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必刷卷02(南京專用)(原卷版)_第1頁
信息必刷卷02(南京專用)(原卷版)_第2頁
信息必刷卷02(南京專用)(原卷版)_第3頁
信息必刷卷02(南京專用)(原卷版)_第4頁
信息必刷卷02(南京專用)(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年中考歷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2(南京專用)2024年南京中考歷史試卷結構和內容未發生明顯變化!2024年歷史試卷共28題:25(選擇題)+3(材料題),根據最新考試信息、樣卷以及模擬考試可以發現:南京市的中考命題逐漸與江蘇省其他地區保持一致,使得命題更加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學生的歷史閱讀能力、歷史分析能力、歷史解釋能力、歷史評價能力以及歷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中考題型將更靈活,減少記憶性試題、增加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的趨勢,試題模樣例如據材料說明,結合史實說明等,綜上所述,歸納因素等,創設新材料新情境,需要密切關注。南京卷命題材料豐富多樣:選擇題題干通常會提供一段或多段材料,近年來,南京中考歷史試題逐漸減少了記憶性試題的比例,創設新材料新情境,而增加了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試題的比重,這一趨勢體現了對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高度重視。例如本卷中第9、18、22、24題,更加注重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分析和運用,通過情境化、問題化的設計,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歷史學科素養。要求學生對材料或情境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這種試題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綜合性試題通常涉及多個歷史知識點和多個學科領域,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答。這種試題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歷史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記》記載:“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而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si))氏。”材料反映的史實標志著(

)A.華夏族的形成 B.世襲制的確立C.早期國家的產生 D.郡縣制的確立2.《宋書》中記載:“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由此可知(

)A.江南地區開始開發 B.經濟重心完全南移C.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D.南方經濟發展迅速3.以下兩張郵票所紀念的歷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圖一:《玄奘西行求法》郵票圖二:《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郵票A.開辟了溝通歐亞的絲綢之路 B.結束了政權分立狀態C.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D.促進國力達到頂峰4.近日,古玉鑒賞專家和印章收藏者趙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一枚元代玉印。這枚玉印品相完好,印文是陽刻朱文篆書“巡檢司印”,該印使用的地方最有可能在如圖中的(

)A.A地 B.B地 C.C地 D.D地5.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如圖所示的是隆宗門內的軍機處,該建筑見證了(

)A.空前強化的君主專制 B.氣勢磅礴的皇家建筑C.“和同為一家”的漢藏關系 D.朝氣蓬勃的經濟發展6.有學者認為,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正是資本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時候,列強和封建勢力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兇惡的敵人,單純的農民戰爭遇到這樣的敵人,就不能不失敗。該觀點旨在表明太平天國()A.把反侵略作為的側重點 B.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C.肩負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使命 D.缺乏正確理論的指導7.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天津機器制造局等,生產了大量武器、子彈、火藥,為軍隊提供了許多先進武器裝備。以上材料可以用來說明洋務運動(

)A.促進西方先進思想在中國傳播 B.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C.使中國邁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D.使中國軍事實力提升8.題圖記錄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護國戰爭 C.五四運動 D.一二·九運動9.與如圖所示“光榮證”直接相關的史事是(

)A.平型關大捷 B.挺進大別山 C.百團大戰 D.南京解放10.如圖所示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A.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開展 B.“一五”計劃的實施C.“大躍進”運動的進行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推動11.如圖反映的是20世紀晚期中國農業結構變化趨勢。造成這種趨勢產生的原因是(

)項目1978年1985年1990年農業結構種植業79.369.364.7牧業15.522.125.8林業3.65.24.3漁業1.63.55.4A.土地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B.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C.農民生產自主權的擴大 D.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12.《反分裂國家法》指出:“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實現和平統一的前提是(

)A.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實現直接“三通”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 D.增強國家軍事實力13.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做一期黑板報,下列圖片是他們搜集到的部分資料,由此可知,他們黑板報的主題是(

)“遼寧艦”殲-20戰機核導彈方隊A.科技強軍、鋼鐵長城 B.科技創新、人民幸福C.民族團結、共同繁榮 D.社會生活、日新月異14.兩河流域形成的蘇美爾文明,是迄今為止最早的文明,但是后來建立的古巴比倫成了兩河文明的代表。下列成果屬于“兩河文明”的是(

)A. B.C. D.15.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B.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C.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與波斯會戰,一年后,波斯帝國滅亡D.元老院任命凱撒為終身獨裁官16.與下面人物相關的帝國或王國,按建立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屋大維②亞歷山大③查士丁尼一世④克洛維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②17.如圖所示知識結構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A.法蘭克王國的分裂 B.歐洲莊園發展壯大C.歐洲國家走向近代 D.西歐城市日漸興起18.戰爭換來的獨立,并沒有實現國家的穩定和繁榮。于是,在宣布獨立11年后的1787年,來自各州的代表終于在費城坐在了一起。這間只有一百多平米的獨立廳,曾經簽署過著名的《獨立宣言》,如今,代表們要在這里協商新國家的未來。美國歷史上有名的制憲會議開始了。材料中“協商新國家的未來”指的是(

)A.制定了“第一個人權宣言” B.制定了分權制衡原則C.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D.維護了國家統一19.下列屬于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影響的一組選項是(

)①現代大工廠制度建立②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階級③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④證明資本主義制度優越于封建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歷史研究需要參考相關資料。如圖參考資料最適合的研究主題是(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林肯:美國南北戰爭領導者》《明治維新--日本歷史重大轉折》A.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B.工業革命的興起C.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D.世界市場的形成21.閱讀下列表格,導致表中數據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產量的變化年份/年1880190019101920產量/億噸0.040.210.460.94A.蒸汽機的改良 B.火車的發明 C.內燃機的應用 D.電燈的發明22.圖1、圖2所示的蘇聯宣傳畫應創作于(

)圖1《開足馬力,全速前進:五年計劃,四年完成!》圖2《在集體農莊務農是我們最大的幸福》A.列寧時代 B.斯大林時代 C.赫魯曉夫時代 D.戈爾巴喬夫時代23.制作時間軸是學好歷史的方法之一。從如圖所示時間軸中,可了解到(

)A.歐洲戰事經歷了八年之久 B.戰爭的轉折發生在諾曼底C.美國自始至終都參與戰爭 D.團結是戰勝法西斯的法寶24.如圖中上臂佩戴有“美元”臂章的士兵把西歐捆綁在“HATO”(“北約”)火箭上,漫畫意在說明(

)A.美國推動西歐走向聯合 B.美蘇全面冷戰對峙C.美國推行霸權主義政策 D.多極化趨勢的到來25.下面是1965年至2010年全球國際移民數量的變化情況圖。據此圖判斷,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A.現代社會婦女地位逐步提高 B.當今國際移民的全球化趨勢增強C.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 D.現代社會貧富差距拉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5分。26.閱讀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喜歡面食的北方人驟然增加,一時冬小麥成為稀缺糧食,為了滿足需求,南宋朝廷多次下詔勸民種麥……在北方移民的推動下出現了稻麥復種制,農作物一年兩熟使土地利用率從100%發展到200%,進而在亞熱帶地理條件的支撐下,為江南贏得了經濟重心的地位。——《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材料二清政府宣布向墾荒農民提供耕牛、農具和種子,并以招民勸墾之多寡作為官員考成的標準。……政府還十分注意治理河流,興修水利,這些都促進了墾荒的進程。……大規模地推廣高產作物和精耕細作,提高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簡明中國歷史讀本》(1)結合所學知識,南宋產量居首位的是哪種農作物?根據材料一、“北方人”南移引起農業上哪些變化?(4分)(2)據材料二、歸納清政府鼓勵墾荒的措施。結合所學,說出一種“高產作物”。(4分)(3)綜上所述,概括推動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條件。(2分)27.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存續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歷史責任。(12分)材料一“是故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萬物莫如身之至貴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勢之隆也。——《韓非子》材料二“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陳寅恪《宋史職宮志考正》材料三1915年,《青年雜志》在發刊詞中稱:今日之社會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