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詞語賞析(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二輪專題復習_第1頁
第三講 詞語賞析(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二輪專題復習_第2頁
第三講 詞語賞析(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二輪專題復習_第3頁
第三講 詞語賞析(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二輪專題復習_第4頁
第三講 詞語賞析(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二輪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講詞語賞析(學生版+教師版)2025年中考二輪專題復習第三講詞語角度賞析題

基礎熱身

魯迅先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語文學習,需要大量地閱讀,主動地積累,養成“采蜜”的好習慣,方能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文學庫。

1.小明同學在學習了語文課文后,做了分類筆記,請找出全部正確的一項(B)(2分)

多音字形近字成語

①佝僂(lǒu)②傴僂(1ǚ)③五行(xíng)④行輩(háng)⑤秘決⑥抉擇⑦旁騖⑧鳧鶩⑨薄暮冥冥⑩言不及意矯揉造作不可明狀

A.①③⑤⑨B.②⑥⑨C.③⑧⑩D.④⑤⑦

【解析】B。①有誤,“佝僂"的“僂”應讀作“lóu";⑤有誤,“秘決”的“決"應寫作“訣”;⑩“言不及意"的“意”應寫作“義";②有誤,“不可明狀”的“明"應寫作“名”。

2.小明喜歡讀詩,關于“詩歌閱讀”,他寫下這樣一段話,請你幫他選出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B)(2分)

詩歌不是可望不可即的藝術。每個人都可以讀詩。讀詩是一場心靈的旅行,動情時,潸然淚下;疑難處,強聒不舍。讀詩要讀透飽含情感的意象,要品精煉優美、新穎別致的語言,更要悟感情、析哲思。讀詩不能斷章取義,更不是附庸風雅。每個人也都可以寫詩。寫詩要注意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情感美和理性美。寫詩不儀濡養生命,更是生命的本能。

A.可望不可即B.強聒不舍C.斷章取義D.濡養

【解析】B。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3.可以說葉嘉瑩是為詩歌而生的,小明很喜歡葉嘉瑩先生,讀到關于她的文字,總是格外認真,她發現下面一段評價葉嘉瑩先生的語段中有一句話有語病,請幫他找出來(D)(2分)

①葉嘉瑩先生一生致力于古詩詞研究,培養了大批古典文學人才,她輾轉多國,但始終情牽華夏。②她是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大家,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③地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用于設立“迦陵基金"。40年來,她不僅在南開大學教課,還應邀到國內幾十所大學巡回講學。④她通過文字將詩與家國情懷緊密結合在一起,為中國古典詩詞發揚和繼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

4.小明同學在黑板報上看到幾句散亂的語句,請幫他新排序,下面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①人們在生活中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過重的負荷會讓人疲憊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過重的負擔,將壓力釋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詩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們不僅能感受到藝術的美,而且還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囂匆忙的世界里,我們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給生活留白。

⑤中國畫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的空白,顯示出豐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布局。它既是一種藝術的美,又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B.④⑤③①②⑥C.⑥⑤③④②①D.⑥⑤③④①②

【解析】D。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留白”是中心話題。故“⑥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布局。它既是一種藝術的美,又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是首句,“⑤中國畫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的空白,顯示出豐富而美妙的意境。”是解釋“⑥"的“留白”。“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們不僅能感受到藝術的美,而且還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承接⑤句中“意境”,“④在喧囂匆忙的世界里,我們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給生活留白。"提出生活中“留白”,“①人們在生活中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過重的負荷會讓人疲憊不堪。"解釋生活留白的原因,“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過重的負擔,將壓力釋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詩意。”是解釋“生活留白"后的生活狀態。排序為:⑥⑤③④①②。選D。

5.小明同學對文學常識做了以下歸納,不正確的一項是(B)(2分)

A.“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三詞客"是指蘇洵、蘇軾、蘇轍,“八大家”是指“唐宋八大家”,其中包括韓愈和歐陽修。

B.律詩屬于近體詩的一種,講求對仗,律詩規定每首都是八句,八句分成四聯,按順序分別是首聯、頸聯、頷聯和尾聯。

C.記是古代一種體裁,以敘事為主。可敘事、寫景、狀物,議論,描寫,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如《醉翁亭記》《小石潭記》《桃花源記》。

D.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謫"與曾經學過的《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左遷”意思相似。

【解析】B。“律詩規定每首都是八句"錯誤,律詩通常每首八句,超過八句的,則稱排律或長律。

6.古詩文默寫:小明在摘抄后有一些感悟,依照你的理解,完成以下填空。(4分)

(1)各界的聲音無法阻擋雙減的步伐,暫時出現的各種質疑,也不能阻止滾滾前進的歷史車輪,因為在歷史的發展中,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正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所說“__沉舟側畔千帆過__,__病樹前頭萬木春_。”

(2)初三的學子奮斗正青春,我們會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一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擁有正確的優樂觀,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詞語賞析

方法指導

第一步:看語境-理解詞語的本義;分析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第二步:抓特征。A.詞性①動詞:“XX”生動形象(逼真傳神、鮮明生動)地表現(寫出了)……事/人的……特征。

②形容詞:“XX"形象地寫出了……,有……的作用,生動傳神地表現了……事/人的……特征。

③副詞:“XX”準確生動地修飾(限制)了……(事物)的……特征。

④疊詞:“XX"音韻和諧(節奏感強),使……(事物)的……特點躍然紙上。

B.修辭--判斷修辭手法+該修辭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悟情感。表達了……(情感)。

☆小提示:注意分析句子是否有側面表現的作用與結構作用。

【解析】1.(2分)“顫微微”形容抖動搖晃的樣子(多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動作或聲音)。這里用來形容瘦大叔端酒杯時手臂抖動的樣子,屬于細節描寫,具體準確地寫出了瘦大叔受人善待、尊重時激動、感激的心情,側面烘托了父親善待他人,懂得尊重、體諒他人的性格品質。(評分說明:意思相近即可。)

2.(3分)環境描寫,插寫雪雖不大但天卻極寒的天氣情況,交代

故事發生的背景,為下文寫父親在雪花飄落的街邊陪瘦大叔喝酒吃面的故事情節作鋪墊。(評分說明:意思相近即可。)

3.(3分)插敘父親受人善待的往事,交代了父親善良真誠,重情

義,懂得尊重、體諒他人的性格晶質形成的原因,反映出真正的善良不只是伸出援手,更重要的是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能維護他人尊嚴,從而突出了文章中心。(評分說明:意思相近即可.)

4、A我把做多了的面條端給瘦大叔吃B父親回憶受人善待的往事

練習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老圣人

趙長春

(1)袁店河有個說法:人讀書多了,讀得出不來了,就叫“圣人"。這個說法有點諷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稱作“圣人”,當年,他被喚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現在老了就加了個定語,“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這—天來說,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們召集起來,在村中老槐樹下的大碾盤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這一天,將雞蛋立起來。老圣人先示范,輕手撮一雞蛋,豎在平展的碾盤上,屏息,慢慢松開,雞蛋就立起來了!然后,他給孩子們分雞蛋,一人兩枚,圍繞碾盤,看誰先立起來,發獎。

(5)這個時候,是村子里春節過后的又一次小熱鬧。不過,大人們不多,年輕人更少,這時候,老圣人看著孩子們,一臉的笑。

(6)人們說:“這有啥意思?自己買雞蛋,再買些鉛筆、寫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說:“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來說,是老祖宗們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戲,一輩輩、一代代,傳到現在了,會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國反而玩瘋……”老圣人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讓孩子們立雞蛋,心靜一下,比玩游戲好。"

(7)說話間,已經有好幾個孩子將雞蛋立起來了。孩子們很開心地圍攏著老圣人,聽他講春分,講節氣,講碾盤的故事。

(8)碾盤也有故事,碾盤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現在,條件好了,人們不用碾盤了,包括石磙,還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還有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來,人們才知道,被人偷跑了,賣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樹下的大碾盤。有個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來,就在老槐樹下。原來,那些人又來偷了!

(9)老圣人說,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村子都有歷史,每一家都是傳奇。這老碾盤,每家的祖輩都吃過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說的故事,有個后來上了大學的孩子寫了出來,寫進了他的書里。老圣人保護老碾盤,差點兒拼了老命。

(10)春節,村上的人多了起來,都從外面回來過年,掂了年貨去看老圣人。他說:“別看我,看看咱們的老槐樹、老碾盤。”老槐樹、老碾盤,就成了村子一景。

(11)還有,與別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賭博的人少,打罵老人的事基本沒有,這也與老圣人有關。他喜歡管閑事,不怕人家煩。他說:“人都光想著賺錢了,不行,還得講老理,這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些老理,是幾千年的好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臉面。"

(12)想一想,對,就是當年孔圣人周游列國時說的,提倡的。

(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個治療小孩子感冒、頭痛的驗方,就是點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額頭。古墨微軟,香香的透出涼意,有股幽幽的藥味。幾聲噴嚏,打個冷戰,小孩子就好了!他還治療痄腮,研墨,毛筆蘸汁涂抹腮邊,一圈一圈,如此兩三天,就好了!

(14)老圣人說:“古人憑心,誠信為本。墨也講究,內有冰片、麝香、牛黃等,為的是讀書人安心、靜心。學須靜也,靜須學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15)老圣人九十多歲了,身體很好。他習慣飯前喝水,小半碗白開水。有記者采訪,問這是不是他的長生之道。他說:“哪里呀,兒時家貧,每當吃飯,父母先讓孩子們喝水,喝完檢查,如果碗里控出來水,就少給飯……"說著,老眼泛出淚花,又笑道:“現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16)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驤,袁店河畔人。

(17)叫他“老圣人”,我覺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語境里。

(18)不過,“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講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這個稱呼。

(19)現在,讀書的人少了,越來越少,誰還能再被稱為“圣人"呢?

(原載《百花園》2017年2期)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春分立蛋;操心碾盤;喜管閑事;飯前喝水

2.品味第⑤段畫線句,展開合理想象,將“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寫出來。(60字以內)

示例:“春分到,蛋兒俏。"豎立起來的蛋兒好風光。只要孩子們從小了解節氣,了解好傳統。我買雞蛋、買獎品花再多的錢也值了!

3.說說第段兩處加點的“就好了”有何表達效果。

【答案示例】“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兩個“就好了”,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贊美了“老圣人"治病的驗方靈驗,也是對“老圣人”“仁義"之心的贊美。

4.聯系全文回答,“我”為什么覺得在袁店河的語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答案示例】文中描寫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個中國的一位典范。

5.文中多次出現“老碾盤”,請探究其作用。

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場景之一;在“操心碾盤"一事中,它是“講碾盤的故事”的主體,是“老圣人"捍衛傳統文化的見證,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文學作品閱讀(16分)

我與文學大師的對話

莫言

①在我的心目中,一個好的作家是長生不死的,他的肉體當然也與常人一樣遲早要化為泥土,但他的精神卻會因為他的作品的流傳而永垂不朽。

②幾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在故鄉的草地上放牧牛羊的頑童時,就開始了閱讀生涯。那時候在我們那個偏僻落后的地方,書籍是十分軍見的奢侈品。在我們高密東北鄉那十幾個村子里,誰家有本什么樣的書我基本上都知道。為了得到閱讀這些書的權利,我經常去給有書的人家干活。

③我們鄰村一個石匠家里有一套帶插圖的《封神演義》,為了閱讀這套書,我給石匠家里拉磨磨面,磨一上午面,可以閱讀這套書兩個小時,而且必須在他家的磨道里讀。

④我讀書時,石匠的女兒就站在我的背后監督著我,時間一到,馬上收走。那時在我們家里根本就沒有鐘表,所以所謂兩個小時,全看石匠女兒的情緒,她情緒好時時間就走得緩慢,她情緒不好時時間就走得飛快。為了讓這個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我只好到鄰居家的杏樹上偷杏子給她吃。像我這樣的饞鬼,能把偷來的杏子送給別人吃,簡直就像讓饞貓把嘴里的魚吐出來一樣。總之,在我的童年時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把我們周圍那十幾個村子里的書都讀完了。

⑤那時候,我讀書純粹是為了看故事,我把周圍村子里的十幾本書讀完之后,十幾年里幾乎再沒讀過書。我以為世界上的書就是這十幾本,把它們讀完就等于把天下的書讀完了。那時我的心里充滿了幻想,希望能成為一個作家,過上幸福的生活。

⑥我大量地閱讀是我在大學的文學系讀書的時候。我第一次進了學校的圖書館時大吃一驚,我做夢也沒想到,世界上已經有這么多人寫了這么多書。但這時我已經過了讀書的年齡,我發現我已經不能耐心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我感到書中那些故事都沒有超出我的想象力,我把一本書翻過十幾頁就把作家看穿了,這種情況直到我讀到福克納為止。

⑦我清楚地記得那是1984年的12月里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我從同學那里借到了一本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我一邊讀一邊歡喜。許多人都認為他的書晦澀難懂,但我卻讀得十分輕松。我覺得他的書就像我的故多那些脾氣古怪的老農絮絮叨叨一樣親切,我欣賞他那種講述故事的語氣和態度。他旁若無人,只顧講自己的,就像當年我在故鄉的草地上放牛時,一個人對著牛和天上的鳥自言自語一樣。

⑧讀到福克納之后,我感到如夢初醒。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地胡說八道,原來農村里發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寫成小說。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讓我明白了,一個作家,不但可以虛構人物,虛構故事,而且可以虛構地理。于是我就把他的書扔到了一邊,真正拿起筆來寫自己的小說了。

⑨后來,我大著膽子把我的“高密東北鄉”寫到了稿紙上,那塊像郵票那樣大的地方。簡直就像打開了一道記憶的閘門,童年的生活全被激活了。從此,我再也不必為找不到要寫的東西而發愁,而是要為寫不過來而發愁了。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在寫一篇小說的時候,許多新的構思就像狗一樣在我身后大聲喊叫。

⑩我的高密東北鄉系列小說出籠后,也有一些當地人對我提出抗議,他們罵我是一個背叛家鄉的人,為此,我不得不多次地寫文章解釋:高密東北鄉是一個文學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地理的概念,高密東北鄉是一個開放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封閉的概念,高密東北鄉是在我童年經驗的基礎上想象出來的一個文學的幻境,我努力地要使它成為中國的縮影,我努力地想使那里的痛苦和歡樂與全人類的痛苦和歡樂保持一致,我努力地想使我的高密東北鄉的故事能夠打動各個國家的讀者,這將是我終生的奮斗目標。

(選自《莫言文集》,有刪改)

14.概括文章的情節內容,填寫下表。(4分)

時間“我"的閱讀或寫作經歷“我”對閱讀或寫作的認知

幾十年前①__________閱讀純粹為了看故事

②____讀到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③__________

后來④__________為文學上的高密東北鄉奮斗終生

【答案示例】①讀《封神演義》;②大學;③懂得小說寫作的真諦;④高密東北鄉系列小說。

15.在閱讀過程中,圈畫批注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方法,請嘗試對下面兩段文字進行批注。(6分)

(1)那時候在我們那個偏僻落后的地方,書籍是十分罕見的奢侈品。(體會加點詞的表達效果)(3分)

【答案示例】①“奢侈品"本指非生活必需品,句中指“我”的家鄉的書籍之少,形象地表現出在當時當地書籍的稀有罕見程度。

(2)像我這樣的饞鬼,能把偷來的杏子送給別人吃,簡直就像讓饞貓把嘴里的魚吐出來一樣。(請從修辭角度賞析)(3分)

【答案示例】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將杏子送給石匠女兒時糾結、極不情愿的心理,從側面表現出“我”渴望讀書、對書的酷愛程度。

16.大詩人杜甫曾在詩中寫道:“讀書破萬卷,下如有神。"請結合文章內容和下面的鏈接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6分)

【鏈接材料】

閱讀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要做一個社會主義時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比任何時代都重要。寫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件事,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經常需要的。這兩件事沒學好,不僅影響個人,還會影響社會。說學習語文很重要,原因就在這里。

——《認真學習語文》(葉圣陶)

【答案】示例:本文記敘了幾十年前“我”讀《封神演義》,為了看故事;大學“我"讀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懂得小說寫作的真諦,所以“我”才能寫出高密東北鄉系列小說。鏈接材料“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要做一個社會主義時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比任何時代都重要”,說明閱讀對于寫作非常的重要。“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意思讀熟萬卷書籍,積累了豐富的詞匯和典故,寫作才會流暢。要想寫好作文,就要多閱讀書籍,讓知識豐富起來,寫作時才會左右逢源,涉筆成趣。

文學作品閱讀(共14分)

把你的腳捆起來

蘇童

①一鳴幾乎走遍了中國。他的青春時光就像無數箭頭標向這里、那里。一鳴的父親是這么批評兒子的:中國那么大,你每個地方都要去嗎?在家里呆著不行嗎?

②“我沒說呆在家里不行,我不過是想去看看洞庭湖。"一鳴說,“你發那么大火干什么?我已經在家呆了二十多天了,我沒去過洞庭湖,我一定要去一次洞庭湖。”一鳴很少去正視父親的臉和眼睛,他認為這是一種減少沖突和口角的好辦法。一鳴也很少想起父親,但是在開往洞庭湖的火車上他做了一個夢,他在夢中感到了某種危險。他看見父親在身后摸索著拿出了一條繩子,他聽見了父親的聲音:我要把你的腳捆起來,捆起來。一鳴的雙腳亂踢亂蹬了一番。

③后來一鳴遇到了美麗的修蘭。一鳴記得他第一次向父親出示修蘭的照片時,父親的眼光近乎審視一個危險的罪犯。“我們就要結婚了。"一鳴說。“結婚?”父親怔了一會兒,“結婚當然好,不過我還沒有準備,什么準備都沒有呢。"

④“不用你準備,我們當然是旅行結婚。”一鳴說,“是我結婚,要你準備干什么?"我猜到你們會旅行結婚。”父親皺起了眉頭,他的雙手不安地揉著膝蓋,而他的目光也沉下去,凝視兒子的腿,兒子的腳,父親的手輕輕拍著膝頭,“我是說你們旅行回來,婚禮總得辦一辦吧?"我和修蘭都不喜歡這一套。”一鳴揮了揮手說,“修蘭家在廈門,就在海濱,我喜歡那地方,也許結了婚就住那兒了。"

⑤一鳴記得父親就是這時候開始沉默的,父親盯著他的腳,一鳴覺得他的雙腳腳背似乎被亂針刺著,他就來回挪移著他的腳。他聽見父親的呼吸很急促,父親的手伸到桌上摸索著什么,一鳴沖過去抓過小藥瓶,把高血壓藥片塞進父親的嘴里,但父親把藥片又吐出來了,與此同時他的手繼續在桌上摸索著,一鳴聽清了父親的嘟囔,他在說:“繩子,繩子呢?”

⑥繩子?一鳴突然想起了他在去洞庭湖的旅途上做的夢,他說:“你找繩子?你真的想把我的腳捆起來?"父親的神情恍然若夢,他慢慢地開始安靜下來。“不,誰說我要繩子?”父親搖了搖頭,“我的血壓太高了,我老了,誰捆誰還不知道呢。"

⑦新婚旅行的目的地是一鳴以前想去而未去的西雙版納。就在他們離開廈門登上火車的時候,一封加急電報送到了修蘭的家中,內容是所有人最害怕的那種:父病危,速歸。修蘭的母親拿著電報沖進站臺時,火車已經遠去,她只好返身來到郵局給一鳴家里回了份電報,言簡意賅:一鳴已在途中。

⑧一鳴不知道這件事,也不知道父親腦溢血又轉危為安了。一個月后一鳴回到家中,看見家里的門窗都貼著雙喜剪紙,所有的墻壁都粉刷過了,所有的舊家具都油漆過了,而新家具都在一鳴的房間里擺放得有條不紊,兩個妹妹一邊忙碌一邊用譴責的眼神掃視著一鳴和他的行囊。一鳴覺得家里的氣氛有點異樣,他推開父親的房門,看見父親坐在床上,枯瘦的臉上有一種燦爛的微笑一掠而過。

⑨“你回來了,”父親說,“你還知道有個家。"你又病了嗎?”一鳴走近父親。“什么叫又病了?好像我老在給你添麻煩?"父親表情又歸于漠然,“天有不測風云,我這里什么都會安排好,不會給你添麻煩。”

⑩一鳴后來從妹妹手里接過了那封電報:一鳴已在途中。他念出了聲音,念那封電報時他覺得那六個字像六顆釘子釘在心上。妹妹說:“你撕了吧,別讓父親看見,他一看見就傷心。"我把它收起來。”一鳴說著小心地折疊好電報,然后他站在父親的房門口沉默了很久。后來,他成了他父親的好兒子。

一天,一鳴看見父親的腳后跟在地上磨蹭著,父親說,鞋底下沾著什么東西。一鳴蹲下來看父親的鞋底,果然沾著東西,是一張皺巴巴的紙。是什么紙?父親說著把膝蓋慢慢地抬高,右手慢慢地伸向鞋底。父親戴上了老花眼鏡湊近了那張紙,是份電報,父親說:“我想起來了,是那份電報,說你已經走了,走了。"

“一鳴已在途中。”一鳴也看清了那份電報。它早被藏起來了,什么時候掉到了地上?但一鳴來不及細想了,他看見父親突然歪倒在自己的臂彎里,蒼老的臉上眉頭緊鎖……

(節選自蘇童《蝴蝶與棋》,有刪改)

17.依據文章內容填寫下表。(4分)

情節父親的心理一鳴的心理

①_________生氣抵觸

一鳴告訴父親要旅行結婚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④_________奇異

一鳴得知電報/內疚

【答案】①一鳴告訴父親要去洞庭湖②不安無奈③一鳴回家看父親④欣喜失落

18.結合上下文說說畫線句子中加點字的表達效果。(4分)

父親說著把膝蓋慢慢地抬高,右手慢慢地伸向鞋底。父親戴上了老花眼鏡湊近了那張紙,是份電報,父親說:“我想起來了,是那份電報,說你已經走了,走了。"

【答案】運用了反復的修辭(1分),兩個“慢慢地”寫出了父親病后的遲緩衰弱(1分);兩個“走了"寫出了父親看到電報后內心的沉痛難受(1分),體現了父親對兒子固執的愛以及對兒子不可控的不安(1分)。

19.標題“把你的腳捆起來”有什么含義?當一鳴得知那封電報后,在“自由"和“孝順”中他選擇了后者。文章說“后來,他成了他父親的好兒子"。結合文章和材料談談你對“好兒子”的看法或感悟。(6分)

【鏈接材料】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處、方向,也可以指“方法"目標”。

【答案】含義:①父親想用繩子捆住喜歡遠行的兒子。②父親因愛而想束縛兒子。③表現了一鳴對父親這種束縛的抵觸和反抗。④揭示了父輩渴望掌控與年輕一代渴望自由之間的矛盾。(每點1分,共2分,任答兩點即可)

看法:①好兒子是尊重在意父母的心理和感受的,他能看得到父母對自己的擔憂和渴望,會在父母需要的時候給予溫暖和陪伴。②好兒子是要能夠很好地平衡親情和自由、事業、追求間的關系。兒行千里母(父)擔憂,但遠行有方向有目標有關心有溝通,父母亦會安心、祝福。(每點2分)

文學作品閱讀(共14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題。

有溫度的夢想

禹仁杰

①珍道爾老師離開學校經商的那一年,向所有不愿讓他離去的孩子許下一個諾言,他要幫助每個孩子都實現一個夢想。

②同學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好玩的想法,于是各自寫下自己的愿望,有的想要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有的想要一個能飄出煙的玩具房子,有的想要一個足夠結實的網球拍,有的想要一把上好的小提琴······

③十一歲的埃文一口氣鄭重地寫下了自己的一串夢想:第一,二十五歲之前,游覽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到澳洲看大碉堡,登上中國的長城;第二,三十五歲之前,乘船穿越蘇伊士運河,看埃及的金字塔,再到意大利看比薩斜塔;第三,四十歲之前,到日本看櫻花,拍攝富士山的雪景。

④同學們都認為埃文的愿望不夠現實,而且也難為了珍道爾老師。有的同學勸埃文收回自己的愿望,重新寫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因為即便是老師有心幫助他實現這些愿望,然而對于一條腿有殘疾的埃文來說,去這些地方,會遇到多大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⑤一年以后,同學們陸續收到了珍道爾老師的禮物:文具盒、玩具房子、小提琴,甚至是其他貴重的東西。唯獨埃文什么也沒有收到,哪怕是老師的一封安慰信。大家都勸埃文不要傷心,因為那樣一個龐大的旅行計劃,對于誰來說都是不可實現的。

⑥十年以后,少年時的伙伴們有的還在上學,有的早已走上社會,許多人已經搬到了遙遠的地方,各奔東西了。埃文也長成了一個大小伙子,他經營著一家雜貨鋪,生活并不寬裕,但尚可維持生計。一次,同學博杰來看他,帶來珍道爾老師的一些消息。據博杰講,珍道爾老師的生意很不景氣,已經面臨破產的邊緣。說完后,兩人不禁唏噓感嘆。那次,埃文沒有向博杰提到他從前的夢想,或許他早把自己的夢想忘了。

⑦有一天,埃文正整理著雜貨鋪,一個人推門進來。開始的時候,埃文并沒在意,以為只是一個普通顧客,便問對方需要些什么。對方摘下眼鏡,輕拍埃文的肩膀,說:“你不認識我了嗎?"埃文定睛一看,又驚又喜,是珍道爾老師,看上去,老師蒼老了許多,不過精神還可以。老師說:“如果你沒有忘記從前的旅行計劃,那么現在開始我們的旅行計劃吧。”由于埃文此前已經知道老師經濟上的窘迫情況,便推說自己現在不想去旅游了,只想平平淡淡地在家里過安閑的日子。

⑧然而,珍道爾還是堅持領著自己的學生,去了位于坦桑尼亞的乞力馬扎羅山,隨后他們又到了澳大利亞觀看了大碉堡,最后登上了中國的長城。在感受了大自然的雄奇和壯美之后,埃文覺得,這次旅行給他的最大感受是,他可以像其他的正常人一樣,去游覽名山大川,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自己雖然有一條腿殘疾,但并不意味著喪失了人生的一切快樂。旅行回來,埃文在市中心租下了一個更大的鋪面,擴大經營;又在郊外買下了幾塊地皮,等待有合適的機會,用來發展地產。不滿于現狀的他,為自己制訂了一個詳細的發展計劃,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人生所有的夢想。

⑨埃文五十三歲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大財團的總裁了。一天,他專程去拜訪了他的老師珍道爾。他問老師,為什么在那樣艱難的情況下,還要努力幫助一個腿有殘疾的孩子完成一個或許并不可能完成的夢想呢。

⑩坐在沙發深處的珍道爾老師,已經是白發蒼蒼。他說:“生意慘淡的那幾年,因為一時無法從困境中擺脫出來,我也就無暇去顧及你的夢想了,并且,當時也并不覺得這樣做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然而幾年之后,當我在出差的路上聽到一個讓我慨嘆和震驚的故事,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故事很簡單:有幾個在野外滑雪的孩子迷了路,在惡劣的天氣里他們很快凍僵了,當被人發現送到醫院之后,大多數孩子已經不治而亡,只有一個孩子奇跡般地活了下來。那個孩子回憶說,當時他快凍僵的時候,他心里一直有一個念頭支撐著他:他不能死,因為還有一個夢想等著他去實現,他要為病中的媽媽去實現這個夢想,并準備和媽媽一起去分享夢想帶來的快樂。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夢想,給了他溫暖,也給了生命一種激發和振奮,就像一床棉被,一味藥,一束光亮,他堅持了下來。"講完故事后,珍道爾老師接著說:“那個故事給了我很深的感觸。那一天,我第一次真實地觸摸到夢想對人生產生的不同尋常的意義。是的,不瞞你說,那一年我帶你旅游,是背負著債務去的,我不想因為生意的慘淡,而讓你因此放棄了人生的夢想。”

聽完珍道爾老師的一席話,埃文已是淚眼模糊,他說:“謝謝您了,只是,您完全可以等到手頭寬裕的時候再幫助我。"不,孩子!”珍道爾老師說,“我必須及早讓你知道,夢想不可能等人一輩子,而沸騰的人生是從給夢想升溫開始的。"

(選自《精品文摘》,有刪改)

16.根據文章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時間情節埃文的心理或反應

離開學校經商那一年珍道爾老師承諾幫助每個孩子實現一個夢想①-__________

一年以后②___傷心

十年后的一天珍道爾老師來找埃文又驚又喜

/③____立志靠自己完成夢想

埃文53歲時珍道爾老師向他講述滑雪的故事④___________

【示例】①鄭重寫下夢想

②珍道爾老師給除了埃文以外的每個孩子都寄了禮物③珍道爾老師堅持帶埃文去各地旅行

④淚眼模糊、感動不已(二者寫一個均可)(每空1分)

17.請賞析文中第③段畫線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4分)

十一歲的埃文一口氣鄭重地寫下了自己的一串夢想。

答:“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1分)這里形容埃文寫下夢想時的情態,(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他對自己的夢想非常重視,(1分)這也為后文中珍道爾老師幫他實現最初的夢想后讓他重新認識人生做鋪墊。(1分)

18.簡要概括文中埃文的人物形象。文末說“我必須及早讓你知道,夢想不可能等人一輩子,而沸騰的人生是從給夢想升溫開始的”,結合文章內容和鏈接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6分)

【鏈接材料】畫家謝坤山,16歲時,因為觸碰高壓電線而發生意外,導致身體嚴重殘疾,只留下一條腿。在毀滅性的打擊面前,謝坤山沒有悲觀沉淪,他把自己投入繪畫藝術的世界。

心懷夢想,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歷盡磨難,終于成為知名的職業畫家,成為勵志傳奇人物,他的自傳《我是謝坤山》,讓無數人為之感動。是夢想讓他忘記痛苦,用隱形的翅膀飛翔在夢想的天空;是夢想給了他生活的勇氣,成就了生命的高度。

形象:天真可愛、樂觀堅強、有夢想、懂感恩等。(任答對兩點給2分)

理解:文中的珍道爾老師幫助埃文實現了最初的夢想,從而使埃文重新認識了人生,可以說是夢想給了他溫暖,從此他的夢想不斷升溫,成就了埃文沸騰的人生;材料中的謝坤山在身體殘疾后依然心懷夢想,最終成為知名畫家,讓自己的人生沸騰起來。(2分,文章和鏈接材料各1分)

感悟:在生活中,即使身處逆境,我們也應該心懷夢想,并為了自己的夢想付出不懈的努力,那么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因為夢想而開出不一樣的花。(2分)第三講詞語角度賞析

基礎熱身

魯迅先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語文學習,需要大量地閱讀,主動地積累,養成“采蜜"的好習慣,方能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文學庫。

1.小明同學在學習了語文課文后,做了分類筆記,請找出全部正確的一項()(2分)

多音字形近字成語

①佝僂(lǒu)②傴僂(1ǚ)③五行(xíng)④行輩(háng)⑤秘決⑥抉擇⑦旁騖⑧鳧鶩⑨薄暮冥冥⑩言不及意矯揉造作不可明狀

A.①③⑤⑨B.②⑥⑨C.③⑧⑩D.④⑤⑦

2.小明喜歡讀詩,關于“詩歌閱讀”,他寫下這樣一段話,請你幫他選出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2分)

詩歌不是可望不可即的藝術。每個人都可以讀詩。讀詩是一場心靈的旅行,動情時,潸然淚下;疑難處,強聒不舍。讀詩要讀透飽含情感的意象,要品精煉優美、新穎別致的語言,更要悟感情、析哲思。讀詩不能斷章取義,更不是附庸風雅。每個人也都可以寫詩。寫詩要注意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情感美和理性美。寫詩不儀濡養生命,更是生命的本能。

A.可望不可即B.強聒不舍C.斷章取義D.濡養

3.可以說葉嘉瑩是為詩歌而生的,小明很喜歡葉嘉瑩先生,讀到關于她的文字,總是格外認真,她發現下面一段評價葉嘉瑩先生的語段中有一句話有語病,請幫他找出來()(2分)

①葉嘉瑩先生一生致力于古詩詞研究,培養了大批古典文學人才,她輾轉多國,但始終情牽華夏。②她是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大家,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③地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用于設立“迦陵基金”。40年來,她不僅在南開大學教課,還應邀到國內幾十所大學巡回講學。④地通過文字將詩與家國情懷緊密結合在一起,為中國古典詩詞發揚和繼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

4.小明同學在黑板報上看到幾句散亂的語句,請幫他新排序,下面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①人們在生活中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過重的負荷會讓人疲憊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過重的負擔,將壓力釋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詩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們不僅能感受到藝術的美,而且還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囂匆忙的世界里,我們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給生活留白。

⑤中國畫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的空白,顯示出豐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布局。它既是一種藝術的美,又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B.④⑤③①②⑥C.⑥⑤③④②①D.⑥⑤③④①②

5.小明同學對文學常識做了以下歸納,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三詞客”是指蘇洵、蘇軾、蘇轍,“八大家"是指“唐宋八大家”,其中包括韓愈和歐陽修。

B.律詩屬于近體詩的一種,講求對仗,律詩規定每首都是八句,八句分成四聯,按順序分別是首聯、頸聯、頷聯和尾聯。

C.記是古代一種體裁,以敘事為主。可敘事、寫景、狀物,議論,描寫,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如《醉翁亭記》《小石潭記》《桃花源記》。

D.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謫”與曾經學過的《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左遷"意思相似。

6.古詩文默寫:小明在摘抄后有一些感悟,依照你的理解,完成以下填空。(4分)

(1)各界的聲音無法阻擋雙減的步伐,暫時出現的各種質疑,也不能阻止滾滾前進的歷史車輪,因為在歷史的發展中,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正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所說“_______,_______。”

(2)初三的學子奮斗正青春,我們會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一樣“_______,_______"擁有正確的優樂觀,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詞語賞析

方法指導

第一步:看語境-理解詞語的本義;分析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第二步:抓特征。A.詞性①動詞:“XX”生動形象(逼真傳神、鮮明生動)地表現(寫出了)……事/人的……特征。

②形容詞:“XX"形象地寫出了……,有……的作用,生動傳神地表現了……事/人的……特征。

③副詞:“XX”準確生動地修飾(限制)了……(事物)的……特征。

④疊詞:“XX"音韻和諧(節奏感強),使……(事物)的……特點躍然紙上。

B.修辭--判斷修辭手法+該修辭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悟情感。表達了……(情感)。

☆小提示:注意分析句子是否有側面表現的作用與結構作用。

練習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老圣人

趙長春

(1)袁店河有個說法:人讀書多了,讀得出不來了,就叫“圣人”。這個說法有點諷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稱作“圣人”,當年,他被喚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現在老了就加了個定語,“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這—天來說,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們召集起來,在村中老槐樹下的大碾盤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這一天,將雞蛋立起來。老圣人先示范,輕手撮一雞蛋,豎在平展的碾盤上,屏息,慢慢松開,雞蛋就立起來了!然后,他給孩子們分雞蛋,一人兩枚,圍繞碾盤,看誰先立起來,發獎。

(5)這個時候,是村子里春節過后的又一次小熱鬧。不過,大人們不多,年輕人更少,這時候,老圣人看著孩子們,一臉的笑。

(6)人們說:“這有啥意思?自己買雞蛋,再買些鉛筆、寫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說:“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來說,是老祖宗們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戲,一輩輩、一代代,傳到現在了,會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國反而玩瘋……"老圣人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讓孩子們立雞蛋,心靜一下,比玩游戲好。”

(7)說話間,已經有好幾個孩子將雞蛋立起來了。孩子們很開心地圍攏著老圣人,聽他講春分,講節氣,講碾盤的故事。

(8)碾盤也有故事,碾盤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現在,條件好了,人們不用碾盤了,包括石磙,還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還有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來,人們才知道,被人偷跑了,賣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樹下的大碾盤。有個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來,就在老槐樹下。原來,那些人又來偷了!

(9)老圣人說,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村子都有歷史,每一家都是傳奇。這老碾盤,每家的祖輩都吃過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說的故事,有個后來上了大學的孩子寫了出來,寫進了他的書里。老圣人保護老碾盤,差點兒拼了老命。

(10)春節,村上的人多了起來,都從外面回來過年,掂了年貨去看老圣人。他說:“別看我,看看咱們的老槐樹、老碾盤。"老槐樹、老碾盤,就成了村子一景。

(11)還有,與別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賭博的人少,打罵老人的事基本沒有,這也與老圣人有關。他喜歡管閑事,不怕人家煩。他說:“人都光想著賺錢了,不行,還得講老理,這就是仁義禮智信。這些老理,是幾千年的好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臉面。”

(12)想一想,對,就是當年孔圣人周游列國時說的,提倡的。

(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個治療小孩子感冒、頭痛的驗方,就是點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額頭。古墨微軟,香香的透出涼意,有股幽幽的藥味。幾聲噴嚏,打個冷戰,小孩子就好了!他還治療痄腮,研墨,毛筆蘸汁涂抹腮邊,一圈一圈,如此兩三天,就好了!

(14)老圣人說:“古人憑心,誠信為本。墨也講究,內有冰片、麝香、牛黃等,為的是讀書人安心、靜心。學須靜也,靜須學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15)老圣人九十多歲了,身體很好。他習慣飯前喝水,小半碗白開水。有記者采訪,問這是不是他的長生之道。他說:“哪里呀,兒時家貧,每當吃飯,父母先讓孩子們喝水,喝完檢查,如果碗里控出來水,就少給飯……”說著,老眼泛出淚花,又笑道:“現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16)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驤,袁店河畔人。

(17)叫他“老圣人”,我覺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語境里。

(18)不過,“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講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這個稱呼。

(19)現在,讀書的人少了,越來越少,誰還能再被稱為“圣人”呢?

(原載《百花園》2017年2期)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

________________

2.品味第⑤段畫線句,展開合理想象,將“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寫出來。(6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說第段兩處加點的“就好了”有何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聯系全文回答,“我"為什么覺得在袁店河的語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出現“老碾盤”,請探究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二、文學作品閱讀(16分)

我與文學大師的對話

莫言

①在我的心目中,一個好的作家是長生不死的,他的肉體當然也與常人一樣遲早要化為泥土,但他的精神卻會因為他的作品的流傳而永垂不朽。

②幾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在故鄉的草地上放牧牛羊的頑童時,就開始了閱讀生涯。那時候在我們那個偏僻落后的地方,書籍是十分軍見的奢侈品。在我們高密東北鄉那十幾個村子里,誰家有本什么樣的書我基本上都知道。為了得到閱讀這些書的權利,我經常去給有書的人家干活。

③我們鄰村一個石匠家里有一套帶插圖的《封神演義》,為了閱讀這套書,我給石匠家里拉磨磨面,磨一上午面,可以閱讀這套書兩個小時,而且必須在他家的磨道里讀。

④我讀書時,石匠的女兒就站在我的背后監督著我,時間一到,馬上收走。那時在我們家里根本就沒有鐘表,所以所謂兩個小時,全看石匠女兒的情緒,她情緒好時時間就走得緩慢,她情緒不好時時間就走得飛快。為了讓這個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我只好到鄰居家的杏樹上偷杏子給她吃。像我這樣的饞鬼,能把偷來的杏子送給別人吃,簡直就像讓饞貓把嘴里的魚吐出來一樣。總之,在我的童年時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把我們周圍那十幾個村子里的書都讀完了。

⑤那時候,我讀書純粹是為了看故事,我把周圍村子里的十幾本書讀完之后,十幾年里幾乎再沒讀過書。我以為世界上的書就是這十幾本,把它們讀完就等于把天下的書讀完了。那時我的心里充滿了幻想,希望能成為一個作家,過上幸福的生活。

⑥我大量地閱讀是我在大學的文學系讀書的時候。我第一次進了學校的圖書館時大吃一驚,我做夢也沒想到,世界上已經有這么多人寫了這么多書。但這時我已經過了讀書的年齡,我發現我已經不能耐心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我感到書中那些故事都沒有超出我的想象力,我把一本書翻過十幾頁就把作家看穿了,這種情況直到我讀到福克納為止。

⑦我清楚地記得那是1984年的12月里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我從同學那里借到了一本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我一邊讀一邊歡喜。許多人都認為他的書晦澀難懂,但我卻讀得十分輕松。我覺得他的書就像我的故多那些脾氣古怪的老農絮絮叨叨一樣親切,我欣賞他那種講述故事的語氣和態度。他旁若無人,只顧講自己的,就像當年我在故鄉的草地上放牛時,一個人對著牛和天上的鳥自言自語一樣。

⑧讀到福克納之后,我感到如夢初醒。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地胡說八道,原來農村里發生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寫成小說。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讓我明白了,一個作家,不但可以虛構人物,虛構故事,而且可以虛構地理。于是我就把他的書扔到了一邊,真正拿起筆來寫自己的小說了。

⑨后來,我大著膽子把我的“高密東北鄉”寫到了稿紙上,那塊像郵票那樣大的地方。簡直就像打開了一道記憶的閘門,童年的生活全被激活了。從此,我再也不必為找不到要寫的東西而發愁,而是要為寫不過來而發愁了。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在寫一篇小說的時候,許多新的構思就像狗一樣在我身后大聲喊叫。

⑩我的高密東北鄉系列小說出籠后,也有一些當地人對我提出抗議,他們罵我是一個背叛家鄉的人,為此,我不得不多次地寫文章解釋:高密東北鄉是一個文學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地理的概念,高密東北鄉是一個開放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封閉的概念,高密東北鄉是在我童年經驗的基礎上想象出來的一個文學的幻境,我努力地要使它成為中國的縮影,我努力地想使那里的痛苦和歡樂與全人類的痛苦和歡樂保持一致,我努力地想使我的高密東北鄉的故事能夠打動各個國家的讀者,這將是我終生的奮斗目標。

(選自《莫言文集》,有刪改)

14.概括文章的情節內容,填寫下表。(4分)

時間“我"的閱讀或寫作經歷“我”對閱讀或寫作的認知

幾十年前①__________閱讀純粹為了看故事

②____讀到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③__________

后來④__________為文學上的高密東北鄉奮斗終生

15.在閱讀過程中,圈畫批注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方法,請嘗試對下面兩段文字進行批注。(6分)

(1)那時候在我們那個偏僻落后的地方,書籍是十分罕見的奢侈品。(體會加點詞的表達效果)(3分)

(2)像我這樣的饞鬼,能把偷來的杏子送給別人吃,簡直就像讓饞貓把嘴里的魚吐出來一樣。(請從修辭角度賞析)(3分)

16.大詩人杜甫曾在詩中寫道:“讀書破萬卷,下如有神。"請結合文章內容和下面的鏈接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6分)

【鏈接材料】

閱讀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料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要做一個社會主義時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營養料比任何時代都重要。寫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件事,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經常需要的。這兩件事沒學好,不僅影響個人,還會影響社會。說學習語文很重要,原因就在這里。

——《認真學習語文》(葉圣陶)

練習三、文學作品閱讀(共14分)

把你的腳捆起來

蘇童

①一鳴幾乎走遍了中國。他的青春時光就像無數箭頭標向這里、那里。一鳴的父親是這么批評兒子的:中國那么大,你每個地方都要去嗎?在家里呆著不行嗎?

②“我沒說呆在家里不行,我不過是想去看看洞庭湖。”一鳴說,“你發那么大火干什么?我已經在家呆了二十多天了,我沒去過洞庭湖,我一定要去一次洞庭湖。"一鳴很少去正視父親的臉和眼睛,他認為這是一種減少沖突和口角的好辦法。一鳴也很少想起父親,但是在開往洞庭湖的火車上他做了一個夢,他在夢中感到了某種危險。他看見父親在身后摸索著拿出了一條繩子,他聽見了父親的聲音:我要把你的腳捆起來,捆起來。一鳴的雙腳亂踢亂蹬了一番。

③后來一鳴遇到了美麗的修蘭。一鳴記得他第一次向父親出示修蘭的照片時,父親的眼光近乎審視一個危險的罪犯。“我們就要結婚了。”一鳴說。“結婚?"父親怔了一會兒,“結婚當然好,不過我還沒有準備,什么準備都沒有呢。”

④“不用你準備,我們當然是旅行結婚。"一鳴說,“是我結婚,要你準備干什么?”“我猜到你們會旅行結婚。"父親皺起了眉頭,他的雙手不安地揉著膝蓋,而他的目光也沉下去,凝視兒子的腿,兒子的腳,父親的手輕輕拍著膝頭,“我是說你們旅行回來,婚禮總得辦一辦吧?”“我和修蘭都不喜歡這一套。"一鳴揮了揮手說,“修蘭家在廈門,就在海濱,我喜歡那地方,也許結了婚就住那兒了。”

⑤一鳴記得父親就是這時候開始沉默的,父親盯著他的腳,一鳴覺得他的雙腳腳背似乎被亂針刺著,他就來回挪移著他的腳。他聽見父親的呼吸很急促,父親的手伸到桌上摸索著什么,一鳴沖過去抓過小藥瓶,把高血壓藥片塞進父親的嘴里,但父親把藥片又吐出來了,與此同時他的手繼續在桌上摸索著,一鳴聽清了父親的嘟囔,他在說:“繩子,繩子呢?"

⑥繩子?一鳴突然想起了他在去洞庭湖的旅途上做的夢,他說:“你找繩子?你真的想把我的腳捆起來?”父親的神情恍然若夢,他慢慢地開始安靜下來。“不,誰說我要繩子?"父親搖了搖頭,“我的血壓太高了,我老了,誰捆誰還不知道呢。”

⑦新婚旅行的目的地是一鳴以前想去而未去的西雙版納。就在他們離開廈門登上火車的時候,一封加急電報送到了修蘭的家中,內容是所有人最害怕的那種:父病危,速歸。修蘭的母親拿著電報沖進站臺時,火車已經遠去,她只好返身來到郵局給一鳴家里回了份電報,言簡意賅:一鳴已在途中。

⑧一鳴不知道這件事,也不知道父親腦溢血又轉危為安了。一個月后一鳴回到家中,看見家里的門窗都貼著雙喜剪紙,所有的墻壁都粉刷過了,所有的舊家具都油漆過了,而新家具都在一鳴的房間里擺放得有條不紊,兩個妹妹一邊忙碌一邊用譴責的眼神掃視著一鳴和他的行囊。一鳴覺得家里的氣氛有點異樣,他推開父親的房門,看見父親坐在床上,枯瘦的臉上有一種燦爛的微笑一掠而過。

⑨“你回來了,"父親說,“你還知道有個家。”“你又病了嗎?"一鳴走近父親。“什么叫又病了?好像我老在給你添麻煩?”父親表情又歸于漠然,“天有不測風云,我這里什么都會安排好,不會給你添麻煩。"

⑩一鳴后來從妹妹手里接過了那封電報:一鳴已在途中。他念出了聲音,念那封電報時他覺得那六個字像六顆釘子釘在心上。妹妹說:“你撕了吧,別讓父親看見,他一看見就傷心。”“我把它收起來。"一鳴說著小心地折疊好電報,然后他站在父親的房門口沉默了很久。后來,他成了他父親的好兒子。

一天,一鳴看見父親的腳后跟在地上磨蹭著,父親說,鞋底下沾著什么東西。一鳴蹲下來看父親的鞋底,果然沾著東西,是一張皺巴巴的紙。是什么紙?父親說著把膝蓋慢慢地抬高,右手慢慢地伸向鞋底。父親戴上了老花眼鏡湊近了那張紙,是份電報,父親說:“我想起來了,是那份電報,說你已經走了,走了。”

“一鳴已在途中。"一鳴也看清了那份電報。它早被藏起來了,什么時候掉到了地上?但一鳴來不及細想了,他看見父親突然歪倒在自己的臂彎里,蒼老的臉上眉頭緊鎖……

(節選自蘇童《蝴蝶與棋》,有刪改)

17.依據文章內容填寫下表。(4分)

情節父親的心理一鳴的心理

①_________生氣抵觸

一鳴告訴父親要旅行結婚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④_________奇異

一鳴得知電報/內疚

18.結合上下文說說畫線句子中加點字的表達效果。(4分)

父親說著把膝蓋慢慢地抬高,右手慢慢地伸向鞋底。父親戴上了老花眼鏡湊近了那張紙,是份電報,父親說:“我想起來了,是那份電報,說你已經走了,走了。”

19.標題“把你的腳捆起來"有什么含義?當一鳴得知那封電報后,在“自由”和“孝順"中他選擇了后者。文章說“后來,他成了他父親的好兒子”。結合文章和材料談談你對“好兒子"的看法或感悟。(6分)

【鏈接材料】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論語·里仁》),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處、方向,也可以指“方法”“目標"。

練習四、文學作品閱讀(共14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題。

有溫度的夢想

禹仁杰

①珍道爾老師離開學校經商的那一年,向所有不愿讓他離去的孩子許下一個諾言,他要幫助每個孩子都實現一個夢想。

②同學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好玩的想法,于是各自寫下自己的愿望,有的想要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有的想要一個能飄出煙的玩具房子,有的想要一個足夠結實的網球拍,有的想要一把上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