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課標要求:1.通過了解隋唐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認識隋唐及五代十國時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2.通過了解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知道隋唐時期區域經濟發展的成就。目錄隋朝興亡1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安史之亂、黃巢起義與五代十國23唐朝壁畫·客使圖時
空
坐
標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了連接江淮的運河--邗溝。此后歷代都有運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為浩大。隋朝大運河首次南北貫通,溝通五大水系,“運漕商旅,往來不絕”,“自是天下利于轉輸”。新
課導
入這條大運河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一、隋朝興亡1、隋朝的建立和統一(581—618)條件經過意義①民族交融的發展;②北方農業的恢復與發展,為隋的統一奠定經濟基礎;③隋文帝準備充足,國力強盛;④陳朝政治腐敗;⑤長期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577年,北周武帝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隋,定都長安。589年,隋文帝次子楊廣率軍滅陳,結束分裂,實現統一。結束了近400年紛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完成了大一統,有利于國家安定和社會發展;打擊了魏晉以來的士族勢力,為唐朝的強盛奠基。581年建隋589年隋滅陳576年周滅齊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國力日強,史稱“開皇之治”。楊堅(隋文帝)開皇之治一、隋朝興亡2、隋朝的建設與發展(1)廣設倉庫:在長安、洛陽兩都和地方廣設倉庫,包括供應朝廷糧食、物資的倉庫和備水旱賑濟的鄉間義倉。積儲豐富、確保民生。1969年,在洛陽出土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谷子50萬斤。一、隋朝興亡2、隋朝的建設與發展(2)興建兩都:大興城和洛陽城隋文帝時期令宇文愷主持興建大興城。隋煬帝時期令宇文愷營建東都洛陽。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駕崩,漢王叛逆,“從反者十九州”,都城長安局躇西北,“關河懸遠,兵不赴急”,而洛陽“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足”。
——據王家范《大學中國史》等“關河重阻,無由自達。朕故建立東京,躬親存問。”
——《隋書·煬帝紀》由于關中物資不足以供應統一后隋中央政府機構的需求,開皇年間,關中一遇荒年,文帝不得不率大小官員就食洛陽。洛陽位置適中,便于轉運物資。加之為了加強對關東和江南地區的控制,隋煬帝決定營建東都洛陽。隋煬帝常住洛陽,將其作為東部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運河開通后,洛陽成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隋煬帝興建洛陽城的原因:政治:鑒于長安城位置偏西,水陸交通不便;洛陽地處中原,便于控制全國,擺脫關隴集團的束縛。經濟:便于接收南方糧食物資,關中物資已不足以供應都城需要。一、隋朝興亡2、隋朝的建設與發展(3)開鑿大運河:目的條件概況①溝通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統治;②加強對東南方的統治、溝通南北經濟、加強華北地區的軍事力量;③利用南方物資征服高句麗;④便于隋煬帝巡游。①南朝以來江南經濟地位不斷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需要實現南北溝通;②隋朝完成統一,社會秩序穩定;③社會經濟恢復發展,為大運河開鑿創造物質條件;④中央集權加強,能夠組織大規模人力物力進行開鑿;⑤利用了舊有的人工運河和天然河道。以洛陽為中心,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條運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邑所居,五方輻湊,重關四塞,水陸艱難。——《隋書》
隋代雖一統天下,但這統一僅僅只是疆域上的統一,實質上南北雙方還是貌合神離……南方地區不斷有人起兵反抗隋朝的統治,因兩地交通不暢,隋廷往往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將其平定。——摘自“奧古說歷史”積極:①貫通南北水路,促進南北交通發展,保障了漕運的發展和興盛。②促進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③帶動運河沿岸城鎮的繁榮,促進地區商業發展。④使唐朝后期經濟重心逐漸向南轉移。⑤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政治、軍事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統一。消極:濫用民力,破壞農業生產,激化階級矛盾,導致農民起義。合作探究:
評價大運河的開通《汴水》(唐)胡曾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汴河懷古》(唐)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一、隋朝興亡4、隋朝的滅亡一、隋朝興亡(1)原因:(2)標志:①隋煬帝自恃強盛,大興土木,窮奢極欲,又三次大舉征伐高麗。②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終引發大規模起義。618年,隋煬帝在江都(今揚州)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合作探究:從隋煬帝的功過去看隋“盛極一時卻短命而亡”材料一:隋氏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陜州太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京都及并州庫,布帛各數千萬。而賜賚勛庸并出豐厚,亦魏晉以降之未有!——杜佑《通典·食貨典》隋室雖祚短運促,然其國計之富足,每為治史者所艷稱。——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二(隋末)“百姓廢業,屯集城堡,無以自給。然所在倉庫,猶大充牣,吏皆懼法,莫肯賑救,由是益困。初皆剝樹皮以食之,漸及于葉,皮葉皆盡,乃煮土或搗藁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書·食貨》材料三: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
——《隋書》材料四:隋無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蓋隋亡而法不亡也。——王夫之《讀通鑒論·隋文帝》
隋國富卻民窮隋煬帝有績、有政卻無德。功:隋煬帝的功績,包括完成了國家統一大業,對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等制度的形成作出的重要貢獻,營建洛陽城、開通大運河,顯示了隋朝的興盛局面。過:隋煬帝自恃強盛,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窮兵黷武,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超過社會承受極限,激化社會矛盾,暴君。啟示:以民為本,藏富于民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1、唐朝建立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隨后消滅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完成統一。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2、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經濟政治文化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尊崇儒學,大興科舉,大辦學校政治清明、經濟恢復,史稱“貞觀之治”(繁榮初現)高宗在位時,便參與朝政。高宗死后,廢唐稱帝,改國號為周。重視農業,破格選拔人才,發展科舉,首創武舉、殿試。武周之治(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開元盛世(空前繁榮)選賢任能、整頓吏治;發展生產,大興文治,改革兵治---全盛時期唐前期出現盛世局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3、唐朝的繁榮農業手工業商業曲轅犁、筒車唐三彩、青瓷、白瓷唐都長安,東都洛陽,國際化大都市唐三彩盤敦煌莫高窟壁畫唐朝牛耕圖中的曲轅犁曲轅犁筒車皇帝的謚號、廟號和年號中國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據其生平事跡和地位,為他選擇某個評價性的字詞作為謚號,如漢光武帝、隋文帝,“光武”和“文”都是謚號。皇帝除謚號外,大部分還有廟號,即死后在太廟接受子孫祭祀時追尊的名號,如唐高祖、宋神宗。年號是皇帝用來紀年的稱號,如康熙、乾隆。文獻中對于從漢到隋的皇帝,習慣上都用謚號相稱。自唐朝開始,廟號成為皇帝在文獻中最常用的代稱。對于清朝入關后的皇帝,習慣上多用年號相稱。美謚:文、武、景、烈、昭、穆惡謚:煬、歷、靈同情:哀、懷、悼【歷史縱橫】皇帝的謚號、廟號和年號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4、唐朝的民族交融玄宗時,粟末靺鞨強大起來,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和親)唐中宗: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唐穆宗:唐蕃長慶會盟(9世紀中期)玄宗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唐太宗時期打敗,俘獲頡利可汗,東突厥滅亡。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唐太宗:設置安西都護府唐高宗:聯合回紇滅西突厥武則天:設置北庭都護府加強對西域的管理突厥興起與阿爾泰山,6世紀中期建政權,后分裂為東、西突厥682年東突厥叛亂,建后突厥汗國。744年唐朝聯合回紇、葛邏祿進行平定,從此突厥退出中國北方歷史舞臺。二、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4、唐朝的民族交融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資治通鑒》
我今為天下主,無問中國及四夷,皆養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樂者,我必令樂。——《冊府元龜》指導思想:華夷一體民族平等民族政策特點:靈活多樣、以和為主、恩威并施、因俗而治、民族平等、開明包容唐朝畫家閻立本《職貢圖》反映外國使節和我國邊遠少數民族使臣攜帶貢品來唐朝進貢。一手史料,價值極高,突出大唐威嚴和開明開放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
在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中,只有隋唐帝王冒出了“天可汗”的稱號,百年內出現了“萬國來朝”的局面,閻立本的職貢圖可謂神來之筆,不是充滿敵意的邊遠蠻夷而是大國之外的使臣。
——《大唐之國——1400年的記憶遺產》意義:①促進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②擴大統治區域,推動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③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④華夏認同進一步加強。啟示:民族團結一家親;牢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納百川,開放共享;唐朝的邊疆管理機構主要是大都護府、都督府、羈縻州,西北設安西、北庭都護府,北方設安北、單于都護府,東北設安東都護府,南方設安南都護府。都督府都督、羈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領擔任,由大都護府直接管轄,上統于中央政府。——《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羈”:以軍事和政治壓力控制邊疆民族。“縻”:以經濟和物質利益撫慰邊疆民族。知識拓展唐代的羈縻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唐政府允許在本地區或本民族內部有自主權,實行不同于內地的羈縻府州制度。這些羈縻府州的建署大多以各少數民族的部落為單位,不同于內地的以地理為劃分,府州官不由朝廷派遣,多由其首領擔任,實行世襲制,一般不征收賦稅,他們只是定期向朝廷貢納一定的財物。這樣,唐政府于內地州府實行郡縣制,在少數民族地區保留奴隸制度,這就構成了唐朝的“一國兩制”。——《唐代羈縻府州研究》
唐對歸附和被征服的少數民族,一般都實行“以夷治夷”的政策,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物。羈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數民族傳統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將少數民族地區納入國家統一行政設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領擔任唐朝地方政府——羈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襲其職,讓他們繼續統轄本族人民。這就構成唐的“一國兩制”。合作探究: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東到大海西達咸海東北至外興安嶺、庫頁島一帶南及南海,南海諸島及相關領域納入中國的版圖1、經濟繁榮: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絲綢之路;江南經濟開發;2、政治清明:完成統一;統治者勵精圖治;改革吏治,完善制度;3、文化開明:開創并發展科舉制;興學重教;文化燦爛;人心思定;4、民族交融:民族政策開明,管轄方式靈活;士族豪門多為胡人后裔;5、軍事節制:節制用兵,減少征伐,安撫為主6、對外開放:文化兼收并蓄,交流頻繁。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與五代十國1、安史之亂1、安史之亂背景邊疆危機軍事失當政治腐敗過程開元年間,邊疆形勢隨著版圖的拓展日益緊張;唐玄宗在邊境重地增置軍鎮,軍政長官節度使兵力擴大,出現外重內輕的局面;唐玄宗統治后期,沉湎于享樂,怠于政事,任人唯親。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歷時八年,763年被唐平定。節度使:掌握邊鎮武力的官員,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節度使。后來其權力擴大,不僅領兵,而且把持民政與財賦。節度使盤踞一方,在當時被稱為藩鎮。755年,安祿山在范陽發動叛亂,不久攻陷洛陽、長安。太子在靈武即位,即唐肅宗。唐肅宗任用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率兵平叛,后借回紇兵幫助,收復長安、洛陽。合作探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分析安史之亂的影響材料3:宮室焚燒,十不存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舊唐書·郭子儀傳》材料4:安史之亂后,中原地區陷入了長達百年的藩鎮割據的混亂狀態,相對和平的南方再次成為中原居民逃避戰火的首選之地。從湖北荊州至湖南常德一帶,因移民而增加戶口十倍。——《安史之亂對我國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影響》材料1:安史之亂后,吐蕃從唐朝手中奪走河西走廊和西域,代宗即位初甚至一度攻占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后,南詔繼續擾邊,大渡河以南盡為其所有。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2:大盜既滅,而武夫戰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新唐書·兵志》
經濟:北方經濟衰退;經濟重心南移政治:藩鎮割據,唐朝由盛轉衰邊防空虛,吐蕃、南詔侵擾邊境平叛將領擁兵自重,削弱中央集權嚴重破壞北方經濟,迫使北方民眾南遷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與五代十國2、藩鎮割據由來權力影響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后,唐朝陸續在內地增設藩鎮,有些藩鎮獨立性很強,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政治上擁有自主權,可以自行任免官吏,節度使死后職位傳給兒子或部將。經濟上擁有財權;軍事上擁有強悍的武裝,獨霸一方①中央政府實際管轄地區縮小,削弱中央集權,削弱唐朝統治。但延續了唐朝百余年的統治。②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藩鎮割據的延續演變為五代十國。③對社會經濟造成巨大破壞,一定程度上影響財政收入;但藩鎮注重自身工商業的發展,又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的發展。合作探究:辯證認識唐代藩鎮的歷史作用1.現在專說唐代,似乎其中央行政比漢進步,而地方行政則不如漢。中央的監察官變成了地方行政官,這是一大缺點。
而由軍隊首領來充地方行政首長,則更是大毛病。唐室之崩潰,也可說即崩潰在此一制度上。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2.(安史之亂后)的藩鎮,是一種帝國為化解安史之亂危機相當理性的舉措……在與藩鎮的博弈中,唐帝國通過不斷學習調整……延續時間比代表“盛唐”氣質的帝國前期還要長。——李碧妍《危機與重構:唐帝國及其地方諸侯》3.“弱唐者,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諸侯維之也。”——《宋史·尹源傳》(1)藩鎮擁有轄區的軍、政、財大權,是唐朝應對邊患、調整軍事戰略的產物。①藩鎮節度使掌握地方兵權,是唐政府對游牧民族實行軍事防御的需要。②藩鎮節度使掌握地方財政大權,是唐政府緩解財政壓力,解決邊防駐軍后勤供應的需要。③藩鎮節度使擁有轄區數州的行政權,是更有效地執行軍事防御任務的需要。(2)藩鎮割據和戰爭,促進了均田制的最后崩潰,并促進了封建社會固有等級制度的變化,從而促進了社會進步。(3)消極作用也很明顯。藩鎮割據削弱了中央權力;破壞了社會經濟,妨礙了生產的發展;加劇了人民的痛苦;等等。一方面藩鎮割據嚴重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另一方面中央依賴藩鎮維系統治,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唐朝統治。3、黃巢起義背景經過影響唐朝后期,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875年,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爆發,起義軍橫掃大半個中國,一度攻占長安。沉重打擊了唐朝的統治。4、唐朝滅亡黃巢起義軍的將領朱溫降唐,被封為節度使。他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黃巢起義,逐漸控制政權。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唐朝滅亡。材料:黃巢雖敗,大亂方興未艾。在動亂中成長起一批新軍閥,遍布各地,割據程度超出此前的河朔三鎮。……“自國門以外,皆分裂于方鎮”。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三、安史之亂、黃巢起義與五代十國知識拓展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宦官專權:玄宗晚年,寵幸宦官高力士,宦官逐漸參政。后宦官集團又獲得典掌禁軍、參與機要等權力,干預朝政,權勢熏天。宦官還掌握皇帝的生殺廢立,唐后期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宦官所立;順宗、憲宗、敬宗、文宗均為宦官所害;昭宗也曾為宦官囚禁。宦官專權是唐后期社會矛盾激化的重要根源之一。牛李黨爭牛黨(牛僧孺、李宗閔)李黨(李德裕)身份科舉出身,庶族地主門蔭出身,世家大族選官科舉取士門蔭取士藩鎮姑息遷就武力征伐危害雙方結怨甚深,一旦大權在握,就排擠打壓對方。這場統治階級內部的宗派斗爭,加深了唐后期的統治危機。玄宗:寵信高力士代宗: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先后典掌禁軍德宗:宦官典掌禁軍成為定制。憲宗:宦官出任樞密使,參與機要。5、五代十國(1)“五代”:唐朝滅亡后的50多年時間內,黃河流域先后經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短命王朝。(2)“十國”:南方和山西先后出現的十個割據政權。
朝代都城年代開國皇帝五代后梁汴州(今開封)907-923朱溫后唐洛陽923-936李存勖后晉汴州(今開封)936-946石敬瑭后漢汴州(今開封)947-950劉知遠后周汴州(今開封)950-960郭威十國吳國廣陵(今揚州)892-937楊行密南唐金陵(今南京)937-975李昇前蜀成都891-925王建后蜀成都937-965孟知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品法律責任分析試題及答案
- 迅速掌握專利代理人考試試題及答案
- 調研面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能力鍛煉試題及答案分享
- 考焊工證試題及答案
- 藥品審核與注冊流程試題及答案
- 骨料巡檢員測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模塊試題及答案
- 文化旅行的多元化開發策略試題及答案
- 露天礦山運輸試題及答案
- 自制結婚協議書范本
- 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自測卷(含答案)
- 湘豫名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春季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答案
- 新課標《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課件
- 2025年陜西榆林能源集團橫山煤電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上半年江西省水務集團限責任公司招聘6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遼寧省能源控股集團所屬遼能股份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第五課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課件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2024年南通市公安局蘇錫通園區分局招聘警務輔助人員考試真題
- 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分析討論
- 填海石采購合同6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