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詩詞曲五首(教師版)_第1頁
第24課詩詞曲五首(教師版)_第2頁
第24課詩詞曲五首(教師版)_第3頁
第24課詩詞曲五首(教師版)_第4頁
第24課詩詞曲五首(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4課《詩詞曲五首》學習目標重點難點1.了解“表”的特點以及寫作背景。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張和政治愿望。4.把握本文議論、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5.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重點積累本文的文言詞語并掌握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后主劉禪提出的幾條建議。

難點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一、作者簡介岑參(約715—770),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深刻的體會。岑參的詩想象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史上,他與蘇軾并稱為“蘇辛”,與李清照并稱為“濟南二安”。辛棄疾現存詞600余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斗精神是他的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文天祥(1236—1283),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張養浩(1270—1329),濟南(今屬山東)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與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稱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等。二、理解詞義原文: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譯文: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到故鄉家中。路上碰到一個鄉里人,問:“我家里還有什么人?”“遠看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用杵臼搗去野谷的皮殼來做飯,摘下葵葉來做菜羮。菜羮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原文: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譯文:北風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塞北一帶的天空八月就紛紛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著不暖,織錦被也顯得單薄。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交錯,萬里長空凝聚著陰暗的愁云。主帥的營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風拉扯著紅旗,紅旗凍僵了無法飄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離開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原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長了。只有長江的水滾滾東流,永遠也流不盡。孫權年輕時就統率千軍萬馬,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對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譯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開始于一部儒家經書,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整整四年的困苦歲月。祖國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風吹卷著的柳絮,自己一生動蕩不安,就像被雨擊打的浮萍。在惶恐灘頭訴說心中的驚慌不安,在零丁洋嘆息自己孤苦無依。自古以來誰能不死?留下赤誠的心來照耀史冊。原文: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譯文:(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匯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地勢險要。遙望長安,心頭感慨萬千。從秦漢宮殿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十五從軍征》1.怎么理解詩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十五”“八十”相對照,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老兵“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突出兵役的繁重。一個“始”字,也表明盼家之心已久。2.“家中有阿誰?”主人公為什么這樣追問呢?一句“家中有阿誰”的追問,推出了作品的聚光點——家。六十五年了,豈敢奢望家人安然無恙、親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萬幸了。所以他只問,家中還有誰僥幸茍活人世呢?3.老兵回家時看到了什么景象,這一景象揭示了什么?野兔亂竄出入狗洞,野雞亂撲飛上房梁,野生谷子長滿庭院,野生葵菜布滿井沿,滿眼凄楚荒涼的景象,揭示了封建社會殘酷的戰禍和人民被統治者奴役的痛苦。

4.課文主題《十五從軍征》描繪了一個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后的種種場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表達了詩人對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的怨恨與同情。《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開頭兩句描寫了邊塞怎樣的氣候特征?描寫了邊塞風狂雪早的氣候特征,“卷”“折”形容風勢之猛,“即”,表明這里與內地相比,冬天來得格外早,不免使人驚異,“飛”字勾畫出雪花漫天飄舞的景象。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為什么成為千古名句?這兩句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北風看成春風,將雪花比作梨花,新穎貼切,聯想美妙,展現出一幅壯麗的北國冰雪風光圖,營造出一個情趣盎然、壯美浪漫的意境。表現了詩人化苦為樂、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3.“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著。”這四句詩描寫了邊塞戰士怎樣的生活狀態?描寫了邊塞戰士苦寒的生活狀態,“散入”一句承上文的野外雪景,筆觸由帳外轉入帳內,寫塞外極寒雪天里軍中的生活情景,后兩句互文見義,從側面襯托出邊塞的苦寒。4.“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這兩句詩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這兩句是過渡句,將視線又轉向了“外景”,“百丈冰”是夸張的寫法,“愁云慘淡”為送別醞釀了“愁”的氣氛,這里把邊塞戰士的軍營置于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中,給人以奇異壯偉的感受,同時由詠雪過渡到送別,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5.請展開合理的想象,描繪“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所展現的畫面。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儼然一位守邊將士。6.“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和無限惆悵的感情。情景交融,使人產生無盡的遐想,思緒綿綿,余味無窮。7.課文主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描繪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綺麗風光,表達了詩人對邊塞風光的熱愛、贊美,以及對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對離別的惆悵之情。《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1.為什么說“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是自問無答?詞人為什么這樣問?這兩句是倒裝句,應為“滿眼風光北固樓,何處望神州?”詞人之所以自問無答,是為了表達此時的悲憤心情。想到大好中原已淪陷金人之手,觸景生情故而發問。2.分析“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的表達效果。詞人從時間和空間角度出發,具有深沉的歷史感。“悠悠”“滾滾”兩個疊詞,加重感情色彩,增強韻味。同時,“悠悠”一詞既指時間漫長久遠,也指詞人的思緒無窮。3.課文主題詞人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諷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對朝廷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一腔愛國豪情。《過零丁洋》1.首聯寫了文天祥的一生所經歷的兩件大事,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前句寫詩人因科舉考試走入仕途;后句寫詩人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抗元。2.請對頷聯作簡要的賞析。這兩句詩用工整的對偶和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危亡的國勢比作風中柳絮,將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把國家的破敗與個人的不幸連結起來,形象地展現了當時風雨飄搖的政治形勢。3.頸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上句追憶當年兵敗、憂心國事的心情,下句寫不幸被俘的處境,運用對偶和雙關,巧用地名,將詩人昨日的惶恐、眼前的伶仃之感渲染得淋漓盡致,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急。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前一句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后一句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精神收束全篇,表現了詩人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思想感情。一、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景的句子,說說作者是如何描寫邊塞風光的,寫出了怎樣的特點。“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前兩句中,“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見雪。“白草折”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生動地寫出了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后兩句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以春景寫冬景,發揮聯想,運用比喻,既寫出詩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現了邊塞特有的奇異風光。“忽如”二字不僅寫出“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之態,而且再次傳達出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浪漫色彩。二、《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試結合全詩及作者生平,談談你的理解。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與元軍作戰,被俘,途經零丁洋時,元軍逼迫他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他寫下了這首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來,人世間誰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顆赤膽忠心,永遠照耀在史冊上。此句慷慨陳詞,直抒胸中正氣,表現出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斗志。三、《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和《山坡羊·潼關懷古》均為懷古之作,說說它們分別詠嘆了怎樣的歷史,表達了怎樣的懷古之情。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作者熱情贊頌了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借古諷今,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之氣的南宋朝廷進行了暗諷,表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山坡羊·潼關懷古》中,作者撫今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封建統治階級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四、《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敘事詩。試發揮想象,擴充細節,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示例】秋天已經接近尾聲了,連樹上的最后一片葉子也已凋落。天色已近黃昏,在凄清的羊腸小道上,走著一個孤零零的老兵。他兩鬢斑白,一身破舊的布衣,那老樹皮似的手拄著一根拐杖,蹣跚地朝著他記憶中的家鄉走去。?60年了!整整60年啊!或許,家鄉未曾發生過多大的變化,但這位60個春秋未曾踏上過故土的老人,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老兵又累又餓地坐在路邊歇息。這時,一個農夫模樣的老人走過,老兵趕緊追問:“請問老哥,這桃花村怎么走?”“那不就是嗎?”老兵順著老者的手望去,可不是,有時候家就近在咫尺,卻又找不到。“謝謝啦!”老兵感激地望著老者,感覺眼前這位熱情的農夫似曾相識。“那您是……”老者問道。“我就是60年前征兵時被抓去的那個阿福呀!”“哦,哦,哦,我記起來了,你就是張大嬸的兒子!你可終于回來了,也不枉她老人家盼了這么多年啊……”“幸虧您還記得我,要不,我連家都找不到了。家母可還住在本村?”老兵一想到很快就可以和家人團聚了,心情便格外激動。“唉,晚了,晚了!你的家人早已去世多年了。”老者感觸頗多地說,“這都是命啊!”“什么?都……去了?”老者的話像是一盆冷水潑在老兵頭上;老兵的身子顫抖著,仿佛秋風中的落葉。“你要節哀呀!”老者扶住他。老兵就這樣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門口。他伸出發抖的手,推開這扇搖搖欲墜的大門,一只野兔驚得亂竄,野雞也嚇得滿院亂飛。庭院里已是雜草叢生;野生的谷子長滿了院子,井沿邊也爬滿了野葵菜。望著這滿目瘡痍的家,他不禁想起了昔日那個雖簡陋卻很干凈的院子——籬笆內雞鴨搶食,和母親、大哥、大嫂、小弟一起圍坐在石桌旁吃飯,還有,那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侄兒……他走進家門,扶起倒在地上的布滿青苔的石凳,撫摸著字跡剝落的破門匾,看著那結滿蜘蛛網的門窗,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他:他再也見不到他的家人了,他還要孤苦地生活下去——這喪親之痛撕心裂肺啊!老兵猶如木偶般,草草地收拾了一下被動物們盤踞已久的、破敗不堪的家;看看已是夜幕降臨了,于是,舂了些野谷煮飯,又采了幾棵野葵來到廚房準備做菜湯。站在廚房里,他好像又看見了母親忙碌的身影,滿臉慈愛的母親正做著他最喜歡吃的高粱餅子。當他忍不住偷吃那滾燙的高粱餅子被燙著時,母親總是心疼地幫他吹吹手指……而今,廚房還在,可他卻再也吃不到那么香、那么甜的高粱餅子了!他孤單地坐在桌旁,卻下不了筷子。他好想母親為他夾菜,好想念小弟跟他搶菜吃的日子。沒有了親人的陪伴,做這些菜又跟誰分享呢?突然,一聲似曾熟悉的呼喚打斷了他的千愁萬緒:“細伢子喲,快回來吃飯嘍——”是母親在呼喚他嗎?他失魂落魄地走到大門口,向外張望,卻什么也沒有。他仰天長嘯:“母親啊,兒回來啦!您聽見了嗎?您的不孝兒回來看您啦!母親啊,您回答我呀……”他頹然地跪在地上,任憑淚水滴落在衣襟上。山的那一邊,回響著他撕心裂肺般的吼叫。過了好久,他才站起來,仿佛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呆滯無神的眼睛望著遠方,嘴里在喃喃自語:“我回來了,母親,我回來了……”他搖搖晃晃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從此,再也沒有人見過他。題組A基礎過關練一、選擇題1.【古詩賞析】下面對《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A.這是一首登高感懷之作。詩人登樓遠眺卻望不見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戰,列朝的存亡如滔滔江水,囊括時空,氣勢恢宏。B.京口曾是東吳建都之地,詩人由此展開聯想。“萬兜鍪”言孫權軍容之盛,“坐斷”言其功業之大,“戰未休”贊其斗志之旺。C.這首詞風格豪放雄壯。詞的下片詩人豪邁地宣稱,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自己匹敵,并希望后代能像孫權一樣建功立業。D.這首詞屬小令,卻吟詠重大的題材,氣勢壯闊,古今少見。全詞層次分明。整篇三問三答,自相呼應,創前所未有的意境。【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詩歌鑒賞。C.“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辛棄疾借用此典,意在說明只有像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才能與孫權一決高低。其實,暗示了只有孫權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詞人贊賞孫權,就是要此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嘆如今南宋當下沒有像孫權這樣的人來扭轉乾坤。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孫權一樣,有奮發圖強,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暗示了自己的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自己匹敵,并希望后代能像孫權一樣建功立業”有誤;故選C。2.閱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唐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達了詩人對邊塞奇異壯美風光的喜愛之情。B.“濕羅幕”“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寫出了天氣的寒冷和軍營將士的艱苦生活。C.“紛紛暮雪下轅門,風犁紅旗凍不翻”,大雪紛紛、天寒地凍,表現詩人身處惡劣環境的痛苦與悲傷。D.“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峰回路轉,武判官的身影已消失不見,詩人依然深情目送。【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C.有誤,“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故選C。3.《山坡羊·潼關懷古》對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B.“山河表里潼關路”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涌的情態。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D.本散曲由潼關而懷古,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表達了對廣大人民的同情;故選D。4.《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哪個字沒有出現兩遍?(

)A.如 B.苦 C.百 D.萬【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名篇背誦。《山坡羊·潼關懷古》內容“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其中“萬”字出現了一次;故選D。5.對《過零丁洋》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過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首聯,詩人先回顧身世,遭遇辛苦,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后追述戰斗生涯,在頻繁的抗元戰爭中已度過四年。B.頷聯比喻貼切,將國家和個人分別比作雨中浮萍和風中柳絮,感慨國破家亡和身世坎坷。C.頸聯,詩人回憶曾在惶恐灘撤退,內心仍驚恐不安。如今只身被押,遠渡零丁洋,更感孤獨無援。D.尾聯直抒胸臆,集中體現了詩人忠貞不屈、以死明志的愛國精神和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賞析。B.頷聯是將國家和個人分別比作風中柳絮和雨中浮萍,不是選項“將國家和個人分別比作雨中浮萍和風中柳絮”。故選B。6.選出下列對《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賞析有誤的一項(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A.上闋借景抒情,作者登樓遠望,想到中原淪陷的故土,感嘆歷史興亡之事遠逝難追。B.下闋借曹劉來襯托孫權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英雄的仰慕,對無能的南宋朝廷的憤慨。C.全詞簡潔明快,層次分明,以三問三答來結構全篇,相互呼應。D.全詞融古語入問,臻于化境,意境高遠,盡顯婉約的創作風格。【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詩詞賞析。D.“盡顯婉約的創作風格”有誤,應為:盡顯豪放的創作風格。故選D。7.選出對《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有誤的一項(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A.“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寫邊塞風狂雪早。“卷”“折”從正面、側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B.“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直接寫天氣的奇寒。將軍的手凍僵了連弓也拉不開,都護的鐵甲也冷得不敢穿上。C.“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兩句轉寫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蓋,縱橫交錯,抬眼望去,陰云密布。“愁”“慘”為餞別場面醞釀了氣氛。D.“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描寫餞別的情景。此句扣題,連舉三種樂器,寫出送別宴上蒼涼悲壯的豪氣。【答案】B【詳解】考查對詩歌關鍵詞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詞句。B.“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運用了互文,意思是: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選項句意理解有誤;故選B。8.選出下列對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有誤的一項(

)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A.這首元曲是一首懷古小令,寫景、抒情、議論完美結合,抒發歷史興亡之感。B.一“聚”一“怒”的動態意象中,寫盡潼關地勢的險峻,將自然風光人格化。C.“望西都”引起深沉感慨,“傷心秦漢經行處”是曲眼,霸秦強漢,轉眼焦土。D.“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直抒胸臆,深刻警策,表現對人民的深切同情。【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能力。C.“傷心秦漢經行處”是曲眼”表述有誤。依據全曲內容可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曲眼,表現了作者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尖銳地指出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達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故選C。二、句子默寫9.根據要求默寫。(1)《十五從軍征》中,和賀之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詩人目送友人離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詩句是:,。(3)辛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情不自禁地贊揚孫權:“,。”是啊,連曹操也不得不感嘆“”。(4)“舍生取義”是中國古代文人所推崇的生死觀,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就是對這種生死觀的真情表白。(5)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用“,”點出了作者途經潼關,遙望舊朝故都長安時無限傷感的原因。【答案】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生子當如孫仲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詳解】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是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兜、鍪、坐、汗、闕”等字詞容易寫錯。1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詩人目送友人離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詩句是:,。【答案】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解析】略三、情景默寫11.填空。(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詩人目送友人離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詩句是:,。(2)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在軍營里設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樂器齊鳴和響來增添蒼涼悲壯豪氣的詩句是:,。(3)《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潼關雄偉氣勢的句子是:,,。(4)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4周年的主題班會上,同學們一起吟詠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其中“,”,不禁讓我們想起中華民族的那段悲慘歷史,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深刻道理。(5)《十五從軍征》中更加深刻地表現出老翁孤獨凄涼的處境和心情的句子是:,。(6)《十五從軍征》中揭露(表現)漢代極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答案】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詳解】默寫題作答時,一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山回路轉、置酒、琵琶、羌笛、峰巒、潼關、風飄絮、雨打萍、冢累累”都是容易寫成錯字或別字。12.《十五從軍征》中更加深刻地表現出老翁孤獨凄涼的處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答案】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解析】略13.《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潼關雄偉氣勢的句子是:,,。【答案】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解析】略14.《十五從軍征》中揭露(表現)漢代極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答案】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解析】略四、語言表達15.文天祥《過零丁洋》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膾炙人口,有些同學總是把“汗青”誤寫為“漢青”。下面提供的歷史素材中哪三句話最能言簡意賅地解釋為什么要寫為“汗青”?(填寫句子序號)①戰國魏晉時期的主要書寫材料是竹簡,竹簡的制作材料是竹片。②我國多地發現了大量的古代竹簡,其中居延出土了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③為了便于書寫并避免蟲蛀,要用火烘烤青竹片使水分如汗滲出,故稱“汗青”。④除竹簡外,還有木簡和“牘”,“牘”的外形比“簡”更寬更厚一些。⑤竹簡常用于書寫經典、記載史傳,因此“汗青”多用來借指“史冊”。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答案】①③⑤【詳解】根據詩句意思可知,汗青,即為史冊,它的書寫材料應為竹簡。據此可知,④句寫木簡等其他材料,⑥句寫竹簡對文化傳播的作用,均與“汗青”的聯系不大,應排除;③句寫“汗青”名字的由來,⑤句寫為何用“汗青”代表史冊,與“汗青”一詞聯系緊密,應保留;比較①②兩句會發現,①句最后寫到竹簡的制作材料竹片,③句則寫烘烤竹片去除水分,聯系非常緊密,故應保留;所以最終保留①③⑤來解釋寫作“汗青”的原因。五、綜合性學習16.綜合性學習班級要開展“辛棄疾詩詞”專題學習,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活動一:欣賞辛詞的意境之美(1)辛棄疾的詞,語言冼練、意境開闊。從下列詞句中任選一句,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詞句所展現的畫面。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②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③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活動二:體味辛詞的情妙之處(2)辛棄疾的詞,善于用典,寓意深遠。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小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①“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悠悠”一詞意蘊深遠,請你結合具體情境賞析這個詞語。②在“生子當如孫仲謀”中,作者借用典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活動三:感受辛棄疾的人格之美辛棄疾南歸之后,一直想要收復中原,可是南宋朝廷卻未能讓他如愿,于是他用血與淚刻盡自己在刀尖上滾過的傷痕,鑄成氣動山河的悲歌。1174年,他多次上書,力主抗金,未被采納,于是寫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公元1188年,他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會后寫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在帶湖居住期間,他面對博山的優美風景,卻無心賞玩,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寫下《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1204年,他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登臨京口北固亭,觸景生情,寫下《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3)請結合材料,說一說辛棄疾在你心中是一個怎樣的人?(60字左右)【答案】(1)要求,在描繪畫面時,不能缺少詞句中出現的意象,畫面有合理的想象與聯想,生動可感,不能只是翻譯句子。(2)①“悠悠”既指時間的漫長久遠,也指詞人思緒的無窮。慨嘆歷史興亡之事遠逝難追,充滿悲愴之情。意近即可②作用:辛棄疾借用詞典意在說明只有向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才能與孫權一絕高下,其實暗示了只有孫權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詞人贊賞孫權就是要此解平調千古英雄之名,感嘆如今南宋當下沒有向孫權這樣的人來扭轉乾坤。也暗示自己,就如孫權一樣,有奮發圖強,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也暗示了自己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包括劃線句意思,意近即可)(3)示例:他不因仕途的低谷而顧影自憐,用豪情的筆墨寫下對國家的忠心;他不因政治的失意而暴自棄,借圓滿的明月傳遞對親人的祝愿;他不因人生的坎坷而失去希望,以賞月色的雅志淌遣不眠江夜。永遠以樂見向上面對逆境磨難。【詳解】(1)本題考查詩句理解。據要求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詞句所展現的畫面,不能只是翻譯,要添加細節和畫面特點的內容。①示例:把豐美的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琴瑟等樂器奏起的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②示例: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③示例: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界。(2)本題考查語句的理解。①“千古興亡多少事?”這是一句問話。詞人禁不住發問,從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敗已成陳跡,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形容漫長、久遠。這里,疊詞的運用,不僅暗示了時間之慢,而且也表現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②據有關資料記載,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孫權儀表堂堂,氣度不凡,于是感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意思是說,生兒子應該像孫權一樣,而劉景升的兒子就像豬狗一樣。我們從詞人用這一典故來看,希望南宋有如孫權那樣的有志之士。其實,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孫權一樣,有奮發圖強,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當然,暗示了自己的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從材料一看,所選詩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意境開闊,場面宏大,足顯豪邁氣概;從材料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足見愛國情懷;從材料三可知意志堅定——“南歸之后,一直想要收復中原”,人生坎坷——1174年,他多次上書,力主抗金,未被采納,但矢志不渝——他用血與淚刻盡自己在刀尖上滾過的傷痕,鑄成氣動山河的悲歌。處低谷時,面對博山的優美風景,卻無心賞玩,一腔愁緒無法排遣,愛國之情溢于言表。題組B能力提升練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題目。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7.從意象選用的角度,對“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進行賞析。18.本詩中“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和《木蘭詩》中“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都寫到人物從軍歸來后“出門看”的行為。請簡要分析“出門看”的行為,分別表現了老兵和木蘭怎樣的情感。【答案】17.抓住“兔”“雉”“谷”“葵”四種意象進行描寫,描繪出一幅荒涼破敗的家中景象,寫出了老兵家中空無一人、家破人亡的悲慘情形。18.示例:《十五從軍征》中“出門看”表現了老兵備好飯食卻無親人共享,茫然出門尋找,失落中更感孤獨悲傷;《木蘭詩》中“出門看”表現了木蘭恢復女兒裝束后,出門與火伴相見的興奮喜說,心中的竊喜,意料到伙伴們會很驚奇。【解析】17.本題考查詩句賞析。“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思是: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這四句中共出現了“兔”“雉”“谷”“葵”四種意象,由遠看到近見,描繪了滿眼荒涼凄楚的景象。作者沒說室空無人,而是抓住野兔見人鉆進家畜窩中自以為得所,野雞驚飛落到屋內梁上自以為安的情景;作者沒有直書庭園荒蕪雜亂,只攝取了井邊、中庭隨意生長的葵菜和谷物兩個“鏡頭”,人去屋空,人亡園荒,更其形象,倍傷人心神。結合“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可知,一個風塵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經炊火融融、庭園整潔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無一親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還不堪十倍、百倍……情何以堪?這些描寫有力地突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苦難。18.本題考查詩句感情理解。《十五從軍征》中“出門看”,結合“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可知,飽經風霜、蒼老惶切的老人燒熟了飯菜,卻沒有家人一起享用,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門,向東方看去,他也許還抱著希望,他看到了誰?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許看到了久別的親人?也許什么也沒有看到。他茫然地從幻想中走出來,低聲哭了起來,“淚落沾我衣”五個字,進一步抒發老兵心中的悲哀。這里,突出老兵出門張望(“出門東向看”)與老淚縱橫(“淚落沾我衣”)這一細節,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木蘭詩》中“出門看”,結合前文“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和“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寫木蘭回家后回復女兒裝后見伙伴的情形,可知,表現了木蘭與伙伴相見的興奮喜悅。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各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9.請從煉字的角度,分析“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中“始”字的豐富內涵。20.簡要分析這首詩是如何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悲劇命運的。【答案】19.突出老兵從軍時間之長;表現出老兵渴望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的迫切心情(或表現老兵終于可以回家的喜悅之情)。20.由遠及近寫景,遙看家園荒冢累累,近看庭院荒蕪雜亂,人亡屋空,殘破不堪,以如此荒涼之景,突出了老人從軍六十五年終得歸家卻無家可歸的悲慘命運。【解析】19.本題考查詩歌煉字。“始”是“才”的意思。“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意思是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到故鄉家中。老兵“十五”歲從軍,“八十”才歸,“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始”字,突出老兵從軍時間之長;同時巧妙地傳達出主人公多年來渴望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的迫切心情,給全詩籠罩上了一層凄涼悲傷的感情色彩。20.本題考查景物描寫的作用。“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意思是遠看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這句寫的是遠景,詩歌通過“松柏”“冢累累”這兩種景物,寫出了老兵家人盡死,親友凋零的慘狀;“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思是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這句寫的是近景,通過“兔”“雉”“谷”“葵”四種景物,寫出了庭院荒蕪雜亂,人亡屋空,殘破不堪的荒涼景象。詩歌采用由遠及近的順序寫景,通過荒涼破敗的景象來烘托老兵從軍六十五年終得歸家卻無家可歸的悲慘命運命運。21.閱讀詩歌,完成問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溫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1)本詩有四處提及“雪”:A、餞別之時的雪景,臨別之時的雪景、B。(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答案】(1)A.送別之前的雪景B.送別之后的雪景(2)該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風”使梨花盛開來比喻“北風”使雪花飛舞,比喻新奇,聯想豐富,生動形象地寫出詩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現了邊塞奇異的風光。【詳解】(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1)根據題干“本詩有四處提及‘雪’:A、餞別之時的雪景”的提示,找到“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可知,描寫的是送別之前的雪景;(2)根據題干“本詩有四處提及‘雪’:……臨別之時的雪景、B”的提示,找到“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可知,描寫的是送別之后的雪景。(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要求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景象,字里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既寫出了雪后邊塞的壯觀美麗情景,又表現了作者的驚訝激動之情,以及以苦為樂的豪邁樂觀精神。閱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完成下面小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22.此詩寫景凸顯一個“奇”字:在“八月即飛雪”的奇特天氣下,詩人通過奇妙想象,將嚴冬大雪比作“”;又通過“冷難著”“不得控”等細節,表現出邊塞天氣的。23.本詩中的“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與《游山西村》中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都寫到了“酒”。請說說“酒”中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22.千樹萬樹梨花開(或梨花開;梨花)奇寒(或寒冷)23.答案示例:陸游詩中的“酒”是迎客之酒,一方面蘊含著農家的熱情好客,一方面流露出詩人的愉悅心情;《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酒是餞行之酒,表現出對武判官的依依惜別和送別時的悲壯惆悵。【解析】22.考查理解詩歌內容。題空一:“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將雪比喻成“梨花”;題空二:“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將軍的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上。表現出邊塞天氣的奇寒。23.考查對比賞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意思是: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酒”是餞行之酒。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朋友(武判官)的那種不舍,離別時的那種惆悵之感。《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意思是: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家待客菜肴非常豐盛。“酒”是迎客之酒,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流露出詩人的愉悅心情。24.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問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1)“豪”的意思是“氣魄大”。學者王國維評價“稼軒之詞豪”,說說本詞是怎樣體現“豪”的特點的。(2)請你認真賞讀,說說本詞是如何將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起來的。【答案】(1)辛棄疾的詞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及報國無門的憤慨,感情魄宏大。(2)全詞寫景、抒情;融化古人語言入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借古諷今。【詳解】(1)考查作者情感。下片“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遙想當年,那孫權多么英武威嚴,青年時期就統率著萬千健男。占據住江南百戰猶酣。天下的英雄誰堪配做他的對手?惟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運用典故,借三國時孫權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自強,戰斗不息,敢與有雄才大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碌無能、懦怯茍安;借歌頌孫權,暗示自己有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表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體現了“豪”,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2)考查內容理解和寫作手法。詩歌大意:從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卻只見北固樓一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說不清呀。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想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已統領著千軍萬馬。坐鎮東南,連年征戰,沒有向敵人低過頭。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曹操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為國效力、收復舊山河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情感,但也流露出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全詞寫景、抒情、議論密切結合;融化古人語言入詞,活用典故成語;通篇三問三答,層次分明,互相呼應;即景抒情,借古諷今;風格明快,氣魄闊大,情調昂揚。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下面小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25.“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中的“悠悠”一語雙關,請分析有哪兩層含義?26.這是一首懷古詠志之作,詞人采用三問三答來構思全篇,你從這三問三答中能夠讀出詞人怎樣的情感?【答案】25.“悠悠”既指時間之漫長久遠,又指詞人思緒之無窮。26.示例:全詞有三問三答,層層深入,層層推進,借古諷今,通過對朝廷的暗諷,表達詞人對統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復國的憤懣之情。渴望建功立業(收復失地),飽含愛國衛國的決心。(答出下面任意兩點感情即可:①含蓄表達渴望收復失的情感,②對世事港桑感慨,③對英雄仰慕之情,④對南宋統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復國的憤懣之情,⑤抒發壯志、難酬感情,⑥“建功立業、愛國衛國”⑦“奮發圖強、收復失地”)【解析】2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的意思是: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說不清呀。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作者由眼前的景色想到了千百年興衰之事,故這個問句引發懷古之情思,是借景抒情的寫法。結合背景可知,當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占領區,大有風景不再、山河變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樓上,詞人不禁興起了千古興亡之感,流露出悲痛的感情。“悠悠”既指“千古興亡”時間之漫長,又指詞人思緒之無窮。26.本題考查思想感情理解。一問一答:“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極目遠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只有北固樓周遭一片美好的風光了。詞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卻是北固樓的優美風光。然而,那時候卻是山河破碎,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這對于愛國詩人來說,觸景生情,心念家國,哪里有興致去欣賞美景。二問二答:“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長了。不僅暗示了時間之慢,而且也表現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三問三答:“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掌乾坤。作者這樣熱情贊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此詞通過三問三答,表達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借古諷今,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過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個人的仕途經歷和抗敵歷程,蘊含著深摯沉痛的感情,富有藝術感染力。B.頷聯使用比喻,形象地說南宋國勢衰微如風中柳絮,個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寫了國破家亡的悲涼。C.尾聯慷慨陳詞,通過間接抒情的方式點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動地的藝術效果。D.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主要在于詩中所表現的威武不屈的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28.這首詩的頸聯,構思巧妙,匠心獨運。請簡要賞析。【答案】27.C28.頸聯中巧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與心情雙關,對仗工整,構思巧妙。暗示了形勢的險惡、作者境況的危苦,表達了作者對前途命運的擔憂。【解析】27.本題考查內容理解。C.有誤,尾聯通過直抒胸臆的方式,點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動天地的藝術效果;故選C。28.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意為: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前句的“惶恐”“零丁”均指地名,分別是惶恐灘和零丁洋;后句的“惶恐”指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零丁”指自己戰敗被俘,境況危苦。頸聯將“惶恐灘”“零丁洋”兩個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連用,語意雙關,對仗工整。出語自然,以對兩件令人痛心的具體情境的感慨,強化了詩人內心的隱痛敘寫,流露出詩人的一腔悲憤和盈握血淚。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過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9.詩句“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中的“惶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地名的選用,一直為人所稱道,請說說原因。30.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29.示例①:構思巧妙,寓意深刻。巧妙運用了地名與心情的雙關語:前面的“惶恐灘”和“零丁洋”是地點,而后面的“惶恐”和“零丁”則描寫了詩人的心情。示例②:構思巧妙,對仗工整。詩人在這里成對使用了兩個蘊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將地名轉化為自己的心情,在詞性、語義和平仄上的對仗十分工整。示例③:作者巧妙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含蓄地將自己昨日的惶恐和眼下的孤苦無依之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意思對即可)30.示例:表達了詩人忠貞為國、視死如歸的決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氣節。【解析】29.本題考查對詞句的賞析。賞析角度可從修辭、感情、句式等方面入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大意為: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這里可看出作者無力挽救國家,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體現了他的高風亮節,以及舍身取義的人生觀,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精神。這里巧妙地借用“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惶恐灘頭”和“零丁洋里”,“說惶恐”和“嘆零丁”,可見詞性、語義和平仄上的對仗十分工整,朗朗上口。30.本題考查對詩詞的理解與分析。這首詩敘述了詩人抗元事業失敗(抗元被俘)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寧死不屈、舍生取義的堅定決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意為: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這里主要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表達為國捐軀、舍生取義的意志與決心。“取”和“照”,普通的動詞表達神圣的意義,簡單、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揚,充分表達出作者的民族氣節與生死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題組C培優拔尖練3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1)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悠悠”二字。(2)本詞與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在情感表達方式上有何相同點,請你簡要分析。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答案】(1)“悠悠”形容漫長、久遠。這里疊詞的運用,兼指時間的漫長久遠和詞人無窮的思緒,表現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2)示例:都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表達愛國情懷。辛棄疾詞贊頌孫權不畏強敵,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之氣的南宋朝廷進行了暗諷。李清照詩歌頌項羽失敗后因羞見江東父老自刎,暗諷南宋統治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詳解】(1)本題考查詞語賞析。“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意思是: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真是說不清,也道不完,有如這浩渺江水無窮無盡,奔流不還。詞人登上北固樓回望滿眼盡是美好的風光,不禁聯想到朝代的更替,像這奔騰不息的江水,“悠悠”一詞一語雙關,疊詞的運用,既指時間有如眼前江水一般漫長久遠,一直向前;又指由眼前之景觸發的思緒綿長,沒有盡頭,結合“千古興亡多少事?”可知也表現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2)本題考查對比閱讀。結合《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生子當如孫仲謀”,聯系“年少萬兜整,坐斷東南戰未休”可知,本句運用典故,借三國時孫權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自強,戰斗不息,敢與有雄才大略、兵多將廣的強敵曹操較量,所以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一方面滿含作者對英雄的仰慕、欽佩,一方面反襯當朝文武之輩的庸碌無能、懦怯茍安;表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復舊山河,為國效力的壯烈情懷,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借古諷今,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結合《夏日絕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意思是直到現在人們仍然懷念項羽,因為他寧肯戰死也決不再回江東。此句借詠史而諷今。項羽兵敗,退至烏江,烏江亭長艤船相待,勸他暫避江東,重振旗鼓,項羽卻拒絕東渡,自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江邊。在李清照看來,他無愧“人杰”“鬼雄”之稱。而在當時金兵鐵蹄長驅南下,宋朝君臣望風而逃的大背景下,項羽之“不肯過江東”更具有鮮明的批判性。當時金兵是孤軍深入,南宋王朝是可以蓄志抗金的,但是他們慌忙撤退,偏安一隅。借古諷今,李清照舉出項羽的不肯東渡,正是對怯懦、只顧逃命茍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諷刺。詞人面對現在的局勢內心滿是失望、憤懣。示例:都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孫權的追慕和對北宋朝廷軟弱、不思進取的諷刺,憤懣;《夏日絕句》借古諷今,李清照舉出項羽的不肯東渡,正是對怯懦、只顧逃命茍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諷刺。。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甲】過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示兒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32.有人認為文天祥是英雄人物,但在詩中感慨“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顯得消極悲觀。請你結合甲詩內容批駁這一觀點。33.甲乙兩詩都寫到了“死”,請結合詩句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死”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答案】32.“說惶恐”是詩人追憶自己江西兵敗時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嘆零丁”是感慨眼前被俘的孤苦(或“惶恐”“零丁”是詩人當時所處環境的真實體現)。強化了內心的悲憤,為后面情緒轉為激昂蓄勢。33.甲詩先反問,后直抒胸臆,用“死”表達了慷慨赴死的愛國熱情(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舍生取義的人生觀);乙詩反映了詩人內心的遺憾、悲哀之情。【解析】32.本題考查詩人情感的分析。“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中,“惶恐”和“零丁”既指地名又指詩人的心情,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個人際遇和國家命運的惶恐憂慮,暗示了詩人處境的艱危。但作者并沒有因此而消沉、退縮。聯系“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見詩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舍生取義的生死觀和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所以這兩句詩追憶往事,表現了內心的悲憤,為后文抒寫自己強烈的愛國熱情蓄勢。33.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陸詩中“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意思是:詩人即將離開人世,就萬事皆空了,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悲痛。反映了詩人內心對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的遺憾、悲哀之情;文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這兩句詩先運用反問,后直抒胸臆,借“死”表達了詩人慷慨赴死的愛國熱情(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舍生取義的人生觀)。34.【甲】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乙】秋日登吳公臺①上寺遠眺(唐)劉長卿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心。野寺人來少,云峰水隔深。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注釋】①吳公臺:在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原為南朝宋將沈慶之所筑,后陳將吳明徹重修。②搖落:零落,凋殘,這里指古臺已傾廢。③磬:寺院中敲擊以召集眾僧的鳴器,這里指寺中報時拜神的一種器具。(1)甲詞“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中的疊詞音韻和諧,意蘊深厚,請賞析“悠悠”一詞。(2)甲乙兩首詩詞都是懷古之作,請分別說說它們所抒發的情感。【答案】(1)“悠悠”意指眾多、悠長,表現古今興亡事之多,時間悠長久遠,詞人思緒無窮。(2)甲詞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表達了渴望建功立業的壯烈情懷,也流露出報國無門的無限感慨,蘊含著對茍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乙詩通過觀吳公臺,抒發鄉思,同時也表達了因歷史興衰無常(昔盛今衰、歷史滄桑)而產生的惆悵之感。【詳解】(1)本題考查煉字。“千古興亡多少事?”這是一句問話。詞人禁不住發問,從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敗已成陳跡,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形容漫長、久遠。這里,疊詞的運用,不僅暗示了時間之慢,而且也表現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接著的“不盡長江滾滾流”句,詞人借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意境,不但寫出了江水奔騰而去的雄壯氣勢,還把由此而產生的空間感、歷史感都形象地表達出來。(2)本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甲詞:“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由登臨北固亭望神州風光引發聯想,把千古興亡、國家興衰的歷史變遷比作滾滾東流、悠悠不盡的長江水,抒發了詞人對古往今來國家興衰變化無常的無限感慨及望不見中原的惆悵之情。“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運用典故,用對孫權不畏強敵、堅決抵抗反襯南宋朝廷的怯懦茍安,表達作者對英雄仰慕、渴望建功立業的愛國之情,報國無門的悲憤和對南宋朝廷茍且偷安的憤慨。“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詞人用“生子當如孫仲謀”這一典故,表明自己希望南宋有像孫權那樣的有志之士,暗示了自己就如孫權一樣,有奮發圖強、收復失地的偉大理想,同時也暗含了自己對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憤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