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保密★考試結束前浙江省臺州市六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考生須知:1.本試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考生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上。一、現代文閱讀(共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詩在脫去邏輯的硬殼之后,需要的是新鮮的語言和它所呈現的極富內涵的心靈。每一首傳世的中國古典詩詞都具有這樣一個不會被窮竭的靈魂。“境界”就是心靈的狀態。后工業時代的中、西方普遍患有境界被污染病,或者作者干脆不知境界為何物。一次當我翻閱了一本20世紀80年代美國中青年詩集后,合上書,我痛苦地感到這厚厚的一本選集里只有很少的幾首除外,其余都沒有里爾克或華茲華斯所追求的高度。心靈的沙漠化使得很多年輕詩人的詩充滿了灼熱而干燥的熱風,沒有意境可言。愛情與欲望成一體,肉體的探險成為刺激的源頭,或是塞滿平庸的細節,如同雜貨店的貨架,詩不再給你飛越,而是沉重、平庸,讀完這種詩后我開始懷疑詩存在的必要,因為后工業社會日常的生活早已充滿庸俗的刺激和平庸的瑣碎。也許是東方人的關系,我的文化使我理解:詩人的痛苦和歡樂能化成他詩歌中不可窮盡的藝術的美和力。杜甫、李白從來不會讓他們生活中的痛苦成為平庸的瑣碎的流水賬。然而打開今天的一本美國當代詩選,有不少詩像不在意地輸入計算機的記錄,沒有光彩,沒有生命。是不是計算機文化已經使得詩魂如此麻木?我暗暗為我們今天有些年輕詩人擔憂。“境界”是沙漠里的綠洲,它出現在沙漠的侵略與壓抑中,但卻代表沙漠的靈魂中暗存的力量與追求。如果只在詩中報道沙漠的沙粒如何如何,那真是只見沙子不見綠洲,這樣的詩,有的詩人辯解說它更真實,是后現代的真實。我仍然認為詩的功能不在于統計沙子的數量,而在于點出綠洲的力量。無盡的沙子這一存在是數也數不清的可見者,它正在遮蔽我們渴望看見的綠洲,而詩人的職責正是穿過可見的痛苦的存在,觸到那被隱蔽的無形的不可見的力量。追求表面的真實與準確的詩人,在看到“枯藤”時只追問這是哪一個鐘點的枯藤?什么時間的“昏鴉”?在追求瑣碎平庸之物的“精確”描寫時,卻看不見那存在于這些平常之物后面的不平常,得到了瑣碎與平庸,卻失去了潛在的生命的、藝術的魅力。詩能不能揭示這種暗含于可見物之后的潛在力量,是一個價值標準,至少是我在判斷一首好詩時的標準之一。詩的境界代表詩人超常的悟性,穿透了可見、可數的事物的表面存在,悟到那潛在的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深邃不可測與人的相對渺小。在現代西方世界,物質財富的力量占據了舞臺中心,中國也許會滾向那個中心,被吸向那個物質崇拜的圣壇。我作為個人的選擇與對詩歌的選擇,卻更感到詩歌的悟性的深意能讓我穿透黃金的耀眼的光亮,看見那被遮蔽了的潛在的生命與藝術的意義。審美總是哲學的折射,人的價值觀起著很大的作用。我欣賞“二戰”后美國當代的詩,因為那時的詩人是在痛苦中追尋崇高,而今天的年輕的美國詩人的作品,就我所接觸到的,似乎更陶醉于可見的富足的存在與物質的創造,更屈服于物質的刺激與科技的力量,他們的心靈在緊張的物質追求中,已經沒有多少空間去考慮精神的需要。當然也還有一些詩人在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因而將思維引向無邊的宇宙,走出了緊張平庸而豐富的第一世界——日常生活。也許正是這人與自然的矛盾所造成的危機能解救富足的第一世界的詩,使它能走出豐富的物質的封閉。極端崇拜物質與極端推崇寡欲同樣造成對人的損傷,然而歷史常常搖擺于二者之間,進入感性豐富而不迷失于其中,穿透感性豐富的表層而找見隱于其下的精神潛文本,這是詩和哲學的探險。以所有的筆墨永無滿足地沉湎于感性外表的描述,或與之相反,對感性世界麻木和畏懼,空談精神的崇高,同樣都是自我欺騙,是詩和哲學的悲劇。(選自鄭敏《探索當代詩風——我心目中的好詩》,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古典詩詞都具有一個不會被窮竭的靈魂,這說明中國古代詩人境界沒有被污染,心靈沒有被沙漠化。B.“在看到‘枯藤’時只追問這是哪一個鐘點的枯藤?”這樣的鑒賞不可能觸到詩中被隱蔽的無形的不可見的力量。C.無論西方世界還是中國,陷入物質崇拜都可能影響詩人價值觀,從而使其作品遮蔽了潛在的生命與藝術的意義。D.作者認同詩人“在痛苦中追尋崇高”,但同時又認為“空談精神崇高”是自我欺騙,具有鮮明的思辨色彩。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意境之于詩歌創作至關重要,失卻這一靈魂的詩作,其內容往往呈現的是充滿庸俗的刺激和平庸的瑣碎生活。B.作者認為不少詩人借助計算機寫作使得詩歌缺少詩魂而失去光彩和生命,這引起了作者對當下詩歌創作現狀的擔憂。C.“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此處杜甫升華了痛苦,不是生活的流水賬,隱含深沉的家國情懷。D.“我是黃昏的兒子/愛上了東方黎明的女兒/但只有凝望,不能傾訴。”顧城的這首詩是詩和哲學的探險,符合文中好詩的標準。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A.詩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真的成了陽春白雪,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真的淪落到曲高和寡。(葛兆光)B.詩人昌耀善于將古漢語熔鑄進自己的詩歌當中,因而讀他的詩歌,會獲得一種新鮮的古老感。(張偉)C.生活中有太多人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活著,好的詩人應該幫助他們找到耳朵和眼睛。(張二棍)D.詩人要活在時代里面,要能夠把時代的痛苦、歡樂、希望、動蕩……最深最廣地體現于一身。(郭沫若)4.本文是如何體現論證的嚴密性的?請簡要分析。5.2023年12月6日,《詩刊》雜志發起首屆“李白詩歌獎”大賽,假如你是評委,請根據上文為組委會制定入選好詩的評分標準。【答案】1.A2.B3.D4.①論證思路嚴謹:文章先提出詩歌需要新鮮的語言和極富內涵的心靈的觀點,然后分析后工業時代中外詩人心靈沙漠化的現狀及原因,最后從審美和哲學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清晰,邏輯嚴密;②論證手法多樣:綜合運用例證法、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增強了觀點的說服力;③論述語言準確:文中“普遍”“不少”“有些”等修飾限制語,體現了語言的嚴密。5.①語言鮮活,具有高雅境界;②提煉生活,展現藝術張力;③穿透表象,揭示潛在力量;④主旨深刻,追求崇高精神。【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中國古典詩詞都具有一個不會被窮竭的靈魂”錯誤。原文“每一首傳世的中國古典詩詞都具有這樣一個不會被窮竭的靈魂”中“中國古典詩詞”前有限制語“傳世的”,選項說法擴大了范圍。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借助計算機寫作”錯誤。原文是“有不少詩像不在意地輸入計算機的記錄”,選項說法曲解原文。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第二段觀點:詩人的痛苦和歡樂能化成他詩歌中不可窮盡的藝術的美和力。A.強調的是當下詩人的現狀。B.說的是詩歌語言的鮮活。C.側重于詩歌對人的靈魂救贖的作用。D.強調詩人要把個人融入時代,詩歌要體現時代符合第二段觀點。故選D。【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從論證思路的角度分析,第一段“詩在脫去邏輯的硬殼之后,需要的是新鮮的語言和它所呈現的極富內涵的心靈”,提出詩歌需要新鮮的語言和極富內涵的心靈的觀點;第二段“后工業時代的中、西方普遍患有境界被污染病,或者作者干脆不知境界為何物……心靈的沙漠化使得很多年輕詩人的詩充滿了灼熱而干燥的熱風,沒有意境可言”,闡述了后工業時代中外詩人的詩充滿了灼熱而干燥的熱風,沒有意境可言,心靈沙漠化的現狀。第三段“我仍然認為詩的功能不在于統計沙子的數量,而在于點出綠洲的力量”闡述了中外詩人心靈沙漠化的原因。最后兩段“審美總是哲學的折射,人的價值觀起著很大的作用”從審美和哲學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從論證手法的角度分析,“一次當我翻閱了一本20世紀80年代美國中青年詩集后,合上書,我痛苦地感到這厚厚的一本選集里只有很少的幾首除外,其余都沒有里爾克或華茲華斯所追求的高度”“然而打開今天的一本美國當代詩選,有不少詩像不在意地輸入計算機的記錄,沒有光彩,沒有生命”,運用例證論證了闡述了后工業時代中外詩人心靈沙漠化的現狀。“愛情與欲望成一體,肉體的探險成為刺激的源頭,或是塞滿平庸的細節,如同雜貨店的貨架,詩不再給你飛越,而是沉重、平庸”運用喻證闡述了心靈的沙漠化的表現。“杜甫、李白從來不會讓他們生活中的痛苦成為平庸的瑣碎的流水賬。然而打開今天的一本美國當代詩選,有不少詩像不在意地輸入計算機的記錄,沒有光彩,沒有生命”運用對比論證,將杜甫、李白的是和美國當代詩選中的詩進行對比,論證了“詩人的痛苦和歡樂能化成他詩歌中不可窮盡的藝術的美和力”的觀點,表達了對年輕詩人的擔憂。論證手法多樣,增強了觀點的說服力。從論證語言角度分析,通過修飾語“普遍”“不少”“有些”等,使表述內容更符合事實。如“后工業時代的中、西方普遍患有境界被污染病”“有不少詩像不在意地輸入計算機的記錄,沒有光彩,沒有生命”“我暗暗為我們今天有些年輕詩人擔憂”,這些詞句使表達客觀嚴密。【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根據原文“詩在脫去邏輯的硬殼之后,需要的是新鮮的語言和它所呈現的極富內涵的心靈。每一首傳世的中國古典詩詞都具有這樣一個不會被窮竭的靈魂”,可知每一首傳世的詩詞需要的是新鮮的語言和它所呈現的極富內涵的心靈。據此可制定“語言鮮活,具有高雅境界”的評分標準。根據原文“詩人的痛苦和歡樂能化成他詩歌中不可窮盡的藝術的美和力。杜甫、李白從來不會讓他們生活中的痛苦成為平庸的瑣碎的流水賬。然而打開今天的一本美國當代詩選,有不少詩像不在意地輸入計算機的記錄,沒有光彩,沒有生命”,可知詩歌要體現生活的痛苦和歡樂,要有潛在的生命的、藝術的魅力。據此可制定“提煉生活,展現藝術張力”的評分標準。根據原文“詩人的職責正是穿過可見的痛苦的存在,觸到那被隱蔽的無形的不可見的力量”“在追求瑣碎平庸之物的“精確”描寫時,卻看不見那存在于這些平常之物后面的不平常,得到了瑣碎與平庸,卻失去了潛在的生命的、藝術的魅力。詩能不能揭示這種暗含于可見物之后的潛在力量,是一個價值標準,至少是我在判斷一首好詩時的標準之一”,可知詩人的職責在于通過現象,揭示潛在的力量。據此可制定“穿透表象,揭示潛在力量”的評分標準。根據原文“我欣賞“二戰”后美國當代的詩,因為那時的詩人是在痛苦中追尋崇高,而今天的年輕的美國詩人的作品,就我所接觸到的,似乎更陶醉于可見的富足的存在與物質的創造,更屈服于物質的刺激與科技的力量,他們的心靈在緊張的物質追求中,已經沒有多少空間去考慮精神的需要”,可知詩人要考慮精神的需要,要追尋崇高。據此可制定“主旨深刻,追求崇高精神”的評分標準。(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也是冬天,也是春天遲子建(1)二零一七年歲尾,《收獲》雜志六十周年慶典,在太熱鬧的時刻,很想獨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我吃過早飯,叫了一輛的士,奔向四川北路。(2)我先去拜謁原虹口公園的魯迅先生墓。天氣晴好,又逢周末,園里晨練的人極多。入園處有個水果攤,蘋果橘子草莓等鉤織的芳香流蘇,連綴著世界文豪廣場。紅男綠女穿梭其間,踏著熱烈的節拍。跳整齊劃一的舞。我努力避讓舞者,走進廣場。可憐的托爾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掛著一個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蒼涼出走的模樣,可惜我不吸煙,不然在他左手托著的煙斗上,獻一縷煙絲,安撫一下他。與他一樣不幸的,是手握鵝毛筆的莎士比亞和狄更斯。鵝毛筆成了天然掛鉤,掛著色彩艷麗的超輕羽絨衣。最幸運當屬巴爾扎克,他袖著手,深藏不露,難以附著。(3)出了世界文豪廣場,再向前是個賣早點的食肆,等候的人,從屋里一直排到門外。想著多年前蕭紅在這一帶,有天買早點,發現包油條的紙,居然是魯迅先生一篇譯作的原稿。蕭紅愕然告知魯迅。先生卻淡然,復信調侃道:“我是滿足的,居然還可以包油條,可見還有一些用處。”也不知這里的早點鋪,如今用什么包油條?還能包裹出這烏云見日般的綺麗文事么?(4)在公園的西北角。就是魯迅先生的墓地了。(5)墓前廣場比較開闊,最先看到的是長方形草坪上矗立著的魯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書,右手搭著扶手,默然望著往來的人。不過基座過高了,感覺魯迅是坐在一個逼仄的樓臺看戲,讓人擔憂著他的安危。(6)墓地兩側的石板路旁,種植著樟樹、廣玉蘭和松柏,樹高枝稠,長青的葉片在陽光下如翻飛的翠鳥,綠意蕩漾。魯迅墓由上好的花崗石對接鑲嵌,其形態很像一冊灰白的舊書,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樣子。因為是園中獨墓,看上去顯赫,卻也孤獨。其實無論是魯迅的原配夫人、為他寂寞空守了四十年的朱安,還是無比崇敬魯迅的蕭紅,都曾在遺言中表達了想葬在魯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如愿——怎么可能如愿。魯迅曾在文章中交代過后事:“趕快收斂,埋掉,拉倒。”這像他的脾氣。這像一個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無邊的黑暗后。留給自己的大解脫——最后的光明。可魯迅的一生,是雷電的一生,身后必將帶來風雨。不會是寂寞。(7)我脫帽向著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靜默良久,之后轉身,眺望魯迅長眠之所面對的風景,有樹,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開闊,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如一團巨大的陰影,阻礙著視線。也就是說,不管魯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對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8)墓前甬道盡頭相連的路,人流不息,向右望去,可見虹口足球場的一角穹頂,像一團鉛灰的云壓在那里。健身和娛樂的各路音樂,此起彼落。讓我有置身農貿市場的感覺。(9)當我悵然離開墓地的時候,忽然間狂風大作,攪起地面的落葉和塵土,在半空飛舞。公園所有的樹,這時都成了鼓手,和著風聲,發出海潮般的轟鳴。我回身一望,我獻給魯迅先生的那片玉蘭葉,已不見蹤影,我似乎聽到了他略含嘲諷的笑聲:敬仰和懷念,不過是一場風,讓它去吧!(10)離開魯迅墓地。迎著風中被撕扯下來的艷麗的槭樹葉,我去參觀魯迅紀念館。館藏豐富。我留意的是那些曾與魯迅相依相伴的實物,他戴過的硬硬的禮帽,這禮帽是再也不能為他擋風了;他穿過的棉袍以及藍紫色的帶花紋的毛背心,這樣的衣物也再也不能為他避寒了;他用過的白瓷茶碗依然好看,但它再也不能為他送去茶香了;他用過的吸痰器,不能再為他排解胸中郁積之物了(真正的郁積,靠它也是排解不了的吧);而那一支支筆,也再也不能隨他在紙上叱咤風云了。(11)離開紀念館,風小了一些。我出了公園,一路打聽。步行去魯迅在大陸新村的最后寓所——山陰路132弄9號。(12)講解員介紹著一樓會客室的陳設,餐臺餐椅、墻上的畫等等。而我的目光聚焦在了瞿秋白寄存此處的那張著名的書桌上了。只三兩分鐘吧。就被保安吆喝著去二樓。二樓是魯迅的書房兼臥室,不很寬敞。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近門處東墻邊的那張黑色鐵床,上面還擺放著棉被和枕頭。魯迅先生就是在這張床上,吐出最后一口氣的。而那最后一口氣是真的散了,還是附著在了室內的臺燈上,做夜的眼?或是附著在了南窗的窗欞上,做曙光的播撒器?(13)保安已在一樓大聲呼喚講解員,讓她趕快帶游人出來,說是時間到了,其實我們進來不過一刻鐘。我郁郁出了魯迅故居。其實我很想看看灶房的陳設,蕭紅不是在這兒為魯迅烙過東北特色的韭菜盒和油餅嗎?(14)我回到山陰路上,風又起來了,這條路成了風匣,回蕩著風聲。從魯迅謝世之所到他長眠之地,并不遙遠。但這條路在我眼里卻很長很長,它仿佛記錄著一個人半個多世紀的跋涉。(15)走在異鄉的街頭,只覺得這里的冬天與我故鄉相比,更像春天,因為閃爍的花朵,像黑夜的笑聲,從蒼綠中掙扎而出。這樣的花朵也就格外明亮和濕潤,就像感動的淚。(16)我迎著風。在山陰路上徘徊。風很大——很大很大的風。(選自《文匯報》2018年2月7日《筆會》副刊,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分析與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3)段和第(6)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直接引用魯迅的原句,兩處都體現了魯迅對人生的洞徹和達觀。B.作者對魯迅墓前塑像頗有不滿,這既針對魯迅墓地的設計,也指向后世人們紀念魯迅、傳承魯迅精神的方式。C.甬道盡頭人流不息的路、虹口足球場的穹頂、健身娛樂的各路音樂,都襯托出了魯迅墓地的莊嚴肅穆感。D.作者委婉地批判了參觀大陸新村時保安的吆喝和大聲呼喚,其主要原因是保安導致我無法盡興地游覽。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2)段對文豪塑像和第(5)段對魯迅塑像的描寫,頗具動感,幽默的語言下透露出作者心中的輕快。B.參觀魯迅紀念館的敘寫中,作者運用大量整句,以聯想融合眼前實物與歷史情境,表達了深切的悼念。C.倒數第二段與標題遙相呼應,以“黑夜的笑聲”“感動的淚”作喻,暗含魯迅精神在其中,富有詩意。D.文章在敘寫游覽始末的同時,自然地引入相關材料,既增加了文章意趣和可讀性,也豐富了文章內涵。8.游覽的后半段,作者多次寫到“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9.文章第(10)小節中“真正的郁積”有什么深刻寓意?請結合《祝福》或《阿Q正傳》中的人物形象進行簡要闡述。【答案】6.B7.A8.①營造蕭瑟、清冷的氛圍,襯托我對魯迅先生的追思和哀悼,增強文章的感染力;②風聲“海潮般的轟鳴”,象征魯迅先生與黑暗斗爭、啟蒙大眾、震撼人心的一生;③風吹走“我”獻給魯迅先生的玉蘭葉,寓示魯迅先生不務虛名的冷峻孤高;④隱喻魯迅先生在不同時代聲譽和評價的起落,暗示“我”的立場和態度。9.“真正郁積”是指魯迅先生心中對中國人、中國社會的憂思與批判。闡述舉例:①虛偽冷酷的魯四老爺、趙太爺等人物,體現了魯迅對辛亥革命前后依舊頑固猖狂的封建勢力的痛恨;②勤勞馴順的祥林嫂和自欺欺人的阿Q,寄寓了魯迅對底層民眾充滿奴性、愚昧麻木的“國民性”的憂思;③《祝福》中面對現實徘徊、逃避的“我”,表現了啟蒙者在自我困境中的彷徨和苦悶。【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A.“都體現了魯迅對人生的洞徹和達觀”錯,兩句話流露出的是魯迅特有的悲觀與自嘲。C.“襯托出了魯迅墓地的莊嚴肅穆感”錯,由下文“有置身農貿市場的感覺”可知“襯托”錯,應該是破壞了“莊嚴肅穆感”。D.“主要原因是保安導致我無法盡興地游覽”錯,主要原因是我認為大陸新村的管理者沒有真正盡到保護故居和宣傳魯迅精神的責任。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A.“輕快”不準確,作者的心情是崇敬與追懷。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環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由“當我悵然離開墓地的時候,忽然間狂風大作”“離開魯迅墓地,迎著風中被撕扯下來的艷麗的械樹葉,我去參觀魯迅紀念館”可知,文中借寫“風”渲染了蕭瑟、清冷的氛圍,借景抒情,表達我對魯迅先生的追思和哀悼,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公園所有的樹,這時都成了鼓手,和著風聲,發出海潮般的轟鳴”,結合魯迅先生與黑暗斗爭、啟蒙大眾、震撼人心的一生可知,這“海潮般的轟鳴”的風聲具有象征意義,它象征這先生的人生。“我回身一望,我獻給魯迅先生的那片玉蘭葉,已不見蹤影”,風吹走“我”獻給魯迅先生的玉蘭葉,結合“我似乎聽到了他略含嘲諷的笑聲:敬仰和懷念,不過是一場風,讓它去吧”可知,風吹走玉蘭葉寓示魯迅先生不務虛名,冷峻孤高;“忽然間狂風大作”“和著風聲,發出海潮般的轟鳴”“離開紀念館,風小了一些”“我回到山陰路上,風又起來了,這條路成了風匣,回蕩著風聲”,用“風”的大小,暗示魯迅先生在不同時代聲譽和評價的起落,其中也暗含著“我”的立場和態度。【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品意蘊、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魯迅先生一生都在熱忱地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結合他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可知,他心中“真正的郁積”是他對中國人、中國社會的憂思與批判。《阿Q正傳》中的阿Q是魯迅筆下一個充滿悲劇色彩而又十分經典的人物。阿Q是一個無家無業,一貧如洗,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的底層小人物。他身上只有寥寥無幾的碎銀兩,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但他卻善于用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活在幻想的幸福世界里,以此來逃避現實的苦難。他的精神勝利法,就是他吸食的精神鴉片,支撐他生存下去的唯一慰藉。這個集性情悲劇和社會形態悲劇于一身的復合體,既自高自大又自輕自賤,既自命不平凡又自甘為奴,既自欺欺人又自作自受。因為這個,“有幸”變成魯迅針砭國民劣根性和奴性人格的最佳切入點,變成“哀其不幸運,怒其無需爭辯”的矛頭指向。自欺欺人的阿Q,寄寓了魯迅對底層民眾充滿奴性、愚昧麻木的“國民性”的憂思。《阿Q正傳》中趙太爺是一個地主階級的代表。因為有錢、有權利、有大房子、有文化,所以可以有身份、有尊嚴、有剝削他人的可能。他是最能夠反襯出阿Q形象卑微的一個人物。他是未莊的強權者,能夠壓迫阿Q,壓迫未莊的所有弱者,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封建意識形態的人物。在小說當中,趙太爺表現出了對封建統治和封建意識的絕對維護,比如,討厭假洋鬼子,對假洋鬼子的假辮子表現出了反感,反對革命等等。作者通過趙太爺的形象,體現了對辛亥革命前后依舊頑固猖狂的封建勢力的痛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最后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這一形象也寄寓了魯迅對底層民眾充滿奴性、愚昧麻木的“國民性”的憂思。《祝福》中的“我”是魯迅虛構的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但又軟弱無能,面對現實徘徊、逃避,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表現了啟蒙者在自我困境中的彷徨和苦悶。二、古代詩文閱讀(共20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節選自《陳情表》)材料二及祖母卒,服終,徙尚書郎,為河內溫令。敷德陳教,政化嚴明。太傅鉅平侯羊公薨,無子,帝令宗子為世子嗣之,不時赴喪。宓①遣戶曹赍移推轂遣之。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責求供給,吏民患之。宓至,中山王過縣,征芻茭薪蒸。宓箋引“高祖過沛,賓禮老幼,桑梓之供,一無煩費。伏惟明王孝思惟則,動識先戒,本國望風,式歌且舞,誅求煩碎,所未聞命。”后諸王過,不敢煩溫縣盜賊發河內余縣不敢近溫追賊者不敢經界。隴西王司馬子舒深敬友之,而貴勢之家憚其公直。宓去官,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勢位者,失荀、張②指,左遷漢中太守。諸王多以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節選自《華陽國志·后賢志》)【注】①李宓:《蜀志·楊戲傳》(裴松之注)、《昭明文選》《晉書·孝友傳》均作“李密”。②荀: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人也,入晉后領秘書監,進為光祿大夫,官終尚書令。張: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人,西晉大臣,文學家。10.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不敢煩A溫縣B盜賊發河內C余縣D不敢近溫E追F賊者G不敢經界。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猶蒙矜育”中的“矜”與《老子》中“自矜者不長”的“矜”意義相同。B.“高祖過沛”中的“過”與《孔雀東南飛》中“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中的“過”詞性不同。C.《陳情表》中“期功”指關系比較近的親屬。“期”指穿一年孝服的親族,“功”指穿大功服、小功服的親族。D.《陳情表》“舉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指漢代舉薦人才的一種科目,并非后世科舉體制中所稱的“秀才”。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密是西晉文學家,其父早亡,母親改嫁,全賴祖母劉氏養育成人,他對祖母也十分孝順,為了盡孝,他曾多次拒絕出仕。B.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苛求供給,李密到任后,引漢高祖事例,希望明王表達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則,做事謹戒。C.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入仕,并在擔任河內溫縣令時,幫助當地百姓成功解決了中山諸王煩擾的問題。D.李密性格直爽誠信,不會委屈己意而奉承別人,因行事不合荀、張的旨意,曾被貶為漢中太守。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2)隴西王司馬子舒深敬友之,而貴勢之家憚其公直。14.結合兩則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李密在出仕前后兩次辭官的原因有何不同?【答案】10.BDE11.A12.C13.(1)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2)隴西王司馬的兒子王舒非常敬重他,與他交好,因此權貴有勢力的大家族都忌憚他的公正秉直。14.材料一:辭官是由于祖母年邁多病,需孝養祖母,同時作為前朝遺臣,內心也存有一定的觀望之心;材料二:辭官是由于李密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權貴,不合荀、張的旨意,降職調任漢中太守后辭職。【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不敢煩擾溫縣。河內郡其余幾縣盜賊騷擾,卻不敢逼近溫縣,追擊盜賊的人也不敢路過溫縣境內。“溫縣”作“不敢煩”的賓語,在B處斷開;“盜賊發河內余縣”是“盜賊發(于)河內余縣”,“河內余縣”作“發”的后置狀語,在D處斷開;“溫”作“不敢近”的賓語,在E處斷開。故在BDE三處斷開。【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和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A.錯誤。意思不同。憐憫;夸耀。句意: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長久。B.正確。動詞,經過;名詞,罪過。句意:漢高祖過沛。/自以為可以說是沒有什么罪過,能夠終身侍奉公婆報答他們的大恩。C.正確。D.正確。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C.“李密立即入仕”錯誤,根據“及祖母卒,服終,徙尚書郎,為河內溫令”可知,不是立即入仕,而是喪期滿上任。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辛苦”,辛酸苦楚;“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否定判斷句;“鑒”,明察。(2)“友”,交好;“憚”,忌憚;“公直”,公正秉直。【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時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分條進行概括即可。材料一:結合“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可知,祖母年老多病,病情加重,需孝養祖母,讓其頤養天年;“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可知,作為前朝舊臣,雖被看重,內心也存有一定的觀望之心。材料二:結合“隴西王司馬子舒深敬友之,而貴勢之家憚其公直。宓去官,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勢位者,失荀、張指,左遷漢中太守。”可知,權貴有勢力的大家族都忌憚他的公正秉直,李密離開溫縣令官職,又做了其他官職,只因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權貴,不合荀、張的旨意,降職調任漢中太守,因此辭官。參考譯文:材料一: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么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舉臣下為孝廉,后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人才。臣下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我俯伏思量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的內心不愿廢止奉養,遠離祖母。臣下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材料二:后來,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喪期結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擔任尚書郎,擔任河內溫縣令。推廣以德教導,政治教化嚴明。太傅鉅平侯羊公去世,無子,皇帝令宗子為世子繼承他,不時赴喪。密派遣部下拿著錢財幫忙伺候應對。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苛求供給,當地人民以此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諸王過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書中記載談到:漢高祖過沛,對家鄉老幼以賓禮相待,不苛求煩擾。希望明王表達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則,做事謹戒,本國也要學習效法,(赴喪)且歌且舞,要求煩碎,從來沒有聽說過。后來諸王過境不敢煩擾溫縣。河內郡其余幾縣盜賊騷擾,卻不敢逼近溫縣,追擊盜賊的人也不敢路過溫縣境內。隴西王司馬的兒子王舒非常敬重他,與他交好,因此權貴有勢力的大家族都忌憚他的公正秉直。李密離開溫縣令官職,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權貴,不合荀、張的旨意,降職調任漢中太守。諸王多認為他很冤屈。過了一年,辭職。年六十四死。(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游諸葛武侯書臺①宋·陸游沔陽②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風想像梁甫吟③,尚憶幡然答三顧。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世上俗儒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注】①諸葛武侯書臺:諸葛亮相蜀時,曾在成都北筑讀書臺。②沔陽:今陜西勉縣,城南定軍山有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遷城北。典午:指司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諸葛亮隆中時,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一項是()A.本詩開篇交代了諸葛武侯祠的地點、環境,渲染出蕭條的氣氛。B.詩中寫司馬懿不敢自稱王師,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贊美之情。C.詩中運用擬人修辭,回憶諸葛亮的往事,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D.詩中以《出師表》肯定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能,認為諸葛亮遠勝前人管仲與樂毅。16.本詩與《蜀相》都是詠史懷古詩,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諸葛亮,但表達的情感有異同,請簡要分析。【答案】15.B16.相同:都有對諸葛亮才干的稱頌和對英雄的懷念與敬仰。不同:陸詩還嘲諷俗儒們不知道當年諸葛亮在這高臺上讀的是什么奇書,才建立這樣的功業。也諷刺了俗儒不思進取,選擇安逸的一貫做法。《蜀相》不僅抒發對諸葛亮壯志未酬的惋惜,也抒發了對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能力。B.“詩中寫司馬懿不敢自稱王師”分析錯誤,“當”解釋為“自稱”是錯誤的,應該是應戰,抵擋之意。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點:都有對諸葛亮才干的稱頌和對英雄的懷念與敬仰。本詩中“松風想像梁甫吟,尚憶幡然答三顧”,運用擬人修辭,回憶諸葛亮的往事,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肯定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能,認為諸葛亮遠勝前人管仲與樂毅,表達了對諸葛亮才干的稱頌;《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這些詩句都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報國苦衷和生平業績,也生動地表現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時還鄭重地道出對諸葛亮一生功業的敬仰。不同點:本詩中“世上俗儒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俗儒們不知道當年諸葛亮在這高臺上讀的是什么奇書,才建立這樣的功業。借此諷刺了當時俗儒不思進取,選擇安逸的做法,針砭時弊;《蜀相》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意思是:可惜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不僅抒發對諸葛亮壯志未酬的惋惜,也抒發了對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離騷》中“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美人為喻,寫出自己才能優秀卻遭到嫉妒和造謠中傷。(2)李白在《蜀道難》中感嘆蜀道之高時,用飛禽走獸暗示行人入蜀艱難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橋是古典詩詞的常見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筆下呈現出不同的姿態,如柳永書寫的“____________”展現了繁華富盛之景,而姜夔的“_______________”則呈現了冷清寂寥之境。【答案】①.眾女嫉余之蛾眉兮②.謠諑謂余以善淫③.黃鶴之飛尚不得過④.猿猱欲度愁攀援⑤.煙柳畫橋⑥.二十四橋仍在(念橋邊紅藥)【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嫉、謠諑、猿猱、度、援。三、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無論是儒家學說和孔子本人,由于統治意識介入的原因,早已層層籠罩上迷霧,胡適所謂“冒牌”即指后人對孔子思想有意無意的曲解。也許讀完了《論語》,你會有這么一個印象,孔子就是這么一個循循善誘的師長。他知道每個學生的個性,子路①,他就勸他三思而后行;反之,冉有性情和緩,他就教他聞義而行,不要猶豫,這就叫因材施教。他就是這么一個理想的熱烈追求者,他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知其不可而為之”,不論遇到怎樣的困厄也不退縮。他就是這么一個語笑晏晏的老者,像普通人一樣有著喜怒哀樂。時光的流逝讓他傷感,高興起來還會跟學生開開玩笑。他就是②。后人抨擊孔子,一般是抨擊他的禮教,③,那不錯,但孔子的“禮”絕不是那么不近情理。古人行成人禮要戴“麻冕”,但做這種帽子比較費時費工,人們遂多用絲布來做禮帽。孔子說:“儉,吾從眾。”(《子罕》)可見孔子絕不是一個整天板著臉告訴你“這不行、那不行”的子,絕沒有拘泥固執、自以為是的毛病。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無論是儒家學說還是孔子本人,由于統治意識介入的原因,早已籠罩上層層迷霧B.無論是儒家學說和孔子本人,大都由于統治意識介入,早已層層籠罩上了迷霧C.無論是儒家學說和孔子本人,大都由于統治意識介入,早已籠罩上層層的迷霧D.無論是儒家學說還是孔子本人,由于統治意識的介入,早已籠罩上層層的迷霧19.下列與文中畫橫線詞語“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這是激烈的戰火中一個很有意義的“插曲”。B.“但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C.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D.他們的維持他們的“秩序”的監獄,就撕掉了他們“文明”的面具。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1個字。【答案】18.D19.B20.①性子急躁②這么一個知權達變的智者③孔子講“克己復禮”【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線句子的語病有:一是“無論……和”關聯詞邏輯錯誤,可將“和”改為“還是”;二是“由于……原因”重復,可將“由于統治意識介入的原因”改為“由于統治意識的介入”;三是“層層籠罩上迷霧”語序錯誤,“層層”應修飾“迷霧”。修改全部正確的只有D。故選D。【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標點符號作用的能力。例句引號表示引用。A.表示特殊含義;B.表示引用;C.表示特定稱謂;D.表示反語。故選B。【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情境補寫的能力。解答時,先根據上下文確定陳述對象,然后再從句式、風格、語意的角度確定所填的內容。第①空,這里修飾子路的個性,依據后文“反之,冉有性情和緩”可知,這里可填:性子急躁。第②空,結合語境可知,所填句子應和“孔子就是這么一個循循善誘的師長”“他就是這么一個理想的熱烈追求者”“他就是這么一個語笑晏晏的老者”等相照應,再結合后文“但孔子的‘禮’絕不是那么不近情理”可知,這里可填:這么一個知權達變的智者。第③空,結合“后人抨擊孔子最多的是他的禮教”“但孔子的“禮”絕不是那么不近情理”可知,這里是列舉孔子對“禮”的觀點,所以可填:孔子講“克己復禮”。(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兩個月不下雨。太陽每天曬十五小時。寒暑表中的水銀每天爬到三十八度之上。河底處處向天。池塘成為洼地。野草變作黃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熱的苦悶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間。遲耕的地方還沒有種田,田土已硬得同石頭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長,但都變成枯草了。盡驅全村的男子用水車踏水。先由大河踏進小河,再由小河踏進港汊,再由港汊踏進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時,人們所踏進去的水,不夠太陽一日十五小時的蒸發。有幾個人絕望地說:“即使現在馬上下雨,已經來不及了。”然而多數人并不絕望:農人依舊拼命踏水,連黃發垂髫都出來參加。鎮上的人依舊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還有萬一的補救。他們所以不絕望者,為的是十余日來東南角上天天掛著幾朵云霓,它們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們顯示種種欲雨的現象,維持著他們的一線希望。有時它們升起來,大起來,黑起來,似乎義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說:“不要失望!我們帶雨來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氣,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著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與歡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搖著雙手阻止他們:“①喊不得,喊不得,要嚇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嚇退了,②它們在炎陽之下漸漸地下去,少起來,淡起來,散開去,終于隱伏在地平線下,人們空歡喜了一場,依舊回進大熱的苦悶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場空歡喜,但每天逃不出苦悶和恐慌。原來這些云霓只是掛著給人看看,空空地給人安慰和勉勵而已。21.文中畫橫線的兩個句子分別使用了反復、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22.語言文字運用I和Ⅱ中畫雙橫線部分,都有“一般”,說說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后人抨擊孔子,一般是抨擊他的禮教。(2)遲耕的地方還沒有種田,田土已硬得同石頭一般。【答案】21.第一句運用反復的手法,連用兩個“喊不得”,一方面寫出了長者對“泄露天機”者的善意勸阻,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他們求雨的虔誠、渴切。第二句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少起來,淡起來,散開去”,三個小短句構成排比,表現云霓漸退、漸淡,最終消失的過程,隱含了人們求雨的失落、失望心理。22.(1)“一般”是指大多數情況下,可理解為“通常、往往”。(2)“一般”是“一樣、一般無二”的意思,表示程度。【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的能力。先分析修辭手法的構成,再明確所寫內容和藝術效果。結合“喊不得,喊不得,要嚇退的啊。”可知,連用兩個“喊不得”,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老者對高呼“落雨了”的人的勸阻,因為只是預兆要下雨了,害怕他們高呼嚇退了雨,這表明了老者求雨的虔誠心態,反復的修辭加強了人們盼雨的情感表達;結合“它們在炎陽之下漸漸地下去,少起來,淡起來,散開去”可知,“少起來,淡起來,散開去”,三個小短句構成排比,表現的是云霓被火辣的太陽漸漸“逼退”的過程,將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少”“淡”“散”具有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也形象地寫出了看天、盼雨的人們的失落和失望的心理,運用排比,強化了這種情感。【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不同語境下同一詞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的能力。理解在語境中的意思時要聯系上下文。第一句“后人抨擊孔子,一般是抨擊他的禮教”中的“一般”,就是指通常情況下、大多數時候。句中是指大多數情況下,后人通常抨擊的是孔子的禮教,而不是孔子的其他思想。第二句“遲耕的地方還沒有種田,田土已硬得同石頭一般”中的“一般”,是一樣、差不多的意思。句中是指由于天氣干旱、天熱,田土已經發硬、發干像石頭一樣了。四、作文(共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2023年“五一”,淄博燒烤火速出圈;2024年元旦,哈爾濱文旅異常火爆。兩地政府因勢利導、優化服務,整座城市溫暖守信、真誠待客,充分展現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強大合力,讓大家看到城市“暖實力”的巨大力量。有人認為,在我們國家迅速提升“硬實力”“軟實力”的同時,當今更需要這種“暖實力”,因為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對此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銹鋼丸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節能型家用電器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空氣懸掛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變壓吸附制氮設備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硅鎂合金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紫外線殺菌燈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堿熔鍋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2024-2025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廠里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奪冠系列)
- 上海市青浦區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含答案解析】
- 車站信號自動控制教案-TYJL-ADX型計算機聯鎖系統組成及功能
- 爐壁溫度計算詳解
- 綠色建筑驗收自評報告全
- GB/T 42288-2022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規程
- 第十二講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PPT習概論2023優化版教學課件
- 工商管理實習周記十篇
- 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評價表
- 使用說明書儀表8530d技術手冊
- 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海陸變遷》《火山噴發》實驗說課 課件
- 五金工具零售規章制度
- GB/T 8312-2013茶咖啡堿測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