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橋梁工程設計與施工作業指導書TOC\o"1-2"\h\u12592第1章緒論 3143651.1工程背景及意義 3252741.2設計與施工原則及要求 34779第2章橋梁工程設計基本要求 4270562.1設計依據及規范 434632.1.1設計依據 4202222.1.2設計規范 4196032.2橋梁工程總體設計 5294692.2.1總體設計原則 5128192.2.2總體設計內容 5276842.3結構設計基本要求 5279082.3.1結構設計原則 5249232.3.2結構設計內容 521219第3章橋梁工程地質與地形條件分析 6144173.1地質條件調查與分析 6104673.1.1調查內容與方法 6183793.1.2地質結構分析 6244883.1.3地層分布與分析 699903.1.4巖土性質分析 676763.1.5水文地質條件分析 692453.1.6地震動參數分析 666883.2地形條件分析與利用 76623.2.1地形條件調查 7324173.2.2地形地貌分析 7274933.2.3坡度與高程分析 7160933.2.4地表水系分析 74783.2.5地形利用與改造 78340第4章橋梁結構形式選擇與設計 7280174.1橋梁結構形式選擇 7110794.1.1橋梁結構形式分類 7261604.1.2橋梁結構形式選擇原則 7294804.2橋梁結構設計計算 86024.2.1設計依據 894444.2.2設計荷載 8137124.2.3結構分析 883544.2.4材料與截面設計 8139144.3橋梁結構細部設計 896874.3.1橋梁上部結構 8258914.3.2橋梁下部結構 8242934.3.3橋梁附屬結構 8265894.3.4耐久性與抗震設計 821159第5章橋梁工程上部結構施工 920205.1上部結構施工方法及工藝 9131355.1.1施工方法選擇 930355.1.2施工工藝流程 9320665.1.3施工要點 9219135.2施工組織與管理 9117425.2.1施工組織設計 931725.2.2施工現場管理 9228505.2.3施工進度管理 1076865.3施工質量控制與驗收 10244715.3.1施工質量控制 10300775.3.2驗收標準與程序 10177745.3.3質量保證措施 1031840第6章橋梁工程下部結構施工 1041366.1下部結構施工方法及工藝 10256426.1.1施工準備 10201006.1.2基礎施工 10243246.1.3橋墩施工 11304126.2施工組織與管理 11275966.2.1施工組織設計 11202786.2.2施工現場管理 11141856.3施工質量控制與驗收 11313436.3.1施工質量控制 11260296.3.2驗收 1120850第7章橋梁工程附屬結構施工 11261957.1附屬結構施工方法及工藝 11156357.1.1施工準備 11242827.1.2施工方法 1253507.1.3施工工藝 12144107.2施工組織與管理 12303227.2.1施工組織設計 1261937.2.2施工現場管理 12242607.2.3施工安全管理 1316117.3施工質量控制與驗收 13250607.3.1施工質量控制 13196427.3.2驗收 1330402第8章橋梁工程抗震設計與施工 13201578.1抗震設計原則及要求 13172848.1.1設計原則 13128598.1.2設計要求 13300548.2抗震措施及施工工藝 13232068.2.1抗震措施 14185748.2.2施工工藝 14266308.3抗震施工質量控制 14183048.3.1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14171838.3.2施工質量檢測與評估 14181888.3.3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1418454第9章橋梁工程監測與檢測 1428089.1監測項目及方法 14273989.1.1結構變形監測 1483709.1.2應力應變監測 15200589.1.3振動監測 15104419.1.4環境監測 15166269.2檢測項目及標準 15197189.2.1結構強度檢測 1526419.2.2結構缺陷檢測 15205589.2.3構件尺寸檢測 15239169.2.4防水層檢測 15201649.3監測與檢測結果分析及應用 15201839.3.1數據分析 15142699.3.2結果應用 1620828第10章橋梁工程驗收與維護 16627210.1驗收標準及程序 16518310.1.1驗收標準 161790510.1.2驗收程序 161452910.2橋梁工程維護與管理 16935710.2.1維護與管理內容 161654510.2.2維護與管理措施 16241210.3橋梁工程病害處理及加固措施 172602110.3.1病害處理 171743810.3.2加固措施 17第1章緒論1.1工程背景及意義橋梁工程作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交通運輸效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道路交通需求的不斷增長,橋梁工程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本工程旨在構建一條高質量、高標準的交通紐帶,滿足人民群眾對便捷出行的需求,同時為我國橋梁工程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實踐案例。1.2設計與施工原則及要求(1)設計與施工原則(1)符合國家及地方政策、法規和標準,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2)結合地形、地質條件,優化設計方案,降低工程成本。(3)充分考慮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4)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性化設計,提高橋梁使用的舒適性和便捷性。(5)采用先進、成熟、可靠的技術和工藝,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2)設計與施工要求(1)設計要求:a.橋梁結構形式應合理選擇,滿足使用功能、經濟性和美觀性的要求。b.橋梁設計應考慮施工工藝和施工組織,保證施工順利進行。c.結構計算應準確,滿足承載能力、穩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d.針對不同部位和構件,制定相應的材料、構造和施工技術要求。(2)施工要求:a.嚴格遵循施工組織設計,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b.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安全管理,預防安全的發生。c.按照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對原材料、構件和施工工藝進行嚴格把控。d.加強施工監測和檢測,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e.做好環境保護和文明施工,降低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第2章橋梁工程設計基本要求2.1設計依據及規范2.1.1設計依據(1)國家及地方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2)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和規程;(3)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條件、地理環境、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需求;(4)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前期勘察資料和設計任務書。2.1.2設計規范(1)GB500172017《鋼結構設計規范》;(2)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3)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4)GB5002015《巖土工程勘察規范》;(5)JTGD602015《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6)JTGD622004《公路橋梁抗風設計規范》;(7)JTGD632007《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范》;(8)JTGD642015《公路橋梁下部結構設計規范》;(9)其他相關行業和地方標準、規范。2.2橋梁工程總體設計2.2.1總體設計原則(1)遵循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2)充分考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條件、地理環境、社會環境和經濟發展需求;(3)合理選擇橋梁結構形式、跨徑組合、材料及施工工藝;(4)滿足交通功能需求,保證橋梁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舒適性;(5)注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2.2.2總體設計內容(1)橋梁平面設計;(2)橋梁縱斷面設計;(3)橋梁橫斷面設計;(4)橋梁結構體系設計;(5)橋梁附屬設施設計;(6)橋梁施工組織設計。2.3結構設計基本要求2.3.1結構設計原則(1)結構安全,滿足承載能力、穩定性和耐久性要求;(2)結構合理,優化材料利用,降低工程成本;(3)結構美觀,與周圍環境協調,體現時代特征;(4)便于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建設周期;(5)便于養護,降低養護成本,延長使用壽命。2.3.2結構設計內容(1)橋跨結構設計;(2)橋墩、橋臺及基礎設計;(3)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的連接設計;(4)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5)鋼結構設計;(6)橋梁抗震設計;(7)橋梁抗風設計;(8)橋梁耐久性設計。第3章橋梁工程地質與地形條件分析3.1地質條件調查與分析3.1.1調查內容與方法在橋梁工程地質條件調查過程中,應詳細掌握橋址區的地質結構、地層分布、巖土性質、水文地質及地震動參數等方面的信息。調查方法主要包括地面地質調查、鉆探、物探、原位測試及室內試驗等。3.1.2地質結構分析分析橋址區的地質結構,主要包括斷裂、褶皺、巖體結構面等特征。評價地質結構對橋梁工程穩定性的影響,為橋梁設計及施工提供依據。3.1.3地層分布與分析對橋址區地層進行詳細劃分,分析不同地層的巖性、厚度、分布規律及其工程性質。重點關注軟弱層、透水層、膨脹土等特殊地層,為地基處理及基礎設計提供依據。3.1.4巖土性質分析對橋址區的巖土進行物理、力學及水文地質性質分析,評價巖土的承載能力、壓縮性、抗剪強度等參數,為橋梁基礎及上部結構設計提供依據。3.1.5水文地質條件分析分析橋址區地下水的類型、水位、流向及動態變化,評價地下水對橋梁工程的影響。同時關注橋址區附近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體對橋梁工程的影響。3.1.6地震動參數分析收集橋址區的地震動參數,結合地震危險性分析,評價橋梁工程的抗震功能,為橋梁抗震設計提供依據。3.2地形條件分析與利用3.2.1地形條件調查對橋址區的地形條件進行調查,包括地形地貌、坡度、高程、地表水系等。調查方法主要包括地形圖分析、現場踏勘、航拍等。3.2.2地形地貌分析分析橋址區的地形地貌特征,評價其對橋梁工程的選址、線形設計、施工組織等方面的影響。3.2.3坡度與高程分析對橋址區的坡度與高程進行分析,為橋梁工程的縱斷面設計、施工便道及排水設施設計提供依據。3.2.4地表水系分析分析橋址區地表水系的分布、流向及水文特征,評價其對橋梁工程的影響,合理利用地形條件進行橋梁布設。3.2.5地形利用與改造根據地形條件分析結果,合理利用地形優勢,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在必要時,對地形進行改造,以滿足橋梁工程的施工及使用要求。第4章橋梁結構形式選擇與設計4.1橋梁結構形式選擇4.1.1橋梁結構形式分類橋梁結構形式主要包括梁式橋、拱式橋、懸索橋、斜拉橋等。各類橋梁結構形式具有不同的受力特點、適用范圍和美學效果。在選擇橋梁結構形式時,應綜合考慮工程地質、地形、氣候、功能需求、經濟性等因素。4.1.2橋梁結構形式選擇原則(1)滿足功能需求:橋梁結構形式應滿足交通、排水、抗震等基本功能需求;(2)適應地形地質:橋梁結構形式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質條件,降低基礎處理和施工難度;(3)經濟合理:橋梁結構形式應在滿足功能需求和技術要求的基礎上,力求經濟合理,降低工程成本;(4)美觀協調:橋梁結構形式應與周圍環境協調,體現地方特色和時代風貌;(5)便于施工和維護:橋梁結構形式應便于施工、維護和檢修。4.2橋梁結構設計計算4.2.1設計依據橋梁結構設計計算應依據現行國家標準、行業規范及設計指南,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4.2.2設計荷載橋梁結構設計荷載包括永久荷載、可變荷載、偶然荷載和地震作用。應按照相關規范進行荷載組合,確定最不利荷載組合。4.2.3結構分析橋梁結構分析包括靜力分析和動力分析。靜力分析主要包括彎矩、剪力、軸力等內力計算;動力分析主要包括自振特性分析、地震響應分析等。4.2.4材料與截面設計根據結構受力特點,選擇合適的橋梁材料,如預應力混凝土、鋼材等。截面設計應滿足強度、剛度、穩定性和抗裂功能等要求。4.3橋梁結構細部設計4.3.1橋梁上部結構橋梁上部結構主要包括梁體、橋面板、支座等。細部設計應考慮預應力筋布置、混凝土配筋、防裂措施等。4.3.2橋梁下部結構橋梁下部結構主要包括橋墩、橋臺、基礎等。細部設計應考慮結構穩定性、地基處理、排水設施等。4.3.3橋梁附屬結構橋梁附屬結構包括橋面鋪裝、排水系統、防護設施等。細部設計應保證橋面鋪裝平整、排水暢通,防護設施安全可靠。4.3.4耐久性與抗震設計橋梁結構細部設計應充分考慮耐久性要求,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防腐措施等。同時根據工程所在地區的地震烈度,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保證橋梁結構安全。第5章橋梁工程上部結構施工5.1上部結構施工方法及工藝5.1.1施工方法選擇根據橋梁工程的特點、設計要求及現場條件,合理選擇上部結構的施工方法。常見的施工方法包括:現場澆筑法、預制安裝法、懸臂施工法、頂推施工法等。5.1.2施工工藝流程根據選定的施工方法,明確施工工藝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環節:(1)施工準備;(2)模板制作與安裝;(3)鋼筋加工與綁扎;(4)混凝土澆筑與養護;(5)預應力施加;(6)構件預制與安裝;(7)橋面系施工。5.1.3施工要點(1)嚴格遵循施工圖紙及規范要求;(2)保證模板、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質量;(3)控制施工過程中的誤差,保證結構精度;(4)加強施工安全防護,保證施工安全;(5)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保證工程按時完成。5.2施工組織與管理5.2.1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程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順序、施工方法、施工資源配置等。5.2.2施工現場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現場管理制度,保證施工順利進行;(2)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環保、消防等方面的管理;(3)合理規劃施工現場,保證施工空間充足,材料堆放有序;(4)加強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提高施工質量。5.2.3施工進度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進度計劃,并實時監控施工進度,保證工程按計劃推進。5.3施工質量控制與驗收5.3.1施工質量控制(1)嚴格遵循相關質量標準及規范要求;(2)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3)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質量培訓,提高施工質量意識;(4)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提高工程質量。5.3.2驗收標準與程序(1)明確驗收標準,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驗收;(2)建立健全驗收程序,保證驗收工作有序進行;(3)對驗收中發覺的問題,及時整改并復驗;(4)保證驗收合格后,工程投入使用。5.3.3質量保證措施(1)加強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質量檢驗;(2)嚴格執行施工工藝,保證施工質量;(3)對關鍵部位、關鍵工序進行重點監控;(4)建立質量信息反饋機制,及時處理質量問題。第6章橋梁工程下部結構施工6.1下部結構施工方法及工藝6.1.1施工準備在橋梁下部結構施工前,應進行現場調查,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并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同時應準備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設備和機具。6.1.2基礎施工(1)樁基施工:采用旋挖鉆、沖擊鉆等鉆機進行鉆孔,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控制孔徑、孔深和垂直度。成孔后進行清孔,保證孔底沉渣厚度滿足規范要求。(2)承臺施工: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承臺模板的安裝,模板應平整、牢固。澆筑混凝土時,應分層澆筑,保證混凝土密實。(3)橋臺施工:橋臺施工包括臺身、臺帽及背墻等部分。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軸線、尺寸及預埋件位置。6.1.3橋墩施工(1)立柱施工:立柱模板采用整體提升或分節拼裝,保證模板接縫嚴密。澆筑混凝土時,應采取措施防止跑模、脹模等現象發生。(2)蓋梁施工:蓋梁施工前,應檢查立柱預埋件的位置和標高。蓋梁模板應采用整體或分節制作,保證結構尺寸準確。6.2施工組織與管理6.2.1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程特點和施工要求,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進度、施工方法、人員配置、材料供應及設備機具使用等。6.2.2施工現場管理(1)加強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保證施工現場清潔、整齊、有序。(2)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制定并落實安全防護措施,保證施工安全。(3)加強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嚴格執行施工工藝和操作規程,保證工程質量。6.3施工質量控制與驗收6.3.1施工質量控制(1)加強原材料質量控制,保證原材料合格。(2)嚴格控制施工過程,對關鍵工序和環節進行重點監控。(3)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施工技能。6.3.2驗收(1)嚴格按照驗收標準進行自檢、互檢和專檢,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2)及時辦理驗收手續,對驗收中發覺的問題及時整改。(3)工程驗收合格后,進行資料歸檔,為后期維護和管理提供依據。第7章橋梁工程附屬結構施工7.1附屬結構施工方法及工藝7.1.1施工準備在橋梁附屬結構施工前,應充分了解設計文件,明確施工內容、工程量及施工要求。進行現場調查,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并做好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7.1.2施工方法(1)基礎施工:根據設計要求,采用合適的施工方法進行橋梁附屬結構的基礎施工,如鉆孔灌注樁、挖孔樁等。(2)鋼筋工程: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鋼筋加工、制作和安裝,保證鋼筋的質量和數量。(3)模板工程:選擇合適的模板材料,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模板制作、安裝和拆除,保證模板的穩定性和垂直度。(4)混凝土工程:采用合適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混凝土澆筑、養護和拆模。7.1.3施工工藝(1)預應力施工:根據設計要求,采用后張法或先張法進行預應力施工,保證預應力筋的張拉和錨固質量。(2)支座安裝: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支座的選型、安裝和調試,保證支座的承載能力和使用功能。(3)伸縮縫施工:選擇合適的伸縮縫材料,按照設計要求進行伸縮縫的安裝,保證伸縮縫的伸縮功能和防水功能。(4)排水系統施工:合理設計排水系統,保證橋梁附屬結構的排水暢通,防止水害發生。7.2施工組織與管理7.2.1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程特點,制定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順序、施工方法、施工周期及資源配置。7.2.2施工現場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現場管理制度,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環保和文明施工。(2)加強施工現場的調度與協調,保證施工順利進行。(3)嚴格執行施工工藝和操作規程,保證工程質量。7.2.3施工安全管理(1)制定施工安全措施,預防安全的發生。(2)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3)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7.3施工質量控制與驗收7.3.1施工質量控制(1)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對施工過程進行嚴格監控。(2)對施工材料、設備和工藝進行檢驗,保證其合格。(3)對施工過程中的關鍵工序和重點部位進行質量檢查,及時處理質量問題。7.3.2驗收(1)按照驗收標準和規范進行工程驗收,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2)組織專業驗收小組,對橋梁附屬結構進行逐項驗收。(3)對驗收過程中發覺的問題進行整改,直至合格。注意:本章節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施工過程需結合實際情況和施工規范進行調整。第8章橋梁工程抗震設計與施工8.1抗震設計原則及要求8.1.1設計原則(1)遵循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2)保證橋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修復性;(3)充分考慮橋梁結構、地質條件、地震特性及其相互作用;(4)采用先進的抗震設計理念和措施。8.1.2設計要求(1)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等相關標準進行設計;(2)明確橋梁的抗震設防目標、設防烈度和設計地震動參數;(3)進行橋梁結構的動力特性分析,確定合理的抗震體系;(4)對橋梁關鍵部位和構件進行抗震功能化設計。8.2抗震措施及施工工藝8.2.1抗震措施(1)采用隔震、減震、消能等抗震措施;(2)優化橋梁結構體系,提高整體抗震功能;(3)加強橋梁基礎和下部結構的穩定性;(4)提高橋梁上部結構及構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8.2.2施工工藝(1)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規范要求進行施工;(2)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設備,保證施工質量;(3)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及時調整施工方案;(4)重視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預防地震災害。8.3抗震施工質量控制8.3.1施工質量控制要點(1)嚴格把控原材料、構件和設備的質量;(2)保證施工過程中的精度控制,滿足設計要求;(3)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施工技能;(4)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及時整改。8.3.2施工質量檢測與評估(1)定期對橋梁工程進行質量檢測,保證抗震功能;(2)對關鍵部位和構件進行專項檢測,評估其抗震功能;(3)根據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施工方案,保證工程質量;(4)建立完整的質量檔案,為橋梁的運維管理提供依據。8.3.3施工質量保證措施(1)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落實質量責任;(2)加強施工現場管理,規范施工行為;(3)嚴格執行驗收制度,保證工程質量;(4)加強后期維護,保障橋梁抗震功能的長期穩定。第9章橋梁工程監測與檢測9.1監測項目及方法9.1.1結構變形監測(1)監測內容:橋墩、橋臺及橋梁各構件的沉降、位移、傾斜等變形情況。(2)監測方法:采用電子水準儀、全站儀、GNSS定位系統等設備進行實時監測。9.1.2應力應變監測(1)監測內容:主要受力構件的應力、應變分布情況。(2)監測方法:采用應變片、應力計等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9.1.3振動監測(1)監測內容:橋梁結構的自振頻率、阻尼比、振動加速度等參數。(2)監測方法:采用振動傳感器、數據采集器等設備進行實時監測。9.1.4環境監測(1)監測內容:溫度、濕度、風速等環境因素。(2)監測方法:采用溫濕度傳感器、風速儀等設備進行實時監測。9.2檢測項目及標準9.2.1結構強度檢測(1)檢測內容: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等。(2)檢測標準:參照《橋梁工程檢測規范》(GB/T50315)等相關標準。9.2.2結構缺陷檢測(1)檢測內容:裂縫、蜂窩、麻面等結構缺陷。(2)檢測標準:參照《橋梁工程質量檢驗標準》(JTGF80/1)等相關標準。9.2.3構件尺寸檢測(1)檢測內容:橋墩、橋臺、梁體等主要構件的尺寸偏差。(2)檢測標準:參照《橋梁工程設計規范》(GB50010)等相關標準。9.2.4防水層檢測(1)檢測內容:防水層的完整性、厚度、粘結強度等。(2)檢測標準:參照《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項質量管理講解
-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資本論選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摩托車燈頭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大扁頭自攻自鉆釘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員工培訓與成長專題》課件
- 溝通有方法教育有溫度-如何做好家校溝通經驗分享發言稿
- 2025至2030年中國緯紗傳感器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硬質合金可轉位銑削刀具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標準版私人購房合同樣式
-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室建設規劃
- ISO22000-2018和ISO22000-2005新舊版本標準條款的對照表
- 《煤礦地表沉陷區監測技術地方標準》
- 壯錦的造型特征與色彩審美特征
- 強弱電架空線纜入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甲乙丙資信
- 樣品外觀尺寸檢測報告.docx
- 免考勤申請書范文
- 國土調查調查項目招投標書范本
- 中國古代都城空間布局演變特征
- 砂石料加工場施工方案兩篇
- TROXLER3440核子密度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