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年貴州新高考高端精品模擬信息卷語文(一)本試卷共8頁,23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算法”是為解決特定問題而設計的計算程序系統,由數據和運算規則組成,但在嵌入社會系統后,這種數理邏輯層面的規則、程序,會轉化為規則性或制度性的存在,深刻影響社會結構與文化,影響每個個體。現在的“算法”不再僅是數據與運算規則,而是在基本單元組合鏈接下具有特定意向的計算系統整體。它承載了設計者的效果期待、使用者的功能期待、資本和政治的影響期待。算法的運轉不僅遵從自我的技術邏輯,同時還向各種價值邏輯妥協。各種社交媒體盡管形態變化花樣繁多,其實不過是幾種類型的“算法”形塑著不同的形態。算法在給信息傳播活動提供技術支撐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行動范圍。尤其是當下,“算法”逸出了數理邏輯和代碼的運籌范疇,通過對信息流動方式的規制,直接影響個體生活,進而影響著社會的運轉和社會結構本身。本來,“算法”作為平臺基礎,是不對信息本身進行干預的。但現在不同了,例如以“匹配的算法”為底層基礎的搜索引擎,理論上對所有信息進行聚合與檢索。但在嵌入社會應用后,鑒于利益與政治的因素,信息的聚合能力受到訪問協議的制約。在信息排序與展示層面,因為用戶對頂部鏈接的習慣性消費,“算法”的設置可以造成信息列表的空間位置被賦予不等的價值,算法的排名邏輯也可以人為地將“人氣”置于“質量”之上;政治、資本等權力主體也可以改動算法進行價值導引。這種看不見的信息偏向,無形中影響著使用者的認知與價值傾向。用戶在這個過程中處于弱勢,但也開始從算法邊緣走向中心,利用算法邏輯,通過干預“輸入”影響“輸出”或對比信息的“輸入”與“輸出”,進行算法映射,利用規則進行排序干預,實現對算法的制度性反抗。再如“推薦的算法”,一方面緩解了海量信息與人有限注意力的矛盾,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干預著信息與人的匹配。這種算法制造了人們理想“想象”與現實“實踐”的鴻溝。當精準傳播理念深入人心之后,這種算法引申為一種文化和規則。從此人與信息的匹配不再是專業編輯把關的結果,也不再是基于社交的關系連接,而是基于需要的算法連接。以往基于公共或權威信息價值的排序被解構,曾經被置于邊緣或末端的個體需求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顯要位置。算法平臺的信息生產,大都遵循商業邏輯,生產者將目標鎖定在更具消費力的群體上,沒有消費能力的群體有可能被算法隔絕、遺忘。這樣的算法系統,給用戶隱私也帶來了巨大挑戰。智能時代又興起了“對話的算法”。目前僅表現在基于底層算法支持與限制的人—機對話方面。當交往對象從相同的人類拓展到機器,那么人的態度、算法的表現都形塑著二者的關系互動。算法建立在語料庫和模型建構上,對語言的理解是機械的,并不是從人“理解”的角度出發,而是從“計算”的角度出發尋找匹配的最優,而非“語義”優先。機器人適用于簡單的知識問答和執行任務程序,不可能具備有機的思維。2017年兩個聊天機器人發生了一系列重大錯誤,即使緊急撤下去進行“再教育”也無能為力,因為聊天是無邊際的,再精密的機器人也只能在一定規則的范圍內戰勝人(例如“深藍”)。“對話的算法”無論怎樣改進,機器理解的缺陷與人類為得到理想答案的動機永遠處于矛盾中。為了使用機器人,就得規訓人的表達,人服從機器的邏輯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人創造的機器反而控制了人,這個結果叫“異化”。以往的“算法”,只涉及信息在同時空或跨越時空的聚合與發散的物理過程。現在出現的“深度合成媒介”,其原理是通過“仿真的算法”、使得信息傳播兩端的形態發生變換。文本信息以音頻或視頻形式播放;某種語言輸入,通過算法轉譯實現多種語言同步傳播。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某種普通話語可以借助另外具有權威性的話語進行傳播。信息—人—情境在“仿真的算法”指導下被分離和另行自由組合。在解決當下信息傳播技術限制的同時,由于“算法”可以主動介入信息,將主體情境分離,增加了信息傳遞過程的符號誤讀。例如,“算法”可以模仿給定的新聞或其他文章的風格;通過對書寫或繪畫特征的習得,生成風格類似的作品;可以人臉合成、人臉替換、唇形同步、人臉再現(將面部表情轉移到目標人物臉上)和動作遷移;甚至生成幾乎完全相同的整個網站或平臺。根據已有的研究,由深度合成算法生成的內容,被正確識別的概率只有50%。人們難以辨別“偽造”與“真實”。真假判斷的認知負擔加重,信任體系將崩塌。以往我們說的是“模擬”“仿真”,而現在面臨的是假的可能比真的還真。目前這個技術尚處于開發階段,亟須對其未來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做深入探討。(摘編自陳力丹《關注算法的底層建構對社會結構的影響》)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算法”作為在基本單元組合鏈接下具有特定意向的計算系統整體,承載了來自設計者、使用者、資本和政治等各方面的期待。B.形態變化花樣繁多各種社交媒體,實際上是由幾種不同類型的“算法”形塑而來,“算法”能夠直接影響個體生活,同時影響社會的運轉和社會結構。C.“匹配的算法”在嵌入社會應用后,鑒于各種因素,信息的聚合能力受到訪問協議的制約,“算法”的設置、排名邏輯等都可能導致看不見的信息偏向。D.“深度合成媒介”的原理是通過“仿真的算法”使得信息傳播兩端的形態發生變換,信息一人一情境可以被分離和自由組合,由此生成的內容,被正確識別的概率不高。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由“‘算法’逸出了數理邏輯和代碼的運籌范疇”“是不對信息本身進行干預的”可見,若不受利益與政治等因素的影響,“算法”就僅是一個平臺基礎。B.當“推薦的算法”被引申為一種文化和規則,人與信息的匹配會成為基于需要的算法連接,自然也就會出現“算法決定內容”的現象。C.人—機對話中,“算法”對語言的理解是機械的,機器理解有缺陷,與人類得到理想答案的動機之間存在著矛盾。D.“算法”可以模仿給定的新聞或其他文章的風格,還可以生成風格類似的書畫作品等,由此可知“算法”在文化藝術領域將大有用武之地。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四自然段觀點的一項是()A.美國學者預示了網絡技術發展對用戶信息認知的“副作用”,即用戶可以在海量信息中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而構成“個人日報”式的定制化信息系統。B.某平臺在2012年推出了“你關心的,才是頭條”的信息傳播理念,2018年將這個理念改成了“信息創造價值”,2020年又更新為“看見更大的世界”。C.某個5歲的小孩,原來每天都與他的機器人對話,要求講這個故事、聽那首歌曲,但他很快就厭倦了,因為該機器人難以回答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所有問題。D.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甚至能夠寫詩、撰文、編碼。4.小剛同學計劃為本文撰寫一篇題為“擺脫算法‘綁架’,破除信息‘繭房’”的讀后感,根據文中對四種“算法”的闡述,下列表述不適合作分論點的一項是()A.巧借規則,排序干預,制度性反抗讓用戶不再弱勢。B.保護隱私,從我做起,公共權威信息價值還需強化。C.人機對話,由我做主,拒絕機器人操控,變“異化”為“同化”。D.練就慧眼,辨別真假,甄別仿真算法我自有妙招。5.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證思路。【答案】1.B2.D3.C4.C5.①文章先介紹了“算法”的概念和特點;②接著分析了四種不同類型的“算法”,及他們的社會影響;③最后指出由于算法的這些特性,用戶的隱私和信任體系面臨挑戰,亟須對算法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做深入探討。【解析】【導語】這篇文章探討了“算法”在現代社會中的多重影響。作者從“匹配的算法”“推薦的算法”“對話的算法”和“深度合成媒介”四個方面,詳細分析了算法如何從技術層面滲透到社會結構、文化和個體生活中。文章指出,算法不僅提供技術支撐,還帶來了信息偏向、隱私挑戰和認知負擔等問題。通過具體實例和理論分析,作者揭示了算法對社會運轉和人類行為的深遠影響,呼吁對其未來發展進行深入探討。【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B.“同時影響社會的運轉和社會結構”說法錯誤,原文首段的表述為“進而影響著社會的運轉和社會結構本身”,為遞進關系,選項是并列關系,邏輯錯誤。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判斷推理的能力。D.“由此可知‘算法’在文化藝術領域將大有用武之地”說法錯誤,根據原文倒數第二段,“算法”對新聞、文章書寫、繪畫等的模仿和生成,增加了信息的誤讀,使真假更加難辨。選項曲解文意。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第四自然段觀點是:“對話的算法”無論怎樣改進,機器理解的缺陷與人類為得到理想答案的動機永遠處于矛盾中。為了使用機器人,就得規訓人的表達,人服從機器的邏輯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人創造的機器反而控制了人,這個結果叫“異化”。A.與第四自然段觀點不符,它講的是用戶在海量信息中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而構成“個人日報”式的定制化信息系統,并沒有涉及到機器理解的缺陷和人類為得到理想答案的動機之間的矛盾。B.與第四自然段觀點不符,它講的是某平臺的信息傳播理念的變化,并沒有涉及到機器理解的缺陷和人類為得到理想答案的動機之間的矛盾。是算法演變在信息傳播理念方面的表現。C.與第四自然段觀點相符,它講的是一個5歲的小孩與他的機器人對話,但機器人難以回答孩子的問題,說明了機器理解的缺陷和人類為得到理想答案的動機之間的矛盾。D.與第四自然段觀點不符,它講的是ChatGPT的能力,是人——機對話方面的發展。并沒有涉及到機器理解的缺陷和人類為得到理想答案的動機之間的矛盾。故選C。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C.“由我做主,拒絕……”錯誤。原文只說“為了使用機器人,就得規訓人的表達,人服從機器的邏輯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人創造的機器反而控制了人,這個結果叫‘異化’”,并沒有提到用戶可以拒絕機器人操控,也沒有提到可以將“異化”變為“同化”。故選C。【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本文第一段“‘算法’是為解決特定問題而設計的計算程序系統,由數據和運算規則組成……”介紹了“算法”的概念和特點;二至五段文章分析了四種不同類型的“算法”:匹配的算法、推薦的算法、對話的算法和仿真的算法,以及它們對社會的影響。最后一段“真假判斷的認知負擔加重,信任體系將崩塌……亟須對其未來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做深入探討”指出由于算法的這些特性,人們對信息的認知和價值傾向受到無形的影響,用戶的隱私和信任體系面臨挑戰,亟須對算法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做深入探討。(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的朋友彼得【德】赫爾曼·黑塞我的朋友彼得為許多人所摯愛,他的魅力巨大,并且不僅表現在他有意識地與人友好交往的時候,就連在他最艱難的時刻,當人們因他情緒極度敗壞而責備他或者帶著玩笑口吻罵他時,也仍然不得不愛他。我特別喜歡看他上午在我的圖書室里或者在陽臺上工作時的模樣。他把紙張和印刷品連同那些鋼筆和鉛筆整整齊齊攤放在桌上,靜靜地坐著,專心致志地沉潛于工作之中。①我愿放棄許多東西,只要還能再度看到這幅景象。彼得死后我曾收到許多朋友、同行和讀者的無數慰問信,其中最感人的當推R.A.許羅德爾的來信。他還附寄了若干刊有悼念文字的報紙,篇篇充溢著贊美之詞,為了彼得杰出的出版工作,也為了他在恐怖年代里的勇敢戰斗和受苦受難。很少人提及他作為作家與詩人的成就,啊,確實談得太少太不受重視了!他自己創作的文學作品數量不是很多。②我們——他的作家們和朋友們,為他編纂了一套精美的兩卷本的《散文選集》,曾在他60歲和65歲誕辰時兩度出版,它是一件珍貴的祝賀禮品,曾令他十分欣喜。可是這部兩卷本僅以非賣品形式出版了很少數量,除非擁有前幾年出版的《新論壇》雜志,便不可能讀到這些后來重新編集的文字。幸而我們總算說服彼得·蘇爾卡普把他的幾篇寫得最漂亮而且大都很富于詩意的文字編成一本廉價卻很美觀的單卷本在1957年出版了。當時我曾把這本可愛的小書寄贈給朋友。這本小書題名《孟德羅》,取自蘇爾卡普1944年底還在獄中時開始撰寫的長篇小說的書名。我們所選僅僅是片段,但是這些約莫一百頁的文字很有價值,它們記述了彼得作為鄉村青年教師時的生涯,我喜愛這本小書遠遠勝過某些在我們時代十分走紅的書籍,也勝過彼得作為出版家竭盡全力予以出版的若干先鋒派著作。此外,這本珍貴的集子里還收了幾篇我認為絕對可算作經典文字的散文,它們已被收入各種德語課本,尤其是《拜訪》和《蘋果園》。在我們這一時代中還沒有人寫出比它們更好的散文。把一位在公眾中具有卓越影響的人物生平成就做一比較符合實際的真實描寫并不困難。但是對于他所曾承受的苦難,那卻是深深隱藏在他內心,僅有摯愛他的人們才最終可能揣測到一些。苦難越是巨大越是酷烈,他談得也越少。是的,彼得對自己所遭受的許多恐怖事實,曾向自己親近的朋友敘述過若干件,語氣卻開朗而又超越,譬如他那幢漂亮而可愛的柏林住宅如何在某次夜間轟炸中一下子化為灰燼。一切都是痛苦,受傷害,受考驗,他全挺過來了。對于最殘酷的經歷和折磨,他談得最少,甚至羞于啟齒,唯有深沉愛他的人才能夠在想象中追隨他的苦難。他生前最后幾年承受的肉體痛苦,③那是我們人人盡知的。但是,上述還不能包容一切,他——一位極富愛心的人,一位極懂得維護人類尊嚴的人,自從二次大戰以來,那么多年一直生活在一種偉大的孤獨之中,沒有家庭,沒有舒適,無人照顧,處于一種僅有少部分可算是自覺自愿的苦行狀況,處于一種失望卻仍然倔強的孤寂狀況。他的這類孤寂感和失落感,這種外在的歸屬感缺失與內在的歸屬感缺失相呼應,我只在少數幾次極親密的談話中才試探著觸及了這個問題。他經歷過德國非常時期的全部歷史,大吹大擂的“偉大時代”,戰爭,戰敗,資產階級革命,希特勒野蠻統治,徹底崩潰,以及最后的重建工作,在這場雄心勃勃、奮不顧身、卓有成效的重建德國工作中,他參與了,著迷了,成果累累,然而他那雙神情悲哀的藍色明亮眼睛隨著流逝的歲月還是越來越深刻地看透了這種鬧市式生活,它的忙忙碌碌,它的健忘癥,它的奮發進取和熱衷名利,許久以前他就已經不再相信其內在真實性,不再相信他生活于其間并且還起著重要作用的世界存在純真性,這使他感覺活著不溫暖不舒坦,他也許更樂意這樣生活:創造是為了欣賞品味生活。我揣測他最后是喜歡死亡的,很高興把一切身外之物統統拋棄。我敢于下上述斷言并在這里引用R.A.許羅德爾來信中的一段話:“蘇爾卡普不得不在極端孤獨中忍受最后幾年痛苦歲月,然而他始終一再以友情和寬宏大度鼓舞起人們的勇氣,④即便是他的某些工作差錯也總是引起尊敬。”每當我在某個地方與人談話時,或者讀某本書時,逢到“真理”“純真”,或者“內心的德意志”這樣的詞句,我眼前就立即浮現出彼得高高瘦瘦的形象。而許羅德爾也屬于這類人物。1959年【注】1959年3月,西格弗里德·翁塞爾特接替剛去世的彼得·蘇爾卡普的工作時,黑塞在寫給這位接班人的信件中說:“現在您接替了他的職務。我祝愿您在工作崗位上富于勁頭、耐心和歡愉心情,因為這是一種美好而高尚的工作。這同時也是一種艱難而責任重大的工作。正如常言所說,凡是出版家必須‘與時代同行’。他必須不僅僅單純接受時代的新潮,而且也得在他認為其不恰當時,能夠進行反抗。在適應和批評性的抵制過程中完成自己的職能:一個好出版家的吸入和呼出作用。您應該成為一個這樣的出版家。”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部分介紹了彼得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時的專注模樣,由此引出彼得作家和詩人的身份及其所創作的文學作品。B.單卷本《孟德羅》的題名取自彼得所寫的長篇小說的書名,這本小書用一百頁左右的文字記述了彼得作為鄉村青年教師時的生涯。C.越是巨大越是酷烈的苦難彼得談得越少,并用開朗又超越的語氣來敘述住宅化為灰燼這件事,可見遭受夜間轟炸對彼得來說不算什么苦難。D.作者認為許羅德爾和彼得屬于一類人物,他們追求真理、內心純真;并期待西格弗里德熱愛出版工作,成為像彼得一樣出版家。7.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中“我愿放棄許多東西”,說明彼得在作者心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B.句子②中對“我們”做出了專門的解釋,人稱的轉換使情感表達更加強烈。C.句子③“那是我們人人盡知的”,突出表現了“我們”對彼得深沉的愛。D.句子④中的“也總是引起尊敬”為前文中的“摯愛”“愛他”注解,形成照應。8.“但是,上述還不能包容一切”這個段落,寫出了彼得的多重精神狀態。請結合文本加以梳理。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苦難·魅力·內心;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時代。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答案】6.C7.D8.①多年生活的孤獨和失落;②對生活失望卻仍然倔強;③經歷國家的非常時期,具有看透生活的淡然;④思考生活的意義,樂于將身外之物統統拋棄。9.甲組,①本文是作者對朋友彼得的悼念,介紹了彼得作為出版家、作家和詩人的成就,贊美了彼得面對苦難的態度;②彼得的人格魅力來源于追求真理、專心致志、富有愛心、懂得維護人類尊嚴等優秀品質;③彼得面對苦難時的態度和人格魅力指向彼得豐富而深刻的內心世界,使彼得的形象更加具有典型意義。乙組,①文章中有多處關聯到時代的內容;②彼得在恐怖年代里勇敢戰斗和受苦受難;作為作者同時代的人,彼得寫出優秀的散文;“二次大戰”“偉大時代”是彼得生命中的經歷和深刻印記;③出版家應“與時代同行”,肩負責任,發揮自己的職能;④個人命運與時代息息相關,個人也應適應時代并清醒地認識時代。【解析】【導語】赫爾曼·黑塞的《我的朋友彼得》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彼得·蘇爾卡普的多重面貌:他在工作中的專注、在苦難中的堅韌、在孤獨中的高尚。文章不僅展現了彼得作為出版家和作家的成就,還深入探討了他內心的孤寂與對真理的追求。黑塞通過對彼得的回憶,表達了對這位朋友深沉的敬愛和懷念,同時也反映了那個動蕩時代中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與堅守。文章情感真摯,富有感染力。【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C.“可見遭受夜間轟炸對彼得來說不算什么苦難”說法錯誤,原文第四段說彼得“對于他所曾承受的苦難那卻是深深隱藏在他內心”“苦難越是巨大越是酷烈,他談得也越少。是的,彼得對自己所遭受的許多恐怖事實,曾向自己親近的朋友敘述過若干件,語氣卻開朗而又超越,譬如他那幢漂亮而可愛的柏林住宅如何在某次夜間轟炸中一下子化為灰燼”。不是不算苦難,只是把苦難藏于內心,即使表面是開朗而又超越的。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能力。D.“為前文中的‘摯愛’‘愛他’注解”說法錯誤,兩者之間沒有注解關系。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文中有“那么多年一直生活在一種偉大的孤獨之中……這類孤寂感和失落感,這種外在的歸屬感缺失與內在的歸屬感缺失相呼應”,可知他有多年生活的孤獨和失落;②文中有“處于一種失望卻仍然倔強的孤寂狀況”,可知他對生活失望卻仍然倔強;③文中有“他經歷過德國非常時期的全部歷史”“他那雙神情悲哀的藍色明亮眼睛隨著流逝的歲月還是越來越深刻地看透了這種鬧市式生活”,經歷國家的非常時期,具有看透生活的淡然;④文中有“他也許更樂意這樣生活:創造是為了欣賞品味生活。我揣測他最后是喜歡死亡的,很高興把一切身外之物統統拋棄”,可知他思考生活的意義,樂于將身外之物統統拋棄。【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意蘊擬寫短評的能力。甲組,①本文“我的朋友彼得”是作者對朋友彼得的悼念,“我的朋友彼得為許多人所摯愛”“彼得作為出版家竭盡全力予以出版”“他作為作家與詩人的成就……”“對于他所曾承受的苦難,那卻是深深隱藏在他內心”“苦難越是巨大越是酷烈,他談得也越少”,文中介紹了彼得作為出版家、作家和詩人的成就,贊美了彼得面對苦難的態度;②“我的朋友彼得為許多人所摯愛,他的魅力巨大……專心致志地沉潛于工作之中”“他——一位極富愛心的人,一位極懂得維護人類尊嚴的人”“每當我在某個地方與人談話時,或者讀某本書時,逢到“真理”“純真”,或者“內心的德意志”這樣的詞句,我眼前就立即浮現出彼得高高瘦瘦的形象”,彼得的人格魅力來源于追求真理、專心致志、富有愛心、懂得維護人類尊嚴等優秀品質;③“于他所曾承受的苦難,那卻是深深隱藏在他內心”“他那雙神情悲哀的藍色明亮眼睛隨著流逝的歲月還是越來越深刻地看透了這種鬧市式生活”,因為歷經苦難,彼得把苦難內化在心里;因為看透世事,彼得變得更深刻而清醒。面對苦難時的態度和人格魅力指向彼得豐富而深刻的內心世界,使彼得的形象更加具有典型意義。乙組,①“我喜愛這本小書遠遠勝過某些在我們時代十分走紅的書籍”“在我們這一時代中還沒有人寫出比它們更好的散文”“他經歷過德國非常時期的全部歷史,大吹大擂的‘偉大時代’”,文章中有多處關聯到時代的內容;②“他在恐怖年代里的勇敢戰斗和受苦受難”,彼得在恐怖年代里勇敢戰斗和受苦受難;“這本珍貴的集子里還收了幾篇我認為絕對可算作經典文字的散文,它們已被收入各種德語課本,尤其是《拜訪》和《蘋果園》。在我們這一時代中還沒有人寫出比它們更好的散文”,作為作者同時代的人,彼得寫出優秀的散文;“自從二次大戰以來,那么多年一直生活在一種偉大的孤獨之中”“他經歷過德國非常時期的全部歷史,大吹大擂的‘偉大時代’”,“二次大戰”“偉大時代”是彼得生命中的經歷和深刻印記;③“凡是出版家必須‘與時代同行’。他必須不僅僅單純接受時代的新潮,而且也得在他認為其不恰當時,能夠進行反抗。在適應和批評性的抵制過程中完成自己的職能”,出版家應“與時代同行”,肩負責任,發揮自己的職能;④彼得的一生,深入時代,參與并批判時代,接納時代帶給他的苦難,在清醒的認識中展現自身的影響和價值。就像作者信中說的“他必須不僅僅單純接受時代的新潮……在適應和批評性的抵制過程中完成自己的職能”,個人命運與時代息息相關,個人也應適應時代并清醒地認識時代。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魏文侯使西門豹往治于鄴,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義。”豹曰:“敢問全功成名布義,為之奈何?”文侯曰:“子往矣!是無邑不有賢豪辯博者也,無邑不有好揚人之惡、蔽人之善者也。往必問豪賢者,因而親之;其辯博者,因而師之;問其好揚人之惡、蔽人之善者,因而察之;不可以特聞從事。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辦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節選自《說苑·政理》)材料二:或有罪而可賞也,或有功而可罪也。西門豹治鄴,廩無積粟,府無儲錢,庫無甲兵,官無計會,人數言其過于文侯。文侯身行其縣,果若人言。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鄴而大亂,子能道,則可;不能,將加誅于子。”西門豹曰:“臣聞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國富庫。今君欲為霸王者也,臣故蓄積于民。君以為不然,臣請升城鼓之,甲兵粟米,可立具也。”于是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甲括矢,操兵弩而出;再鼓,負輦粟而至。文侯曰:“罷之。”西門豹曰:“與民約信,非一日之積也。一舉而欺之,后不可復用也。燕常侵魏八城,臣請北擊之,以復侵地。”遂舉兵擊燕,復地而后反。此有罪而可賞者也。解扁為東封,上計而入三倍,有司請賞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廣也,人民非益眾也,入何以三倍?”對曰:“以冬伐木而積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強耘,秋以收斂,冬間無事,以伐林而積之,負軛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雖有三倍之入,將焉用之?”此有功而可罪者也。(節選自《淮南子·人間訓》)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人始A入官B如入C晦室D久E而F愈明G明H乃治。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事,指做事情,與《五代史伶官傳序》“則遣從事”中的“從事”詞義相同。B.計會,本指計算,文中與“積粟”“儲錢”“甲兵”并列,具體指賬簿。C.加誅,指施加責罰、治罪于人,與現在常說的“誅鋤異己”不一樣。D.被,指披掛著,“被發行吟澤畔”中的“被”表示披散著,兩者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文侯認為地方官員到任后,應當重視當地的豪杰賢士和知識淵博的人,詳察那些揚人短處、掩人長處的人,這樣有助于明白事理,制定辦法,推行政令。B.西門豹治理鄴城,沒有使各種府庫富足,導致有人多次在魏文侯面前議論他的過失;魏文侯親自到鄴城視察,看過現場演示之后,對西門豹表示認可。C.西門豹認為和百姓建立信約,需要長期堅持,絕對不能存在欺騙;在百姓集合起來之后,西門豹請求率軍攻打燕國,收復被燕國占據的八座城市。D.解扁讓百姓在冬天伐木積存,來年春天再從河道運出賣掉,使地方財政收入增加了三倍,但魏文侯認為這占用了百姓全年的時間,不能予以獎賞。13.把材料二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君以為不然,臣請升城鼓之,甲兵粟米,可立具也。(2)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14.西門豹“治鄴”的原則有哪些?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答案】10.BDG11.A12.D13.(1)您如果認頭不是我說的這樣,(那么)我請求登上城樓擊鼓,鎧甲兵器和糧食可以馬上齊備。(2)這樣役使百姓讓他們得不到休養生息,百姓因此疲憊不堪。14.①蓄積于民;②守信于民。【解析】【導語】這兩篇文言文材料分別出自《說苑·政理》和《淮南子·人間訓》,展示了魏文侯與西門豹的治國理政智慧。材料一強調了地方官員應深入了解民情,親自實踐,才能有效治理。材料二則通過具體事例,展現了西門豹在治理鄴城時的務實與誠信,強調了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兩篇文章共同體現了古代賢明君主和官員在治國理政中注重實效、誠信和民生的思想。【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人剛到任做官,如同進入了昏暗的房間。時間久了就越來越看明白了事物,看明首了事物才可以使社會安定。“人始入官”,主謂句,句意暗中整完整,B處斷開;“如入晦室”,“如”作狀語修飾“入”,賓語“晦室”后D處斷開;“久而愈明”“明乃治”,兩個“明”分別是前句的謂語,后句的主語,中間G處斷開。故BDG三處需要斷句。【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錯誤。“則遣從事”中的“從事”是官名,泛指一般屬官。句意:不能只憑聽到的做事。/就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B.正確。C.正確。“誅”,責罰/殺。句意:我將對你施加刑罰。/指消滅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對自己或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D.正確。句意:百姓們披掛鎧甲捆束箭桿。/披散著頭發,在水邊一面走一面吟詠。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魏文侯認為這占用了百姓全年的時間”說法錯誤,根據材料二“冬間無事,以伐林而積之,負軛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應為“占用了百姓冬天的空閑時間”。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升”,登上;“鼓”,擊鼓;“具”,齊備。(2)“是”,這樣;“休息”,休養生息;“敝”,疲憊。【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①結合“臣故蓄積于民”可知,蓄積于民;②結合“與民約信,非一日之積也一舉而欺之,后不可復用也”可知,守信于民。參考譯文:材料一:魏文侯派遣西門豹前往治理鄴城這個地方,勉勵西門豹說:“你做鄴城長官一定要做到成全大功、名揚天下、廣施仁義。”西門豹說:“怎么做本能成全大功、名揚天下、廣施仁義呢?”魏文侯說:“所去吧!沒有哪一座城邑沒有賢士豪杰和知識淵博的人,沒有哪一座城邑沒有喜歡宣揚別人缺點、隱瞞別人優點的人。你前去一定要訪問豪杰賢士,由此親近他們;訪間知識淵博的人,由此拜他們為師;訪問那些喜歡宣揚別人短處、掩蓋別人長處的人,由此詳察他們的言論;不能只憑聽到的做事。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可靠,眼睛看到的不如親身經歷的可靠,親身經歷的不如親手處理的可靠。人剛到任做官,如同進入了昏暗的房間。時間久了就越來越看明白了事物,看明首了事物才可以使社會安定。”材料二:有時候有罪過卻值得嘉獎,有時候有功績卻應當責罰。西門豹擔任鄴令時,倉庫里沒有積糧,府庫里沒有儲錢,兵庫里沒有武器,官衙里沒有賬目,人們多次向魏文侯告狀。文侯親自到這個縣察看,果然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文侯說:“翟璜任用你治理鄴縣,而現在一片混亂,你能解釋清楚,那么就算了;如果不能,我將對你施加刑罰。”西門豹說:“我聽說打算稱王的君主使百姓富裕,稱霸的君主使武備強盛,亡國的君主使倉庫充盈。現在君主要想成就霸業,因此我在百姓之中積蓄財力。君主如果不相信,我請求登城擊鼓,一擊鼓,武器糧食能夠立即準備好。”于是就登上城樓擊起戰鼓。第一次擊鼓,百姓們披掛鎧甲捆束箭桿,手持兵器弓弩(從家里)出來;第二次擊鼓,(又有許多百姓)背著或用車裝著糧食到來。文侯見狀說:“讓他們回去吧。”西門豹說:“和老百姓立下的誓約,不是一天積累成的。一次擊鼓欺騙了他們,以后他們就不能再聽從指揮了。燕國曾經侵略魏國占領八城,我請求攻打他們,奪回被侵占的領土。”于是舉兵討伐燕國,奪回侵地后才返回鄴地。這是有罪但可以獎賞的事例。解扁為魏國管理東部疆界,向上交的賦稅比往年增加三倍,主管官吏請求給他賞賜。魏文侯說:“我國的土地沒有擴大,人口也沒有增加,收入為何增加了三倍?”官吏回答說:“用冬季的時間伐木且堆聚起來,在春天借河道運走賣出,因此增加了收入。”魏文侯說:“百姓春天勤力耕種,夏天盡力除草,秋天收割貯藏,冬天閑暇無事,砍伐樹木積聚起來,裝在車子上運到河邊。這樣是使老百姓一年四季得不到休息。百姓已經十分疲憊了,即使有三倍的收入,將來怎么使用它?”這是有功勞但應該懲罰的事例。(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其一)方干定擬孜孜化海壖①,須拚②素發侮流年。波濤不應雙溪水③,分野長如二月天。浮客若容開荻地,釣翁應免稅苔田。前賢未必全堪學,莫讀當時歸去篇。【注】①海壖(ruán):海邊地,亦泛指沿海地區。②拚(pàn):舍棄不顧。③雙溪水:指流經永嘉的兩條溪水。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指出了王令要上任的地方,詩人勉勵他勤于教化,不輕慢光陰年華。B.詩人指出王令要赴任的地方風平浪靜,地理位置優越而且氣候溫度適宜。C.頸聯中使用“若”“應”二字,既是詩人對王令的期待,也是對他的囑托。D.詩人采用托物言志等方法組織贈言,全詩充滿了上進的意氣和深厚情味。16.該詩尾聯提到了晉代陶淵明辭官歸鄉的名篇《歸去來兮辭并序》,結合全詩,談談你對此聯的理解。【答案】15.D16.①尾聯的意見是“前賢不一定都是值得學習的,不要去讀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②詩人認為,不要脫離世俗現實,歸隱田園;③詩人囑托王令為官理政要心懷社會和民生,為政為民,積極入世。【解析】【導語】這首詩通過對永嘉地方風貌的描繪和對友人的勉勵,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赴任的期望和囑托。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也有對友人施政的期待,最后以陶淵明的典故勸誡友人不要輕易歸隱,充滿了深厚的情感和積極向上的意氣。【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D.“托物言志”說法錯誤,詩人主要采用了敘議結合等方法組織贈言。故選D。【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意思把握詩人情感的能力。①尾聯提到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意思是“前賢不一定都是值得學習的,不要去讀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是為了勸誡王令不要盲目追隨前輩的經驗,應當根據當下的情況,靈活應變。更不要效仿陶淵明辭官歸隱,而應當盡心盡力為民服務。②詩人通過前賢的例子,提醒王令要有責任感和擔當精神,不要脫離世俗現實,歸隱田園;③結合全詩來看,詩人希望王令能夠在任上有所作為,囑托王令為官理政要心懷社會和民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職責和使命,為政為民,積極入世。(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過秦論》中,戰國諸雄為了對抗強大的秦國,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策略。(2)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曉日照耀下日觀峰以西的山峰顏色錯雜,并賦予其以人的情態。(3)小文臨摹了一幅身著鐵衣的古裝戍邊戰士的畫像,想在上面題兩句詩,卻一直沒想好。汪老師認為不妨直接使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合縱締交②.相與為一③.絳皓駁色④.而皆若僂⑤.鐵衣遠戍辛勤久⑥.玉箸應啼別離后(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合縱、締、絳、皓、僂、箸、朔、柝。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祖先們打從學會用火的那天起,對食物的加工和營養的攝取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最初的“烤”,A,便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至于殺滅食物中的細菌,改善食物的風味,對于祖先們來說,可以說是無心插柳的收獲。因此,對于最初的烤食而言,高油、高鹽的問題應該并不存在。①而今年隨著“淄博燒烤”再次爆火起來的燒烤,②和古代的“烤”已經分道揚鑣了。③現代的燒烤主打一個享受美味,④雖然食材也以肉食為主,⑤但總體而言比古代豐富太多。現代燒烤不僅在提前腌制、烤制過程中大量使用烹飪油和調味料,如鹽、糖等,還特別注重高溫的反復炙烤。⑥在燒烤的高溫下,⑦糖分和蛋白質的同時存在,⑧特別容易發生美拉德反應,⑨使烤制的成品帶上很漂亮的紅棕色,⑩以及撲鼻的香味兒。最終燒烤的成品,口感既油潤又筋道,肉質外酥內嫩,色、香、味都無比誘人。有時我會打趣地想,古人奉為美味的烤制食物,在現代人的燒烤模式衡量之下,B。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答案】18.A.就是為了將食物加工至熟。B.大概是最失敗的燒烤店作品之一。19.②句,“分道揚鑣”改為“大相徑庭”。④句,“雖然食材”改為“食材雖然”。⑦句,刪去“的”。【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結合原文“最初的‘烤’”和后文“便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可知,此處是說將食物加工烘熟。故可填“就是為了將食物加工至熟”。第二空,結合原文“現代的燒烤主打一個享受美味,雖然食材也以肉食為主,總體而言比古代豐富太多”“古人奉為美味的烤制食物,在現代人的燒烤模式衡量之下……”可知,此處是說古人的烤制食物在現代燒烤的模式下可能不成功。故可填“大概是最失敗的燒烤店作品之一”。【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句,用詞不當,“和古代的‘烤’已經分道揚鑣了”中的“分道揚鑣”,是指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此處是說古代的“烤”和現在的燒烤大不相同,應改為“大相徑庭”。大相徑庭:比喻彼此相差很遠,大不相同。④句,語序不當,結合“雖然食材也以肉食為主,但總體而言比古代豐富太多”的前后句可知,前句主語是食材,后句主語也是食材,前后主語一樣,“食材”應放在“雖然”前面,“雖然食材”改為“食材雖然”。⑦句,結構混亂,結合第⑧句“特別容易發生美拉德反應”可知,后一句應該是“糖分和蛋白質同時存在”這種情況作主語,意思是糖分和蛋白質同時存在,特別容易發生美拉德反應。因此刪去“的”。(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那賣菜的青年,曾經幫夭夭家哥哥弄船下過常德府,想和夭夭談談話,因此問夭夭:“夭夭,你家三黑子多久回來?”夭夭說:“一兩天就要攏岸了。今天喜鵲叫,天氣好,我猜他船一定歇銅灣溪。”“你三哥能干,一年總是上上下下,忙個不停。你爹福氣好。”“什么好福氣?雨水太陽到頭上,村子里大家不是一樣?”“你爹兒女滿堂,又好又得力,和別人家不一樣。”夭夭明白面前這個人話中不僅僅是稱羨爹爹,還著實在恭維她。可是話不會說,所以說得那么素樸老實。夭夭因此微微笑著,看那年青人搬菜,好像在表示:我明白你的意思,再說說看。然而那漢子卻似乎秘密已給夭夭看穿,有點害羞,不好意思再說什么,只顧做事去了。菜蔬裝夠后,夭夭上了船,坐得端端正正,讓那人渡她過河。船抵岸邊時,夭夭說:“大哥,真難為你!”從背籠里取出十個大橘子放置在船頭上,“大哥,吃橘子打口干吧。你到鎮上去碰見我爹,就請告他一聲,我在楓木坳上看船。”說完時,用手和膝部把船頭用力一送,推離了岸邊,自己便健步如猿,直向楓木坳祠堂走去。20.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談談、僅僅、微微”,說說它們和“談、僅、微”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1.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力。請分析畫橫線部分的冒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22.語言文字運用Ⅰ和Ⅱ中畫波浪線部分,都有“如……”,說說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如鹽、糖等,還特別注重高溫的反復炙烤。(2)自己便健步如猿,直向楓木坳祠堂走去。【答案】20.三個重疊詞語“談談,僅僅,微微”與“談,僅,微”相比,語意得到了強化;“談談”更強調這種交流的輕松;“僅僅”進一步強調了這種有限性,給人一種更為強調、更為突出的感覺,“微微”進一步強調了這種輕微或細小的程度,給人一種更為細膩、更為微妙的感覺。21.畫橫線部分的冒號表示提示下文,提示了說話的內容,使得說話的內容更加突出,有助于更好地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聚丙烯酸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卡車質押擔保合同范本
- 連鎖酒店項目商業計劃書-經典
- 網店創業計劃書
- 校園學生嘴嘴網SNS網站商業計劃書
- 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分析
- 灌溉用水權分配機制考核試卷
- 2024年惠州市博羅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招聘筆試真題
- 洗浴行業品牌故事塑造與傳播效果評估考核試卷
- 夜景燈施工合同范本
- 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試題
- 休閑與旅游農業課件
- 感覺障礙護理課件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學習課件
- 體育運動員參賽健康狀況證明模板
- 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
- 菲亞特博悅說明書
- 空調維保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高空發光字安裝應急預案
- 量具能力準則Cg-Cgk評價報告
- 中藥房中藥斗譜編排規則和斗譜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