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習14:文言實詞課內外聯合判斷(1)
(一)
材料一:
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廣大象地.其俯仰周旋
有似于四時。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故日:
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故樂者,所
?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樂行而民鄉方矣。故樂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節選自《荀
子?樂論》)
材料二: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將以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為;不利人
乎即止?!鼻曳蛉收咧疄樘煜露纫?,非為其目之療姜,耳之生年,口之號甘,身體之所安,以此虧奪民衣
食之財,仁者弗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樂者,非以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為不樂也;非以
刻鏤、華文章之色,以為不美也;非以相豢煎炙之味,以為不甘也;非以高臺、厚榭、邃野之居,以為不
安也。雖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樂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
之利。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
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鐘、擊鳴鼓、
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即我以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國即攻小國,
有大家即伐小家,強劫弱,眾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并興,不可禁止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鐘、
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天下之亂也,將安可得而治與?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
嘗厚措斂千萬民,以為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無補也?!保ü?/p>
選自《墨子?非樂》)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
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___
君子以鐘回鼓目道志目,以琴瑟目樂心目;動何以干戚回,飾臼以羽旄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樂者,樂也”,兩個“樂”讀音不同,后一個“樂”意思與“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中的“樂”
相同。
B.“所以道樂也”中“所以”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用法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所
以“相同。
C.“所美”“所樂”“所甘”為所字結構,可譯為“美麗的東西”、“快樂的聲音”、“甘甜的美味”
等名詞性短語。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子提倡禮樂教化,主張通過禮樂教化使人心向善,他認為君子的音樂得以流行,人民群眾就有了
正確方向,就能做到樂而不亂。
B.荀子在《樂論》里表達的觀點與《勸學》里的思想是一致的,都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它可以使人
積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C.墨子認為,仁人應該講求對天下有利、為天下除害的準則,否定音樂的教化作用,他指出音樂既不
能愉悅人的身心,又不能利國利民。
D.墨子以“節用”為原則,以“兼愛交利”為核心,提出反對統治者以音樂為工具奢侈享樂的主張,這
是具有人民性和進步性的表現。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故樂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2)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
14.根據材料二的第二段,歸納墨子“非樂”的兩點理由。(3分)
【答案與解析】
10.CEG【解析】介賓短語“以鐘鼓”作“道志”的狀語,介賓短語“以琴瑟”作“樂心”的狀語,“以
干戚”“以羽旄”分別作“動”和“飾”的補語。畫線句子的正確標點為: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
動以干成,飾以羽旄。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用鐘鼓來引導人的志向,用琴瑟來悅樂人心;用盾牌斧頭等舞
動具跳舞,用羽毛和牝牛尾等來裝飾。
11.A【解析】A項,后一個“樂”的意思是“快樂”,而“樂盤游”的“樂”“樂”是形容詞意動用法,
意思是“以……為快樂”。
12.C.【解析】墨子否定的是音樂行為,并沒有否定音樂的教化作用,承認音樂有愉悅人身心的作用。
13.(1)所以,音樂是治理的重要資源,但墨子卻要反對音樂。(得分點:治人,治理;盛,重要的資
源;非,反對。)
(2)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事跡;向下考慮,不符合萬民的利益。(得分點:上考,向上考察;
中,符合;下度,向下考慮。)
14.①民眾不能從中獲得衣食財;②天下的紛亂不能借此得到治理。
【解析】首先對文段進行分層,抓住重點句“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天下之亂也,將安可得而
治與?”,進行歸納即可。
【參考譯文】
(一)君子用鐘鼓來引導人的志向,用琴瑟來悅樂人心;用盾牌斧頭等舞動具跳舞,用羽毛和牝牛尾等
來裝飾。用石磬、簫管來伴奏。所以君子的音樂,清明好像天,廣大好像地,俯仰回旋好像四時變化。所以
君子的音樂流行而志向清明,禮儀修養好,人的德行就做到了。君子的音樂令人耳聰目明,性情平和,可以
移風易俗,令天下安寧,沒有比音樂更好的了。所以說:音樂,就是快樂。君子的音樂在于得到做人之道,
小人的音樂在于滿足欲望。用君子做人之道制約欲望,就可以得到快樂而不致有禍亂。因為欲望而忘記做人
之道,就是受迷惑而不快樂。所以音樂,就是引導人快樂的。金石絲竹樂器,就是引導人有德行的。君子的
音樂流行,人民就向著正確方向了。所以,音樂是治理的重要資源,但墨子卻要反對音樂。
(二)墨子說:“仁人做事,必須講求對天下有利,為天下除害,將以此作為天下的準則。對人有利的,
就做;對人無利的,就停止?!比收咛嫣煜驴紤],并不是為了能見到美麗的東西,聽到快樂的聲音,嘗到美
味,使身體安適。讓這些來掠取民眾的衣食財物,仁人是不做的。因此,墨子之所以反對音樂,并不是認為
大鐘、響鼓、琴、瑟、竽、笙的聲音不使人感到快樂,并不是以為雕刻、紋飾的色彩不美,并不是以為煎灸
的豢養的牛豬等的味道不香甜,并不是以為居住在高臺厚榭深遠之屋中不安適。雖然身體知道安適,口里知
道香甜,眼睛知道美麗,耳朵知道快樂,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事跡;向下考慮,不符合萬民的利益。
所以墨子說:“從事音樂活動是錯誤的!”
民眾有三種憂患:饑餓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勞累的人得不到休息。這三樣是民眾的
最大憂患。然而當為他們撞擊巨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民眾的衣食財物將能得到嗎?
我認為未必是這樣。且不談這一點,現在大國攻擊小國,大家族攻伐小家族,強壯的擄掠弱小的,人多的欺
負人少的,奸詐的欺騙愚笨的,高貴的鄙視低賤的,外寇內亂盜賊共同興起,不能禁止。如果為他們撞擊巨
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天下的紛亂將會得到治理嗎?我以為未必是這樣的。所以墨子
說:“且向萬民征斂很多錢財,制作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有利于天下,為天下除害,是
無補于事的。”
(二)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日:“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
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
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愿以異日?!?/p>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需,負書擔橐,形容枯
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目:“妻不以我為夫,嫂
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
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目:“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
者乎?”期年,揣摩成,目:“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于是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
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后,約從散橫以抑強秦。當秦
之隆,黃金萬溢為用,轉轂連騎,炫烯于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
榕樞之土耳,伏軾搏銜,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將說楚王,路過洛陽,
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
秦日:“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日:“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日:“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
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戰國策?秦策一》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與“始速禍焉”(《六國論》)兩句中的“始”字含義不同。
B.“愿大王少留意”與“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兩句中的“少”字
含義不同。
C.“以大王之賢”與“尊賢重士”(《過秦論》)兩句中的“賢”字含義相同。
D.“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陸游《劍南詩稿?文章》)兩句中的“文
章”含義不同。
O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遠千里而庭教之”與“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杜甫《兵車行》)兩句中的“少”
字含義不同。
B.“愿以異日”與“異日圖將美景”(柳永《望海潮》)兩句中的“異日”含義不同。
C.”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與“屋舍儼然”(陶淵明《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儼然”含義不同。
D.”臣請奏其效”與“吾家讀書久不效”(《歸有光《項脊軒志》》)兩句中的“效”字含義相同。
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形容枯槁”與“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紅樓夢》)兩句中的“形容”含義不同。
B.“乃夜發書”與“而大聲發于水上”(《石鐘山記》)兩句中的“發”字含義不同。
C.“引錐自刺其股”與“兩股間膿血流離”(《促織》)兩句中的“股”字含義相同。
D.“資用乏絕”與“生生所資”(《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資”字含義不同。
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簡練以為揣摩”中的“揣摩”與現在漢語意思相同,“簡練”和現代漢語意思不同。
B.“期年,揣摩成”與“期功強近之親”(《陳情表》)兩句中的“期”字含義相同。
C.“受相印”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兩句中的“受”字含義不同。
D.“以抑強秦”與“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兩句中的“抑”字含義相同。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山東之國”與“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六國論》)兩句中的“山東”含義不同。
B.“杜左右之口”與“杜耳惡聞”“防微杜漸”中的“杜”字含義相同。
C.“富貴則親戚畏懼”與“悅親戚之情話”(《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親戚”含義相同。
D.“貧窮則父母不子”與“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詩經?衛風?氓》)兩句中的“子”字含義不同。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與“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廉
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厚”字含義不同。
B.”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兩句中
的“順”字含義不同。
C.“說秦王書十上”與“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兩句中的“說”
字含義相同。
D.“黑貂之裘弊”與“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過秦論》)兩句中的“弊”字含義不同。
O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說不行”與“然是說,余尤疑之”(《石鐘山記》)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
B.“黃金百斤盡”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記》)兩句中的“盡”字含義不同。
C.“資用乏絕”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兩句中的“絕”字含義不同。
D.“羸朦履蹣”與“羸兵為人馬所蹈藉”(《赤壁之戰》)兩句中的“羸”字含義相同。
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羸滕履蹣”與“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圮上敬履》》)兩句中的“履”字
含義不同。
B.“負書擔橐”與“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兩句中的“負”字含義不同。
C.“面目犁黑”與“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兩句中的“面目”
字含義不同。
D.“狀有愧色”與“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愧”字含義不同。
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妻不下衽”中的本是“織布帛的絲縷”的意思,這里引申為“織布機”。這句話是說蘇秦回
到家里,妻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根本不搭理他。
B.“嫂不為炊”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學庵筆記》)兩句中的“炊”字含義不同。
C.“嫂不以我為叔”中的“叔”是女性對其丈夫的弟弟的稱呼,與稱父親的弟弟不同。
D.“是皆秦之罪也”與“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六國論》)兩句中的“皆”字含義不同。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篋數十”與“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陳”字含義
相同。
B.“引錐自刺其股”與“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引”
字含義不同。
C.“于是說趙王于華屋之下”與“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口技》)
兩句中的“于是”含義相同。
D.“抵掌而談”與“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兩句中的“抵”字含義不同。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革車”,意思是古代兵車的一種。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
B.“約從散橫”從,同“縱”,指“合縱”的策略。橫,指“連橫”的策略。訂立合縱的盟約,離散連
橫的關系,從而抑制強大的秦國。
C.“從風而服”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兩句中的“從”字含義不
同。
D.“使趙大重”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兩句中的“重”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特窮巷掘門桑戶楂樞之土耳”與“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
傳》)兩句中的“特”字含義不同。
B.“伏軾”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上。《莊子?漁父》:“孔子伏軾而嘆曰:‘甚矣,由
之難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車。
C.“廷說諸侯之王”與“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
“廷”字含義相同。
D.“天下莫之能伉”與“分庭伉(抗)禮”的“伉”含義不同。后者“伉”是“對等、平等”的意思,
用來比喻彼此地位或勢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對立。
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將說楚王”與“彤管有煒,說怪女美”《詩經?鄴風?靜女》兩句中的“說”字含義不同。
B.“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不敢正視。含貶義,形容憤怒、不滿或畏懼的樣子?,F也用形容敢怒
不敢言的樣子或目光輕蔑地看。
C.“嫂蛇行匍伏”句中的“蛇”是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本句描繪了嫂子聽到頗有成就的蘇秦到
來的消息后卑躬屈膝,趨炎附勢的心理。
D.”四拜自跪而謝”與“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兩句中的“謝”字含義相同。
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何前倨而后卑也”與成語“登高自卑”的“卑”字含義相同,都是“卑賤低下”的意思。
B.“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與“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管晏列傳》》)兩句中的“多”
含義不同。
C.“勢位富厚”與“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兩句中的“勢”含義不同。
D.“嗟乎”嘆詞,表示感嘆。與《師說》:“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中“嗟乎”
的含義相同。
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路過洛陽”與“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史記?魏公子列傳》)兩句中的“過”含義不
同。
B.“郊迎三十里”與“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兩句中的“郊”字
含義相同。
C.“傾耳而聽”與“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兩句中的“而”字含
義和用法相同。
D.“蓋可忽乎哉”與“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書》)兩句中的“蓋”含義不同。
【答案與解析】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與“始速禍焉”(《六國論》)兩句中的“始”字含義不同。
B.”愿大王少留意”與“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兩句中的“少”字
含義不同。
C.“以大王之賢”與“尊賢重士”(《過秦論》)兩句中的“賢”字含義相同。
D.“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陸游《劍南詩稿?文章》)兩句中的“文
章”含義不同。
【答案】C
【解析】C項,前者是“賢能”的意思,后者是“賢士”的意思。A項,前者是“起初、起先”的意思,
后者是“才”的意思。B項,前者是“稍稍、稍微”的意思,后者是“時間短,不久,一會兒”的意思。D
項,前者是“禮樂法令”的意思,后者是“泛指著作”的意思。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遠千里而庭教之”與“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杜甫《兵車行》)兩句中的“少”
字含義不同。
B.“愿以異日”與“異日圖將美景”(柳永《望海潮》)兩句中的“異日”含義不同。
C.”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與“屋舍儼然”(陶淵明《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儼然”含義不同。
D.”臣請奏其效”與“吾家讀書久不效”(《歸有光《項脊軒志》》)兩句中的“效”字含義相同。
【答案】B
【解析】B項,二者都是“日后,將來”的意思。A項,前者是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之上”的意思,后
者是“古代稱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意思。C項,前者是“嚴肅的樣子”,后者是“整齊的樣子”。D項,二
者都是名詞“功效、成效”的意思。
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形容枯槁”與“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紅樓夢》)兩句中的“形容”含義不同。
B.“乃夜發書”與“而大聲發于水上”(《石鐘山記》)兩句中的“發”字含義不同。
C.”引錐自刺其股”與“兩股間膿血流離”(《促織》)兩句中的“股”字含義相同。
D.“資用乏絕”與“生生所資”(《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資”字含義不同。
【答案】A
【解析】A項,二者都是“形態容貌”的意思。B項,前者是“打開”的意思,后者是“發出”的意思。
C項,二者都是“大腿”的意思。D項,前者是“財物”的意思,后者是“供給”的意思。
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簡練以為揣摩”中的“揣摩”與現在漢語意思相同,“簡練”和現代漢語意思不同。
B.“期年,揣摩成”與“期功強近之親”(《陳情表》)兩句中的“期”字含義相同。
C.“受相印”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兩句中的“受”字含義不同。
D.“以抑強秦”與“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兩句中的“抑”字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D項,前者是“抑制”的意思,后者是“或者”的意思。A項,“簡練”文中的意思是“挑選”。
B項,二者都是“滿一年”的意思。C項,前者是“授予”的意思,后者是“傳授”的意思。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山東之國”與“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六國論》)兩句中的“山東”含義不同。
B.“杜左右之口”與“杜耳惡聞”“防微杜漸”中的“杜”字含義相同。
C.”富貴則親戚畏懼”與“悅親戚之情話”(《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親戚”含義相同。
D.“貧窮則父母不子”與“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詩經?衛風?氓》)兩句中的“子”字含義不同。
【答案】A
【解析】A項,二者都是“嵯山以東”的意思。B項,三者都是“堵塞”的意思。C項,都是“內外親
屬,包括母系親屬和父系親屬”的意思。D項,前者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當兒子”,后者是第二人稱代詞你,
尊稱對方,通常為男性。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與“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廉
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厚”字含義不同。
B.“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兩句中
的“順”字含義不同。
C.“說秦王書十上”與“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兩句中的“說”
字含義相同。
D.“黑貂之裘弊”與“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過秦論》)兩句中的“弊”字含義不同。
【答案】C
【解析】C項,前者是“勸說”的意思,后者是“評議、談論”的意思。A項,前者是形容詞“深厚”
的意思,后者是副詞“優厚地、好好地”的意思。B項,前者是動詞“順從、順應民心”的意思,后者是形
容詞“合理的”。D項,前者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穿破”的意思,后者是“衰落、疲憊”的意思。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說不行”與“然是說,余尤疑之”(《石鐘山記》)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
B.“黃金百斤盡”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記》)兩句中的“盡”字含義不同。
C.“資用乏絕”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兩句中的“絕”字含義不同。
D.“羸朦履蹣”與“羸兵為人馬所蹈藉”(《赤壁之戰》)兩句中的“羸”字含義相同。
【答案】D
【解析】D項,前者是“纏繞”的意思,纏著綁腿布;后者是形容詞“疲弱的”意思。A項,二者都是
“學說、觀點”的意思。B項,前者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用盡、耗盡”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盡頭”的意思。C項,前者是“困乏、斷絕”的意思,后者是“橫渡、越過”的意思。
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羸滕履踽”與“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世家?圮上敬履》》)兩句中的“履”字
含義不同。
B.“負書擔橐”與“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兩句中的“負”字含義不同。
C.“面目犁黑”與“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兩句中的“面目”
字含義不同。
D.“狀有愧色”與“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愧”字含義不同。
【答案】B
【解析】B項,二者都是動詞“背著”的意思。A項,前者是名詞作動詞“穿鞋”“穿著草鞋”的意思。
后者是名詞的為動用法”為(給)……穿鞋”。C項,前者是本義“臉上”的意思,后者是引申義“臉面”
的意思。D項,前者是形容詞“羞愧”的意思,作“色”的定語;后者是“感到慚愧”的意思,其后帶賓語
“貴家子二
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妻不下衽”中的本是“織布帛的絲縷”的意思,這里引申為“織布機”。這句話是說蘇秦回
到家里,妻子做自己該做的事,根本不搭理他。
B.“嫂不為炊”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學庵筆記》)兩句中的“炊”字含義不同。
C.“嫂不以我為叔”中的“叔”是女性對其丈夫的弟弟的稱呼,與稱父親的弟弟不同。
D.“是皆秦之罪也”與“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六國論》)兩句中的“皆”字含義不同。
【答案】D
【解析】D項,二者都是副詞,表示判斷,“全是、都是”的意思。A項解析正確。B項,前者是動詞“做
飯”的意思,句中“為”是介詞(wei),其后省略賓語“之”,代指蘇秦,即“為(之)炊”。后者是名詞
“飯”的意思,其前是表示領屬性定語的“之”,謂語是動詞“為"(wei),即“做”的意思,所以“炊”
作名詞。C項解析正確。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篋數十”與“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陳”字含義
相同。
B.“引錐自刺其股”與“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引”
字含義不同。
C.”于是說趙王于華屋之下”與“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口技》)
兩句中的“于是”含義相同。
D.“抵掌而談”與“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兩句中的“抵”字含義不同。
【答案】C
【解析】C項,前者是連詞。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后者是“在這種情況下”的意思。原文“雖人有
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
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A項,二者都是“陳設、擺列”的意思。B項,前者是“拿”的意思,后者
是“牽,拉”,引申為“調轉”的意思。D項,前者是“拍、擊”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兩人談得來,關
系融洽。后者是“值、相當”的意思。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革車”,意思是古代兵車的一種。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
B.“約從散橫”從,同“縱”,指“合縱”的策略。橫,指“連橫”的策略。訂立合縱的盟約,離散連
橫的關系,從而抑制強大的秦國。
C.“從風而服”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兩句中的“從”字含義不
同。
D.“使趙大重”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兩句中的“重”字含義不同。
【答案】C
【解析】C項,二者都是動詞“跟隨、跟從”的意思。前者語句的意思是華山以東各國隨風折服。AB
項敘述正確。D項,前者是動詞“加重”的意思,其前有使令性動詞“使”,所以“重”是形容詞活用為動
詞。這句話的意思是使趙國的地位大大加重。后者是形容詞“重要的”“具有較大影響意義的”的意思。
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特窮巷掘門桑戶楂樞之土耳”與“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廉頗藺相如列
傳》)兩句中的“特”字含義不同。
B.“伏軾”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車前的橫木上?!肚f子?漁父》:“孔子伏軾而嘆曰:‘甚矣,由
之難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車。
C.”廷說諸侯之王”與“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
“廷”字含義相同。
D.“天下莫之能伉”與“分庭伉(抗)禮”的“伉”含義不同。后者“伉”是“對等、平等”的意思,
用來比喻彼此地位或勢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對立。
【答案】A
【解析】A項,二者都是“只是,只不過”的意思。B項敘述正確。C項,二者都是名詞作狀語”在朝廷
之上”的意思。D項,前者通“抗”,是動詞“抵御、抵抗、匹敵”的意思。后者通“抗”,是形容詞“對等、
平等”的意思。
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將說楚王”與“彤管有煒,說怪女美”《詩經?鄴風?靜女》兩句中的“說”字含義不同。
B.“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不敢正視。含貶義,形容憤怒、不滿或畏懼的樣子?,F也用形容敢怒
不敢言的樣子或目光輕蔑地看。
C.“嫂蛇行匍伏”句中的“蛇”是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本句描繪了嫂子聽到頗有成就的蘇秦到
來的消息后卑躬屈膝,趨炎附勢的心理。
D.“四拜自跪而謝”與“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兩句中的“謝”字含義相同。
【答案】B
【解析】B項,“目光輕蔑地看”錯誤,“側目而視”常誤解為“目光輕蔑地看”或誤解為“尊敬”。A
項,前者是“游說、勸說”的意思,后者通“悅”,“喜歡”的意思。D項,二者都是“道歉、謝罪”的意思。
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何前倨而后卑也”與成語“登高自卑”的“卑”字含義相同,都是“卑賤低下”的意思。
B.“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與“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管晏列傳》》)兩句中的“多”
含義不同。
C.“勢位富厚”與“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兩句中的“勢”含義不同。
D.“嗟乎”嘆詞,表示感嘆。與《師說》:“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中“嗟乎”
的含義相同。
【答案】A
【解析】A項,前者是“卑賤低下”的意思。后者是名詞“低處”的意思,要想登到高處必須從低處開
始攀登,比喻做事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B項,前者是形容詞作動詞,“有很多”的意思。后者
是動詞“稱贊”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才干,反而贊美鮑叔牙能夠識別人才。C項,
前者是“權勢”的意思,后者是“形勢、情勢”的意思。D項,分析正確。
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路過洛陽”與“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史記?魏公子列傳》)兩句中的“過”含義不
同。
B.“郊迎三十里”與“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兩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農業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
- 書法版權保護的新思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解決方案
- 供應鏈管理在醫療教育中的重要性
- 區塊鏈技術助力版權保護的創新路徑
- 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應急處置與事故調查
- 個性化功能助推健康領域專業移動應用的優化策略探討報告
- 酒店融資方案制定與試題及答案
- 醫療AI技術引領未來辦公健康管理新趨勢
- 《時鐘和中斷》課件
- 全面了解商務禮儀師考試的技巧試題及答案
- 高考理綜試題答題技巧方法!課件
- 行書典范《蘭亭序》鑒賞PPT共32頁課件
- 一體化泵站檢測報告(共6頁)
- 契稅補貼申請表
- 西山煤電集團白家莊礦煤層開采初步設計
- 魯班獎迎檢分工細化
- Q∕GDW 12100-2021 電力物聯網感知層技術導則
- 最新金屬軟管設計制造新工藝新技術及性能測試實用手冊
- 小學生主格賓格表格說明及練習
- 渠道項目報備管理規定
- 心理咨詢記錄--個案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