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EJCCCSEXXX-XXXX
軟土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規定、施工設計、施工技術要求、施工試驗方
法、資料歸檔。
本文件適用于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方案的施工設計與檢驗。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50497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
GB/T11822科學技術檔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
JTG3363高速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
JTGF40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JTGD50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JTG/TF2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軟土地基處理Softsoilfoundationtreatment
指針對具有低強度、高壓縮性、含水量高及透水性差等特性的軟土地基進行加固和改善的一系列方
法,旨在提高地基的承載力、穩定性和耐久性,以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
4基本規定
4.1基本要求
4.1.1軟土地基處理方案應根據路堤情況、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工程(公路)等級、建設工期、周
邊環境等因素,結合施工技術水平、工程實踐經驗等因素,綜合分析確定。
4.1.2應滿足穩定性、工后沉降、工后差異沉降等方面的要求。
4.1.3應采用動態設計和信息化施工,動態設計應以施工設計圖為基礎,以補充勘察、試樁結果、試
驗段成果、施工監控、工程費用等為變更依據。
4.1.4應符合國家和行業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有關規定。
3
T/EJCCCSEXXX-XXXX
4.1.5應重視軟土地區地質選線工作,對深厚軟土區盡可能避繞,無法避繞時應進行路堤、橋梁方案
比選。
4.1.6軟土地基處理方案應根據全壽命的設計理念從技術、經濟等方面綜合比選。
4.1.7當工程性質復雜,無類似的工程經驗可借鑒時,應選擇合適的試驗段,對軟基處理方案進行試
驗研究,為設計、施工提供依據。
4.1.8軟土地基處理方案應分析各種可能的滑動破壞模式對應的穩定安全系數,路堤穩定分析方法應
與路堤滑動破壞模式相適應。
4.1.9路堤穩定容許安全系數應與路堤破壞模式、穩定分析方法、抗剪強度指標相對應。
地基處理所用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
4.1.10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避免路堤滑塌,減少路基工后沉降,減少對橋梁、既有建筑物等的影響。
4.1.11軟土地基處理、路基碾壓施工機械宜安裝施工參數自動記錄儀并實時上傳監測數據。
4.1.12施工階段實際地質情況與施工圖出入較大時,應驗證地質情況,修正設計方案。
4.1.13應進行施工期監控和工后監控,監控宜由第三方實施。
4.1.14受軟基路堤影響的既有路基、橋涵、管線、地鐵、房屋等建(構)筑物應進行沉降、位移、傾斜、
裂縫等監測,并應符合GB50497中的規定。
4.1.15軟基路堤監控宜綜合利用利用儀器監測、巡查等手段。巡查可利用無人機、衛星地圖等措施。
4.2軟土界定
4.2.1軟土主要有淤泥、淤泥質黏土、淤泥質粉質黏土、軟塑至流塑黏土、軟塑至流塑粉質黏土、稍
密粉土、有機質土、泥炭質土、泥炭等。
4.2.2軟土鑒別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軟土鑒別指標a
特性指標
靜力觸
直剪快剪內標準貫
b天然天然壓縮系數十字板探錐尖有機質
軟土名稱塑形指數摩擦角入試驗
含水率孔隙比a0.1-0.2/抗剪強阻力含量
Ip-1錘擊數
W/%eΦq/°(?)度τ/?Wu/%
qe/?N/次
淤泥—e≥1.5
黏淤泥質黏土Ip>17≥WL1.0≤
性淤泥質粉質黏土10<Ip≤17≥35e<1.5<5>0.5<35≤0.75——
土
軟塑至流塑黏土Ip>17W≥WL或
軟塑至流塑粉質黏土10<Ip≤17e≥1.0
稍密粉土7<Ip≤10≥30—e>0.9—>0.3—<2≤8—
有機質土—————————5<Wu≤10
10<W≤
泥炭質土—————————u
60
泥炭—————————Wu>60
a
注1:當黏性土、粉土的天然含水率和天然孔隙比兩個指標同時滿足時即可劃為軟土。
b
注2:塑性指數Ip=WL-Wp,,WL為液限(%),Wp為塑限(%),液限、塑限分別采用76g錐試驗確定。
注3:本表中“—”表示此項無內容。
4
T/EJCCCSEXXX-XXXX
4.3基礎資料
4.3.1軟土地基處理方案設計應收集調查沿線的氣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工程地質及水文
地質等資料。
4.3.2還應收集和調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內容:
a)路線縱橫斷面及橋梁、通道、涵洞的布設等各相關專業的設計資料;
b)軟土路段路堤附近的已有構筑物、管線等環境狀況;
c)路堤填筑材料的來源、特性等有關情況;
d)附近公路、鐵路、水利工程的軟基處理相關經驗;
e)改擴建路段原有路基軟土處理方法和沉降情況。
4.4沉降與穩定標準
4.4.1工后沉降
4.4.1.1容許工后沉降應符合表2中的要求。
表2容許工后沉降
橋梁與路基通道與路基相鄰涵洞與路基相鄰
公路等級a一般路段
相鄰路段路段路段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0.10≤0.15≤0.20≤0.30
二級公路(干線公路)≤0.15≤0.20≤0.25≤0.40
其它等級公路≤0.20≤0.25≤0.30≤0.50
a
注:橋式通道按橋梁考慮。
4.4.1.2當新建工程設計計算工后沉降不滿足表2的要求時,應針對沉降進行處理設計。
4.4.1.3相鄰路段差異沉降引起的縱坡變化應控制在0.4%以內。
4.4.2拼寬路基沉降
4.4.2.1拼寬部分路基設計計算工后沉降,應滿足橋頭處≤0.05m,通道及涵洞處≤0.10m,其它
一般路段≤0.15m的要求。
4.4.2.2原有路基與拼寬路基的路拱橫坡度的工后增大值應<0.5%、相鄰路段差異沉降引起的縱坡
變化應<0.4%的要求。
4.4.3穩定安全系數
軟土地基設計處理方案應進行路堤的穩定驗算,其穩定安全系數應滿足表3中的要求。
表3穩定安全系數
計算方法
采用指標有效固結應力法改進總強度法簡化Bishop法、
不考慮固結考慮固結不考慮固結考慮固結Janbu法
直接快剪指標1.11.2———
靜力觸探、十字板剪切指標——1.21.3—
三軸有效剪切指標————1.4
注:本表中“—”表示此項無內容。
5
T/EJCCCSEXXX-XXXX
5施工設計
5.1設計原則
施工設計應以協議方提供的工程設計材料為依據,并遵循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因地制宜、保護環
境、節約資源、便于施工和維護的原則進行設計。
5.2設計文件編制
5.2.1初步設計文件常用圖表
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內容:
a)軟土地基處理方案比選表(圖);
b)軟土地基處理設計表;
c)軟土地基處理工程數量表;
d)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典型設計圖;
e)不同處理方法之間過渡處理設計圖;
f)軟土地基路堤動態監測設計表及工程數量表;
g)軟土地基路堤動態監測設計圖。
5.2.2施工圖設計文件常用圖表
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內容:
a)軟土地基處理設計表;
b)軟土地基處理工程數量表;
c)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典型設計圖;
d)不同處理方法之間過渡處理設計圖;
e)軟土地基處理沿線縱斷面布置圖;
f)軟土地基路堤動態監測設計表及工程數量表;
g)軟土地基路堤動態監測設計圖;
h)復雜路段軟土地基處理平面布置圖。
5.3施工準備
5.3.1施工前應根據施工要求方提供的資料,組織有關施工技術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詳盡、
深入的調查,調查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內容:
a)熟悉現場地形、地貌、環境條件;
b)掌握水、電、勞動力、設備等資源供應條件;
c)核對施工范圍,核實施工影響范圍內的管線、建(構)筑物、河湖、綠化、桿線、文物古跡等情
況;
d)組織有關施工技術人員對施工圖進行認真審查,發現問題應及時與設計人聯系進行變更,并形
成文件。
5.3.2應做好量具、器具的檢測工作與有關原材料的檢驗。
5.3.3施工作業現場所涉及的施工機械、測量儀器、檢測儀器等設施應滿足施工要求。
5.4施工材料
5.4.1土工材料
6
T/EJCCCSEXXX-XXXX
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a)應由耐高溫、耐腐蝕、抗老化、不易斷裂的聚合物材料制成;
b)抗拉強度、頂破強度、負荷延伸率等均應符合設計及有關產品質量標準的要求;
c)鋪設前,應對基面進行壓實整平;
d)宜在原地基上鋪設一層30㎝~50㎝厚的砂墊層;
e)鋪設后,在規定時間內,運、鋪料等施工機具不得在其上直接行走;
f)每壓實層的壓實度、平整度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于其上設鋪土工材料;
g)土工材料應完好,發生破損應及時修補或更換。
5.4.2砂樁材料
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a)宜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粗砂或中砂;
b)應根據成樁方案選定填砂的含水量;
c)砂樁應砂體連續、密實;
d)樁長、樁距、樁徑、填砂量應符合設計規定。
5.5施工勘察
5.5.1勘探工作應及時進行勘探記錄、描繪和照相(錄像)。
5.5.2設計階段未完成的勘察工作應在軟土地基處理施工前完成。
5.5.3勘察成果和精度應滿足各階段的設計要求。
5.5.4對可能導致地基失穩的臨水、傍山、暗浜、暗塘及橋頭高填土等路段,應加強地質勘察工作,
查明軟土層的分布及其在縱向、橫向的厚度和性質變化,為設計選線和路堤設計提供地質依據。
5.5.5施工勘察應以鉆探、室內試驗、靜力觸探、十字板剪切試驗等為主要勘察手段。
5.5.6工程地質調繪時,應測量路基及其兩側各30m范圍內的水塘深度、路基兩側50m范圍內的河
道水下地形等。
5.5.7施工勘察應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資料:
a)施工公路沿線及其附近氣象、地震、地形地貌、地物、古河道等;
b)地基的地層結構、種類、成因類型、沉積時代;
c)地基各土層的物理、力學、化學性質指標;
d)地下水類型、埋深、pH值、水位變化、流動性等;
e)臨水路基附近的水文情況;
f)路堤填料的種類、擊實土的重度和抗剪強度指標等。
5.5.8軟土地基處理施工前應利用挖探等手段查明軟土空間分布,挖探間距不宜超過20m。
5.5.9需查明軟土強度時,宜采用靜力觸探、十字板試驗等手段進行測試。
5.5.10施工圖設計階段,每個谷地、每個地質單元應單獨提供平面圖、地質剖面圖和物理力學參數統
計值。
5.5.11勘察報告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資料:
a)壓縮試驗的相關曲線;
b)抗剪強度試驗的相關曲線;
c)無側限抗壓試驗和三軸試驗試驗后的土樣照片;
d)土工試驗成果表;
e)前期固結壓力、壓縮指數、固結系數等參數的推薦值。
5.6施工工藝處理及選用要求
7
T/EJCCCSEXXX-XXXX
5.6.1一般路段
選用要求應符合下列各項:
a)軟土層深度<5m時,宜選用淺層處理或堆載預壓;
b)軟土層深度>5m時,宜選用排水固結法或復合地基,并結合等載預壓或超載預壓。當預壓
高度較大,穩定性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可結合加筋處理;
c)軟土層厚度>10m時,宜選用排水固結法或復合地基,并結合等載預壓或超載預壓,當預壓
高度較大,穩定性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可結合加筋處理;
d)在填土高、工期緊的情況下,可選用樁承式加筋路堤、輕質路堤或真空聯合堆載預壓等方案;
e)兩構造物之間的一般路段長度<50m時,宜采用和構造物與路基相鄰路段相同的處理方法。
5.6.2橋梁、通道、涵洞與路基相鄰路段
選用要求應符合下列各項:
a)填土高度較低(<3.0m)并具備預壓條件時,宜選用排水固結法結合堆載預壓的處理方法;
b)填土高度較高時(≥3.0m),宜選用樁承式加筋路堤或水泥攪拌樁等方法;
c)填土高度超過2倍~3倍的極限填筑高度時,宜選用樁承式加筋路堤,或選用泡沫混凝土、
EPS塊體等輕質填料,并可結合排水固結、復合地基等方法綜合處理。
5.6.3過渡路段
選用要求應符合下列各項:
a)采用樁承式加筋路堤、復合地基、排水固結法等不同方法處理的路段之間應根據相鄰路段差異
沉降引起的縱坡變化進行過渡處理設計;
b)過渡設計可采用局部超載預壓、輕質路堤分級換填、樁長漸變、樁間距漸變等單一或綜合處理
措施。
5.6.4特殊地形地貌路段
選用要求應符合下列各項:
a)傍山路段當軟土埋深淺、厚度薄時,宜選用淺層處理;
b)當軟土深厚時,宜通過穩定性驗算合理選用素混凝土樁、輕質路堤、高壓旋噴樁等處理方法;
c)臨水路段,根據軟土層條件和穩定驗算結果,宜選用樁承式加筋路堤、輕質路堤等處理方法;
d)橋梁、桿線下方等施工設備受凈空限制路段,宜選用素混凝土樁、輕質路堤、高壓旋噴樁等對
設備高度要求低的處理方法;
e)鄰近重要構筑物路段,宜選用素混凝土樁、水泥攪拌樁、輕質路堤等對構筑物影響小的處理方
法;
f)不宜選用真空預壓、排水固結等易產生地基沉降及側向位移等不良影響的處理方法;
g)無硬殼層路段,可采用就地固化、加筋墊層等方法處理以滿足機械施工要求;
h)表層為飽和松散砂土、粉土、粉質粘土或吹填土時,可選用高真空擊密法以提高地基承載力,
減小地基沉降。
5.6.5改擴建路段
選用要求應符合下列各項:
a)原有路基符合設計沉降控制要求的路段,淺層軟土地基,或拼寬荷載較小、沉降易控制時,可
采用淺層處理或堆載預壓等方法;
8
T/EJCCCSEXXX-XXXX
b)深厚軟土地基或拼寬荷載較大、對既有公路影響較大時,可采用樁承式加筋路堤、復合地基或
輕質路堤等方法;
c)原有路基不符合設計沉降控制要求的路段,路基拓寬范圍的軟土地基處理可選用輕質路堤,或
與原處理方式相同的處理方法。
6施工技術要求
6.1夯擊點布置
夯擊點布置應滿足施工設計要求。
6.2滿夯的搭接直徑
滿夯的搭接直徑應不小于1/4夯錘直徑。
6.3地基的承載力
地基的承載力應滿足施工設計要求。
6.4有效加固深度
有效加固深度應滿足施工設計要求。
6.5壓實度
路面壓實度應不小于最大理論準密度的92%。
6.6平整度
路面平整度應符合施工設計要求值,規定值規定值或允許偏差為1.2㎜。
6.7彎沉值(0.01㎜)
路面彎沉值(0.01㎜)應符合施工設計要求值。
6.8滲水系數
道路滲水系數不應高于300毫升/min。
6.9摩擦系數
用橫向力系數測試車在60km/h車速下測得橫向力系數應不小于50。
6.10構造深度
路面表面的構造深度應不小于0.5㎜。
6.11厚度
瀝青混凝土層的厚度應符合JTG/TF20中8.4的要求。
6.12中線平面偏位
道路瀝青砼面層中線平面偏位的允許偏差為±20㎜。
9
T/EJCCCSEXXX-XXXX
6.13縱斷高程
道路瀝青砼面層縱斷高程的允許偏差為±15mm。
6.14寬度
道路瀝青砼面層寬度應不小于施工設計值。
6.15橫坡度
路基(路面)橫斷方向的坡度的允許偏差為±0.3%。
7施工試驗方法
7.1取樣
面層施工完成后,利用混凝土鉆芯機,從面層上鉆取圓柱形混凝土芯樣,對于取出的完整芯樣,應
切割成標準試件,并進行檢測。
7.2夯擊點布置
應采用通用量具尺量目視檢查。
7.3滿夯的搭接直徑
應采用通用量具尺量目視檢查。
7.4地基的承載力
應采用JTG3363中4.3的方法檢測地基承載力,每3000m2檢測12處地點。
7.5有效加固深度
應采用JTG3363中4.3的方法檢測有效加固深度,每3000m2檢測12處地點。
7.6壓實度
應采用JTGF40中11.4的方法檢測試樣的壓實度,每隔200m測1個樣本。
7.7平整度
應采用平整度儀測量路面平整度,全線每車道按每100m計算。
7.8彎沉值
應采用JTGD50中6.2的方法檢測。
7.9滲水系數
應采用滲水試驗儀檢測試樣的滲水系數,每隔200m測1個樣本。
7.10摩擦系數
應采用擺式儀檢測試樣的摩擦系數,每隔200m測1個樣本。
7.11構造深度
10
T/EJCCCSEXXX-XXXX
應采用JTG3450中5.2的方法檢測路面的構造深度,每隔200m測1處地點。
7.12厚度
應采用JTG/TF20中9.4的方法檢測路面的厚度,每隔200m測1處地點。
7.13中線平面偏位
應采用經緯儀檢測路面的中線平面偏位,每隔200m測4處地點。
7.14縱斷高程
應采用水準儀檢測路面的縱斷高程,每隔200m測4處斷面。
7.15寬度
使用量尺測量路面寬度,每隔200m測4處斷面。
7.16橫坡度
使用水準儀檢測路面的橫坡度,每隔200m測4處地點。
8資料歸檔
8.1資料歸檔管理應符合GB/T11822中的要求。
8.2工程竣工后各類技術文件資料應及時歸檔,其歸檔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
a)勘探調查資料;
b)設計資料;
c)施工資料;
d)監理資料;
e)驗收資料。
━━━━━━━━━━━
11
ICS93.080
CCSP66
T/EJCCCSE
團體標準
T/EJCCCSEXXXX-XXXX
軟土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oftsoilfoundationtreatment
(征求意見稿)
20XX-XX-XX發布20XX-XX-XX實施
中國商業股份制企業經濟聯合會發布
T/EJCCCSEXXX-XXXX
軟土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規定、施工設計、施工技術要求、施工試驗方
法、資料歸檔。
本文件適用于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方案的施工設計與檢驗。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50497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
GB/T11822科學技術檔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
JTG3363高速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
JTGF40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
JTGD50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
JTG/TF2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軟土地基處理Softsoilfoundationtreatment
指針對具有低強度、高壓縮性、含水量高及透水性差等特性的軟土地基進行加固和改善的一系列方
法,旨在提高地基的承載力、穩定性和耐久性,以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
4基本規定
4.1基本要求
4.1.1軟土地基處理方案應根據路堤情況、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工程(公路)等級、建設工期、周
邊環境等因素,結合施工技術水平、工程實踐經驗等因素,綜合分析確定。
4.1.2應滿足穩定性、工后沉降、工后差異沉降等方面的要求。
4.1.3應采用動態設計和信息化施工,動態設計應以施工設計圖為基礎,以補充勘察、試樁結果、試
驗段成果、施工監控、工程費用等為變更依據。
4.1.4應符合國家和行業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有關規定。
3
T/EJCCCSEXXX-XXXX
4.1.5應重視軟土地區地質選線工作,對深厚軟土區盡可能避繞,無法避繞時應進行路堤、橋梁方案
比選。
4.1.6軟土地基處理方案應根據全壽命的設計理念從技術、經濟等方面綜合比選。
4.1.7當工程性質復雜,無類似的工程經驗可借鑒時,應選擇合適的試驗段,對軟基處理方案進行試
驗研究,為設計、施工提供依據。
4.1.8軟土地基處理方案應分析各種可能的滑動破壞模式對應的穩定安全系數,路堤穩定分析方法應
與路堤滑動破壞模式相適應。
4.1.9路堤穩定容許安全系數應與路堤破壞模式、穩定分析方法、抗剪強度指標相對應。
地基處理所用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
4.1.10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避免路堤滑塌,減少路基工后沉降,減少對橋梁、既有建筑物等的影響。
4.1.11軟土地基處理、路基碾壓施工機械宜安裝施工參數自動記錄儀并實時上傳監測數據。
4.1.12施工階段實際地質情況與施工圖出入較大時,應驗證地質情況,修正設計方案。
4.1.13應進行施工期監控和工后監控,監控宜由第三方實施。
4.1.14受軟基路堤影響的既有路基、橋涵、管線、地鐵、房屋等建(構)筑物應進行沉降、位移、傾斜、
裂縫等監測,并應符合GB50497中的規定。
4.1.15軟基路堤監控宜綜合利用利用儀器監測、巡查等手段。巡查可利用無人機、衛星地圖等措施。
4.2軟土界定
4.2.1軟土主要有淤泥、淤泥質黏土、淤泥質粉質黏土、軟塑至流塑黏土、軟塑至流塑粉質黏土、稍
密粉土、有機質土、泥炭質土、泥炭等。
4.2.2軟土鑒別指標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軟土鑒別指標a
特性指標
靜力觸
直剪快剪內標準貫
b天然天然壓縮系數十字板探錐尖有機質
軟土名稱塑形指數摩擦角入試驗
含水率孔隙比a0.1-0.2/抗剪強阻力含量
Ip-1錘擊數
W/%eΦq/°(?)度τ/?Wu/%
qe/?N/次
淤泥—e≥1.5
黏淤泥質黏土Ip>17≥WL1.0≤
性淤泥質粉質黏土10<Ip≤17≥35e<1.5<5>0.5<35≤0.75——
土
軟塑至流塑黏土Ip>17W≥WL或
軟塑至流塑粉質黏土10<Ip≤17e≥1.0
稍密粉土7<Ip≤10≥30—e>0.9—>0.3—<2≤8—
有機質土—————————5<Wu≤10
10<W≤
泥炭質土—————————u
60
泥炭—————————Wu>60
a
注1:當黏性土、粉土的天然含水率和天然孔隙比兩個指標同時滿足時即可劃為軟土。
b
注2:塑性指數Ip=WL-Wp,,WL為液限(%),Wp為塑限(%),液限、塑限分別采用76g錐試驗確定。
注3:本表中“—”表示此項無內容。
4
T/EJCCCSEXXX-XXXX
4.3基礎資料
4.3.1軟土地基處理方案設計應收集調查沿線的氣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工程地質及水文
地質等資料。
4.3.2還應收集和調查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內容:
a)路線縱橫斷面及橋梁、通道、涵洞的布設等各相關專業的設計資料;
b)軟土路段路堤附近的已有構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宜賓市興文縣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南京中醫藥大學《社會工作技巧工作坊人際溝通技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湛江市高三月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 2025年度借款合同補充協議范本
- 2025租房合同模板范本
- 2025子女租賃公寓合同
- 2025家庭居室裝飾裝修工程設計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考前歷史主干知識梳理提綱
- 2025濟南市勞動合同樣本新
- 2025年高考歷史階段特征總結匯編(超全面)
- 2024年小學五六年級紅色文化《炮聲隆隆黃洋界》教案
- 2024年中國工商銀行校園招聘《綜合知識》應知應會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級道法上冊 專題05 做守法的公民(高頻考題40題)
- 2024年電梯安全總監安全員考試題參考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學期英語期中試卷(含答案)
- 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課件
- 幼兒園大班安全《湯灑了怎么辦》課件
- 化學檢驗員(二級技師)技能鑒定備考題及答案
- 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動力環境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 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24版)解讀
-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文科綜合試卷(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