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半棵樹--牛漢真正的半棵樹與天競蒼茫真的,我看見過半棵樹
在一個荒涼的山丘上
像一個人
為了避開迎面的風暴
側著身子挺立著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電
從樹尖到樹根
齊楂楂劈掉了半邊
春天來到的時候
半棵樹仍然直直的挺立著
長滿了青青的樹葉
半棵樹
還是一整棵樹那樣高
還是一整棵樹那樣偉岸
人們說
雷電還要來劈它
因為它還是那么直那么高
雷電從遠遠的天邊盯住了它
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承漢,曾用筆名谷風。遠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縣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1940年開始發表詩,1941年在成都發表詩劇《智慧的悲哀》,1942年發表在桂林《詩創作》上的《鄂爾多斯草原》引起詩歌界的注視。1943年考入設在陜西城固的西北大學俄文專業。1945年初在西安主編文藝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進入華北解放區。建國初期,在大學、部隊工作過。1955年5月因胡風案被拘捕審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寧干校勞動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來,創作了約二三百首詩。曾寫過《滹沱河和我》,描寫了小時候與滹沱河的往事經歷。
作者簡介牛漢的《經過了長期的悼念一棵楓樹》獲1981年-1982年文學創作獎,《溫泉》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牛漢的詩,兼有歷史的深度和心靈的深度,兼有對于社會現實的體驗和生命的體驗,兼有思想性和藝術性。
作者簡介這首詩可以說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全詩以“半棵樹”作為一個核心意象。以“半棵樹”為題目,給讀者一種殘缺感,一種與通常生活經驗中的作為完整形象的“一棵樹”相背離的陌生感,一種視覺的沖擊力。
課文導讀半棵樹在荒涼的山丘上面對風雨傲然側身挺立遭雷電打擊依然堅強高大課文結構深層感悟“樹”因為直因為高而被“雷電”從樹尖到樹根劈掉了半邊,可見天庭的權威忌恨地面蒼生中的出類拔萃者,實際上不容許這些生命有自己的生存意志和發展的自由與權利。然而生命的自由意志(還有生存智慧)又是無法摧毀的。樹的外部形體的殘損與內在精神的完整,對天庭的暴虐是一種控訴也是一種反諷。
令人悲愴的是,暴虐而陰險的雷電不允許它的權威受到挑戰,已身受重創的樹,隨時還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樹的“倔強”程度,與遭受打擊的程度,幾乎是成正比的,“半棵樹”極富性格和命運的悲劇性,它是當時知識分子精神人格的寫照,它的遭遇觸擊到當時社會沖突的一個深隱的層面,也就揭示了知識分子在當時中國命途多舛的原因。據牛漢講,《半棵樹》是1972年在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干校,詩人看到同是下放的馮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觸發而寫的。這“半棵樹”可以說是暗指馮雪峰的,但又不完全是。這首詩的象征意味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法國電影》課件 - 欣賞法國電影藝術的魅力
- 2025年上海市寵物食品購買合同示范文本
- 《李芳數據處理教程》課件
- 2025別墅買賣合同范本參考
- DB13-T783-2018-水產養殖病害測報預報技術規范-河北省
- DB13-2863-2018-煉焦化學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河北省
- 分享:人大管理學專業基礎階段復習計劃
- 北師大版(2024)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6 二元一次方程與一次函數教案
- 城農產品批發綜合市場項目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 室內裝修標準國家規范
- 腰椎穿刺術完整版本
- 適老化環境與老年人安全
- 蜜雪冰城工商大學店開店方案設計
- 毛澤東詩詞賞析
-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問題及完善對策研究-S高科技公司為例》12000字(論文)
- 灼口綜合征護理
- 【碳足跡報告】山東金拓熱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碳足跡報告
- 小孩進入廠區安全免責協議書(2篇)
- 讀書分享讀書交流會《基督山伯爵》課件
- 2023年12月英語六級真題及答案-第3套
- 《文化學概論》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發展-38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