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名師課件_第1頁
《逍遙游》名師課件_第2頁
《逍遙游》名師課件_第3頁
《逍遙游》名師課件_第4頁
《逍遙游》名師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逍遙游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生曉夢迷蝴蝶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著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對名利的輕蔑莊子佚事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愿將國內政事(委托給你)而勞累你了。”莊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它,珍藏在宗廟里。這只神龜,是寧愿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愿活著在泥水里拖著尾巴呢?”兩位大臣說:“寧愿拖著尾巴活在泥水里。”莊子說:“你們走吧!我仍將拖著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莊子將死的時候,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莊子說:“我拿天地當棺材,日月當寶璧,星辰當珍珠,萬物當隨葬的物品,難道我的葬品還不齊備嗎?還有比這更好的嗎?”弟子們說“我們恐怕老鷹、烏鴉啄食你呀!”莊子說:“在地面上被老鷹、烏鴉吃,埋在地下被螻蟻吃,奪了那個的食給這個吃,你們怎么那么偏心呀!”面對死亡的安然莊子佚事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國中期宋國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

《莊子》是道家經典之一,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后世文學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對《莊子》散文的輝煌藝術成就,魯迅曾說:“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

在諸子百家中,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世有“老莊”之稱。

《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經》。現存33篇。其中內篇為莊子本人所作,外篇、雜篇可能出自其門人及后學之手。其文構思巧妙,想象奇幻,詞匯豐富,尤以巧用寓言見長,富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不僅在先秦諸子中獨具一格,而且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乃至魯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創作,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寓言這一文學形式及其定名,即從莊子開始。其中《螳臂擋車》《東施效顰》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為人所稱引。在一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里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么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心靈月亮的樹”。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世間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世間萬物在“有所待”的范圍里,存在著大與小的區別,但終歸都是“有所待”。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無功”就是“無名”就是“無已”就是

“無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祿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無名”就是忘掉榮辱毀譽得失,褒貶任人。“無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束縛,達到恬淡自適的境界。這樣消除了物我對立,使精神與道融和為一,超越一切現實的矛盾,步入超越現實的絕對自由。

由對世間萬物的泛論,進入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釋逍遙游的境界,點明主題。論證思路:萬物皆“有所待”

萬物所待有“小大之辯”世人亦“有所待”什么才是“逍遙游”

怎樣才能達到“逍遙游”的境界

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辨,以游于無窮”,也就是要達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樣的忘我、無為、無用、無所待的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是追求一種“無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遙境界,即順應萬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適心任性,達到物我一體的精神上的絕對自由。真正的逍遙游融天地于胸中——開闊胸襟博覽精修——洞明世事我們的認識:莊子的逍遙游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在極不自由的環境中去追求極端的自由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將逍遙的標準放低一點,將我們的境界提高一點,我們也可以實現人生的“逍遙游”。我們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過這樣的人格?老子: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蘇軾: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莊子認為,只有釋放了人的本性,才能達到逍遙游的境界。但是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當我們在生活的壓力之下,當我們處于社會所賦予的各種角色之中時,我們想到過自己內心的真正感受嗎?我們是不是已經被束縛了本性而全然不知呢?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一個人丟失了自己的本性,在瘋狂地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災難也會隨之而至。人心應該是自然的,不應有很多的刻意的羈絆和外在的雕琢。只有這樣才不會迷失自我。

―――于丹《莊子》心得清人林云銘評論《逍遙游》說:“篇中忽而敘事,忽而引證,忽而譬喻,忽而議論,以為斷而未斷,以為續而非續,以為復而非復,只見云氣空,往反紙上,頃刻之間,頓成異觀。”借用寓言說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鯤、鵬、蜩蟬、學鳩、斥鴳等。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如關于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遨游太空,豐富的想象讓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古今異義

海運:海波動蕩例: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例:南冥者,天池也野馬:游動的霧氣例:野馬也,塵埃也果然:飽的樣子例:腹猶果然眾人:一般人例: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旋風例: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詞類活用

名詞用如動詞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