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苦木消炎片的質量控制標準制定_第1頁
復方苦木消炎片的質量控制標準制定_第2頁
復方苦木消炎片的質量控制標準制定_第3頁
復方苦木消炎片的質量控制標準制定_第4頁
復方苦木消炎片的質量控制標準制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24復方苦木消炎片的質量控制標準制定第一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中苦木顆粒的含量測定 2第二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中黃連粉的含量測定 4第三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崩解時限測定 7第四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溶出度測定 10第五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微生物限度檢查 13第六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重金屬檢查 16第七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干燥失重測定 18第八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性狀檢查 21

第一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中苦木顆粒的含量測定關鍵詞關鍵要點苦木顆粒含量測定方法

1.方法原理:基于薄層層析法,通過與對照品比較,定量測定復方苦木消炎片中苦木顆粒的含量。

2.操作步驟:

-提取樣品中的苦木顆粒。

-在薄層板上點樣樣品提取液和對照品溶液。

-展開薄層板,顯色并比較樣品斑點與對照品斑點的面積或強度。

3.計算方法:根據苦木顆粒對照品的含量和樣品與對照品斑點的面積或強度比值,計算樣品中苦木顆粒的含量。

苦木顆粒含量測定方法學驗證

1.準確度評價:通過加標回收實驗,考察測定方法對已知含量苦木顆粒的回收率,評估方法的準確性。

2.精密度評價:通過重復測定同一樣品,考察測定方法的重復性(RSD)和中間精密度(RSD),評估方法的精密度。

3.線性評價:通過測定不同濃度梯度的苦木顆粒對照品,考察方法在一定濃度范圍內與濃度的線性關系,評估方法的線性范圍。

4.穩定性評價:通過在不同時間點測定同一樣品,考察樣品溶液和展開后的薄層板的穩定性,評估方法的穩定性。

5.特異性評價:通過測定不同成分的干擾物,考察方法對目標成分的識別能力,評估方法的特異性。復方苦木消炎片中苦木顆粒的含量測定

目的

建立適用于復方苦木消炎片中苦木顆粒含量測定的質量控制標準。

儀器與試劑

*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標準品:苦木顆粒(含量已知)

*甲醇

*乙腈

*磷酸緩沖液(pH3.0)

*HPLC柱:C18反相柱(250mm×4.6mm,5μm)

方法

1.樣品制備

*取適量樣品粉碎,過篩(200目)。

*準確稱取樣品粉末約0.1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超聲提取30min。

*冷卻至室溫,定容至刻度,搖勻。

*過濾,取濾液備用。

2.色譜條件

*流動相:甲醇-乙腈-磷酸緩沖液(90:5:5,v/v/v)

*流速:1.0mL/min

*柱溫:30℃

*檢測波長:330nm

3.校正曲線

*精確量取標準品溶液,配制一系列濃度梯度,范圍為5~50μg/mL。

*進樣10μL,測定各濃度下峰面積。

*繪制峰面積與濃度的校正曲線,計算回歸方程。

4.樣品測定

*進樣10μL樣品溶液。

*根據校正曲線,計算樣品中苦木顆粒的含量。

計算公式

```

苦木顆粒含量(%)=樣品峰面積/校正曲線斜率*樣品量

```

質量控制標準

*系統適用性考察:

*分離度:苦木顆粒與其他峰分離度≥2.0

*峰尾因子:苦木顆粒峰尾因子≤2.0

*靈敏度:苦木顆粒峰面積隨濃度線性增加,R2≥0.99

*精密度:重復進樣6次,相對標準偏差(RSD)≤2.0%

*方法學驗證:

*特異性:無其他物質干擾苦木顆粒峰

*精密度:取6份樣品,平行測定,RSD≤2.0%

*加樣回收率:在樣品中分別添加已知量的苦木顆粒標準品,測定其回收率,在95%~105%范圍內為合格

*穩定性:樣品溶液在室溫下放置24h,測定其含量變化,RSD≤2.0%

應用

本標準可用于指導復方苦木消炎片中苦木顆粒含量的質量控制。第二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中黃連粉的含量測定關鍵詞關鍵要點黃連粉含量的測定方法

1.HPLC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并測定黃連粉中黃連素的含量,是一種選擇性強、靈敏度高的方法。

2.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黃連素在一定波長下具有特征吸收峰的特點,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光吸光度,從而推算黃連素的含量。

黃連粉含量的質量控制標準

1.限度要求:規定復方苦木消炎片中黃連粉的含量范圍,確保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2.偏差范圍:對黃連粉含量測定結果的偏差幅度進行規定,保證測定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3.方法學驗證:對所選測定方法進行驗證,包括準確性、精密度、特異性和線性等方面的考察,確保方法的可靠性。

黃連粉含量的趨勢及前沿

1.超高效液相色譜法:采用更高效的分離柱和流動相,進一步提高黃連粉含量測定的靈敏度和選擇性。

2.基于生物傳感器的檢測方法:利用生物分子識別黃連素的能力,開發具有高特異性、實時檢測的生物傳感器。

3.便攜式檢測裝置:研發小型化、高靈敏的便攜式檢測裝置,實現現場快速檢測黃連粉含量。復方苦木消炎片中黃連粉的含量測定

目的

建立復方苦木消炎片中黃連粉含量測定的質量控制標準。

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復方苦木消炎片中黃連粉含量的測定。

原理

本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黃連粉中黃連素的含量,以黃連素的含量表示黃連粉的含量。黃連素在堿性溶液中顯黃色,在370nm處有最大吸收峰,測定該波長處的吸光度,即可計算出黃連粉的含量。

儀器與材料

*紫外分光光度計

*分析天平(精度0.0001g)

*50mL容量瓶

*移液管

*10%氫氧化鈉溶液

*黃連素對照品

試劑

*黃連粉:取用合格的復方苦木消炎片,研細過篩(100目),備用。

*黃連素對照品:取用已知純度的黃連素對照品,精密稱取約20mg,溶于10%氫氧化鈉溶液中,定容至100mL,配成200μg/mL的對照品溶液。

操作步驟

1.樣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取復方苦木消炎片粉末約0.5g,溶于10%氫氧化鈉溶液中,超聲提取30分鐘,定容至50mL,搖勻,過濾,取濾液進行測定。

2.標準溶液制備:移取適量黃連素對照品溶液至50mL容量瓶中,加10%氫氧化鈉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

3.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在紫外分光光度計上分別以10%氫氧化鈉溶液和樣品溶液作為參比和待測液,在37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

計算

黃連粉中黃連素的含量(mg/g)=[(樣品吸光度-空白吸光度)/(標準溶液吸光度-空白吸光度)]×200×W×F

式中:

*W:樣品稱取量,g

*F:黃連素對黃連粉的換算因子,0.15

質量控制標準

*準確度:加標回收率為95%~105%

*精密度:相對標準偏差(RSD)不大于2.0%

*線性:相關系數(r)不小于0.999

*檢測限:不高于0.02mg/g

*定量限:不高于0.05mg/g

討論

本標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復方苦木消炎片中黃連粉的含量,操作簡便,靈敏度高,精度和準確度均能滿足質量控制要求。該標準可有效指導復方苦木消炎片的生產和質量控制,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可靠。

參考文獻

*中國藥典2020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5年版第三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崩解時限測定關鍵詞關鍵要點主題名稱:崩解時限測定原理

1.崩解時限是指藥物制劑在規定的介質中崩解成藥粉顆粒所需的時間。

2.該試驗通過模擬藥物在胃腸道中的崩解過程,評價藥物的釋放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3.不同劑型、規格和制備工藝的藥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崩解時限要求。

主題名稱:崩解時限測定方法

復方苦木消炎片崩解時限測定

目的

測定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崩解時限,以評價其崩解性能。

儀器和材料

*崩解儀

*0.1mol/L鹽酸溶液

*pH6.8磷酸鹽緩沖溶液

*硬膠囊殼

*砂

*秒表

方法

1.樣品準備

*將復方苦木消炎片放入硬膠囊殼中,用砂填滿膠囊。

2.崩解時限測定

*將裝有樣品的膠囊置于崩解儀的托籃中。

*在崩解儀中加入0.1mol/L鹽酸溶液(37±2)℃。

*以75次/分的頻率旋轉托籃。

*測定膠囊完全崩解所需的時間。

3.pH6.8磷酸鹽緩沖溶液崩解時限測試

*將樣品按方法2中步驟1準備。

*在崩解儀中加入pH6.8磷酸鹽緩沖溶液(37±2)℃。

*以75次/分的頻率旋轉托籃。

*測定膠囊完全崩解所需的時間。

4.計算崩解時限

*取6片樣品的平均崩解時限作為結果。

質量控制標準

1.0.1mol/L鹽酸溶液

*崩解時限:不超過30分鐘

2.pH6.8磷酸鹽緩沖溶液

*崩解時限:不超過60分鐘

考察項目

*膠囊殼的硬度

*填充物(砂)的粒度

*溶液溫度

*旋轉速度

*膠囊數量

注意事項

*膠囊應完全浸沒在溶液中。

*避免膠囊相互碰撞。

*測定開始前,系統應預熱至指定溫度。

*測定時應使用經過校準的崩解儀。

*膠囊崩解時,如有氣體產生,應將其排出。

*觀察膠囊崩解時,應注意膠囊殼是否有殘留。

數據記錄

*樣品名稱

*溶液類型

*溶液溫度

*旋轉速度

*膠囊數量

*崩解時限(每個樣品,平均值)

*測試日期和操作員姓名

參考文獻

*中國藥典2020版

*美國藥典(USP)43-NF38

*歐洲藥典(EP)10.0第四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溶出度測定關鍵詞關鍵要點樣品制備

1.精確稱取一定量復方苦木消炎片粉末,并分散于規定的溶出介質中。

2.使用適當的濾膜或離心法過濾或離心,確保樣品中的顆粒大小符合溶出度的要求。

3.充分混合樣品,以確保藥物均勻分布在溶出介質中。

溶出儀器

1.使用符合USP或其他相關藥典規定的溶出儀器,如籃式或槳葉式溶出儀。

2.將溶出儀維持在規定溫度(通常為37±0.5℃)和攪拌速度(通常為50或100rpm)。

3.確保溶出介質的體積和流速符合藥典規定。

溶出條件

1.確定合適的溶出介質(如水、緩沖液或模擬胃液),以模擬藥物在胃腸道中的釋放條件。

2.設定適當的溶出時間,以確保藥物充分釋放,但又避免顆粒溶脹和崩解導致準確性下降。

3.考慮藥物的特性和釋放機制,優化溶出條件以獲得具有代表性的溶出數據。

分析方法

1.根據藥物的特性選擇合適且靈敏的分析方法,如紫外光譜法、HPLC或LC-MS/MS。

2.對分析方法進行驗證,包括線性、準確度、精密度和穩定性,確保其可靠性和準確性。

3.對每個樣品進行多次分析,以獲得具有統計意義的數據和減少分析誤差。

驗收標準

1.建立驗收標準,規定復方苦木消炎片釋放的最小或目標溶出百分比。

2.考慮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療效果,設定適當的驗收范圍。

3.定期監測溶出結果,確保藥物批次之間的質量和一致性。

質量控制

1.制定質量控制程序,包括溶出度測定的標準操作程序(SOP)。

2.定期校準和維護溶出儀器,確保其準確性和可靠性。

3.對溶出度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評估批次間和批次內的變異性,確保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復方苦木消炎片的溶出度測定

目的

確定復方苦木消炎片中有效成分的釋放速率和程度,評估其生物利用度。

儀器和設備

*溶出度儀:符合美國藥典(USP)或歐洲藥典(EP)標準

*紫外分光光度計

*恒溫水浴

*溶出介質:pH1.20.1mol/L鹽酸或pH6.8磷酸鹽緩沖液

標準品

已知純度的有效成分(例如,苦木素、消炎痛)

溶液制備

1.標準溶液:稱取適量標準品,溶于合適的溶劑(例如,甲醇),并稀釋至所需濃度。

2.溶出介質:按照USP或EP要求配制pH1.20.1mol/L鹽酸或pH6.8磷酸鹽緩沖液。

程序

1.將溶出介質加熱至37±0.5℃。

2.將6片復方苦木消炎片放入溶出度儀的溶出池中。

3.以規定的轉速(例如,50rpm)旋轉溶出池。

4.定時取樣,例如0.5、1、2、4、6、8小時。

5.過濾樣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有效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長處測定吸光度。

6.根據校準曲線計算樣品中有效成分的濃度。

計算

計算時,應考慮溶出效率(DE),即溶出時間內釋放的有效成分量與理論最大溶出量的百分比。

DE=釋放量/理論最大溶出量×100%

標準

復方苦木消炎片的溶出度標準應根據產品的特性和預期用途而設定。通常,USP或EP會設定溶出速率和程度的限度。

例如,對于pH1.2介質中苦木素的溶出度測定:

*1小時內溶出量不低于80%

*4小時內溶出量不低于95%

對于pH6.8介質中消炎痛的溶出度測定:

*1小時內溶出量不低于70%

*4小時內溶出量不低于85%

質量控制

通過溶出度測定,可以監控復方苦木消炎片的生產過程和產品批次之間的質量穩定性。質量控制標準有助于確保產品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療效果。第五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微生物限度檢查關鍵詞關鍵要點【微生物限度檢查】

1.檢測原則:通過培養,檢測樣品中是否存在特定微生物,并評估其數量。

2.檢測方法:樣品通過膜過濾或直接接種的方法,在培養基上培養一定時間。若培養后出現微生物生長,則進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確定微生物的數量或種類。

3.限度標準:復方苦木消炎片規定,菌落總數不超過1000CFU/g,大腸菌群不得檢出。

【微生物限度控制】

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微生物限度檢查

目的

微生物限度檢查旨在確定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確保其符合質量控制標準,達到藥典要求。

適用范圍

該檢測適用于復方苦木消炎片的成品。

參考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藥典)2020年版一部總則(0401)

采樣

從合格的復方苦木消炎片成品中無菌采集約10g樣品。

試劑和材料

*西蘭氏培養基(兩倍濃度)

*牛肉浸膏培養基(R2A)

*皂脫氧膽酸瓊脂培養基

*厭氧硫代乙酰胺培養基

*培養皿和培養管

*無菌移液管

*無菌注射器

*加熱器

*厭氧培養箱

程序

總需氧菌和需氧霉菌的檢測

1.將1g樣品溶解于9ml滅菌注射用水或牛肉浸膏培養基中,形成100ml濃度為1%的樣品溶液。

2.取100ml樣品溶液,按照藥典法的膜過濾法進行過濾。

3.將過濾膜置于西蘭氏培養基培養皿上,在35-37°C的孵箱中培養48小時。

4.計算培養皿中形成的菌落總數。

需厭氧菌的檢測

1.將1g樣品溶解于9ml滅菌注射用水或牛肉浸膏培養基中,形成100ml濃度為1%的樣品溶液。

2.取100ml樣品溶液,按照藥典法的膜過濾法進行過濾。

3.將過濾膜置于厭氧硫代乙酰胺培養基培養皿上,在30-35°C的厭氧培養箱中培養48小時。

4.計算培養皿中形成的菌落總數。

腸桿菌科細菌的檢測

1.將1g樣品溶解于9ml滅菌注射用水或牛肉浸膏培養基中,形成100ml濃度為1%的樣品溶液。

2.取100ml樣品溶液,按照藥典法的平板計數法進行檢測。

3.將樣品溶液倒入皂脫氧膽酸瓊脂培養皿中,在35-37°C的孵箱中培養24小時。

4.計算培養皿中形成的腸桿菌科細菌菌落總數。

結論

樣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結果應符合藥典的要求。總需氧菌和需氧霉菌不得超過100CFU/g,需厭氧菌不得超過10CFU/g,腸桿菌科細菌不得檢出。第六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重金屬檢查復方苦木消炎片的重金屬檢查

目的

確定復方苦木消炎片中重金屬雜質的含量是否符合藥典標準。

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復方苦木消炎片的重金屬檢查。

試劑和材料

*硝酸

*鹽酸

*標準鉛溶液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空氣-乙炔火焰

*石墨管

*試管

*移液管

方法

樣品制備

取復方苦木消炎片適量,粉碎成細粉,取約0.5g粉末,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硝酸和5mL鹽酸,搖勻,加熱至沸騰,冷卻后加水至刻度,搖勻。

儀器條件

*波長:283.3nm

*縫寬:0.2nm

*石墨爐程序:

*干燥:100℃,15s

*炭化:500℃,20s

*原子化:2500℃,5s

標準溶液

用標準鉛溶液配制一系列濃度為0.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的標準溶液。

分析過程

*分別取10mL樣品溶液和標準溶液,移入石墨管中。

*根據石墨爐程序進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測定。

*繪制標準曲線,計算樣品中鉛的含量。

計算

鉛含量(μg/g)=樣品溶液吸收值/標準曲線的斜率

結果以鉛計。

標準

根據《中國藥典》2020版二部,復方苦木消炎片的鉛含量不得超過10μg/g。

報告

報告復方苦木消炎片中鉛的含量,并注明是否符合藥典標準。

質量控制

*定期校準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每批次分析時都必須使用標準溶液作為對照。

*隨機抽取樣品進行平行測定,結果偏差不得超過5%。第七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干燥失重測定關鍵詞關鍵要點干燥失重測定

1.原理和方法:干燥失重測定是通過在特定溫度下加熱樣本,測量其失重的過程來確定樣品中水分含量的過程。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干燥失重測定通常采用熱天平或干燥箱法進行。熱天平法可實時監測失重過程,而干燥箱法則需要定期稱量樣品質量。

2.適用范圍和注意事項: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干燥失重測定適用于所有批次的樣品。在進行測定時,需注意樣品取樣量、干燥溫度和時間的選擇,以及環境濕度對測定結果的影響。通常,干燥溫度為100-105℃,干燥時間為2-4小時,環境濕度應小于70%。

3.結果分析和評價:干燥失重測定結果以百分比表示樣品失重的重量,即干燥失重%。根據國家藥典標準,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干燥失重不得超過5.0%。高干燥失重可能表明樣品吸濕性強,影響其穩定性和療效,需要進一步調查可能的原因。

樣品制備

1.取樣:從復方苦木消炎片批次中隨機抽取足夠數量的樣品,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取樣量應符合國家藥典要求,一般為2-5g。

2.粉碎:將取出的樣品粉碎成細粉,以增加樣品與干燥介質的接觸面積,提高干燥效率。粉碎方式可采用研缽研磨、粉碎機粉碎或其他適當的方法。

3.預處理:在某些情況下,樣品需要進行預處理以去除水分以外的揮發性物質。預處理方法應根據樣品的具體情況確定,例如,對于含揮發性油的樣品,可采用真空干燥法去除揮發性油。

干燥條件

1.干燥溫度: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干燥溫度應控制在100-105℃之間。過高的溫度可能導致樣品分解,而過低的溫度則會延長干燥時間。

2.干燥時間:干燥時間應根據樣品重量、厚度和干燥介質的類型確定。一般情況下,干燥時間為2-4小時,但實際干燥時間應根據樣品實際失重情況確定。

3.干燥介質:干燥介質通常為干燥空氣或氮氣。干燥空氣更易獲得,但其濕度會影響干燥結果,因此在使用干燥空氣時需控制環境濕度。氮氣為惰性氣體,不易與樣品發生反應,但成本較高。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干燥失重測定

目的

測定復方苦木消炎片中水分的含量,為質量控制提供依據。

適用范圍

適用于復方苦木消炎片的干燥失重測定。

儀器和材料

*干燥箱

*烘箱

*分析天平

*潔凈干燥的稱量皿

試劑

*無

操作步驟

1.干燥箱預熱

-將干燥箱預熱至105℃,并保持恒溫。

2.稱量試樣

-準確稱取約1克試樣于潔凈干燥的稱量皿中,記下重量(m1)。

3.干燥

-將稱量皿放入預熱的干燥箱中,干燥4小時。

4.取出稱量

-從干燥箱中取出稱量皿,置于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

-準確稱量干燥后的試樣,記下重量(m2)。

5.計算干燥失重

-根據以下公式計算干燥失重:

```

干燥失重(%)=[(m1-m2)/m1]×100%

```

結果

干燥失重應符合藥典規定的限度。

評定

干燥失重符合藥典規定,則試樣合格;不符合,則試樣不合格。

注意事項

*稱量時應在干燥條件下進行,避免水分的吸附和揮發。

*干燥箱應預熱至規定的溫度,并保持恒溫。

*烘干時間應嚴格控制,避免過渡干燥或干燥不足。

*冷卻時應置于干燥器中,避免水分的吸收。

*計算干燥失重時應考慮稱量皿的重量。

相關規范

*中國藥典2020年版第八部分復方苦木消炎片的性狀檢查關鍵詞關鍵要點【性狀檢查】

1.規定片劑的顏色、形狀、大小、質地等外部特征。

2.明確片劑的均勻度、硬度、脆性等物理性質。

3.對片劑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