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檢測語文試題_第1頁
山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檢測語文試題_第2頁
山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檢測語文試題_第3頁
山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檢測語文試題_第4頁
山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檢測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三9月質量檢測卷

語文考生注意: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

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韓愈創作古文,追求“文以明道”“文道并重”。韓愈對“文”的意義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其《答陳生師錫書》云:“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在《答李圖南秀才書》中說:“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爾。”“文”在韓愈看來,表達了古文作者的主體自覺,展現了精神修養的豐富內涵,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韓愈所創造的古文傳統,不是單純的文章傳統,而是內涵豐富的精神文化傳統。宋代以下,士人代代誦習以韓文為代表的古文,深切體會儒家倫理作為絕對信念和內在責任的意義,在古文的化育下,成為彼此同道相應的精神共同體。這個“同道共同體”立足于對絕對信念的信仰、對內在責任的承當,其同道情懷無需依賴親情的聯結和禮法的牽系。韓愈《師說》對此有最好的表達:“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既是表達韓愈所理解的師生關系,也是其所建構的“同道共同體”的真實寫照。這個“同道共同體”在千年時間里,一直是士人的理想追求,為新儒學奠定了最廣大的社會基礎。對中國文化的鮮明自覺,是這個“同道共同體”的核心。涵育“同道中國”是韓愈古文對中華文明的重要貢獻。費孝通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關注“鄉土中國”且終生都在思考,中國如何從“鄉土”走向世界。這一思索,與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同心同意。韓愈古文所涵育的“同道中國”的精神傳統,正是傳統中國走出“鄉土”社會的伏筆,亦是構建新型社會關系的努力,認識這一努力的意義,才能發現近代以來中國走向世界的歷程,其實并不完全是從“鄉土”、從“家”起步,曾經伴隨古文的傳習而影響千年的“同道中國”理想,為這個征程做了準備。韓文所呈現的擬圣精神、定名追求、絕對信念、勇毅激情,以及奮進求變的態度,隨著韓文在千年間的代代傳誦,深深地鐫刻在中國人的文化氣質之中。在20世紀以來的時代環境中,“同道中國”的精神遺產,并非那么容易被拋棄,它所特有的精神品質,還在潛移默化地產生影響。面向世界建設中國文化的未來,離不開對“同道中國”的再度思考。理解中國,既要看到“鄉土中國”,也要看到“同道中國”。(摘編自劉寧《愈古文的思想世界》)材料二:韓愈說:“修其辭以明其道。”由此可見、韓愈強調,明道不可忽視文辭的作用,因為在他看來,“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文辭是古道的載體,古道萍于文中,故唯有通過文辭窺探古道,并借助文辭的創作來表現古道。他明確表示自己“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此,他極為重視作家的“能文”素養,甚至將“能文”視為可與“通經”相并列的“德藝”范疇。他說:“成以通經舉、或以能文稱,其者,至于習法律,知字書,皆有以贊于教化....贊于教化,可以使令于上者,德藝之大者也,”這里,他賦子“能文”以獨主價值,且不在完成畢業之下。而如何才能達至“能文”呢?在韓愈看來,其一妻向古人學習,他說:“性本好文學....遙得究窮于經傳史記百家之說、沉潛乎訓義,反復率句讀、告磨率事業,而奮發率文章。”這里、他以自己的創作經驗來說明作文不僅要廣泛地向古人學,而且要細辨析其義理、文,以學到古文之精髓。其二要“詞必己出”。韓愈明確表示學習古人只是“師其意,不師其辭”,認為“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由此可見,他雖然倡導向古人學習,但并不主張模仿、抄愛古人之辭,強調文要“能自樹立”。為此,他強調“惟古于詞必已出,降而不能乃朝賊”,且“當其取乎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所以,做到“詞必己出”,從而也就有了不同于別人的地方,這樣文也就“能自樹立”了。由此可見他對文辭的創新性與本已性的須調。可以說,他對“雄來奇崛”之文風的偏愛以及他的“不平則鳴”詩學觀念的形成大體與此相關。其三要“辭事相。善并美具”,他曾以《書》(詩》為例證,強調“辭事相稱,善并美具、號以為經,列之學官、置師弟、讀而講之、從始至今,莫敢指斥”。這即是說,文章須質與文并美,內容與形式和諧統一,這才能成為文之經典,供人學習與研究。如此一來,因重視”能文”,韓愈有關“文以載道”的認識與周敦明顯不同。韓愈可以說是“文以載道”說的思想奠基者,但一般將“文以載道”的話語發明權給予周敦頸。周敦頸在《通書·文辭》中說:“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他通過用車載物的比喻來說明文應該載道,將文視為裝載大道的工具和手段。所以,人們往往據此來判定“文以載道”論者都輕文。其實不然,從韓愈的相關論述看,他不僅不輕文,而且是重文之人,強調“能文”在明道中的重要性。韓愈與周敦頤的“文以載道”說,可用劉鋒杰先生所說的“文的方式”與“文的手段”來區分。他說:““文的方式’不同于“文的手段’,前者尊重文的地位,后者輕視文的地位。因為‘文的方式’一旦體現了道的精神,就是道的本身。而‘文的手段’則不同,手段永遠是手段,不是目的本身。”(《“文學政治學”十形態論》)(摘編自許麗《韓愈”文以載道”說及其當代價值》)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古文深刻地影響了后代讀書人的精神世界,讓他們有了對儒家倫理的共同追求和責任擔當,對中華文明有著重大貢獻。

B.韓愈古文所涵育的“同道中國”的精神傳統至今仍有重要意義,理解中國以及未來面向世界建設中國文化都離不開“同道中國”。

C.韓愈主張向古人學習,認為學習古文重要的是學其義理,這樣才能得其精髓,文辭則沒有學習的必要,他強調文要“能自樹立”。

D.韓愈“文以載道”中的“文”是“文的方式”,他尊重文的地位,強調“能文”在明道中的重要性,認為“文”一旦體現道,就能成為道的本身。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走向世界的征程并非從“鄉土”開始,“同道中國”的理想早已為這一征程做了準備。韓愈認為,“道”存在于“文”之中,因此要通過“文”來探尋“道”,并且借助“文”來表現“道”。韓愈認為,能成為供人學習與研究的經典的文章,必須要做到文章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

D.僅根據周敦頤在《通書·文辭》中的論述便判定“文以載道”論者都輕視“文”的地位是片面的。

3.下列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引用了韓愈《答陳生師錫書》和《答李圖南秀才書》中的話,證明韓愈對古文的愛好以及他在古文創作方面的突出成就。

B.材料一提出了“同道中國”的概念,并將其與費孝通的“鄉土中國”進行對比,指出其對理解近代以來中國走向世界的歷程的意義。

C.材料二整體上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第二段提出問題后進行分述,“其一”“其二”“其三”等詞語的運用增強了文章論述的條理性。

D.材料二大量引用韓愈的話作為立論依據,由此推導出自己的觀點,文中加點的兩個“由此可見”體現出立論的嚴謹性。

4.請根據材料一,給“同道共同體”下一個定義。(4分)

5.同是闡釋韓愈的“文以明道”說,兩則材料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奪取中間地帶

魏巍第二天黃昏以前,下了一陣小雨。幸好很快雨霽天晴,西方山頂上現出一彎細眉般的新月。光線說明不明,說暗不暗,正是夜間活動的良好時刻。陳三和他的小鬼班就在這時候輕裝出發了。交通壕里還有一些積水,他們在積水里吱哇吱哇地走著。臨下陣地,陳三停住腳步,回過頭來,再一次檢查了每個人的著裝,摸了摸每個人的手榴彈捆得緊不緊,鞋帶松不松,指定楊春等兩個新戰士走在中間,這才邁步下山。這里,敵我之間,是大約五六百米寬的一條山谷。山谷中有一道淺淺的小河。原來兩岸都是稻田,現在卻長滿了一人深的荒草。陳三領著小鬼們分開草叢靜靜地行進著。大約走了半個小時左右,才到了預定的設伏地點——一個五六所房子的小村。根據平日的偵察,這是敵人的小部隊經常出沒的地方。陳三迅速偵察了周圍的地形,在小河和房子之間,把他的三個小組布置成一個小小的口袋。說老實話,在三個新戰士中,他最擔心的就是楊春。倒不是怕他臨陣畏縮,而是怕他輕舉妄動。因為據幾天來的觀察,他早就不以新戰士自居了。陳三有意地讓他挨著自己,免得發生意外。他們趴在濕漉漉的草地里,直到午夜時分,還沒有發現一點動靜。楊春開頭還老老實實地趴著,聚精會神地望著對面的無名高地;時間一長,小動作就越來越多,不是拍打脖子里的蚊蟲,就是抓癢癢,顯得越來越不耐煩。正在這時候,河對面無名高地東側的洼地里,“呱!呱!呱!”一群野雞噗喇喇地驚飛起來,帶著好聽的羽聲從他們的頭頂上飛過去了。陳三立時把頭昂起來,諦聽了一陣,隨后輕聲地說:“你瞧,敵人出動了吧!”“你怎么知道?”“咳,你想想,三更半夜的,要是沒有人驚動它,它怎么會飛起來呢?”“我們沖吧!”楊春高興起來,立刻去掏手榴彈,陳三擺擺手說:“先等一等。那邊有一條小路,通往我們的陣地,敵人很可能是襲擾我們去了。”“那怎么辦?”“好辦。我們到他回來的道兒上去伏擊他。”“要是他不從原路上回來呢?”“一般說不會。因為他去的時候沒有發現情況,回來走原路比較放心。”陳三說著,從挎包罩摸出一個蒙著紅布的電棒,向我方陣地繞了幾個圈兒,接著就把隊伍集合起來,極其肅靜地趟過小河,向剛才野雞驚飛的地方悄悄摸去。陳三找到那條小路,又布置了一個“口袋”:把小鋼炮和羅小文帶的兩個組布置在小路兩邊;自己仍舊帶著楊春、鄭小蔫趴在小河南邊不遠的一個土坎下,緊緊卡住敵人的歸路。果然,時間不大,我方的陣地上響起激烈的機槍聲和手榴彈聲。果然,夜襲的敵人已經摸上我們的陣地。楊春望望手榴彈爆炸的紅光,笑瞇瞇地瞅了他的班長一眼,心里暗暗佩服:“嗬,這個老同志還真有一套呢!”半小時過后,楊春聽見嘩啦嘩啦的趟水聲。凝神一看,已經有三個大黑影蹬過河來,連哼哧哼哧喘著粗氣的聲音都聽見了。但是老班長仍然不動聲色,絲毫沒有發出射擊命令的樣子。楊春忍不住了,剛把手扣上扳機,就被班長踢了一腳。直到十幾個敵人都跑過河,鉆進包圍圈以后,班長才取出他的小喇叭“嘟——嘟——”吹了兩聲,這是向全班發出的射擊信號。登時沖鋒槍和手榴彈向著敵人劈頭蓋臉地打去。敵人遭到猝不及防的打擊,在包圍圈里懵頭轉向,亂跑亂鉆,很快就被小鬼們擊斃在地。那楊春一心想抓活的,瞅見一個胖大的敵人向東逃去,窮追不舍地追趕著。那家伙因為過于緊張,絆了一跤,等爬起來時,楊春已經沖到面前。他看楊春個兒小,就一把將楊春抱住,在楊春胳肢窩里亂抓亂撓。楊春一抬頭看見他的脖子后面掛了頂鋼盔,心想,“你抓我的下面,我就抓你的上面”,就猛地抽出右手,抓住他的鋼盔,狠狠地往后一拽,鋼盔的帶子頓時勒得敵人喘不過氣來,手也松了。楊春乘勢將他踢翻在地,騎在他的身上。可是那家伙究竟力氣大些,帶子一松,剛緩過氣來就又緊緊抓住楊春的兩手,想翻過來。幸好陳三、小鋼炮趕到,才將那家伙捆上。小鋼炮一看敵人那么老大個子,埋怨說:“你怎么不揍死他,跟他摔起跤來了?”

“我光想捉活的了!”楊春說。小鬼班剛剛過河,敵人陣地上的照明彈就一個接一個地打起來,照得整個山谷明晃晃的。接著,敵人各個地堡的機槍像雨點般地蓋過來,小鬼們伏在草地里,被壓制住了。這時候,小鬼們看見自己的老班長從一個彈坑里站起來,向河這邊揮著手高聲喊道:“同志們不要慌!我掩護你們。”他一面喊一面舉起沖鋒槍,向山頭上的敵人“噠噠”地射擊著。紅色的曳光彈,像一縷縷紅線向敵人的地堡飛去。頃刻間,敵人無名高地的各個地堡的機槍,都調轉了方向,向著陳三射擊。小鬼們一個個心里熱乎乎的,在小鋼炮的率領下飛快地撤退了。正在敵人的機槍瘋狂射擊的時候,我方的迫擊炮在敵人的山頭上轟鳴起來。在敵人的地堡前,閃著一團團桔紅色的火光。這顯然是我們的炮火進行掩護。陳三借此機會,迅速跳出彈坑,越過莽莽荒草追上他的小鬼們。最后,還是楊春眼尖,一個冷不防把班長的沖鋒槍搶了過去。這時候,他才發現班長的襯衣袖子上有一片殷紅的血跡,不禁驚叫了一聲:“班長,你負傷了?”“剛擦傷一層皮。”陳三笑著說,“回去你們可別亂嚷。要讓上級知道了,我就得到后方去,咱們就不能作伴了。”小鬼班回到陣地,受到郭祥和老模范的熱烈歡迎。他們對這個干凈的小殲滅戰,尤其是活捉了一個上尉排長,深為滿意。奪取中間地帶的戰斗,就從這天開始了。(有刪改)【注】本文節選自《東方》。《東方》是第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發生、發展和勝利的全過程的長篇巨著。1982年,魏巍憑借長篇小說《東方》獲得第一屆茅盾文學獎。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三最為擔心楊春,是因為對他最為了解,知道楊春自以為是老戰士而不聽指揮,如果輕

率地行動,不免會發生意外,影響整個戰事。

B.面對胖大的敵人,楊春并不害怕,與其孤身肉搏,這表現了他的勇猛;在打斗中,他巧妙地

拽住敵人的鋼盔,逆轉攻勢,這體現了他的靈巧。

C.小鋼炮表面埋怨楊春跟敵兵摔起跤來,實則是擔心戰友;小鋼炮率領小鬼班設法躲開敵人

的炮火攻擊并安全撤退,可見他有勇有謀。

D.郭祥和老模范對小鬼班的熱烈歡迎,說明了這次伏擊戰和殲滅戰大獲成功,也說明了陳三

帶領下的小鬼班已經成熟,超過了成年人的部隊。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中稻田長荒草的描寫,既點明了小鬼班夜間行動的地理環境,也反映了戰爭對老百姓和平生活的嚴重破壞。

B.選文多用比喻,如寫敵人的機槍“像雨點般地蓋過來”,曳光彈“像一縷縷紅線向敵人的地

堡飛去”,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

C.選文對戰斗場面的描寫有點有面,在面上展示了全班戰斗的場面,在點上主要選取班長陳三和戰士楊春的行動詳細表現。

D.選文采用第三人稱進行敘述,通過陳三的視角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展現殲滅戰的全部過程以及各人物的活動。

8.以陳三為例,分析選文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4分)

文本中頻頻出現“第二天黃昏以前”“直到午夜時分”“正在這時候”“半小時過后”“這時候”之類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產生了怎樣的敘述效果?請簡要分析。(6分)

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侍御史馬周上疏,以為:“臣觀自古以來,百姓愁怨,聚為盜賊,其國未有不亡者,人主雖欲追改,不能復全。故當修于可修之時,不可悔之于已失之后也。蓋幽、厲嘗笑桀、紂矣,煬帝亦笑周、齊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煬帝也!貞觀之初,天下饑歉,斗米直匹絹,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憂念不忘故也。今比年豐穰,匹絹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復念之,多營不急之務故也。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以畜積多少,在于百姓苦樂。且以近事驗之,隋貯洛口倉而李密因之,東都積布帛而世充資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夫畜積固不可無,要當人有余力,然后收之,不可強斂以資寇敵也。夫儉以息人,陛下已于貞觀之初親所履行,在于今日為之,固不難也。陛下必欲為久長之謀不必遠求上古但如貞觀之初則天下幸甚。”(節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二:夫鑒形之美惡,必就于止水;鑒國之安危,必取于亡國。故《詩》曰:“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又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臣愿當今之動靜,必思隋氏以為殷鑒,則存亡治亂,可得而知。若能思其所以危,則安矣;思其所以亂,則治矣;思其所以亡,則存矣。知存亡之所在,節嗜欲以從人,省游畋之娛,息靡麗之作,罷不急之務,慎偏聽之怒。近忠厚,遠便佞,杜悅耳之邪說,甘苦口之忠言。去易進之人,賤難得之貨,采堯、舜之誹謗,追禹、湯之罪己,惜十家之產,順百姓之心。近取諸身,恕以待物,思勞謙以受益,不自滿以招損。有動則庶類以和,出言而千里斯應,超上德于前載,樹風聲于后昆。此圣哲之宏規,而帝王之盛業,能事斯畢,在乎慎守而已。夫守之則易,取之實難。既能得其所以難,豈不能保其所以易?其或保之不固,則驕奢淫泆動之也。慎終如始,可不勉歟!《易》曰:“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誠哉斯言,不可以不深察也。伏惟陛下欲善之志,不減于昔時,聞過必改,少虧于曩日。若以當今之無事,行疇昔之恭儉,則盡善盡美矣,固無得而稱焉。(節選自魏征《第三疏》)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陛下必欲為A久長之謀B不必遠求C上古D但如貞觀E之初F則天下G幸甚。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固,固然,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寡固不可以敵眾”的“固”意思不同。

B.資,供給,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生生所資,未見其術”的“資”意思相同。

C.作,建造,與《過秦論》中“一夫作難而七廟隳”的“作”意思不同。

D.“此圣哲之宏規”與《師說》中“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之”用法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馬周認為,貞觀初年時唐太宗能贏得民心,所以即使歉收鬧饑荒百姓也無怨;如今連年豐

收卻百姓生怨,是因為太宗不再顧念百姓。

B.馬周指出,國家興亡的關鍵在于百姓的苦樂而不在于積蓄的多少,且如今西京府庫中的儲備充足,至今沒有用完,因此不必向百姓強行征稅。

C.魏征認為,唐太宗應該節制自身的欲望,減少游獵,杜絕邪僻之說,聽取規勸忠言,他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出過相同的建議。

D.魏征認為,守天下比打天下要容易,如果不能牢牢地保住國家社稷,那么就是驕傲奢侈、荒淫放縱動搖了國家根本的緣故。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夫儉以息人,陛下已于貞觀之初親所履行,在于今日為之,固不難也。

伏惟陛下欲善之志,不減于昔時,聞過必改,少虧于曩日。

14.材料二中魏征引用《詩經》及《易經》中的句子有何用意?請簡要概括。(5分)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飲酒①

柳宗元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

舉觴酹先酒②,為我驅憂煩。

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

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

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

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盡醉無復辭,偃臥有芳蓀。

彼哉晉楚富③,此道未必存。【注】①這首詩作于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②先酒:指釀酒創始人杜康。③晉楚富:春秋時,晉和楚兩大國都很富足,楚為魚米之鄉,晉地多煤、竹、谷、鱸、旄、玉石等。后來被用作詠達官富人之典。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少愉樂”“驅憂煩”點明了詩人飲酒的原因;“開”“舉”“酹”三個動詞展現了詩人喝酒時的動作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

B.“連山”兩句寫連綿的高山改變了原來的幽晦,碧綠的水流蘊含著溫暖的氣息,表明隨著詩人心情的變化,他眼中的景色也發生了變化。

C.“彼哉”兩句感嘆那些富貴之人未必能體驗到這種簡樸生活的妙處,以曠達之語表達了詩人對世俗富貴的蔑視和對飲酒趣味的領悟。

D.同是寫飲酒,本詩與陶淵明《飲酒(其五)》所表達的情感類似,都反映出詩人悠閑自得、物我兩忘的心境以及對閑適生活的熱愛。

16.“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兩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李密《陳情表》中“,”兩句就體現了這種制度。

(2)謝靈運曾盛贊曹植的文學才能:“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而李白的《將進酒》則讓我們看到了曹植的另一面:“,”。

(3)小剛漫步郊外,滿目綿綿青草,不禁想起古典詩詞中含有“草”字的詩句,比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這片麥田的真實名字叫世紀田園,位于杭州亞運村東側。它與飛馳而過的高鐵列車、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如夢似幻的落日余暉同框時,構成了豐富的視覺畫面,展現了極高的“天分”,滿足了人們對現代化景象等方面的美好想象。“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人們一談起城鎮建設,就會(甲)地想起這句話。城鎮建設,A,但總有一些共通之處。比如,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再比如,要融入現代化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歸根結底,實事求是地確定城市定位,要把讓群眾生活得更舒適的理念融入到每一個細節中。美學家宗白華認為:“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并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有時,B,而不是“鋪陳”,既能便于城市呼吸,又能便于市民放松自我,找到松弛感。①麥田、麥浪、油菜花地引出市民感慨,②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打卡。③表面看人們是圖個新鮮,④實際上是寄托了一種心境,⑤在大自然的接觸中暢想田園牧歌,⑥希望在繁華都市里找到一個能讓心靈棲息的地方。當然,城市是否保留麥田,C,宜建則建,宜留則留,既不可盲目跟風,也不可(乙),關鍵是找到最適合城市發展的定位,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

答:甲乙

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答:ABC

20.文中第四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答:(1)

(2)

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簡析其表達效果。(3分)

答:

22.下列選項中的冒號與文中第三段中的冒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這一事實證明:人能改造環境,環境同樣也能影響人。

B.行動,要靠思想來指導;思想,要靠行動來指揮:思想和行動是緊密相連的。

C.原來魯鎮是僻靜地方,還有些古風:不上一更,大家便都關門睡覺。

D.主辦單位:市文化局;時間:10月15日;地點:市體育館。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2024年8月20日,首部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上線,在海內外掀起了“西游熱”。《黑神話:悟空》以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西游記》為藍本,玩家在游戲中化身為“天命人”,踏上了一段探索歷史之謎的冒險旅程。外國玩家紛紛贊嘆游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大大激發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在全球化的領域中,如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黑神話:悟空》無疑是一個良好示范。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學年高三9月質量檢測卷·語文

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B(A項,“韓愈古文深刻地影響了后代讀書人的精神世界,讓他們有了對儒家倫理的共同追求和責任擔當”錯誤,原文為“宋代以下,士人代代誦習以韓文為代表的古文,深切體會儒家倫理作為絕對信念和內在責任的意義”,應該是“以韓文為代表的古文”,選項縮小范圍。C項,“文辭則沒有學習的必要”錯誤,根據原文“作文不僅要廣泛地向古人學,而且要細致辨析其義理、文辭”可知,古文文辭也應該學習,韓愈只是不主張模仿、抄襲古人的文辭。D項,“認為‘文’一旦體現道,就能成為道的本身”錯誤,這是劉鋒杰的觀點,而非“韓愈認為”。)A(“中國走向世界的征程并非從‘鄉土’開始”錯誤,原文為“并不完全是從‘鄉土’、從‘家’起步”,選項表述絕對。)

3.D(A項,“證明韓愈對古文的愛好以及他在古文創作方面的突出成就”錯誤,證明的是韓愈對“文”的意義給予了充分的重視。B項,“進行對比”錯誤,并沒有進行對比,對比是把不同的地方進行比較,材料一是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著眼的是相似之處。C項,“總分總”錯誤,不是“總分總”論證結構,開頭從“為什么”的角度談韓愈重視“能文”,接著從“怎么樣”的角度談韓愈如何才能達至“能文”,最后比較韓愈與周敦頤有關“文以載道”的認識的明顯不同。)

4.同道共同體是以對中國文化的鮮明自覺為核心、立足于對絕對信念的信仰以及對內在責任的承當、無需依賴親情的聯結和禮法的牽系的精神共同體。(“以對中國文化的鮮明自覺為核心”1分,“立足于對絕對信念的信仰以及對內在責任的承當”1分,“無需依賴親情的聯結和禮法的牽系”1分,“同道共同體是....精神共同體”格式1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5.①材料一側重于從“道”的角度,闡釋韓愈古文所涵育的精神文化傳統及其重要意義。②材料二側重于從“文”的角度,重點闡釋韓愈對文辭的重視以及如何做到“能文”,并指出韓愈與周敦頤在“文以載道”認識上的不同。(每點3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6.B(A項,“最為了解”無中生有,“不聽指揮”言過其實。C項,“率領小鬼班設法躲開敵人的炮火攻擊”錯誤,是陳三吸引了敵人的炮火,便于小鬼班撤退。D項,“超過了成年人的部隊”在文中看不出。)

7.D(“通過陳三的視角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錯誤,選文除了陳三的視角,還有楊春等其他戰士的視角。)

8.①通過語言、動作等正面描寫來刻畫:如寫陳三對周圍地形的迅速偵察和對小組的布置,表現了他的成熟老練和指揮才能;又如寫他舉起沖鋒槍掩護戰友撤退的舉動,表現了他把危險留給自己的英雄氣概。②通過側面描寫來刻畫:如通過楊春心里對陳三的暗暗佩服,側面表現陳三的料事如神;通過楊春的沉不住氣,側面表現陳三的鎮定自若和沉穩。(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9.①選文整體上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小鬼班進行殲滅戰的全過程,情節脈絡清楚。②展現了戰斗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戰斗過程中各戰士的活動也隨之有層次地進行了展示。③時間的變化,對應著戰斗情況的變化,呈現出一種時而緊張時而松弛的敘述節奏感,行文跌宕起伏。(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10.BDF(原文標點為:陛下必欲為久長之謀,不必遠求上古,但如貞觀之初,則天下幸甚。)

11.B(“生生所資,未見其術”的“資”意思是憑借,二者意思不同。A項,“寡固不可以敵眾”的“固”意思是本來。C項,“一夫作難而七廟隳”的“作”意思是發動。D項,“此圣哲之宏規”的“之”是結構助詞,的;“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之”是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12.B(“且如今西京府庫中的儲備充足,至今沒有用完,因此不必向百姓強行征稅”錯誤,馬周舉西京府庫的例子,是為了說明如果橫征暴斂,過分搜刮百姓,那么即使積蓄再多,也只是拱手供給敵方。)

13.(1)節儉以使百姓休息,陛下已經在貞觀初年親身實踐,今日再這么做,本來就不是什么難事。(“息”“為”“固”各1分,句意1分)

(2)(我)想到陛下想要向善的志向,與過去相比沒有減退,聽到過失必定改正(的作風),比往日稍有欠缺。(“少”“曩日”各1分,“少虧于曩日”狀語后置1分,句意1分)

14.①引用《詩經》中的句子,是為了勸諫唐太宗要以隋朝的滅亡為鑒戒,吸取隋朝的教訓。②引用《易經》中的句子,是為了勸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每點2分,答出兩點給5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材料一:侍御史馬周上奏疏認為:“我觀察自古以來,百姓愁苦怨恨,便聚合為盜賊,其國家沒有不滅亡的,君主雖然想追悔改正,也難以恢復保全。所以應當在可修之時修德行,不可等到失去國家之后再去后悔。當年周幽王、周厲王曾取笑過桀、紂,隋煬帝也曾取笑過周、齊兩朝,不可讓后代人取笑現在如同現在我們取笑煬帝一樣!貞觀初年,全國歉收鬧饑荒,一斗米值一匹絹,而老百姓毫無怨言,是因為知道陛下憂國憂民的緣故。如今連年豐收,一匹絹可換粟十余斛,然而老百姓怨聲不斷,是知道陛下不再顧念百姓,多營繕宮殿,不操持國家急務的緣故。自古以來,國家的興亡,不在于積蓄的多少,而在于百姓的苦樂。就以近代以來的歷史加以考察,隋朝廣貯洛口倉而李密加以利用,東都積存布帛而王世充得以借力,西京的府庫也為我們大唐所用,至今仍未用完。積蓄儲備固然不可缺少,也要百姓有余力,然后收稅,不可強加聚斂拱手供給敵方。節儉以使百姓休息,陛下已經在貞觀初年親身實踐,今日再這么做,本來就不是什么難事。陛下如果想要謀劃長治久安的政策,不必遠求上古時代,只是像貞觀初年那樣,就是天下的幸事。”材料二:觀察容貌的美丑,一定要在靜止的水面上;借鑒國家的安危,一定要以滅亡的國家作為教訓。所以《詩經》上說:“殷朝用作鑒戒的歷史并不遙遠,就在于夏朝之世。”又說:“用斧子去砍樹做斧柄,不用去遠處找圖紙或樣子,就在手邊。”臣希望朝廷的一切舉動,一定要考慮以隋朝的滅亡作為借鑒,那么存亡治亂就可以知道。如果能思考隋朝危亡的原因,那么國家就更安穩了;如果能思考隋朝混亂的原因,那么國家就能得以治理了;如果能思考隋朝滅亡的原因,那么國家就能得以保全了。知道了存亡的關鍵所在,就要節制自身的嗜好和欲望而順從眾人,減少游獵的娛樂,停建奢侈華麗的宮室,停辦不急需的事情,謹慎戒除偏聽時的發怒。親近忠誠善良的人,疏遠阿諛諂媚的人,杜絕悅耳的邪僻之說,喜歡苦口的規勸忠言。罷去茍且取進的人,看輕難以得到的寶物,采取堯、舜豎立誹謗木牌的方法,效法禹、湯歸罪于自己的作風,愛惜人民的財產,順應百姓的心意。就近從自身做起,以寬恕之心待人,想到勤謹謙虛能得到益處,不要驕傲自滿而招來損害。這樣的話,一旦有所行動,天下百姓就會一齊響應;只要一說話,千里之外都會唱和;就能超越前朝有高尚道德的帝王,樹立高尚的風格聲望給后人。這是圣人前哲的宏大規劃,是帝王的偉大事業,能夠完全做到這些事,就在于謹慎自持而已。守住國家社稷是容易的,取得國家社稷是艱難的。既然能夠取得困難的,怎會還不能保全容易的?如果有時不能牢牢地保住,那就是因為驕傲奢侈、荒淫放縱使國家動搖的緣故。要像開始時那樣謹慎直到最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