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二 吳地產業經濟_第1頁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二 吳地產業經濟_第2頁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二 吳地產業經濟_第3頁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二 吳地產業經濟_第4頁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二 吳地產業經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吳地產業經濟撰稿人:艾志杰目錄CATALOG吳地農耕蠶桑業經濟01吳地漁業經濟02吳地工商業經濟03吳地文化產業經濟0401吳地農耕蠶桑業經濟西周春秋時期新石器時代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農耕蠶桑業經濟是吳地產業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位于長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就已經出現了種植養殖、加工制造以及商業貿易等蠶桑絲綢產業。周朝是一個以農業起家的王朝,周人祖先在農業生產領域頗有建樹。在周族流傳的故事中,他們的祖先后稷是農業生產的集大成者,更有人感念后稷教民稼穡之功,結合后稷相關傳說創作出《詩經》中的《生民》。春秋時期蠶桑業經濟成為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且遍布全國各地,在今山西南部的唐、魏,陜西中部的秦,山東西南的曹、魯,河南東部的衛等地,蠶桑事業普遍繁榮,從而成為百姓的重要收入來源。西周時期秦漢六朝時期開創封建大一統局面秦朝歷來都將蠶桑業視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也曾在商鞅變法中實行過“獎勵耕織”的措施,統一后的秦朝在農業生產上更是形成了“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新局面?!昂I辖z綢之路”雛形秦漢時期吳地的農耕蠶絲業水平已經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羅馬、日本等海外國家輸出絲織產品和蠶桑技術。統治階級的重視程度漢至六朝時期,吳地的蠶桑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當時,統治階級對蠶桑業的重視程度要遠遠高于其他經濟產業。隋唐時期0102“海上絲綢之路”的拓寬“陸上絲綢之路”的建立唐朝吳地的經濟發展進入高峰期,蠶桑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輻射范圍已經擴及全吳地7個州府。專業化的蠶桑生產從散植到專業桑園的種植形式轉變,不僅反映了唐朝桑植技術和產業模式的重大轉變,而且也意味著吳地蠶桑業的發展走上了新臺階。明清時期01以養蠶為主業以稻收為副業在吳地東南一帶,幾乎每家每戶都以養蠶制絲為副業,這大大增加個體家庭戶的經濟收入,特別是浙江湖州的養蠶業一度成為全國之首。02以副養農以工養農明清時期,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生產,吳地人民以經濟利益為導向,采取以副養農、以工養農的自救措施,維持生活所需。03桑蠶業的良性循環除了桑田產業,蠶桑業生產的利潤也來自于養蠶和繅絲。用桑田所產桑業用來養蠶,收繭之后農戶自己繅絲,將桑田和其他配套產業形成良性互動,桑蠶業才能實現良性循環。02漁業經濟發展西周春秋時期010203春秋時期漁業發展春秋時期,吳地的漁業迅速發展,從天然捕撈向人工飼養轉變,這一變化不僅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使漁業成為產業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泰伯與仲雍的影響泰伯與仲雍兄弟為避讓王位來到“荊蠻之地”,在江南無錫一帶建立“勾吳”國,將中原耕種技術與吳地漁耕文化結合,促進了地區農業和漁業的發展。水利工程的創新泰伯率領居民興建了“泰伯瀆”,這條位于無錫東南部的人工河流是太湖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建設不僅改善了當地的水利條件,也為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秦漢六朝時期漁業資源開發從兩漢到魏晉南北朝,政治動亂和南北遷徙加速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農業生產,也深化了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吳地也因此有了“水美魚肥稻香”的美稱。魚產品加工從當時吳地冰室的分布情況來看,吳國闔閭的冰室位于現今蘇州的閭門外,越王勾踐的冰室坐落于當今浙江紹興的東門外,這些冰室的用途大多用于魚產品的冷凍保鮮。生產技術發展據《吳越春秋》記載,有一種用珍珠縫制的衣服名為“珠襦”,這是吳王為愛女滕玉精心準備的陪葬品,表明當時的魚制裝飾品在皇親國戚中的風靡程度。隋唐時期0102專業化的漁民唐代吳地已經出現了專業化的漁民,作為特殊的職業階層,他們的日常生活主要以捕魚為主,一部分人徹底脫離農耕勞作,少部分人則從事少量的農耕活動,他們的捕魚活動涉及湖泊、近海等多個領域。多樣化的漁具漁法從延續性的角度來看,唐代的捕魚方法和技術手法對前人有一定的繼承,同時又出現了創造性的發明和技術。唐代陸龜蒙就曾在《漁具詩序》中對當時的漁具和漁法做了詳細描述和區分,反映了當時捕撈技術的基本情況。元明清時期明代多層次漁法明代吳地漁民采用三種不同水域層次的網捕魚技術,包括鐵腳魚、大絲網和浮網,針對不同水層進行捕撈,體現了對水域生態分層利用的高度認識。01特定水體環境工具明代漁民根據特定水體環境選擇捕魚工具,如在溪水中使用簞,河渠中使用罾,以及蘆葦叢中用義等,展現了對自然環境適應性的智慧和技巧。02清代漁業經濟繁榮清代吳地太湖地區漁業經濟進入繁盛階段,捕撈業成為主要勞作方式,漁業生產實現產業融合發展,標志著漁業技術和經濟的雙重進步。0303吳地工商業經濟秦朝手工業發展010203秦朝的青銅器制造秦朝時期,青銅器制造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用于日常生活用品,還廣泛用于武器和禮器的制作,體現了秦朝高超的金屬加工技藝。陶瓷與紡織業的進步秦朝的陶瓷制作技術顯著提升,出現了多種新樣式和裝飾手法;同時,紡織業也得到了發展,生產出大量高質量的絲綢和布匹,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鐵器生產的興起秦朝時期,隨著鐵器技術的傳入和發展,鐵器生產開始興起,這不僅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也極大地推動了手工業和軍事裝備的進步。宋代商品經濟繁榮010302宋代市場體系發展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得益于其完善的市場體系,包括定期的集市和常設的市場,這些市場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的平臺。手工業與商業的互動宋代的手工業與商業之間形成了緊密的互動關系,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商品種類的豐富,而商業的繁榮又反過來促進了手工業的進步。貨幣經濟的發展宋代貨幣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紙幣的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性,為商品經濟的繁榮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明清工藝美術興盛010302吳地工藝美術的繁榮明清時期,吳地的工藝美術行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興盛,產品種類繁多,流派風格多樣,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傳統工藝的多元發展在明清時期,吳地的傳統工藝美術如刺繡、織錦、繹絲等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流派和風格,展現了工藝美術的多元化。工藝美術的全國影響力明清時期,吳地的工藝美術不僅在當地盛行,而且在全國范圍內占據了半壁江山,其影響力和地位無可替代,成為全國工藝美術的代表。04吳地文化產業經濟明清出版業特點01官營與私營的更替明清時期,吳地出版業經歷了從官營主導到私營優勢的轉變,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坊刻的興起,還反映在出版業的商業價值提升上。03彩色印刷技術的發明明代末期,胡正言采用彩色套印技術編印《十竹齋書畫譜》,開啟了我國彩色套印的新紀元,為后世彩色印刷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钭钟∷⒌耐茝V清代吳地廣泛采用活字印刷技術,如蘇州徐氏靈芬閣等,標志著出版業在技術上的重大進步,極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傳播速度。02民國文化產業發展01民國電影業的興起民國時期,隨著西方電影技術的引入和國內資本的注入,中國電影業開始萌芽,涌現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電影作品和電影人,奠定了中國電影產業的基礎。02新聞出版業的繁榮在民國時期,新聞出版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報紙、雜志種類增多,內容更加多元化,成為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平臺,促進了社會思想的活躍。03文學創作的興盛民國時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黃金時代,眾多文學流派和作家涌現,他們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人民的心聲,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蘇州文化產業地位010302蘇州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蘇州文化產業從傳統手工藝到現代數字創意,經歷了從地方特色到國際視野的轉變,成為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