞。(4)做好物資的報廢和回收處理,提高物資利用效率。6.4.13物資保障措施(1)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提高物資保障能力。(2)建立物資保障預案,保證火災發生時的物資供應。(3)定期組織物資保障演練,提高物資調度和保障能力。第六章火災通信與指揮第一節通信設備與網絡6.4.14通信設備1.1消防通信設備主要包括無線對講機、手持電話、衛星電話、基地臺等。1.2通信設備應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定期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新。1.3消防員應熟練掌握通信設備的使用方法,保證在火災現場能夠迅速、準確地進行通信。1.3.1通信網絡2.1消防通信網絡應具備高度的可靠性、穩定性和抗干擾性。2.2建立消防通信專網,實現消防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戰。2.3通信網絡應覆蓋消防部門所屬區域,保證通信信號的全面覆蓋。2.4建立通信網絡應急預案,保證在通信設備故障或網絡中斷時,能夠迅速采取應對措施。第二節指揮調度系統2.4.1指揮調度系統構成1.1指揮調度系統包括調度中心、調度臺、調度終端、傳輸設備等。1.2調度中心負責統一指揮調度,實現消防部門內部及與其他部門的協同作戰。1.3調度臺應具備實時監控、錄音、錄像等功能,保證指揮調度的實時性和準確性。1.3.1指揮調度流程2.1火災發生后,消防部門立即啟動指揮調度系統,調度中心迅速組織力量進行救援。2.2指揮調度系統應根據火災等級,合理分配救援力量,保證救援工作的有序進行。2.3指揮調度中心與現場消防員保持密切聯系,實時了解現場情況,調整救援策略。2.4指揮調度系統應與上級消防部門、當地公安、衛生等部門保持溝通,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戰。2.4.1指揮調度原則3.1堅持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的原則,保證指揮調度的權威性和高效性。3.2堅持實時監控、動態調整的原則,保證救援工作的實時性和針對性。3.3堅持安全第一、科學救援的原則,保證消防員和群眾的生命安全。3.4堅持信息暢通、協同作戰的原則,保證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第七章火災現場恢復第一節現場清理與消毒3.4.1現場清理1.1火災撲滅后,現場指揮員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清理工作,保證現場環境安全。1.2清理人員應穿戴防護裝備,對現場進行分區,有序進行清理。1.3清理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現場痕跡,避免破壞火災原因調查。1.4對火災現場內的易燃、易爆物品進行安全處理,保證不再發生次生災害。1.5對現場廢墟進行挖掘、搬運,清除障礙物,為后續修復工作創造條件。1.5.1現場消毒2.1火災現場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質,現場指揮員應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消毒處理。2.2消毒人員應穿戴防護裝備,使用專業消毒設備和方法進行消毒。2.3消毒過程中,要保證對火災現場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防止病毒、細菌等傳播。2.4消毒結束后,應對消毒效果進行評估,保證現場環境符合安全要求。第二節設施設備修復2.4.1設施設備檢查1.1火災發生后,應立即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受損設施設備進行檢查,評估損失情況。1.2檢查內容包括設施設備的結構、功能、電氣系統等方面,保證無遺漏。1.3對受損設備進行拍照、錄像,記錄損失情況,為后續修復工作提供依據。1.3.1設施設備修復2.1根據檢查結果,制定設施設備修復方案,明確修復目標、時間節點、責任單位及人員。2.2修復過程中,要保證安全、高效,盡量減少對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2.3對修復過程中發覺的隱患,要及時整改,防止次生災害發生。2.4修復完成后,對設施設備進行驗收,保證恢復正常運行。2.4.1技術支持與保障3.1在設施設備修復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有技術資源,開展技術支持。3.2加強與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保證修復工作順利進行。3.3建立應急搶修隊伍,提高搶修能力,保證在突發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3.4定期對修復后的設施設備進行檢測、維護,保證長期穩定運行。第八章火災調查與處理第一節調查程序與方法3.4.1調查程序(1)火災發生后,消防隊應當立即啟動火災調查程序,組織專人對火災進行調查。(2)調查組應當由消防部門負責人擔任組長,成員包括消防部門有關人員、技術人員、法制人員等。(3)調查組應當及時趕赴火災現場,開展現場勘查、調查取證、詢問當事人和證人等工作。(4)調查組應當對火災現場進行封閉,保證現場安全,防止證據滅失和擴大。(5)調查組應當在火災發生后10日內提交調查報告。3.4.2調查方法(1)現場勘查:調查組應當對火災現場進行詳細勘查,拍攝照片、錄制視頻,記錄現場情況。(2)調查詢問:調查組應當對火災當事人、見證人、報警人等進行詢問,了解火災發生經過、原因、損失等情況。(3)技術鑒定:調查組應當對火災原因、火災荷載、建筑結構等進行技術鑒定,為調查提供技術支持。(4)資料收集:調查組應當收集與火災有關的各類資料,包括建筑設計、施工、驗收、使用等方面的文件。(5)專家咨詢:調查組可以邀請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提供咨詢意見,為調查提供技術支持。第二節責任追究與賠償3.4.3責任追究(1)對火災負有直接責任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消防部門應當依法對火災進行調查,查明原因,認定性質,對責任人提出處理建議。(3)責任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4)對火災負有間接責任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5)對火災負有監管責任的部門和工作人員,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3.4.4賠償(1)火災發生后,責任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2)賠償范圍包括: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救援費用等。(3)責任單位應當在調查結束后30日內,向受害人或者其家屬支付賠償金。(4)對火災負有賠償責任的單位,應當在賠償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5)賠償金額和方式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九章火災應急預案演練第一節演練計劃與組織3.4.5演練目的為保證消防隊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高效地展開應急處置工作,提高隊伍的實戰能力,降低火災造成的損失,特制定火災應急預案演練計劃。3.4.6演練內容(1)火災應急預案的啟動與執行;(2)消防隊伍的調度與指揮;(3)現場救援力量的組織與協調;(4)火災現場的安全防護與疏散;(5)火災的應急通信與信息報告;(6)火災的后續處理與恢復。3.4.7演練組織(1)演練領導機構:成立火災應急預案演練領導小組,負責演練的總體策劃、組織與協調。(2)演練實施機構:各消防中隊、部門根據演練內容,分別成立相應的演練實施小組,負責具體演練任務的執行。(3)演練評估機構:成立演練評估小組,負責對演練過程進行實時監控、評估與總結。3.4.8演練計劃(1)演練時間:根據實際情況,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火災應急預案演練。(2)演練地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火災現場,保證演練的實戰性。(3)演練流程:按照火災應急預案的要求,制定詳細的演練流程,保證演練的順利進行。第二節演練評估與總結3.4.9演練評估(1)評估內容:對演練過程中的組織協調、應急處置、通信信息、安全防護、后續處理等方面進行評估。(2)評估方法:采用現場觀察、問卷調查、訪談、數據分析等方法,對演練效果進行客觀評估。(3)評估指標:設定演練評估指標體系,包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