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題2治國之本務——秦漢時期社會經濟的變遷一、秦漢時期封建經濟的初步發展1.農業的發展(1)耕作方式①西漢趙過推廣耦犁,東漢時推廣到珠江流域。②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術①西漢時趙過推廣代田法。②西漢獨創了播種工具——耬車。(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為主。(4)水利澆灌①漢朝出現了漕渠、白渠、龍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②曹魏時改制的翻車用于澆灌。③東漢王景治理黃河。2.土地制度漢代,土地買賣成為地主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租佃現象比較普遍。3.地主田莊漢代,隨著土地的集中,出現了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即豪強地主限制下的田莊。4.手工業的進步(1)概況:漢武帝以后,煮鹽、冶鐵、鑄錢等行業都收歸官辦。(2)成就①冶金業:西漢時期,出現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獨創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②制瓷業: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③紡織業:西漢政府設在長安的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西漢時期,中國絲綢遠銷歐亞,贏得“絲國”譽稱。(3)田莊手工業:生產經營活動包括釀造加工、紡織手工業、農具和兵器修造等。田莊中手工業生產是自然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內容。5.古代商業(1)商業發展①發展艱難,總體水平不高。②由于開通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中外貿易漸漸發展起來。(2)城市發展:西漢長安城東、西有“市”九處,設有特地的管理機構,對市的時間和空間有嚴格限制。(3)政府政策:漢武帝實行貨幣官鑄、鹽鐵酒專賣、官營販運、物價管理,向工商業者加重征稅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特征(1)耕作方式:鐵犁牛耕。(2)組織方式: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3)經營方法:精耕細作。(4)主要內容: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5)經濟類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二、秦漢時期的主要經濟政策1.秦朝的經濟政策: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大力發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統一貨幣和度量衡。2.漢代的重農抑商(1)主要表現①愛護自耕農經濟。漢初在秦朝的基礎上加強了對農業的重視,實行了一系列重農的措施,使得漢代的重農政策更加制度化、法律化。②打擊商人活動。從政治上看,貶低了商人地位,從經濟上看,加重了對商人的賦稅。③形成了重農抑商的指導思想與方式,重農抑商政策隨著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心集權的不斷強化而漸漸成為一種傳統的經濟指導思想。(2)歷史影響①主動作用:促進國家農業生產,有利于經濟的復原和發展;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打擊豪強,維護國家統一;經過漢代的實施及推廣,重農抑商成為貫穿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傳統經濟指導思想。②消極作用:導致人們思想上的保守落后,不利于思想上的解放和創新;延緩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重農抑商成為一種歷史習慣與惰力。3.漢代鹽鐵官營(1)目的:漢武帝時期,為了解決國家財政困難。(2)內容:將鹽、鐵之事收歸政府管理,所得收入用以補充國家賦稅;官府招募鹽戶,供應煮鹽的器具和肯定的生活費用;嚴禁私自鑄鐵煮鹽等。(3)作用:把鹽鐵經營納入國家工商管理體制;解決了國家財政問題,增加了政府對經濟的限制。1.漢初的經濟政策漢初統治集團實行“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稅,提倡節儉,削減財政支出。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濟得到了明顯復原,社會穩定,史稱“文景之治”。2.漢武帝時期的經濟措施(1)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心。(2)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3)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貿易,平抑物價。(4)抑制工商業者,向他們征收財產稅。1.源遠流長的古代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源起古老的中國,以奇妙漂亮的絲綢著名于世。走進絲綢之路,先要揭開絲綢的歷史面紗。……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影響深遠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白永秀、王頌吉《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縱深背景與地緣戰略》[命題思索]張騫出訪西域以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絲帛錦繡沿著通道不斷西運;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也接連輸入中國。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著稱于后世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開通是劃時代的重大事務。2.秦漢時期絲織業的發展與絲綢之路相得益彰秦漢時期,官營絲織業規模宏大,每年經費高達千萬錢,官營絲織工場“作工各數千人”。大工商者經營的絲織業興盛發達,《史記》載,通邑大都中從事買賣“帛絮細布”者,可“比千乘之家”。官僚地主也自營紡織,田莊中有養蠶、繅絲、織縑、染色等全部生產過程;其產品除自身消費,亦出售求利。社會消費的絲織品明顯增加,《鹽鐵論》中說:“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絲,其余則麻枲(xi,指麻類植物的纖維)而已……夫羅紈文繡者,人君后妃之服也……是以文繒薄織,不鬻于市。今富者縟繡羅紈,中者素綈冰錦,常民而被后妃之服。”——摘編自林劍鳴等著《秦漢社會文明》[命題思索]材料闡釋了秦漢絲織業發展的狀況,從秦漢官營絲織業的規模、發展程度、經營模式、消費狀況等方面進行分析、相識絲綢之路的開拓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探究“重農抑商”政策下的秦漢工商業史料一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發征期會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諸侯強族于京師。——[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史料二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一歲費數鉅萬……三工官官費五千萬,東西織室亦然。——《漢書·貢禹傳》史料三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為過吏勢,以利相傾……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晁錯《論貴粟疏》(1)依據史料一、二、三,概括秦漢手工業、商業發展的特點。(2)綜合上述史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說明秦漢統治者大力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反而沒有抑制住商業發展的主要緣由。(1)史料一為歷史文獻類記載。從史料一中農工商的地位和作用角度理解史料的內涵。(2)史料二為歷史文獻類記載。史料二主要表明漢代官營手工業規模大、從業人員多、耗費大。(3)史料三為古人的專題論著。史料三主要論述了商業和商人的危害,表明作者主見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提示](1)商業有肯定的發展,富有大商人很多,但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在法律上輕視商人。(2)商業利益比農耕高得多,從事商業的人數眾多;人們社會生活的須要及封建統治者追求享樂奢侈的生活皆離不開工商業;漢代“開關梁,弛山澤之禁”,促進商業的發展。秦漢時期商業發展的緣由(1)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統一貨幣、度量衡,修建馳道,有利于商業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2)漢代“開關梁,弛山澤之禁”,肯定程度上促進了商業的發展。(3)秦漢時期大一統的局面和農業、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商業的發展。(4)兩漢時期開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中外貿易發展起來。以家國情懷感悟古代絲綢之路開通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是漢武帝派張騫出訪西域開拓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歐洲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記》記載“(漢朝)起先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萬里長城向西邊延長出去。古長城向西延長最初的用意自然是愛護新開通的中亞大道”。《漢書·西域傳》記載“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古代駐在邊疆上的烽火臺),而輪臺、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資治通鑒》記載,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單于派人驅牛馬萬余頭與漢商賈交易。北匈奴諸王大人前來,所在郡都設官邸接待。——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漢代絲綢之路貿易政策的特點及影響。【提示】特點:綜合運用軍事、行政手段提高絲綢之路的平安性;發展沿線經濟,為絲綢之路貿易供應物質基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中外貿易的交通條件;實施實惠性和愛護性的政策,為中外貿易創建了良好的環境;允許官方朝貢貿易和民間貿易同時發展。影響:促進了沿線區域的貿易發展、民族交融,穩定了社會秩序(或漢代大一統);促進了東西方貿易往來和經濟文化溝通;溝通了亞歐兩大洲,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絲綢之路的現實意義(1)絲綢之路在古代是一條橫貫亞洲、連接歐亞大陸的著名陸上商貿通道。它是溝通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的重要橋梁,把古代的中華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聯系起來,對促進東西方文明的溝通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2)當今世界各國為謀求自身的經濟發展,主動參加區域經濟和交通合作,因此絲綢之路也被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成為以現代交通設施與服務為基礎的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亞歐陸上經濟紐帶,對促進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經濟發展和文化溝通具有重要意義。(3)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拓展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空間,推動西部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將對將來亞歐大陸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而中國廣闊中西部地區將成為這條經濟合作走廊的戰略通道和經濟腹地。(4)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西部地區更好地發揮區位、資源優勢,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配置市場資源,推動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力爭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并實現我國東西部經濟的平衡發展。還原歷史情境教材主干學問常考常新練點1:漢代經濟政策的影響(2024·全國卷Ⅱ)西漢文景時期,糧食增產,糧價極低,國家收取的實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需把糧食換成錢幣,繳納較高稅額的人頭稅。富商大賈趁機操縱物價,放高利貸,加劇了土地兼并、農戶流亡。這反映出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未能實行B.自耕農經濟發展受阻C.糧價低抑制了生產熱忱D.富商大賈操縱稅收[嘗試解答]________B[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漢時期,百姓要繳納較高稅額的人頭稅,他們在將糧食換成錢幣的過程中遭到商人盤剝,導致其出賣土地而流亡,故選B項。]練點2:西漢社會經濟的發展(2024·全國卷Ⅲ)《史記》記載,西漢前期,從事農牧業、采礦業、手工業和商業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里者,不行勝數”。這反映了當時()A.義利觀發生根本變更B.朝廷注意提高工商業者地位C.經濟得到復原和發展D.地方豪強勢力限制了郡縣[嘗試解答]________C[從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漢前期,從事農牧業、采礦業、手工業和商業的人,憑借其努力和才智成為郡、縣、鄉里程度不同的富人,這反映了西漢前期社會經濟的復原和發展,故C項正確。]題號命題特點練點1關注熱點以當今社會存在的糧食低價問題為切入點,折射“三農”問題練點2鑒古知今在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社會各階層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才智致富挖掘歷史題源學科考核目標活學活用練點3:漢代田莊經濟的特色(2024·全國卷Ⅰ)右圖為漢代畫像磚中的農事圖。此圖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個體農戶的生產勞作狀態B.精耕細作農業的不斷發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體勞作D.大地主田莊上的生產情形[嘗試解答]________D[圖片反映的是集體生產,故解除A項;僅依據題干圖片無法說明精耕細作農業的不斷發展,故解除B項;漢代,土地私有制成為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態,故解除C項;田莊是漢代地主階級經營地產的一種生產組織形式,它以大土地全部制為基礎,以超經濟的人身限制的勞役地租或實物地租為剝削形態,有著嚴密的生產管理體系,是能夠自給自足地進行生產、生活的帶有肯定政治色調的經濟實體。圖片正是這種田莊經濟下的集體生產情形的反映,故D項正確。]題號命題特點練點3注意概念比較小農經濟和田莊經濟生產方式的差異體現特征通過農事圖的場景考查漢代農業的發展狀況考向1秦漢時期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1.(2024·山西適應性測試)先秦時期,糧食加工方式特別簡潔,人們多以粒食為主,且多為兩餐制。秦漢時期,人們由兩餐制漸漸向三餐制過渡,且隨著石磨的廣泛應用,磨制面粉越來越簡潔,面食的品種也更加豐富。由此可知,秦漢時期()A.農作物的種類大大增加B.生產工具出現根本變革C.農業發展推動飲食變遷D.民眾溫飽問題得以解決C[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秦漢時期的農業比先秦時期有了較快的發展,如鐵犁牛耕被廣泛運用、代田法的推廣、各種水利工程的興建等,這些都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當農業獲得較快發展之后,反映在飲食領域就出現了題干中的現象:即從“糧食加工方式特別簡潔,人們多以粒食為主,且多為兩餐制”發展到“由兩餐制漸漸向三餐制過渡”“磨制面粉越來越簡潔,面食的品種也更加豐富”,故選C項。]2.(2024·武漢質檢)下圖是東漢水田模型。《廣東佛山市郊瀾石東漢墓發掘報告》對于廣東佛山發覺的東漢水田模型的描述為:水田分為六方,五方田面刻有水水紋,一方田面刻有篦點紋(成片排列的點狀紋飾),表示插過秧苗,每方有一俑在勞動。它反映了東漢時期()A.鐵犁牛耕方式在南方普及B.南方一些地區出現了插秧技術C.水稻栽培技術已趨向成熟D.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起先顯現B[材料“五方田面刻有水水紋,一方田面刻有篦點紋(成片排列的點狀紋飾),表示插過秧苗”說明南方一些地區出現了插秧技術,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插秧技術而不是鐵犁牛耕,解除A項;“表示插過秧苗”只能說明具有插秧的技術,不能說明水稻栽培技術趨向成熟,解除C項;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唐朝安史之亂之后,南北經濟起先接近平衡,漢朝沒有經濟重心南移趨勢,解除D項。]考向2漢代的重要經濟政策3.(2024·景德鎮質檢)漢武帝時,桑弘羊主持財政,首次實行平準政策,“大農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萬物不得騰躍,故抑天下之物。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材料表明漢代平準政策()A.使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弛B.導致百姓賦稅負擔更加沉重C.為解決邊患創建有利條件D.政府專賣抑制富商大賈勢力C[由“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可見其最終目的是增加政府財寶,解決邊患問題,故選C項;“大農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的限制,不屬于對重農抑商政策的調整,解除A項;“貴則賣之,賤則買之”主要是利用市場,不存在加重農夫負擔,解除B項;“萬物不得騰躍,故抑天下之物”其根本目的是保證國家的收入,對富商不肯定有抑制作用,解除D項。]4.(2024·太原模擬)《漢書》選列了310個縣的戶口數字,少者戶數40196,口數109000;多者戶數80000,口數246000。由此可推知,當時()A.小農經濟特征明顯 B.縣級行政區較為穩定C.經濟發展人口增長 D.國家收入以戶稅為主A[依據材料“310個縣的戶口數字,少者戶數40196,口數109000;多者戶數80000,口數246000”可知此時一家一戶個體生產,規模小,具有分散性,故選A項;材料僅涉及縣級行政區,未與郡等其他高級行政區比較,無法得出“縣級行政區較為穩定”,解除B項;材料僅涉及漢代戶口數,未與其他朝代比較,無法得出“經濟發展人口增長”,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門喂狗協議書范本
- 廟會承包協議書范本
- it產品安裝合同協議
- app委托制作合同協議
- 2025運輸合同協議
- 高嶺土合同協議
- 2025路橋合同協議
- 建設用地房出售合同協議
- 駕駛員業務外委合同協議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樣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居住區規劃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湖南師范大學
- 安全生產三項制度內容
- 體質健康管理典型案例
- 孩子的電子產品使用與管理
- 2024屆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學期二模英語模擬試題(有答案)
- 遼寧省本溪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物理試題
- 中班幼兒主題墻設計方案
- 健身房市場調研報告總結與反思
- 鋼結構施工準備-鋼結構識圖
- 《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
- 華為培訓教程01網絡基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