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法律訴訟應對預案_第1頁
企業法律訴訟應對預案_第2頁
企業法律訴訟應對預案_第3頁
企業法律訴訟應對預案_第4頁
企業法律訴訟應對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企業法律訴訟應對預案TOC\o"1-2"\h\u3656第一章應對預案概述 3231711.1預案制定的目的與意義 369911.2預案適用范圍 4253741.3預案實施的基本原則 415624第二章訴訟風險識別與評估 4275122.1訴訟風險類型 4315042.1.1合同糾紛風險 5197752.1.2勞動爭議風險 578702.1.3知識產權侵權風險 5126152.1.4環保法律風險 518032.1.5稅收法律風險 5139102.1.6侵權責任風險 5196232.2訴訟風險識別方法 5151822.2.1法律法規審查 5163762.2.2案例研究 5204262.2.3企業內部調查 5224852.2.4市場調研 598222.2.5法律顧問咨詢 679862.3訴訟風險評估指標 6322842.3.1法律法規合規性 6248612.3.2企業內部管理 6258732.3.3合同履行情況 635162.3.4知識產權保護 69802.3.5環保法律合規性 6266722.3.6稅收法律合規性 6251822.3.7侵權責任風險 619586第三章訴訟預防與預警 6227163.1法律風險預防措施 656403.1.1完善企業內部管理 6129063.1.2提高員工法律意識 7127703.1.3加強法律顧問團隊建設 73333.2訴訟預警機制 716703.2.1建立風險監測體系 7178253.2.2制定應對預案 7246833.3預警信息處理 7313353.3.1信息收集與整理 8218493.3.2預警信息分析 8209983.3.3預警信息傳遞與處理 823269第四章訴訟應對組織架構 833974.1應對組織架構設立 8292174.2職責分工與協作 9263114.3應對團隊培訓與建設 96545第五章訴訟應對策略 981115.1訴訟應對基本策略 9327245.2訴訟應對具體措施 10240855.3訴訟應對策略調整 101202第六章證據收集與整理 10216176.1證據類型與要求 10172496.1.1證據類型 1184986.1.2證據要求 11307956.2證據收集方法 1141096.2.1書證收集 11260046.2.2物證收集 11293886.2.3視聽資料收集 11136116.2.4證人證言收集 12137416.2.5鑒定意見收集 1231306.2.6勘驗、檢查筆錄收集 12131936.3證據整理與保管 12253836.3.1證據整理 12123796.3.2證據保管 123717第七章訴訟文書制作與提交 12217317.1訴訟文書制作規范 1222157.1.1文書格式規范 1272847.1.2語言表達規范 13186107.1.3文書內容規范 13282147.1.4引用法律依據規范 1370127.2訴訟文書提交流程 1395627.2.1準備階段 13212247.2.2提交階段 13102637.2.3送達階段 1336957.3訴訟文書修改與補充 13274987.3.1修改原因 1380367.3.2修改程序 13291607.3.3補充材料 14374第八章訴訟開庭準備 1415828.1開庭前的準備工作 14173638.1.1收集證據材料 14137378.1.2分析案件事實與法律依據 14300198.1.3準備訴訟文書 14304198.1.4指定代理人 14291838.1.5評估訴訟風險 14322738.2開庭時的注意事項 14106298.2.1準時出庭 1479018.2.2注意庭審紀律 14255188.2.3陳述事實與主張 14171188.2.4針對性答辯 1520038.2.5適時申請證人出庭 1538658.3開庭后的跟蹤與評估 15158158.3.1跟蹤案件進展 15203298.3.2分析庭審表現 15163668.3.3評估訴訟結果 15171078.3.4上訴或執行判決 1511959第九章訴訟調解與和解 15305899.1調解與和解的基本原則 15310469.1.1合法原則 1569869.1.2自愿原則 15194759.1.3公平原則 1536899.1.4誠實信用原則 16158089.2調解與和解的程序 16121299.2.1調解的啟動 16295679.2.2調解的進行 16215889.2.3和解協議的達成 164399.2.4協議的簽署與生效 16173039.3調解與和解協議的履行 16130069.3.1履行協議的義務 16199219.3.2違約責任 16279699.3.3協議的變更與解除 16323139.3.4協議的終止 1631595第十章訴訟后續處理與總結 161477210.1訴訟結果的分析與評估 171912310.1.1結果梳理 171122310.1.2影響評估 17946310.1.3經驗教訓 17643510.2訴訟后續處理措施 171597510.2.1執行判決 171022810.2.2申訴與抗訴 1781910.2.3維護合法權益 173224010.2.4建立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171119610.3預案修訂與完善 171587310.3.1分析訴訟預案的不足 17489710.3.2修訂預案內容 18490210.3.3預案的實施與監督 18第一章應對預案概述1.1預案制定的目的與意義企業法律訴訟應對預案的制定,旨在明確企業在面臨法律訴訟時的應對策略、程序及責任分工,保證企業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各類法律糾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降低訴訟風險。預案的制定具有以下目的與意義:(1)提高企業對法律訴訟的應對能力,保證企業在面臨訴訟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降低訴訟損失。(2)規范企業法律訴訟應對工作,使各相關部門及人員明確職責,協同作戰,提高工作效率。(3)增強企業風險防范意識,通過預案的制定和實施,使企業對潛在的法律風險有更加清晰的認識。1.2預案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我國企業在面臨法律訴訟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況:(1)企業作為原告或被告參與的法律訴訟案件。(2)企業涉及的重大合同糾紛、知識產權糾紛、勞動爭議等法律糾紛案件。(3)企業涉及的其他可能引發法律訴訟的風險事件。1.3預案實施的基本原則為保證預案的有效實施,以下基本原則應予以遵循:(1)及時性原則:在發覺法律訴訟風險時,應迅速啟動預案,保證應對措施的及時性。(2)合法性原則:在應對法律訴訟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保證企業行為的合法性。(3)協同性原則:各相關部門及人員應密切配合,共同應對法律訴訟,保證企業整體利益的實現。(4)保密性原則:在應對法律訴訟過程中,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內部管理等信息嚴格保密。(5)成本效益原則:在應對法律訴訟時,充分考慮企業成本,力求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企業合法權益的最大化。(6)動態調整原則:根據法律訴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應對策略,保證預案的適應性。第二章訴訟風險識別與評估2.1訴訟風險類型2.1.1合同糾紛風險合同糾紛是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常見的訴訟風險類型,主要包括合同履行、合同解除、違約責任等方面的爭議。2.1.2勞動爭議風險勞動爭議風險涉及企業勞動關系的穩定,主要包括勞動報酬、工作時間、福利待遇、勞動條件等方面的爭議。2.1.3知識產權侵權風險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涉及企業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力,主要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方面的侵權行為。2.1.4環保法律風險環保法律風險涉及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主要包括環境污染、違規排放等方面的爭議。2.1.5稅收法律風險稅收法律風險涉及企業稅收合規問題,主要包括偷稅、漏稅、騙稅等稅收違法行為。2.1.6侵權責任風險侵權責任風險涉及企業對他人權益的損害,主要包括產品質量侵權、不正當競爭等侵權行為。2.2訴訟風險識別方法2.2.1法律法規審查通過審查相關法律法規,分析企業可能面臨的訴訟風險,保證企業行為符合法律規定。2.2.2案例研究分析歷史案例,了解同行業企業面臨的訴訟風險,總結經驗教訓,為企業防范類似風險提供借鑒。2.2.3企業內部調查對企業內部管理、業務流程、合同履行等方面進行全面調查,發覺潛在的訴訟風險。2.2.4市場調研了解市場環境、競爭對手情況,分析可能出現的訴訟風險,提前做好應對措施。2.2.5法律顧問咨詢借助專業法律顧問的力量,為企業識別和防范訴訟風險提供專業意見。2.3訴訟風險評估指標2.3.1法律法規合規性評估企業遵守法律法規的程度,包括合同簽訂、合同履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2.3.2企業內部管理評估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包括人力資源、財務管理、業務流程等方面。2.3.3合同履行情況評估企業合同履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包括合同履行瑕疵、違約責任等方面。2.3.4知識產權保護評估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方面的侵權風險。2.3.5環保法律合規性評估企業環保法律合規性,包括環境污染、違規排放等方面的風險。2.3.6稅收法律合規性評估企業稅收法律合規性,包括偷稅、漏稅、騙稅等方面的風險。2.3.7侵權責任風險評估企業可能面臨的侵權責任風險,包括產品質量侵權、不正當競爭等方面。第三章訴訟預防與預警3.1法律風險預防措施3.1.1完善企業內部管理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管理、知識產權保護、人力資源管理等,保證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合同管理,保證合同合法、合規,防止因合同糾紛引發訴訟。(2)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同時保護自身知識產權不受侵犯。(3)加強人力資源管理,規范員工行為,防范勞動爭議。3.1.2提高員工法律意識企業應定期組織法律培訓,提高員工法律意識,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規避法律風險。具體措施如下:(1)定期舉辦法律知識講座,提高員工法律素養。(2)加強案例教育,使員工了解法律風險的具體表現。(3)建立健全法律咨詢渠道,為員工提供法律支持。3.1.3加強法律顧問團隊建設企業應建立一支專業的法律顧問團隊,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法律服務。具體措施如下:(1)選拔具有豐富法律經驗的律師擔任法律顧問。(2)建立法律顧問團隊與業務部門的溝通機制,保證法律風險防控與業務發展相結合。(3)定期對法律顧問團隊進行業務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3.2訴訟預警機制3.2.1建立風險監測體系企業應建立風險監測體系,對潛在的訴訟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具體措施如下:(1)設立專門的風險監測部門,負責監測企業法律風險。(2)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風險監測的準確性。(3)建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定期對風險進行評估。3.2.2制定應對預案企業應根據風險監測結果,制定相應的應對預案,保證在訴訟發生時能夠迅速采取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針對不同類型的訴訟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2)明確應對預案的執行流程和責任主體。(3)定期對應對預案進行更新,以適應法律法規和業務發展的變化。3.3預警信息處理3.3.1信息收集與整理企業應建立健全預警信息收集與整理機制,保證對潛在訴訟風險的及時發覺。具體措施如下:(1)設立專門的信息收集渠道,如電話、在線咨詢等。(2)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便于分析、評估。(3)建立信息數據庫,方便查詢、統計和分析。3.3.2預警信息分析企業應對收集到的預警信息進行深入分析,以確定訴訟風險的程度和可能性。具體措施如下:(1)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評估風險等級。(2)對風險程度較高的信息進行重點關注,及時采取措施。(3)建立風險分析報告制度,定期向高層管理人員報告風險分析結果。3.3.3預警信息傳遞與處理企業應建立健全預警信息傳遞與處理機制,保證在發覺風險時能夠迅速采取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明確預警信息傳遞的流程和責任主體。(2)建立預警信息處理制度,對風險進行分類、分級處理。(3)加強預警信息處理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溝通與協作,保證風險防控措施的有效實施。第四章訴訟應對組織架構4.1應對組織架構設立企業法律訴訟應對組織架構的設立,旨在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形成高效、有序的應對機制。該組織架構應包括以下幾個層級:(1)決策層:由企業高層領導組成,負責對訴訟應對工作的總體決策和指揮。(2)執行層:由企業法務部門、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專業律師組成,負責具體實施訴訟應對策略。(3)協調層:由企業內部各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協調企業內部資源,為訴訟應對提供支持。(4)操作層:由企業法務部門工作人員、律師助理等組成,負責具體訴訟事務的操作。4.2職責分工與協作為保證訴訟應對組織架構的高效運作,需明確各層級的職責分工與協作機制:(1)決策層:負責制定訴訟應對策略,審批訴訟預算,決定訴訟事務的重大事項。(2)執行層:根據決策層的指示,制定具體的訴訟應對方案,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訴訟事務操作。(3)協調層:協助執行層落實訴訟應對措施,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保證訴訟應對工作的順利進行。(4)操作層:按照執行層的部署,具體負責訴訟事務的操作,包括但不限于證據收集、文書制作、出庭應訴等。4.3應對團隊培訓與建設為提高企業法律訴訟應對能力,應對團隊培訓與建設。以下是一些建議:(1)定期組織法律培訓:邀請專業律師為企業員工進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員工的法律意識和應對訴訟的能力。(2)開展案例分析:通過對典型訴訟案例的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應對類似案件的能力。(3)加強內部溝通:定期召開訴訟應對會議,分享訴訟信息,提高團隊協作效率。(4)培養專業人才:選拔優秀員工參加法律專業培訓,提高企業法務團隊的整體素質。(5)建立激勵機制:對在訴訟應對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員工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團隊活力。第五章訴訟應對策略5.1訴訟應對基本策略企業在面臨法律訴訟時,應遵循以下基本策略:(1)充分了解案件事實和法律依據。企業應全面收集與案件相關的證據材料,梳理案件事實,準確把握法律依據。(2)積極應對,主動出擊。企業在訴訟過程中應主動了解對方訴求,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方案,力求在訴訟中占據有利地位。(3)充分利用法律程序。企業應熟練掌握訴訟程序,利用法律賦予的權利,為自身爭取更多利益。(4)尋求和解。在訴訟過程中,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尋求和解,降低訴訟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5.2訴訟應對具體措施(1)組織專業團隊。企業應組建一支由法律專業人士組成的訴訟團隊,負責案件的具體應對工作。(2)制定訴訟方案。企業應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訴訟方案,包括訴訟請求、證據收集、訴訟策略等。(3)加強與律師溝通。企業應與代理律師保持密切溝通,保證律師充分了解案件情況,為訴訟提供專業支持。(4)關注對方動態。企業應密切關注對方訴訟策略和證據情況,以便及時調整自身應對方案。(5)做好輿論引導。企業應關注案件輿論動態,通過正面引導,營造有利于企業的輿論環境。5.3訴訟應對策略調整企業在訴訟過程中,應根據案件進展和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訴訟應對策略:(1)根據證據情況調整訴訟請求。企業在收集證據過程中,如發覺有利于自身的證據,可適時調整訴訟請求,提高勝訴可能性。(2)根據對方訴訟策略調整應對方案。企業應密切關注對方訴訟策略,針對對方弱點,調整自身應對方案。(3)根據訴訟進展調整訴訟節奏。企業應根據訴訟進展,合理安排訴訟節奏,避免在關鍵時刻陷入被動。(4)根據和解可能性調整策略。企業在訴訟過程中,如發覺和解可能性較大,可適時調整策略,尋求和解。第六章證據收集與整理6.1證據類型與要求6.1.1證據類型企業在法律訴訟中,證據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書證:包括合同、協議、發票、收據、銀行轉賬憑證等書面文件。(2)物證:包括產品、設備、原料等實物。(3)視聽資料:包括錄音、錄像、照片、郵件等。(4)證人證言:指與案件有關的人員提供的證詞。(5)鑒定意見:指專業機構或專家對案件涉及的專門性問題所出具的意見。(6)勘驗、檢查筆錄:指對現場、物品、文書等進行的勘驗、檢查所形成的記錄。6.1.2證據要求企業在收集證據時,應保證證據的以下要求:(1)合法性:證據來源合法,收集過程符合法律規定。(2)真實性:證據內容真實,能客觀反映案件事實。(3)關聯性:證據與案件事實具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4)充分性:證據數量足以證明案件事實。6.2證據收集方法6.2.1書證收集企業應收集與案件相關的書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查找相關合同、協議、發票等書面文件。(2)向有關部門調取銀行轉賬憑證、稅務發票等。(3)整理郵件、短信等電子信息。6.2.2物證收集企業應收集與案件相關的物證,包括以下方法:(1)對產品、設備、原料等進行拍照、錄像。(2)對損壞的物品進行鑒定。(3)對物品進行封存,防止丟失或損壞。6.2.3視聽資料收集企業應收集與案件相關的視聽資料,包括以下方法:(1)對錄音、錄像進行轉錄、復制。(2)對郵件、短信等電子信息進行截圖、打印。6.2.4證人證言收集企業應收集與案件相關的證人證言,包括以下方法:(1)詢問與案件有關的人員,記錄其證詞。(2)邀請證人出庭作證。6.2.5鑒定意見收集企業應收集與案件相關的鑒定意見,包括以下方法:(1)委托專業機構進行鑒定。(2)向有關部門調取鑒定報告。6.2.6勘驗、檢查筆錄收集企業應收集與案件相關的勘驗、檢查筆錄,包括以下方法:(1)對現場進行勘驗,制作筆錄。(2)對物品進行檢查,制作筆錄。6.3證據整理與保管6.3.1證據整理企業在收集證據后,應對證據進行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分類整理:按照證據類型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分類。(2)標注說明:對證據進行簡要描述,說明其來源、證明對象等。(3)編排順序:按照時間、邏輯順序對證據進行編排。6.3.2證據保管企業應對整理好的證據進行妥善保管,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建立證據檔案:將證據整理成冊,建立證據檔案。(2)保證證據安全: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證據丟失、損壞。(3)定期檢查:對證據進行定期檢查,保證證據完好無損。(4)保密工作:對涉及商業秘密的證據進行保密處理。第七章訴訟文書制作與提交7.1訴訟文書制作規范7.1.1文書格式規范企業法律訴訟文書的制作,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文書格式的規定。文書格式應統一、規范,包括文書名稱、文書字號、當事人信息、正文、尾部等部分。7.1.2語言表達規范訴訟文書應采用規范的漢語,表述清晰、簡潔、嚴謹,避免使用方言、土語、網絡用語等。在涉及專業術語時,應使用標準、準確的詞匯。7.1.3文書內容規范訴訟文書內容應真實、客觀、完整,不得有虛假陳述。文書內容應包括事實和理由、訴訟請求、證據目錄等,各部分內容應相互印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7.1.4引用法律依據規范在訴訟文書中,應準確引用與案件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保證引用的法律依據與案件性質、事實相符。7.2訴訟文書提交流程7.2.1準備階段在訴訟文書制作完成后,應由企業法務部門或委托律師進行審核,保證文書內容符合法律規定,無遺漏、錯誤。7.2.2提交階段企業應按照法定程序,將訴訟文書提交至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交時應提交正本及副本,正本留存法院,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7.2.3送達階段人民法院應在法定期限內將訴訟文書送達雙方當事人。送達方式包括直接送達、郵寄送達、公告送達等。7.3訴訟文書修改與補充7.3.1修改原因在訴訟過程中,如發覺訴訟文書存在遺漏、錯誤或其他需要修改的情形,企業應及時提出修改申請。7.3.2修改程序企業修改訴訟文書,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1)書面提出修改申請,說明修改原因及修改內容;(2)提交修改后的訴訟文書,并注明修改部分;(3)人民法院審查修改申請,決定是否采納。7.3.3補充材料在訴訟過程中,如需補充證據材料,企業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1)書面提出補充材料申請,說明補充材料的理由及內容;(2)提交補充材料,并注明與案件相關的內容;(3)人民法院審查補充材料申請,決定是否采納。第八章訴訟開庭準備8.1開庭前的準備工作8.1.1收集證據材料企業在開庭前應全面收集與案件相關的證據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協議、郵件、錄音、視頻等,保證證據的合法性、客觀性和關聯性。8.1.2分析案件事實與法律依據對案件事實進行詳細梳理,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分析相關法律依據,為庭審辯論做好準備。8.1.3準備訴訟文書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準備起訴狀、答辯狀、證據目錄等訴訟文書,保證內容完整、表述清晰。8.1.4指定代理人如企業不便自行出庭,應指定具備相應資質的代理人參加庭審,代理人在開庭前應充分了解案件情況。8.1.5評估訴訟風險對案件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進行評估,包括勝訴、敗訴、調解等,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8.2開庭時的注意事項8.2.1準時出庭保證按時參加庭審,如有特殊情況,提前與法院溝通,請求延期審理。8.2.2注意庭審紀律遵守庭審紀律,尊重法官和對方當事人,保持良好的訴訟態度。8.2.3陳述事實與主張在庭審過程中,明確陳述事實、闡述主張,提供證據支持。8.2.4針對性答辯針對對方當事人的主張和證據,進行有針對性的答辯,反駁其觀點。8.2.5適時申請證人出庭如有必要,可適時申請證人出庭作證,以支持企業的訴訟主張。8.3開庭后的跟蹤與評估8.3.1跟蹤案件進展庭審結束后,密切關注案件進展,了解法官對案件的看法和態度。8.3.2分析庭審表現對企業在庭審中的表現進行客觀分析,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類似案件提供借鑒。8.3.3評估訴訟結果根據庭審情況,評估訴訟結果,如勝訴,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維護企業權益;如敗訴,分析原因,為上訴或采取措施提供依據。8.3.4上訴或執行判決如對一審判決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內提起上訴;如判決生效,及時采取執行措施,保證企業權益得到實現。第九章訴訟調解與和解9.1調解與和解的基本原則9.1.1合法原則調解與和解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雙方當事人在調解與和解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對方的合法權益,保證協議內容合法、有效。9.1.2自愿原則調解與和解應當基于雙方當事人的自愿,任何一方不得強迫對方接受調解或和解。雙方應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協商,達成共識。9.1.3公平原則調解與和解的結果應體現公平正義,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雙方當事人在調解與和解過程中,應秉持公平、公正的態度,合理分配利益。9.1.4誠實信用原則雙方當事人在調解與和解過程中,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如實陳述事實,不得隱瞞、虛構事實。同時應信守承諾,履行協議。9.2調解與和解的程序9.2.1調解的啟動調解可以由一方當事人提出,也可以由法院、仲裁機構或其他有關單位指定。雙方當事人同意調解的,應簽訂調解協議。9.2.2調解的進行調解應在調解員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員應全面了解案件事實,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引導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9.2.3和解協議的達成雙方當事人應在調解員的引導下,就爭議事項達成和解協議。和解協議應當明確、具體,具備可執行性。9.2.4協議的簽署與生效雙方當事人應當在和解協議上簽字或蓋章,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