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口腔頜面部腫瘤概論流行病學頭頸部惡性腫瘤居全身惡性腫瘤第6位,其中口腔癌位于第12位,10萬分之一吸煙、過度飲酒、嚼檳榔是危險因素口腔癌歐美、南亞國家的構成比高于我國性別:男:女=2:1;頜面部良性腫瘤>惡性年齡:國內40~60歲位高峰口腔頜面部腫瘤組織來源牙源性及上皮源性腫瘤最常見
良性腫瘤牙源性和上皮源性腫瘤多見其次為間葉組織腫瘤成釉細胞瘤、多形性腺瘤纖維瘤、管型瘤惡性腫瘤上皮源性最多見(鱗狀細胞癌最常見80%以上)其次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肉瘤發(fā)生在頜面部比較少淋巴造血系統(tǒng)來源惡性腫瘤可在頜面部首發(fā)良性:牙源性及上皮源性為多見惡性:鱗癌>腺癌>未分化癌好發(fā)部位排序依次為:惡性腫瘤在我國第一位:舌癌其次是頰黏膜癌、牙齦癌、腭癌、上頜竇癌口腔頜面部良性腫瘤好發(fā)于牙齦、口腔粘膜、頜骨和顏面部病因與發(fā)病條件內在因素神經(jīng)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乳腺癌及宮頸部癌機體免疫狀態(tài):細胞免疫遺傳因素腫瘤命名原則(補充)如:上唇血管瘤下頜骨成釉細胞瘤舌鱗狀細胞癌上頜骨肉瘤命名原則:發(fā)生部位+組織來源+生物學特性1.病史采集:良惡性
2.臨床檢查4.穿刺及細胞學檢查
口腔頜面部腫瘤診斷方法3.影像學檢查
5.活檢6.腫瘤標志物檢查
1.病史相當重要誘因:損傷史、炎癥史初起癥狀、部位、時間、生長速度、是否突然加速生長(惡變)年齡、生活習慣、職業(yè)家族史是否治療及效果
2.臨床檢查全身:營養(yǎng)狀況、進行性消瘦局部:張口受限、舌活動、眼球活動、面癱、麻木、疼痛、頭痛、腫脹、膨隆注意描述腫塊:大小、質地、邊界、活動度、形態(tài)、生長方式、鄰近關系3.影像學檢查CTMRIB超放射性核素3.影像學檢查CT:圖像清晰、連續(xù),借助造影劑,顯現(xiàn)軟組織MRI:軟組織顯示特別好;與CT比較,不用造影當劑增強即能顯示肌、血管,腫瘤;無電離輻射B超:囊性腫和軟組織腫瘤,良性或惡性放射性核素:甲狀腺癌、異位甲狀腺--(131)I或I125(優(yōu)),mTc-頜骨惡性腫瘤4.穿刺及細胞學非實質(如囊性)、有波動、有液體囊腫:膽固醇結晶血管瘤:血液淋巴管瘤:淋巴液4.穿刺及細胞學腫瘤的穿刺選用的穿刺針是?
4.穿刺及細胞學腫瘤的穿刺選用的穿刺針是?細針吸取活檢:6號針
準確率高95%以上唾液腺或一些深部腫瘤注意種植、擴散5.活體組織檢查:不麻、不縫、不染、不電、不擠、不干,間隔時間短5.活體組織檢查切取:表淺或有潰瘍鉗取:舌根部、咽部吸取:完整大的腫瘤,大的淋巴結切除:完整小腫瘤或淋巴結冷凍:術中,不確認懷疑惡變,不固定注意:血管,惡黑禁忌活檢診斷腫瘤時口腔頜面部腫瘤首先要區(qū)別腫瘤或非腫瘤疾病(如炎癥、畸形或組織增生所引起的腫塊)其次要鑒別腫瘤的良惡性質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鑒別8.組織學結構1.發(fā)病年齡4.與周圍組織的關系2.生長速度3.生長方式5.癥狀7.對機體的影響
6.轉移口腔頜面部腫瘤9.預后良惡性腫瘤的鑒別發(fā)病年齡良性: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惡性:癌多見于老年人;肉瘤多見于青壯年
良惡性腫瘤的鑒別生長速度一般慢一般快良惡性腫瘤的鑒別生長方式膨脹性生長浸潤性生長良惡性腫瘤的鑒別生長速度一般慢一般快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包膜,不侵犯周圍組織,界限較清楚,可移動侵犯、破壞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活動受限良惡性腫瘤的鑒別癥狀良性:一般無癥狀惡性:常有局部疼痛、麻木、頭痛、張口受限、面癱、出血等癥狀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轉移無常發(fā)生轉移良惡性腫瘤的鑒別對機體的影響
良性:一般對機體無影響,如生長在要害部位或對機體影響大,惡性:常因迅速發(fā)展、轉移和侵及發(fā)生并發(fā)癥時,也可危及生命重要臟器及發(fā)生惡病質而死亡良惡性腫瘤的鑒別組織學結構良性:細胞分化良好,細胞形態(tài)和結構與正常組織細胞相似惡性:分化差,細胞形態(tài)和結構呈異型性,有異常核分裂良惡性腫瘤的鑒別預后良性:較好,復發(fā)少惡性:較差,復發(fā)多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鑒別口腔頜面部腫瘤頰皮膚角化棘皮瘤8.組織學結構1.發(fā)病年齡4.與周圍組織的關系2.生長速度3.生長方式5.癥狀7.對機體的影響
6.轉移口底纖維瘤9.預后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鑒別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腔頜面部腫瘤8.組織學結構1.發(fā)病年齡4.與周圍組織的關系2.生長速度3.生長方式5.癥狀7.對機體的影響
6.轉移右上頜牙齦鱗狀細胞癌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鑒別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腔頜面部腫瘤8.組織學結構1.發(fā)病年齡4.與周圍組織的關系2.生長速度3.生長方式5.癥狀7.對機體的影響
6.轉移左腮腺癌致左側面癱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鑒別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腔頜面部腫瘤8.組織學結構1.發(fā)病年齡4.與周圍組織的關系2.生長速度3.生長方式5.癥狀7.對機體的影響
6.轉移下唇癌致頦下淋巴結轉移9.預后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原則口腔頜面部腫瘤的治療單一的方法好?還是多種方法結合使用好?治療原則良性腫瘤
以外科治療為主。臨界瘤應切除腫瘤周圍部分正常組織作冷凍切片檢查。如有惡變,應擴大切除范圍。
惡性腫瘤
應根據(jù)腫瘤的組織來源、生長部位、分化程度、發(fā)展速度、臨床分期、患者的機體狀況等,全面研究后再選擇適當?shù)闹委煼椒ā<毎只潭?(請連線)1.細胞分化程度較好的腫瘤2.分化程度較差或未分化的腫瘤B.對放射線不敏感,故常采用手術治療A.對放射線較敏感,應采用放射與化學藥物治療組織來源:1.對放射和化學藥物都具有高度敏感性,且常為多發(fā)性并有廣泛性轉移的腫瘤,采用的治療方法是?A.手術B.放射、化學藥物和中草藥治療為主的綜合療法?如淋巴造血組織來源的腫瘤--放射和化學藥物都具有高度敏感性組織來源:2.對放射不敏感的腫瘤,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前后可給予化學藥物作為輔助治療。如骨肉瘤、纖維肉瘤、肌肉瘤(胚胎性橫紋肌肉瘤除外)、惡性黑色素瘤、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腫瘤等對放射不敏感組織來源:對放射線有中度敏感的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則應結合病員的全身情況、腫瘤生長部位和侵犯范圍,決定采用手術、放射、化學藥物,或綜合治療。臨床分期:一般早期病員不論應用何種療法均可獲效,而晚期患者則以綜合治療效果為好。治療方法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方法見教材208頁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
免疫治療
綜合序列治療(化療+手術+放療)等手術治療腫瘤外科原則
放射治療?敏感、中度、不敏感放射治療(預習后回答)化學藥物治療化學藥物治療1)細胞毒素類:氮芥,環(huán)鱗酰胺2)抗代謝謝類:甲氨蝶呤(骨肉瘤),5-氟尿嘧啶3)抗生素類:博來霉素,平陽陽霉素4)激素類:腎上腺皮質激素類5)植物類:長春新堿,喜樹堿6)其他:丙卡巴肼,羥基尿,順鉑口腔頜面部腫瘤的預防口腔頜面部腫瘤的預防要點消除或減少致癌因素及時處理癌前病損加強防癌宣傳開展防癌普查或易感人群監(jiān)測(定期復查)口腔頜面部囊腫軟組織囊腫皮脂腺囊腫
皮樣或表皮樣囊腫甲狀舌管囊腫鰓裂囊腫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腔頜面部囊腫軟組織囊腫潴留性囊腫
發(fā)育性囊腫
共同的治療方法:手術治療皮脂腺囊腫
主要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腫。囊內為白色凝乳狀皮脂腺分泌物。
口腔頜面部囊腫軟組織囊腫皮脂腺囊腫
臨床表現(xiàn)常見于面部,小的如豆,大則可至小柑橘樣。囊腫位于皮內,并向皮膚表面突出。囊壁與皮膚緊密粘連,中央可有一小色素點(與表皮樣囊腫作鑒別)。
sebacecouscystinforehead皮脂腺囊腫治療手術切除。沿顏面部皮紋方向作梭形切口,應切除包括與囊壁粘連的皮膚。
皮脂腺囊腫皮樣或表皮樣囊腫
口腔頜面部囊腫軟組織囊腫皮樣或表皮樣囊腫由胚胎發(fā)育時期遺留于組織中的上皮細胞發(fā)展而形成的囊腫;后者也可以由于損傷、手術使上皮細胞植入而形成。
治療手術摘除口底皮樣囊腫
臨床表現(xiàn)多見于兒童及青年。皮樣囊腫好發(fā)于口底和頦下區(qū)。表皮樣囊腫好發(fā)于眼瞼、額、鼻等部位。生長緩慢,呈圓形。囊腫表面光滑,囊腫與周圍組織無粘連,觸診時囊腫堅韌而有彈性,似面團樣。穿刺檢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樣分泌物,有時大體標本可見毛發(fā)。皮樣或表皮樣囊腫皮樣或表皮樣囊腫口腔頜面部囊腫AtypicalsuperotemporaldermoidcystSurgicalapproachtotemporaldermoidcystCompletelyexciseddermoidcyst軟組織囊腫口腔頜面部囊腫軟組織囊腫甲狀舌管囊腫甲狀舌管未消失殘存上皮分泌物聚積而成臨床表現(xiàn)多見于1-10歲的兒童成年人少見頸正中線舌盲孔?至胸骨切跡間舌骨上下部最常見
甲狀舌管囊腫甲狀舌管未消失殘存上皮分泌物聚積而成口腔頜面部囊腫軟組織囊腫請同學回憶舌盲孔的解剖位置?在胚胎第4周時,甲狀腺始基借甲狀舌管和咽相連,甲狀舌管在胚胎5~6周時自行退化,僅在起始點處留下一淺窩,即舌盲孔。如甲狀舌管退化不完全時,由殘存上皮分泌物聚積,可在頸前正中舌根至甲狀腺的行程內形成甲狀舌管囊腫甲狀腺舌盲孔甲狀舌管舌盲孔:甲狀舌管起始部位,來自內胚層上皮界溝:口咽膜所在位置2臨床表現(xiàn)
多見于1-10歲的兒童成年人少見頸正中線舌盲孔至胸骨切跡間舌骨上下最常見生長緩慢圓形質軟邊界清楚與表面皮膚及周圍組織無粘連位于舌骨以下的囊腫捫及堅韌的索條與舌骨體粘連故可隨吞咽及伸舌等動作而移動
甲狀舌管囊腫
甲狀舌管囊腫治療手術(關鍵是應將囊腫或瘺管及舌骨中份一并切除)治療手術(關鍵是應將囊腫或瘺管及舌骨中份一并切除)
口腔頜面部囊腫軟組織囊腫鰓裂囊腫
來源:鰓裂上皮殘余,或頸淋巴結異位涎腺上皮
發(fā)病年齡:青少年好發(fā)
部位:頸上部頸側方(舌骨水平,胸鎖乳突肌上1/3前緣附近)口腔內可發(fā)生
臨床表現(xiàn):邊界清、活動、增大緩慢、無癥狀(無感染時)鰓裂囊腫鰓裂囊腫Branchialcyst部位:頸上部頸側方(舌骨水平,胸鎖乳突肌上1/3前緣附近)
鰓裂囊腫治療治療手術徹底切除口腔頜面部囊腫頜骨囊腫口腔頜面部囊腫頜骨囊腫牙源性頜骨囊腫非牙源性頜骨囊腫發(fā)生于頜骨與成牙組織或牙有關
根尖囊腫
始基囊腫
含牙囊腫
牙源性角化囊腫
由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殘留的上皮發(fā)展而來
球上頜囊腫
鼻腭囊腫
正中囊腫
鼻唇囊腫
來源
名稱
命名特點
與成牙組織或牙有關
與發(fā)生部位有關
口腔頜面部囊腫頜骨囊腫診斷
病史臨床表現(xiàn)x線檢查治療一旦確診及時手術治療
臨床表現(xiàn)多見于青少年初期無自覺癥狀面部畸形
x線片清晰圓形或卵圓形的透明陰影邊緣整齊周圍常呈現(xiàn)一明顯白色骨質反應線
(角化囊腫有時邊緣可不整齊)
二、頜骨囊腫(一)牙源性囊腫:1.根端囊腫為最常見的頜骨囊腫,是由于根尖肉芽腫慢性炎癥刺激引起牙周膜內的上皮殘余增生而致。根端囊腫好發(fā)于前牙區(qū);2.始基囊腫發(fā)生于成釉器發(fā)育的早期階段,釉質和牙本質形成之前。3.含牙囊腫發(fā)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可來自一個或多個牙胚。好發(fā)于下頜第三磨牙及上頜尖牙區(qū);4.角化囊腫系來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殘余。好發(fā)于下頜第三磨牙區(qū)及下頜升支部囊腫生長緩慢,早期無自覺癥狀;囊腫增大骨質膨脹后,形成面部畸形;捫診時有乒乓感或羊皮紙樣脆裂聲;頰側骨板吸收時有波動感,病理性骨折;出現(xiàn)牙齒移位、松動與傾斜;角化囊腫的囊液中含皮脂樣物根端囊腫可見齲壞、殘根或死髓牙;含牙囊腫及角化囊腫可見缺失牙或多生牙囊腫繼發(fā)感染時感覺腫痛發(fā)熱全身不適角化囊腫容易復發(fā)和癌變根尖周囊腫含牙囊腫角化(始基)囊腫病因根尖炎癥刺激牙周上皮增生而來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縮余釉上皮與牙冠之間出現(xiàn)液體滲出而形成原始牙胚或牙板殘余好發(fā)部位多見于前牙下頜第三磨牙為主,也常見于上頜尖牙多見于下頜第三磨牙及升支區(qū),也見于上頜尖牙牙齒死髓牙或殘根缺牙或牙數(shù)正常缺牙或牙數(shù)正常內容物草黃色或草綠色液體草黃色或草綠色液體乳白/皮脂樣物X線片單房,根尖在囊腔內單房或多房,含牙,規(guī)則,頰舌側膨脹可含牙,單房>多房,軸向生長,1/3舌向膨脹牙源性頜骨囊腫鑒別診斷(二)非牙源性囊腫是由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殘存于面突連接處的上皮發(fā)展而來。常見的有球上頜囊腫、鼻腭囊腫、正中囊腫、鼻唇囊腫(二)非牙源性囊腫多見于青少年,主要表現(xiàn)為頜骨骨質的膨脹。球上頜囊腫位于上頜側切牙與尖牙之間;鼻腭囊腫位于切牙管內或附近;正中囊腫位于切牙孔之后的腭中縫;鼻唇囊腫位于上唇底和鼻腔前庭內診斷:特殊的X線表現(xiàn)。治療:手術刮除。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腔頜面部囊腫頜骨囊腫牙源性頜骨囊腫(與成牙組織或牙有關)
PeriapicalRadicularCystPrimordialCyst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腔頜面部囊腫頜骨囊腫Dentigerouscyst牙源性頜骨囊腫(與成牙組織或牙有關)
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腔頜面部囊腫頜骨囊腫OdontogenicKeratocyst牙源性頜骨囊腫(與成牙組織或牙有關)
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腔頜面部囊腫頜骨囊腫非牙源性頜骨囊腫由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殘留的上皮發(fā)展而來GlobulomaxillaryCyst
NasolabialCyst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腔頜面部囊腫頜骨囊腫NasopalatineCyst非牙源性頜骨囊腫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殘留的上皮發(fā)展而來患者性別:男年齡:28患者病史:患者因雙側上頜骨腫物來我院就診,完善病變區(qū)牙齒治療后,行雙側上頜骨囊腫摘除加根尖搔刮術。術后傷口雙側裂開。處理:1.因上皮組織進入骨腔,做骨腔內搔刮,去除腔內所有上皮組織,在頜骨表面用可吸收膜遮蓋腔口讓上皮沿膜表面生長2.全麻下手術,充分松弛強周圍上皮后縫合創(chuàng)口,腔內填塞碘仿紗條,鼻腔引出,血管瘤、脈管性疾病血管瘤多見于嬰兒出生時(約1/3)或出生后不久(1個月內)
口腔頜面部良性腫瘤起源于殘余的胚胎成血管細胞
生物學行為
組織病理學特點瘤內富含增生活躍的血管內皮細胞并有成血管現(xiàn)象和肥大細胞的聚集
可以自發(fā)性消退增生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病程毛細血管擴張紅斑高出皮膚
高低不平似楊梅(草莓)
1年以后鮮紅暗紫棕色皮膚可呈花斑狀
完全消退
60%(5年內)75%(7年)
10%-30%(10歲)
10-12歲局部色素沉著淺瘢痕皮膚萎縮下垂等
血管瘤多見于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血管瘤生物學行為是可以自發(fā)消退的。增殖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脈管畸形靜脈畸形舊稱海綿竇血管瘤由血竇組成,體位試驗陽性,
穿刺:可凝固性血液長大后可引起發(fā)病部位的畸形。脈管畸形微靜脈畸形舊稱毛細血管瘤
顏面部多發(fā),呈現(xiàn)紅或酒紅色,與皮膚表面平齊指壓病損顏色消退,解壓后恢復原色脈管畸形動脈畸形有搏動性的血管畸形,常見于顳部及頭皮下,呈念珠狀,捫診有震顫,聽診有風吹樣雜音。脈管畸形
淋巴管畸形常見于唇、舌、頰、頸。分為微囊型及大囊型
1)微囊性
孤立的或多發(fā)性散在的小圓形囊性結節(jié)狀或點狀病損,無色、柔軟,無壓縮性,界不清,可造成肥大畸形。
脈管畸形2)大囊性主要發(fā)生于頸部鎖骨上區(qū),多房性,有透明、淡黃色水樣液體,
體位移動試驗陰性,透光試驗陽性脈管畸形混合型脈管畸形脈管畸形治療手術切除放射治療硬化劑注射等嬰兒血管瘤先觀察,必要時干預。口腔頜面部腫瘤良性腫瘤和瘤樣病變色素痣口腔頜面部瘤樣病變交界痣:痣細胞位于真皮與表皮交界處皮內痣:痣細胞位于真皮內混合痣IntradermalNevus皮內JunctionalNevus交界CompoundNevi混合色素痣臨床表現(xiàn)交界痣:光滑平坦或稍隆起的淡棕色或深棕色,一般較小、無毛,感染則出現(xiàn)黑色素環(huán)皮內痣是平坦或高出皮面。顏色由棕褐至漆黑,多數(shù)有毛。臨床表現(xiàn)混合痣:表現(xiàn)為皮內痣部分——色素痣的中心部位呈隆出皮膚的斑塊,常生長毛發(fā)。表現(xiàn)為交界痣部分——其四周繞以平滑而色素呈彌漫分布的暈。IntradermalNevus皮內JunctionalNevus交界CompoundNevi混合色素痣交界痣發(fā)生惡性變癥狀:癢、灼熱、疼痛;迅速增大;色澤加深;表面出現(xiàn)感染、破潰、出血,或痣周圍皮膚出現(xiàn)衛(wèi)星小點、放射黑線、黑色素環(huán);引流區(qū)淋巴結腫大等惡性黑色素瘤多來自交界痣
口腔頜面部瘤樣病變治療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色素痣手術切除牙齦瘤牙齦瘤(二)病理1.纖維型:含大量的膠原纖維2.肉芽腫型:肉芽組織3.血管型:似血管瘤,損傷后極易出血。血管型重點掌握妊娠期牙齦瘤妊娠期牙齦瘤原因:孕激素和細菌的共同作用臨床表現(xiàn):牙齦呈鮮紅色,表面呈分葉狀,并無疼痛。與化膿性肉芽腫相鑒別化膿性肉芽腫——疼妊娠期牙齦瘤——不疼妊娠期牙齦瘤,分娩后可恢復正常牙齦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一般同時拔除病灶牙并去除波及的牙槽骨、牙周膜、骨膜神經(jīng)源性腫瘤神經(jīng)鞘瘤神經(jīng)纖維瘤神經(jīng)鞘瘤穿刺:不凝結褐色血樣液體如來自感覺神經(jīng)的有明顯的壓痛或放射性痛神經(jīng)纖維瘤多見于青年表面皮膚呈大小不一的棕色斑皮膚內有多發(fā)性瘤結節(jié),沿皮下神經(jīng)呈念珠狀分布如來自感覺神經(jīng)的有明顯的觸痛治療:手術切除
切開神經(jīng)外膜,將腫瘤摘除骨源性——骨化性纖維瘤青年人女性多見,下頜多見;生長緩慢,早期無自覺癥狀;腫瘤增大后引起面部畸形或咬合紊亂.治療:手術切除。牙源性腫瘤牙源性腫瘤的來源牙板——牙胚縮余釉上皮——牙齦結合上皮Malassez上皮剩余——來源于上皮根鞘,殘留在牙周膜中,為絕大多數(shù)牙源性腫瘤的來源牙源性腫瘤成釉細胞瘤成釉細胞瘤:下頜體部、下頜角
臨床表現(xiàn)青壯年多發(fā)常見于下頜骨體及下頜骨角生長緩慢初期無自覺癥狀逐漸發(fā)展頜骨膨大畸形左右面部不對稱侵犯牙槽突侵入軟組織內影響下頜骨的運動度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礙對合牙咬傷壓痕潰瘍繼發(fā)性感染而化膿潰爛疼痛壓迫下牙槽神經(jīng)患側下唇及頰部可能感覺麻木不適骨質破壞較多病理性骨折(成釉細胞瘤是臨界瘤,有局部浸潤周圍骨質的特點)
成釉細胞瘤
診斷
病史、臨床表現(xiàn)、x線特點
治療手術治療為主(需將腫瘤周圍的骨質至少在0.5cm處切除)
口腔頜面部腫瘤按生物學特性和對人體的危害,可將口腔頜面部腫瘤分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臨界瘤囊腫瘤樣病變局部浸潤性生物學特性介于良性和惡性之間成釉細胞瘤
口腔頜面部良性腫瘤在腫瘤周圍至少0.5cm處手術切除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舊稱牙源性角化囊腫來源于牙板上皮剩余早期無癥狀,繼續(xù)發(fā)展頜骨膨隆,多向頰側。易繼發(fā)感染為其特點。可轉變?yōu)榛蛲瑫r伴有成釉細胞瘤存在有顯著的復發(fā)性和癌變能力痣樣基底細胞癌綜合征多發(fā)性角化囊性瘤同時伴發(fā)皮膚基底細胞痣(或基底細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寬、顱骨異常、小腦鐮鈣化等癥狀時,又稱為多發(fā)性基底細胞痣綜合征。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
唇癌
指發(fā)生于唇紅黏膜的癌(鱗狀細胞癌多)發(fā)生于唇內側黏膜應屬頰黏膜癌唇部皮膚者應屬皮膚癌
顏面部皮膚癌分為黑色素瘤及非黑色素瘤2大類可來自皮膚表皮或自皮膚附件(如汗腺癌)基底細胞癌多見頰癌原發(fā)于頰黏膜的癌(常由白斑發(fā)展而來)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口腔頜面部常見腫瘤口底癌
指發(fā)生于口底黏膜的鱗癌
上頜竇癌
以鱗癌常見口咽癌
原發(fā)于軟腭與舌骨水平之間含舌根軟腭扁桃體咽側咽后壁及會厭周圍等部位的惡性腫瘤
最常見的口腔癌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舌癌carcinomaoftongue鱗狀細胞癌最常見
腺癌、淋巴上皮癌或未分化癌少牙齦癌在口腔癌中僅次于舌癌頰黏膜癌
居第3位舌前2/3屬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國風繡球美術課件
- 藥學部副主任競聘述職報告
- 隨行付新產(chǎn)品鑫一付創(chuàng)業(yè)計劃
- 雷電天氣的安全
- 信息技術應用與工作效率改進
- 電力生產(chǎn)事故警示教育
- 理財規(guī)劃師課件
- 集成電路知識
- 通信服務行業(yè)智能網(wǎng)絡監(jiān)控解決方案
- 辦公室行政管理作業(yè)指導書
- 牙發(fā)育異常(口腔組織病理學課件)
- 玻璃加工工藝流程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名師課件2
- 冠心病課件完整版本
- 女性骨盆解剖課件
- RTCADO-311A-2017原版完整文件
- DB11T 213-2014 城鎮(zhèn)綠地養(yǎng)護管理規(guī)范
- 天然氣公司工程管理獎懲制度
- 《 大堰河-我的保姆》說課課件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五年級下冊生命生態(tài)與安全教案
- 小學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教學設計:小小志愿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