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備課設計方案)_第1頁
統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備課設計方案)_第2頁
統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備課設計方案)_第3頁
統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備課設計方案)_第4頁
統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備課設計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電子備課設計方案

備課教師備課時間

單元

第一單元課題:童年往事

及課題

本單元以“童年往事”為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以及口語交際、

習作、語文園地等項教學內容。四篇課文有展示古代兒童生活畫面

的《古詩三首》;由著名作家蕭紅回憶祖父的園子,給童年帶來快

教材樂的《祖父的園子》;由著名作家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還有陳

簡析慧瑛描寫一位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梅花魂》。

閱讀本組課文讓學生感受到同年生活,因為無憂無慮而快樂,

因為有了夢想而精彩。透過一篇篇風格各異的課文,看到童年生活

的多姿多彩。

1.會認41個字,讀準3個多音字,會寫18個字,正確讀寫11

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古詩《四時田

園雜興(其三十一)》。

3.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能

抓住課文中重要的語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單元3.走進提問對象一一大人們的童年歲月,了解他們小時候的故

目標事,學會針對不同的對象列出問題清單。

4.寫一件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還要把自己受到觸動、感到長大的那個瞬間寫具體,記錄當時的真

實感受。

5.學會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從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用

個對比的手法表達思想感情。

6.積累記背古詩《游子吟》。

1.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本單元的

單元

語文要素。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

重點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

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

2.指導學生把一件事的重點部分寫具體。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圍

繞作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選擇事件,要選擇最能表現作文中心思想

的事件座位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寫具體。每件事都有起因、經

過和結果這樣一個過程,只有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給讀者的印象才

能完整而深刻。

單元本單元的難點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引導學生把課文

難點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語,抓住主要事件體會作者的感情。

《古詩三首》3課時;《祖父的園子》3課時;《月是故鄉明》1

單兀課

課時;《梅花魂》1課時;《口語交際》2課時;《習作》2課時;“語

時安排

文園地”2課時。

教學準備PPT課件。

《古詩三首》(一)教學設計

課題基本信息

課題古詩三首

學科語文年級五年級單元第一單元

版本部編版冊別下冊

1.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共六

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

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課本選入的是《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這是描寫農村夏

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的一首詩,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

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2.學生情況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在古詩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文本有獨特的

閱讀體驗。課文描寫的情景又與兒童有關,反映兒童生活,學生也可能有相似的親身經

歷,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進而在閱讀古詩中獲得感知,加以模

仿,發展想象力,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教學中,設置情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主動

探究。使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探究。

4.信息技術(配套課件)準備:課件:作者簡介、詞語解釋、有關圖片

2.學習目標與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學習目標評價方式與內容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晝、耘、供”3個生字;正確書寫會生生互評:能有感情

寫字“晝、耘”;正確讀寫課文中“耘田”“績麻”等詞語。地背誦并默寫古詩。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師生評價:理解詩歌

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意,能體會詩人對

主要意思。田園生活的熱愛。

4.通過觀察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意境,感受田園

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5.引導學生發現古詩詞的美,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激發

其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從而使其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3.學習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學習重點: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學習難點:體會詩的意境,體會作者贊美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自讀自悟,感受詩中的童真童趣,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的情感,借助注釋,

交流、感悟。

4.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教師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預計時間備注

1.同學們,在學習課文和課外閱讀中一定積累

了很多古詩,現在老師給同學們一個自我表現

的機會,把你最喜歡的一首描寫春、夏、秋、興趣是最好

冬的古詩朗誦給大家聽。的老師,激發

2.學生自愿舉手朗誦古詩。學生的認知

3.教師評議。興趣,使學習

一、創設情境,

4.【出示課件2】談話揭題:我國宋代有一位詩成為他們自

激情導入。

人,叫范成大。他十分喜愛農村一年四季的生身迫切的需

(4min)

活,寫了很多描寫農村四季的詩歌。今天我們要,是引導學

來學習其中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一個場景的一生主動探索、

首。(板書: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自主學習的

5.朗讀詩題,理解題意:指名學生讀課題,引前提。

導學生理解題意。

6.了解詩人。【出示課件3】

1.初讀詩歌,讀準生字。鼓勵學生運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用多種方法

二、初讀課文,(2)【出示課件4】指名學生讀,師生評議,重識記生字、理

解決字詞。點指導讀準“晝、耘、供”。解詞語,體現

(8min)(3)【出示課件5】指導書寫會寫字“晝、耘”。學生學習的

①學生觀察生字,交流生字的書寫特點。主體性、主動

②老師范寫,學生認真觀察。性和自覺性,

③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養成學生良

④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學生習字,讓學生相好的學習習

互交流、相互借鑒。慣。

2.理解詞語。

讓學生結合注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

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

1.學生熟讀古詩。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

三、借助注釋,開火車讀、比賽讀。

理解詩意。2.借助注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

(8min)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

1.賞析詩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

家。”(板書: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引導學生在

家。)【出示課件6】反復朗讀中

(1)小組交流:這兩句詩寫了什么內容?(農細細品味,練

民勞動的繁忙景象。)(板書:辛勤勞動)習有感情地

(2)想象交流:誦讀,不但讓

①“晝”和“夜”分別指什么?(白天和晚上。)學生領悟詩

四、品讀欣賞,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干些什么農句的表層意

深入探究。活?③看到此情景作者會對“村莊兒女”說些思,還要領悟

(16min)什么?(3)指導朗讀。(讀出對“村莊兒女”詩句的深層

的敬重和贊美之情,讀出詩的節奏。)(板書:意思,體會詩

贊美)句語言的感

①指名讀,師生評議。情色彩,體會

A.讀出農民的辛苦。詩人豐富的

B.讀出農民的忙碌,表現繁忙的勞動場面。思想和情感

C.讀出農家生活的和諧。內涵。

②反復讀:自由讀、指名讀、教師讀、學生再

讀、齊讀。

(4)教師小結:從短短的詩句里我們感受到了

農民勞動的辛苦和勞碌,但在當時這種男耕女

織的生活卻是詩人這種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

碌了一天,晚上一家人各自做著各自的事情,

這種溫馨,使人們勞動的疲倦和勞累一掃而光,

這種快樂與滿足就是人們從勞動中得到的。再

次齊讀課文,試著把這種滿足與快樂通過朗讀

表現出來。

2.賞析詩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

瓜。”(板書: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

瓜。)【出示課件9】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畫,

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兒童會說些什么。

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當時的情景。

(2)你們了解了這些孩子的什么特點?(天真、

勤勞、好學、可愛、愛勞動……)(板書:天真

可愛)

(3)教師引讀:在當時的農村不只是村子里的

男男女女各盡其能,做著分內的事,就連那小

孩也一一“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4)【出示課件12]小組交流:從“童孫”“學

種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孩子們很懂事:父母的勤勞感染了村莊的“童

孫”,孩子們也喜歡上了勞動。

②孩子們的快樂:他們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心

里也想到了豐收時收獲的快樂。

③孩子們的可愛:從孩子們的神情、動作感受

到他們的童真童趣,俏皮可愛。

(5)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孩子們的自豪;

讀出孩子們的快樂;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

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作者對他們的喜

愛之情……(板書:喜愛)

3.了解寫法。

(1)在這首詩中作者以什么為寫作題材?(農

村生活。)

(2)作者是怎樣描寫農家生活的?(作者抓住

農家生活的片段,運用通俗的語言,如“耘田、

績麻、村莊、兒女、

童孫、耕織、種瓜”等詞語,給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

(3)教師小結:在這首詩中作者運用平白、樸

實、自然的語言勾畫出質樸的鄉村生活的畫面,

具有濃濃的鄉村生活氣息。

1.《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是南宋詩人范

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園詩,是其所創組詩《四時

田園雜興》六十首中的一首,詩人抓住村莊男

女的勞動局面描寫,男的外出勞作,女的在家在學習完課

忙碌,就連孩子們也深受家長勤勞品質的影響,文之后,補充

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實地再現夏日鄉《四時田園

五、課堂總結,

村農忙時的質樸生活。那生活充溢著辛勞,也雜興》的其他

拓展閱讀。

充溢著恬適。詩句,鼓勵學

(4min)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兒童的(),對勞動人生自讀自悟,

民的(),以及對鄉村生活的()o全激發學生收

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鄉村生集和閱讀田

活氣息。園詩的興趣。

喜愛贊美熱愛

2.學生自由閱讀。【出示課件131

搜集并閱讀《四時田園雜興》中的其他詩句。

5.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辛勤勞動贊美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天真可愛喜愛

6.教學反思與改進

《古詩三首》(二)教學設計

課題基本信息

課題古詩三首

學科語文年級五年級單元第一單元

版本部編版冊別下冊

1.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稚子弄冰》全詩四句,從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為讀者

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詩寫得清新明快,稚子的

嬉樂與失望,宛然在目。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

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

2.學生情況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在古詩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文本有獨特的

閱讀體驗。課文描寫的情景又與兒童有關,反映兒童生活,學生也可能有相似的親身經

歷,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進而在閱讀古詩中獲得感知,加以模

仿,發展想象力,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教學中,設置情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主動

探究。使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探究。

4.信息技術(配套課件)準備:課件:作者簡介、詞語解釋、有關圖片

2.學習目標與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學習目標評價方式與內容

1.自主學習字詞,讀準“稚”字音,理解字義,識記字形;生生互評:能有感情地背

正確書寫會寫字“曉”;正確讀寫課文中“稚子”等詞語。誦并默寫古詩。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師生評價:理解詩歌大

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能體會詩人所表達的

句的意思。思想感情。

4.憑借語言文字注解、圖片等,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想象

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

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5.領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歡樂。

3.學習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學習重點: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學習難點: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自讀自悟,感受詩中的童真童趣,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的情感,借助注釋,

交流、感悟。

4.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預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師備注

計時間

1.同學們,你們了解我國古代詩人楊萬里

嗎?

2.學生交流與楊萬里有關的資料。

3.教師評議。【出示課件3】學生自由閱讀。

4.引導學生交流讀過的楊萬里的詩。【出示

課件4】交流學生熟悉

4.談話揭題:以上兩首詩都與兒童生活有的古詩,創設

關。《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童年生活的童

景色的詩歌,詩中描繪了兒童捕蝶的歡樂趣畫面,引領

場面,作者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學生自覺走入

一、創設情境,

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的意境。為

激情導入。

《舟過安仁》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課堂營造輕

(6min)

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的充滿童稚的行快、愉悅的學

為一一以傘當帆來使船前進。其行為中透習氛圍,激發

出了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體現了兩了學生的學習

小童的可愛與聰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楊情趣。

萬里描寫兒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詩《稚子弄

冰》。(板書:稚子弄冰)

5.朗讀詩題,理解題意:指名學生讀課題。

(“稚子”在這兒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

“弄”是“玩”的意思。整個題目的意思

連起來說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6.了解寫作背景。【出示課件4】

1.初讀詩歌,讀準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

句。鼓勵學生運用

(2)指名學生讀,師生評議,【出示課件多種方法識記

5]重點指導讀準“稚工生字、理解詞

二、初讀課文,(3)指導書寫會寫字“曉語,體現學生

解決字詞。①學生觀察生字,交流生字的書寫特點。學習的主體

(8min)②老師范寫,學生認真觀察。性、主動性和

③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自覺性,養成

④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學生習字,學生良好的學

在相互交流中引導學生相互借鑒。習習慣。

2.理解詞語:學生結合注釋和自己的學習

經驗,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

1.學生熟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讀、小組

讀、開火車讀、比賽讀。

2.借助注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

句的意思。

三、借助注釋,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出示課件

理解詩意。7]: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

(6min)在盤中的冰塊脫下,用彩線串起,當做銀

鋅。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出穿林

而過的響聲。當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

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一

一冰塊落地,發出了水玉破碎的聲音。

四、品讀欣賞,1.指名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閉眼想象,引導學生在反

深入探究。然后找同學說一說,你眼前浮現了怎樣的復朗讀中細細

(16min)場景。全班同學齊讀詩歌。品味,鼓勵學

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生抓住詩句中

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小結。相應的字眼,

(1)作者在這首詩中抓住瞬間快景避開直品味到了古詩

接描寫,用生動形象的“穿林”響聲和貼所傳達的意

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賞稚子的情趣。境。

(2)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

趣。【出示課件8】

①心態上:雖然在寒冷的天氣里“弄冰”,

但孩子興趣濃厚。

②色澤上:“金”盆“彩”絲串“銀”冰。

(板書:色澤上一一金盆彩絲銀鋅)

③形態上:是用“金盆”脫出的“銀鋅”,

圓形。(板書:形態上一一圓形)

④聲音上:有“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

又轉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板書:聲

音上一一玉罄穿林響玻璃碎地聲)

(3)全詩形色兼具,賞心悅目;聲意俱美,

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

鋌、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板書:以冰為

銃自得其樂)

(4)【出示課件11】全詩突出一個“稚”

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

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

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許多的相通之處,正是

因為這樣,孩童的“脫冰作戲”場景在老

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五、課堂總結,1.《稚子弄冰》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的在學習完課文

拓展閱讀。七言絕句。全詩四句,從小孩幼稚嗜玩的之后,拓展楊

(4min)心理特征切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稚氣滿萬里的其他詩

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句,鼓勵學生

2.搜集并閱讀楊萬里的其他詩句。自讀自悟,激

發學生收集和

閱讀的興趣。

5.板書設計

稚子弄冰

宋代:楊萬里

色澤上一一金盆彩絲銀鋅

形態上一一圓形

聲音上——玉罄穿林響玻璃碎地聲

一一以冰為鋅、自得其樂

6.教學反思與改進

《古詩三首》(三)教學設計

課題基本信息

課題古詩三首

學科語文年級五年級單元第一單元

版本部編版冊別下冊

1.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村晚》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

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后),倒映在冰涼

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

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全詩攝取的畫面不大,寫景則集中在池塘上,

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緊緊圍繞著'‘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美的田園

之中,使人對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充滿著向往。

2.學生情況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在古詩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文本有獨特的

閱讀體驗。課文描寫的情景又與兒童有關,反映兒童生活,學生也可能有相似的親身經

歷,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進而在閱讀古詩中獲得感知,加以模

仿,發展想象力,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教學中,設置情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主動

探究。使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探究。

4.信息技術(配套課件)準備:課件:作者簡介、詞語解釋、有關圖片

2.學習目標與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學習目標評價方式與內容

1.自主學習字詞,讀準生字“漪”,理解字義,識記字形。生生互評:能有感情地背誦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并默寫古詩。

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師生評價:理解詩歌大意,

詩句的意思。能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

4.憑借語言文字注解、圖片等,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想情。

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

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5.領悟作者的感情。

3.學習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學習重點: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學習難點: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教學中,設置情景,激發學生認知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引導學

生主動探究。使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探究。

4.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教師備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預計時間注

L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學生交流:從圖上你

看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引導,導入課

題【出示課件2】

3.簡介作者。【出示課件3】學生自由閱讀。

借助插圖引發

一、創設情4理.解課題。

交流,并導入新

境,激情導(1)指名解題。

課,激發了學生

入。(4min)(2)小組交流:看了詩題,你想到什么?

的學習興趣。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村晚”意思就

是鄉村的傍晚,可以知道這首詩是描繪鄉村

傍晚景色的。

5.談話過渡:這節課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雷震

一起去欣賞鄉村傍晚的景色。

1.初讀詩歌,讀準生字,指導書寫。鼓勵學生運用多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種方法識記生

二、初讀課字、理解詞語,

(2)指名學生讀,師生評議,【出示課件4】體現學生學習的

文,解決字

重點指導讀準“漪二主體性、主動性

詞。(8min)和自覺性,養成

2.理解詞語:結合注釋和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生良好的學習

互相交流對古詩中詞語的理解。習慣。

三、借助注1.學生熟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讀、

釋,理解詩開火車讀、比賽讀。

意。(8min)2.借助注釋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

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小結【出示課件5】:

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幾乎溢出了

池岸。遠遠的青山,銜著通紅的落日,一起

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讓人感到寒意的

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

回家去,他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

有固定的曲調。

1.【出示課件6】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學生在學中,注意引

觀察圖片后自由朗讀全詩。導學生扣住關

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鍵的精彩詞語。

3.全班交流,教師評議,相機小結。【出示課如詩中的“銜”

件8】字,引導學生想

(1)交流學習: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象,感受落日西

浸寒漪。(板書: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沉,夾在兩座山

浸寒漪。)巒之間的美妙

四、品讀欣①從首句中的“草滿池塘”你了解到什么?情景。第三、四

賞,深入探②從“水滿陂”你又了解到什么?句詩中抓住對

究。(16min)③詩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樣嗎?“橫牛背、信

④鼓勵學生找出詩句“草滿池塘水滿陂”中口”這些詞語的

和圖畫上相對應的地方,看看圖,再說說詩理解,讓學生進

句的意思。一步感受牧童

⑤從“草滿池塘水滿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無憂無慮、怡然

⑥次句“山銜落日浸寒漪”主要寫了什么?自得的生活,這

⑦“山銜落日浸寒漪”這一行里的“山銜落不僅是在教給

日”是什么意思?看圖理解詩句的意思。學生學習詩人

⑧為什么要用“銜”字呢?錘煉詞語的態

(9)“寒漪”指什么?度和方法,也是

⑩“浸”是什么意思?在引導學生鍛

?從圖畫上能看出“山銜落日浸寒漪”這句煉思維的準確

詩的內容嗎?你能想象出這部分的圖畫嗎?性,激發想象的

(學生自由的發揮想象,比如可以說說圖畫豐富性。

上沒有的內容是怎樣的。)

?教師小結:這首詩寫景文字集中在一、二

兩句,寫的是山村晚景。詩人把池塘、山、

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幽雅

美麗的圖畫,為后兩句寫牧童出場布置了背

景。(板書:山村晚景)

(2)交流學習: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

信口吹。

①在這樣寧靜優美的背景中,主人公一牧童

登場了。一名同學讀這句詩,其他同學閉眼

想象畫面。“牧童”是指什么人?

②“歸去”是指去哪里?

③'‘橫牛背”是什么意思?

④看看插圖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

句詩和這個畫面是對應的?

⑤你是怎樣理解“短笛無腔信口吹”一句的?

⑥從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

吹。”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點?(板書:

天真可愛)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朗讀,教師小

結:這首詩攝取的畫面不大,寫景則集中在

池塘上,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緊緊圍

繞著“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

美的田園之中,使人對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

充滿著向往。詩家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

說法。

1.《村晚》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四周

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

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

落山后),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

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

五、課堂總

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

結,拓展延

趣的農村晚景圖。

伸。(4min)

2.對比閱讀。【出示課件151

所見

作者:袁枚(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擷。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搜集并閱讀描寫兒童生活的其他詩句。

5.板書設計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山村晚景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天真可愛

6.教學反思與改進

《祖父的園子》(一)教學設計

課題基本信息

課題《祖父的園子》

學科語文年級五年級單元第一單元

版本部編版冊別下冊

1.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色彩明麗、富有童話色彩的回,這里是“我”

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不只是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

“我”心靈的自由,放飛了“我”的心靈,舒展了“我”的人生。

2.學生情況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和閱讀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對文本有獨

特的閱讀體驗。對于作者來說,祖父的園子是她童年時候的樂園,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

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或向往著這樣的一方天地。祖父園子里面的各種趣事,很多都是學

生們親身經歷過的,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在文章中獲得感知,加

以模仿,發展想象力,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以趣激情,以讀悟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讀文、賞文,在讀中

理解、感悟、想象。

4.信息技術(配套課件)準備:課件

2.學習目標與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學習目標評價方式與內容

1.學會文中的“蚱、晃”等11個會認字,會寫“蝴、1.通過課堂聽寫、課后抄寫等方式,要

螞”等14個會寫字;會讀“螞蚱、櫻桃、蚌殼、求能認“蚱、晃”等11個生字,會寫“蝴、

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螞”等11個生字。

典和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2.師生評價: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祖父

2.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了解祖父的園子里的園子里有什么。

有什么。

3.學習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學習重點: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

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學習難點: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

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突破方法:以趣激情,以讀悟情,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

4.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預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師備注

計時間

1.簡介作者從蕭紅和她的《呼

2.簡介《呼蘭河傳》蘭河傳》入手,介

3.談話導入:為什么蕭紅對園子如此的念紹蕭紅短短一生的

一、創設情境,

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文學成就,介紹她

談話導入。

什么呢?這節課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的《呼蘭河傳》,激

(6min)

憶,一起走近蕭紅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發學生讀書的興

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板書課題:祖趣。有助于學生理

父的園子)學生齊讀課題。解課文,感受真情。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鼓勵學生多種

二、初讀課文,句子。方法識記生字、

解決字詞。(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理解詞語,為養

(lOmin)2.自學課文中的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成良好的學習習

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慣打下基礎。

3.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

既訓練學生的默

面來介紹祖父的園子的?是按照什么順序

讀能力,也讓學

將材料串接起來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

生充分地自主地

三、再讀感知,深刻的印象?

讀文,在讀中理

理清結構。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

清文章結構,在

(15min)師巡視指導。

讀中感悟文章語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

言的特點。

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

(1)1-3自然段,寫記憶中的園子。

(2)4-15自然段,寫跟著祖父在園子里

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寫園中的一切都是

活的,都是自由的。

(4)18—20自然段,寫在園中玩累了,

可以快樂地入夢。

(板書:記憶中的園子一一在院子里干活、

玩耍一一園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一

一玩累入夢)

四、圖片展示,

多媒體出示“祖父的園子圖片”,學生用感

欣賞園子。

官來感受園子的熱鬧和生機勃勃。

(5min)

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并跟隨

五、課堂總結,積累詞語以提高

作家蕭紅一道欣賞了祖父園子里的美麗風

布置作業。學生的語文素

景。

(4min)養,培養學生對

2.請同學們課下搜集和積累“圓滾滾”“明

語文的興趣。

晃晃”這類詞語。

5.板書設計

祖r記憶中的園子

父在院子里干活、玩耍

的《

園園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

子〔玩累入夢

6.教學反思與改進

《祖父的園子》(二)教學設計

課題基本信息

課題《祖父的園子》

學科語文年級五年級單元第一單元

版本部編版冊別下冊

1.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色彩明麗、富有童話色彩的畫,這里是“我”

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不只是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

了"我”心靈的自由,放飛了“我”的心靈,舒展了“我”的人生。

2.學生情況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和閱讀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對文本有

獨特的閱讀體驗。對于作者來說,祖父的園子是她童年時候的樂園,對于每一個孩子來

說,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著或向往著這樣的一方天地。祖父園子里面的各種趣事,很多

都是學生們親身經歷過的,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在文章中獲得

感知,加以模仿,發展想象力,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以趣激情,以讀悟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讀文、賞文,在讀

中理解、感悟、想象。

4.信息技術(配套課件)準備:課件

2.學習目標與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學習目標評價方式與內容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說說“我”在園子通過鼓勵性評價、師生互評等方式,

里做什么,祖父的園子有什么特別之處。體會出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的

“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