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田水利建設技術指導書_第1頁
三農田水利建設技術指導書_第2頁
三農田水利建設技術指導書_第3頁
三農田水利建設技術指導書_第4頁
三農田水利建設技術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田水利建設技術指導書TOC\o"1-2"\h\u4145第1章緒論 315711.1農田水利建設概述 4244171.2三農政策與農田水利建設 412571第2章農田水利規劃與設計 4142072.1農田水利規劃原則與程序 4137682.1.1規劃原則 5148432.1.2規劃程序 5219952.2農田水利工程設計要點 5223882.2.1灌溉工程設計 597202.2.2排水工程設計 519212.3灌溉排水系統布局 5267152.3.1灌溉系統布局 6121222.3.2排水系統布局 628641第3章水源工程 6141303.1水源選擇與評價 6108163.1.1水源選擇原則 628213.1.2水源評價方法 6153853.1.3水源保護措施 6274243.2水庫工程 686913.2.1水庫規劃與設計 6209183.2.2水庫施工技術 697093.2.3水庫運行管理 777323.3河道取水工程 7144083.3.1河道取水工程規劃與設計 7318073.3.2河道取水工程關鍵技術 7268703.3.3河道取水工程運行管理 727507第4章輸水工程 7293804.1輸水渠道設計 7139274.1.1渠道類型選擇 733094.1.2渠道縱斷面設計 7231674.1.3渠道橫斷面設計 776904.1.4渠道防滲措施 7121754.1.5渠道附屬設施設計 79594.2輸水管道設計 8218574.2.1管道材料選擇 8318954.2.2管道布局設計 8242144.2.3管道敷設方式 8281324.2.4管道水力計算 8111414.2.5管道附屬設施設計 8198874.3輸水建筑物設計 8156114.3.1水閘設計 8309574.3.2涵洞設計 8179264.3.3倒虹吸設計 8165354.3.4渡槽設計 8156814.3.5輸水建筑物穩定性分析 83165第5章灌溉工程 8289735.1灌溉制度與灌溉方式 9102455.1.1灌溉制度 91525.1.2灌溉方式 9145225.2地面灌溉系統設計 9243725.2.1地面灌溉系統組成 94695.2.2灌溉渠道設計 940255.2.3分水口設計 973965.3噴灌與微灌系統設計 9185115.3.1噴灌系統設計 999815.3.2微灌系統設計 96930第6章排水工程 10137336.1農田排水系統設計原則 10194376.1.1綜合考慮原則 10142756.1.2系統優化原則 10193366.1.3環保原則 10305226.1.4可持續發展原則 1061906.2地下排水系統設計 10169366.2.1地下排水系統類型 10294236.2.2地下排水系統布局 1053536.2.3排水設施設計 1142826.3明渠排水系統設計 11153526.3.1明渠排水系統類型 11210886.3.2明渠排水系統布局 11108026.3.3明渠設計參數 11264476.3.4渠道防滲措施 11248776.3.5渠道附屬設施設計 118992第7章水土保持工程 12176867.1水土保持工程概述 1211407.2坡面水土保持措施 121337.2.1梯田工程 1281957.2.2植被恢復與保護 12327467.2.3坡面集水工程 12309137.3溝道水土保持措施 1224407.3.1溝道整治工程 12221467.3.2溝道防護工程 12240837.3.3溝道攔沙工程 12303547.3.4溝道生態修復工程 1228523第8章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技術 1335988.1土方工程施工技術 13261278.1.1土方工程概述 1351238.1.2土方開挖 13131098.1.3土方填筑 13147568.1.4土方壓實 1373498.2石方工程施工技術 13269048.2.1石方工程概述 13228168.2.2石方開挖 14101468.2.3石方填筑 14178538.2.4石方支護 14241238.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 14197788.3.1混凝土工程概述 14255618.3.2混凝土澆筑 1434588.3.3混凝土養護 15161088.3.4混凝土質量控制 1531596第9章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與維護 15327399.1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組織 1579.1.1管理機構設置 15257809.1.2管理人員配置 1577639.1.3管理制度 15137509.2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 15289849.2.1運行計劃 1536749.2.2水資源調度 1625419.2.3設備運行監控 1662669.2.4應急管理 16149639.3農田水利工程維護與檢修 16141709.3.1維護與檢修制度 16299829.3.2維護與檢修計劃 16183289.3.3維護與檢修實施 16289999.3.4質量驗收 169159.3.5檔案管理 161684第10章農田水利信息化建設 162254810.1農田水利信息化概述 163161210.2信息技術在農田水利中的應用 17492810.2.1遙感技術 171048010.2.2地理信息系統(GIS) 172665210.2.3全球定位系統(GPS) 17929910.2.4互聯網技術 172128910.3農田水利信息化建設案例分析 172717410.3.1案例一:某地農田水利信息化建設項目 17432110.3.2案例二:某河流域農田水利信息化建設項目 18第1章緒論1.1農田水利建設概述農田水利建設是指通過興修水利設施,改善農田灌排條件,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保障農業生產穩定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程。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田水利建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之說,強調了農田水利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加劇,農田水利建設愈發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1.2三農政策與農田水利建設“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我國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不斷加大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支持力度。農田水利建設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三農政策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國制定了一系列三農政策,旨在推進農田水利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加大財政投入。國家財政逐年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支持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等工程,以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和農田水利設施水平。(2)完善政策體系。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農田水利建設的責任主體、資金投入、管理體制等方面的規定,為農田水利建設提供法制保障。(3)推動科技創新。鼓勵農田水利科研和技術推廣,引進和消化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質量。(4)加強農田水利管理。建立健全農田水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管理水平和效益。(5)促進農民參與。充分發揮農民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鼓勵農民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保障農民權益。通過以上政策舉措,我國農田水利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農田水利建設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不斷提高農田水利建設水平,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第2章農田水利規劃與設計2.1農田水利規劃原則與程序2.1.1規劃原則農田水利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農業,保障糧食安全;(2)充分考慮地形、地貌、氣候、水資源等自然條件,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指導;(3)保證灌溉與排水相結合,發揮水資源最大效益;(4)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5)統籌兼顧,合理布局,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綜合效益。2.1.2規劃程序農田水利規劃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1)開展前期調研,收集相關資料;(2)分析區域水資源狀況,確定規劃目標;(3)制定規劃方案,包括灌溉、排水、水源工程等;(4)進行技術經濟分析,評估規劃方案;(5)編制規劃報告,征求相關部門和公眾意見;(6)修改完善規劃報告,報批實施。2.2農田水利工程設計要點2.2.1灌溉工程設計(1)確定灌溉水源,分析水源可靠性;(2)根據作物需水量,設計灌溉制度;(3)選擇適宜的灌溉方式,如地面灌溉、噴灌、微灌等;(4)設計灌溉系統,包括渠道、管網、泵站等;(5)合理布局渠系,保證灌溉水利用率。2.2.2排水工程設計(1)分析區域排水需求,確定排水標準;(2)設計排水系統,包括排水溝、排水管網、泵站等;(3)合理布局排水溝系,保證排水暢通;(4)考慮生態環境保護,采取相應措施減少排水對環境的影響。2.3灌溉排水系統布局2.3.1灌溉系統布局(1)根據地形、地貌,合理布置渠系;(2)保證渠道安全、穩定,防止水土流失;(3)優化渠系結構設計,降低糙率,提高輸水能力;(4)充分考慮農田分布,使灌溉水源合理分配至各灌區。2.3.2排水系統布局(1)結合地形、地貌,合理布置排水溝系;(2)保證排水溝穩定,防止溝道淤積;(3)合理設置排水泵站,提高排水能力;(4)注重排水溝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第3章水源工程3.1水源選擇與評價3.1.1水源選擇原則水源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保證水質良好,水量充足,水源穩定,便于開發利用,同時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3.1.2水源評價方法水源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水文水資源評價、水質評價、水源地保護規劃、水源開發利用條件分析等。評價方法包括現場調查、資料收集、數據分析、模型計算等。3.1.3水源保護措施針對水源地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水源保護措施,包括污染源治理、生態修復、水資源合理調配等。3.2水庫工程3.2.1水庫規劃與設計水庫規劃與設計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因素,保證水庫安全、經濟、適用。主要包括水庫選址、庫容確定、樞紐工程設計、施工組織設計等。3.2.2水庫施工技術介紹水庫施工的關鍵技術,包括土石方開挖、壩體填筑、混凝土澆筑、金屬結構安裝等,保證工程質量。3.2.3水庫運行管理闡述水庫運行管理的原則、方法及措施,包括水位調度、防洪排沙、水質監測、設施維護等,保證水庫長期穩定運行。3.3河道取水工程3.3.1河道取水工程規劃與設計河道取水工程規劃與設計應考慮河流特性、取水量、取水方式等因素。主要包括取水口選址、取水建筑物設計、輸水線路規劃等。3.3.2河道取水工程關鍵技術介紹河道取水工程的關鍵技術,包括取水構筑物施工、泵站建設、輸水管(渠)道鋪設等,保證取水工程的安全與高效。3.3.3河道取水工程運行管理闡述河道取水工程運行管理的要點,包括取水量監測、水質保護、設施維護、應急預案等,保證河道取水工程的穩定運行。第4章輸水工程4.1輸水渠道設計4.1.1渠道類型選擇根據地形、地質、氣候及農田灌溉需求,合理選擇明渠、暗渠或半暗渠等輸水渠道類型。4.1.2渠道縱斷面設計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水資源條件及灌溉需求,設計合理的渠道縱斷面,保證輸水過程中水位、流速及輸水能力滿足要求。4.1.3渠道橫斷面設計根據渠道設計流量、土壤性質、渠道類型等因素,確定合理的渠道橫斷面尺寸,保證渠道輸水能力及穩定性。4.1.4渠道防滲措施針對不同土壤滲透性,采取相應的渠道防滲措施,降低輸水過程中的水量損失。4.1.5渠道附屬設施設計根據灌溉需求及渠道運行管理要求,設計渠道附屬設施,包括節制閘、分水閘、量水設施等。4.2輸水管道設計4.2.1管道材料選擇根據輸水距離、水質、土壤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管道材料,如混凝土管、鋼管、塑料管等。4.2.2管道布局設計結合地形、地質及農田分布,合理規劃管道布局,保證輸水管道的合理性和經濟性。4.2.3管道敷設方式根據土壤條件、管道材料及施工條件,選擇合適的管道敷設方式,如埋地敷設、架空敷設等。4.2.4管道水力計算根據設計流量、管道材料及敷設方式,進行管道水力計算,確定管道直徑、壁厚及輸水能力。4.2.5管道附屬設施設計根據管道運行管理及維護需求,設計管道附屬設施,包括閥門、補償器、排水裝置等。4.3輸水建筑物設計4.3.1水閘設計根據灌溉需求及渠道水位調節要求,設計水閘結構、規模及啟閉設備。4.3.2涵洞設計結合地形、地質及灌溉需求,設計合理的涵洞結構、尺寸及布置方式。4.3.3倒虹吸設計根據地形、地質及輸水要求,設計倒虹吸結構、長度及水力特性。4.3.4渡槽設計根據渠道跨越障礙物需求,設計渡槽結構、跨度及支承方式。4.3.5輸水建筑物穩定性分析針對不同輸水建筑物,進行穩定性分析,保證建筑物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第5章灌溉工程5.1灌溉制度與灌溉方式5.1.1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根據農田水分需求、水源條件、作物種類及生育期等因素,制定的灌溉計劃。合理的灌溉制度應保證作物生長關鍵期水分充足,同時避免水分浪費。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時期、灌溉次數、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等。5.1.2灌溉方式常見的灌溉方式有地面灌溉、噴灌、微灌等。地面灌溉適用于平坦地塊,噴灌和微灌適用于地形復雜、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應根據地塊條件、作物需水量和水資源狀況選擇合適的灌溉方式。5.2地面灌溉系統設計5.2.1地面灌溉系統組成地面灌溉系統主要包括水源、輸水渠道、分水口、灌溉渠道、排水系統和農田排水設施。5.2.2灌溉渠道設計灌溉渠道設計應考慮地形、土壤、作物等因素,合理確定渠道斷面、坡度和長度。渠道設計應保證輸水效率高、糙率低、施工和維護方便。5.2.3分水口設計分水口設計應考慮灌溉面積、灌溉制度和水流條件。分水口應設置合理,保證灌溉均勻,避免水流相互干擾。5.3噴灌與微灌系統設計5.3.1噴灌系統設計噴灌系統主要由水源、輸水管道、噴頭、控制系統等組成。噴灌系統設計應考慮以下因素:(1)噴頭選型:根據作物種類和生育期,選擇合適的噴頭型號和噴灌強度。(2)噴頭布置:根據地塊形狀、尺寸和地形,合理布置噴頭,保證噴灌均勻。(3)輸水管道設計:根據噴頭數量和灌溉面積,合理確定輸水管道的規格和布局。5.3.2微灌系統設計微灌系統主要包括水源、輸水管道、滴頭、控制系統等。微灌系統設計應考慮以下因素:(1)滴頭選型:根據作物種類和生育期,選擇合適的滴頭型號和滴灌強度。(2)滴頭布置:根據地塊形狀、尺寸和地形,合理布置滴頭,保證滴灌均勻。(3)輸水管道設計:根據滴頭數量和灌溉面積,合理確定輸水管道的規格和布局。注意:在設計灌溉系統時,應充分考慮水源可靠性、水質、能源消耗等因素,保證灌溉工程的經濟、高效和可持續性。同時要遵循相關規范和標準,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第6章排水工程6.1農田排水系統設計原則6.1.1綜合考慮原則農田排水系統設計應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氣候、作物需水量、水資源狀況等因素,保證系統設計合理、經濟、高效。6.1.2系統優化原則根據農田排水區域的地形、土壤、作物種植結構等因素,優化排水系統布局,提高排水效率,降低工程投資。6.1.3環保原則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排水系統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保證排水系統的生態安全。6.1.4可持續發展原則排水系統設計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充分考慮未來農業發展和水資源利用需求,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6.2地下排水系統設計6.2.1地下排水系統類型地下排水系統主要包括滲渠、滲井、排水盲溝等,設計時應根據地形、土壤、作物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排水設施。6.2.2地下排水系統布局地下排水系統布局應遵循地形、土壤、作物需水等條件,合理設置排水設施,保證排水系統高效運行。6.2.3排水設施設計(1)滲渠設計:根據土壤滲透性和作物需水量,確定滲渠的尺寸、間距和深度,保證滲渠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2)滲井設計:根據地下水位、土壤滲透性等因素,確定滲井的直徑、深度和間距,保證滲井正常運行。(3)排水盲溝設計:根據地形、土壤等因素,確定排水盲溝的尺寸、間距和坡度,提高排水效率。6.3明渠排水系統設計6.3.1明渠排水系統類型明渠排水系統主要包括干渠、支渠、斗渠、農渠等,設計時應根據農田排水需求和地形條件選擇合適的系統類型。6.3.2明渠排水系統布局明渠排水系統布局應遵循地形、土壤、作物種植結構等因素,合理設置各級渠道,保證排水暢通。6.3.3明渠設計參數(1)渠道設計流量:根據農田排水區域的最大降雨量和作物需水量,計算各級渠道的設計流量。(2)渠道橫斷面設計:根據設計流量、渠道糙率等因素,確定渠道的橫斷面尺寸,保證渠道具有足夠的輸水能力。(3)渠道縱斷面設計:根據地形條件和渠道設計流量,確定渠道的縱斷面坡度,保證渠道排水暢通。6.3.4渠道防滲措施針對不同土壤滲透性,采取相應的渠道防滲措施,如混凝土襯砌、土工布襯砌等,降低渠道輸水損失。6.3.5渠道附屬設施設計根據排水系統運行管理需求,設置節制閘、分水閘、跌水等附屬設施,提高排水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第7章水土保持工程7.1水土保持工程概述水土保持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對農業生產中的水土資源進行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態環境的一系列工程。本章主要介紹農田水利建設中水土保持工程的相關內容,包括坡面和溝道水土保持措施,以期為農田水利建設提供技術指導。7.2坡面水土保持措施7.2.1梯田工程梯田工程是坡面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之一,通過改變地形,減緩坡度,增加地表覆蓋,提高土壤抗蝕能力,達到保持水土、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目的。7.2.2植被恢復與保護植被恢復與保護是提高土壤抗蝕能力、減緩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植樹造林、封禁沙漠化地區等。7.2.3坡面集水工程坡面集水工程通過對坡面水資源的合理調控,提高降水利用率,減少地表徑流,降低水土流失風險。主要包括:梯田內側的排水溝、截流溝、蓄水池等。7.3溝道水土保持措施7.3.1溝道整治工程溝道整治工程是對溝道進行疏浚、拓寬、加固、綠化等綜合措施,提高溝道輸水能力,減少泥沙淤積,降低溝道侵蝕。7.3.2溝道防護工程溝道防護工程主要包括:坡腳砌筑、石籠護坡、植被護坡等,以減少溝道側蝕和底蝕,保護溝道穩定。7.3.3溝道攔沙工程溝道攔沙工程是指在溝道上游設置攔沙壩、攔沙堰等,攔截泥沙,降低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積,減少水土流失。7.3.4溝道生態修復工程溝道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恢復溝道植被,提高溝道生態系統功能,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主要包括:溝道綠化、濕地建設、生態護坡等。通過本章對水土保持工程的介紹,希望對農田水利建設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為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第8章農田水利工程施工技術8.1土方工程施工技術8.1.1土方工程概述土方工程主要包括農田水利設施的土方開挖、填筑、壓實等施工內容。在進行土方工程施工前,應充分了解工程區域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狀況,為施工提供科學依據。8.1.2土方開挖土方開挖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合理安排施工順序,保證施工安全、高效;(2)采用合適的開挖方法,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3)加強施工監測,及時調整開挖方案;(4)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邊坡支護,保證施工安全。8.1.3土方填筑土方填筑應遵循以下原則:(1)選用合格的填筑材料,保證工程質量;(2)分層填筑,分層壓實,保證填筑質量;(3)控制填筑料的含水量,保證壓實效果;(4)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提高施工效率。8.1.4土方壓實土方壓實應采用合適的壓實機械和施工工藝,保證壓實質量。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根據填筑材料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壓實機械;(2)控制壓實速度和遍數,保證壓實效果;(3)加強施工監測,及時調整壓實方案;(4)對特殊土質,應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8.2石方工程施工技術8.2.1石方工程概述石方工程主要包括農田水利設施的石方開挖、填筑、支護等施工內容。在進行石方工程施工前,應充分了解工程區域的地質條件、石方分布情況及施工環境。8.2.2石方開挖石方開挖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采用合適的開挖方法,保證施工安全、高效;(2)加強爆破安全管理,保證施工安全;(3)對特殊地質條件,應采取相應的開挖措施;(4)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提高施工效率。8.2.3石方填筑石方填筑應遵循以下原則:(1)選用合格的填筑材料,保證工程質量;(2)分層填筑,分層壓實,保證填筑質量;(3)對松散、破碎的石方,應進行預處理;(4)合理安排施工順序,提高施工效率。8.2.4石方支護石方支護應根據地質條件、施工環境及設計要求進行,保證施工安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選用合適的支護方法,保證支護效果;(2)加強施工監測,及時調整支護方案;(3)保證施工安全,防止坍塌等發生;(4)對特殊地質條件,應采取相應的支護措施。8.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8.3.1混凝土工程概述混凝土工程主要包括農田水利設施的混凝土澆筑、養護等施工內容。在進行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應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并保證原材料質量合格。8.3.2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應遵循以下原則:(1)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澆筑;(2)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證混凝土質量;(3)采用合適的澆筑方法,保證施工順利進行;(4)加強澆筑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保證工程質量。8.3.3混凝土養護混凝土養護是保證混凝土強度增長和耐久性提高的關鍵環節。養護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根據混凝土種類及環境條件選擇合適的養護方法;(2)保證養護時間充足,保證混凝土強度;(3)控制養護溫度和濕度,防止裂縫等質量問題;(4)加強養護過程中的監測,及時處理問題。8.3.4混凝土質量控制混凝土質量控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原材料質量控制;(2)混凝土配合比設計;(3)澆筑和養護過程中的質量控制;(4)混凝土強度檢測及驗收。第9章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與維護9.1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組織9.1.1管理機構設置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組織應建立健全,明確管理機構,設置合理的管理層次和崗位職責。根據工程規模和特點,可設立工程管理處、管理所、管理站等不同級別的管理機構。9.1.2管理人員配置管理人員應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按照工程規模和管理工作需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員,保證農田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9.1.3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工程運行、維護檢修、安全生產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保證工程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9.2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9.2.1運行計劃根據農田水利工程的特點和農業生產需求,制定合理的運行計劃,保證工程設施在不同季節和農業生產周期內的高效運行。9.2.2水資源調度合理調度水資源,充分考慮農田灌溉、排水、防洪等需求,保證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9.2.3設備運行監控加強設備運行監控,定期檢查設備運行狀態,發覺問題及時處理,保證設備安全、穩定運行。9.2.4應急管理制定應急預案,應對突發事件,降低災害損失。加強應急演練,提高管理人員和農民群眾的應急處理能力。9.3農田水利工程維護與檢修9.3.1維護與檢修制度建立完善的維護與檢修制度,明確維護檢修周期、內容、標準等,保證工程設施始終處于良好狀態。9.3.2維護與檢修計劃根據工程設施的實際運行情況,制定合理的維護檢修計劃,保證工程設施的正常運行。9.3.3維護與檢修實施嚴格按照維護檢修計劃和標準進行實施,保證工程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對發覺的問題及時處理,防止發生。9.3.4質量驗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